凯迪拉克xt5和q5:高效课堂“教育学”(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0:14:38

       关于教育学

   前面我已经提纲挈领地谈到高效课堂教育的四个基本“教育学”概念:教育、学生、学校、教师。我以为这四个基本的概念支撑着我们的“教育学”。

   其实,中国是有自己的教育学的。百度搜索“教育学”、“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原理”等关键词,你会发现在所有表述当中,曝光率最高的是这样一句话——“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那么,我们需要穷究“什么是教育规律”,我这样说吧,即便是大学的教科书,都缺乏令人信服的解读,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至今都没有人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进行总结和描述,那是因为我们原本就没弄清楚或者说还没认识清楚教育有什么样的规律所致。我的疑惑在于,既然我们尚不认识这个“规律”,又为何老是把教育规律挂在嘴边,张口闭口要求教育去符合规律呢?这样的教育符合的是哪门子规律?你都不清楚什么是教育规律,这门糊涂学科到底揭示的是什么?因此,中国的教育学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有问题的教育学,我们姑且把这样的教育学称为“传统教育学”。

    我这样说显然是会遭致很多学人尤其是研究教育学的教授们反感的,有人会搬出那一大摞皓首穷经的东西指责我的,不是吗,他们的教育学里白纸黑字写着这样的话: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说,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这就是规律。又如,教育为人类社会所共有,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或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性质,这主要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即受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这也是规律。再如儿童的年龄特征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依据,而教育又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这也是教育规律,如此等等。唯物主义认为,这些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主义承认教育活动的容观实在性,也就承认教育规律客观存在的实在性。

   中国传统的教育学里还这样写:教育学规律的内容包括(一)1、2、3、4;(二)1、2、3、4、……你看看,越绕越远,越来越偏,最后连自己也扯络不清了。当然,我不是说这样的教育学没有营养,我是说它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把原有的简单的问题导入到更复杂、无解的地步,它只能是“学问”,用来“吓唬”人而已。

   我依然要这样表达我不同样不成熟的见解。所谓教育学即关于如何“人”生活和成长的科学,而“教”与“育”无非是指“使人成为人”的策略、方式、方法;所谓教育规律,则实在应该是基于“人”生活和成长的规律,但我并非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教育学,比如他们说“(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句话很好,可惜被很多教育者所忽视,这句话隐含着今天我们必须要做的反思,我们一直在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着教育的客观性,我们很少想着去顺应儿童的天性和需要实施教育,我们把控制、囚禁、强迫当成教育,我们以为教育就是强制、灌输、训练,我们甚至以为这样“反儿童”便是对儿童负责,便是“爱”他们,便是对未来负责。还有,在传统的教育学里,同样写着“儿童的年龄特征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依据,而教育又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这真的很好,如果我们具有逆向思维能力,你会发现,当教育不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时,那一定是没有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和教学”,如果不敢于加以“纠错”,那么,教育也只能重复“与儿童作对”,也就只能逼孩子跳楼。再比如,在传统的教育学里,还这样说“教育为人类社会所共有,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或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性质,这主要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即受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这也是规律”,这句话很少耐人寻味,首先前一句真是经典,“教育为人类社会所共有”,因此教育应该服务于“人类”,未来人类学家托马斯有句话说得真好,“教育应为尚未出现的世界培养人才”,但今天的中国传统教育肯定不是这样服务的,他们甚至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考试成绩培养分数的奴仆,他们甚至都不是“培养”,而是机械地生产,教育研究在今天很多学校,变成了生产流水线的“非理性”编程,如果需要证据,我可以随便出示一份这样的编程,比如在河南一所“教育家”主持的“著名”学校,有这样一份作息时间表:

4:50 必须到教室学习
5:40 跑操
6:00-7:00早自习
7:00-7:35早饭(要求7:20必须在教室开始自习)
7:45-11:30四节课(其中课间操25分钟)
11:30-11:50午饭
11:50-13:15午休
13:30-17:15四节课(其中课外活动25分钟,还要求至少提前5分钟到教室)
17:15-17:35晚饭(20分钟)
17:35-17:55英语听力
18:00-21:30晚上四个自习
21:50晚睡

   这位著名教育家几年如一日,每天坚持“一日三骂”,他的做法是把学生集中在操场上,按照老师提供的“违规者”名单,请他们出列,然后口沫飞溅地破口开骂。这显然不是教育!如果你要说“(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或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性质”,那么,我只能说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在“教育与非教育”之间游移,其实,在一个“人本社会”里,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把学生当成“工具”去蹂躏和奴役,如果我们任由非教育猖獗,那么只能说我们离以人为本尚有差距。

   新课改其实就是想努力缩短这个差距,让“脱轨”的教育回到“人本”上。这样做,有可能是在改写传统的教育学,书写中国“现代版”的新教育学。当然,我不是在指责传统教育学的那些专家们,他们或许是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我是期望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统一到新课改的教育价值认同下,去摒弃一切“非教育”的因素和观念,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人”,眼中有“生命”,胸中装着“人性”,那么,教育就没有什么复杂的,好教育从来有惊人的一致,唯有不好的教育才千差万别、各具形态。因而,教育无论多么复杂,无外乎就分为两类:教育和非教育。所谓规律,一切都应该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规律。研究儿童便是一切教育学的内容。

   我哪里是在批评中国传统的教育学,而是在渴望寻找到基于“人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