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淤血名词解释:酒器之最——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06:13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4-11 13:17  责任编辑: 小溪

1949年,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以千元港币购得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传为香港收藏界的识宝美谈。但这并不是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真实价值,而是仇焱之的独具慧眼。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拍卖会上,这件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528万元港币。1999年4月在香港的苏富比举办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元港币的天价,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最高纪录。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何能在拍场上风生水起呢?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颇为名贵。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成化瓷品,胎薄釉润,娇巧玲珑,青花色淡平实,用笔柔和,与前期相较,前犟劲,后柔丽,各具风韵。而以青花描绘轮廓,和谐套配各种釉上色彩,即所谓“斗彩”。杯口微侈,壁矮,以鸡为主题纹饰,故名鸡杯,又其状似缸,称鸡缸杯。纹饰彩绘于外壁,有鸡纹二组,以奇石花卉间隔。一组公鸡在前,昂首护卫,母鸡在后低头觅食,三仔鸡围绕在旁,欢呼展翅。另一组亦采二老三少组合,母鸡振翅低头,正奋力与猎物搏斗,前立一小鸡为母加油,并作充分准备,随时可加入战阵。也许母鸡振翅奋战,惊动了在前护卫的公鸡,蓦然回首,关爱之情不言可喻;另二仔鸡则嬉戏于花丛下,怡然自得。釉上色彩有红、黄、褐、绿等,浅染深描,或是二色重叠,搭配巧妙,架构了一幅活泼生动、祥和欢乐的天伦图。
然而,由于鸡缸杯的名贵,赝品横行于市,造假现象极为猖獗,这使很多寻宝者驻足不前,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笔者就曾听过许多“成化”痴迷者,为买鸡缸杯散尽家财的故事。为了解鸡缸杯在古玩市场上的真实现状,笔者采访了瓷器专家周继海先生。
周先生指出,明成化年间,中国的制瓷业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而成化的斗彩则是中国彩瓷制造的顶点,鸡缸杯之所以引来大量的赝品仿造,正是由于它的稀有和名贵。目前古玩市场上的仿制品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企业刻意的批量生产,其着眼点不在造假,而是利用鸡缸杯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将中国古代的元素使用在现代的产品中,制作出精美、实用的现代瓷器产品。其二则是一种恶意的造假行为,很多造假者将市场上批量生产的鸡缸杯产品买回,利用粗陋的手段将其做旧。由于没有高科技的造假手段,这种仿制品其实是很容易识别的,但由于这种“鸡缸杯”价位较为低廉,再加之贩卖者编造的离奇、乱真的故事,使很多“淘宝者”抱着一种“搏”的心态上当受骗,心甘情愿地买了假货。
周先生认为,在收藏的过程中,有以下三点经验值得借鉴:“一要学懂,二要戒贪,三要冷静”。周先生说,当面对一件中国传统艺术品时,首先要弄清它是新的还是旧的,不然收藏或投资是没有依据的;其次,在古瓷收藏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起贪念:“谁想捡漏,谁就可能捡祸”。捡漏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难发生,如能不以金钱为目的,将着眼点放在东西本身的历史、文化、艺术、工艺价值上,才是收藏的正确态度;其三,“冷静”是收藏过程的基本原则,要“一看,二慢,三掏钱”,看清价值,分出高低优劣,切忌冲动。周先生劝诫收藏者,在古瓷收藏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