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子租金多少:也谈公文写作“为文六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22:42

写好公文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修炼。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在此简称“为文六法”。
  一、善于学习

  就是加强知识积累。知识积累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一是日积月累。杜甫的千古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荀子《劝学》篇里面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都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办公室人员要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特别是要注意学习哲学、历史和地理知识、逻辑学、语法修辞、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深入调研。毛泽东讲过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通过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之作。三是借鉴网络。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做到什么都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善于使用科技手段,向网络这个知识宝库学习。当然,使用互联网,千万不可不加改造地盲目照搬。
  二、敏于感悟

  公文写作最大的特点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准确地感悟、领会、体现领导意图,是写好公文的前提和基础。在写作中,办公室人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站好角度”。说到底就是两句话、六个字,即“谁在讲”、“给谁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听众,讲话的内容、口气应该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人,离开原来的讲话场合,讲话的内容、口气也要随之而变。二是“把握思想”。在起草公文时,可能领导明确告诉他要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要严格按照领导意图去写;可能领导讲什么、怎么讲仅是个倾向,有的还比较模糊、零碎,在这种情况下,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对领导的思想进行提炼、深化,使之系统起来,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思想;也可能领导什么意见都没讲,全靠自己琢磨,在这种情况下,要站到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与上级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领导想讲的内容。三是“体现风格”。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讲话风格,要千方百计地感悟、揣摩领导风格,尽可能与之保持一致。四是“合乎要求”。就是要按照领导要求,叫怎么改就怎么改,不能固执己见,更不能自作主张。
  三、巧于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框架。在写文章之前,要对文稿的基本内容、主旨框架、层次段落、重要观点、开头结尾等等,进行一番全面的考虑和总体的设计。这是文秘写作最重要的一步。结构未定,就匆忙动笔,是写作上的一大忌。文章的结构形式大致可分三种:一是板块式。即将文稿分为几个板块。多见于党代会、职代会、专业系统会的报告。一大块是上届或上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回顾与总结,一大块是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任务。二是自然式。即文稿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如江泽民同志1998年9月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39个自然段,一段一层意思,一段一层递进,上下呼应,环环紧扣,逻辑性很强。三是提纲式。就像我们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稿中,要讲几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开头,要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又都很简短。
  四、妙于用语
  语言用得妙,可以使文章趣味盎然,富有吸引力;可以使文章意义深刻,富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公文语言用得妙,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一短”、“两通”、“三美”。“一短”。就是句子要短。短句结构简单,节奏明快,利于表达。句子长了,不仅自己说不清、道不明,而且还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两通”。一是通俗。讲话要使听讲的人听清楚、听明白,语言就要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尽可能少用那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术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民生问题时,许多语言非常朴实感人,比如“要让孩子们上好学”,等等,二是通顺。即文字通顺,语言通达,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要做到这“两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写边读,边读边写,如果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即使从文理上能讲得通也要修改。要做到通俗易懂,首先要做到通俗易读。讲话语言的形式美有很多,这里着重谈整齐美、参差美、雄浑美等三种。整齐美。整齐的公文语言,匀称美观,和谐悦耳,读起是一种享受。参差美。整齐是美,参差不齐,有时也是一种美。长词、短词相互结合,长句、短句错落有致,仔细品味,美不胜收。如果都是不长不短的句子,难免显得平淡无味。雄壮美。起草领导讲话、特别是动员报告时,要尽可能使用一些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语言,以达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效果。
  五、勇于创新

  郑板桥有副楹联这样写道:“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讲的是文章要像二月的花儿一样新鲜、吸引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公文写作的创新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表述要新。起草公文,经常要面临两难的选择,既要完整、准确地传达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又要合理避免“鹦鹉学舌”、“如法炮制”。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创新表述方式,如换正面表述为反面表述,换一般表述为对比表述,换集中表述为分散表述,换分散表述为集中表述等。二是文风要新。保持清新文风,要注意做到两点:注重选用恰当的旬式,灵活使用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把每个词、每一句话都安排得各得其所,合理有序,使讲稿看起来和谐,用起来准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如行云,如流水,文气贯通,一气呵成。适当采用比喻、借代、排比、对仗等修辞方式,以增强文势,增添文采,造成良好的听觉效果。平时我们把更新知识比作“换脑充电”,把提高素质比作“强筋壮骨”,把调查研究比作“解剖麻雀”,目的都是为了让语言变得形象生动。三是切入要新。同样的讲话内容,切入点不同,听众的反应和互动效果也不同。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辫子给学生上课,台下自然是笑声一片,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毫无疑问,这样的开场白,讲课的效果一定非常好,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六、精于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是为我们所熟悉和乐道的。再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是经过十多次改动才定下来的。初写为“到”,复之为“过”,继之为“入”,又改为“满”,最后才定为“绿”。贾岛把“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的佳话,更为大家所熟知。公文的修改重点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要修改文字,改正语病,削尽冗赘;二要修改内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三要注意政策界限是否准确,措施办法是否切实有力;四要注意行文是否得体。文稿修改的主要方式无非三种:自己改,这是对写作者的起码要求;请别人改,这是公文写作的,必要程序;集体改,这是出手重要文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修改文章不仅要从大的方面人手,而且每个标点符号也要一一认真审核。下面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古时候有个秀才要去一个吝啬、刻薄的财主家当家庭教师。去时他先和财主签了个契约,文曰:“无鸡鸭可也无鱼肉可也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财主见了十分欢喜,认为这个秀才既不要钱,又不吃鸡鸭鱼肉,只要蔬菜下饭,很合算。过了三天,秀才提出抗议,说财主不按合同办事,财主当众理直气壮地亮出契约,秀才便对着众人一面读,一面点上标点:“无鸡,鸭可也;无鱼,肉可也;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弄得财主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说明即使是标点符号,也需要精心对待,绝不可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