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公安局:期末复习: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33:07

期末复习: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

 

    1.因果法

    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能起到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有,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可以添加“原因操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写作时,我们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等。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因”,用“结果怎样”来领起“果”。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有时还要注意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的关系。

    改例: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面对磨难,他有刚毅如铁的意志,他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标,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

    2.假设分析法

    运用假设推理对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在比较中说清道理。

    例2:观点: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流云,舞若虬龙。他曾在“兰亭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由此不难看出勤奋精神对于成功的重要作用。

    分析:这一例子因果关系已说得很清楚,我们不妨试着从反面加以分析,揭示如果不这样做的不足之处、危害等,以警醒读者。

    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试想……”、“倘若”、“若”等。

    改例:……试想,如果练字一曝十寒,池水能被染黑吗?如果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他的书法能飘逸遒劲吗?宋代曾巩就发现“羲之之书晚乃善”,他认为这是“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可以说勤奋成就了中国书法的传奇,使王羲之走上了成功之路!

    3.比较分析法

    将所举事例本身或所举的多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常运用两类方法: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

    (1)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根据类比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点。

    例3:“……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威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五百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将自己受蔽于妻、妾、客这个事例与齐王受蔽于宫妇左右的事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了“王之蔽甚矣”这个具体的、特殊的论点。分析入情人理,道理清晰明了,从而赢得了齐王的顿悟。

    (2)对比论证。对比论证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揭示论点的本质。对比论证有“纵比”与“横比”之分。“纵比”是现实和历史的对比,“横比”是两个对立的事物的对比。

    例4: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论据: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分析:语段中渔夫和哲学家在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掌握上各有所长,遗憾的是哲学家只见到了别人的短处,却忽视了别人的长处,最终.被人嘲笑。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比点的确立,即比什么,两者必须具有可比性;二是对比量的对应,正面的讲几点,反面的也要讲几点,否则互不相对。

    改例:……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己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

    4.反证法:

    不对论证的论点做直接论证,而是对与这一论点相反的另一论点进行论证。

    例5:“国民党现在实行他们的堡垒政策,大筑乌龟壳,以为这是他们的铜墙铁壁。同志们,这果然是铜墙铁壁吗?一点也不是!你们看,几千年来,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宫殿还不坚固么?群众一起来,一个个都倒了。俄国皇帝是世界上最凶恶的一个统洽者,当无产阶级和农民革命起来的时候,那个人皇帝还有没有?没有了。铜墙铁壁呢?倒掉了。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分析: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的这段文字,旨在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这个正面论点,但他并未直接论证这个论点,而是分析与之相反的“国民党以为他们的堡垒政策是铜墙铁壁”的论点的错误,从而也就肯定了自己的正面论点。

    5.比喻论证法

    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

    例6;“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分析:毛主席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文中将“批评和自我批评”比喻为“打扫房屋”和“洗脸”,以大家熟知的生活现象来说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必要性,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深人浅出,浅显易懂。

    比喻论证的特点是借故事、成语、典故、事例之类作比,把某些属性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熟悉喻陌生,以具体喻抽象,以浅显喻深刻。

    6.内涵分析法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揭示事例和结果之间的关联,进而阐明论点。

    例7: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年轻人满载而归。从此奋发向上。

    分析:年轻人的“喝茶”行为与其“满载而归,奋发向上”的结果,语意上有较大的跳跃。如果能填补解说“泡茶”过程本身蕴含的内涵和年轻人的心理活动,不但文气贯通了,而且年轻人从消沉到发奋的原因也揭示出来了。

    注意:对于内涵丰富、可多角度阐释的事例,我们可以根据论点证明的需要,而强调相应的某一方面。

    改例:……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需要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曾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从此奋发向上。

    8.引申分析法

    (1)就论点引申。具体做法是:首先,暂且假设对方的错误结论是正确的;接着,顺着对方的逻辑去推理;最后,导出一个十分荒谬的结论。这种方法也叫归谬法。

    例8:韩愈在《讳辫》一文中,为了反驳有人提出的“李贺父名晋肃,故而李贺不得做进士,(“晋”“进”同音,同音需避父讳)”的谬论,就用了这种方法。韩愈指出:“父名晋肃,子不得为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显然,韩愈依据对方的观点推断出的结果“父名仁,子不得为人”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因此,“父名晋肃,子不得为进士”之说也就站不住脚了。

    (2)就论据引申。在叙例以后,以已知论据为基础,展开联想,推测分析与之有关的种种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况,从而证明自己的论点。

    例9: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不因他出身卑戏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相如推荐给了赵王,出使秦国。

    分析:此例要论证的观点是“缪贤心胸开阔”,但所举事例与观点联系并不紧密,不能令人信服,只有围绕观点对论据作进一步引申分析,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才能增强语段的说服力。

    改例:……【要知道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和氏璧也被秦王夺走,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人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依然把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一个人若非出于对国事的真正关心,若非真正具有一心为国的思想,是难以做到这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是难以有这样宽广的胸襟的。】

    以上介绍了一些据事论理的方法,只要我们学生平时有意识多加训练,熟能生巧,相信我们的议论文就不会是“不讲道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