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定功率300w的电源:《蒙书讲义》(上)——《朱子家训》(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1:19

 

《蒙书讲义》(上)——《朱子家训》(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eaom.html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鞋未脏时即须擦,莫待需穿尽是泥。共和国六十年春李里绘于顶顶庙。绸缪读chóu  móu,当缠缚讲,引申为修补。未雨绸缪这个典故出自《诗经·豳风·鸱鸮》,其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牗户。”鸱鸮读chī  xiāo,是猫头鹰一类的鸟。牗读yǒu,表示窗子,户指门,牖户这里代指窝巢。诗句的意思是:鸱鸮在未下雨的时候就啄剥桑树皮,修补窝巢。后来“未雨绸缪”就比喻做什么事情都预先准备,防患未然。

 

 

    毋当不要讲。临渴这句意思是不要到了口渴的时候才去挖井。真是到口渴才去挖井,等井挖出来了,人也渴死了。后来“临渴掘井”就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这两句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预防,强调事先准备的远虑观念。孔子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黄帝内经》讲:“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乱,不治已乱。”意思就是说好医生教人预防调理,让人不生病,而不是到人病得很严重了才去治疗;圣人在天下未乱时就治理好天下,而不是等到乱了再去治理。在这种理论下就形成了中医注重预防养生的保健思想。中国老百姓都讲家要有积蓄,存钱的目的就在以备临时急用。其实这也是“未雨绸缪”思想的体现。齐家是如此,治国又未尝不是如此。甲午海战,大清小看日本,没有做充分的备战工作,是其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对什么事情都有准备,那么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从容应对,不会手忙脚乱。不然则如佛家说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当代中国十大高僧之一竺霞法师在90岁时做了一首诗,诗云:“日落西山忆故乡,即需检点办资粮。等闲整顿好行李,莫到临时手脚忙。”意思是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总难免生起对故乡的思念。而人生到垂暮之年更是要思念人永恒的故乡,就是人未来到这个世界时的地方。人要回生命的老家了,就需要把行李准备好,闲暇的时候将该做的事都做完,该带走的东西都准备好。临终那天就可以从容离开人间,不至于手忙脚乱了。竺霞法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九十岁后做完了他全部想做的事,选了接班人,传了方丈位,到93岁,2003年11月16日这天,他说他上午11点钟要圆寂,到了11点他果然安详地离开了人间。我们一般人生活中能做到“未雨绸缪”已很不错了,竺霞法师对死亡也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那是怎样豁达的境界呀!有了这样豁达的境界,还有什么事不能坦然面对呢?

 

 

    另外,当代人常说:“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也就是说,每个人平时只要不断充实丰富完善自我,一旦有用武之地,就可以展现才能,为国家、民族做事出力。如果你平日什么准备都没有,要学问无学问,要能力无能力,要技术无技术,要手艺无手艺,要德行无德行,即使有机会,你也没办法抓住。易经乾卦第二爻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说,一个人初露才华,得到贵人相助。要得到贵人相助,是你已经显露才华。如果你是个草包,见到贵人也没有用。千里马遇见伯乐才有用,如果不是千里马,遇见伯乐也没用。所以“未雨绸缪”实在是太重要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大家应当细细体会,特别是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更不可不好好思考啊。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的一切所需必须节约,宴请客人不要留恋,舍不得完结。中国文化追求有节制的中和之美,既不讲纵欲,也不讲禁欲,讲“发乎情,止乎礼”的节制。节制从哪里开始?就从个人的生活开始。儒家文化并不否定人的欲望,认为人基本的物质需求是应满足的,但不能放纵,必须有所节制。一旦放纵,人的欲望就没有止境了。酷暑时,人们最早用手、纸扇、蒲扇纳凉,继而用电扇,再而用空调,现在恨不得把整个城市都用空调罩起来。故而人的欲望被放纵时,随之而来的就是自私、贪婪、罪恶、骄奢淫逸,最后人被物质异化,变成了物质的奴隶甚而成为失却良心的魔鬼。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就深刻揭示了人在不断追求享乐时人性的异化和扭曲。我们中华先圣早就看到了这点,所以一再告诫我们不要贪图物质的享受,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了,不管外界条件怎样,他的本性都不会改变。像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吃着粗茶淡饭,住在陋巷里,人们都觉得他太苦了,他却丝毫不改变他快乐的精神状态。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传统的读书人大多生活俭朴,若到全国众多大学的不少老知识分子家去看一看,大家就会得到一个惊异的结论,原来他们的生活是那样俭朴,简直超出大家的想象。他们的成就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与他们的俭朴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女作家宗璞回忆他的父亲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时说,冯老自奉极其简约。从85岁到95岁,完成发海潮音作狮子吼的150万字皇皇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时期,宗璞照顾他的生活。宗璞自己也是知识分子,不擅做家务,煮的饭菜不是咸了就是糊了,朋友们都惊讶他们家饮食粗糙。但不管多难吃,冯先生都吃得津津有味,从不挑剔,也从没有一句怨言。国学大师杜道生先生更是俭朴,一件中山服穿了40余年,裤子补得疤上重疤,学校分的教授楼自愿让给别人,自己却住中文系弃置的办公室,睡的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上下铺木板床。直到今天,家里唯一的电器还是一盏电灯。先生的积蓄都拿来印各种圣贤经典,免费送人,以传播文化。和这些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而自奉如此节约的老学者比起来,当今这些只追求个人享受的年轻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宴客切莫流连”,也是讲要有节制。宴请客人本是件好事,是亲戚朋友交流感情的好时光,但如果沉溺其中,醉酒划拳打麻将,搬弄是非,没完没了,就适得其反,变成亵渎感情、破坏感情。现在更有许多人以应酬为名,沉溺于声色犬马,这就要不得了。另外许多人把宴客搞得很庸俗,宴客的内容就是吃喝打麻将,或者把宴客当成拉关系、谈生意、办事情的手段。其实亲人聚会就应该话话家长,互相问候关心。以亲情来温暖大家的心灵。家里的老人年岁大了,行动不便,接触有限,家庭宴聚的时候年轻人就应将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心得体会多摆给老人听,老人也应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感悟告诉给儿孙。平辈之间可多交流各自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体会困惑,相互启发,也可就整个大家庭成员都关心的话题,或经济或政治或健康或文艺或体育或某件事,各抒己见,交流认识,也可以大家唱歌跳舞,自由表演节目。这样的宴聚真正能使人交流感悟,沟通思想,对健康也很有益处。朋友的聚会也应是如此,青年人可以谈理想,谈人生,切磋学问,砥砺人格;中年人可以谈事业,谈家庭,交流子女教育,探讨孝敬老人;老年人可以忆往事、怀友谊,学习养身之道,关切夕阳晚景,交谈议论。在欢声笑语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怀与温暖。“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是两条戒语,如果我们真正体会了其中的深意,有了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两条戒语就不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