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明星有哪些: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0:10:57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湖北省阳新县教育局  李名兴

 

[摘要]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问题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探讨和解决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心理问题  辅导策略

 

独生子女有着优越的生活待遇,吃香的喝甜的玩酷的只愁他不想;也可以有良好的学校教育,家长都不惜重金择师择校只怕他不学。在家庭成员中,更是众月捧“心”,万般呵护,养尊处优。正是这种特殊而优越的生存、生活、学习和情感环境,孕育和培养了独生子女微妙而复杂的心理个性,更多的心理个性可能或者已经发展成为心理问题。

 

一、独生子女的主要心理特征

1、智商高。独生子女普遍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机灵善变。什么脑筋急转弯、社会新时尚、时代新名词等等,知之甚多,学之甚快,仿之甚酷,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逐渐半成人化。

2、个性突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种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信息通过庞大的传媒体系在独生子女的群体中潜移默化,从而独生子女  的个性潜质逐渐明朗化、社会化、时代化。

3、强烈自尊心和自信感。独生子女个个都是金蛤蟆、心肝  宝贝,祖辈、外祖辈、父辈、亲亲父辈姨辈们疼爱有加,事事顺从,万事顺心,与此同时,培植了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所不能,进而无所不为。

4、依赖性强。衣服有人穿,吃饭有人喂,书包有人背,上学有人接送,卫生值日有人替,受了委屈有人抚慰……。总之从来到人世间,一切顺利,所有事情有人代替,由此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性。

 

二、独生子女的主要心理问题

1、情商低,功利心欲极强。长期以来,长辈的疼爱甚至溺爱,使独生子女产生一种畸型的情感心理,为父母读书,为爷爷奶奶吃饭,为自己创造一切……。长辈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必须的、是应该的,因为自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谁放纵我,谁就好;谁要求严厉,我就讨厌;一切我们喜欢的东西,都是我的,谁都不能动,谁都也别想。由此,爱心、同情心淡漠了,圈子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出现了“难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不协调,急功近利”的心理问题。

2、自我中心主义。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独生子女“独”的地位和待遇,慢慢地养成自我为中心;在集体生活中,表现为霸气十足,或以各种非正常行为或调皮捣蛋来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和在意。这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会出现集体观念淡漠,对公益活动缺乏热心和热情。

3、享乐心理。衣来伸手(穿衣),饭来张口(吃饭),水来伸脚(洗脚),车来上学(走路)……。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现代的物质文明,极易养成独生子女的享乐心理。于是乎,娇生惯养,意志脆弱,不能有半点不如意,不能受挫折,学习不能吃苦,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就逃避;只能享受成功的喜悦,经受不起挫败的压力;成功时志乎所以,挫败时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特别经受不起诱惑,游戏机室、网吧留连忘返,整夜不归。

4、依赖心理。过分的环境舒适和生活便利,以及诸事由爷爷奶奶和父母包办,久而久之,养成独生子女的依赖心理。由此产生普遍的自理能力差,一旦离开了父母,不能适应新环境,无法独立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日常事务,依赖心理就更为严重。

 

三、独生子女心理辅导策略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是由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不良的家庭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的辅导现要注重对象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又要符合对象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十分注意讲究方法和策略。

 

(一)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1、人格化原则。心理辅导要突出发展独生子女的人格品质,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2、个性化原则。心里辅导要顺应和发展独生子女的个性,不能泯灭他们的天性,良好的天性和个性是创造性的前提,缺乏个性化的创造不是成功的教育。

3、创造性原则。心里辅导在方式方法上要富有创造性,以创造性发展创造性。

 

 (二)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独生子女的心理辅导主要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活动中长期多次反复方可完成。其辅导方法概括起来有四种:

1、认知法。通过读、听、看、讲、欣赏等多种学习形式多次交叉反复,来调动独生子女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感受,达到心理认知的目的。

2、体验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提供一定的主题情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某种心理行动,感受剧中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体验。或者通过讨论、游戏、行为训练等形式来达到认知某  种心理问题,不自觉地明辩行为是非的目的。

3、检测法。通过对兴趣、爱好、观点、态度、热点、焦点、行为、习惯、思维、评论等各种问题多种选择及表现的问卷检测和评判,帮助独生子女反省、分析和自我矫正心理问题。

4、综合法。通过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他的多种传统方式进行综合的意志、情感锤炼,达到心理锤炼和心理健康。

 

(三)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

心理问题一般在表情上、情绪上、行为上意志和人格品质上表现明显,心理辅导要注意策略。

1、自我改变策略。通过落实明确的管理规范,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达到自我矫正、自我改变的效果。

2、潜移默化策略。通过教师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或活动情境,精心设计训练主题,师生互动,在宽松的环境和平等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完成辅导过程,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3、体验内化策略。对同一心理问题,采取多次反复和不同程度的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情感自我内炼、增强感受,达到反思和改变的目的。

4、长效监控策略。任何一种策略都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科学策划。既有个性的,更要注重共性的。只有建立长效监控机制,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才能是名副其实的达到心理辅导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