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和莉莉:日本和韩国为何害怕首钢搬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4:27:29
日前,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透露,在得知首钢要搬到靠海的地方后,同样靠海建设的日韩钢铁企业反应强烈,决定拒绝向首钢提供新技术,甚至连谈判都不许。日韩企业之所以敏感,是害怕在中国出现第二个宝钢。搬迁引起日韩警觉据《北京晨报》日前报道,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一家大型钢厂,首都钢铁集团现正从北京市郊搬到河北唐山靠近海岸的经济开发区。由首钢和唐钢联合建设的曹妃甸钢厂即新首钢,建成后将成为年产1500万吨、国内最大的新型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作为中国第一个临海而建的钢厂,首钢将使中国的钢铁业能够站在新的起点上参与国际竞争。根据计划,新首钢最晚将在2010年全部建成投产,到时将集成220项世界最先进的工艺。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钢的钢产量达到了800多万吨,居全国第一。但在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受制于北京的环保压力,首钢的产量一直都徘徊不前,而宝钢、武钢、鞍钢则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纷纷扩产,首钢的老大地位不保,继而跌出了前三。
在新首钢中,将建设一个世界最大的5500立方米高炉。高炉容积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世界上有13座5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其中日本拥有11座,而中国最大的高炉仅为4500立方米。
结合搬迁,首钢可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未来可能建设成一个类似宝钢的现代化钢铁企业。
如今的宝钢已经进入世界500强,在钢铁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规划,新首钢建成后,产能和技术均超过今日的宝钢。面对一个即将出现的钢铁巨头,不能不引起日韩钢铁公司的警觉。
日韩唯有在技术上遏制
据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介绍,首钢搬迁,目前的装备将至少淘汰90%。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新首钢将是流程最先进、装备大型化、产品高端、具有循环经济功能、低生产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等综合优势的现代化钢铁大厂。
首钢将在搬迁过程中,削减国家发展不需要的产能,建设国家急需的产品。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目前国内各钢铁企业,在汽车用钢项目上的生产技术能力有限,特别是用于轿车生产的高端汽车用钢更是匮乏,市场上超过50%的汽车用钢依赖海外进口。其中,冷轧薄板技术,尤其是高档汽车面板作为“高科技产品”,技术被卢森堡阿塞洛、新日铁、韩国浦项、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等几家外资钢铁巨头掌握。
首钢在钢铁生产的前端积累了几十年的技术、管理和生产经验,技术水平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但在后端轧钢部分,技术力量和生产经验方面严重不足;钢铁生产的一些最新前沿技术受到国外钢铁寡头企业的垄断和控制。
面对首钢的雄心壮志,掌握先进技术的日韩钢铁公司唯有在技术上予以限制。
日韩谨防沿海威胁
新首钢除了在技术上令日韩企业协防,建在沿海更让日韩生畏。那么,日韩为何对沿海如此敏感?
专门研究日韩财团模式的经济学者白益民说,中国的大型钢铁企业如首钢、武钢和太钢等,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宝钢离海也还有一段距离。这与国内钢厂依靠资源发展的道路有关,往往是哪个地方的资源多,哪个地方的钢厂就多。而需求地却又与生产地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也是造成国内运输量大、运力紧张的重要原因。
日本钢铁工业一直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临海型布局,绝大部分的钢铁企业分布在面向太平洋的带状工业区内,形成近1000公里的沿海钢铁工业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如军介绍说,“目前,中国许多钢铁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寻找自己的海上通道。宝钢南下广东湛江、武钢看好广西防城港、鞍钢进军辽宁营口、广钢也计划在10年内,向南沙搬迁……”
他认为,一些钢铁工业向大型海洋港口附近集中,既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又能依靠海运条件进口铁矿和煤炭资源,产品出口也比较方便。
新首钢之所以选择建在唐山地区,是因为唐山地区铁矿资源丰富,有利于首钢节约运输成本、保障丰富的原料供应等。同时,曹妃甸港已建成的两个25万吨级的矿石码头,也将为首钢进口铁矿石带来便利。
地理上的优势,使新首钢在原材料采购和出口方面对日韩钢铁公司构成了巨大威胁。
宝钢模式不可复制
长久以来,尽管日韩钢铁企业对首钢进行技术上的限制,但事实上,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仍取得了飞速发展。白益民告诉记者,宝钢虽然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宝钢的发展得益于日本企业。
三井物产甚至曾经把宝钢视为自己的成员企业之一,宝钢的主要生产设备及核心技术,均来自日本的新日铁。宝钢在资金、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输、终端用户的销售……每个环节都有日资的影子。
除宝钢外,武钢王牌产品硅钢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也来自于日本新日铁;山东莱钢的中型轧钢机工业设备和电气设备分别来自新日铁和东芝;太钢的1549毫米热轧技术由新日铁提供……
白益民说:“当时宝钢的技术引进谈判,从询价、报价直至签订合同前后花了1年多时间,牵涉7个国家30多家厂商、100多个专业代表团。前后有2100多批、4500多人来华商谈。有两个数字足以让人惊叹:一是引进谈判13000多场次;二是消化技术资料、图纸达320吨。仅仅从这一点来看,新首钢的功夫还远远不够。”
中国钢铁企业要学会借网打鱼
中国社科院目前正在进行“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专题调研”。进行此项调研的袁钢明研究员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目前,国际钢铁领域的顶尖技术还是把持在国外大型钢铁企业手里,与中国邻近的日韩钢铁企业,在这些领域有明显优势。外国钢铁资本已经编织了一整套完整的钢铁价值链网络,日韩钢铁企业已经不可能让另外一个宝钢在中国出现,这样的威胁太大,已经威胁到他们全球的竞争力。
袁钢明认为,“宝钢的模式不可复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一味惧怕外资,盲目闭关自守、或者关起门来自己整合,只能使自己更加落后。我们不要拒绝去使用它,应该学会借网打鱼。”
据宝钢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现在的宝钢虽然有了自主创新,但速度和质量毕竟还不如日韩以及欧洲企业,如果宝钢现在再想引进他们的技术,已经基本没有可能。只有依靠自身能力不断提高技术优势,才能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首钢也曾以与日本黑崎播磨株式会社合资等方式,试图获得先进的技术,也与日本邮船签订运输协议。但看来,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是新首钢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