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含义:中国古代的的科学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8:40

中国古代的的科学技术

 

中国有悠久丰富的技术创新的历史。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

中国古代偏重于技术的研究,精于记录天象,但对科学理论的探究较少,更缺乏逻辑的、系统的科学体系。

在各个时期中对中国科学领域有显著贡献的人很多。其中一个最佳的例子是沈括(1031年-1095年),一名通才的科学家兼政治家,他是第一位描述航海用磁制指南针的人,此外他还发现了真北[1]的概念,改进了天文观测用的日规、浑天仪、瞄准管和水钟,以及描述了如何使用干船坞来修理船只。在观察过淤泥的自然淹没过程和太行山上的海洋化石后,沈括想出了一套陆地形成(或地形学)理论。他还在观察过陕西延安的石化竹子后,采纳了一套区域气候随时间渐变的理论。如果没有沈括的著作的话,很少人会知道喻皓[2]的建筑,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990年-1051年)。沈括的同期人苏颂(1020年-1101年)也是一名优秀的通才,他创制了星图的天球图集,写过与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及冶金学相关的制药专著,还于1088年在开封市建过一座大型天文钟楼。为操作最高处的浑天仪,他的钟楼配备了擒纵器装置,这装置是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环状动力传输的链传输装置。

十六及十七世纪时的耶稣会在中国传教士“学会了欣赏这古文化的科学成就,并将它们在欧洲传播,让那儿的人们知道。欧洲科学家就是据此第一次得悉中国的科学和技术。”西方学者对中国科技的思潮是由李约瑟(Joseph Needham)和李约瑟研究所所激发的。中国的技术成就包括早期的地震仪(公元二世纪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水力天球仪(张衡)、火柴、独立发明的十进制、干船坞、滑动卡尺、双重动力的活塞泵(风箱)、铸铁、高炉、铁犁、多管型播种器、独轮手推车、吊桥、簸榖机、旋转扇、降落伞、燃料用的天然气、地形图、螺旋桨、弩、及一支固体燃料火箭、多级火箭、马轭,还有逻辑学、天文学及医学等其他领域的贡献。

然而,文化因素使得这些中国成就并没有发展成能称得上“科学”的学问。根据李约瑟的说法,使得中国知识分子不能够相信自然定律这概念的,是他们的宗教和哲学结构。



[1]真北是导航上提到北极与领航员相对的位置的名词;真北是与磁北(磁场的北极)和方格北(地图投影上座标线指示的北方)比较之后得到的;在天空中,真北由天球的北极来标示。在多数实用目的场合中,北极星就是真北的位置。可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真北以大约25,800年的周期在天球上划出一个完整的圆弧。2002年是北极星最靠近北极的一年,而在2,000年前,最靠近北极的恒星是右枢(天龙座α星)。

 

[2] 喻皓,又作预浩喻浩预皓,中国古代有名建筑工匠,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带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他的生卒年代历史上缺乏记载,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工作,曾主持汴梁(今开封)开宝寺木塔的建造,著有《木经》三卷,惜已失传,仅在沈括著《梦溪笔谈》中有简略记载。欧阳修《归田录》称赞他是“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他善于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