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更新系统失败:人类起源说在佛教“创世说”与基督教《创世纪》中的比较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50:44

            人类起源说在佛教“创世说”与基督教《创世纪》中的比较研究

                                                       谢志刚


  [内容摘要] 通过比较佛教“创世说”和基督教《创世纪》中人类起源说,探讨两大宗教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阐释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佛教是如何被逐渐认可和接受并扎根中国,而基督教的传入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关 键 词] 佛教;基督教;创世说;比较
  [作者简介] 谢志超,文学博士,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
  作为两大世界性宗教的佛教与基督教,由于其产生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其宗教教义、宗教世界观等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本文以人类的起源问题为中心,探讨两大宗教的差异。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国文化碰撞和融合渐形成了既不同于印度佛教又有着中国特色的宗教。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碰撞融合之结晶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组成。它既是西方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进程的精神领袖,又是基督教徒思想行为的根本依据。
  有关宇宙起源的问题,佛教教义认为一切事物皆缘生,即“缘起说”。缘起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都由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决定;离开这些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不能产生。同时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彼此联系,不存在某一事物高于另一事物或某个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支配关系,所有事物都是宇宙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缘起说”体现了佛教的宇宙整体论,否定了宇宙的主宰者一说,即否定世界或人是由某个神或单一的根本因创造或生成,一切都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①。华严宗的缘起说表现为“法界缘起论”。“法”,事物,“界”,分界,类别。融摄一切万物称法界。“法界缘起”,是说不仅世俗世界,而且佛国世界的一切现象,都由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生起,亦即由先天的真如法性生起。其创始人法藏说:“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想方生。”“尘是自心现。由自心现,即与自心为缘。由缘现前,心法方起。”《中阿含经》中没有直接援引“缘起说”,但其教义中的“因果相续相联”观点与之异曲同工:“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与“缘起说”相反,《圣经》强调神的主宰性:“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用了七日创造天地、光亮、空气、水土各类生物。上帝又用泥土造人,给他生命和灵魂,取名亚当,又创造夏娃。亚当夏娃就成为人类的祖先。《创世纪》否定了宇宙万物“因缘”相生的理论,认定一切由上帝创造;人不仅赋有上帝的形象,还有上帝赐予的灵魂;人被上帝指派管理世界万物等。创世说以上帝为中心,万物不是此有则彼有、此灭则彼灭,而是上帝统治人类,人类统治万物,一切源于上帝,归于上帝。
  “缘起说”否定了宇宙主宰者一说,坚持了“众生平等”的说法。《别译杂阿含经》曰:“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达。”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取消了世俗的等级差别,提倡人人平等,出家人即便见到王公贵族也无须礼拜;佛教僧团是平等僧众的和合体,方丈、住持与普通僧众平等,取消了世俗等级观念在天国的反映。故佛教之神众多,天道、色道,无色界诸天神都是神,但没有一个最高的能创造万物的主宰神,三界诸神与万事万物平等。“一切法成最正觉,智人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再次,佛教认为众生在人性上也是平等的。佛教教规规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因为这些都是对他人的侵犯,都是建立在别人与自己不平等观念的基础之上。《华严经》云:“心、佛即众生,是三无差别,各相虽复有三,理体本来是一。”何以故?十界不出一心故。佛界心也,众生界亦心也。心为十法界,大总相门。生佛不二,只因迷悟攸心,故有圣凡之别。迷此心者,是谓不觉,亦谓无明,亦称为惑。依惑作业,依业受报,乃为众生。悟此心者,是谓始觉,由始觉渐渐觉至心源。本觉出缠,乃名为佛,佛即觉也,妄穷惑尽,究竟涅槃。在平等的基础上,佛教要求人们“关照自性”,即反对认为盲目的信仰和断言,一切要以实践为基础“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法师,我怎么说,你也就怎么信,你必须把我的话拿来与你自己的经验以及你在定中所得到的直觉只是互相印证”②。从万物起源到万物生存与发展,佛教都体现了一种自由平等的宗教观。
  基督教肯定了世界为上帝创造,上帝主宰一切,决定一切。上帝创造天、地、光亮和各类生物,这些都以上帝的意志为中心。这种层层统治观管确立了一个万事万物皆有等级性的世界。在佛教的世界中,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人尊物卑、男尊女卑的情况。《创世纪》从上帝创造世界开始,整个宇宙就存在等级差别。首先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赋予人类以灵魂,上帝主宰了人类的命运;上帝创造宇宙万事万物,并让人类对之进行管理,“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人类主宰了万物的命运。因而,人是万物之首,在世界中具有优先权。在这个等级过程中,上帝为保证人的这一权利,将自己的灵给予了人。给予人灵魂的上帝不仅决定了人的宇宙地位,也确定了上帝与人、人与世界的基本关系,即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既是这种关系,一切被统治对象都必须无条件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是后来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告诫偷吃知识树上的智慧果遭到诅咒的根本原因。除去这些不平等,人本身也是等级的产物。上帝责备夏娃引诱亚当偷吃禁果,责备其为罪恶之源,故诅咒女人:“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那你丈夫必管辖你。”如果说佛教文化倡导人与人的平等,那么基督教则从《创世纪》开始便认定上帝与人的不平等、人与万物的不平等、认定人类的原罪,认定女人的罪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西方精神历史中人与万物不同并高于万物,得以统辖世界。这样人即使有自由也未必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人是不能自由选择一切的,当人类的自由选择与上帝背道而驰,人类就会被宇宙的主宰者上帝所抛弃而获原罪。因此,基督教认为,宇宙有等级性,人类有自由,但人类的自由必须以不违背上帝意愿为基础,因为这种自由本身是上帝给予的,故人类不能彻底自由以自救,只能等待上帝的救赎。
  关于人的死亡问题,佛教主张“业报轮回说”。慧远写的《三报论》论述了轮回的观点:“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生,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这里涉及了现世、来世以及更多或更后的来世的观念,反映了慧远对轮回报应方式的理解。万物有轮回业报,佛教便要求人此生行善事,以求“涅槃”。“如灯涅槃,唯灯焰谢,无别有物,如是世尊,心得解脱,更无所有”③。或如“涅槃者,贪欲永尽,嗔奎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④。基督教认为,人的肉体是上帝给的,灵魂也是上帝给的。人死后,肉体消失,灵魂便被上帝收回。中世纪早期哲学家鲍埃蒂从神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万物的根源在于上帝。上帝给宇宙带来秩序、和谐,使万事万物有条不紊,变化有序,因为“上帝本身具有一种同时和完全占有的无限生命”⑤。上帝超越时空,在时间意义上为永远的现在,空间意义上为无限的存在。而人类作为时空之物,则有着间断性、有限性和不完全性,那么人类的死亡则不可避免。至于灵魂何处去的问题,鲍埃蒂没有做更多的解释。灵魂反映出上帝隐秘的形象,当人死亡,灵魂又回到上帝那里。因此,人的肉体会死亡,但灵魂不朽,与上帝的永恒是一样的。
  佛教产生在古印度奴隶制发达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也是印度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产物。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以及散居小亚细亚、埃及的犹太人中间。原始的基督教实质是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的一种运动。“它认真地对待彼岸世界里的报偿和惩罚,造除天国和地狱,一条把受苦受难地人从我们苦难的尘世引入永恒的天堂的出路找到了”⑥。就文化层面而言,两大宗教都以较高的文明做基础,都植根于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土壤,并且都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的产物,这样就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能一直延续至今。
  注释:
  ①《杂阿含经》卷十二。
  ②张曼涛编:《佛教与中国文化》第18页,上海书店(影印)1987年版。
  ③《俱舍论》卷六。
  ④《杂阿含经》卷十八。
  ⑤[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第26页,向云常译,华文出版社2003年版。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42页,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