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森宝奶粉价格表:- 甲骨文最早发现在天津- - 文/杜琨 何美嘉 -今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6:21

甲骨文最早发现在天津

  • 发布日期: 2011-10-20 00:00
  • 作者:文/杜琨 何美嘉

王襄藏甲骨

王襄

故物场大街1号内院现状

殷墟甲骨、西北汉简和敦煌遗书,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考古发现。而甲骨学、敦煌学和红学,也被列为国际汉学的三大显学。这举世瑰宝的最早发现人和发现地都属于天津,同时天津也为甲骨学早期的研究和发展起了奠基性的贡献。

王襄初会甲骨文

长久以来,关于甲骨文的发现,一直有“王懿荣吃中药辨龙骨”的故事,并且流传颇广。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倾向王襄发现甲骨文说,虽然他可能只比王懿荣早那么十天半个月。

王襄(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天津人,著名古文学家,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博通金石考古,尤其精于甲骨研究。从20岁起就酷好考古研究,是我国最早鉴识及收藏研究甲骨文字的人。王襄与甲骨文的渊源还要从1898年说起,当时有个来自山东潍县西南范家村(今潍城区符山镇范家村)的商人名叫范寿轩,经常往来于津京之间贩卖古董珍品。王襄当时已开始从事中国金石文字学的研究,所以常游走于鼓楼附近的古玩店,自然也认识了范寿轩。

当年范寿轩来到天津兜售古董,一日来到王襄家中闲聊。在谈话中告诉王襄,在河南出土了一些甲骨,上面刻有古代符号,正巧著名书法家孟广慧也在场,王襄和孟广慧听罢十分惊喜,于是催促范寿轩前去收购。由于当时交通不是很发达,范寿轩再次来到天津已是转年的秋天。王孟二人以及王襄之弟王雪民来到西门外马家店找到范寿轩,范将带来的龟甲和兽骨铺在炕上,王襄等人看到这些还带着泥土的甲骨,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看到了甲骨上面的文字,都为之惊叹。范开价甲骨上一字一两银子,而王孟二人当时资金并不充裕,所以只尽所能收了一部分。后来范寿轩在北京时,把其余甲骨全部卖给了在北京国子监担任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的王懿荣。于是,王襄、孟广慧、王懿荣就成为中国第一批甲骨的拥有者。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这时范寿轩族孙范维清流落天津,将所携带甲骨约百余片卖给王襄。在日本人占领天津的年代,王襄生活拮据,日本人曾多次出高价觊觎这批甲骨,均被王襄拒绝,他宁肯卖衣物和家中什物维持生活,从而使得这批国宝得以保存下来。1954年王襄出任天津文史馆馆长,将毕生搜购珍藏的甲骨文全部献给了国家。

在王襄所著的《簠室殷契序》中,明确记载了他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首先发现、鉴定、收购甲骨的经过,以及此后研究甲骨文等情况。他写的《簠室殷契类纂》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字汇,此书于1920年出版。1925年他再出版《簠室殷契征文》,公布了他收藏的五千多篇甲骨中的精品。此外,还著有《簠室殷契征文附考释》、《殷代贞史待征录》,以及《殷墟书契待问篇录本》、《簠室所抚殷契》和《纶阁所录殷契》等甲骨文研究专著。

甲骨文发现地现在何处

王襄《簠室殷契序》记述:潍友范寿轩售器物(指古董)来天津,“河南汤阴出骨版。中有文字,征询吾人欲得之否。时有乡人孟定生共话,及怂恿其往购,且欲得之。孟氏意此骨版为古之简策也。翌年十月,范君来,告已得古骨版。期吾侪到彼所观览。彼寓西门外马家店,店甚简陋,土室壁立,窗小如窦,炕敷苇席,群坐其间,出所谓骨版者,共相摩挲。所见大小不一,沙尘满体,字出刀刻,既定其物,复审其文。知为三古遗品。与之议定价格,骨之巨者,一字一金,小以块计值。孟氏与襄皆寒氏,各就力所能得者,收之而已。所余之骨版,据云尽售诸王廉生(王懿荣),得价三千金,言之色喜”。然而这“土室壁立,窗小如窦”的马家店现在何处成了津门学者们的心结。

首先,学者们将目光聚焦到了马家店胡同,也就是现在的西关北里。据天津地方史爱好学者王振良先生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起,王襄先生之子王翁如、孙子王成,以及学生李鹤年等人,就试图寻找“马家店”,并多次到西门外一带考察。1989年7月16日,王翁如先生在《今晚报》发表《甲骨文与马家店胡同》一文,指称马家店胡同即“马家店”所在地,首次将这里与甲骨文联系在一起。从方位上看,马家店胡同恰好在“西门外”,完全符合王襄的记载。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王振良先生从现今西关北里居民口碑中了解到,马家店本名元升店,店主是马姓回民,建筑是二层青砖楼房,1987年随马家店胡同一起拆除。显然,“青砖楼房”与王襄所说的“土室壁立,窗小如窦”并非一处。而且王翁如去世前曾回忆,他和父亲(王襄)去过马家店,对面有座寺庙,曾赶上庙会大集,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而马家店胡同旁边未见有寺庙存在。因此,马家店应当另有其地。

在2009年初,已经归于沉寂的马家店问题,因为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的一篇网络帖子,再次被提出并引起各界关注。1月10日中国记忆论坛网友“卫德大院”(民俗画家王志恒),在天津版以《中国最先发现甲骨文的地方》为题发帖,指称红桥区故物场大街1号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并说该地名为“麻雀店”。

当年6月王振良先生与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另一位成员张强先生,到故物场大街和南小道子进行了实地考察。寻访到一名102岁名为范贵林的“范六爷”,这位熟悉本地掌故的范六爷称,故物场大街1号就是马家店,叫白了就是“麻雀店”。因为那里卖鸟的挺多,时间久了就约定俗成,还觉得挺恰当。随后范六爷又兴致勃勃地讲起马家店的历史。他说,这里原是山东人马姓开的大车店,虽然比较简陋,但在附近仍属“大店”,生意一直很好,在山东、河南客商中,知名度很高。故物场大街左近,原来是繁华的旧物市场,也有卖鸟兽虫鱼的。

也正因此,王振良先生论证被人们称为“麻雀店”的故物场大街1号就是当年的马家店,主要有四方面可以佐证:第一,马家店是山东人马姓开的大车店,多接待山东、河南一带客商,这与范寿轩的山东人身份正好相合;第二,现在居民口碑中所谓的“麻雀店”,实际上就是马家店,是叫白了的结果,也就是语音学上的音转和异读现象;第三,故物场大街附近,自清末以来就是繁华的旧物市场,卖古董杂件的很多,卖鸟兽虫鱼的也不少,一直延续到1949年建国后才消失,符合整个事件的发生背景和环境;第四,故物场大街1号斜对面有座韦驮庙(旧址在今韦驮庙大街东端南侧),与前述王翁如先生关于庙会的回忆正好能够印证。从而找到了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地马家店的真正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