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演员受痛苦的图片:安庆叙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24:24


大观亭诗联
',1)">        大观亭为旧时安庆著名八景之一,位于西门外临江的一个山坡上,据史料记载,建筑宏伟,气势壮观,是登亭观江、远眺的理想之地。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后毁,清康熙年间重建,道光元年重修,上有太湖李振钧撰联云:
秋色满东南,笑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比乐;
江声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又何人。
可惜咸丰年间兵焚,同治六年重建,除臬司冯志沂补写了上联外,贵池吕纪伯亦新题一联:
东望石头春,杜牧何知,故国杏花太零落;
南召彭泽隐,渊明在否,隔江杨柳要平分。
乾隆四十三年仲春,杭州女子小卿右卿姐妹俩赴湖南途经大观亭下,二人登亭赋诗,题于亭壁。姐小卿诗云:
入楚才逢此壮观,春云树杪见朱栏;
空亭啼鸟山花早,古殿无人暮雨寒。
正苦浮家吊湘水,那能分调寄长安;
小乔况复愁倚枕,每到登临放眼难。
诗的后两句是说小妹右卿一路晕船,不能登临胜地欣赏。右卿和诗曰:
晚泊蓬莱江上寒,高亭烟树雨初残;
今朝万壑云中见,昨日孤舟天际看。
小病支离空怅望,何时风月依栏干;
片帆西去重回首,寄语青山兴未阑。
闺阁佳咏,为大观亭增色添趣。后来游者读之无不赞赏赋诗。
抗战时期,大观亭复毁于战火,令人叹惜至今。
菱湖公园诗钞

旧时,菱湖原是一片天然湖泊,与莲湖相连,东通石塘湖、破罡湖。湖面宽阔,波影鱼帆,令人赏心悦目。故清代诗人张莹《夜泛菱湖》诗云:
四望渺无际,连天水自明。星随渔火尽,橹带雁声鸣。
夜色千林静,秋风一叶轻。草虫喧两岸,久听不知名。
过去,菱湖以多菱而得名。菱花盛开时,花光水气,清晖娱人。清怀宁诗人鲁琢《菱湖词》云:
采莲采莲菱湖里,菱花古镜涵秋水。
白云散作明镜光,青天倒作明镜底。
上湖莲花红似拳,下湖莲叶绿如钱。
争道莲花胜莲叶,花开易落叶长圆。
原安徽大学教授杨铸秋咏曰:
比屋数家烟水阔,泛舟十里菱荷香。
明代谯楼诗联

谯楼,坐落于安庆市区司下坡的北端,坐北朝南,雄踞坡上。面对滔滔大江,大有“楼不倚江江倚楼”之势。谯楼“结构飞檐参错”,气势恢宏,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历史上是安庆府署、安徽布政司署的警戒了望楼与守更的钟鼓楼,故名望楼、鼓楼。是市内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
据传, 谯楼曾是三国周瑜的点将台,重建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清雍正年间,时任安庆知府的徐士林,为表示自己清正廉明,题刻长联昭告内外,联曰:
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试问哪件事轰轰烈烈,堪配龙山皖水;
贴盟誓联,挂回避榜,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愧白日青天。
同治六年,新任安徽布政使的吴坤修为承先哲传统,以示为官清正,择选联中“白日青天”作楼额,题嵌在谯楼之上。后人又俗称白日青天。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风雪大别山》中的城门即取景于此。
明著名诗人高启《题安庆城楼》诗,对谯楼兴建的时代背景以及谯楼的景色作了细致的叙述与描绘:
层构初成百战中,凭高应喜楚氛空。
山随粉堞连云起,江引清淮与海通。
远客帆樯秋水外,残兵鼓角夕阳中,
时清莫问英雄事,回首长烟没去鸿。
登临谯楼之上,只见楼下闹市熙攘,远处长江滚滚,渔帆点点,江鸥翻飞。“凭栏月涌三江上,解带风从万里来”,倍觉“楼外平临天柱月,窗前乱落海门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