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养身馆:谈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5:37

谈读书-培根

 

2008-11-02 15:58:45 来自: Anne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具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枝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学问能美化人性,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

机巧的人轻视学问,浅薄的人惊服学问,聪明的人却能利用学问。因为学问本身并不曾把它的用途交给人,至于如何去应用它,那是在学问之外,超越学问之上、由观察而获得的一种聪明呢!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他就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他很少辩论,就需要有急智;如果他很少读书,就需要很狡猾,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假装知道。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不仅如此,读书并且可以铲除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例如:滚球戏有益于肾脏;射箭有益于胸部;散步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头部等等。因此,假若一个人心神散乱,最好让他学习数学,因为在演算数学题目的时候,一定得全神贯注,如果注意力稍一分散,就必得再从头做起。假若一个人拙于辨别差异,就让他去请教那些演绎派的大师们,因为他们正是剖析毫发的人。假若一个人的心灵迟钝,不能举一反三,最好让他去研究律师的案件。所以,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

ps:摘自《读书的艺术》
 整体把握广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邹国金#TRS_AUTOADD_1230186883092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0186883092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0186883092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0186883092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30186883092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谈读书》

 

英国文学史家鲁宾斯坦说:“培根是写作随笔的高手,文章不受个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脱的格调。他与读者的思想建立起直接联系,超过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他的思想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永远是具体的活的东西。他的随笔,篇篇言简意赅,富于变化,每次捧读,都使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代人实用智慧的丰碑之一,理解了它可以用来改造世界。”

 

《谈读书》即是这样的一篇名文。它围绕“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一中心话题,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本文开篇即以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谈了读书的三种正面作用。文章为了把读书的种种好处谈得透彻,令人心服口服,并不回避读书的偏向——“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表明读书贵在能用书的实用观点。接着阐述读书与“经验”以及“观察”的关系。先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全从观察生活中得来。再接着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作笔记)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做笔记结合起来。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从另一个角度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的立论更加完整,写法上又前后呼应。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它先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正面主张。文风朴实,语言精练,对中学生读书有指导作用。

 

作者首先摆出了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然后作者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顺势指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接着以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为例,倡导正确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为避免误会,作者进一步解释了“不求甚解”的含义,说明“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接着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

 

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这样才会开卷有益。

 

 

  浅谈读书


      近半年来,一些好友围绕读书方面的问题给我发来消息,有的说,看了别人的作品,自己便产生了读书欲。可是,一旦读到大部头却沉不下心来,读不进去。尤其是读到思想性、哲理性、文学性、艺术性较强的书,还有那古典名著、诗词歌赋之类的书,往往理解不透,感悟不深,进而自悲懈怠,培养不起兴趣;有的说,看见别人读书那么投入,言谈举止那么高雅,由衷敬佩。于是想刻意培养自己的读书欲,不惜投入几万元建起了自己的书房,藏书量大,品种齐全,条件十分优越。可是,自己的书多了,却没有以前向别人借、在图书馆读书那么投入了。常常是翻翻这本,看看那本,一本书到手,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了,认为书是自己的,随时都能看,于是丢弃了紧迫感,看的书反而变少了;还有的说自己怎么怎么爱读书,一旦到了写作运用的时候,总是写不出东西,抑或写出来的东西太肤浅,到后来连自己都不想看了。

        对于朋友的提问与信任,我很高兴,说明多数朋友都有想读书的愿望,于是,我一直想结合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写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然而却迟迟不敢下笔。这个中原因,除了是自己时间有限,学识浅显以外,更为主要的是自己读的书也很少,感悟也是不深不透。基于这三个原因,一直让心有余悸,缺乏自信,不敢轻易下笔。前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周国平先生写的一段话,大意是:当一个人在某方面,例如权力、财产、知识、相貌等处于劣势状态时,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但是你只要拥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较容易克服这类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荡地站立在世界上。

     这段话对我鼓舞很大,让我多了一份自信,便着手构思写篇有关读书的文章。

     古往今来,读书一直是人类开启天蒙,获得知识,明了事理,学会做人的最基本方式。读书能使一个浅薄无知又孤陋寡闻的人变成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智者;也能使一个身无分文却雄心壮志的人变成身价不菲,富可敌国的亿万富翁。不断读书学习,就会不断更新陈旧的知识,摒弃迂腐的观念,将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超越自我的层次。如果用名人来验证的话,无论是古代的老子、孔子、庄子、韩非子等先哲,还是现代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刘少奇等伟人;无论的华罗庚、钱学森、爱因斯坦、门捷列夫等科学家,还是托尔斯泰、高尔基、巴金、金庸文学泰斗,他们无一不酷爱读书,

  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一本好书,恰如一个优秀的导游,它能让你轮回到另一段历史、走进另一个世界、品味另一种风情、领略另一抹风景;一本好书,能帮助你解密心中的疑问,打开纠结的谜团,能使你对前途未卜的将来和扑朔迷离的世界有一个全新的,更加理性的认识;读一本好书,或许还会获得一份好心情、一种深感动、一个新发现、一点新感悟;读一本好书,意味着你即将接触一个与你有益的人,书中的内容,就是他的思想,只不过,通过眼睛,向你娓娓道来。那些无声的话语,可能对你终身有益,成为你今后人生当中行动的指南、奋斗的目标。

  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用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让好书时刻陪伴自己左右,那么,我们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完成自己的愿望,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读书还要注意选择性和针对性。那些有思想,有境界的书,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的政治素质,升华我们的道德情操,历练我们的人生品位。一个好人会影响、改变另一个人的一生,其实,一本好书也同样如此。我们在读书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学会追问、学会取舍、学会延伸,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一生的不变信念。

  初始读书时,由于各人文化水平不一样,多数人往往按着他人介绍或者媒体的指引去买书,有时候买回来的书不是看不懂,就是不对口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倦情绪。此时,你不妨看一些浅显的,与你工作、学习、生活、爱好相关的书去读,以此来培养自己的爱好与兴趣。我们不妨将读书当成一项存身立世,为人处世的基本功,因为我们每天需要面对的人和事,都和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懂得处理,那就必须学习各种知识。因此,读书又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积极面对一切未知和困难的强有力表现。如果一个人不求上进,不再学习,那么,就说明他已放弃了人生,放弃了未来,放弃了一切! 

  读书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要选择自己喜欢书去读。看自己喜欢读的好书,来对自己会有启发,能增智,能明理,能填趣,读后大呼过瘾,如同爱饮者一样。当自己有了浓厚的读书兴趣时,逐步拓宽视野,进一步向广度、深度突破。读书贵在持之以恒,最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读书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现实生活中有太多附庸风雅,汗牛充栋的伪学者,坐拥好几大箱柜书,但却从未翻过,只为装点门面,到头来,终究还是自欺欺人,劳民伤财,一事无成。

      当你捧起书本,闻着墨香,即使读着读着睡着了,也不失是人生的文雅之事,时间长了,养成了良好习惯,培养自己有超越他人的自信。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先天的东西如果优势太强,比如容颜或者背景,是好事也是坏事。其实,老天是公平的,给你多了,你就会吃苦头在后面。古人讲的阴阳,太极就是这个道理,说的是平衡。后天的东西到可以弥补,哪怕是一块顽石,在手中把玩多了,也会增加灵气,展现它的光泽。

      一本好书通常是作者一生智慧的精华,以读者购买书付出的金钱代价来衡量,实在太便宜了。新加坡有一家书店,把九十四个字整整齐齐排成大字板,提倡读书的好处:书是书,输是输;有书不会输。输的不会是书;输了要认识输,不要怪书;看书不会输,不看书不会输;怕输的人看见人家看书他也看书,看书的人喜欢别人看书;无书不怕输也会输;无书又怕输肯定输了又输。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处理事情能力也高强了,被人称为聪明人。反之,整天禄禄无为,思想肤浅庸俗,语言索然无味,能力自然就低下了。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设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我想,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对能力有提高作用,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和思维的灵活。所以,读书是现代人赢的策略,要赶时代,要鉴古知今,不落人后,除了看报刊、看电视、上网看资料,还是应该多看有益的书。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们都具有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拥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内心世界。“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人”。不随时欲,不赶时髦,洁身自好,孤芳自赏,这种精神力量则来自其知识、学问、性情、人格、信仰,操守等共同建构起的内部世界,这是他的生命之树赖以支撑的根。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很严重的,可仔细一想,又颇有道理。

      读书最忌读死书,还得学会活用。我们千万不能做书呆子,而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才是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如果一个人重复昨天而过,等到晚年回首人生,将是虚度年华,后悔终身。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你就能不用亲自尝试,就可以走更多的路。你可以借鉴,你可以领悟,你也可以感叹,你也可以猎奇……你读书时的感觉,能瞬间走过人生的百年间,乐趣显而易见。读书的感觉任何人都不一样,包括大师级的人物。谁都不能代替你。最复杂的东西,往往包含最浅的道理。我深信不疑。书中会解释这一切。

      如果一个人说他没空读书,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一天之中即使再忙,也总能抽得出一二十分钟时间来翻翻书,看看报纸。鲁迅先生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他又说“我不过是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唐代韩愈也有一套挤时间的读书法——“三上”,就是“马上”、“厕上”、“枕上”。我们虽不用如此挤时间,但总可以每天把别人上酒店、跑舞厅、泡牌场、侃大山的时间用在读书上。比如你有一点时间坐在沙发上或藤椅上休息。这时把你书本拿过来看一会儿,既能汲取知识,又能喝茶静养,便一举两得了。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准提高了,可供消遣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物欲横流的现实竟让一些人不知不觉地浮躁起来,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读书的人反而廖廖无几了。于是,那些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挑灯夜读的励志故事成为往事和历史。或许,如今偶尔也会在公园某个角落看到一两个手捧书本,孜孜细读的人,但大多数人一定将其看成“另类”。我不得不感叹,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一步步倒退,在一切都欠发达的古代,读书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顶膜崇拜,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读书却已逐渐被冠以“落伍”的代名词,这无疑是我们全人类的悲哀!

      热爱读书吧!遭逢坎坷时,书使我们目光弥远,心胸开朗;感到孤寂困惑时,书帮助我们解脱孤独,看穿迷津。是书,给了我们直面人生的勇气;是书,让我们有了自尊,超越了失意;是书,使我们懂得了生活的哲理。哲人说,书是一生的慰藉。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繁乱的现实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忙碌,一切日常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挂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你认真计较了!

      如今侧身环顾,在这物欲与功利、浮躁与焦虑交融的年代里,我唯一感到宽慰的是拥有书香的诱惑与厮守,拥有了精神食粮的滋养与扶携。我想:有书作伴,管他什么功名利禄、风雪雨霜、似乎全部无所谓了……

浅谈读书

陈福源

 我,是支队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 我的职责,是保管好支队图书室的书籍并进行登记。记得当初刚接手的时 候,简直高兴得几个晚上都没睡着觉。 “我是个书迷,看书是我最大的爱好,更让我高兴的是成为图书保管员后 就可以经常和战友们在一起看书、聊书,和战友们一起学习进步,共同分享书 中的酸甜苦乐……。我愉快地想象着。 ” 但是,当我第一次兴致勃勃地走进图书室后,我的希望很快变成了失望, 图书室有着成千上万册各种各样书籍,对于我来说犹如一座金库一般,然而前 来这里借书的战友却是寥寥无几,不得不让人心里感到惋惜,那么大的一个图 书室为什么这样冷冷清清,见不到战友们来借书呢?作为支队的图书保管员的 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 我想: “图书室本来就是用来供官兵们学习的场所, 使大家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大家的文化素质,如果图书室没有人来 看书的话,部队建图书室有什么用呢?再说如此长期下去,我当初的梦想又怎 能实现?我绝对不能让图书室再这样冷冷清清下去,要不要我这个图书保管员 干什么,这会不会是对我的一个考验,不行,我得想办法改变图书室的现状。 ” 为了使战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就想尽办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仔细地观 察战友们是如何学习的,认真琢磨为什么不愿意到图书室借书,主动去找战友 聊天,问他们一些关于书方面的事情,闲谈中,我把战友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悄悄记在心里,事后写成笔记,久而久之,我对战友们喜欢看什么样的书或对 哪些书不感兴趣,掌握得了如指掌,于是,我就向战友推荐他们喜欢的书籍, 尽量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以提高他们对读书学习的热情,经过我这么一番折腾, 图书室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图书室门庭若市,前来借书还书的人络绎不绝, 都让我忙个不停,经过在图书室的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断的阅读和争论中, 我发现自己的视野不断开拓,更学到了难以计数的知识。吸取了宝贵的读书经 验和学习方法。
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肩负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时刻 都坚持在执勤一线,可以说我们的同志很辛苦,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有些同 志们把它当成不愿意学习的借口,我认为是可耻的。眼下我们读书学习的条件, 比战争年代相比不知多了多少倍。但有些同志读书学习的精神与革命前辈相比 差距却很大。有的战友读书只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把读书当作是一种 消化时间的工具,不能够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不能领略到书 中的真正含义,对于今天读过的书,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有的被动应付,坐 不住、学不进去,存在着部队要我学的思想,不能真正认识到加强学习对我们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愿意去学习思考,把上级布置的任务当作应付式的完成, 没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有的把学习当作“软指标” ,不以无知为耻,还常常把学 习抓得不紧当作“光荣的缺点” ;有的官兵对学习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松 一阵、紧一阵。这种状况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格格不入,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和 纠正。 革命前辈之所以学习自觉性高,是因为他们学习的目的明确,真正树立了 “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毛主席早在 60 年前就曾说过,我们队伍里 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党始终把读书 学习、提高官兵的思想理论和文化知识水平作为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革 命前辈在对待学习问题上,有一种不畏艰难困苦、不夺取胜利不罢休的精神。 他们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看作是党和人民的,惟恐因自己的落伍给党和人 民的事业带来损失,因而能够自觉地把学习当作硬指标、重要任务来对待和完 成,即使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也坚持不懈。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最革命家为 榜样,把读书学习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 : 二、把读书当成是种快乐。明代王心斋曾写过一首《乐学歌》“乐是乐此学, 把读书当成是种快乐。 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 ”他把学习和快乐视为一体,真是极好 的见解。军旅生活是多彩的,但经常抽点时间以书为伴,充实自己,在阅读中 感受快乐,也是一个军人实实在在的事。工作之余,手棒一书,或低声吟咏, 或沉思遐想,追思前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神共鸣,舍英咀华,其乐融 融。节假日,到营区外的山林中,闻看清香,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吸取知识
的清泉,感受日新月异的时代足音,享受种种人类智慧的奇思妙想,犹如精神 洗礼,心身俱爽。通过读书,让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得到升华, 无疑是人生的最大收获。 高尔基说: “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是的, 书籍是活的,它活在每个人的思想里。活在有准备者的智慧中。有好书读的日 子,就感到充实和快乐;一生读书,就感到生命永远年轻。静下心,钻进去, 漫游在知识海洋的时候,就会如痴如醉,感到生活很精彩,精神很充实,感到 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有意义。 读书不仅使人感受到快乐, 更是让人明白许多事理。 《孟子》 会懂得 读 , “富 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读《鲁迅全集》 ,会领略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情怀;读《枉限人生》 ,会懂得什 么是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追求;读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人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自己的心中无形中也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读书之乐乐何处,数点梅花天地心。 ”让我们与书结缘,与书为伴,使自 己的生命多一点乐趣,多一点雅致,多一点作为。 多读一些经典的书籍。 三、多读一些经典的书籍。在信息爆炸。资讯庞杂的今天,读书应该有所 选择,尤其需要多读些经典。按照文坛大家博尔赫斯的定义,经典是一个民族 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经典记述人类永恒的感情,揭示普遍的 规律,关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经得起岁月长河的冲刷,它吸 收以往人类的智慧,浓缩所处时代的精华。 经典能够铸造和强健人的精神骨骼。读书对人的影响,既有助于立言,还 有益于境界的提升和胸襟的开阔。著名学者朱永新认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实质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 的阅读水平。 ”而阅读经典,则是促进精神发育的上佳途径。阅读经典,与圣贤 为伍,和先哲对话,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使人超凡脱俗。青年官兵阅读经典好 比盖楼,打什么样的地基就盖什么样的楼。经典可以为人生打下一个厚实的基 底,让人受益终身。 读经典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吸收
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 ”大文豪苏轼所说的这 个读书道理,就是倡导人们要有选择地读书。经典信息量大,营养丰富,在时 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经典阅读,既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还可 以避免出现“皓首穷经不得要领”的情况,可谓一举数得。 读经典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读书不得要领,很容易陷入思想的迷茫之中, 就像一位求索者在大山中迷失方向一样。此时,如立在高山之巅,就会一眼发 现出路之所在。经典在很多时候能为人们提供这种登高望远的“高层理论” ,以 此引领我们在思想通道受阻时走出误区.打破框框,另辟蹊径。另外,阅读经 典还可以避免“重复建设” ,不至于在苦苦探究某个问题得出结论后,才发现前 人对此已有精辟的见解和回答。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思想深奥等原因,阅读经典远没有享受“快餐文化” 那般轻松,有时还可能是件“苦差事” 。然而“非学无以广才” ,要想从经典中 真正汲取人生养科,就只能甘于寂寞,刻苦攻读,而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科学安排好读书学习的时间。 四、科学安排好读书学习的时间。我们的官兵扎实肯干、任劳任怨,往往 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手不停,脚不闲,不能说不辛苦,可是同样的问题: “这 样以来,官兵们用什么时间来思考,用什么时间来看书学习呢?”官兵们的工 作重点在于执勤、训练等,如果整天陷入日常琐事当中,就有“一叶障目,不 见泰山”之蔽,不能有充分的时间来满足于官兵们读书的欲望,为此,对于一 些不爱看书的同志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喜爱看书的同志却无法满 足于自己对看书的欲望,他们只好选择利用休息时间甚至晚上熄灯后,进行加 班加点地看书。毛主席说过: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学习” 。以我个人认为,选 择这样的方法看书,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同志们第二天的正常 工作,所以我建议同志们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好学习时间,做到执勤与学习两不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