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三十天天气预报:美索不达亚文明(两河文明)(57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9:03

 




 

         两河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乱史,战乱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与中国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前256)的500年混战相比,两河流域的十几个文明之间的战乱发生得更早并延续了几千年。 

 

         在《圣经》中记载的3200年前的一场战争:犹太人攻陷耶利哥。                   从“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耶利哥谈起         埃及有莎草,埃及人在5500年前就发明莎草纸,用“象形文字”记录历史。        两河流域只有泥土,所以只能用泥土烧制泥板,用“楔形文字”记录历史。        无论象形文字还是楔形文字,至今都无法完全解读出来,很多历史细节不得而知。        所以,现在我们从《圣经》记载的一场战争开始,介绍两河流域的伟大的文明历史:        根据人类最古老的史书《圣经》的记载,大约公元前1400年,一大群衣衫褴褛的犹太流浪者渡过了约旦河。他们是一个完整的部落,人数庞大,具体多少没有记载,下面又分成了12个小部落。这些以色列人原来生活在埃及。2万多年前,非洲北部开始的干旱和沙漠化“挤压”到尼罗河谷的各种部落来自四面八方,后来,以色列人从战乱不断的埃及出来了:从埃及出走的过程,以色列人写成了他们的《圣经》中的一本书“出埃及记”。他们的首领摩西告诉他们说:他们的上帝耶和华已经把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那片肥沃的迦南的土地赐给了他们。        迦南(Canaan),城池林立,到处是牛羊和庄稼。在犹太人看来,那是“流着奶与蜜之地”。唯一阻挡他们吸吮奶与蜜的障碍,就是迦南人。必须杀死那些迦南人,夺取他们的土地。犹太人要做的,就是渡过约旦河,摧毁城市,杀戮人民,夺取土地:这是他们的上帝耶和华所赐 

  的伟大使命。         犹太人渡过约旦河后,遇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耶利哥(Jericho)。  按照《旧约》的说法,犹太人包围了耶利哥之后,没有马上攻城。每一天,犹太人的所有军队都绕着耶利哥城巡游七圈。犹太人的至高无上的圣物“约柜”,陈列在巡游的队伍后面,七个祭司走在约柜的前面,每人手中拿着一个号角。        这样,每天绕城七次,过了六天。                到了第七天的黎明,犹太人同样环绕城市走了七圈。然后,祭司们忽然吹起了号角。犹太人随后爆发出了响亮的欢呼。欢呼的声浪冲向耶利哥。耶利哥的城墙骤然崩塌。耶利哥裸露在狂暴的敌人面前,一无遮挡。        死亡象海一样,把耶利哥淹没。        犹太人冲进耶利哥,“按照耶和华的意旨”将城市里所有男人女人孩子老人全部杀死,连耶利哥人养的牛羊也全部屠戮。整个城市在一个早上的时间里变成死城。        唯一获得赦免的只有一个妓女拉哈(Rahab)的全家:因为她保护过犹太人潜入城里的间谍(见左图,这个《圣经》故事在西方很有名)。随后,犹太人焚烧了耶利哥。        耶利哥城起起落落,毁了再建,建了再毁,承载了太多的荣辱兴衰。耶利哥城在被犹太人焚烧之前,至少已经存在了7千年以上,也就是说,这里成为人类的居住中心距离今天已有大约1.1万年。那时正是最后一次冰河期刚刚结束的时候。        耶利哥,位于耶路撒冷的东方,靠近约旦河。这座城市拥有石墙,塔楼,护城河。石墙里面有房屋,蓄水池,甚至还有神庙。城内人口很多,估计超过上万人口,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很大的。20世纪中期,考古学家们不相信《圣经》记载的都是真的,他们认为:人类最早的一批城市是苏美尔人建立的。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耶利哥建城的时间更早。        所以,耶利哥现在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    

 

        大约1.1万年前,耶利哥围绕着这座小山丘的山泉兴建起来。现在这里是一个村镇。 

 

 

        耶利哥遗迹:古代住宅的房基。   

 

         伊斯兰教倭马亚王朝冬宫(Hisham's Palace)遗迹,在耶利哥古城以北约5公里。 

 

        伊斯兰教倭马亚王朝冬宫(Hisham's Palace)遗迹,在耶利哥古城以北约5公里。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围绕着适合建立城市的地方,反反复复建造城市,毁了再建,建了再毁。例如,中国西安地区几十公里范围内连续1700年十几个王朝的建都,不述。倭马亚王朝曾经占领了西班牙地区长达800年左右(另文介绍,不述)。         除了《圣经》上记载的耶利哥,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人类定居点分布在中东和西亚,这些定居点从北面,东面,西面“三面包围”着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未来的文明之源。        这种地理布局意义非常重大。这些定居点大多位于高地山谷,低处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当时沼泽遍布,有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起初,两河地区不如四周发达。         逐步地,人们走下山谷,汇聚在大平原上,在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平原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纪元:农业时代。        开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第一批人,叫做苏美尔人(Sumer),他们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两河交汇处和入海口,建起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城市(城邦国家),具体部位如图所示。        世界各国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        苏美尔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        这个文明距今大约为8000年。        这个文明延续了大约3000年。        这个文明已挖掘出18个大城市,10个小城市遗迹。        这个文明后来消失了,这些人不知哪里去了?        这个文明,后来被巴比伦文明取代了。        这个文明后继的巴比伦文明,又被其他的帝国,民族和文明取代。 

 

         伊拉克,乌尔塔(Ziggurat of Ur),建于4100年前。乌尔第三王朝的创建者Ur-Nammu(在位前2112-2095年)开始兴建。与金字塔不同,这种神殿不是某一个帝王个人使用,而是广大民众共同祭拜使用的“神殿”,所以每一个朝代都不断增建和扩建,亦即乌尔王朝灭亡后,其他王朝继续修建,直到波斯居鲁士大帝和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最后保留下来的这一部分遗迹仍然规模巨大:约64米长,46米宽,30多米高:谁也不知道原来的高度是多少。这是苏美尔文明留下的最大的遗迹。         苏美尔文明发明的楔形文字,后来被两河流域的其他文明继续使用了长达3500年,留下了几十万块烧制的泥板。其中,留下泥板最多的一个帝国是亚述(Assyria),所以欧洲形成了“亚述学”,专门研究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上的战乱史。        苏美尔人不仅发明了楔形文字,还发起了“农业革命”:小麦,大麦,枣子,芹菜,洋葱,大蒜,芥末,绵羊,山羊,猪等都是从这里起源的,牛为他们负重,驴为他们运输。据统计苏美尔人创造了“38个世界第一”。        希腊人和以色列人,都没有记录苏美尔人:这个文明完全是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苏美尔人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因为他们是“黑头发的人”。         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和这些苏美尔人的去向,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主要困难之一:楔形文字(如上图所示),太难解读了。        2006年,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增加了一个:贝希斯敦铭文(Behistun Inscription)。这是一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官员Sir Henry Rawlinson(1810-1895)在1835年发现的:雕刻在山岩上的一组铭文,地点在伊朗的克尔曼沙汗省(Kermanshah Province)的贝希斯敦山(Mount Behistun)。这些铭文是波斯帝国的皇帝大流士一世(Darius I of Persia,公元前550-486年)下令刻写的,采用了波斯帝国当时的三种官方文字,这三种文字都是楔形文字:古波斯语,巴比伦语,埃兰语(埃兰语)。        于是,考古学界采用了一个办法破解这些楔形文字:组建了四个翻译组,互相不联系,分别参照当时的希腊历史记述内容对照翻译相应的楔形文字内容,大体上搞清楚了部分当时的楔形文字。但是,还有更多的内容,没有破解。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贝希斯敦铭文:整体。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贝希斯敦铭文:雕刻的铭文前面的狭长平台。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贝希斯敦铭文:楔形文字的细节。        这些铭文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是很有道理的。历史,必须要有实物证据和文字证据。中国历史被划定为3300年,就是因为3300年以前没有任何实物证据和文字证据,只有神话或者传说。        两河流域平原和四周的高原地区,曾经诞生了十几个重要的文明,这些文明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他们全部采用的是楔形文字,所以翻译成功这些楔形文字的意义,无论怎样高度评价也不过分。        德国人1898年发现了亚述帝国的首都亚述古城(Assur,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在1903-1913年期间挖出多达1.6万块泥板,然后搬到了柏林的Pergamon博物馆。这些泥板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代历史的新学科:“亚述学”。德国人把这些文物当作宝贝,二战后期的柏林大轰炸中,这些泥板被德国科学家藏到安全的地方,没有遭受损失。        后来,这些泥板和其他东方文物太多了,实在放不下了,德国人在Pergamon博物馆里又建立了一个Pergamon Altar分馆,专门放置亚述,埃及,巴比伦,米利都(Miletus,土耳其的希腊古城邦),普利尼(Priene,土耳其的希腊古城邦),乌鲁克(Uruk,伊拉克古城,5千年前就有6-8万人口,据信是“伊拉克”名称的起源)等地的“东方文物”。 

 

         德国柏林Pergamon博物馆,Pergamon Altar分馆的入口。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是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指的是位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之间的一片冲积平原,亦称两河流域。所以,这一带产生的文明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两河文明。        这里诞生的文明有十几个,盘根错节,迄今为止中国所有的教科书都描述含混不清,统称为所谓“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些说法都不科学,没有阐明这是“一批文明”的史实。        近年来,细心的日本学者理出了比较清晰的脉络,得到世界公认,日本原文翻译如下:         苏美尔文明        前9000年(1.1万年前)左右   苏美尔人移居这里开始农耕,苏美尔人的民族体系不明。        前6500年(8500年前)左右,居民点发达起来。        前3500年(5500年前)左右,发明世界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书写在粘土板上。        前3100年(5100年前)左右,两河南部苏美尔城邦国家发达起来,出现彩陶器和青铜器。        前2350年(4700年前)左右,阿卡德王Sargon建立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统一的集权国家。        巴比伦文明(阿卡德王朝建都阿卡德,后改名巴比伦)        前1900年(3900年前)左右,闪米特人(Semitic)中的一支亚摩利人 (Amorite)以巴比伦为首都建立了古巴比伦王朝。        前1700年(3700年前)左右,古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经过30年的战争,征服了全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他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人类第一部法典。        赫梯文明        前1595年(3595年前)左右,现土耳其的赫梯帝国(Hittites)消灭了古巴比伦帝国。         前14世纪左右,亚述帝国(Assyria)独立,亚述人也是闪米特人的一支。        前12世纪左右,赫梯帝国突然灭亡,原因不明。赫梯是最早发明铁和铁器的强大帝国。        亚述文明        前13世纪左右,亚述帝国占领巴比伦。        前11世纪左右,由于赫梯帝国灭亡,亚述帝国势力扩张,马,战车和铁器大量使用。亚述进行了大量的征伐掠夺,发生了很多暴虐行为。        前745年,亚述帝国开始逐步攻占了美索不达米亚全境,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前722年,亚述帝国消灭了以色列(犹太人分裂后的北部王国)。        前671年,亚述帝国控制了埃及,成为支配整个东方世界的大帝国。        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米底(Medes)两国联合攻占和摧毁了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Nineveh)。        前609年,亚述帝国灭亡,迎来大约70年的“四帝国时代”:伊朗高原的米底,美索不达米亚的新巴比伦,小亚细亚的吕底亚(Lydia),埃及的第26王朝。        四帝国时代        前593年,犹太王国(南部王国)被新巴比伦击败,王族被捕,押送到巴比伦。        前586年,犹太人再起反叛,被镇压并被送往尼普尔(nippur)强制居住近50年(前538年)。        波斯帝国        前539年,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又称波斯第一帝国)控制东方全境。        希腊时期        前330年,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攻陷波斯首都,他的部将建立塞琉古帝国控制大部分两河流域。        前150年,塞琉古帝国灭亡:此前一百多年,两河流域战乱不息。        罗马行省时期        116年,图拉真(Trajan)攻打占领安息(Parthia),获得了安息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第二年(前117年)图拉真去世,继位的罗马皇帝哈德良放弃撤离美索不达米亚。        安息        118年,美索不达米亚再次被安息控制。安息是波斯帝国继承者。         综上所述,在1.1万年前冰河时代结束,水源地带的积雪融化,两河流域的水量增大,人类从四周的高原地区逐步迁移到两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和城邦国家展开,农业灌溉和农业机具发展。历史学家认为:《圣经》“旧约圣书”中的伊甸园可能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某一城市,“人类始祖”亚伯拉罕(Abraham)就出自苏美尔时代的乌尔城(Ur),诺亚的洪水就是当地突发的洪灾传说的记录。        动物狩猎到动物驯养,植物采集到植物种植,是一个长期的渐变过程。狩猎采集时代,一平方公里只能养活0.4个人,农业革命以后,一平方公里可以养活十几个到几十个人,财富积累出现了。        财富的积累,劳动的速度赶不上战争掠夺的速度。于是,战争和掠夺不断发生:土地,水源,权利是争夺的焦点。后来人力也成为一种“资源”,所以如何控制和管理人口,在美索不达米亚成为一种新的学问,有关发明如下:        两河文明,发明了法律:从摩西的《十诫》,到汉谟拉比的《法典》,等等。        两河文明,发明了国家:尤其是波斯帝国(伊朗地区)的创建者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他的创新性的“大统一小自治”模式,使得波斯帝国管辖和控制的不同民族和国家多达50多个,成为古代世界最大的帝国。        两河文明,改革了宗教:犹太人首先发明“一神教”,后来衍生发展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下面,简介两河流域的几个主要文明和著名历史典故。         巴比伦文明         以巴比伦为首都的文明很多,第一个文明是后世称为“古巴比伦”的第一王朝()。       古巴比伦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80公里,已是一片废墟,后来重建,用于旅游参观。 

 

         1932年的古巴比伦城遗址。         古巴比伦城的建筑,并不辉煌,几千年后新建的巴比伦城更加壮观。         但是,古巴比伦的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发明:法律。

 

         左图: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右图:美国国会大厦里世界23个立法者浮雕之一的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Hammurabi,约前1810-1750年)是巴比伦城邦国家的第六位国王,他征战约30年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成巴比伦帝国,成为第一位帝王。为了治理世界上最早的帝国,他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这部法典被制成了一座石碑保留下来。        法律,这项创新非常重要。没有法律,不成国家。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谟拉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建筑里,都树立了汉谟拉比的雕塑或者浮雕,以表示对这位世界上第一位系统的法律的立法者的尊敬”。          左图:《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法国巴黎卢浮宫。右图:石碑上部的汉谟拉比浮雕。         赫梯文明          两河文明期间,发明了很多世界第一。苏美尔,巴比伦之后,最重要的文明是赫梯文明。        赫梯文明最重要的发明是铁器:赫梯人(土耳其地区)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铁器的民族,他们发明冶铁技术的时间至少在四千年前。公元前1180年赫梯灭亡后,长期被“垄断”“保密”的冶铁技术才被赫梯工匠传到其他国家:        约公元前800年传到印度。        约公元前600年传到中国。        左图是3300年前的赫梯帝国,其中的绿色是埃及帝国。       这时中国商朝迁都到殷。       这时希腊是迈锡尼文明时代。       这个时期,赫梯帝国与接壤的埃及帝国进行了多次战争。       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争是卡迭石战役(Battle of Kadesh):时间为公元前1274年,地点为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东北地区,赫梯和埃及双方出动了总计5000-6000辆战车,步兵的数量不详,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不分胜负,后来双方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和约:人类学会了妥协。        在《圣经》中,记载了很多赫梯帝国的故事。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说明:赫梯帝国是怎样突然灭亡的。后世提出了很多可能性。例如瘟疫,灾荒。   

 

         土耳其,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赫梯帝国首都Hattusa的神庙遗迹,可能修建于3300年前。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赫梯帝国的牛型杯子,制作年代不详。   

 

         土耳其Anatolian Civilizations博物馆,赫梯时代Alacahoyu城门的斯芬克斯,约前15-14世纪。 

 

         土耳其,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赫梯帝国首都Hattusa的国王之门(The King's Gate)遗迹。         前1180年,赫梯帝国突然灭亡。在此之前,赫梯帝国已经使用铁器约1000年了。         前1045年,约135年后,中国牧野之战,周灭商:商和周当时都仍在使用青铜器。         亚述文明         在《圣经》中有四本书描述过亚述(Assyria)及其首都尼尼微(Nineveh)。心有余悸的以色列人在《圣经》里记载说:尼尼微的军队象狮子一样勇猛,把以色列人打得丢盔卸甲。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圣经》描述说:尼尼微城市巨大,要走三天才能走完。        几千年来,人们并未在意《圣经》的记载,因为没有发现尼尼微的任何踪影。        古埃及的很多遗迹被沙漠掩埋了,尼尼微也被两河流域的淤泥掩埋了几千年。        1842年,法国驻摩苏尔的领事Paul-Emile Botta雇佣当地人进行考古挖掘,“突然发现了一个人类过去一无所知的巨大城市”。但是,尼尼微的位置现在是穆斯林的“圣地”,所以挖掘工作进展很不顺利,断断续续,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位置不允许挖掘。右图名为《挖掘尼尼微》。        直到1990年的挖掘才查明的尼尼微的遗迹概况令人们大吃一惊:这座古城的面积达到七平方公里,城墙长度12公里。这一带地区,包括尼尼微在内的四座相邻的亚述古城,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四边形,走过这四个城市组成的四边形确实需要三四天(四边总长约98公里)。        尼尼微的地址也与《圣经》的记载吻合,与现在的摩苏尔(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经常听说的一个城市)隔河相望:尼尼微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今天的摩苏尔在底格里斯河西岸。        《圣经》上说,尼尼微是亚述人(Assyria)建立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起初,尼尼微是亚述帝国的一个重镇,后期,尼尼微成为亚述帝国的首都。英国,法国和德国保存的尼尼微浮雕上,都有武士出征或者杀死狮子的形象:现在的伊拉克,早已经没有狮子了。 


        法国巴黎卢浮宫,尼尼微的人头牛身带翅膀的巨兽。法国领事Paul-Emile Botta挖掘。

         1990年,挖掘尼尼微的报道照片,巨大的雕塑令人震惊。 

 

         大英博物馆,尼尼微的文物:人头牛身带翅膀的巨兽。 

 

          大英博物馆,出自尼尼微“北宫”的文物:狩猎狮子的浮雕。 

 

        大英博物馆,出自尼尼微王宫的大型浮雕,原王宫浮雕总长度约三千米。         古巴比伦时期,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赫梯帝国时期,颁布了各种《赫梯法典》,删除了巴比伦时代的很多酷刑。        亚述帝国时期,颁布了各种《亚述法典》,但是在亚述帝国的后期,他们似乎彻底倒退了:        亚述早期(前20-15世纪),亚述人只控制着底格里斯河上游。        亚述中期(前15-10世纪),亚述人曾经衰落,后来又复兴,逐步扩张征战。        亚述后期(前10世纪-前609年),亚述的主要对手赫梯帝国突然灭亡了,赫梯人掌握的冶铁技术传到亚述人手里。从此亚述人大力推广战马,战车和铁兵器,对战俘采取了种种酷刑和死刑,他们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毁灭了很多城市。最后亚述人不仅占领了全部美索不达米亚,还一度攻陷埃及首都孟菲斯,迫使埃及年年进贡。也就是说,亚述人控制了“人类文明摇篮”的整个“新月沃土”地区,如下图所示(亚述为深绿与浅绿,左上方红色为希腊城邦国家)。  

               四帝国时代         公元前626年,亚述帝国的一个贵族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前685-前605年)在巴比伦宣布独立,后世称为新巴比伦王朝,然后巴比伦和米底两国联合攻打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参加这支联军的还有斯基泰人(Scythians)和Cimmerians人,这两部分人都是亚述北方的游牧民族,亚述的宿敌。 

        《萨丹纳帕路斯之死》(Death of Sardanapalus),描述亚述末代国王萨丹纳帕路斯(Sardanapalus)知道自己将战败和死亡,所以命令他的卫队屠杀嫔妃,仆人和马匹等动物。亚述国王面无表情,冷眼看着屠杀的进行,整个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公元前612年,联军攻陷了尼尼微,焚毁了这座巨大的千年古城。        公元前609年,三年后,退守亚述重镇Harran的亚述国王被杀,亚述灭亡。        从此,美索不达米亚进入了约70年的“四帝国时代”:        
        帝国一:伊朗高原的米底,后来波斯帝国兴起,灭亡了米底。 
        帝国二:伊拉克新巴比伦,曾把犹太人俘虏到尼普尔囚禁48年(《圣经》“巴比伦之囚”)。
        帝国三:小亚细亚的吕底亚(Lydia),盛产白银,世界上最早铸造银币的国家,非常富有。
        帝国四:埃及帝国的第26王朝。
         事实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地区,还有很多文明同时产生,前面没有论述。因为两河流域的多个文明相互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甚至很多思路不清,文笔较差的历史教授们编写的“历史教材”也让读者越看越糊涂。        例如,埃兰(Elam)文明,产生于5000年前(公元前3000年)的伊朗,埃兰人在大约4700年前建立国家,与两河流域的国家互有战争,互有胜负,几次被灭国。埃兰人也曾经与巴比伦人联合攻打亚述。后来,埃兰被波斯征服,埃兰人被波斯人同化,埃兰语被伊朗语同化,埃兰文明融入了波斯文明。        例如,古印度文明也在这段时期发生,但是,古印度文明的时间非常短暂,仅约800年(前2600-1800年)。古印度人曾经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各国贸易。后来,这些印度人完全消失了,他们的文明也彻底消失了。他们消亡约500年后,大约公元前1300年,雅利安人(Aryan race)从伊朗侵入印度,发展出新的文明,与古代印度文明毫无关系。古印度文明消亡的原因至今不明,考古学家估计源于气候变化,河流泛滥或者瘟疫,尚无证据与结论。        这一段时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高原,产生的文明和文化,列举出来的“简单介绍”就可以是几十本书,所以我们这里不再深入探讨。         在四帝国时期,出现过一个著名的国王,新巴比伦王朝创建者那波帕拉萨尔的儿子,第二任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前634-前562)。在联手消灭了亚述以后,新巴比伦和米底瓜分了亚述,尼布甲尼撒娶了米底帝国的公主埃米提斯(Amytis),并大规模建设巴比伦城,最著名的是为这位来自伊朗高原的王后建造的“空中花园”。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包括:        金字塔(埃及)        空中花园(伊拉克,左图)        罗德斯岛太阳神雕像(希腊)        摩索拉斯陵墓(土耳其)        阿尔忒弥斯神殿(土耳其)        宙神像(希腊)        法洛斯灯塔(埃及)         一般认为,这七大奇迹是真的。理由如下:        首先,提出七大奇迹说法的人,多达4个:“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前484-前425),拜占庭的学者菲洛(Philo,前280-前220年),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学者卡利马什(Callimachus,前310-前240),希腊的诗人安蒂帕特(Antipater of Sidon)在大约公元前140年写的一首诗里,第四次列举了这这七大建筑奇观。         其次,七大奇迹的希腊文原意是“看到的惊奇”,英文也用的是Wonder(奇观)而不是Miracle(奇迹)。所以“奇迹”一词的翻译可能不合适:奇迹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而奇观必然为真。这七个建筑是若干(至少4个)名人学者亲眼看到的,所以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建筑的。        在《圣经》(上左图)中的几本书里,多次提到尼布甲尼撒,以及他重新建造的巴比伦城的壮美。上右图就是“巴比伦15个城门”中第8个城门,伊诗塔门(Ishtar Gate)的遗迹:1932年的照片,墙上的浮雕依然栩栩如生。伊诗塔是当时两河流域的多个文明供奉的一个女神。  

 

         现在的巴比伦伊诗塔门。 

 

         伊诗塔门复原模型,城门和城墙均为双层结构,所以当时巴比伦号称“不可能被攻克”。。 

         德国柏林Pergamon博物馆,复原的伊诗塔门及其浮雕。         波斯帝国和居鲁士大帝         又称波斯第一帝国,或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 Empire,公元前550-330年)。        顾名思义,这个王国起初是阿契美尼德创建的,但是当时整个波斯地区还在米底帝国统治之下。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Cyrus II ,公元前600或576年-前530或529年)继承阿契美尼德王国的国王后,公开反叛米底,在公元前550年消灭了米底,建立了波斯帝国。这个帝国的面积迅速扩张,巅峰时期达到800万平方公里,直到200年后,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版图面积才打破了这个世界纪录。        右图是居鲁士大帝时期的波斯帝国:全部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土耳其,以色列,阿拉伯半岛,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印度河流域等。        究其原因: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后称Cyrus the Great,即居鲁士大帝)发明了一套统治技术,不知道应该怎么翻译,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地方自治”或者“大统一,小自治”。例如,他在征服巴比伦后,派人担任巴比伦的“总督”,他自己则兼任“巴比伦国王”的头衔。这种办法,有些类似英国女王在加拿大和加拿大各个省兼任“元首”,同时,英国女王指定加拿大总督和加拿大各省的“总督”。这个创新很有效。        从波斯帝国开始,希腊人的历史记载,就比《圣经》更加详尽了。希腊人对波斯帝国的帝王们,都没有什么好评,但是对居鲁士大帝则例外:这位波斯帝国的开国皇帝采取的怀柔政策,得到历代的历史学家普遍的好评。         两河文明,没有留下埃及那样宏伟的金字塔和神庙:损毁了或者埋在十几米的淤泥下。        但是,两河流域留下了法律,治国,宗教等“软件”遗产,后世受益无穷。                               《汉谟拉比法典》并非孤立的法律。在公元前2050-前1870,两河平原上的多个城市发现了泥板上“书写记录”的多种经济法规,涉及市场规则,商品计量单位,借贷的利息收入概念,“错误作业”导致损失的惩罚等内容。这些经济法律的概念和做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巴比伦是波斯帝国的第9个总督属地和居鲁士大帝的第9个新头衔。        居鲁士大帝的女婿,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大帝把这个数字提高到20多个。        居鲁士大帝的外孙,波斯帝国皇帝薛西斯则将这份清单进一步扩大到50多个。        两千年后的英联邦体系设计里,多多少少可以看到居鲁士的这套“非专利发明”的影子。        除了希腊人,居鲁士的创新也得到犹太人的尊敬。在《圣经》中,犹太人感谢居鲁士大帝把他们从将近50年的囚徒生活解救出来:征服了巴比伦后,犹太人被居鲁士放回以色利,并且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犹太教的圣殿。 

 

         不仅历史学家,帝王也很尊重居鲁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时,曾祭扫居鲁士的陵墓(上图名为《亚历山大在居鲁士大帝墓前》),没有破坏居鲁士的王城。但是亚历山大大帝彻底烧毁了大流士建造的都城波斯波利斯。         右图是居鲁士大帝的陵墓,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但这里仅是一个衣冠冢,原因详见后述。        居鲁士大帝还留下了很多故事,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         据《圣经》记载,居鲁士占领巴比伦时,没有流血和战斗。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更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2500年前的那场不流血的攻城战。        巴比伦的双层加固城墙,当时号称是“不可能攻破”的,所以巴比伦人根本没有把远道而来的波斯大军放在眼里。波斯人乖乖呆在城外,也没有攻城。巴比伦人则照常过日子。他们囤积的财富超过附近几十个国家的总和,生活奢华糜烂,有些类似晚期的罗马城。一度,巴比伦甚至是奢华与罪恶的代名词。        一个节日之夜,巴比伦人照样彻夜狂欢。凌晨时分,波斯军队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狂欢的人群前: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有发生任何抵抗。第二天,居鲁士大帝入城,废黜了巴比伦国王,释放了所有奴隶。举城欢腾。        原来,巴格达建立在幼发拉底河岸边,城门下面的闸门封锁住了从河流进入巴格达的可能性。聪明的居鲁士调查清楚了这些情报,趁着巴比伦的一个节日之夜,派出大军从上游截断了河水,使流经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的水位,突然降低到“仅仅淹没小腿”低水位,然后,波斯精兵趁着夜色,从河底钻过城门下面的闸门,进入了固若金汤的巴格达。高大坚固的巴比伦城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关于居鲁士的死,“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描述得更加绘声绘色,甚至比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这里出现的一位女王,与以色列的莎美乐和埃及的艳后一样,成为西方艺术中永不凋谢的题材之一。        据说,中亚有一个马萨革泰人(Massagetae)的国家,“生活方式与服装都类似于斯基台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一个美丽的女王托米丽司(Tomyris),这个民族擅长骑马和射箭,经常南下侵扰。居鲁士的谋士建议:征服埃及之前,首先必须征服马萨革泰人,免除后顾之忧。于是,居鲁士首先给女王送去了一份“和亲”的建议,当然被女王拒绝了。“先礼后兵”,居鲁士名正言顺开始了一次远征:从伊朗出发,渡过了锡尔河(Syr Darya,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托米丽司女王要求居鲁士停止侵略,居鲁士不同意;托米丽司女王又要求双方约定时间和战场,堂堂正正的决战一场,居鲁士同意了。        一开战,居鲁士的军队就大败而逃,托米丽司女王的儿子斯帕尔迦披西斯王子(Spargapises)率领凶悍的骑兵,占领了“仅有少数老弱病残把守”的波斯大本营:这里,堆满了食物和美酒。王子和他的骑兵队伍很快喝得酩酊大醉,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居鲁士的大军返身杀回,俘获了昏睡中的王子。        原来,居鲁士又一次进行了间谍战:他查明,马萨革泰人从来不喝酒,只喝奶。一旦喝酒必定大醉而丧失战斗力。所以,居鲁士先在军营里为王子的军队准备了大量的美酒,然后佯败,诱敌深入……活捉了王子,作为人质。        本来,居鲁士可以开始和平谈判,兵不血刃地再次拿下一块属地。但是,意外发生了:王子酒醒以后羞愤难当,竟然自杀了。失去了儿子的女王狂怒了,她修书痛斥居鲁士毫无信用,发誓要让“嗜血的居鲁士喝够血”,让他的军队淹没在血海里,并且再次约定堂堂正正的决战。        实在没有台阶可下,居鲁士硬着头皮答应了。        斯基台人(Scythian)是一个分布广泛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精于骑射,但是他们没有文字。希腊人记载的斯基台人分布区域,从东欧到中亚和西亚。有人说匈奴可能就是斯基台人的一支。        女王和王子的悲剧,感动了很多斯基台人的部落。一场空前残酷的战争在哈萨克斯坦的腹地展开了,无数斯基台骑兵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大会战,居鲁士大帝遇到了“人生中最为残酷激烈的一场战役。”        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没有人知道,互相杀戮进行了多少天。        双方完全杀红了眼,没有任何俘虏的纪录。        波斯远征军,几乎全部阵亡,连马革裹尸的机会也没有。        居鲁士也死了,后来他的陵墓是空的,只是一个“衣冠冢”。 

 

         《托米丽司把居鲁士的头颅放在盛满血的革囊里》        女王胜利了。但是女王仍不解恨:她割下居鲁士的头,放进装满血的革囊,实践了让“嗜血的居鲁士喝够血”的誓言。后来,她每天都用居鲁士的头盖骨做成碗喝酒,直到她离开人间,去见她心爱的儿子……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曲折动人的故事,与中国项羽的“霸王别姬”一样,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代代传诵。
        居鲁士大帝的衣冠冢,获得了一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托米丽司女王的名字,成为了一个罗马尼亚城市的名字。
         战乱不断的美索不达米亚,最后在居鲁士大帝手里,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四帝国时代的四个帝国和其他国家,最后都并入波斯,其中很多小国家都是主动归顺的。        居鲁士大帝不断地征服,又不断地宽容对待不同的民族:仍然保留各国王室和贵族的特权,给人民安定的生活,尊重所有国家的不同信仰和宗教。他的陵墓,比不上任何其他波斯帝国皇帝,也比不上很多其他国家帝王的陵墓,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上几十个巨大的汉唐皇帝陵墓相比,更是小得可怜。        但是,居鲁士的简陋的衣冠冢,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因为,居鲁士不是征服其他文明,而是崇拜和保护了所有两河流域的文明。  

 

        居鲁士大帝的女婿,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一世(Darius I)的陵墓。他忠实地沿袭了居鲁士的政策,并且将这些政策制度化和规范化。他扩大了波斯帝国的疆域。但是,他对希腊的远征失败了,那场大决战就是著名的马拉松战役。 

 

        居鲁士大帝的外孙,波斯帝国第四个皇帝,薛西斯一世(Xerxes I )的陵墓。他率领40万大军,再次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温泉关300勇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最后,波斯帝国又战败了。 

 

         居鲁士大帝之后220年,统一了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攻陷并焚毁了波斯帝国新的首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遗迹如上图),灭亡了波斯帝国。从此,西方世界进入更加进步的希腊化时代。 

         波斯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遗迹的全景图。         宗教的改革         1967年6月5日,中东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西奈半岛上的12万埃及军队,不到3天被以色列全部歼灭。但是,国内很少有人知道3400年前,西奈半岛还爆发过一场耶和华指导的中东战争。        公元前1400年左右,从埃及来到西奈半岛的以色列人遇到了亚玛力人。耶和华告诉摩西:你举起权杖,以色列就会赢,放下权杖就会输。摩西彻夜难眠。第二天,摩西在西奈山上,果不其然:举起权杖,以色列一方就胜利,手一放下,亚玛力一方就胜利。于是,这个可怜的老人一直举着权杖,最后累得站不住了。《摩西五经》的第17章说:亚伦(Aaron,摩西的哥哥)和户珥(Hur,以色列人的祭司)先是搬来一块石头请摩西坐下,后来,摩西仍然支持不住,亚伦和户珥只好一左一右举着摩西的手,使权杖继续高高举起:西奈山下,杀声震天,尸横遍野,为了奔赴耶和华指示的迦南地区(以色列),为了建立自己的国家,以色利人与亚玛力人的互相屠杀经历了整整一天……摩西的权杖,一直高举着。        在那个时代,似乎人类必须杀死别人,自己才能活下去。        最后,犹太人胜利了。惨痛的胜利。人类宁愿不要这样的胜利。        所以,下面的作品名称是《耶和华的胜利》,不是人类的胜利。 

 

          《耶和华的胜利》,作者John Everett Millais。据说,这幅作品人物的姿势和表情,作者反复修改了7-9年。摩西和两位元老的坚定刚毅与筋疲力尽,目睹山下亲人的死亡与杀戮,无法违抗的耶和华压力,在西奈40多年的跋涉艰辛,都留在三位老人的表情和姿态上。        在那个时代,犹太人的身后是杀戮成一片血海的的埃及,前面的两河流域及其周边也是几十个政权在互相屠杀……所以,那时的耶和华的指示,也许是正确的。后来,耶稣呼唤出来的“充满爱和仁慈的上帝”(《新约》)也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不理解以色列为什么在复国之后的五次中东战争中,以殉难式的英勇作战,“五战五捷”,不理解为什么美国等国家大力支持以色列,那么,从他们的“史记”,旧约《圣经》的故事里,可以找到某些答案。        那时的人们写书,没有分册,没有把神话,历史,宗教分别编写,而是全部写进一本书:《圣经》(Bible)的原意就是综合性的记载,甚至包括衣食住行等民族风俗习惯等,并且《圣经》也不“神圣”,也有记录失误的地方。这部“百科全书”比较真实地纪录了两河文明历程中的很多史实,悲剧,喜剧,罪恶,进步与创新。        那时,经济中心在巴比伦,文化中心在以色列。        套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以色列那时的宗教产业高度发达,产品丰富,流传至今的大型产品就有3个: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些文化(宗教)的创新与改革,即“软科技”的进步,蕴含的力量往往超过“硬科技”。例如,后来居上的阿拉伯人以伊斯兰教为号召,建立和扩张的阿拉伯帝国曾经占据了横跨三大洲的大片领土,鼎盛期公元750年的地图如上:阿拉伯帝国疆域,比中国的唐朝更为广阔。        再如,15-16世纪(5-6百年前),欧洲开始了基督教的复兴与传播的两大实践:对内是“文艺复兴”,对外是“地理大发现”:发现了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并把基督教传播四方。最后,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大革命,不述。这些法律,宗教,治国理念的种子,都来源于两河流域的文明。这些成果与希腊的哲学,科学,民主,艺术体系一样,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又如,1620年,一艘“五月花”号木帆船,从英国带来了一批基督新教教徒,他们在美国登陆伊始,就订立了一项后来列入美国中小学课本的《五月花号公约》:“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这群人和这个宣言,就是美国的起源。        两河流域的很多混战,都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在宗教的名义下爆发的。        例如,从埃及到迦南地区的混战是犹太人的耶和华“教唆”的。         耶稣是一个伟大的宗教改革者。但是,犹太人不承认他是弥赛亚,所以分裂出基督教。        后来,耶稣,一个普通人,一个改革家,被天主教会里的一些人包装得面目全非。        后来,西方出版了一系列新书,其中仅以《人的儿子》为同一名称的书就多达几十本,力图恢复耶稣的普通人面目,理清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这一段宗教创新过程:两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一个文明,并非创建“硬件”才能青史留名。有时“软件”的意义更加重大。 
        两河文明留下的“硬件”似乎不如埃及金字塔和神庙:损毁了或埋在淤泥下。
        但是,两河流域留下了法律,治国,宗教的种子。
        后来,希腊文明留下了科学,民主,艺术的种子。
        这些人类最宝贵的遗产,最终发展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主流文明。
        所以,汉谟拉比国王,居鲁士大帝,耶稣得到人类的广泛的尊重。 
         附录一   佩特拉         事实上,两河文明并非没有留下类似埃及文明的恢宏建筑。相反,两河文明的遗迹,全世界都很熟悉: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一系列影片背景,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佩特拉:一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佩特拉,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方大约250公里的山区中的一个峡谷里。        佩特拉(Petra)是《圣经》中摩西“点石出水”的地方,哈佛大学的考证发现,《圣经》“死海古卷”中的描述几乎与这座城市毫无差异。现在的名字源自希腊语的石头(petrus)。据《圣经》记载:这里当年存在过亚扪人(Ammon)的亚扪王国和摩押人(Moab) 的摩押王国。但是,没有说是佩特拉是哪些国家建造的。        希腊人的记载说:这座城市是纳巴泰人(Nabataeans)的国都。但是纳巴泰人起源于哪里,后来怎么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希腊人补充说:所谓纳巴泰王国,实际上只是松散的不连续的沙漠绿洲和村镇构成的网络,他们依靠贸易为生,所以对贸易路线严格保密,好象古代的“黑社会“组织,真情无人知晓。        罗马人也记载了这一石头城:城池坚固,道路狭隘,久攻不克。后来,罗马军队设法切断了这个城市的水源,才进入了这个充满财富的城市。那是2100年前的一场战役。        无人知道佩特拉是何时建造的。        无法界定这座城市的风格:埃及式,希腊式,还是罗马式?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来到时,这里已经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1812年,瑞士探险家Johann Ludwig Burckhardt发现了这座荒无人烟的千年古城。        1985年,联合国将佩特拉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佩特拉被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进入佩特拉的“罗马大道”的遗迹。 

 

          进入佩特拉的“罗马大道”的路边的装饰遗迹。 


         进入佩特拉要走过1.5公里的狭窄的玫瑰色山隘。 

 

           佩特拉,露天剧场。 

 

         佩特拉,神庙。 

 

        佩特拉的“国库”正门。事实上,不清楚这个建筑是什么用途。 


         佩特拉,骨灰瓮墓葬区。 

 

        佩特拉的王族的陵墓区。 

         佩特拉,居民区。        后来,世界各国的导演和演员蜂拥而来。因为斯皮尔伯格不仅在佩特拉的山洞找到了不少好的电影背景,还在附近找到了另一个拍电影的好地方:“彩色沙漠”。这里,也是一个联合国世界遗产(但是,这个沙漠不是文化遗产,而是自然遗产,所以不算是两河文明的遗迹)。 

 

       瓦迪拉姆沙漠(Wadi Rum),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            瓦迪拉姆沙漠(Wadi Rum),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 
         瓦迪拉姆沙漠(Wadi Rum)中的一个纳巴泰人(Nabataeans)庙宇遗迹。希腊人说:佩特拉城就是纳巴泰人的首都。现在这些人也消失了,谁也不知道纳巴泰人起源哪里,后来又去了哪里?         附录二  阿尔贝拉         前面说过:尼尼微的挖掘断断续续,因为那个地方现在是穆斯林的圣地。这种情况在两河流域屡见不鲜,穆斯林阻止了考古的进行。例如,与尼尼微隔河相望的摩苏尔以东大约80公里处,历史长河还留下一个古城阿尔贝拉(Erbil)。这里属于多灾多难的库尔德人,一个横跨伊拉克,伊朗,土耳其三个国家的弱小民族。        阿尔贝拉(Erbil)的建城,至少已经4400年。这里的统治者不断改变: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帝国,萨珊王朝,阿拉伯人,奥斯曼帝国。但是,直到今天,市中心仍然被几千年前的那个城堡围绕着: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省,首府阿尔贝拉(Erbil)是一座历史长达6000多年,建城4400多年的古城。这座世界上“人类连续居住时间最久远的城市之一”,在美军进入伊拉克后,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    

         阿尔贝拉(Erbil)的古城墙依然完整。这里又是一个两河文明的历史宝库……        考古学家的目光,早就盯上阿尔贝拉,但“找不到机会,无法动手”。        事实上,巴比伦城主体“埋在18米深淤泥下”,也是无法挖掘。        毫无疑问,如果可以挖掘,阿尔贝拉又会带来新的知识和惊喜。       

    杰瑞:“我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无限的丰富内含,不断地待我们一同去发现...去分享。以上文章转载于仰望星空的《美索不达亚文明(两河文明)》日志,再次感谢仰望星空的翻译和编制,热爱,我们的热爱。

   自从我创建了《美术大家》、《印象上海专栏后,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友,我们走着、笑着、爱着......

 

 

 

 

 

 

 



 2011年08月11日星期四




美术大家http://blog.163.com/g/42001在过去,美术只是少数人的专业技能。现在,美术是一种生活方式。美术大家!!!大家美术!!!
印象上海http://blog.163.com/g/48001
奋发向“上”、“海”纳百川。 大千上海 Endless Discovery   印象上海!!!上海印象!!!

杰瑞博客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