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红色的斑点不痒:《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十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13:12
《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十五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3    更新时间:2008-9-19

 

71毛泽东    现代   诗歌十五首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作者趣事】

之一:毛泽东小时候的读书故事

       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湘乡唐家坨的外婆家度过的。外祖父家虽是务农的,但有一个舅舅在开馆教读,毛泽东有时也在那里听听。直到一九○二年八岁时,父母把他接回韶山入私塾开始读书。十六岁前,中间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其余时间内他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六处私塾读书。

毛泽东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在上学期间,他早晚还要放牛拾粪,农忙时也参加收割庄稼。这时,科举已经废除,新式学堂已经开设。西学东渐、赴东瀛求学已成时代风气。就在毛泽东八岁接受启蒙那年,后来对他影响很大的恩师杨昌济和他钦佩的文化巨人周树人(鲁迅)先后去了日本。在韶山,私塾仍是儿童们求学的唯一选择。父亲供他念书,没有多大的雄心,无非是略识几个字,便于记帐或打官司等。毛泽东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这些普及读物入门,去接触他从小注定要接受的儒家文化传统。随后是点读“四书”“五经”。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小时候读过的《诗经》和《论语》。

毛泽东不大喜欢这些枯燥难懂的经书,但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仍然学得很好。自幼烂熟于胸的知识,是很难抹去的,成年后常会自然地使用。以后,读了《左传》,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六年“孔夫子”的教育,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

 

之二:青年毛泽东“游学”故事

 一九一七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湖南俗话,称“游学”为“打秋风”。指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餬口,形同乞丐。

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为了纪念这次旅行,他和萧子升还换上游学时的草鞋短褂,到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

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在一师期间,他总共花了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之三:《沁园春·雪》发表过程

1936年2月,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把陕北高原装点成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毛泽东胸中涌起澎湃的诗意,挥就了世人称颂的名篇。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参加国共和谈,遇柳亚子。柳亚子请毛泽东以诗词新作见赠,毛泽东欣然允诺。10月7日毛泽东信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将这首旧作《沁园春·雪》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既没签名也没印章。在一次聚会上,柳亚子请毛泽东在纪念册上再次书写一遍《沁园春·雪》。这次上款题“亚子先生教正”,下款落“毛泽东”。

柳亚子对这首咏雪词万分珍爱,推崇备至,“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乎。”他把这首词与自己的和词一起送到《新华日报》发表,得到的答复是:发表毛泽东作品要征得他本人同意。然而,这首私下传抄稿却在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登了出来。原来,王昆仑在柳亚子那里看到《沁园春·雪》原件后抄录了一份,随后交给了黄苗子,并嘱最好能在报刊上发表,以纪念毛泽东重庆之行。黄苗子拿着抄件去同《新民报晚刊》副刊编辑吴祖光商量。正好,吴祖光从另一渠道也得到抄件,把不同抄件互相校核后,决定在副刊《西方夜谈》上发表。几天后,《大公报》又把《新民报晚刊》发表的咏雪词稿和柳亚子的和词一起发表。一时山城轰动,唱和纷纷,随后遍及全国。

 

71·1、《长 征》(4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文注释】(1)等闲:犹言一般、寻常、随便。    (2)乌蒙:山名。

(3)走泥丸:像滚动的泥丸子。                   (4)云崖:形容金沙江两岸山崖陡峭。 

【诗文解释】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军团从江西、福建根据地向陕北进军,经过了11个省,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一万八千余里,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这一首七律便是这一伟大事件的艺术概括。 

【诗文赏析】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首诗,正是这一大进军的光辉的写照和热情的歌颂。它集中的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71·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现代  》(75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文注释】 (1)风雨:指战争形势。      (2)仓黄:变化翻覆。 (3)今胜昔:如今胜过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钓誉。           (5)老:朽。         (6)沧桑:引申为革命。  

【诗文解释】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篇。 

【诗文赏析】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71·3、《咏 梅》(77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文注释】(1)送春归:把春天送走。(2)烂漫:色彩鲜丽。

【诗文赏析】  1961年冬,正是反华叫嚣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的时候;毛泽东用梅花的形象和风格,鼓励大家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71·4、《清平乐 六盘山》(108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诗文注释】(1)望断:望的久,望的远。(2)长缨:长的绳子。(3)苍龙:指日本帝国主义。

【诗文赏析】1935年10月2日,红军由通渭城北上,6日越过。平凉—固原大道,当日夜间进入山区,将尾随敌军甩掉。次日,遇东北军白凤翔部骑兵,一战胜之;当日下午攻占六盘山。 

 

 

71·5、《乐桑子.重阳》(138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诗文注释】(1)天难老:宇宙无穷之意。(2)黄花:这里指野菊花。(3)霜:指秋色。

【诗文赏析】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时毛泽东正在闽西,内容写战地风光,借景抒情,表现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71·6、《清平乐 会昌》(168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诗文注释】  (1)君:泛指红军战士;      (2)莫道君行早:不要说你是早行者走到前面了。

(3)未老:兼指革命精神;   (4)颠连:连绵不断:  (5)东溟:东海。

【诗文赏析】这首词作于1934年夏,第五次反围剿期间。  

 

71·7、《忆秦娥 娄山关》(169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诗文注释】(1)霜晨月:西风、雁叫、霜晨同为秋天景象;叠句,类似音律之和声。

(2)漫道:徒然说。         (3)从头越:从头开始;隐语战略任务受挫,从头再作部署。 

【诗文赏析】1935年1月6日,红军攻克遵义,8日克娄山关,同日召开遵义会议,改变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由于张国焘不服,私自带走红四方面军;2月26日再克娄山关时,损失颇大,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

 

71·8、《沁园春   雪》(200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文注释】(1)莽莽:茫茫。       (2)山舞银蛇:披着白雪的群山宛如白色长蛇在舞动。

(3)原驰蜡象:丘陵起伏象白色群象在奔跑。原,秦晋高原。         (4)须:等。

(5)红装素裹:红日白雪互映之景。    (6)折腰:弯腰行礼。      (7)风骚:风雅与离骚。

【诗文赏析】1935年11月起,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1936年2月,渡河东征进入山西,准备开赴河北抗日前线。该词作于此时。 

 

71·9、《七律.和柳亚子先生》(277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诗文注释】

(1)饮茶粤海未能忘∶柳亚子一九四一年诗寄毛泽东∶“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

(2)索句渝州叶正黄∶指致柳亚子的诗《沁园春·雪》。    (3)昆明∶指颐和园昆明湖。   

(4)渝州∶重庆。(5)富春江∶指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诗文赏析】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第一次与毛泽东交往在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雄。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灌。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分湖为柳亚子家乡,意为他要回家隐居。毛泽东和的是另一首诗。 

 

71·10、《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诗文注释】(1)重霄九:及九重霄。                  (2)问讯:询问,兼有问候之意。

(3)吴刚捧出桂花酒:捧出桂花酒来宴请二位忠魂。     (4)伏虎:喻打跨反动派。

(5)泪飞顿作倾盆雨:杨柳二位泪飞顿作倾盆雨。 

【诗文赏析】这首词是毛泽东1957年5月写给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柳”指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骄杨指杨开慧烈士,她是李淑一的好朋友。 1957年1月,李淑一把她1933年写的一首纪念柳直荀的词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写了这首词答她。 

  

71·11、《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  》(278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诗文注释】  (1)余江县:在江西。       (2)枉自多:杜甫《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3)遗矢:同遗屎。                       (4)鬼唱歌: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

(5)尽舜尧:《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为舜尧。”

(6)红雨:桃花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7)三河: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诗文赏析】作者附注云: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丝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71·12、《七律.到韶山》(279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文注释】(1)别梦:指往事。       (2)逝川:比喻过去流失的岁月。

(3)黑手:指反动势力。              (4)霸主鞭:形容反动派对农民群众的镇压。

(5)为有:因为有。                  (6)下夕烟:由暮靄中下工归来。 

【诗文赏析】韶山,毛泽东的故乡。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由于革命工作的繁忙,在建国后的第十年,才得重返故乡一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欣今慨昔,感而赋诗。 

 

71·13、《西江月·井岗山    》(287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诗文注释】(1)在望:在眼前。     (2)宵遁:乘夜逃跑。

【诗文赏析】1928年8月,毛泽东率红军三十一团第三营赴桂东迎接红军二十八团;湘敌乘机进犯井冈山根据地,我军凭黄洋界天险击退敌人。此词作于保卫战之后,描写战斗场面。   

 

71·14、《菩萨蛮·大柏地      》(290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诗文注释】(1)大柏地:江西瑞金城北。 (2)彩练:彩色的绸子。

(3)鏖战:激烈而持久的战斗。          (4)弹洞:子弹洞穿。

【诗文赏析】   1929年2月10日,红军在大柏地大败尾随的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1933年,粉碎“第四次围剿”后行军途经大柏地时写下此词。 

 

71·15、《十六字令三首     》(289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诗文注释】(1)离天三尺三:引自民谣,形容山的高险。

(2)战犹酣:酣畅鏖战。            (3)锷:剑锋。          (4)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