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打人:技术会帮助,还是会伤害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7:30:39
来源:财经网 时间:2011年12月2日 23:17    分享:

  如果说技术对于经济的影响总是积极的,那么为何过去十年来美国的高科技突飞猛进,可是就业却持续不景气,以至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技术究竟是经济的积极推动力?还是会给就业带来灭顶之灾?

  2011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在这一天实现了33.6亿的单日交易额,加淘宝网共52亿,这个数字要比今年北京所有商场十一黄金周七天的销售总额还要高得多。有一次闲聊我和两个朋友谈及这个惊人的数字时,一个朋友兴高采烈的强调,想想看,这会有多少中小卖家从中受益,光是快递,就从中获利颇丰。不过另一个朋友的观点则大相径庭,他指着窗外显得有些萧条的商场,忧心忡忡的认为,想想看,再过几年还有多少人会去逛商场,这得让多少商场关门,多少人下岗失业啊!

  的确,这就是一个站在不同立场得出不同结论的典型案例。我一直很赞赏一个观点: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是新技术下带来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变革。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赞成技术革新带来的积极作用,毕竟,技术会极大的提高生产力,提升生产效率,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照样能找到很多与以上结论相反的例子。譬如在美国,过去10年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尽管美国的高科技突飞猛进,可是就业却持续不景气,以至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技术究竟是经济的积极推动力?还是会给就业带来灭顶之灾?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片言只语就能得出的结论。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最富有那百分之一的人群的收入与其他人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正如占领华尔街运动所表明的那样,剩下的99%对此表示非常不满。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也比比皆是,富士康——这家拥有120万工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其董事长郭台铭不久前正式宣布,用3年时间,以100万机器人代替手工制造。外界对于这样消息表示震惊的同时,更担心的是其超过百万的产业工人何去何从?在今天,工厂的工人被机器人、软件所替代,更广义地来讲,许多由人来承担的工作正在被自动化。

  公司受益于此,因为他们能够更为精益地运营,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人呢?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19世纪,英国纺织技术革命时曾掀起一场社会运动。被称为勒德(Luddite)分子的一群工人破坏因为工业革命而带来改变的织布机,他们认为是这些机器让他们失去工作,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现如今看来,勒德分子对机器代替人的恐惧似乎并没有消除,反而是加剧了。最近几十年来,工业机械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确是增强了生产力,但也把无数人进一步推向“无法靠自己的双手生存”的深渊。他们不是不勤劳,他们只是被我们的技术打败,在我们的技术成果面前失去了竞争力。而大量失业人群的出现,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衰退会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在这个时候,技术革新带来的“红利”照样会被抵消得一干二净。

  我们绝大多数人认为技术是经济总最闪耀的亮点,是大部分创新和就业创造的温床。但是如果你的视野更开阔一点,看看技术在每一个行业的影响,也许看起来就没那么伟大了。技术让商业更有效率,往往是通过消除重复性工作和以及减少产业工人的岗位。可与此同时,我们并没有创造出足够新的、更高技能的工作来补偿那些失去的岗位。

  技术总是在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在减少工作岗位。例如在农业领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这样的趋势尤为明显,不过在现在,它在毁掉更多工业领域中的工作岗位,甚至大大超过它正在创造的数量,看看实际的经济数据,情况似乎很严酷。不过我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为了“拯救工作岗位”的使命并不意味着要人们放弃对科技进步与美好生活的渴求,退回到“男耕女织”的原始社会。在创建新岗位和重新定义就业方面,我认为技术能够起带头大哥的作用,只是我们的社会组织,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成立新公司的成本实际上从来都没有降低过,使用互联网作为组织原则,新形式的工作开始变成更加司空见惯。问题在于没有足够多的人知道如何去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云计算这些新工具。整个劳动力群体并不具备合适的技能组合。因此技术公司雇用的工程师没办法做到足够多,使得经济的其他部分受累于持续不断的失业影响。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众所周知,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最中坚也是数量最大的那个阶层的收入长期停滞不前,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因为技术的改变出现得如此之迅速,以至于大量的产业工人未必跟得上这样的节奏。

  技术带来的提升未必是问题所在,但改变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们没有考虑好相应的对策,同时跟上这样的节奏,其中产生的大量社会财富也并没有合理分配到他们的手里。同时我们还不难发现,科技的发达与精神愉悦并不一定成正比,技术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就像很多时候,我们拥有足以改变世界最新的技术,却没有廉价而平静的闲暇。当然,我也确信,最终人类总是能以惊人的适应力去改变自己的习惯,以适应环境,而我们正在见证的这些巨大的变革,对于技术和商业的挑战,也许远远大于对于人类适应能力的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