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龙王开湖老婆:校长能不能主动结识学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48:59

 

校长能不能主动结识学生?

 

  德国的一所公立小学,对1990年本校毕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他们从追踪结果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300名毕业生,分别上完初中、高中和大学,并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后,已经得到提拔和重用的有68人。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68人,既不是当年埋头读书、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也不是吹拉弹唱样样在行的“文娱小子”,而是沟通能力特别突出、从小就不怵权威的人。当初在小学时有33人给校长写过信,有20人与校长共进过午餐,有12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演讲活动。也就是说,在68个最先得到社会认可、最先找到用武之地的学生当中,有65个在小学时都结识校长,占总数的95.6%。

  初读这个故事,不得不感叹校长的影响力之大。在读书时结识校长,还能意味着以后工作得到提拔和重用。对结果感到惊讶的不止我一人。这所小学的校长威尔逊很惊讶,全校的老师也很惊讶。经过反复的分析和研究,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凡是上小学时就能结识校长的人,一般都具备三个特征:一是不怵权威,二是善于与人沟通,三是乐于在“大人物”面前自我表现。

  结论让人释然。校长成为“权威”“大人物”的代名词不足为奇,但是如果结识校长已经成了一种需要挑战自我、需要优秀潜质才能做到的事情,是不是校长离学生太远了呢?难怪很多人已很难回忆自己曾经的校长是什么模样。

  校长能不能主动结识学生?也有这样的先例,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校长期间,不但了解每一个学生,他还曾试办6岁儿童的预备班,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在10年内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解学生。他能指名道姓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在他去世后,人们从他的笔记本上发现,他曾先后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认真的观察记录。这样的校长,怎不让人敬佩!这样的学校,怎能让人忘怀!

  校长因为其在学校的影响力,有时,对学生的指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校长能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学校工作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近年来国内学校作出了一些探索,比如校长午餐、下午茶等,这些行为值得肯定,但是这些事件屡屡成为新闻,也说明与学生充分交流的校长还是少数。

  结识学生,校长们不缺沟通工具,从校长信箱到邮件、博客、微博、电话,各种交流工具已经非常便利。结识学生,校长们不缺时间,即使每周能抽45分钟听一个班的课或者参加一个班的主题班会,一年也能走进每个班级,一届任期也能对很多班级了如指掌。结识学生,校长们不缺空间,早上在校门口看看,中午在校园转一圈或者晚上在寝室走走,校园的每个场所都会碰到很多学生。结识学生,校长们不缺话题,从吃的早饭到穿的校服,昨天的作业明天的考试,学生们的困扰从不会少。

  然而,尽管校长结识学生很容易,但大多数校长结识的学生却相当有限。作为一项育人的职业,也许校长们该转变转变观念,威严的校长同样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结识一个学生,说不定就改变了他的一生。而若干年后,那句“我的校长某某某”将是对校长们的最佳褒奖。■张春铭 《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7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