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 手机取证系统:“民国文化游”之一:漫游中山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34:25

自从上次“镇江之行”后,对“老房子”情有独钟的文先生开始把眼光投向那“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及具有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融合之特点”的民国建筑。这不,周五文先生只身来到了颇有深邃的民国文化底蕴和民国建筑较多的“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城,开始了他的“民国文化游”。



来到南京,“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的中山陵已成为许多游客的必到之地。虽然文先生二十多年前来过,但此次出行仍来到此地对“国父”之陵寝进行拜谒。
从嵌有“博爱”二字的石牌坊进入,是一段较长的墓道,两边苍翠欲滴,人行道几乎融入浓绿之中。此时文先生顿感整个人溶合在大自然之中,“天人合一”得以充分体现。


墓道的尽头是陵门,陵门的上方刻有“天下为公”四个金字。看到这四个字,文先生精神为之一振,内心又增添了对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


在陵门后面是一座方形的碑亭。碑亭中央有一块墓碑,上面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四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镏金大字。
',1)">

整个碑亭四面各开拱门一个。拱门下设有石栏杆。在此凭栏上望,层层石阶与祭堂仿佛镶嵌在碧绿的紫金山坡上,文先生对此颇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

(孙中山先生“陵堂”)



(石狮子)

(华表)

(刻有“奉安大典”字样的大紫铜鼎)

(陵堂的正中央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坐像)
从碑亭到祭堂,坡高路陡,设有许多台阶。祭堂又称陵堂,上面有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的直匾。在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之意)的字样。祭堂两侧护壁上刻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中国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图案;祭堂的正中央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坐像。整个祭堂给人以庄重,肃穆,沉重,敬畏之感。
祭堂的后面是墓室,不知何因现在不对外开放,这使文先生感到意外和遗憾。
游览完中山陵,文先生颇有感受。在他看来中山陵确实是将自然造化与人工建筑的高度一致;确实是山水城陵的和谐统一;更是先接的人文精神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据史料记载,整个陵墓的鸟瞰图呈“木铎”形(警钟),寓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之意,可见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这次文先生来到中山陵,觉得游览中山陵不需要门票确实是好事,但同时对中山陵周边浓郁的商业氛围颇有反感,因为这与庄严肃穆中山陵很不协调。文先生曾见过以往人们拜谒中山陵是多么的严肃,多么的沉重,而如今面对周边的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嬉笑声,觉得这些都是对中山陵的不敬重,长此以往必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离开中山陵,文先生又来到了另一个名胜古迹荟萃之地—位于中山陵东面的“灵谷寺”。这里有明代的“无梁殿”,清代重建的“灵谷寺”,民国建筑“灵谷塔”。布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


进入山门,步入青石道,走上石阶,上面耸立着一座大牌坊。牌坊上镶有梅花,中国国民党党徽,以及“大仁大义”,“救国救民”字样。



由石牌坊往北就是“无梁殿”,因供奉无量寿佛,也称“无量殿”。整个大殿砖石结构,无一寸梁木,无一铁钉。距今有六百年历史。


无梁殿后面就是公墓,这里安葬着抗战时期阵亡的第十九路军及第五军的国民革命军烈士。公墓的北侧东西各立一纪念碑。

(“铭鼎垂勋”石鼎)

(灵谷塔,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塔)

(“日照山河”石雕)
往后百米,一塔直插云天,这就是阵亡将士的纪念塔,也称“灵谷塔”。塔座石阶中间是一幅“日照山河”的石雕,寓意阵亡将士与日月同辉。灵谷塔的第一层刻有蒋介石先生所书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后门横额刻有“有志竟成”,东西两侧刻有“成功”和“成仁”字样。
二十多年前,文先生曾携夫人一同登上此塔顶楼,远眺紫金山郁郁葱葱之佳境。这次因时间紧迫,文先生没有登塔,只是多次仰望,回味那时的情景.......

离开灵谷寺,文先生的“漫游中山陵”也就此结束。文先生深深感到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南京一样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沉积。文先生继续寻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