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简介:羌族地区乡土教育的构想及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43:33
羌族教育援助与文化重建研究小组系列作品——大家谈之二1 ]: R4 x4 s3 g. n
海路(回族)
“512”四川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关于羌族文化传承的规划及设想甚多,政府、民间、学者等均利用其特有的资源和智慧,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描绘了多幅羌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远景蓝图。相形之下,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观之,笔者更关注“教育在传承羌族文化中的作用”。2 ]% s3 V8 l( h

 作为羌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教育(这里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其中应该发挥何种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我们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以羌族学校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为媒介,实施羌族地区乡土教育试验,培育羌族地区学子的“乡土情”、“民族爱”、“中国心”、“世界观”,不啻为塑造羌族地区学子文化认同,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这一设想及实践得以顺利开展,亦可为中国其他地区少数族群的文化传承及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和张力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倡导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的族群关系业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教育领域,这种趋势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及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乡土教育的实施。在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乡土教育的实施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其效果令人瞩目(刘玉玲,2006)。尔玛山寨-羌族人的网络家园" A( E" Y0 H8 c1 ?
bbs.qiangzu.com0 L/ ]3 Q  v: \0 `
一、乡土教育与羌族文化之关联
 其一,乡土教育有助于培育羌族地区学子的民族感情。乡土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生长的地方,了解羌族地区生态、社会环境的特色及渊源,产生对羌族文化的情感、关怀及责任,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并上升到热爱民族的感情。
A: A* h
  其二,乡土教育有助于羌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乡土教育的实施,具体来说,主要是依赖于羌族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通过对羌族本土文化的选择、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教导下一代学习羌族文化。
  其三,乡土教育可以促进羌族文化的“濡化”,有利于世代间的文化传承。如上所述,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也必须充分考虑。乡土教育鼓励羌族文化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传承,通过乡土教育,可以促进羌族孙子辈和祖父母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祖父母可以把羌族的语言、刺绣、羌笛等民族文化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分享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Y, o. a7 r! a0 |5 `0 T! V

       其四,乡土教育可以加强羌族地区学子的民族意识。我们的国民教育和学校教育素来把“热爱祖国”作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目标。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祖国”无时不刻不融入现代教育的整合目标之中。然而,没有家园、故乡、亲人,以及那些每天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乡土文化”,我们的“祖国”的概念只能是抽象和模糊的,“民族”的概念也是如此。倘若没有乡土情怀和民族文化的熏染,民族-国家认同就失去了根本而无法巩固。正是这场地震,通过破损的家园、罹难的族胞和流失的文化事项,才使世人更好地认识了“羌族”和“羌族文化”。因此,羌族地区乡土文化中所包含的语言、历史、地理、艺术等重要内容,应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成为羌族地区学子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和标志。$ _- h& `/ N/ [. g& c

二、羌族地区乡土教育试验(点)的设计9 `& M. L# W" D5 ], i! q" W. @
1 D% D' X& X% l# R- G
  目前,中国的很多民族地区都开展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试验和改革,校本教材开发和校本课程师资培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笔者认为,依附于“国家课程”之下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显得比较零散,也不够系统,其地位和重要性都有待提高。使用“乡土教育”这一概念及并有效实施,有利于整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连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与国际上通行的“乡土教育”也有对话的空间。
参考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外实施乡土教育的作法和经验(黄政杰,1995;林瑞荣,2000),笔者在此提出羌族乡土教育试验的设计内容,权为抛砖引玉,供大家批评。
 r. A; [9 V. Z, b' c2 p6 A
  (一)羌族地区中小学乡土教育课程内容(单独开设)/ U9 b2 a, B" J
  1、乡土语言:说话教材、阅读教材;
     2、乡土历史:家乡地名沿革、家乡的族群、家乡的历史发展、家乡的民间信仰、家乡的岁时节令、家乡的先贤、家乡的古迹、家乡的现代化;
        3、乡土地理:家乡的位置与行政区、家乡的地质与地形、家乡的气候、家乡的水文、家乡的土壤、家乡的矿产与能源、家乡的人口、家乡的产业、家乡的交通与聚落、家乡的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 _9 k, H8 G: {7 N% R
  4、乡土自然:家乡的植物景观、与民俗节庆有关的家乡植物、家乡的民间药草、家乡常见的植物、家乡的特产农作物、家乡的动物、维护家乡自然的生态平衡、家乡的自然保育、保护家乡生物的自然景观; 9 ?) U' e8 v% ]4 N7 S, q1 `, i' y" [6 e3 r
  5、乡土艺术:家乡的传统戏曲、家乡传统音乐、家乡的传统舞蹈、家乡的传统美术。
o3 c( o- T+ p
  (二)国家课程中的乡土教育内容(结合具体的学科)——以艺术活动课程为例
  1、乡土艺术活动简介:民俗节日、民间礼俗、羌族仪式及祭典;
     2、乡土造型艺术:羌族平面造型艺术、羌族立体造型艺术;* u, f8 H: Y. B! n: f' D
  3、乡土表演艺术:地方民歌、说唱音乐、民间器乐、乡土戏曲、传统舞蹈、庙会仪式舞蹈、羌族表演艺术。- c; u  x% q, l* d) c2 @
9 Y1 S" x- ?9 J
  总之,乡土教育的内容涵盖羌族地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与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议学校建立乡土教育研究室(资源库),结合各学科教研组,统一规划,对乡土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选择、有效利用、重点开发。0 D0 o0 i! b) `0 s5 r

三、结语) I1 A% S% }& @& o5 r

      从以上设计来看,羌族地区乡土教育试验(点)的设想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面临的问题除了能否得到试验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之外,教材和师资也是成败的关键。最后,羌族地区家长和社区群众的“文化自觉”是这一设想能否得以真正落实的基础。因为乡土教育把本乡本土本民族的素材纳入了课程之中,使得家庭、学校、社区三者连为一体,乡土教学活动与羌族地区日常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如是,羌族地区学子对羌族文化的了解、熟悉、认同,以及他们爱乡、爱土、爱民族的情怀,也许可以在以上的“乡土教育”中得以延续。! n9 \3 X  Y  X4 o3 M( _# I

 注:本文使用“羌族地区学子”而非“羌族学子”的用语,主要是从羌族地区教育的整体面貌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格局中来考量的,而非严格地限于户籍表上登记为“羌族”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玉玲,教育人类学。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尔玛山寨-羌族人的网络家园3 M4 ]* {% r7 X' B% F: ^
  [2] 黄政杰,多元社会课程取向。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5。尔玛山寨-羌族人的网络家园2 U4 l6 |+ f1 t0 {1 W
  [3] 林瑞荣,国民小学乡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