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摄像头有哪些品牌:《首楞严经》讲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9:58

农历 四月十五 月望 犯者夺纪 钟离祖师诞 … 佛历2554年  农历岁次庚寅年  【虎】
公历 2010 年 5 月 28 日 星期五
农历 4 月 15 日 庚寅年 辛巳月 戊寅日
月望 犯者夺纪 钟离祖师诞 四天王巡行,又十斋日

注册
登录
会员
帮助
地藏缘论坛 »『地藏缘论坛』 » 祈请开示《首楞严经》(智慧吉祥法师法语)
实用佛教导航-佛教之家地藏缘简体《大藏经》阅读在线礼佛-供香献花同修原创实修感应、感悟精选
地藏缘在线念佛最新上线地藏缘般若文海在线阅读 网上修行-念佛拜佛念经慈善专区-献出您的爱心
‹‹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祈请开示《首楞严经》(智慧吉祥法师法语)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2:40 只看该作者
祈请开示《首楞严经》(智慧吉祥法师法语)
日期:2006年10月29日
地点:中华佛教在线无量义经室
(“智慧吉祥”法师为大众讲解《金刚经》圆满已,听法众中有“信解行愿”、“一切真实”、“一印”、“和颖”、“春天年年来到人间”等。)
一切真实:求佛哀悯,求师父慈悲,往后为大家开示《大佛顶首楞严经》。
师:好!
春天年年来到人间:我也想听。
一切真实:谢谢师父!顶礼师父!
师:(^_^)
春天年年来到人间:不是随便就可以看的这部大经?看《金刚经》会背了?才可以看《大佛顶首楞严经》?
师:呵呵!非也。楞严经,是属于了义经,也就是经文本身就说明很清楚了。所以一切根基皆可修学。
春天年年来到人间:嗯。
师:又楞严经开示二十五圆通法门,本来就是适合于一切根基者修学。
春天年年来到人间:那我可以放心看了?谢谢师父开示。
师:又楞严经开示了,十法界,下自地狱,上至妙觉(佛)境界的修行之路。所以适合一切类人修学。
师:您们是要我从头再说起呢?还是要接著上次的呢?
一切真实:末学希望师父从头讲,何以故?一,因为以前末学非‘一真’,现名【一真】。二,现在来学的同修,大多非以前来学的同修。从头学比较有次第。三,末学虽有所表,但只是末学一个人的愿望,末学愿意随顺师父的抉择,随顺大家。
师:那其他人也是如此想吗?
春天年年来到人间:他说的恰恰是我心里想的呢。嗯。
和颖:末学也恳请师傅慈悲开示讲解《大佛顶首楞严经》。
师:好!
和颖:谢谢师傅,顶礼师傅。
师:下次开始,从头讲楞严经。愿大家跟我一起研究,一起成长。
(“信解行愿”、“一切真实”、“一印”、“和颖”、“春天年年来到人间”等,礼敬法师。)
师:众佛友!祝平安吉祥进步直趣无上菩提,我要下了!886
注:如无特殊情况,法师于每周日13时至15时,来中华佛教在线无量义经室为同修上课,网址是:http://chat.fjnet.com/
(注:未经释慧祥法师校对。)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2:54 只看该作者
《首楞严经》讲解第一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11月13日  讲次:第一讲
【经题】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释经】释迦文佛于佛顶放光所宣说能含盖一切至高无上的法门,是令众生照见微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为因地心,并令众生完整了解菩提道的过程及效果,以令众生得以修证菩萨道,令行菩萨道者能于一切身口意行都能究竟坚固趣向无上正觉,并贯穿一切佛理的教示。
【说明】
一、首先来说明什么叫“大”?所谓:“至大无外”。真正的大,是含盖一切,无所不包,无所不含的!此《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教示的道理可运用的范围,也是能运用于一切情况下,所以也是含盖一切,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所以此经,称之为“大”。
例如:此《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以下简称“大佛顶首楞严经”)所教的“三摩提”是大。为什么呢?例如此经中说:“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可见此经是在教我们庄严无上佛菩提的法门,所以为大。
又例如:又此经,所教的“三摩提(就是三昧)”又名“首楞严三昧”是大。如《首楞严三昧经》说:“首楞严三昧如是无量悉能示佛一切神力,无量众生皆得饶益。坚意!首楞严三昧不以一事一缘一义可知;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摄在首楞严中。譬如陂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如是菩萨所有禅定,皆在首楞严三昧。”所以说,此经为大。
又例如:《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载“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因此可知,此经为当时乃至末世一切众生而教示,是故为“大”。
又知,此经为求大乘者说,是故为“大”。
又知,此经开示修行道路从凡夫位,终大涅槃位,显示无上正修行路,是故为“大”。
又此“大”字,是指含盖一切时间,“竖穷三际”。也就是含过去、现在、未来。
又此“大”字,是指含盖一切空间,“横遍十方”。也就是含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又此“大”字,是指含盖一切众生。也说是如《金刚经》中所教示:“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又此“大”字,是指含盖十法界。也就是如此《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经文中所开示十法界一切境界。
又此“大”字,是指含盖一切顺逆境界。如《大佛顶首楞严经》一方面教示“二十五圆通法门”,以利修行人依自己的根基来选择并修学。而同时也开示在修行过程中将会成就什么效果,为避免起障碍,而开示五十阴魔的种种现象。
又此“大”字,是指大菩提道。如此经开示大菩提道菩萨五十五阶位之修证次第。
又此“大”字,具足无量义(无量效果),故名为大。也就是依此经之法门来修证,将具无量效果。
例如:《无量义经》“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灭度后。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严诸波罗蜜。获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勤精进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济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如此力。”是故可知,此《大佛顶首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法门”是相通于《无量义经》的“无量义法门”的。
又此“大”字,即然含盖一切,所以不论我用尽所有文字语言来说明,也说明不尽,所以请众佛友!各自深入体会,成就“大”义。
现在,来说明“佛顶”之义。
“佛顶”:诸佛如来是无见顶相。这表示,一切诸佛如来最是无上,所以无众生能飞越其顶而见其顶相。因此,譬喻此经也是无上的,此经所教的“首楞严三昧”也是无上的。
例如《观佛三昧海经》载:“佛顶肉髻,生万亿光,光光相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
又例如《信力入印法门经》载:“有菩萨摩诃萨住不思议解脱三昧,于念念间五十世界微尘世界以为一步,行东方世界,其一一步过五十世界微尘数世界大海,去向东方,为欲观察如来顶相。如是而去,经五十世界微尘数劫大海,而去彼处,观察如来顶相,二倍转高。何以故?以如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是名略说如来顶相不可观察。若广说者,尽未来际劫数住持,不可说尽。”
因此可知,此《大佛顶首楞严经》所教示的义理,是最最无上,不可说尽。说,虽不尽。修,可尽证。所以我们当发心修证之。
又为什么此经的经名,称为“佛顶”呢?那是因为:此经很多重要的佛法开示,都是如来佛顶放光而后宣说的。例如:此经一开始就是阿难尊者遭摩登伽女难时,是释迦佛“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又如此经是释迦佛放光灌十方如来顶而宣说的,故称“佛顶”。例如:《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又此经是十方如来顶放光明灌释迦佛而宣说的,所以称为“佛顶”。如《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CBETA, T19, no. 945, p. 124, b25~28)
又此经的神咒就是释迦佛以化佛顶放光明而宣说的,所以称为“佛顶”。如经载:“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恃怙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又因为此楞严神咒的名字,就叫“如来顶”,所以经名中有“佛顶”。《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亦说此咒名如来顶。”(CBETA, T19, no. 945, p. 137, a8)
众佛友!有关“佛顶”二字的含义,随著我个人的学习日深体会日深,请大家也当深入《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经义,如此就能深入体会“佛顶”之义。
现在来说明“如来”二字之义。“如来”,即“如来藏”也。因为此《大佛顶首楞严经》一直都是在开示“如来藏性”。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
又如《大佛顶首楞严经》“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众佛友!“如来藏性”遍含一切如来无量性德。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CBETA, T10, no. 279, p. 272, c4~7)
众佛友!我人本具如来藏性,本具如来智慧!但是因为妄想,所以错用。因为颠倒,所以不会用。因为执著,所以不能全用。我今以世间事来说明。
例如:有人以妄想故,听到有电脑病毒就以为会传染给人,而叫自己的小孩不可以用电脑,怕被电脑病毒给传染到了。这就是“错用”。
又如:有人以颠倒,有以为无,无以为有,明明电脑还未插上电源,就以为电脑坏了,开不了了。这就是“不会用”。
又如:有人以执著,只会用平时第一次学会的操作方式,别的就不想学了。所以“不能全用”。
同样的,我们本具的如来藏性,具足无量功能,无量能力,无量神通,无量智慧,无量福德,含虚空,遍法界,但是因为我们起“妄想心”就“错用”了。因为起“颠倒心”就“不会用”了。因为起“执著心”就“不能全用”。
因此,佛陀于《大佛顶首楞严经》(以下简称《首楞严经》)中,开示我们如来藏性。令我们知而正用,知而全用。因此,此经的经名中有“如来”二字。
又此“如来”二字,其义深广,各各经中,各各有所说明,我今略引请众佛友,自行还得去深入研究。
一、《长阿含经》 (卷12) T01, p0075c“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
二、《长阿含经》 (卷14) T01, p0091a“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著。以不著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
三、《出曜经》 (卷20) T04, p0717a“何故名为如来。如过去等正觉来。吾从彼来。于三阿僧祇劫执行勤苦。或施国财妻子头目髓脑能自拔济。从中来故名如来。”
四、《大宝积经》 (卷90) T11, p0515b“如是舍利弗。是诸菩萨种种方便成就众生。悉令安住于佛法中。所以者何。唯有如来智慧解脱究竟涅槃。更无余乘而得度脱。以是义故名为如来。如来如实觉了如故。名为如来。知诸众生种种欲乐。悉能示现故名如来。成就一切善法根本。断于一切不善根本。故名如来。能示众生解脱之道。故名如来。能令众生远离邪道住于正道。故名如来。演说诸法真实空义。故名如来。”
五、《大般涅槃经》 (卷7) T12, p0403c“如来于怨亲中其心平等。如以刀割及香涂身。于此二人不生增益损减之心。唯能处中故名如来。”
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卷1) T08, p0756c“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
如此种种于经典中广解“如来”一词之义。实不能全举。今略举如上。因此可知如来具无量功德。如果我们想要成就如是功德,就要发愿成就如来无上正觉。
众佛友!因为我要开会了,所以今天只能说明到此,很不好意思。也没有时间给大家提问。只能祝福大家福慧圆满增进,直趣无上菩提永无障碍。于如来藏性全知全用。下课!
(注:未经释慧祥法师校对。)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2:56 只看该作者
《首楞严经》讲解第二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12月03日  讲次:第二讲
请大家合掌!
请大家,至心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祈请本师力加持,愿我早开智慧眼,速知一切法实义,直趣菩提广度众。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再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南无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南无十方三世一切僧”。
称念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上次,我们简略说明《首楞严经》的经题。这经题全文:《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我只说明了“大佛顶如来”,今天接著说明。
四、“密因”是什么意思?
答:这“密因”一词,据我的研究,它也是有很多意思的。
问:有哪些意思呢?
答:(一)与“如来”一词连用,则为“如来密因”即是“如来藏”之意也。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微密,难知,难见。如果能知能见如来藏,则必定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能知见如来藏,对修行无上菩提道的人来说,就是“因地初心”。所以称为“如来密因”,是指“照见这微密而难以知见的如来藏,则能做为修证无上菩提的正因”。因此,称为“如来密因”。
(二)这“密因”是指“不生灭心”。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修行人,之所以不能成就无漏,都是因为未照见这“不生灭心”,而误将“生灭心”为自性本,所以不论如何修行,就算成就“九次第定”,也都未能无漏而成就阿罗汉,更别提成就无上菩提了。如今我们发心,想要圆满无上菩提之道。首先就是要照见这微密难知的“不生灭心”。为什么说“不生灭心”是微密难知呢?因为:
1.这“不生灭心”,凡夫众生日用而不知。所以说此心,是微密难知。
2.又这“不生灭心”,连圣贤都未能究竟其源底,所以说是微密难知。但是修一分,则证一分。但是这“修”,是指修“生灭心”。当我们对“生灭心”修一分,则照见“不生灭心”一分的功能。例如:我们能说话,也能不说话。这要不要说话,是“生灭心”作用。又从这“生灭心”的作用下,我们就证得,原来“不生灭心”是不随说话或不说话而改变。
(三)这“密因”,是指《首楞严经》中的密咒。为什么呢?因为,修行人于修行的中间,难免或多或少有些障碍会出现。如果能持楞严咒,或书写而载身上,则能消除这些障碍。而为什么会有这些效果呢?其微密的因缘果报,连修行人自己也难知难见。所以,称为“密因”。
(四)又这“密因”是指“妙微密性净明心”。如《首楞严经》载:“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也许有人会问:这“妙微密性净明心”跟“不生灭心”不一样吗?
答:不一不异。
问:为什么不一不异呢?哪儿不一?哪儿不异呢?
答:“妙微密性净明心”,就是指“如来藏心”。是含“生灭心”及“不生灭心”。因此,说“不一不异”。因为不能说一定一样,所以“不一”。也因为不能说一定不一样,所以“不异”。
众佛友!请试想!这“不生灭心”就已经是微细难知了。更何况是“不生灭心”加“生灭心”的那个“如来藏心(妙微密性净明心)”,所以更是微密难知了。但是,众佛友!您们别以为如此就吓到了。而不去修证之。因为,不去照了这如来藏心,则必定是在轮回界中打转的,是非常非常苦的。请想想,如果不求解脱生死轮回,则我们就得投生、出生、长大、工作、老病、死亡。如此无穷尽的轮回。一次,十次,百次,千次,万次,直到我们自己将轮回的造业习惯改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力求解脱苦的轮回的造业习惯。我相信,众佛友会来学佛,都是有这一层智慧的。所以希望大家共勉之,继续努力。好!有关这“密因”,我就简略说明如上,请大家自行再深入体会更多的妙义。
因此,综合以上的说明,我就将“密因”一词,解释为“照见这微密难知的因地心”
五、“修证”是指什么意思呢?又要修什么?证什么呢?
答:我现在来说明“修证”一词的深义。
(一)“修证”,是两个字,是两个层次。也就是:“修”与“证”,故名“修证”。也就是“修如来密因”,“证如来密因”。因此,依此含义,则“如来密因修证”一词,共含四个层次:
1.闻信:听闻如来说有“如来藏性”,而相信如来之语的关系,所以“发心”将来照见这微密的如来藏心,并修之、证之。
2.思解:即观照这如来藏,思惟如来藏,以便照见如来藏,知解如来藏。
3.修行:当照见并知解后,则能如法修行,于如来藏性中,不生灭的部份,能随时照见而不会忘失。于生灭的部份,能随时想要令生,就己缘具足福慧可以令生,想要令住、异、灭,就能令住异灭。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就要“修行”。
4.证入:当真的做到,“于如来藏性中,不生灭的部份,能随时照见而不会忘失。于生灭的部份,能随时想要令生,就己缘具足福慧可以令生,想要令住、异、灭,就能令住异灭。”就叫证入。
众佛友!可以看得出来,我所说的这个四个层次,是综合“信解行证”及“闻思修入”来说明的。现在,我还要跟大家深入说明有关这四个层次。现在举譬喻来说明,这四个层次。
例如:有某甲,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感到口渴,又自己找不到水喝。这时,看到一个当地人,就问他说:“哪儿可以找到水呢?”这位当地人举手一指说:“从这儿去,您就可以看到有口井,那儿应该有水。”这时,某甲,是属于“听闻”阶段。“听闻”阶段的人,当起“信”才会去找找看有没有水。如果一开始就“不信”,那就不会去了。又这“起信”,也不是乱相信。因此,一方面某甲,当先走去看看。又另一方面,在路上,如遇当地人,则再问人,做再确认。如此,名为“起信”,又名“坚固信念”。
又当某甲,远远看到井了。这时,名为“信解”。不可名为“胜解”。亦不可名为“见解”。为什么呢?因为有水无水,都还未照见呢!从初次听闻,直到远远看到井。这中间,都是属于之前所说的四个层次中,所说的“闻信”范围。
又当看到了后,某甲就转方向,直向井边,而不执著之前的人所说的方向。
又为了走到井边,某甲就要用智慧,安全有效的排除路上的障碍,安全到井边。当某甲到了井边,这时就看到井中,确定有水,或无水了。这时,某甲,叫“照见”,属“见道位”。也就是真正的“照见”。而这“照见”,非是“证”。“照见”才是真正的“见解”,才是真正的“知解”。
又如果无水,则当再寻问及找别处。直到找到一个有水的地方。这找到真正有水的地方,就是真的“见道”了。我们就假设这井中是有水的。因此,当某甲从见井,到真的看到井中有水。这过程,是属于四个层次中的“思解”。为什么呢?见井,名为因信而解有井。所以是“信解”。见井中有水,名为因信解而照,所以是“见解”。就是见道位。而在见到井有水之前,都是名为“前行”。
又当见到井有水了。这时信心增上,开始寻求取水的工具。直到具足所有当具足的工具时。名为“胜解”。也就是说:“信心十足,一定保证自己可以取到水”。所以名为“胜解”。
因此,从“信解”“见解”到“胜解”,都是属于“前行”也都是属于“思解”的阶段。又“胜解”之后,才是进入“修行(修道位)”。开始用取水的工具,将水取上来。这时取水来喝,直到解渴之前。都是属于“修行”的阶段。当解了渴,装满了水,保证于到下一站之前,都不会有口渴时没水喝的问题了。名为“证入”。
众佛友!就以这个例子为譬喻,我们求解脱者,则是如下的层次:
一、自知人生很苦无处可避,因此寻求善知识,而听闻到有解脱之法可以学习。因此相信可以有方法解脱,因而发心要学习解脱。这时, 名为“闻信”。
又当在寻求过程,亲近更多善知识,听闻到详细说明解脱的方法,名为“闻信增上”。如了解了有“四圣谛”“八正道”等等法门可以用以解脱。可是这时,还未能架构好,从现在直到解脱的路,也就是对“四圣谛”“八正道”如何运用可以令自己解脱,还不清楚。就像某甲,还未看到井。当弄清楚了如果运用四圣谛八正道来让自己解脱苦时,就是“见井”了。这时,就进入“思解”阶段的第一步“信解”了。
二、当运用四圣谛八正道,来断除了第一个苦,令永远不再起时。名为“见解”。就如同,某甲看到井有水了。同样的,正确运用四圣谛八正道断除第一个苦,令永远不再起了。则信心增上,更无疑惑。所以名为“见解”。属“见道位”。
这时,则更加观照思惟,寻求如何断除一切苦。所以进入了“思解”的阶段。当修行人,从身心的外到内,从内到外,对五蕴如实了解生住异灭的因缘,了解了因五蕴起苦的因缘,了解了五蕴如何运作可以离苦下来运作,了解了如何保持在无苦下来运作一切五蕴。这时,名为“胜解”。也就是保证自己可以解脱一切苦了。就如同某甲,备好取水工具。保证自己可以取到水。因此,名为“思慧成就”。也就是“思解”阶段圆满。准备进入“修行”的阶段了。
三、当修改身口意的行为习惯中,一切会引发苦的习惯。名为“修行”。这时修一个,得一个解脱。属“修道位”。
四、当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永远不会再引发新的苦了。名为“证入”。
又众佛友!“证入”才是无上菩提的修行的开始。
又众佛友!“证入解脱”才是无上菩提的修行的开始。才是大玩特玩的开始。才是真正邀游法界的开始。才是真正进入游戏神通三昧的开始。
众佛友!有事来了,得下了。愿您们今天所学,能有助于您们的解脱。
(注:未经释慧祥法师校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3 13:16:09编辑过]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3:00 只看该作者
《首楞严经》讲解第三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12月10日  讲次:第三讲
众佛友!什么是法?就是您们自己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习惯。
又什么是佛法?就是觉悟自己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习惯的因缘果报。
众佛友!您现在来此上课,是用什么习惯,在上课呢?您是否觉悟自己上课的习惯的因缘果报了呢?您如果觉悟了,您可有修正您的行为习惯,令自己于上课时,能更有效的学到解脱自在的法了吗?
众佛友!今天在上课前,先提醒大家要注意观照自己上课时的法,觉悟自己上课的法,修正上课的法,进步上课的法令朝向解脱自在。请大家以如此的心来上课。则上课时,必然能时时进步。好了!上课了!
请大家合掌!
请大家,至心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祈请本师力加持,愿我早开智慧眼,速知一切法实义,直趣菩提广度众。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再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称念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上次,简略说明《首楞严经》的经题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的“密因修证”四个字。今天我接著说明。
六、“了义”
问:什么是“了义”?又什么是“不了义”呢?
答:有关“了义”一词,有很多含义,现在我简略试举几个来说明。其余的,请大家自行深入,体会更多。
(一)了义,是指“了义经”,也就是指“佛陀完整说明的经文”。不了义,是指“不了义经”,也就是指“佛陀未加以说明的经文,或略说的经文”。
例如:在《心经》中,有提到“色、受、想、行、识”这些词,但是都没有广泛说明。所以对“色、受、想、行、识”这些词而言,就是略说。
又如:在《坐禅三昧经》“云何为色。一切色四大及造色。是谓色。云何四大。地水火风。云何地。坚重相者地。濡湿相者水。热相者火。轻动相者风。”(CBETA, T15, no. 614, p. 283, a18~21)这就是对“色”一词,完整说明的经文。
当我们在读经时,就是要“依了义经(依完整说明的经文)”来理解佛义。“不依不了义(不依靠简略的经文)”来理解佛义。而此《首楞严经》所要表达的经义,都是有完整说明,所以此经名为“了义”。
(二)了义,是指“教菩萨法”。不了义,是指“教声闻法”。
例如:《大般涅槃经》“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
又《大般涅槃经》“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CBETA, T12, no. 374, p. 402, a12~13)
因此,可知此《首楞严经》之经名,之所以有“了义”之名,正因为此经,教的是“菩萨法”,教的是“无上大乘”之法。
(三)了义经者,即说明常住之法,不生不灭之法的经文。不了义经者,即是说明无常之法,生灭之法的经文。
例如:《大般涅槃经》“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CBETA, T12, no. 374, p. 402, a13~15)
又《大般涅槃经》“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
因此,可知此《首楞严经》之经名之所以有“了义”之名。正因为此经教示的是“不生不灭”之法。
例如:《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这就是经文中,由波斯匿王明显地向佛陀提问什么是“此心的不生灭地”。接著佛陀就引实例来令大众观察照了。所以希望众佛友能深入经文,照见自己的不生灭心。
又如:《首楞严经》“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CBETA, T19, no. 945, p. 113, c16~18)
《首楞严经》“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又如《首楞严经》“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CBETA, T19, no. 945, p. 123, a5~7)
又如:《首楞严经》“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CBETA, T19, no. 945, p. 122, b1~3)
众佛友!综合以上的经文,我们就知道,此《首楞严经》所教示的正是教我们要照见“不生灭心”,为修行之本因,才能圆成不生灭的佛果。因此,此经的经名之中,有“了义”一词。就是此义。
(四)、了义者,不只依语言声音而已,而能将经文运用来离尘垢。不了义者,只依声音语言以为懂了,而不能运用来离尘除垢。
如《自在王菩萨经》“何故名不了?是人不了义故,行尘垢道,常为所牵。为谁所牵?为声所牵。了义者,不随于声。何以故?其义不可说故。菩萨知一切法离诸边非了相。自在王!依如是义趣法者,一切诸经皆是了义。不如是依者,一切诸经皆是不了义。”
因此可知:如果我们听经闻法后,就算正解佛义,而不用来离尘垢,还被尘垢所牵,还在轮回于五欲六尘之中,那就是不了义。如果能解脱自在,那就是了义。而此《首楞严经》就是在教我们,别只停留在“多闻”,而当“修行”。
如《首楞严经》载:阿难说:“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CBETA, T19, no. 945, p. 109, a24~25)所以此《首楞严经》的经名之中,才会有“了义”一词。
众佛友!如此种种“了义”之义,实际上还有很多。希望大家深入经文,发掘更多。深入佛陀的教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因为有事,不能多说。下课。祝大家于佛道上进步,无有障碍。下课!
(注:未经释慧祥法师校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3 13:35:30编辑过]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3:01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卷二第一讲)
佛光山南非南华寺 释慧祥 主讲
2004年02月23日
经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释义:
这时,阿难以及所有与会的大众们,聆听释迦牟尼佛的开示教诲之后,身心舒畅。心中想著:从无始以来,由于迷失了对本心的观照,而误将六尘等因缘所现起的各种影音等等的现象而以为是本有的真心。今日终于打开心智,体悟到本有的常住真心,就像婴儿肚子饿了没有奶可吃,忽然遇到慈母,身心舒畅一样。因此,心中怀著感恩的心,并且还有些疑惑未解,所以恭敬合掌礼拜释迦牟尼佛。希望恭闻如来为大家,显示出我们身、心的种种实际的现象及我们错认的观念,以及我们观念中不实的看法及如实的认知。并且,希望佛陀能帮助大家当下就清楚明白的发现到我们的心的“生灭”及“不生灭”这二种性质。
说明:
佛陀在第一卷时,就已经说明了:心,有二部分。一是如客人、灰尘般会随因缘生灭的心。二是如主人、虚空般永不动摇来去的心。我们在凡夫位时,就是误将那生灭来去的心,以为是我们唯一个心,因此随生灭心来流转。如此经过佛陀的开示,才知道原来我们生灭的心,只是客尘。而那不需要因缘,不随因缘而改变,本来就存在的那个心,才是我们的真如心,才是我们自性主人。如此在第二卷开始,就是在说明。这时阿难已经悟到有不生不灭的本心(真心、真如心),但是还不能确实的观察到。所以希望佛陀再深入说明,好让大家都可以观察得到。
经文:“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释义:
这时,波斯匿王站了起来请教佛陀:“我以前还没接受佛陀的教导时,曾听到迦旃延毗罗胝子等六师外道们,都说:‘这个身体死掉以后,就完全消失,称为涅槃’。我现在虽然遇到佛陀说明有不生不灭的真心,还是不太了解。请问要如何才能发现、显出、证明、知道这个心的不生不灭的现象呢?现在在座的大众们,只要还是“有漏”,未出离三界的修行人,都希望听闻。”
经文: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释义:
佛陀问波斯匿王说:“你身体还活著。现在我再问你:‘你这个肉身,是像金刚一般永远存在不会朽坏呢?还是会变坏呢?’”
经文:“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间最尊贵的佛陀啊!我现在这个肉身,终究是会变化而消失的。”
经文: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释义:
佛陀问:“大王!你还没有死亡,又如何知道将来色身会消失呢?”
经文:“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我这个随因缘而变坏的肉身,虽然还没有消失。但是我观察这个肉身,随著现前的因缘念念迁变代谢,更新再更新不曾停止,就像木头被火烧成灰,也是渐渐被烧掉的。我们的肉身,也是如此,慢慢的功能在毁坏而不曾停止。因此,我能肯定这个肉身,将来终会消失的。”
经文: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释义:
佛陀听了波斯匿王的说明后说:“就是这样的!大王!又你现在的年龄已经开始衰老了,您现在的面貌比起小时候如何呢?”
经文:“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我以前在孩提时代皮肤细嫩有光泽,年长以后血气充满,而现在年龄已经被时间逼著肉身衰老了,体形颜色干枯憔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寿命不长了,如何能跟年轻肉身丰满之时比呢?”
经文: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释义:
佛陀说:“大王!你的形体容貌,应该不是忽然间朽坏的吧?!”
经文: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肉身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确实没有察觉到,是在四季寒暑的迁流中,渐渐而至于如此的。为何如此说呢?我观察到,当我二十岁时,虽然被称为年轻,但是实际上容貌已经比当初十岁的时候老了。当三十岁那一年,又比二十岁时衰老。到了现在六十二岁了,回想五十岁时,宛如强壮。世尊!我观察到这肉身不知不觉中变化,虽然如此的消逝,这中间何只是每十年一变。如果我又仔细观察,这样的变化岂只是一纪一纪的变化,实际上是每年都在变。又岂只是每年在变,也在每个月中变化。岂只是每个月在变化,也在每日中变化。如果深入思惟观察,刹那刹那之间,念念之中,都不曾停止变化,因此我知道这个肉身,终究是会变化而消失的。”
经文:佛言:“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知汝身中有不灭耶?”
释义:
佛陀说:“大王!您观察到肉身的变化,随时在迁变改异而不曾停止,因此而体悟到你的肉身终将消失。也就在这肉身慢慢消失的同时,你知道在这肉身生灭之中,有不会消失的吗?”
经文: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释义:
(省略)
经文: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释义:
佛陀说:“您现在暗自感伤头发白了,脸皮皱了,这脸面必定比孩童时代皱。然而,您现在观看这个恒河的那个“能看的功能”,与以前孩童时代能观看恒河的那个“能看的功能”,有分孩童或衰老吗?”
经文:王言:“不也,世尊!”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释义:
佛陀说:“大王!你的脸虽然随著年龄变皱了,而这个“真正能看的性质”都不曾皱。这会皱的,就是会随因缘变化的。这不曾皱的,就是不会随因缘变化的。会随因缘变化的,将来会有消灭的现象。那个不会随因缘变化的,本来就没有生没有灭。这个不生灭的,在这时间的变化之中,何曾跟著您的肉身而生死呢?!你竟然引用末伽梨等等外道的话,以为说这个肉身死后,一切都跟著灭尽消失!”
经文: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释义:
波斯匿王听了以后,终于相信,而且知道这个肉身死后,不论是不再轮回,或还要再轮回,我们真如心都是永远存在的。这时与会的大众们,也都很高兴欢喜,听到这以前都没有听过的永恒的真理。
用时间说明不生不灭的真如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3 13:40:43编辑过]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3:03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卷二第一讲)
佛光山南非南华寺 释慧祥 主讲
2004年02月23日
经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释义:
这时,阿难以及所有与会的大众们,聆听释迦牟尼佛的开示教诲之后,身心舒畅。心中想著:从无始以来,由于迷失了对本心的观照,而误将六尘等因缘所现起的各种影音等等的现象而以为是本有的真心。今日终于打开心智,体悟到本有的常住真心,就像婴儿肚子饿了没有奶可吃,忽然遇到慈母,身心舒畅一样。因此,心中怀著感恩的心,并且还有些疑惑未解,所以恭敬合掌礼拜释迦牟尼佛。希望恭闻如来为大家,显示出我们身、心的种种实际的现象及我们错认的观念,以及我们观念中不实的看法及如实的认知。并且,希望佛陀能帮助大家当下就清楚明白的发现到我们的心的“生灭”及“不生灭”这二种性质。
说明:
佛陀在第一卷时,就已经说明了:心,有二部分。一是如客人、灰尘般会随因缘生灭的心。二是如主人、虚空般永不动摇来去的心。我们在凡夫位时,就是误将那生灭来去的心,以为是我们唯一个心,因此随生灭心来流转。如此经过佛陀的开示,才知道原来我们生灭的心,只是客尘。而那不需要因缘,不随因缘而改变,本来就存在的那个心,才是我们的真如心,才是我们自性主人。如此在第二卷开始,就是在说明。这时阿难已经悟到有不生不灭的本心(真心、真如心),但是还不能确实的观察到。所以希望佛陀再深入说明,好让大家都可以观察得到。
经文:“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释义:
这时,波斯匿王站了起来请教佛陀:“我以前还没接受佛陀的教导时,曾听到迦旃延毗罗胝子等六师外道们,都说:‘这个身体死掉以后,就完全消失,称为涅槃’。我现在虽然遇到佛陀说明有不生不灭的真心,还是不太了解。请问要如何才能发现、显出、证明、知道这个心的不生不灭的现象呢?现在在座的大众们,只要还是“有漏”,未出离三界的修行人,都希望听闻。”
经文: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释义:
佛陀问波斯匿王说:“你身体还活著。现在我再问你:‘你这个肉身,是像金刚一般永远存在不会朽坏呢?还是会变坏呢?’”
经文:“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间最尊贵的佛陀啊!我现在这个肉身,终究是会变化而消失的。”
经文: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释义:
佛陀问:“大王!你还没有死亡,又如何知道将来色身会消失呢?”
经文:“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我这个随因缘而变坏的肉身,虽然还没有消失。但是我观察这个肉身,随著现前的因缘念念迁变代谢,更新再更新不曾停止,就像木头被火烧成灰,也是渐渐被烧掉的。我们的肉身,也是如此,慢慢的功能在毁坏而不曾停止。因此,我能肯定这个肉身,将来终会消失的。”
经文: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释义:
佛陀听了波斯匿王的说明后说:“就是这样的!大王!又你现在的年龄已经开始衰老了,您现在的面貌比起小时候如何呢?”
经文:“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我以前在孩提时代皮肤细嫩有光泽,年长以后血气充满,而现在年龄已经被时间逼著肉身衰老了,体形颜色干枯憔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寿命不长了,如何能跟年轻肉身丰满之时比呢?”
经文: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释义:
佛陀说:“大王!你的形体容貌,应该不是忽然间朽坏的吧?!”
经文: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肉身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确实没有察觉到,是在四季寒暑的迁流中,渐渐而至于如此的。为何如此说呢?我观察到,当我二十岁时,虽然被称为年轻,但是实际上容貌已经比当初十岁的时候老了。当三十岁那一年,又比二十岁时衰老。到了现在六十二岁了,回想五十岁时,宛如强壮。世尊!我观察到这肉身不知不觉中变化,虽然如此的消逝,这中间何只是每十年一变。如果我又仔细观察,这样的变化岂只是一纪一纪的变化,实际上是每年都在变。又岂只是每年在变,也在每个月中变化。岂只是每个月在变化,也在每日中变化。如果深入思惟观察,刹那刹那之间,念念之中,都不曾停止变化,因此我知道这个肉身,终究是会变化而消失的。”
经文:佛言:“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知汝身中有不灭耶?”
释义:
佛陀说:“大王!您观察到肉身的变化,随时在迁变改异而不曾停止,因此而体悟到你的肉身终将消失。也就在这肉身慢慢消失的同时,你知道在这肉身生灭之中,有不会消失的吗?”
经文: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释义:
(省略)
经文: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释义:
佛陀说:“您现在暗自感伤头发白了,脸皮皱了,这脸面必定比孩童时代皱。然而,您现在观看这个恒河的那个“能看的功能”,与以前孩童时代能观看恒河的那个“能看的功能”,有分孩童或衰老吗?”
经文:王言:“不也,世尊!”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释义:
佛陀说:“大王!你的脸虽然随著年龄变皱了,而这个“真正能看的性质”都不曾皱。这会皱的,就是会随因缘变化的。这不曾皱的,就是不会随因缘变化的。会随因缘变化的,将来会有消灭的现象。那个不会随因缘变化的,本来就没有生没有灭。这个不生灭的,在这时间的变化之中,何曾跟著您的肉身而生死呢?!你竟然引用末伽梨等等外道的话,以为说这个肉身死后,一切都跟著灭尽消失!”
经文: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释义:
波斯匿王听了以后,终于相信,而且知道这个肉身死后,不论是不再轮回,或还要再轮回,我们真如心都是永远存在的。这时与会的大众们,也都很高兴欢喜,听到这以前都没有听过的永恒的真理。
用时间说明不生不灭的真如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3 13:43:12编辑过]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3:45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卷二第一讲)
佛光山南非南华寺 释慧祥 主讲
2004年02月23日
经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释义:
这时,阿难以及所有与会的大众们,聆听释迦牟尼佛的开示教诲之后,身心舒畅。心中想著:从无始以来,由于迷失了对本心的观照,而误将六尘等因缘所现起的各种影音等等的现象而以为是本有的真心。今日终于打开心智,体悟到本有的常住真心,就像婴儿肚子饿了没有奶可吃,忽然遇到慈母,身心舒畅一样。因此,心中怀著感恩的心,并且还有些疑惑未解,所以恭敬合掌礼拜释迦牟尼佛。希望恭闻如来为大家,显示出我们身、心的种种实际的现象及我们错认的观念,以及我们观念中不实的看法及如实的认知。并且,希望佛陀能帮助大家当下就清楚明白的发现到我们的心的“生灭”及“不生灭”这二种性质。
说明:
佛陀在第一卷时,就已经说明了:心,有二部分。一是如客人、灰尘般会随因缘生灭的心。二是如主人、虚空般永不动摇来去的心。我们在凡夫位时,就是误将那生灭来去的心,以为是我们唯一个心,因此随生灭心来流转。如此经过佛陀的开示,才知道原来我们生灭的心,只是客尘。而那不需要因缘,不随因缘而改变,本来就存在的那个心,才是我们的真如心,才是我们自性主人。如此在第二卷开始,就是在说明。这时阿难已经悟到有不生不灭的本心(真心、真如心),但是还不能确实的观察到。所以希望佛陀再深入说明,好让大家都可以观察得到。
经文:“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释义:
这时,波斯匿王站了起来请教佛陀:“我以前还没接受佛陀的教导时,曾听到迦旃延毗罗胝子等六师外道们,都说:‘这个身体死掉以后,就完全消失,称为涅槃’。我现在虽然遇到佛陀说明有不生不灭的真心,还是不太了解。请问要如何才能发现、显出、证明、知道这个心的不生不灭的现象呢?现在在座的大众们,只要还是“有漏”,未出离三界的修行人,都希望听闻。”
经文: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释义:
佛陀问波斯匿王说:“你身体还活著。现在我再问你:‘你这个肉身,是像金刚一般永远存在不会朽坏呢?还是会变坏呢?’”
经文:“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间最尊贵的佛陀啊!我现在这个肉身,终究是会变化而消失的。”
经文: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释义:
佛陀问:“大王!你还没有死亡,又如何知道将来色身会消失呢?”
经文:“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我这个随因缘而变坏的肉身,虽然还没有消失。但是我观察这个肉身,随著现前的因缘念念迁变代谢,更新再更新不曾停止,就像木头被火烧成灰,也是渐渐被烧掉的。我们的肉身,也是如此,慢慢的功能在毁坏而不曾停止。因此,我能肯定这个肉身,将来终会消失的。”
经文: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释义:
佛陀听了波斯匿王的说明后说:“就是这样的!大王!又你现在的年龄已经开始衰老了,您现在的面貌比起小时候如何呢?”
经文:“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我以前在孩提时代皮肤细嫩有光泽,年长以后血气充满,而现在年龄已经被时间逼著肉身衰老了,体形颜色干枯憔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寿命不长了,如何能跟年轻肉身丰满之时比呢?”
经文: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释义:
佛陀说:“大王!你的形体容貌,应该不是忽然间朽坏的吧?!”
经文: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释义: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肉身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确实没有察觉到,是在四季寒暑的迁流中,渐渐而至于如此的。为何如此说呢?我观察到,当我二十岁时,虽然被称为年轻,但是实际上容貌已经比当初十岁的时候老了。当三十岁那一年,又比二十岁时衰老。到了现在六十二岁了,回想五十岁时,宛如强壮。世尊!我观察到这肉身不知不觉中变化,虽然如此的消逝,这中间何只是每十年一变。如果我又仔细观察,这样的变化岂只是一纪一纪的变化,实际上是每年都在变。又岂只是每年在变,也在每个月中变化。岂只是每个月在变化,也在每日中变化。如果深入思惟观察,刹那刹那之间,念念之中,都不曾停止变化,因此我知道这个肉身,终究是会变化而消失的。”
经文:佛言:“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知汝身中有不灭耶?”
释义:
佛陀说:“大王!您观察到肉身的变化,随时在迁变改异而不曾停止,因此而体悟到你的肉身终将消失。也就在这肉身慢慢消失的同时,你知道在这肉身生灭之中,有不会消失的吗?”
经文: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释义:
(省略)
经文: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释义:
佛陀说:“您现在暗自感伤头发白了,脸皮皱了,这脸面必定比孩童时代皱。然而,您现在观看这个恒河的那个“能看的功能”,与以前孩童时代能观看恒河的那个“能看的功能”,有分孩童或衰老吗?”
经文:王言:“不也,世尊!”
释义:
(省略)
经文: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释义:
佛陀说:“大王!你的脸虽然随著年龄变皱了,而这个“真正能看的性质”都不曾皱。这会皱的,就是会随因缘变化的。这不曾皱的,就是不会随因缘变化的。会随因缘变化的,将来会有消灭的现象。那个不会随因缘变化的,本来就没有生没有灭。这个不生灭的,在这时间的变化之中,何曾跟著您的肉身而生死呢?!你竟然引用末伽梨等等外道的话,以为说这个肉身死后,一切都跟著灭尽消失!”
经文: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释义:
波斯匿王听了以后,终于相信,而且知道这个肉身死后,不论是不再轮回,或还要再轮回,我们真如心都是永远存在的。这时与会的大众们,也都很高兴欢喜,听到这以前都没有听过的永恒的真理。
用时间说明不生不灭的真如心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3:48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卷二第四讲)
佛光山南非南华寺 释慧祥 主讲
2004年03月29日
经文:“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拥,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土+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释义:
阿难!这个大讲堂门口正对著东方,当太阳升天时,则能看到有光明照耀;当半夜没有月亮时,或有云雾遮蔽造成不清楚时,则又会能看到有昏暗;有门窗的地方,则又可以看到有通透;若是墙壁跟墙壁之间,则又可以看到拥挤;被隔开的地方,则又可以看到接缝;根本没有东西的地方,就都只是看到虚空性;风飞砂的时候,则看到尘土阻挡视线不明;当雨过天晴时,则又看到一切都是清楚明净。
经文:“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
释义:
阿难!您完全观察这些种种变化的现象,我现在就一一将这些现象,归还到它们本来的主要原因条件。什么是它们的本来的主因呢?
经文: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
释义:
阿难!这种种的变化现象中,光明照耀归还给太阳。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种种白天光明照耀的现象,也没有晚上月亮照耀的现象,所以光明照耀的主因是属于太阳,所以将光明照耀归还给太阳。
经文:暗,还黑月。通,还户牖。拥,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土+孛],还尘。清明,还霁。
释义:
昏暗,归还没有月亮星光的晚上。通透,归还给门窗。拥挤,归还给墙壁。接缝,归还给区隔。完全没有东西的地方,归还给虚空性。尘土飞扬,归还给尘土。清明的天气,归还给雨过天晴。
经文: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
释义:
这些世间的一切现象,虽然有很多种,但是归纳起来,不离开这八类。请你观察你自己的见性,可以看到这八种现象的见性,应该归还给谁呢?
经文: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释义:
为什么呢?当您看到光明照耀时,如果是应该归还给光明照耀,那就不可能看到昏暗。虽然在现象中,有光明、昏暗等等的种种差别现象,但是我们的见性没有差别。因此这些可以归还给别的事物的八种差别现象,自然不能说是你见性。至于那个你不能归还给现象界的,不就是你自己,难道还有别人可以归还吗?如此则知,你的心本来就是微妙明白清净,是你自己迷糊以为没有这样的功能,所以才会好像丧失本心,受到轮回的苦难,在生死轮回中,常常在生死的苦海中浮沉。所以如来说:你们是需要帮助的人。”
经文: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释义:
阿难说:“我虽然认识到这个见性,不能归还到现象界。但是要如何能得知这个见性,就是我的真性呢?”
经文: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释义:
佛陀告诉阿难说:“我现在问你。现在你还未达到无漏解脱清净自在的境地,但是承蒙佛陀的神通力,可以看到初禅天,而没有障碍。像阿那律看这个阎浮提,就像看他手上拿著的庵摩罗果一样清楚。这些大菩萨们可以看到百千个世界,而十方如来则完全可以看尽如微尘般多的清净国土,没有看不到的。而有些众生所能看到的,只不过分寸而已。”
经文:“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
释义:
阿难!并且,我和你看看这四天王所住的宫殿,中间可以完全看到水中的、陆上的、空中的一切现象。这些现象,虽然有昏暗、光明种种不同的现象。没有不是见性前的色尘现象所产生的区别而造成的阻碍。你应该对这些现象,好好仔细的区分清楚,哪些是自己见性的功能,哪些是现象的物相。我现在,就带领您来一一选择在您所看到的一切现象中,哪个是我们见性的本体?哪个是物象?”
经文:“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释义:
阿难!穷尽你所能看到的根源,从天界的日月宫殿,这是属于物,不是您的见性。
看到了七金山你也完全仔细观察,虽然有种种的光耀,也都是物,而不是你的见性。
渐渐地更看到了浮云翻腾、鸟儿飞、风吹物动尘沙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都是物,不是你的见性。”
经文:“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释义:
阿难!这些不论是近的或远的种种一切物性,虽然各有不同的差别,但是你能看的见性,都能清楚的看得到。可见,这些物像自己有种种的差别,但是你的见性没有不同,因此,这个精细微妙明白能看的,实际就是你的见性。
经文: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释义:
如果我们的见性,也是属于物象;那你就应该可以看到我的见性了。
经文: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释义:
如果你认同见性是属于物象,所以才叫看到我。那当我这个物质的色身消失不见了时,你为什么不能看到我的见性消失不见在什么地方呢?
经文: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
释义:
如果你看不到我的见性消失不见在什么地方了,同样的,自然你那见性,不是属于那个会消失不见的现象。
经文: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释义:
如果你看不到我见性在什么地方消失不见,自然可知见性不属于物象。怎么还怀疑见性不是你的呢?
经文: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
释义:
又如果你还是认为见性是物象的话,那么当你现在看到物象的时候,物象也在看你。这时你那能看的体性,就纷乱混杂了。这时,你跟我,以及这个世间的一切,都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
经文: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释义:
阿难!如果你在看时,就是你在看,不能说是我在看。你的见性能看到刚刚所说的这一切现象而没有看不到的,如果你还不认为是你的,那还会是谁的呢?
经文: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释义:
为什么还自己疑惑自己呢?见性是你真实的性能,这见性你不好好真实的观察,还想要从我这儿找到你真实的见性啊!”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3:50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卷二第五讲)
佛光山南非南华寺 释慧祥 主讲
2004年04月12日(2004年04月15日校对)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释义: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如果这个‘见性(能看的功能)’一定是我的,不是别人的。那么,我与如来在观看四天王的胜藏宝殿是处在日月宫中,当时这个‘见性’可以看遍整个娑婆国土。而当我们回到精舍时,却只能看到这个精舍,如果在清心户堂之中,则又只能看到屋檐及两旁的房间。世尊!这个‘见性’像这样,它本来的体性是可以周遍一个世界;而现在只满一个房间。究竟是因为这个‘见性’由大缩小了呢?还是因为这个‘见性’被墙壁阻隔而夹断了呢?我现在不知道实际上的道理是什么,期盼佛陀大慈大悲给于指导,为我仔细分析说明。”
经文: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释义:
佛陀告诉阿难说:“你所看到的这一切世间大小内外等等的种种事情及造作,都是属于六尘的变化现象而已,不应该说是我们的‘见性’有放大或缩小。
经文: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
释义:
譬如在方形的容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方形的空间。我就以这个再来问你:这方形的容器中所看到的方形的空间,究竟是一定有方形呢?还是不一定有方形呢?
经文: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释义:
如果真的一定有方形,那么当我们换个圆形的容器时,就不应该会有圆形的空间。又如果真的不一定有方形,则在方形的容器中,我们就应该看不到有方形的空间。
经文: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释义:
你说你不知道实际现象的道理是什么,而实际现象的道理就如我所说的这样,你还想会是什么呢?
经文: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
释义:
阿难!如果你想要让这空间没有方形及圆形,只要改变容器的形状就好了。而空间(虚空)本身没有方形,不应该说想再要去除某地方的方形虚空。
经文: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窦迹。是义不然!
释义:
如果像你刚刚所问:进到室内时,我们‘见性’缩小了。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么,当我们抬头观看太阳时,你岂不是拉著『见性’贴到了太阳的脸上了吗!又如果你说是因为建筑个墙壁就能够夹断了我们‘见性’,那么,当我们在墙上穿个小洞时,我们的‘见性’就应该没有被夹断了啊!那我们应该看不到那个小洞而要能看到墙外的一切才对啊!而实际的现象道理都不是这样子的。
经文: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释义: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认不清楚自己,将物象以为是自己,没有照见本来就存在不曾生灭的真如心,注意力跟著因缘生灭的物象而流转生死,因此对这些物象没有正确认清,而认为看到大,或看到小。如果众生能有效转因缘来改变物象,则同如来一样。就能身心圆满明净,而将注意力安住于不动的本心以做为学佛的道场,这时就算注意力只是安住于一毛端那么小的地方,也能觉遍十方国土。”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无畏空灵
总版主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性别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3:53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卷一第十讲)
佛光山南非南华寺 释慧祥 主讲
经文: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释经:
“阿难!您先前回答我说:“看到光明拳”。这个拳头的光明,因为什么而产生的呢?为什么成为拳头呢?您用什么看到的呢?”
经文: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释经:
阿难说:“由于佛陀阎浮檀金般的身体,色泽就如同宝山一般,因为是清净的报身所生,所以才有光明。我实在是用眼睛观察,看到佛陀五个手指弯曲握著展示给大家看,所以才有拳头的样子。”
经文: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释经:
佛陀告诉阿难说:“如来今日,实话告诉您,一切有智慧的人,要用譬喻来说明,就能够开悟。阿难!譬如我的拳头,如果没有我的手,就不能成就我的拳头;如果没有您的眼睛,也就不能成就您的看;以您的眼睛,来譬喻我的拳头,这样的道理合不合适?”
经文: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释经:
阿难说:“是的世尊!如果没有我的眼睛,就不能成就我看的能力。以我的眼睛,来譬喻如来的拳头,这个事情及道理是同类的。”
经文: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释经:
佛陀告诉阿难:“您说同类,实际上不是这样子。为什么呢?例如:没有手的人,是毕竟没有拳头的。那些没有眼睛的人,可并非全都看不见。怎么说呢?您可以试著在路上,询问那些盲人:‘您看到什么?’那些盲人一定会回答您说:‘我现在眼前只看到黑黑暗暗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从这个道理来观察,只是前面的尘境自己黑暗罢了,能看的功能哪有什么亏损呢?”
经文: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释经:
阿难说:“那些盲人,眼前只看到黑暗,又怎么可以叫做看呢?”
经文: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释经:
佛陀告诉阿难说:“那些盲人没有眼睛,只看到黑暗;与有眼睛的人,处在暗室里。这两种黑暗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
经文:“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释经:
阿难回答说:“像这个样子呀!世尊!这在暗室中的人,与那些盲人,两个黑暗相互比较,实在没有什么不一样。”
经文:“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
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释经:
佛陀说:“阿难!如果没有眼睛的人,看到前面的尘境全是黑黑暗暗的,忽然有人医好他的眼睛,得到光明,因此看到前面的尘境,有种种的颜色,我们因此称之为‘眼能看见’的话;
那么,那些在暗室里的人,也是看到前面的尘境全是黑黑暗暗的,忽然有人开灯,得到光明,也能看到前面的尘境,有种种颜色,那就应该称为‘ 灯能看见’。
如果‘灯能看见’的话,那灯即然能看见,就不应该称为‘灯’。
又如果是灯自己在看,那又跟您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我们应该知道:灯能显现颜色,如此能看的,是眼睛,不能说是灯;又眼睛能显现颜色,如此能看的,是心,不能说是眼睛。”
阿难虽然又听到这样的开示,与大众们已经没话好说了,可是心还没有开悟,还是期望如来慈悲的音声宣导开示。大众恭敬合掌,清净心念,期盼佛陀慈悲教诲。
经文: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释经:
这时,世尊展开如兜罗绵柔软,具有网缦相,光明的手,打开五个指头,教诲阿难及大众们说:“我最初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后,在鹿野苑中,为阿若多等五位比丘,及您们四众弟子说:‘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就无上菩提及阿罗汉,都是被“客尘烦恼”所迷惑而产生错误。’您们当时,是因何而开悟的呢?为什么今天可以成就圣果呢?”
经文: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释经:
这时,阿若多憍陈那就起立回答佛陀说:“我现在是大众中的长老,独独得到佛陀的嘉许,为我取名为‘阿若多(解)’。就是因为了解体悟了‘客尘’两个字的含义,而薰修成就圣果的。
世尊!就好像旅客,投住在旅馆中,有的过夜休息,有的只是吃饭。等他们吃过饭,休息后,整理好装备就继续前进,没办法安心的住下来。如果实际上是主人,自然没有想要去任何地方。如此观察后,得到:‘不能住下来,会离开的称为客人;能住下来,不会离开的称为主人。’我因此理解佛陀所说的‘客尘烦恼’中,‘客’字的含义,是指,在我们身心中,不能安住会离开的,就是‘客烦恼’。
又例如:在万里晴空的日子里,太阳升上来了,太阳的光线从屋外透过空隙而照到屋内,这时发现在空中,有种种灰尘。这些灰尘的性质是摇动的,虚空则是静止的。如此观察后,得到:‘澄静不动的,称作虚空。摇动不定的,称作灰尘。’我因此理解佛陀所说的‘客尘烦恼’中,‘尘’字的含义,是指,在我们身心中,摇动不定的,就是‘尘烦恼’。”
佛陀说:“就是这样!”
经文: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释经:
这时,佛陀在大众中,弯曲五个手指。弯曲后,又再打开;打开后,又再弯曲。并且问阿难说:“您现在看到什么?”
经文: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释经:
阿难说:“我看到如来具百宝相光的千辐轮掌,在大众中一开一合。”
经文: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自开自合。”
释经:
佛陀问阿难说:“您看到我的手在大众中一开一合。究竟是我的手,有开有合呢?还是您的看的功能,有开有合呢?”
阿难说:“是世尊的宝手,在大众中有开有合,我看到佛陀的手自己在一开一合,不可以形容说我能看的功能自己开自己合。”
经文: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言:“如是!”
释经:
佛陀说:“谁是摇动的?谁是静止的?”
阿难说:“是佛陀的手不曾停止。而我能看的功能,尚且不能形容它有停下来过,又如何能形容它是不曾安住而离开了呢?”
经文: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释经:
释迦如来于是从他的千辐轮的手掌中,飞一道宝光在阿难的右侧,这时,阿难转头右望。佛陀又放一道宝光在阿难的左侧,阿难于是又转头左望。
佛陀问阿难:“您的头现在为什么转来转去的?”
阿难说:“我看到佛陀放出微妙的宝光,来我的左右两侧,所以我左右观看,头自然就转来转去的。”
佛陀说:“您为了观看佛陀所放的宝光,而左右转动您的头。究竟是您的头在转动呢?还是您能看的功能在转动呢?”
阿难回答说:“世尊!是我的头自己在转动。而我能看的功能,尚且不能形容说有停下来过,又如何能形容它是摇动不定的呢?”
佛陀说:“就是这样。”
经文: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释经:
于是释迦如来普为大众们开示说:“如果有众生,将摇动不定的,称之为‘尘’;将会离开不能常住的,称之为‘客’。
您们观察阿难的头自己摇动不定,而能看的功能(见性),不曾停下来过。
又您们观察:我的手自在一开一合,而阿难能看的功能(见性),也不曾有展开或卷起来。
那么,您们现在,为什么还是以摇动不定的四大,误以为是您的身呢?为什么还是以摇动不定的境界,当作是您的真心呢?从无始到现在,念念跟著生灭的现象,妄认四大六尘为身心,因而迷失了真正的心性,起颠倒来造作种种轮回的业缘。一旦您对您的心性,没有真正的认识,就会误认一切物像以为是真心,轮回在物像之中,自己选取流转的业缘而轮回其中。”

末学专修地藏经。
UID
2
帖子
1192
精华
4
积分
8689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游宇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服务人员

决定回归故乡极乐
帖子
10928
精华
92
积分
35428
性别

在线时间
31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4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2-3 15:25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末学顶礼慧祥法师!随喜、感恩慧祥法师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永远不能忘记佛法是心地上的法!(一念回光照心地,胜过布施百千亿)
深处末法浊世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落实佛菩萨的正知正见——《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佛经原文净空老法师讲解(上)净空老法师讲解(下)
如何避免谤法、拥有正见?一定要认真学习这部《大乘方广总持经》
众生皆苦,永怀慈悲心;众生平等,永怀谦卑心;誓愿成佛,永不退转菩提心
给初学佛同修的五点建议——最可贵的学佛态度:谦虚、老实;最聪明的修学方法:依止善知识;
最快速提升境界的方法:发菩提心;最稳妥的修学方向:发愿往生西方净土
学佛最令人赞叹敬佩的是:真修实干,不高谈阔论;
最影响人福报、命运的三种行为造作:一、邪淫 二、不孝父母 三、杀生;
最密切障碍心量、现世福报的三种心:一、贪欲心 二、吝啬心 三、嫉妒心
UID
98
帖子
10928
精华
92
积分
35428
在线时间
31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地藏缘论坛『地藏缘论坛』『放生素食论坛』『戒邪淫论坛』『不净观白骨观专修』『佛教资讯信息』『慈善专区』『佛子求职招聘』『名山圣地朝圣多闻版』『助念超度版』『法音十方』『电子书库』
实修论坛『佛教经典共修论坛』『心经共修』『金刚经共修』『普贤行愿品共修』『药师经共修』『法华经共修』『僧伽吒经』『宝箧印陀罗尼经』其他经典共修『佛教念诵共修论坛』『大悲咒』『楞严咒』『六字大明咒』『六道金刚咒』『抄经共修专区』『戒定慧学习论坛』『天台宗论坛』『大准提亿遍共修论坛』『地藏法门共修论坛』『灭定业真言共修会』『净土论坛』『念佛精舍』『精进念佛共修版』『密宗论坛』『莲花生大士圣教兴盛祈愿大共修』『禅宗论坛』
佛友生活论坛『健康人生』『阳光家园』『同城佛友』北京佛教天津佛教上海佛教重庆佛教黑龙江佛教吉林佛教辽宁佛教陕西佛教河南佛教河北佛教山东佛教山西佛教江苏佛教浙江佛教安徽佛教江西佛教湖南佛教湖北佛教广东佛教广西佛教福建佛教四川佛教云南佛教贵州佛教内蒙古佛教青海佛教甘肃佛教西藏佛教新疆佛教海南佛教港澳台佛教海外佛教『电脑服务』
网站事务『新注册同修实习区』『站务交流』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个人空间管理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10-5-28 20:28蜀ICP备07003881号 蜀ICP备08004009号
清除 Cookies -联系我们 -地藏缘热线 -Archiver -WAP - TOP - 界面风格地藏缘0904
 
Powered byDiscuz! 6.0.0 © 2001-2007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80570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