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瀬心美女仆:金鱼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0:57:24
培育和挑选金鱼苗

2010-4-26 阅读次数:100次

  金鱼刚孵出的仔鱼,体银灰色,体长约2—8毫米,因鱼鳍尚未形成,靠胸鳍处的吸附器官附卧在鱼巢上,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物质生活。卵黄囊位于仔鱼腹部,形如小米粒,略透明。经三四天后,卵黄囊被吸收完毕后,消化系统已初步发育完全,各部位鱼鳍也有所长大,这时体内的鳔已充满气体,开始能做水平或自由游动,并开始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此时是金鱼苗早期发育阶段,由卵黄囊过渡到从外辫摄取食物的转化期,有无合适的饵料供应,是决定鱼苗会不会大量死亡的决定因素。因此,对于刚开食的金鱼苗,应根据其食欲情况,酌量投给“洄水”,即开食的饲料。“洄水”的主要成分为草履虫,其体积小,营养丰富,质地柔软,容易消化,是金鱼苗最理想的适日饵料。如“洄水”供应不足,可以用鸡、鸭蛋黄代替。喂法是将煮得十分熟的蛋,剥皮取出蛋黄,包以一二层纱布,边捻边在养鱼容器边沿和鱼巢上移动,使蛋黄颗粒透过纱布孔隙滤出呈云雾状均匀悬浮予水中,供幼鱼摄食,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但喂量不宜过多,视水温及幼鱼食欲而定,原则上以投喂后1小时内幼鱼能吃完为度。喂养7一1O天后,幼鱼有所长大,游动能力也随之增强,便可改喂体积稍大的小型鱼虫。

  

  在鱼苗培育阶段,有几个环节应特别注意:首先是鱼苗在卵黄囊营养期间,决不可见仔鱼已经孵化出来而将鱼巢从孵化池中过早地取出,否则仔鱼将因无所依附而沉落水底,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被各种杂质覆盖或因沉落水底,缺氧,以及水温变化,鱼苗因无处避寒或遮阳而引起死亡。其次仔鱼体小而娇嫩,又近于透明,发生浮头现象,也不易发现,会造成严重损失。因而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特别要仔细观察鱼苗密度是否过大,有无“浮头”现象,必要时需分池稀养,以策安全。另外,投喂蛋黄饵料时宜少不宜多,否则因大量残饵在水中发酵分解,会引起水质败坏发臭,使幼鱼窒息死亡。

  尽管在产卵繁殖前所选用豹亲鱼在体型上、色彩上和品种特征等各方面均是最优良、最理想的,但繁殖孵化出的鱼苗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返祖”现象。任何一对纯种金鱼所繁殖的后代幼鱼中,都无例外地有或多或少的个体程度不同地出现不寻常的现象:龙睛鱼中有的个体眼球不突出,或突出不明显,或一眼突出一眼不突出,有的尾鳍和臀鳍和鲫鱼一样是草叶的(顺尾);蛋种鱼有的个体在背部长出不完整的背鳍,或刺状及瘤状的背鳍残迹;绒球鱼中有的个体长出绒球一大一小,珍珠鱼中有的个体长不出珠鳞,体型与鲫鱼完全一样的个体等等。所以鱼苗生长到一定的阶段,要进行留优去劣的挑选。挑选,是养鱼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而又复杂细致的工作。

  当幼鱼生长25—30天,体长达2厘米时,鱼体上的鳞片已覆盖完全,并且将腹部封合,即“封肚”以后,幼鱼的尾鳍已分化明显,肉眼清晰可见,必须适时根据尾鳍形状的优劣进行第一次挑选,选尾鳍大而中央平分,左右对称者,留着继续饲养,而将那些顺尾(单尾)、畸形尾及尾柄不正者剔出弃之。幼鱼第一次挑选后,经10多天的饲养,鱼体长达2—3厘米时,应进行第二次挑选。这次挑选是根据体型是否端正,尾鳍是否中央分开而左右对称外,还要求整个尾鳍完全是呈水平状态而不左右倾斜。第三次挑选是在上次留下的好鱼中,放稀密度饲养的情况下,约经10多天后,鱼体长超过3厘米以上时进行的。其选择标准是将第二次挑选没有发现的次鱼,这次基本可以全部淘汰完毕。幼鱼养至2一3月后,体长可达4—6厘米时,进行第四次挑选。这次应按体型,尾形及各鳍形状是否均匀、端正而对称,进行严格挑选。第五次、第六次挑选时,幼鱼体长已至6—8厘米,主要是针对不同品种的不同特征,严格选留体型、眼睛、绒球、珠鳞、水泡、色彩等等方面特别优秀者,加以特别培养,作为高级观赏鱼及留种之用。在挑选过程中,分阶段地挑选,每挑选一次,饲养时即调整一次放养密度。全过程共挑选五六次,到秋末冬初留种越冬,所留之鱼必是万中挑一,最上乘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