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毒性最强的醇:书生论政误苍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6:35:04

《中国梦》:书生论政误苍生

□  薛理泰     赵  刚

 

民间乃至官方的“飘飘然”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称中国军力已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无独有偶,最近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刘明福在其《中国梦》一书中,强调中国要在新世纪跃居世界头等强国。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他在书中表达的个人观点在中国军政界“具有一定广泛性”。

笔者浏览了《中国梦》,倒没有发现若干人抨击该书时说的“作者在书中声称中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不惜同美国打一场战争”之类的语句。不过,在该书第259、260页中,作者表示认同“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和平崛起”,同时又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排斥一种可能,那就是在反遏制战争中崛起”,还强调“没有军事崛起的经济崛起是危险的崛起”,加之在不少章节中也流露出大国沙文主义的情绪(譬如第80页说“中国有做世界领导者的优秀文化基因”),则此书留给外国战略家的印象,同“不惜同美国打一场战争”的说法也相去不远了。

该书文字流畅,举例详尽,有可读性。根据笔者长期从事战略研究的经验,对此书的评断是“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用现代文字评断则为“在战术上正确而在战略上谬误”。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举世独步的超级大国的地位,设定的国家目标是“领导整个世界”,决不允许出现向其“全球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这早已成为美国的国策之一。显然,这条政策尤其适用于踏上“老二”征途的或明或隐的敌对国家。然则,上述风格的著作和讲话陆续在中国面世,自然引起美国战略家深思。在战略层面,美国由此提出的有关中国深层次意图的问题,总体说来,不外乎下列数点:

其一,诚如刘明福所言,其个人观点在中国军政界“具有一定广泛性”。利害攸关的是,这“广泛性”今后在中国战略导向上究竟会产生什么作用?对美国国家安全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二,始自2009年下半年,此类著作和讲话络绎不绝地问世,在中国民间和网络上获得狂热的支持;相反,持稳健态度的学者发表不同意见,即动辄被贴上不堪入目的标签。这种现象在几年前甚至一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会在时下出现?

其三,如果上述两点成立,可能迅即引导美国战略家进入第三个问题:趁时犹未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如何因应这一趋势?眼下又应做些什么?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美国决策层得出结论,《中国梦》揭示的日后中国必然要把美国从龙头老大的席位上拉下马的观点,确实在中国军政界少壮派中“具有一定广泛性”并逐渐体系化。诚然如此,西方世界迟早会结成“统一战线”,倾力对中国实行全面围堵。对此前景,中国智库和学者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前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同美国进行全方位抗衡,终至一朝崩溃,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而今日中国处在相对恶劣的国际环境中,周边也缺乏对中国持友善态度的邻国,一旦西方世界领头发难,周边国家也很可能群起而攻之,对中国提出诸如领土、主权的强硬要求。同前苏联比较一下,当年苏联有社会主义阵营之支撑,还有散布全球各个角落的国际共运成员之声应气求,当前中国身处的国际环境较之前苏联更为险恶。

上述中国学界、军界人士对中国国力及战略企图的评估,留给外界的印象自然是经由官方口径,印证了首倡或者笃信“中国威胁论”的西方战略家确实是先知先觉,在客观上为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添砖加瓦罢了。凡此种种,无非说明近年一个“飘”字,从中国民间飘逸而及官场,由表层浸润而至内核,实在为患不浅。

 

纸上谈兵为患不浅

 

刘明福及其他主张在现阶段即视美国为最大敌人的军界人士,尽管爱国心切,其观点亦不乏附和者,然而,识者往深处思考一下,毕竟难以认同。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他们大多数是政工出身或者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军界人士,却在敏感时刻,就敏感话题,在中国政治中心侈谈全球战略观点。有些人士在不少问题上确有见地,但思维却以跳跃式呈现,或动辄笔走偏锋。如此,即使在主题判断上还算正确,仍不免有喜走极端、哗众取宠之嫌。

西方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现象。譬如在美国军政界,典型的“鹰派”往往是学者出身的战略家或理论家,他们从来没有打过仗,而在身经百战的美国将军中却找不出像样的“鹰派”。久经战阵的军人对于应不应该打仗,怎么打赢一场战争,比诸政客和“战略家”,毕竟视野更为宽广,体会尤其深刻。

在中国,另有若干奇特现象令人注目。一些学者、官员本人崇洋媚外,孩子吃的奶粉非美国货不用,甚至阖家刷牙用的牙膏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却在撰文或发表讲话时,动辄扬言宁可鱼死网破,亦不惜同美国打一场高科技局部战争。另外,部分民众猝然面对仅持小刀的车匪路霸时万马齐喑,无人敢于出头,可是在网上谈兵时,却不时侈谈攻台湾、灭日本、战美国,动辄呼吁同美国血战到底,打一场玉石俱焚的核大战。

古今中外,动辄开口说打仗的无非三类人。一类是从来没有打过仗的人,另一类是预估其本人或其子女不会在战场上丧命的人,还有一类是人云亦云的少不更事者。

中国有句格言说,“善战者不言战”。历代名将都不好战,往往回避夸耀他们在军事学上的造诣,并且尽最大努力引导国家避免战争。刘伯承元帅是中国的战神,据秘书回忆,平日他在家中电视观看战争影片时,却不屑或者不忍观看战斗场面。1959年,彭德怀元帅访问东欧诸国,当地人民夹道高呼:“英雄,彭德怀!”彭德怀却反复表示,不要喊他英雄,受欢迎的应该是那些在战场上丧生的军人及其亲属。

远的不说,仅观中国近代史,就可发现一条规律,即在敏感的历史时刻,讨论国家大战略,若任由“书生论政”,得一时风气之先,向非国家之福。试举两例:

清朝平定了太平军、捻军掀起的内乱,沿海各省锐意兴办洋务,近代工业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李鸿章等人从欧洲进口了不少铁甲炮舰。单从硬件评估,北洋舰队似乎比日本舰队更为强大。当时,中国百业兴旺,远非前阶段半壁江山沦于内乱的情况可比,史称“同光(同治、光绪)中兴”。中国朝野甚至不少西方人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

1884至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在中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以书生张佩伦为代表的清议派侈谈用兵,张并挂帅前往福建坐镇,指挥当地军事,结果损失惨重。要不是老将冯子材亲率子弟兵,在广西、越南边境前线冒险奋战,扭转战局,中法战争的后果对中国更加不利。

1894至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当时内外大员中,统筹全局并急于洽购弹药者,唯少数老成者而已;京中清议派则唯高调主战,竞作纸上谈兵。及至北洋水师覆灭,主战派面对直逼京畿的日军,一筹莫展、哑口无言者有之,销声匿迹者有之。尤其甲午战败,予晚清致命一击,也是清廷十数年后一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正值中国需要打点精神在国际上应付全方位挑战之际,岂能由纯然的政工干部或文字工作者在大战略的论坛上掌舵?固然,他们有一腔爱国的热血,对之不能求全责备,但对这些言论是否纳入大战略领域应予以专业性的衡量。

 

“韬光养晦”还是要的

 

前阶段,国内鉴于GDP连年激增,确有飘飘然的感觉。时至今日,不妨反思一下,北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是否仍需遵循“韬光养晦”原则。

目前中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说到底,过去30年来,究竟谁是贯彻“韬光养晦”原则的最大受益者呢?毋庸讳言,是中国。当前中国崛起未竟,在可预期的将来,美国仍将稳居世界第一强国。然则,中国作为急起直追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能够维持稳定的中美关系,则一二十年以后,究竟谁是两国稳定关系的最大受益者呢?显然仍是中国。

中共中央业已赋予解放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位居第一的重大使命就是“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要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保持国内政治稳定;要保持国内政治稳定就必须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要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就必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就必须确保过得去的中美关系;要确保过得去的中美关系就必须遵循“韬光养晦”的原则。

这些环节的因果关系足以说明,遵循“韬光养晦”的原则在现阶段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明福坦言,他的观点,在中国军政界“具有一定广泛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广泛性”居然也在作为中国战略伙伴的俄罗斯激起了相当严重的反响。

据俄《专家》周刊披露,由于解放军高级军官对大国主义直言无忌,俄军方对此表示担忧。俄军事专家指出,近年台海军事缓和,中国战略向北转移。例如去年解放军代号“跨越2009”的军事演习中,参演的五万精兵多数来自邻近俄边境的沈阳、济南、兰州三大军区,在千里范围内实行机动,目标可能指向俄罗斯。俄军将领中有人也把中国视为假想敌。俄军在代号为“东方”的最新演习中,远东军区装甲兵、特种兵和空降兵实施秘密打击计划,目标显然指向中国。可见俄军也对中国崛起戒心重重。

诚然,世界军事强国对待中国崛起,自有其战略层面的评估,并不完全取决于偏激的中国军人的表态。然而,这种偏激的表态对“中国威胁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中国军方未能对若干军人的过激行为及时纠偏, 有朝一日,量变导致质变,中美关系急剧逆转,牵一发而动全身,涟漪可能波及中国周边邻国,绝不会仅仅限于俄罗斯一国而已。可以断定,届时拍手称快的是台独及其他国内外敌对势力,彼辈早就翘首等待这一时机的出现。一旦这种变局呈现在国人面前,显然为亲者所痛、仇者所快。

 

美军战略重心东移传递了什么信息

 

中国若干战略家曾指出,美国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而不在亚太地区。他们是基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格局作出这层评估的。

而实际上,评估美国战略是否东移,有若干标准,对照一下,足以作出判断:

其一,在可预测的未来,美国同外部世界进行的包括确保石油资源在内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究竟是在大西洋一侧,还是在太平洋一侧?

其二,未来美国安全面临的来自外部世界的严重挑战最可能来自何方?最可能涉及美军参战的未来战场究竟落于何方?

其三,美国海、空军兵力的集结向哪个方向倾斜?美军为应付未来战争而修缮甚至建造的军事设施集中在哪个方向?

其四,美国为应付未来战争而同盟国或友好国家事先进行商议、协调的外交活动集中在哪个方向?

据此观之,即使在数年前,也可以得出美国军事战略重点已开始转移的结论了。如今美国军方公开证实,美军战略重点业已从欧洲转移到了亚太地区。

报载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家达姆率领一个团队研究未来20年美国空军的发展重点。这个团队选出了四个假想敌,依次是中国、伊斯兰极端势力、“失败国家”和俄罗斯。达姆表示,之所以把中国列为四个假想敌之首,是鉴于中国“最具备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潜力”。

2010年2月,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出炉。该报告称中国正在大力研制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配备尖端武器的潜艇,中国也在不断加强远程反导、电子和网络攻击能力。该报告将中国列为美国重点防范的对象。报告声称今后美军将着重加强海、空协调能力,为多次、多形式冲突作准备。

美国《空军》杂志2010年4月号刊文指出,美国已将海军、空军力量的重点由大西洋转移至太平洋。目前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拥有美国海军11艘航母中的6艘、52艘攻击核潜艇中的29艘。美国空军也在关岛维持相当数量的轰炸机,F-22“猛禽”战机则频繁在关岛或冲绳出现。美国还在关岛部署了“全球鹰”远程高空无人侦察机。据称,在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总部,工作人员30%的时间都花费在处理中国问题上。

另外,美国就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近年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甚至蒙古频繁接洽、磋商,以利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多国安全层面的协调和合作。平心而论,这些相关举措并不意味着美国将对中国采取什么敌对行动,仍属于预防性外交措施,在中国周边打桩布局而已。

尤有甚者,美国最早进入信息时代,又是全球研发信息技术和制造信息武器的原动力。而在信息时代,信息产品及其功效渗透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若打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美国必然占得先机。在机械时代,交战双方在武器的致命性和战争主动权方面,还只是一个多与少的差别;进入信息时代,双方处在高低不同的层次,往往呈现为有与无的区别。

2009年5月,奥巴马指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美军现正积极研究网络战,调整军事编制,发展新装备,整合各种资源,以提高争夺制网权的能力。6月,美国防部长盖茨下令建立网络战司令部。美军认为“网络与海陆空同等重要”。网络已经成为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倍增器”,如同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制交通权一样,争夺制网权逐渐成为美军维持军事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三军早已各自拥有网络部队。美军战略司令部又征召了数千名(黑客)士兵。今后美军网络战部队将全面担负起网络攻防任务,以确保美军在未来战争中拥有全面的信息优势。未来因网络战需要而增加的美军岗位可能多达数万个。

从上述种种迹象,不难推断美国为了防止中国军力扩张,在军事、外交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因应措施。值此中国周边情势日趋混沌、复杂之际,中国军界某些人士倡议,宁可冒着同美国爆发冲突的危险,也要当世界领袖国家,实属不合时宜的莽动行为。美国已经布好局,你要躁动、膨胀,就将请君入瓮。

 

(薛理泰系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赵刚系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0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