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真菌毒素检测仪:中国必须遏止“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7:04
中国必须遏止“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现象 2008年06月17日 13:19广州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赵德馨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公平正义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问题。

1949年到1984年的35年间,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是从大变小。1984年到2007年的23年间则相反,是从小变大。对中国1984年以后的基尼系数,国内外有多种研究成果。由于计算方法不同,所得数据各异。无论用哪种方法计算,有三点是一致的:(1)在多数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2)全面改革开始后,扩大的速度很快,从1985年到2000年平均每年升高0.096,为世界经济史上罕见。 (3)如果说在1979年以后的10年内,扩大的倾向带有历史的合理性,到了1989年以后,差距达到或超过0.4这条警戒线;近年以来,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在世界亦属罕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在2007年11月说,当前,城乡居民实际收入之比为6:1。世界上多数国家这种比率为1.5:1,超过2.5:1的极为罕见。

用劳动赚钱越来越困难

在观察贫富差距变化趋势时,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在悬殊的贫富格局下,用资本赚钱越来越容易,赚得越来越多;用劳动赚钱越来越困难,赚得越来越少;经济生活的变动总是给富者带来发财的机会,给贫者带来损失。这就出现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房价的飙升,使房地产商暴富,使富者囤积房产赚钱,使那些存钱买房的人受到严重打击,原来可以买90平方米房子的钱,现在只能买四五十平方米了。由于物价上涨,带来居民消费指数(CPI)提高。虽然2007年央行6次加息,但一直是利率低于CPI。2007年居民储蓄存款的负利率(存款利率减去利息税和通胀率)在2%以上,货币贬值,人人有份,“被视为隐形税收,是对普通人财富的剥夺”。在房价、股价飙升的情况下,富者及部分中等收入将存入银行的钱取出来投入房产和股市,在短时间内财富翻一番到几番。贫者即使有几个钱存入银行,并知道买股票、房产比存钱好,但一来钱少,够不上投资;二来那是救命钱,要急用的(留着看病的,孩子上学的……),不能动。这两年的物价、股市等等的变动,无一不导致在生产要素分配中,资本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从而加剧贫富分化。多年来,劳动所得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我国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大致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或更低(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GDP高速增长和人均GDP较以前高,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例很低,而且在下降,经济增长的成果向富人过度倾斜。劳动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却相对较少,用资本赚钱的富人所得却越来越多。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有名的共400人,他们2007年的财富总和为2800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1640亿美元,增加70.73%。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2006 年中国有15人。2007年增加到66人,居世界第二位;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以上的富人,中国有31万户,居世界第五。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百万、亿万富豪最多国家之一。中国人均GDP位居世界第122位,而大富豪之多却居世界第二或第五,占人口0.5%的富有家庭占有中国60%以上的个人财富。这种畸形状态是中国贫富差距之大超世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贫富差距已有稳定性,形成阶层和代际转移。在改革初期,以“万元户”为富户标准的年代,由于贫富差别还不大,达到富者的标准比较容易,一些贫者可以成为富者;富者只有万把块钱,经营稍有差错,或政策变动,即可从万元户群体中退出来(如被认定是投机倒把分子等等。温州柳镇“八大王”被逮捕入狱2年,是例证)。贫者富者可以对流。现在,由于富者已成巨富,富者的标准提高了,且富者容易更富。贫者在就业、教育、分配制度等方面遇到不公平(机会不均等,权利不平等)待遇,贫者上升为富者的通道减少、变窄,难以上升到富人行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由于贫者富者的子女在出生时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成长过程中起点不一样,机遇不一样,继承的财产不一样。富者的子女与穷人的子女不一样,可以受到好的教育,就业不成问题,如此等等。父辈的贫富差别与社会地位会传递给后代,出现代际转移。这样,贫者恒贫,富者恒富,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和制度化,成为一种社会结构。

贫富分化影响改革与和谐

分配不公引起的贫富差距扩大,影响深远。其中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贫富差距扩大关系到是否走向和谐社会目标。中国社会当前阶段的一种矛盾的奇特的现象是,在经济超高速发展(GDP 连续30年平均在9%以上,最近连续5年在10%以上)的同时,幸福指数和群众对生活水平的感受并没有如同GDP那样上升,相反,普遍感到生活艰难。因教育费贵,怕孩子上不起学。上了学,就是大学毕业了,又面临就业难。在城市里就了业,房价贵,买不起或租不起住宅,成不了家。许多人怕生孩子。因医疗费用贵,有病看不起,“小病拖,大病捱,到死还不能往医院里抬。”从生到死,步步感到艰难。2005年,若按联合国最低标准,中国贫困人口的总数将不少于2 亿,仅次于印度,位列世界第二。

发生这些情况的根源在于,GDP增长带来的新财富中,很大部分被富人拿走了,或者说,穷人创造的财富有一部分被富人拿走了。由此带来贫富阶层的分野。部分富者骄奢淫逸,不事生产工作。部分贫者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贫困不仅是一种物质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状态。贫富悬殊使部分居民心理失衡,不和谐因素和社会稳定隐忧与GDP一起迅速增长。贫富悬殊危及社会和谐。贫富差距悬殊就不会有社会和谐。通过贪污、行贿、制假、偷盗、抢劫、诈骗、绑架、贩毒等手段谋财案件加多。保安、防盗门(网)、围墙、富人住宅区城堡化等等之多,为历史所未见,在世界上也少有。这种状况无论是在伦理上,还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上,都不好。贫困阶层有强烈的被剥夺感。表面看来,他们是沉默的,但心底的不满却可能在酝酿,谁也不知道临界点在哪里。

第二,贫富差距扩大关系到改革的性质与社会前进的方向。改革的目的是改善社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得很明白:“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搞社会主义就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会导致两极分化,危及社会主义。所以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他再三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当邓小平决定以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时,他心中清楚市场经济会自发地导致两极分化。所以他一再强调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认为若出现了两极分化,便是出现资本主义,改革就失败了。那就是另一种性质的改革了。
“贫富分化”不同于“两极分化”

在此,有必要谈及“贫富分化”与“两极分化”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对当前贫富分化与两极分化程度的判断问题。

在许多谈及中国当前贫富状况的论著中,“贫富分化”和“两极分化”混用。实际上这是两个内涵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简单地说,前者是财富占有量的差别,是个量的概念,衡量贫富分化程度可用基尼系数等指数。后者是财富占有者在生产关系中地位的差别,是个质的概念。若大家都在变富,只是先富后富之别,那是贫富分化而不是两极分化。衡量两极分化的标志是剥削者阶级和被剥削者阶级的产生。在中国当前阶段,集中表现在邓小平说的是否“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并因此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贫富分化中含有两极分化的要素与萌芽。贫富分化的趋势如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必导致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判断中国是否已进入由贫富分化向两极分化转变,关键在于是否已出现“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情况。上文已说明富者愈富的情况是显著的。问题在于有没有穷者愈穷的情况?

回答是肯定的。诸如下列几种情况便是。 一、有些人的绝对收入、名义收入减少了。如买断工龄下岗并因此失业的人员;部分新退休人员;生意场上亏本或赚得比过去少了的小工商业者。

二、有些人名义收入没增没减,因物价上涨等原因使支出增加,导致实际收入减少。

三、有些人名义收入增长了,但支出增长得更多,或者说支出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导致可支配的财富减少,负担能力下降。以医疗费而言,1990年~2004年,我国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出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一人生病穷一家。几代人的积蓄买不到一个栖身之所。

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对当前阶段是否已出现两极分化,学者们意见分歧。有人认为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当然谈不上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已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据前者估计,不成为问题,可以让当前的贫富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据后者估计,改革已出了大问题,或者说濒临失败了。我以为这两种估计都与事实不符。事实是:中国当前居民收入与财富占有状况差距悬殊,贫富分化严重,有些富者剥削着穷者,对这种发展趋势如不立即予以扭转,必将转化为两极分化。之所以介绍上述这些情况,目的在于说明,十七大关于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决策来得非常及时。它是一场及时雨,将润泽亿万人的心田。

针对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解决办法:“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即使收入分配差距从扩大到缩小,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意义重大。

创造解决世界难题的中国道路

十七大报告中提的“逐步扭转”,很有分寸,实事求是。因为要实现这种扭转,有许多困难。一是体制,经济体制中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政治体制中中央与地方各有利益,部分官员已是富者和部分富者已加入中共(上了胡润榜单的800名富豪中,有1/3是中共党员),如此等等。二是实现公平正义是要成本的(如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三是路径依赖,经济会沿着已形成的路径惯性运行。这类困难还可以列出很多。从经济史角度看,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第一,它是一个千年难题。因为在历史上,人类自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几千年来就有贫富关系和解决贫富关系的各种主张,或患寡,或患不均,争论不断,实践不断,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但始终没有解决。第二,它又是一个当代的世界性难题。因为世界各国都存在这个问题,都在为破题而进行理论探索,或主公平,或主效率,提出并实践着各种模式(北欧式、德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等等),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问题在于,所有这些模式和所有这些国家没有一个解决了贫富关系问题;所有这些模式都允许两极分化,都允许资本家阶级的存在,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模式,不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中国现阶段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另辟蹊径,创造性地予以解决问题。在当前阶段,这个难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市场经济与两极分化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必然带来贫富分化和两极分化。市场经济与两极分化也是一对孪生姐妹。这是因为,在没有政府干预,完全由市场调节,任凭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起作用的情形下,收入分配的差距会不断扩大,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对此,邓小平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问题。”“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中心问题”、“大问题”,指出了问题的重要性。要解决上述难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可用,出路在于解放思想,以中外的历史经验为借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广泛听取各阶层的意见,特别是贫困的弱势群体的呼声,不断地总结新鲜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趟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