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输入信号选择:受贿1575次:书记创造的吉尼斯记受贿1575次【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4:57:24

 

摘要: 受贿1575次:书记创造的吉尼斯记受贿1575次【详解】受贿1575:跟据《新浪网》12月12日报道受贿1575,刚被“双规”期间,面对专案调查组,他十分坦然:“你们查吧,家庭情况可以说明我的问题。面对金钱诱惑,我抵抗住了 ...
  受贿1575次:书记创造的吉尼斯记受贿1575次【详解】

  受贿1575:跟据《新浪网》12月12日报道受贿1575,刚被“双规”期间,面对专案调查组,他十分坦然:“你们查吧,家庭情况可以说明我的问题。面对金钱诱惑,我抵抗住了。但碍于人情,也收下一些钱,我都上缴廉政账户了。”殊不知受贿1575,日后他却被查出先后1575次非法收受142人给予的人民币1276万元、欧元8000元、美元8000元。他就是受贿1575的李荫奎,曾经的封丘县委书记。

  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受贿1575,2002年中秋至2009年春节,先后受贿1575收受142人给予的人民币1276万元、欧元8000元、美元8000元,受贿1575创下了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

  7年之内,受贿1575,平均下来大约是“三天两收”。惊叹之余更意识到,这“受贿1575”像一只伸出的小黑手,为我们刨出了“反腐难”的病根。

  剖析“受贿1575”,直指一个“发现难”。以概率来看,李书记疯狂收受贿1575才暴露,连千分之一的“发现概率”都不到。这个“发现难”从根本上决定着“反腐难”。毕竟,没有“发现”何来“查处”?

  继续深入看,还有一个“突围难”。“1575笔贿款”,涉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局长共142人,假如李书记的下属之中哪怕有一个“不可靠”,李书记就无法创下“1575笔”的纪录。遗憾的是,官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一旦形成牢固的腐败同盟,再想从内部突破就实非易事。

  “监督难”更是个大问题。据报道,造成李书记落马的由头,是他“关照”的一家化工污染企业。这家化工污染企业公然违法违规,全仗着有李书记“撑腰”才得以横行。假如能有效监督,恐怕李书记还真创不出“1575笔贿款”。

  再往下延伸开去,还有“取证难”、“惩戒难”、“教育难”等等。但尽管如此,我们非但不能产生“畏难情绪”,反而更要“迎难而上”,不断提高反腐败的技术含量,把“反腐难”的每一个病根都彻底刨掉。

         关于受贿1575次的网友评论:

  #受贿1575次#儿子探监高官老爸,遇难事倾诉,老爸遂写一条,道:“去找**局长,他会帮你摆平的!”儿道:“怕不行吧,人走茶凉啊,你都在监狱了!”老爸说:“你去吧,没问题,在位时,我想提拔谁就提拔谁,现在,我想让谁进来,谁就得进来!”

  我不知道大家看受贿1575次这则新闻有什么想法!我是一点的反应都没有的,我也在行政单位呆过段时间,现在报道出来有什么意思,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受贿1575次#官场上乌烟瘴气的风气,盘根错杂的关系,貌似严谨而实际纯属摆设的监督。现在的腐败已经不是高层个别,而是从上到下,只要涉及的官员、村、社区都牵扯在内。所谓的不贪的官只能电视上找了,而且往往越是捧的高、吹的响的,关系越复杂,贪的越厉害。

  贪的次数较多贪的数额不多、受贿1575次说明三点:一该县比较穷、二行贿人不大方、三本人受贿方法不对、应该抓重去轻、不能象撒网捕鱼一样、你看浙江的许三多{许迈年}要贪就上亿、广东、江苏等地的贪官那个不是上亿元、要把贪的速度提升到国民经济增长的十倍、可惜啊!混了个县委书记只贪了这么点、贪他5亿8亿也正常。

  #受贿1575次#两头为难,都不容易,强弱分明,只差东风:不贪吧、过不了贪群这一关,只好受排挤靠边,待机反腐。贪了吧、过不了严查这一关,只有浑水好摸鱼。好运长久。

  最根本的是现在的举报人少了,并且举报人得不到相应的保护,假如你举报了让大家知道后,那么你到任何单位都不会重用你,你会很悲惨的....

  各地都是这样子也没啥奇怪的,好多不是没有发现吗就没事的呵呵呵呵当官就是好啊可以不劳而获,受贿1575次我说从古到今老百姓咋一直对孩子说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个大官就好过了,哈哈哈哈这就是原因!

 受贿1575次:书记创造的吉尼斯记受贿1575次【详解】

  “7年受贿1575次”,这是一组值得思考的数字。李荫奎自任县长到被双规,共约六年半的时间。六年半共约2372天,而其受贿次数竟然多达1575次,平均1.5天受贿一次。抛去周末,正常工作日是不会少于一天一次。可以设想,如果逢年过节,这门口送礼的,还不得列队等待,不能不说是破了县委书记级别的受贿纪录。

  但问题是,为何一名官员受贿1575次后,才被有关部门发现?难道纪检部门的廉政和反腐制度对县委书记没有一点威慑效果吗?难得真如网友所说的“廉政账户成遮羞布”?啥时候用啥时候不用全靠贪官自我调控了,缴纳收据却成了“清官”的标榜,贪官成了反腐败的“标兵”。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然而作为地方最重要的基层政权的书记凭着手中的权力就能够如此肆无忌惮的进行权钱关易,而且涉及到的金额是如此之巨大,这折射了多大的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漏洞”?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削弱党政“一把手”的权利,以更有效的举措将反腐制度化。

  笔者发现一个规律:每有贪官落马,相关部门总是谈“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防腐”之类,而事后多为空谈。诸如“动员廉内助”、“设置廉政账号”之类的制度创新,一段时间内“锣鼓喧天”,事后却像一阵风吹过。其实,我国目前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廉政制度,却没有相应地推动该制度落实的科学机制,而落实机制的缺失又容易导致反腐机制的无意“沉默” 。从李荫奎受贿一案,不难读出当地监督部门常年的“懈怠”,倘若李荫奎不被900多名居民不停举报,监督部门又何时才能遏制其受贿记录的不断刷新?从这个案例表明,一项好的制度对腐败官员有很强的震慑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制度是滞后的,也不是万能的。

  无论监督制度有多么完善、无论监督力度有多么强大,漏洞还是不可避免会出现,关键是有关部门是否时刻高悬反腐之剑?是否去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举报?正如网友周蓬安的经典话语:一张艳照,咋顶“一尺高举报信”?笔者希望,真正让廉洁从政成为“为官者”现实的行动,使诚信正直的思想深入到“执政者”的具体工作中,让官员的血液中流淌着廉洁之血,愿望是美好的!但反贪反腐的任务太重,路太长了……

  与“7年受贿1575次”,相对应的数字是900多名居民代表的红手印,受贿1575若不是他们因生存环境被污染得忍无可忍,举着联名信逐级举报,李荫奎似乎还可能将他的受贿记录再创新高。受贿1575难得真的没有部门关注李荫奎吗?我们的纪检部门是县委书记的“家丁”吗?李荫奎“庇护”的化工厂常年污染居民环境,最后,受贿1575甚至生产起污染更加严重的甲醇,环保部门又到哪里去了?而在既没有经过清算组讨论,也没有报请法院批准的情况下,受贿1575的李荫奎代表县政府以300万元的价格将净资产1亿多元的工厂卖给了同乡,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又到哪里去了?受贿1575难道揭开贪官的“遮羞布”就非得依靠百姓上访吗?廉政和反腐双剑合壁也不能产生多大效果?受贿1575这是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