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求生夫妻档大海:2011年双晚稻市场生产形势及前景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18:20
今年以来,国内水稻生产基础总体较好,气候适宜,为粮食生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生长条件,继早稻、一季稻丰产已成定局,而眼下已陆续登场上市的双晚稻又将获得较好的收成,连续八年的粮食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抑制通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国内通胀预期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强的影响下,稻谷市场跌荡起伏波澜壮阔,尤其是新季上市交易的双晚稻收购市场形势显得较为复杂,供求平衡有余,“籼强粳弱,稻强米弱”继续彰显,机遇与风险并存。为着实指导企业把握市场,理性经营,对此,笔者就今年双晚稻生产形势及后市如何演绎作如下分析:


  一、2010年双晚籼稻、粳稻市场简要回顾


  (一)市场价格演绎过程:
 

  2010年,芜湖县晚籼稻、粳稻市场价呈现高开、振荡稳走,后期小幅上升。从11月1日零星上市,开秤价每50公斤晚籼稻118——119元(下同,价格是指企业到库价,品种是指优质稻)。11月8日,晚籼稻120元,粳稻130元。11月17日,晚籼稻123——125元,粳稻133元,高的达135元。11月25——12月20日,小幅回落到晚籼稻120元,粳稻130元。从12月29日,又开始回升晚籼稻123元,粳稻135元,直至2011年新季中籼稻、单粳稻登场上市,其每50公斤晚籼稻138——140元(丰两优稻),粳稻135——140元间徘徊。


 
  (二)种粮效益增长情况:
 

  1、晚籼稻:据测算2010年每50公斤市场收购企业到库均价120元,较上年95元,增加25元,增幅26.32%,农户出售后现金收入1056元,扣除亩成本投入795元(含用工),亩净利261元(不含国家粮食补贴),较上年206.2元,亩增加54.8元,增幅26.58%。
  
  2、粳稻:据测算2010年每50公斤市场收购企业到库价130元,较上年100元,增加30元,增幅30%。农户出售后现金收入1144元,扣除亩成本投入795元(含用工),亩净利349元(不含国家粮食补贴),较上年283元,增加66元,增幅23.32%。


  二、2011年双晚稻生产形势分析:


  回顾2011年芜湖县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呈现面积增加,产量增长的良好势头。据数据显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4720亩,较上年473010亩,增加1710亩,增幅0.36%,预计单产458公斤,较上年450公斤,亩增产8公斤,增幅1.78%,总产217610吨,较上年213142吨,增加4468吨,增幅2.09%。分品种:


  1、早籼稻:播种面积112125亩,较上年118530亩,减少6405亩,减幅5.4%。单产430公斤,较上年418公斤,亩增加12公斤,增幅2.87%。总产48242吨,较上年49661吨,减少1419吨,减幅2.85%。


  2、单季稻(中稻):播种面积104955亩,较上年95400亩,增加9555亩,增幅10.01%。单产602公斤,较上年593公斤,亩增加9公斤,增幅1.51%。总产63261吨,较上年56572吨,增加6689吨,增幅11.82%。


  3、双晚稻:播种面积141045亩,较上年144105亩,减少3060亩,减幅2.12%。预计单产480公斤,较上年474公斤,亩增加6公斤,增幅1.26%。总产67825吨,较上年68305吨,减少480吨,减幅0.7%。


  4、小麦:播种面积90600亩,较上年88065亩,增加2535亩,增幅2.88%,单产312公斤,较上年319公斤,亩减少7公斤,减幅2.19%。总产28300吨,较上年28099吨,增加201吨,增幅0.72%。
 

  5、旱杂粮:播种面积25995亩(玉米4845亩,豆类7875亩,薯类13275亩),较上年26910亩,减少915亩,减幅3.4%,单产383公斤,较上年390公斤,亩减少7公斤,减幅1.79%,总产9982吨,较上年10505吨,减少523吨,减幅4.97%。


  综合上述数据显示,从芜湖县微观粮食生产形势探究,全年粮食总产较上年增幅达到2.09%,其增产形势令人乐观,尤其是眼下已开镰收割的双晚稻又丰产再现。据前期大田调查:今年双晚稻一类苗占40%,与上年持平;二类苗占40%,较上年30%增长10%;三类苗占20%,较上年30%下降10%。预计单产480公斤,较上年亩增产6公斤,增幅1.26%。双晚稻增产的主要因素,经归纳分析:


  (一)天公作美,适宜晚稻生长


  今年,在双晚稻生长期间,气候适宜,总体天气形势较好,尤其是灌浆、结穗时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条件正是适宜双晚稻生长的较佳时期。


  (二)效益增长,推动种粮投入增加


  近几年来,农民种粮效益均有较大幅度地增长,这主要利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尤其是市场粮价的上涨,种粮比较效益上升,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加大了对粮田投入的增加。据数据显示:2010年农民种粮除早籼稻因灾减产,亩均效益较上年下降外,中籼稻、单季粳稻、晚籼稻、双晚粳稻亩均效益分别较上年增长56.78%、74.8%、26.58%和23.32%。而2011年早籼稻、中籼稻、单季粳稻亩均效益又较2010年分别增长55.31%、60.11%和18%。


  (三)精耕细作,农田管理意识增强


  据调查今年农民种田粗放型耕作,靠天收的管理模式将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变,科学种田意识在逐渐增强,主要体现在:一是受去年农民盲目采取对双晚籼稻、粳稻直撒播、使粳稻不能正常灌浆成熟,晚籼稻不能安全抽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双晚稻减产、甚至少数田块造成绝收。而今年农民接受上年的教训,合理安排了双晚稻播种期,适宜栽插,科学管理耕种,从而使抽穗期较上年普遍提前5天左右。虽受中秋节期间和10月24日后两次较强的寒露风,对双晚稻生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减产程度较预期要好。二是农民选种较上年更为合理。对抗性强、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的品种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双晚稻主推杂交金优207、武运粳7号等品种在我县已大面积的播种。三是今年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盲目直撒播早还早,粳稻直撒播双晚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单位产量,减少了人为因素的损失。四是对病虫害、草害防治及时到位,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五是农技人员强化了服务意识,实现一对一,零距离对接服务,在一批科技核心户和种粮大户的带动下,着实提高了全县农民整体种植水平。


  纵观国内宏观粮食生产形势分析来看,今年我国粮食有望实现连续八年的增产,据中华粮网预测,2011年全国稻谷总产4065亿斤,同比增加150亿斤,增幅3.8%,其中:早籼稻655亿斤,同比增幅4.0%,中、晚籼稻2115亿斤,同比增幅2.2%,粳稻1295亿斤,同比增幅6.1%。


  今年粮食丰收来之不易,实现粮食“八连增”,将为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管理好通胀预期,抑制物价上涨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撑起了一片天。


  三、2011年双晚稻市场价格预测:


  2011年双晚稻连续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家稻谷库存仍能具有调控的物质基础,同时,全年稻谷总产较上年增幅3.8%,尤其是粳稻增幅达到6.1%,属历史上增幅较大的年份。稻谷供需基本面不支持粮价大幅度继续走高的可能。在市场供求趋于饱和,“籼强粳弱、稻强米弱“的特征将继续呈现,中、单晚稻三大品种在市场中表现较为复杂,互有涨跌。由此,将传导着已登场上市的双晚籼稻、粳稻市场价格的走势。总体格局晚籼稻以高开、稳走、中后期并伴有小幅趋升。粳稻以高开、稳走、中后期跌宕起伏,究其原因,交织着利好和利空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机遇与风险并存,由此,经笔者归纳分析:


  (一)利好因素:


  1、托市政策支撑


  2011年国家继续提高稻谷托市价水平,即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9元、10元、23元。这一政策实施,将有力地支撑了2011年市场稻米价格整体水平呈高开偏强运行。因此,根据目前市场总体价格运行情况看,双晚稻启动托市预案的可能性不大。


  2、生产成本上升


  (1)晚籼稻:经测算2011年芜湖县双晚籼稻亩生产成本投入750元,较上年亩生产成本投入725元,增加25元,增幅3.45%,具体分项:一是物化投入220元,其中:复合肥30公斤,计70元;尿素8公斤,计20元;农药60元;种籽5公斤,计30元;除草剂40元。二是亩用工4个劳动日,日工价90元,计360元。三是生产费用170元,其中:机耕费70元,收割费70元,圩水电费30元。


  (2)粳稻:经测算2011年芜湖县双晚粳稻亩生产成本投入800元,较上年亩成本投入775元,增加25元,增幅3.23%,具体分项:一是物化投入270元,其中:复合肥35公斤,计80元;尿素10公斤,计30元;农药80元;种籽5公斤,计40元;除草剂40元。二是亩用工4个劳动日,日工价90元,计360元。三是生产费用170元,其中:机耕费70元;收割费70元,圩水电费30元。


  据数据显示:今年双晚籼稻、粳稻亩生产成本增长3.45%和3.23%,主要反映在: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晚籼稻较上年投入增长20.21%,粳稻较上年投入增长20%。二是劳动力日工价由上年60元,增加到90元,增幅50%,但由于上年亩用工6个劳动日,而现耕种机械化程度提高,故将用工调减为4个劳动日,从而使双晚稻增长百分比大大降低。


  3、中央及地方储备轮换增强


  从今年中籼稻登场上市,普通中籼稻收购价格维持涨势,主要原因是今年各级储备轮换需求量较大,而市场粮源略显不足,不少企业为获得粮源补库,采取提价收购中籼稻,从而推动普通中籼稻市场价格小幅走高,进一步缩小了优质稻与普通稻的价差,由此也将影响到晚籼稻市场价格振荡偏强的走势。


  4、国际粮价高位,间接传导国内市场


  据近期信息:泰国大米到达国内成本价约4709.8元/吨,较广州地区东北米批发价4550元/吨,高出159.8元/吨,由此,也将间接传导国内稻米市场价格的走势。同时受全球流动性充裕,国际市场初级农产品价格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并没有明显减弱。


  5、农民预期价较高,惜售待价者多之


  从前期中晚稻收购形势来看,稻米购销市场情况较为复杂,机遇与风险并存,其因我国粳稻米市场持续走低,购销不旺,中粮集团、华粮集团、益海嘉里等大型集团公司收购较为谨慎,而苏皖新粳稻陆续上市,价格高开低走,企业观望心理浓厚,可眼下晚籼稻已上市,企业收购较为积极。又因种粮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加上货币政策和物价波动因素的干扰,特别是粳稻市场价不升反降,农户对此产生怨言,粳稻主产省(如黑龙江较为明显),心理期盼价格较高,从而导致多以观望择机待价者为多。
 

  (二)利空因素


  1、稻谷产量增加,供求趋于饱和


  2011年早籼稻,中、单晚稻丰收已成事实,双晚稻又将获得较好的收成。粮食连续八年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也为全球70亿人口解决温饱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据中华粮网最新供需平衡表预测:本年度稻谷总供应量约4065亿斤,需求量3745亿斤,进口量15亿斤,出口量10亿斤,年度结余325亿斤,供需形势明显饱和,对市场稻米价格过快上涨将起到了有力的抑制作用。
 

  2、宏观调控持续加大,10月CPI落成定局


  据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发布,10月份CPI的同比涨幅将回落到6%以下,而此前四个月的CPI数据一直徘徊在6%以上,又据新华08分析师表示,受逾七成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10月CPI或跌至5.5%。说明国家对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继续加大,通胀压力正在减弱,由此对稻米市场价格以及整体市场物价将构成有力的打压作用。


  3、双晚继续增产,价格难显高企


  籼稻市场流通的早稻数量有限,价格已趋于稳定,中晚籼稻受国家储备补库需求支撑,普通中、晚籼稻将保持高位,并仍有小幅上涨的空间,但涨幅有限,不过受粳稻产量的增产,产需矛盾趋于饱和,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将压制籼稻价格上涨的速度,甚至短期内籼、粳稻均有不同程度地小幅回落现象,但维系时间不会太长。


  4、收购主体减少,观望氛围渐显


  进入11月初,黑龙江水稻市场交易氛围仍旧疲软,粳稻收购价格较为平稳,这与往年形成较大的反差,而2011年全国粳稻种植面积在上年1.27亿亩基础上又有一定幅度地增长。据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粳稻总产达到1295亿斤,较上年同比增幅6.1%。粳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占28%,黑龙江占27.2%,辽宁占9.2%,吉林占9.1%,浙江占5.8%,云南占5.4%,而安徽等八省市占15.3%。东北三省占全国粳稻面积的45.5%,总产约590亿斤,而东北大型集团公司收购主体,仍然至今没有大的市场收购动作,市场竞争将明显减弱,所以短期内粳稻市场很难走出低迷的困境,市场悲观心理不减。


  5、拍卖成交向好,新粮价高受阻


  本周国家计划交易定向销售粳稻约10万吨,全部流拍,而南方临储中晚籼稻255920吨,实际成交71692吨,成交率28.01%,成交均价1983元/吨,早籼稻4710吨,实际成交4710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1850元/吨。由于新粮市场价格高企,企业经营无利,甚至出现亏损,而竞拍陈粮有利可图。据调查芜湖县粮食加工企业为数不少企业以陈粮经营为主,市场收购新粮持谨慎态度,但粳稻竞价流拍,受市场“籼强粳弱”的影响,企业调整经营策略,采取选籼稻弃粳稻。


  6、实施定向销售政策,制约稻米价格走高


  自去年以来,为调控市场,稳定粮价,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连续安排了多批次政策性粮油定向销售,致使市场稻米价格趋稳,并伴有小幅回落,同时,近期又进行了籼稻邀标定向出库,加之每周正常的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市场粮源供应充足,由此造成终端大米消费需求不支持稻谷价格过度上涨。


  综合上述利好,利空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内供需基本面以及后期稻米市场价格的动态趋势,因此,笔者预测2011年国内中、晚籼稻市场收购价每50公斤130元,下浮3%,上浮10%间徘徊。粳稻市场价每50公斤135元,下浮3%,上浮6%间徘徊。但名特优品种除外。总的趋势2011年中后期稻米市场价格将可能呈现籼稻振荡偏强,粳稻振荡偏弱的经营格局。


  四、防范经营风险,做好有效收购


  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今年稻米市场复杂多变,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为着实指导企业准确把脉市场,理性开展收购,认真研判市场,合理制定收购价格,不能盲目抬价抢购,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科学测算利润水平,要适时调整和创新经营方式,尤其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以免届时政策、市场变化,使企业蒙受经营损失,针对眼下双晚粳稻大量上市,建议企业谨慎收购,暂时以销定产、关注政策面和市场后期动向,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但中、晚籼稻市场价格仍可能还有小幅上涨的空间,不过受东北粳稻影响其涨幅有限。总之,提请企业要谨慎运作,切实防范风险,做好有效收购,争创最佳经济效益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