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ga93p1手表:转《习作教学反思》——觉得很实用借来看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4:37
"实施高效语文教学"系列活动之二——“高效习作教学”观摩、反思     从最小处说:大家都知道,自本学期起,我校加大了对学科教学成绩的奖、罚力度……因此,如何提高我们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的成绩就成了每位教师都在琢磨的问题。我们也知道,每次语文试卷上学生作文一项的失分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也就是说,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习作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换言之,提高语文成绩的捷径之一就是实施“高效的习作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就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他是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最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的全面反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请老师们回忆一下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不客气地讲,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就这个问题,没事的时候,我就坐在那儿瞎琢磨:反思a、为什么我们好多教师重视上习作指导课而不重视上评讲课。仪征市实验小学的丁宏喜主任在给我们做报告时说:“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这句话的潜台词不就是那句大家都常挂在嘴边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吗?对小学生来说,老师不重视讲评、不重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怎么能有更多的好文章呢!反思b、为什么有的老师作文指导课总走两个极端——要么详尽指导,要么放任自流。我们常常好心办坏了事,担心学生这儿写不好、那儿写不好,恨不得包办代替。殊不知,详尽的指导必然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造成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放任自流的作文指导就是撒手不管,任学生“哪儿黑了哪儿住下”,这样的话,学生又得不到有效的习作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又怎么能有效地提高?反思c、我们老师为什么会忽视学生独立修改和相互交流的习惯的养成。我们习惯于赶时间,让学生快点儿把草稿抄到作文本上就算“又完成了一个任务”。如果学生习作后能够养成阅读、修改的习惯,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拥有一定的修改能力,那么他们的习作水平何愁不有效地提高!而且,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而交流可以使学生间相互纠正、相互促进、相互欣赏,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很高效的途径。  ……  通过上述思考,我觉得我们平时的好多作文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在不自觉中犯了很严重的错误。那么,怎样来规范我们的习作教学过程,以实现习作教学的高效呢?这个问题光靠说恐怕是不行的,我想还是跟上次活动一样,得用课例来说明问题,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才是最实惠的。所以,我又想方设法找来一个习作教学课例。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搞的“实施高效语文教学”系列活动(之二)——“高效习作教学”观摩、反思活动。下面就请大家用心观看课例。要求还是只有一个:看完后琢磨琢磨,想说点儿什么甭憋者,拔下钢笔帽子,任墨水自由地流淌……为了避免规定得太死而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字数也不再作限制,但也决不能“放任自流”,主题不能离开“高效习作教学”这六个字。希望大家说真话,说出自自己之口的话。明天下午5:00前以学校为单位交中心教研组。我们将尽可能多地把大家的心声发表,不管是不是“优秀”的,认贤唯“真”!    ……  别让习作评讲课坐上冷板凳     ——对当前习作评讲课的一点反思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很头疼的事。很多教师,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机,什么引导学生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呀;鼓励学生写日记,注重生活积累呀;让学生买优秀作文选,借鉴学习呀……不可否认,教师的动机是好的,方法也是可行的。问题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常常顾此失彼,冷落了我们自己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阵地——习作评讲课,并让它坐上了冷板凳。  现在出现了三种情形:一是教师干脆不上习作评讲课。他们认为学生习作已经完成了,批改也已结束了,评讲与否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再无多大益处。二是上习作评讲课,但持应付态度。突出表现在课前准备不充分,对学生的习作情况没有作分析整理,课堂上无的放矢,信马由缰,效果可想而知。三是教师依然上习作评讲课,但不够热心。课堂上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效果不理想,教师觉得付出的多,而收益的少,久而久之也就心灰意懒 ,不太热心上课。  习作评讲课就该坐冷板凳吗?答案是否定的。  好的习作评讲课,能真实地呈现出学生习作的水平,使师生对本次习作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同时借助习作评讲课,教师得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学生再度习作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研读、鉴赏、揣摩、借鉴的平台,促进全体学生习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那么,如何让习作评讲课不再坐上冷板凳,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予以重视,充分认识到习作评讲课的导向作用和引领作用。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了,我们在行动上才有所体现。  其次,教师在上评讲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诸如本次习作学生整体水平情况的分析;写得出色的学生作文有哪些,各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得不太好的作文是哪些,差在什么地方。只有准备充分,课堂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此外,课堂上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到评讲中来,譬如,指生到台前朗读佳作,增强自豪感和感召力;譬如,引导学生赏析片断,从细微处指导学生为何写,怎样写;再譬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借鉴学习,共同提高……总之,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让学生在习作评讲中积极主动,兴味盎然,乐此不疲,让习作评讲课成为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快车道。  再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位置。教师在习作评讲课中不应是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权威人士,也不应是图热闹的看客,他应是高明的鉴赏家,知道优劣并作出准确判断,使学生一下就明白得失谬误;并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唤醒学生,使他们在品词析句中流连忘返。他应是个英明的引路人,让学生从迷失中走出,奔向快乐的坦途。他还应是学生精神的抚慰者,绝佳处,或颔首微笑,或语言激励;欠妥处,或倾情帮助,或耐心点拨。颓唐的学生能够因他而重燃习作信心;志得意满的学生能够因他而照准不足,再创佳作。  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观摩了王思明老师的两节习作教学后,结合三年级习作经历谈点个人粗浅感受。  习作难,学生怕,老师烦,师生谈习作色变的现象普遍存在。三年级习作是起始阶段,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是一个质的飞跃,无疑更难。如何使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不害怕,能够顺利入门呢?笔者认为三年级习作指导要做到“三有”:有趣味、有情感、有文化,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  一、有趣味。  1、习作指导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激活思维、拓宽思路最好的办法,是学生动笔的基础。王思明老师的两节习作指导课都是利用了猜谜语的活动来导入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巧妙地让学生明白了写人必须抓住特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习作中要有趣味文似看山不喜平。小学生习作中的“平”主要表现为记流水帐,语言干瘪,大话、套话多,总之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如何使孩子们的习作中充满趣味,让学生(特别是三年级学生)感受到习作的过程就是“找趣”的过程呢?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2》时,我首先让学生读例文,找出你感觉到有意思的句子,学生马上找到:“别看我小虎长得瘦,胳膊腿上都是肌肉,结实着哪!”让学生明白这是从身材上来写小虎的。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哪个方面也有像这样有趣呢?学生们说的有姓名、外貌、爱好等等。葛瑶是这样写的:“我叫葛瑶,这个名字因和‘歌谣’同音,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可能让我每天都生活在快乐的歌声中吧。所以我是个活泼的小女孩。”  学生有了兴趣,习作中有了趣味,他们就会慢慢地喜欢上习作。当然,我们在指导三年级学生习作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千篇一律,更不可揠苗助长。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习作的难度,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哪怕一两句话我们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真诚的鼓励,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乐于动笔。  二、有情感。  习作的本质是为了表达和交流。那么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肯定应该是亲眼所见,两耳所闻,心中所感。时下很多小学生的习作套话、空话俯拾皆是,字里行间流淌的多为“虚情假意”。如果孩子从三年级习作之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开始了他们无病呻吟说假话的历程,岂不悲哉!  真情实感哪里来?  王思明老师在描写人物的两节习作上就是抓住了写真人来抒真情的。班级的学生,身边的亲人,平时见到的公交车司机、售票员,社会上其他给你印象深刻的人……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真人,老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激活学生的这些记忆,帮助学生打开学生积蓄的仓库。王老师在学生读完习作后,不失时机地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这就是要求学生描写的必须要真实。  真实的就会有真情。我们老师主要任务就是引导、教会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真实的东西。要写“真实习作”,就得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观察生活,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身边事物并主动“加工事实”的良好习惯。仪征实验小学丁宏喜主任指导学生写《班史》,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要写“真实习作”就要引导学生去实践:可以是亲情作业,家务劳动的体验;可以是调查参观类或参与社区劳动的感受;也可以是搜集整理类的,获取知识的喜悦;要写“真实的习作”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成本的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老话仍适合我们今天语文教学。针对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高居不下的现状,我们确实应该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做些对孩子一辈子有意义的东西。  真实的习作,学生易于表达,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有文化。  《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孩子的习作达到更好地表达及和人交流的目的,而且让别人想看、乐看、耐看呢?我想在有趣和有情的基础上还要给我们孩子的习作要加点“文化味”。  仪征实验小学丁宏喜主任《介绍一种美食》的习作课给我很大启发。丁主任先让学生介绍我们徐州的特色小吃,接着引导学生读例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习作3》),总结出本次习作的写法:外形、做法、吃法、感受。一般老师指导到这就让学生动笔写了。但是丁主任此时抛出了一个问题:“像例文这样的习作我给打分的话,最多是八十分。那么怎么样的习作才能给你高分呢?”丁主任先出示了扬州小吃“蟹黄汤包”的习作例文,让学生品出其中的“文化味”,接着他在学生介绍新沂特色美食“煎饼”后,出示了一些关于煎饼的材料:关于煎饼的民谚,煎饼发明的故事,煎饼外交的故事,煎饼传密令故事。给煎饼涂上了浓浓的文化味道。学生的习作有了这样的“文化味”,这篇习作才不至于成为一篇“食谱”。  我们在指导孩子习作时,应该多一点趣味。少一点呆板;多一点欣赏,少一点约束;多容忍一点真实的稚嫩,少苛求一点虚假的成熟。  让习作教学走出低谷      ——“高效的习作教学”反思      本镇的“实施高效语文教学系列活动(二)”在继“(一)”之后不久又开始了,本次的活动的主题是“高效的习作教学”。活动前,教研员杜校长针对当前我镇习作现状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分析,听了之后深有同感:1、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上指导课,忽视作文评讲课。不说别人,我就是这样,听到这话时脸不由自主地发热。我们整天想提高学生成绩,去钻研教材啊、提高阅读课效率啊、课外辅导啊、要求学生多读书啊……还真忽视了作文讲评的重要性。难道是不懂学生习作的优劣是决定语文成绩的主要因素吗?答案是否定的。2、作文指导课走两个极端:一是详细地指导和周密地安排,二是提出作文要求之后放任自流。的确如此,为了让学生完成习作,第一节写什么,第二节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固定好了,于是学生把习作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去完成,结果不用多说,那绝对是千篇一律。放任自流的结果理所当然是一塌糊涂。3、作文修改只注重独立修改而忽视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当学生作文写好后,我们一般都是要求自己修改,或者放在书包里“捂”两天再抄写,把“捂”当成了修改。而让学生大面积的去读别人的习作,相互修改,我们的确做的不多。  如何走出习作教学的低谷呢?两节习作课让我眼前一亮。  一、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变“怕写”为“乐作”。   “今天本节语文课我们来上习作课。请同学把书翻开到习作3”。“啊?!”话刚说完,就听见了孩子们不愿意的声音,有些孩子就像烈日下的茄秧被晒得蔫头耷脑的,一点儿精神也没有了。这是我们经常遇见的一幕。怎么改变呢?本次课上给我们很好的示范:  师:大家来猜个谜语好吗?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屁股后边一条尾,这是什么呢?  生:猪马牛羊驴猫兔……  师:为什么出来这么多的答案呢?  生:没有写出动物的特点。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身边的人,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   作文教学的重点的就这样明确了……这样的教学自然、清晰、给人快乐,没有课堂的紧张、写作的压抑感,教师轻松地把学生从其他的环境中引导到习作的这层面上来。不给学生习作的压力和恐惧,让学生知道习作就是运用一些常用方法说说身边的人和事,这样学生才不会对“300字”和“500字”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通过教师的激励,他们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意识,这样“乐写”就会顺理成章。  二、教师应为学生的习作多牺牲点时间。  1、  教师要认真读学生的习作,并要分类筛选。  2、  提供习作交流的平台,增加交流的机会。  3、  习作沙龙应该成为作文讲评课的重中之重。  “高效的习作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反观目前农村小学习作现状令人堪忧,教师厌教,学生厌写,应付习作现象较为普遍。
  习作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通过中心校组织的实施高效的习作教学活动,我感触颇深。活动中观看了小学习作教学六步教学事例的教学录象,为我们今后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我充分的认识到习作教学一定要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学生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突破习作教学的难点。  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习作指导和习作欣赏两个教学环节。通常我们的习作指导教师一言堂,指导过“细”,照本宣科,又是选材,又是方法,甚至是句式的指导。学生对于这样的指导显得一片茫然。对于习作的指导,我们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在活动中,我们看了《人物特征描写》的教学案例。教者首先出了一个含糊的谜语让学生猜谜底,学生回答的谜底各种各样。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不用教师讲,学生自己就归纳出是由于谜面对于动物的特征写得不详细,才造成谜底各种各样的。接着教师又出了一个写人的谜语让学生猜是谁,这个谜语虽然对人物的特征描写很具体,但学生依然猜不出是谁,学生又归纳出写人必须要和具体的事结合一起才能准确地猜出是哪个人。接着教师问学生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特点写人?教师没有生硬地讲述具体的写作方法,而是出示一段段学生学过的描写人物的课文片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归纳出了写人必须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述怎样去写人,但学生却从案例中体会到怎样去写一个人。教师找准了习作的切入点,学生的习作才能有话可说,习作的难度才能降低,才能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今后的习作教学,我在习作的指导上,我一定做个有心人,找准切入点,降低习作坡度,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我们目前的习作现状是重视指导,忽视修改,更忽视指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习作。“好习作是改出来的”。由于教师不重视对习作的“修改”和“欣赏”教学环节,学生对习作的目的不明确,享受不到习作的快乐,所以对习作普遍缺乏兴趣。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习作欣赏它不仅教会学生发现美,更教会学生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在过去的语文教学里,“欣赏”只是出现在中学、大学的语文课堂里,似乎只有大学生和中学生才懂得欣赏,而且他们欣赏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名家、名篇,很少有人涉及到对自己或同伴习作欣赏的话题。而我们恰恰认为:美的东西就在身边,审美能力应从小培养。运用多种手段 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习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习作兴趣,增强习作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习作能力。  “知不足,而后进”。今后我一定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努力钻研习作教学,让农村的孩子一样能写出优美的好文章。  画虎不能反类犬“实施高效语文教学”系列活动(之二)——“高效习作教学”观摩、反思
  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笑颦惹笑谈。一句老话,一个典故。不经意间我在参加了这次“高效习作教学”活动时,莫名地就把这两句联系了起来。现在想起来,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习作教学、学生的习作所存在的普遍的问题。
  我们的习作教学的确有着太多的误区:“精细”指导,恨不能包办代替,想把学生的作文都化装成“西施”,却不知束缚了学生的情感,束缚了学生的笔端,更扼杀了学生的再创造;另有“放任自流”,美言曰开放式教学,实不知学生无的放矢,难出成绩。
  在和仪征实验小学教学互访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名师丁宏喜的习作示范教学,就在我们教师、学生很多认为“家乡的煎饼”能有什么好写的时候,他送给了学生有关历史的积淀,有关亲情的融合,一下字就把学生 的兴趣调动了起来,真的想写、乐写了,肯定也会写了,而且文章也会厚重许多。
  今天,王思明老师的人物习作教学指导,她从猜谜入手,引入学生对身边同学、家中亲人、以及社会中的人等等特点的观察描述,引导着孩子寻找着不同,又给孩子呈现了几篇精彩的例文,例文并没有直白的道出任务的特点,但处处显示出该主人公的个性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确了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在事例中巧妙体现。就连一直不太被我们重视的习作评讲也给我们呈现了太多的精彩。习作评讲“初级作文沙龙”,学生自评,给学生构筑了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享受着成功的乐趣,汲取着互助的源泉,更清楚地让学生把握了写人习作的要领——写人作文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在事件叙述中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最近,在批改学生这类作文时我发现了许多问题,作文内容笼统、不具体;习作中的人、事、物、景缺乏细致的描写,读来只能简单地认识,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虎还是犬,许多的作文千篇一律,虎犬难辩,无血无肉。
  如《妈妈的爱》其中的一段:
  妈妈的爱是智慧的书。一天放学,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我坐在椅子上左思右想,就是做不出来。妈妈看见了走过来教我,在妈妈的耐心讲解下,我终于把作业全部完成了。后来我的成绩不断进步。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谢谢您的指导,您真是一本充满无穷无尽智慧的书呀!”
  学生对妈妈教自己做作业的过程写得很笼统,妈妈的讲解,自己的感受都没有进行具体的描写。我们看,小作者首先写道“妈妈的爱是智慧的书”,多有创意的表达呀!他想通过妈妈对自己作业的辅导来表达妈妈的聪明才智和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帮助。可惜的是辅导作业的经过没写具体。事例有了,但没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 
  不知哪位名人所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如何去发现不同,表现不同?看来我要先给我的四年级学生提前拜读《莫泊桑拜师》一文了,也许能有所收益。同时,我想,赏识不同,激励创新我也不仿探索一下,引导学生细微之处表现事物特点,灵动之处张扬习作个性。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的习作画虎像虎,画犬像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