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注册码的软件:甘肃每日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29:18
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几点思考 蓝菁菁
金昌日报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这支人才队伍不仅包括懂经营、善管理的管理人才,还应包括懂技术、善创造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才是激发企业创造力和生命力、为企业营造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中坚力量。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却恰恰成为企业人员管理的软肋,管理制度的缺失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整体说来,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不明确。在部分企业中,没有建立分级分类的管理体系,没有设置明确的专业技术岗位。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但也只是“总工程师”、“总会计师”这样的技术管理岗位,没有真正发挥到明确岗位的作用。二是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不到位。企业中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大部分在行政管理岗位或工人岗位上,只有小部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客观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不利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四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缺乏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技术领先、技术制胜的竞争环境下,管理和使用好这支队伍,对于推进国有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分析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特点,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一是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规范管理。企业要从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入手,根据工作性质、岗位类别和重要程度等因素,对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科学的分类,确定各岗位相应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并合理确定不同的岗位工资标准以及岗位的待遇。实行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资制度,聘任到一个岗位上工作,就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二是要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选用机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选用上,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要从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多个方面去考量。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要把长期的实践和实践的效果作为评判人才的根据。要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不把人才模式化,也不把人才神秘化,做到唯才是举。

  三是要建立科学量化的考评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考核评价。应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热点,按照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各类人才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考核结果要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培训相挂钩。

  四是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要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原则。一方面,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任职条件和标准,设定职务晋升的必要门槛。另一方面,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淡化年龄、学历和资历界限,通过公平的竞争,选择使用人才。要把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任职的必要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资格考试,不断提升职务等级。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有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对未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应及时调整到其它岗位。

  五是要要重点抓好企业内部重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是有区别的,重点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要把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重点、急需人才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薪酬制度上,要体现对重点专业技术人才的倾斜;在技术支持上,要体现对重点专业技术人才的配合。要排除环境等因素对重点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干扰,使他们能够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六是要培养和使用好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一方面,要针对国有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欠缺的实际,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继续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资本增值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径。要注意扩大教育和培训的覆盖面,使不同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得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针对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不在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的实际,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动态管理,尽可能把他们放到专业技术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

  七是要完善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固定化和人才单位所有,是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低效化的主要原因。要建立有序的流动机制。一要有计划地通过社会招聘等方式补充专业技术人员。要根据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整,逐年度、逐批次地从社会招聘一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到各类专业技术岗位上来,逐步改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二要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不合适的不续聘,给予企业更大的人才选择权。三要鼓励人才内部流动,在企业内部,人才可以跨部门进行交流,对于具有管理才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岗位交流,推动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人事司干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