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蜜是什么:冬夜读书,最好的进补时机(书与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10:56
     冬夜读书,最好的进补时机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把冬季进补和养生看作是顺应四季更替,具有“天人相应”,防病强身的保健功能。

 

  寒冬腊月,人的身体“进补”必不可少,而人的精神“进补”则更是不可忽视的事情。常言道:一年好君须记,最是冬夜读书时。因为,冬天昼短夜长,正是读书人最好的“进补”时机。

 

  冬夜读书,别有一番趣味。当然,这需要亲身体验和仔细品味。

 

    古代宋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一诗中,就“冬读”一节,他是这样描述的:“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寥寥数笔写尽了冬夜读书的高雅情趣。

 

    现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曾回忆说:“……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每到了冬天的晚上,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如此的悠长。”

 

    当代女作家黄蓓佳也讲到,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时刻是在冬天,夜深人静时,脱去笨重的冬衣,拥被而坐,怀里抱一个热水袋,就着床头台灯的圆圆的光圈,靠着女儿温暖的小身体,无声无息。如果窗外添一点凄厉的风声或者洁白的雪花,便觉得更有诗意。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时刻更让我愉快了。”

  

  在冬夜里读书,的确有着一种高雅的情趣和深沉的情调。而这情趣和情调,正是我的喜欢。

 

    吃过晚饭,夜幕低垂,漫步于楼前的广场,白天滞留在脑子里的紧张与浮躁,让寒冷的风吹拂平息。回来后冲个热水澡,让僵硬的身体舒展开来,然后以空灵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长夜读书的佳境之中。

   

  冬夜漫漫,静闻天籁。坐在沙发里或者倚在床头上,从身边随便拿起一本书来品读。若是重读之书,就像是旧友重逢,分外亲切;若是初读之书,则如同初识新朋,异常兴奋。读累了,还可以钻进被窝里,让自己的热血随着作者慷慨陈词的阐述或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澎湃一回。

 

  冬夜读书,人静心纯,不管读什么书,你都会探索、会思考;你也会微笑、会发怒;你还会含泪、会酸楚,一切尽得其中之意韵与情趣。

 

  我觉得,冬夜读书,最好是系统地读,深钻细研,纵向贯通。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无论是读诸子百家、人物传记、诗词曲赋,还是笔记小说,其间的哲理幽趣雅韵,都能让你神清气爽,志得意满。

 

    培根在《论读书》中告诉我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林语堂也说过,读书能让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由此看来,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广博学问,御冷抗寒,还能修养心性,陶冶情操,滋精补气。

 

  冬夜读书,如果有人相伴,则更为妙哉。放下窗前厚重的黛青帷幔,与他面对面而坐。落地灯温暖的橘色光线斜斜地照在他的脸上,也照在他的衬衫和领带上。身边飘扬着古老的情歌,随意地捧着一本书,再随意地啜一口浮泛着紫泡泡的红茶,默默地欣赏着他魁梧的身影,然后依依不舍地把目光收回到书中的字里行间……此时此刻,胸臆间荡漾着的是俗艳的美感和清绝的快乐。

 

  冬夜读书,不觉春水之流淌,不闻春山之鸟语,不见春花之妩媚,直读到春风萦绕,春意盎然,乐而忘冬,喜而忘忧,心中洋溢的满是唯美的诗情与画意。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有了“冬令进补”的需求,这冬天就不再是寒风萧瑟,冷面肃杀的时节,而是热烈奔放,激情燃烧的季节,更是放下心中一切,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