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二手冲床: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32:05
',1)">
这里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1年10月13日,记者到这里采访时,正碰上生姜收获最忙的时候。但是记者发现,面对今年生姜的丰收,老百姓却高兴不起来。
村民女:两毛钱一斤。
记者:太低了。
村民:连个馒头都花不出来了,老百姓还种啥啊?
记者:大爷,今年价格怎样?
大爷:收成不错,就是价格不大行。现在十斤还不如我那年一斤的钱了,现在是三毛多钱。
村民:那绝对赔的不少,连工钱,你种上这三亩地不得赔五六千?
莱芜的生姜产量占到全国的20%,可以影响全国生姜价格的走势。从去年四元多掉到不到三角钱,生姜价格几乎跌到十年最低。但是生姜价格的大跳水,对当地有着20年收购生姜、大蒜经验的经销商贾绪平来说,并不陌生。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贾绪平:不客气地说,成就了多少英雄好汉,也抹杀了多少英雄人物。你是亿万富翁。今天你是亿万富翁,明天你一分钱也不值。
姜蒜价格大起大落,很多经销商一夜间亏得倾家荡产。可是,当地就有一个叫柳建增的人,在今年大家都赔钱的时候,却说出了让整个行业都震惊的话。
柳建增:这块一亩地的话,因为今年行情比较差,我们一亩地的话还能挣两千到三千块钱。
莱城区有20万亩姜地,其中有3万亩地的农民和柳建增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这些农民,尽管今年年景很差,仍然能赚到钱。这也让柳建增在当地很有名气。
苏耿忠:柳建增干买卖的时候叫他柳大胆,不叫柳建增,现在风光了。原先都叫他柳大胆。他看准了,他往前干,他不和别人那样,顾前顾后,要不然他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从扛着一屁股债起家,到打造一个年销售额过12亿元的企业,柳建增究竟是如何在姜蒜行业的大风大浪中,十年屹立不倒?又凭什么在别人都赔钱的时候还能赚到钱呢?故事还得从柳建增替别人扛下160万元欠款说起。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2001年,柳建增回到了村里。因为莱芜外贸进出口公司改制解体,他下岗了。回到村里的柳建增,做出了一件震惊整个杨庄镇的事情。柳建增说他要还160万元欠款,而且还是别人的欠款。不仅村民们不相信,连柳建增的朋友也吓了一大跳。
魏学:那时候160万你知道什么概念,那时候160万比现在一千600万感觉都感觉到困难。那时我们的工资一个月平均才六七百元,你上百年都还不完。
郭恒松:他没有什么资产,你要是这110万打了水漂,我这五辈子也还不起。
在杨庄镇没有人相信柳建增能还上这160万元。这160万欠款到底是怎么回事?柳建增为什么要扛下这笔本不属于他的巨债呢?这还和柳建增发现的一个商机有关。
2001年,下岗后的柳建增喊上几个同事,东拼西凑了20万元,去村里收生姜和大蒜。可是,刚到地里,柳建增就发现情况不对。
柳建增:跟我们谈价格,打个比方,给人家两千人家订两千,大家都很清楚行情,给你二千五,那本身就是从心里不愿给你做了又不好意思讲。
村民看到柳建增来收货,不是懒得理睬,就是故意刁难。原来外贸公司解体前,柳建增做的就是农产品出口,他曾代公司向村民赊了160万元的货,公司解体后,这笔欠款成了一笔死账。大家一看到柳建增就来气,更别说和他做生意。
郭恒松:最多的时候该我一百一十万。当时谁也不敢叫他拖。他们来了以后就是说,你说话不算数。
为了赢得村民的信任,柳建增不得不夸下海口,他要替外贸公司还清这160万元的欠款。但是柳建增真的能兑现承诺吗?正在大伙发愁的时候,机会来了。柳建增遇到了一位巴基斯坦的客户,并拿下了一个100万元的订单。
柳建增:那个时候100多万人民币,很大的一笔生意。10个箱,我们以前就发一个箱,两个箱。如果我们和这个客户把业务做起来的话,对打进这个市场是很重要的。
可是柳建增却根本拿不出钱来收货,完成客户20天内交货的任务更是难上加难。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柳建增却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开始逛起了花鸟市场,还买回了一个破鱼缸。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柳建增:买了一个破鱼缸。
记者:怎么买的是一个破鱼缸呢?
柳建增:因为当时这个鱼缸在市场上的话,是一千元以上。1000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所以我们就买了人家一个破的,这里面换水系统都不能用的。
买这么个破鱼缸,柳建增能做什么用呢?柳建增买这个破鱼缸就是为了迎接这位客人的来访,他叫崔振华,是莱商银行内控稽核部的副总经理。柳建增向莱商银行申请贷款四十万元,特地买个破鱼缸想充充门面,谁知道,崔振华还没看两眼,就准备要走。
崔振华:看啊,周围的东西,固定资产很少,一万块钱固定资产。也就桌子椅子一些固定资产。别的也看不出来。
眼看崔振华要走,迫不得以,柳建增只能拿出自己平时写的一本流水账。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账本,里面记录的全是公司的核心机密。
柳建增:其实这个东西,如果不是内行,我们一般是不让别人看的,这实际上是公司的一个内幕。你在贸易公司,那个时候客户是很保密的。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崔振华看到柳建增的记录,最终同意贷款40万元给柳建增。
崔振华:我们主要支持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肯定是会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主要看一个企业是不是真实,并不是皮包公司,我们主要抓企业的核心。
柳建增贷到40万元,却高兴不起来。眼瞅着20天期限就要到期,100万元的订单还有60万元的缺口,剩下的货应该如何解决呢?终于,柳建增打听到了一个叫贾绪平的经销商。
柳建增:就是我们羊里镇的一个比较大的农产品供销商,他有货。但是能不能卖,或者赊给我们这是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很矛盾,我也不认识他。
柳建增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从未打过交道的贾绪平。
贾绪平:他就是说,贾老板咱们第一次认识,客气话不用说了,今天咱就直来直往地说,我现在订了一批大蒜订单急需要走,也没有钱。能不能把你的大蒜先赊给我?
面对柳建增的直截了当,贾绪平答应先考虑考虑,第二天再给答复。当天晚上,贾绪平就对柳建增进行了一番调查。
贾绪平:打听了好几家就问这个人怎么样,我这个数字不是小数字,来赊蒜究竟有能力还上还不上,他们就说这个人在外贸上就很耿直,业务能力很强,胆也很大。
贾绪平也打听到柳建增竟然拿个破鱼缸就敢去贷40万元款的事,觉得柳建增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第二天同意赊货给柳建增。柳建增立即将货发到巴基斯坦,如期完成这笔100万的订单,并将60万元的货款还给贾绪平。
贾绪平:从这个开始起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就是包括他的所有业务我都去参与都跟着。
一年后,柳建增出口生姜、大蒜5000多万元。2002年底柳建增就找到当时外贸公司最大的债主,并还清村民160万元的债款。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郭恒松:他打电话,一告诉我叫我去提钱去,我自己高兴的一跳这么高。那很惊讶很惊讶的,出乎意料。没想到他还得那么快。
随着收购量的增加,柳建增发现姜蒜行业就像一场赌博,风险之大、利润之高令人瞠目结舌。由于姜蒜产地集中,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等地,盘子小,又耐储存,所以很容易成为炒作的对象,形成价格的暴涨暴跌。柳建增告诉记者,想要降低风险,其中一个环节至关重要,而这个环节就藏在他的工厂底下。
柳建增:这是工厂吧,看看下面,看看下面是什么?
记者:下面是什么?
柳建增:你看看吧?
工厂的地底下究竟藏着什么呢?记者跟着柳建增一起走进了工厂。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柳建增:下到里面。
记者:往下边走?
柳建增:嗯下到里面。
记者:这下面有什么?
柳建增:看一看。小心。
记者:这多深?
柳建增:6米这是6米的。小心小心。从这边从这边,从这边看。
记者:里边感觉像地道一样。
柳建增:这是我们摸索几年才想到的办法。像我们这样的洞,现在我们有两千多个。
记者:两千多个。
柳建增:这一个就能存一万斤,基本上我们能存一万吨的姜,基本能满足高端市场。
这些生姜是柳建增刚刚从基地收上来,并铺上了细沙,保住生姜的水分。在12°C-20°C的姜窖,生姜一般能储存两到三年的时间。正是生姜、大蒜这种耐储存的特性,让一些炒家有了可趁之机。为了降低风险,2003年柳建增开始建修冷库和姜窖,加工厂,承包基地,主动参与到这场游戏中来,从各个环节,控制质量和成本。凭借质量过硬,出手果断,柳建增的生姜、大蒜很快打入日本,欧洲等国家的高端市场,年销售额接近3亿元。
然而,2008年,这个行业显现出了它最残酷的一面。国内大蒜价格一路跳水,从1.5元跌到几分钱,缩水近百倍。许多大蒜经销商一招算错,亏得倾家荡产。
苏耿忠:20多年的钱一夜之间没了,老婆不跟了,孩子叫人领跑了。
张军:开着车来存蒜,小车卖啦,还不上账,你人也走不了,你的钱已经赔完了,你的钱不可能全部是自己的。
柳建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存的近七八千吨大蒜无法脱手,亏了一千多万元。
柳建增:大家都赔钱,我们赔了上千万元。那个时候像我们的股市的熊市,所以每个人都逃脱不了。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就在大家纷纷议论,柳建增何时会倒下的时候,柳建增干了一件十分反常的事情。他开始大规模收购大蒜。柳建增的疯狂举动让公司上下,人心惶惶。
徐荣华:囤货的老板有的都外倒的很多,你还在往家买蒜,一般都是,也是觉得心里很嘀咕。我们这种买法到底是什么做法?
陈鹏:担心这个蒜继续掉钱,然后我们手里还有货,自己的货还没卖完你再大批量的进,如果再继续掉的话你不就血本无归了吗。
员工的担心成为事实。柳建增这边在收大蒜,那边大蒜价格还在继续下跌,很多同行都在看柳建增的笑话。
大蒜经销商张曰文:好多人看他笑话,认为柳总有钱说啥的都有,你要的多你赔的也是多。
农民李占英:往河里倒,你没人要了,你扔哪了,扔在大路上也妨碍交通,也不方便,就上河里面倒了。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柳建增不仅疯狂地收购大蒜,更疯狂的是,在所有人拼命缩减开支的时候,柳建增却决定花300万元修建一个脱水车间。仅仅三个月,柳建增一共收购了一万吨大蒜,并全部脱水成蒜片储存起来。
画面中员工正在进行挑选的就是脱水后的蒜片,一般5斤大蒜能够脱水成一斤蒜片,主要作为调味品销往日本、欧美市场。蒜片储存和冷库储存相比,不仅可以将储存的时间延长到7至8年,而且无需消耗电费。柳建增陆续购入大蒜,并计划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柳建增:我们估计到一个周期,农产品的一个周期,从低谷到高峰一般是4到5年,所以我们在价格最低的时候,把这个货加工出来放在这个地方,四五年以后肯定能够赚钱。
然而,柳建增没有想到,3个月后在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一场危机却打乱了他的计划。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台,金融海啸蔓延全球。柳建增的姜蒜出口受到影响,大幅萎缩,而这场危机差点成为压倒柳建增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段时间,柳建增的日子过得十分落魄。
张总:西服这里面一条,里面是白的,西服是灰的,里边白衬子都漏出来了,柳经理那个鞋基本就没见着擦过鞋油。头发都很长都没有理发了,绝对压力很大。
由于赊下的欠款无法及时结清,很多人都不愿意再赊货给柳建增,债主们都坐在柳建增公司的门口,呆着不走。
魏学:有时候抱着小孩很小孩子吃不上奶了,赶紧给我们钱。有的拿着酒,一瓶二锅头喝醉了,然后就耍酒疯。
柳建增愁得连手机也不敢开,经常在附近的山头不停地转悠,想解决的办法。
柳建增:一看你这个电话就是要钱的,所以有的时候没办法关掉了。因为没法解决。一天的话有可能不去工厂。是不是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山上去思索去散步。真的没有办法。
然而这次并没有让柳建增等上四五年。第二年,国内大蒜行情就来了一个大反转。
张平菊红衣:一天一天往上涨,从两块二三,涨到五块七八,到最后涨到六块来钱。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由于连续两年市场低迷,2009年我国大蒜种植面积减少一半,导致大蒜供不应求;而经销商囤货、蒜农惜蒜,一定数量的炒家兴风作浪,更是让大蒜、生姜的价格随着“蒜你狠”、“姜你军”一路“高歌猛进”。8月,每吨2000元的蒜片以经疯涨到1万四千元,柳建增将2000吨蒜片顺利脱手,一笔就纯赚2000多万元。这笔生意奠定柳建增在莱芜姜蒜行业风向标的地位,柳建增也在2009年实现年销售额从3亿元到6亿元的飞跃。
经销商张曰文:他那个思路,一般人想和他比是不大可能的。在莱芜可以说大大小小的公司,有他这个判断思路的人很少。
2011年10月21日,记者随柳建增来到深圳。迎面向柳建增走来的这位老人叫甘成,今年88岁,是柳建增的一位香港客户。2009年底,正是这位老人的出现,在柳建增公司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这场风波不仅让柳建增和公司其他高层人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也让柳建增在分歧过后迅速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09年底,甘成找到柳建增,想要转卖公司,出价1400万元。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甘成的公司受到不小的冲击,80多岁的高龄更让甘成感到力不从心。
甘成:青岛这边公司,有很多公司,什么都一样,但是都关掉了。但是他们做的业务越来越多。

[致富经]替人还债引发的财富传奇
可是柳建增公司的高层并不看好甘成的公司,纷纷劝阻柳建增。
魏总:都觉得没必要,觉得这样就很好了,感觉到业务做的比较大了,利润也可以。手里也有钱了。出去以后,一旦业务做不起来,这就形成一种包袱。
大家认为甘成的公司只有少部分的姜蒜业务,主要经营土豆和洋葱,而且公司总部在香港,人生地不熟,步子迈得太快,人员、资金都成问题。可是柳建增却一意孤行,仍然决定收购甘成的公司。
柳建增:他的市场都在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这一块原来是我们的空白。
柳建增通过甘成公司的销售网络,打开生姜、大蒜在东南亚的市场,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2010年,柳建增将保鲜、脱水以及新开发的腌渍产品销售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额翻番,达到12亿元。
刁玉照:靠我们万兴公司,支撑了我们整个莱芜农业的半壁江山,他不仅仅个人致富,而是带动莱芜甚至更大范围内的10万农民致富。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