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剧哑女:杰出残疾人张海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42:09

 张海迪:《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五岁时患病,十岁时接受了三次大的手术,脊椎板被摘除了六块,

本来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变成了高位截瘫病人,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上

学无望的张海迪以家庭为课堂,以床铺作课桌。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之路。后

来她还自学了不少医学知识。并学会了针灸,能够为乡亲们治疗一些常见病

和多发病。
    那时,村里的学校缺人教唱歌,她就去当教师;孩子们的头发长了,她

就当理发师;知青的衣服破了,她主动去帮助缝补。在为群众做事时。张海

迪品尝到了生活的乐趣,懂得了生命的意义,领悟了幸福的真谛。她经常对

人说:“即使翅膀折断了.也要飞翔!”
    198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

宋熙文的题为《瘫痪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团火》的通讯(张海迪小名玲玲)。一

时间,张海迪成为“身残志坚”的代名词。“80年代新雷锋”、“中国的保

尔”、“新长征突击手”等美誉接踵而来。在鲜花、掌声和赞誉的包围中,

张海迪面临人生道路上新的抉择,经过深深的思考,她认为:生命的最终意

义不仅仅是为了享受物质生活,而是要努力实现在精神上的追求。经过一段

时间的思考,渐渐地,张海迪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

是她的有意为之。在巨大的名利面前能够选择淡出.这需要清醒、理智和非

比寻常的勇气。张海迪说过,对于一个胸以下所有部位都没有知觉的人,唯

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清醒的大脑了。
张海迪:我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我的心却时刻是健康的
    张海迪给自己的重新定位是当一名作家。如果说张海迪在文学创作道路

上征服的困难对她是一种磨砺的话。那么,面对癌症对生命的挑战张海迪就

是一位“铁人”。
    1985年.当张海迪坐在轮椅上,自己选择文学创作这条路的时候,她的

身体状况并不好,但她想为社会写点东西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越

是困难,我越要试试自己到底行不行。虽然我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我的心却

时刻是健康的。”于是,张海迪望着眼前的一沓沓稿纸,拿起笔来义无反顾

地投入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之中。这一写就是五年。
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后开始在全国发行。紧接着,疲惫不堪的张海迪

坐在轮椅上又进行了第二部书《生命的追问》的文学创作。当这本书同读者

见面的时候,连续印刷了五次都被征订一空,直到反反复复印刷了十次才算

满足了读者的购书欲望。这件事对张海迪影响很大,她暗想:“作为一名作

家,还有什么比读者喜爱你的作品更能让你幸福的呢?”于是她
又马不停蹄地继续上路了……
    然而,什么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张海迪这位只能依

靠轮椅的支撑才能从事创作的人.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当她拿起笔来把姿势

摆好准备笔耕时,却感到神经阵阵剧痛,她心中那种澎湃的创作激情,就这

样被疼痛淹没了。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长时

间用胳膊支撑身体,她的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肘关节的老茧掉了一层又

一层。为了文学创作,她的右胳膊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变粗而残疾。
    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张海迪一住就是十四年,那是怎样的五千多个日

日夜夜啊!没有知觉的下身排汗本来就困难,而夏天的济南,又有“火炉”之

称,小电扇吹出的都是热风。为了降温,每隔一会儿,她就将头发用自来水

浸湿,再坐到电扇前猛吹…??而一到冬天,房间里又冷得像冰窖一般.就是

穿上厚棉衣,每年也要冻感冒几次,而且她一感冒就要发烧好几天,甚至还

有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张海迪从不后悔,反而认为,寒冷能让人头脑更清

醒.增加更多的人生感悟。
    1991年,张海迪的主治医生直言不讳地告诉她患了癌症的消息。深感意

外的张海迪此时想了很多很多。她说:“对于死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我来说,首先希望它能够解脱我永远不能解脱的这种病痛。但我又愿意

坚持,因为人生有很多很多的滋味在里边,即使是痛苦,我也愿意用生命来

体验,并用笔头描述这种痛苦及征服这种痛苦的感觉。一句话,我愿意替大

家品尝这种痛苦。”由于张海迪患的是异部细胞癌,为了防止打麻药导致癌

细胞扩散,医生建议手术时最好不使用麻药。张海迪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躺在手术台上的张海迪意识清醒地同癌症展开了最残酷的较量。首先是冰凉

的刀片在她身上划出了切肤之痛,紧接着是刮骨的声音,刮得她刻骨铭心,

最后是在刀口处一针一线地缝合了四十多针……始终沉默不语的张海迪被推

出手术室时,拉住丈夫的手诙谐地说:“如果是白色恐怖时期,我是不会当

叛徒的,我真的不会当叛徒……”就这样,张海迪用一种“铁人”精神。征

服了癌症。战胜了自己。
    手术后不久,张海迪便开始了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1993年,她

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考试,并完成了论文答辩,被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辛勤的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张海迪创作完成了长

篇小说《轮椅上的梦》,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

《生命的追问》,还翻译了多部英文小说。《轮椅上的梦》一出版就被译成

日文、韩文。分别在日本、韩国发行.并获得了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和长篇小说一等奖。《生命的追问》获得了图

书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社会上尤其是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次

被团中央推荐为青少年优秀读物。而她的长篇小说《绝顶》更是获得了“首

届中国出版集团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和图书全国“五个一

工程”奖。
丈夫:“我觉得你比健康人还有魁力
    结婚二十多年来.张海迪的丈夫王佐良始终是她事业上的益友。早在1998年,

他们夫妻就用一年的时间共同创作翻译出版了《莫多克》这本书。书中有他们对

家庭的真情流露:在这个家园里,人们通过爱情、友情连接着婚姻和家庭,维系

着健康的人际关系,这里充满着温馨、甜美和柔情,也充满着慷慨的奉献和无私

的帮助,真诚的倾心交谈,无拘无束的友爱和向往。
     二十多年的光阴,他们相濡以沫,风雨无阻。张海迪说:“二十年来,我们

坦然地面对生活,从不理会各种猜测,我想时间是会证明一切的。
   她经常对前来采访的人说:“无论出名与否,都要心怀宽广,坦然地生活。不

出名,没有怀才不遇的苦恼;出了名,也没有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得意,而是始终

如一地不为名、不为利,执著于事业,把心放到大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