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西南有没水管维修:拿破仑 希尔传 第三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32:58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

  一切我们积聚起来的所谓的物质财富,终归会像我们的尸骨化作尘埃一样,变得一钱不值。当我们能渐渐领悟到这一点时,就是受到主的祝福了。

  ——拿破仑希尔

   对希尔来说,把他从安德鲁卡耐基那里学来的一条至关重要的准则传授下去是非常必要的,那就是——人们对自己真正的束缚来源于人们本身。希尔正开始创造他自己的成功哲学,尽管很慢,但很坚定。

   在他一生中,拿破仑希尔还是头一次亲眼见到如此惊人的财富。安德鲁卡耐基的别墅位于纽约第五大道上东区,有 4 层楼、 64 个房间。这个年轻人满怀敬畏之情,在管家的陪同下,领略到了它的富丽风采。1908 年,曼哈顿北部还处在半田园式状态,这位工业巨头的豪宅就坐落在山中一片辽阔的土地上,环视四周,风景秀丽怡人,与其说是城市风光,倒不如说是典型的田园韵味。

   紧张的拿破仑希尔被带进安德鲁卡耐基宽敞的书房里,受到了这位钢铁大王的亲自接待。74 岁高龄的卡耐基,健壮结实,白发苍苍,连白色的胡子也修剪得很整齐,热情地微笑着从那张著名的活动书桌后面站起来。那张书桌非常宽大,据说,当初是直接在室内建造的。书房本身就足以令人惊叹了——书架上摆着几千本书,四周的墙上贴满了卡耐基喜欢的格言警句。其中有一条警句是卡耐基特别喜爱的,被贴在一处醒目的位置,条警句希尔永远也没有忘记。这条警句是:

不会思考的人是傻子。

   不愿思考的人是盲从者。

   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在决定他命运的那一天,希尔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至少已经找到了他的门托耳,良师益友。但有一点是他知道的,那就是他对卡耐基崇拜得五体投地:这个出身贫困的苏格兰移民男孩,几乎根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从给一家电报公司当报童起家,然后一跃而成为——在年仅 35 岁时——这个帝国的创建者之一,开创了美国的钢铁工业,并且积累了一大笔巨额财富。然而尽管卡耐基霍雷肖阿尔杰式的一生是美国梦的典型化身,但给希尔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他的另一面。事实上,这最终也成了希尔自己的成功哲学的一块基石,那就是卡耐基精神的本质——他的信念,他内心深处历久不渝的信念——“帮助别人是我们能够回报给上帝的最好的礼敬。这种为人类服务的强烈欲望,是卡耐基毕生浩大的慈善事业的基础。到 1919 年他去世时为止,卡耐基总共捐出了 3.5 亿多美元——按照目前的美元币值换算(个人财产占美国 GDP 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了 20 亿。可能是卡耐基这样高尚的榜样鼓舞了希尔,在许多年之后,希尔在他自己创办的杂志中也体现出了卡耐基的这种精神。他在杂志中极力提倡奉献哲学——为人类服务——并将其视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2

听这位伟人讲述他自己的成功原则时,对希尔来讲,是一次使他深获教益的经历。出身贫寒对于年轻人而言是一笔最丰厚的遗产。卡耐基告诉他。他没有把自己的卑贱出身看做是成功的阻碍,反而看做是对他的鼓舞,使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去争取达到那些似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要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卡耐基说,那么无论他贫穷到什么程度,都不会阻碍他取得成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们,不是生下来就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特殊天分。自信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培养自信心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卡耐基的个人成功哲学中最基本的原则。如果一个人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想要的,制订了明确的实施计划,并且全力以赴地实施这个计划,那他就没有理由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取得成功。只有那些拖拖拉拉的人,才会失去信心,最终一事无成。

  但如果一个人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也制订了计划,并且付诸行动了,却失败了,那会怎么样呢?那样不会摧毁了他的自信心吗?希尔问道。

   卡耐基笑了,我希望你问这个问题,因为这一点对于理解我将要告诉你的话十分重要。我相信每一次失败之中——就失败本身而言——都孕育着相应的有利条件的种子。如果你研究一下真正伟大的领导者们,你就会发现,他们所取得的成功,都是和他们所经历过的失败成正比的。生活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让人在暂时的失败中不断积聚力量,丰富自己的智慧。

   但希尔依然穷追不舍。大多数人在处于逆境中时,并不会相信每一次失败都会带给他们相应的益处。如果这种经历毁掉了一个人的自信心,他该怎么办呢?

  要想避免被失败打倒,最有效的方式,卡耐基说道,就是在失败到来之前,要在思想上武装好自己。接着,他又阐述了控制自己的思想的必要性。思想,他说,是无尽力量的真正源泉。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造就了一个人本身。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卡耐基举了个例子来阐述他的理论: 50 年前,当他还只是一名工人时,他偶然听到一个同事说,我痛恨贫穷,我真的受不了。卡耐基告诉希尔,这个工人直到现在仍是个工人,因为他早已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固定在贫穷上,他的思维停滞不前。如果当初他说,我喜欢富有,我一定要发财致富,那么他就会约束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目标上去,他肯定会达到那些目标的——而不是仅仅在那里厌恶自己生活中卑微的地位。(他这个准则的基础后来被拿破仑融入到自己的积极人生态度准则当中。)

   卡耐基接着又说,如果他能更进一步地描述出他愿意付出怎样的努力来回报他获得的财富的话,那同样将对他有所助益。卡耐基又以美国的诞生经过为例说明了人类思想的力量:我们美国人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富有、最自由的人,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是以自由和富有的理念去思考、去辩论、去行动。我们的国家就诞生于我们对自由的渴望之中。我们对自由的思考和谈论很多——自由的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之中——我们最终能为自由而战斗,并赢得了自由。同时,他又解释,如果当年,那些建国的先辈们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的话,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我们的国家是在这样一群人的推动下才建立起来的:他们都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心中还燃烧着追求目标的渴望。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养成了把干扰他们实现自己明确目标的因素排除掉的习惯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3

  接下来,卡耐基又详细地论述了他的另外一个理论——“智囊团。他认为约翰汉考克、塞缪尔亚当斯和理查德亨利李就曾创建过这样一个团体——他们通过通信的方式,交流和沟通他们为殖民地争取独立的希望与梦想。正是由于他们积极地共享着观点和理想,才最终召开了那次历史性会议。在独立大厅里,56 个人共同在一份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使得一个自由的国家就此诞生——这份文件就是《独立宣言》。

  真的这么简单?希尔问。

  一点儿不简单。卡耐基回答,但实施的原则确实相当简单。当然,为了把确定下来的远大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第一届大陆国会还要召开许多秘密会议。正是由于他们凝聚在一起的努力把设想中的新的自由国度的概念形象化,华盛顿将军的战士们才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舍生忘死地浴血奋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赢得了辉煌的成果。

   卡耐基看得出来,他的话已经对希尔产生了深刻影响。他还看出来这个年轻人不仅仅是个为一位老人的智慧而倾倒的听众,更看出希尔洞察力强、对于学习和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这使卡耐基感到十分欣慰。于是他告诉希尔,他愿意把他们的谈话延长到事先约定的采访时间以外。更使希尔喜出望外的是,这位工业巨头甚至还邀请他在别墅共度整个周末。能与卡耐基交流思想观点,这对希尔来说是个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带着感恩的心情接收了这一邀请。在以后的几天里,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在 30 年后成为希尔最著名的著作《思考致富》的主要思想基础,这本书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畅销、最具影响力的、成就自我的书籍。在希尔以后的生活里——无论是在他的著作中、在演讲时、在讨论会上还是在举办讲座时——都会谈起这位杰出的卡耐基先生 1908 年那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周末所发生的一切。

   当他们两人在这位百万富翁郁郁葱葱的私人花园里散步时,卡耐基告诉希尔,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他说,思想是一切幸福苦难、贫穷与富有的根源,是友谊的建立者,也是仇敌的创造者。思想本身没有界限,如果说有,也只是因为有的人由于缺乏信念,限定了自己的发展。真的,他说,只要是我们相信的事情,它就一定能够实现。

   希尔说:这的确令人鼓舞——但是多数人都会在途中的某个地方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念,或者他们最初就根本没有找到过。

   卡耐基回答说:的确是这样。令人惋惜的是,尽管我们人人都拥有如此奇妙的能力,但大多数人却依然让自己被恐惧、疑虑以及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束缚所吓住。我年轻的时候就曾因为贫困、缺少机遇饱受折磨,所有了解我的人都知道这个事实。但我现在已不再被这些所困惑了,因为我主宰着我自己的思想,而我的思想会给我带来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甚至已远远超过我的所需。这种思想的力量是具有普遍性的,无论是最卑微的人,还是最伟大的人都一样拥有。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4

   卡耐基还对希尔说,福特、爱迪生、洛克菲勒、费尔斯通以及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生活都与自己相似;们也都是经历了这种追求、失败、再追求的奋斗过程,他们也一样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果断地采取行动——因为如果没有行动,所有的计划和目标就将徒劳而无功”——他们才能获得成功,才能获得他们今天所享有的财富、名望和地位。令希尔更为振奋的是,卡耐基深信——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他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领导者们的生活经历,他就同样可以拥有这一切。无论是工业巨头、总统、发明家还是宗教领袖,他们经历中的共同之处都能够启发、教育和鼓舞整个世界。卡耐基认为,需要做到的,只不过是让人们能够共享这些知——成功哲学和通向成功的道路——这是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拥有的。卡耐基知道,对于千百万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无法估价的礼物,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够得知伟人们在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遭遇到的困难也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他们却通过自己无限的思想的力量,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千百万人的生活。

   卡耐基认为,实施这个计划,首先需要对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成百上千名成功人士进行广泛的采访,同时还应该研究那些业已去世的伟人们的生活经历,然后将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编撰,深入研究并加以提炼最终形成一系列综合性的原则。他说,这是项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 20 年时间才能完成;而根据这项研究写成的著作,将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去帮助世人自我完善,实现自己的梦想。希尔承认,他也能够和卡耐基一起畅想他这乌托邦式的幻境,他相信这一幻境是可以成为现实的。

   这话正是卡耐基想要听到的。他转向希尔,以他惯有的直率,直截了当地问希尔: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担负起这一艰巨任务。希尔对此深感荣幸,同时也非常惊讶——卡耐基显然看出他有能力肩负这一使命。拿破仑希尔也坚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一切。他考虑了不到半分钟就决心接受这一任务。实际上,卡耐基已经掏出秒表开始为他计时了,希尔做出这一回答仅用了 29 秒。卡耐基告诉希尔,他给希尔的考虑时间最长是 60 秒。只要超过一分钟,卡耐基就会收回这个提议,因为一个人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还不能果断地做出决定,那么指望他能施行任何决定都是靠不住的。卡耐基本人就素以决断而著称,他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从不后悔,此后也不再为之焦灼不安。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5

  通过了卡耐基的测验,希尔松了口气。然而接下来就毫无准备地被吓了一跳。安德鲁卡耐基告诉希尔,他托付给希尔这项任务中,绝对不包含任何资金酬劳,甚至希尔在完成工作期间所需要的支出都要自掏腰包。希尔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交付给一个最贫穷的人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且它需要 20 年的勤奋工作才能完成,而卡耐基居然一分钱也不打算付!此时的卡耐基却向目瞪口呆的希尔保证,希尔从这份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将远远超出卡耐基所能给他的报酬,希尔能够第一个从中领悟到成功的秘诀,并且为自己打开许多靠他自己也许永远都打不开的大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希尔能够有幸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一份迄今为止对人类最富于启发的作。实际上,卡耐基已经预料到这本书的出版,肯定会给希尔带来巨大的成就。希尔也当然想做这份工作——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最有可能丰富自己人生的机会,但他同时也在暗自怀疑,甚至恐惧,自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能否维持自己的生活。然而这是卡耐基的提议,无论希尔是否愿意接受,它都永远不会再改变了。希尔把自豪与恐惧一起压在了心底,满怀着感激、谦卑,甚至是无法克制的兴奋,接受了卡耐基的提议。许多年之后,再次回想起那一天时,他把那一刻描述成那是命运之手向我伸来的时刻

   希尔的家人,对拿破仑将要从事的这项浩大程的反应应有尽有——从持温和的怀疑态度到嘲笑挖苦,乃至直截了当地表示愤慨。当时可能除了他的继母玛莎以外,所有家庭成员都认为这个决定过于鲁莽草率,并且坚信他无法在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同时,还能赚钱维持自己的生活。当然,他们只不过是把希尔内心的疑虑说了出来而已。然而,所有的这些嘲讽藐视,只能更加坚定希尔坚持完成工作的决定。很显然,卡耐基的成功法则的第一条——建立一个明确的主要目标——已经深深扎根于希尔的脑海里了。

   1908 年底,又有一个人走进了希尔的生活中,并永远地改变了他的生活。在那年飘雪的 12 月里,希尔认识了弗洛伦丝伊丽莎白奥纳。她是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兰伯波特。他们当时都住在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那时弗洛伦丝正在照料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小侄女,而希尔则与刚刚从法学院毕业开始实习的弟弟维维安住在一起。正值 26 岁的拿破仑,当时正在为《鲍伯泰勒杂志》撰写稿件,与他职业生涯中注定的成功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但在个人生活方面,弗洛伦丝奥纳却很快使他感受到了他从未体验过的幸福。弗洛伦丝年近二十,却还只是一名高年级中学生,可能是由于家事的拖累,耽误了她接受教育的时间。尽管如此,她还是即将作为一名优秀生从学校毕业。她能讲一口流利的德语,并且对化学有较为通透的了解,在英语语言技能方面也非常出色。

   拿破仑是在一个很特别的情况下遇到这位非凡的年轻女士的——正如他以前所做的每一件事一样。这还得从他刊登在《华盛顿时报》上的一则征婚启事说起,他的征婚启事是这样写的:年轻商人,受过教育,言谈举止文雅得体,刚搬来华盛顿不久,现觅 18 岁以下的优雅年轻女士为友,如有可能,则缔结婚约。回信严格保密。本人愿意先与女士家庭之任何成员会晤,并向其证明本人的良好意图以及在家乡的个人声望。本人联系地址:南方青年路 27 号信箱,《华盛顿时报》办公室。

   给拿破仑回信的并不是思想保守的弗洛伦丝,而是与她住在一起的一个表姐妹。然而当拿破仑应邀前去与她会面时,却被在场的弗洛伦丝吸引住了。当时弗洛伦丝正好走进客厅去取几本课本,两人目光相接,当真是一见钟情。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6

  10 年后弗洛伦丝在写到这个夜晚时说,我下楼去找书,没想到却找到了我的丈夫,或者也可以说是他找到了我。因为在他到我时,我正要朝楼上退,而他却走了上来,把我带到了楼下。她觉得希尔有些过于严肃和高贵,于是她决心总有一天,她要让他笑出声来。她亲昵地称他为白马王子,毫无疑问,他也为她神魂颠倒,她还记得他对她说上帝把我带到这儿,就是为了让我和你相遇。几天后,他们第一次约会,拿破仑对弗洛伦丝推心置腹,不仅对她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在偏远的弗吉尼亚度过的灰色童年——而且还告诉了她,他对未来的金色设想:取得伟大的成就,造福全人类。这正是弗洛伦丝想听的话。后来她写道,当时我就下决心嫁给他,帮助他实现梦想

  拿破仑与弗洛伦丝交往一年就订了婚 —— 也许是为了避免遭到奥纳家族反对的缘故,订婚是在女方家人不知情更没有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尽管拿破仑当时朝气蓬勃,胸怀大志,而且精力充沛,但他毕竟还是一无所有,前途未卜;而奥纳家族不仅富有,并且在兰伯波特和周边城市都拥有众多成功的企业。弗洛伦丝极不情愿地同意了他们的秘密订婚,但是没过多久她就忍不住把事情告诉了母亲。

   弗洛拉胡德奥纳早在六个月前,到华盛顿做短期旅游时,就已经见过拿破仑希尔,她喜欢这个真诚的年轻人。但是弗洛伦丝知道,她母亲还是会很不开心,于是就给她写了一封信好消除她的疑虑和担忧。信中她表达了自己对拿破仑的深深爱恋,以及她对他们两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接着她又极力劝说未婚夫也这样做。

  在一张左上角不拘一格地斜印着一个手写体大写字母H的普通信笺上,希尔写道:

亲爱的奥纳夫人:

   我每天都要写许多商业信件,通常情况下,在动笔之前我就已经想好了要表达的内容和如何措辞。然而现在,我必须承认,在开始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才发现,还根本不知道该对您说些什么,怎么开口,怎么收尾。我很高兴去年您来华盛顿时我与您见了面,因为在您短暂的旅行期间,我们的会面时间虽短,但您已经让我对您有所了解。您是一位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南方女士。正是这一点,才使我觉得,尽管我这封信写得很糟糕,但像您这样有着良好教养的南方人是一定能体会到我写这封信的目的的,因为您是那样宽容又体贴的一个人。想必弗洛伦丝已经把我们订婚的事情告诉了您,所以,在我这方面所做的与您增进了解的努力,就不再会使您感到太突然了。我相信自己是不会让您失望的。我深知您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多多少少会不情愿自己的小女儿离开您,去分担婚姻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但我想,这是很自然,女儿长大成人,到了婚嫁年龄之时,每个母亲都得面对这个现实。您也会认为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今年夏天弗洛伦丝小姐回家时,我希望能够有幸与您,以及您的家人们更加亲密地相处。

   您无比真诚的

   拿破仑希尔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7

  弗洛拉奥纳常常被家人视为蛇发女妖戈尔贡,几乎每个人都对她既害怕又厌恶。然而她给希尔的回信却很富同情心,乎很能理解他的处境。她明显地感到这个讨人喜欢的拿破仑,是真心希望得到她的接受和认同,特别是他的来信中采取的那种不加防备、毫无保留的坦诚态度,让她在回信中表现出了真挚感人的母性。

亲爱的希尔先生:

   几天前收到了你的来信。作为回复,我想说的是,弗洛伦丝的确已经告诉过我你们将要结婚的事。如你所言,当得知女儿要离开我的消息时,对我来讲,这的确让我不太开心。这件事来得太突然,让我大吃一惊,我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考虑过这个问题。弗洛伦丝还是个孩子。她是我最小的孩子,总是有些任性。现在,希尔先生,我希望弗伦丝将来能够幸福,如果你们感到在一起很幸福的话,那么我对你们的婚事就没有反对意见。弗洛伦丝是个温柔可爱的好女孩,亲切和善,体贴周到,细致入微。有时候想想,她就要离开我身边,真让人有些受不了。但我毕竟要为她的一生考虑,为她做出最好的安排。虽然我不能说我的孩子里哪一个会比其他几个更爱我,但是弗洛伦丝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她比其他几个孩子更能体贴我的心思。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对她更加不放心。我的确认为你们还应该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不要草率结婚。我希望能够和你多见几次面,以便加深对你的了解,也让你和我们家庭的他成员见见面。今年夏天请务必来我们家里作客。

   希望早日见到你们。

   非常真诚的

    弗洛拉胡德奥纳

不管弗洛拉奥纳打算何时为女儿操办婚事,她明智的忠告到底还是被忽视了。 1910 6 23 日,这两个固执的人结婚了。而拿破仑——他违背了弗洛拉的愿望——直到已经成为奥纳家族的一员之后,才去拜会这个家族的其他成员。幸运的是,他们都喜欢弗洛伦丝的新婚丈夫,他的聪明才智、自信和旺盛的精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他不仅十分疼爱他的新娘,而且为他们的共同生活作许多长远打算和承诺。

   新婚夫妇把他们的小家安置在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的一间小公寓里,平时他们只是偶尔才回兰伯波特弗洛伦丝的娘家拜访。然而其中一次却让奥纳一家,或者说,整个兰伯波特的人们都永远难以忘怀。

   那是 1910 10 月寒冷多雨的一天。弗洛伦丝正住在娘家——几个星期来她怀疑自己怀孕了,就回家让家庭医生检查一下。拿破仑正赶来和她一同对他的岳母做礼节性的拜访。他知道因为在西岔河一段只有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所以巴尔的摩到俄亥俄的铁路线不能延伸到兰伯波特,剩下的三公里路他只能靠步行。但他没想到自己走下火车时正好赶上下大雨,赶到奥纳家时他已经是浑身上下都是泥水,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弗洛伦丝那向来衣冠楚楚的年轻丈夫,倒更像是个流浪汉。希尔气得向弗洛伦丝的叔叔,V.L.奥纳,抱怨无比恶劣的道路状况。她的叔叔是兰伯波特银行的首席出纳。奥纳也认为,兰伯波特的交通简直称得上是灾难,但他又解释说这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出资兴建一座真正的大桥。他说,尽管兰伯波特已经为建桥努力了 10 年,但还是只有一家有轨电车公司表示愿意提供资助,而这家公司又拿不出 10 万美元那么多的钱供建桥所需。所以新桥建不起来,道路仍然是一团糟

   希尔把弗洛伦丝的叔叔带到了河边,他认为,县城的道路穿过木桥,桥上的交通经常发生阻塞,因此,在这条路和巴尔的摩与俄亥俄铁路的交界处,容易形成极大的交通威胁。由此,希尔推理,巴尔的摩与俄亥俄铁路公司应该愿意出资协助建桥。他又进一步推断出,既然修建新桥能够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道路,那么县委员会也应当愿意出资建桥。他还令人信服地指出,修建新桥甚至会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给兰伯波特带来许多新的商机。这个年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热情的态度,深深打动了奥纳。希尔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把这三个不同的单——铁路公司、县委员会以及电车公司联合起来,让他们共同承担庞大的建桥费用呢?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8

   这是个值得执行的计划。希尔立即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成员包括县里的几位重要人物、当地市政会成员以及兰伯波特县县长希尔又去拜访了巴尔的摩与俄亥俄铁路公司当地的部门主管。他首先向他们解释了本地恶劣的道路状况,然后建议铁路公司出三分之一的建桥费,三方合作建桥。铁路公司主管认为这个建议很合理,他们欣然同意了。县委员会也乐于分担三分之一的费用,而剩下的三分之一由电车公司分担。就这样,建桥工作不久就开始了。不到 6 个月,兰伯波特人长久以来梦想的新桥,就变成了现实。新桥的建造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甚至还实现了希尔新桥会为兰伯波特带来经济利益的预言。兰伯波特开始显露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希尔为此感到非常自豪,许多年之后,他还以此为例来阐述他的一条成功法则”——把明确的目标与立即行动相结合。这也许是希尔平生第一次用自己的能力当催化剂去把人们组织起来,由此产生了一种协作精神,产生了进行创造性变革的渴望。自然,年轻的拿破仑给兰伯波特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甚至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卡耐基。希尔洋洋得意地享受着这样的恭维。

   希尔和弗洛伦丝结婚 13 个月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他们以希尔父亲的名字给他起名叫詹姆斯——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他们华盛顿的小公寓现在已经是个安逸的小家了。这个刚出生的小宝宝让他们充满了为人父母的自豪感。当时希尔刚刚从底特律采访完亨利福特回来,福特将使底特律市的名字出现在地图上——他还将给整个美国装上车轮。卡耐基事先已经给这位汽车制造大王写信介绍了希尔。希尔也为能有机会见到这位巨人而感到非常兴奋。

  然而我必须承认,希尔许多年后写道,与福特的见面十分令人失望。他很冷淡,显得漠不关心,一点也不热情,而且若非迫不得已,根本不肯开口。但是希尔还是坚持了下去。尽管他从未觉得自己从福特身上能看出任何有价值的特别之处,他还是和包括工厂职员、地方商人以及福特的商业伙伴们内的许多人讨论了福特。希尔发现根本没有人与卡耐基持同一个观点(卡耐基认为福特有一天将会被人们视为天才)。但事实上卡耐基的确说中了。几十年后回想起来,希尔在他的影响下也承认,福特至少拥有一两点取得卓越成就必需的基本条件——钢铁般的自我约束力,以及能够将全部的精力集中于一点去争取达到目的的能力。然而,当时会见希尔时,福特却无意谈论成功法则之类的话题,他只谈他的汽车。根据希尔的描述,只有在那个时候,福特才会口若悬河。当时,福特十分自豪地把他刚定型不久的 T 型车,向希尔炫耀了一番,然后开车带他绕工厂兜了一圈,简单地教了一下希尔怎样开车。希尔对这种车爱不释手,当即花 680 美元买下一辆——这个数目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希尔把车子开回了华盛顿,想用这个新的收获给弗洛伦丝一个大大的惊喜。

   对于丈夫这样奢侈的挥霍,弗洛伦丝不仅是吃惊,简直都有点儿吓呆了。她陪嫁的那些财产即将消耗殆尽,而眼下还有一个添人进口的家庭要负担。拿破仑不能再忽略他们的经济状况了,他迫切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

   也许是靠运气,也许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在跟福特见过面后,希尔很快就在华盛顿特区的一家汽车公司找到一份营销的工作。他把一贯的勤奋和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做出的成绩远远超出了付给他的报酬(这就是他后来所谓多走几步路,多做工作,少讲报酬的原则的真实写照)。很快地,由于他的努力,公司的利润开始稳步增长。在短短几个月里,希尔以另一种方式组建了公司:他组建了一个教育部门——也可称之华盛顿汽车学院——教那些私人司机和车主们学驾驶,同时培养工程师,为在汽车制造厂里安装生产线做人才储备。在有把握实现更多利润的前提下,为了扩大再生产,希尔信心满满地从当地一家银行贷了款。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9

  也许是那位银行家利用了希尔在金钱方面的天真想法,但是不管怎么说,希尔自己对后来发生的事情,毫无疑问地也负有同等的责任。他的想法非常不合乎实际,并且也太急于往前冲。他大笔大笔地从银行贷款,金额越来越大,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无力偿还这些债务了。最后,为了走出困境,他孤注一掷,从弗洛伦丝那里借了四千美元的巨款(在当时),但即使有妻子的帮助,也依然是徒劳而无功。银行接管了公司,希尔失业了。对于希尔来说,这的确是一次异常艰难、充满苦痛的经历。在他一生中,他还会经历更多的挫折和失败,而在这些不幸的事件发生之前,他还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也许他永远都不会弄清楚,他自己在这些不幸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无论是从商还是识人,他都是失败的。

   尽管希尔借的钱是弗洛伦丝自己的,而且她也是自愿借给他的,但在奥纳家族的人看来,这一切对于弗洛伦丝的未来和她的新家来说,并不是个好迹象。他们当然不是那么无情的,也能够理解,自己做生意的艰难和变化无常。对已经发生的事,他们没有指责什么,也不想去责备拿破仑。毕竟,希尔过去几乎是单枪匹马地为建造兰伯波特大桥筹谋资金、策划安排的事实让他们一直都觉得希尔肯定是个能干大事儿的人,他还是有希望的。但他们也祈祷,将来希尔对待他要接触的人和投入的事业都能够更慎重一些。

   而现在,出于对希尔的同情,他们打算帮他渡过经济上的难关。通过奥纳家族和胡德家族的关系,他们帮拿破仑重新找了份工作。后来他称这份工作是我干过的最简单的一份工作。希尔带着弗洛伦丝和孩子离开华盛顿,回到了兰伯波特,当上了奥纳家族经营的兰伯波特天然气公司首席律师的助理。能得到这份工作,应该说是他法律方面那点儿可怜的知识帮了点忙。

   但是希尔对他的新工作并不满意。他曾经说过,工作省心,待遇很高——但是他却极为厌烦。这个工作没有给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带来任何挑战,在他内心深处有个声音——他摆脱不掉这种感觉——在告诉他,他目前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他曾在心中梦想着要做的。这种感觉不断地折磨着他,希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常常绝望,情绪低落。他想做一些他感觉属于他自己的,对他来讲更真实的事情。当然,卡耐基的提议满足了他心中所想。这样他真的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对成功人士的经历进行调查和研究——但是,当然,这终究是不能带来收入的。弗洛伦丝恳求希尔继续保留他现在这份工作。不为别的,就因为如果她再怀孕的话,他们这个逐渐扩大的家庭,就更需要经济上的稳定。但是她的话和拿破仑心中那个声音相比,不过是耳边风一般。希尔已经打算放弃原来的工作——就在他们第二个孩子出世的时候。

   但是当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在 1912 11 11 日出生时,这对年轻的夫妇第一眼看到刚出生的小儿子就惊呆了。拿破仑布莱尔希尔有严重的生理缺陷——既聋又没有耳朵,这将会成为布莱尔烦恼的源泉——但最终却成了灵感的源泉——当然是拿破仑希尔的。在后来的日子里,拿破仑不顾家庭和学校老师的强烈反对,硬是不让孩子学哑语。他坚定地一个人教这个失聪的孩子学说话——甚至教他如何去倾听。当小儿子逐渐长大后,希尔就用嘴唇压在儿子脖子基部的颅骨处,来长时间地跟儿子交,这个地方刚好就在常人耳朵的后面。通过这种方法,几年以后,孩子竟然真的能听到别人说话了——原来是颅骨起到了传递声音的作用。后来,孩子带上了专门设计的助听器,他的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是拿破仑给了布莱尔克服生理缺陷的勇气。父亲从不让儿子放弃努力,甚至不让儿子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他告诉儿子,耳聋不过是他面临的逆境而已,是可以被战胜的。这一切使希尔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永久的相互信赖。多年以后,在给弗洛伦丝的一封信中,希尔想鼓励弗洛伦丝对他们自己的未来重新充满信心,他写道:我总忘不了小布莱尔我的信任。记得他常常说爸爸知道该怎么办,说这句话时他眼睛里总是闪着光。由于布莱尔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因为他那种小孩子的天真可爱,他一直被希尔和胡德家族的人溺爱着。他逐渐成为所有人最喜欢的人,家里最受人疼爱的人。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0

  当布莱尔还是个婴儿,小詹姆斯也只有一岁半的时候,拿破仑践行了他的诺言,辞去了他在兰伯波特公司律师助理的职务。尔对弗洛伦丝的理性的反对意见置之不理,他决心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他确定这片更广袤的天地绝不会是在兰伯波特。希尔承认这里是抚养孩子的绝好地方,但他自己实在是不喜欢这种小城镇的生活,只有大城市才能带给他刺激、冒险和梦想中的成功。他想找一个能给予他挑战的地方。终于,他选择了芝加哥。他写道:我认为芝加哥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如果我在那里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就可以证明自己还有潜力,而这潜力总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能力的。希尔总是在不停地考验自己的勇气和才能。

   1912 年末,希尔收拾好行囊,含泪告别了娇妻幼子,登上了去芝加哥的火车。这次出去寻找他那遥不可及的美丽梦想,还仅仅是一种生活模式的开始而已;在拿破仑和弗洛伦丝的那段婚姻里,这样的事情重复了好多回。为了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喜好去做事,希尔告别家庭生活是他要付出的代价。

   到芝加哥后不久,希尔看到了拉萨尔大学分校广告销售部的一则招聘广告。希尔认为这个工作很有希望,于是他前去应聘,最后又是弗洛伦丝的娘家再次帮忙,使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前西弗吉尼亚州州长乔治M.阿特金森是奥纳家族的一个朋友,离职后,担任美国华盛顿联邦申诉法院法官他应奥纳家族的请求,于 1913 12 18 日给拉萨尔大学副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亲爱的先生:

   您询问有关拿破仑希尔先生的情况,我可以告诉您他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激情的年轻人,在商业广告方面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不但精力充沛,而且足智多谋。我深信他很适合您提供的这份工作。

   对于他为人的诚实和可靠,我想您不必担心,因为在这方面我没听说过他有什么不良行为。

   如果您聘用了他,您将会发现,他是个永远按照您意愿办事的人。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对您派给他的任务,他是会起早贪黑地去干的。

    恭敬的

   乔治W.阿特金森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1

   这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帮助希尔赢得了这份工作。辞去在兰伯波特那份平淡乏味的工作后,这个新的职业对希尔来说,似乎是一个极具刺激的挑战。但在希尔的潜意识里,他对于自己这次可能走上了正道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这一切离自己应该做的事越来越近。这样做唯一的难处和痛苦——就是必须把弗洛伦丝和孩子们留在家里。在芝加哥这样消费很高的城市里,希尔现在是没有足够的钱来维持他一家人的生活的,而且他也知道将来还有很多他们预料不到的不确定的因素。但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知道弗洛伦丝和孩子们都生活在她那熟悉友爱的大家庭里,这个大家庭是能够保护她和孩子们免受伤害的。当然,她对这次分离很不开心,希尔不得不向她保证,一旦他有了足够的钱,就马上派人把接他们过来。他发誓,总有一天,他们会住进宽敞又美丽的房子,他们还会有漂亮的花园、仆人、小汽车,孩子们会上最好的学校。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所有人——如果按照希尔的想法——都不亚于天堂。

   到拉萨尔的广告销售部上班后不久,希尔就让人在他的信纸印了这样一个抬头拿破仑希尔,律师,芝加哥密歇根大街 2715 。然后在信纸的左角又写上拉萨尔大学分校法律代理人,兰伯波特银行和天然气公司律师。在书面上居然用这样言过其实的表述,倒是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他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做过法律方面工作的记录。幸的是,作为一个广告商人,同时又作为一个向别的商人传授广告技术的老师,希尔在自己的工作上还是非常积极主动的。他开始做得很好,到了第一年年底,他写信给家里,说他已经赚了 5200 美元,在 20 世纪初期这的确是一大笔钱。希尔对自己经济上的成功大喜过望,他在信中写道:我几乎都要够着那闪闪发光的金罐子了。但是即使到他牢牢地抓住金罐子之后,他也没怎么打算把他的妻子和孩子接来。这个时候希尔之所以没把他们接到芝加哥来,看起来仅仅是因为他所夸耀的薪水仍不够养活他们;当然,也可能是他在怀疑,是否能够始终赚这么多钱;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希尔在吹牛,他夸大了自己赚取的钱数。

   先不谈报酬,单就想干什么和擅长干什么这些方面而言,希尔已经获得了非常宝贵的见解。在教别人如何推销方面,他有天分——如何推销产品和服务,而最重要的是如何推销他们自己。在拉萨尔分校的这段时间里,他的鼓动力作为有力的武器,开始渐渐体现出来。以后,他把自己在这方面的技巧练到了更高的层次,最后成了在说服鼓动艺术方面的大师。希尔,一个寻找使命的人,最后终于找到了。他之所以能够做得这么好,在于他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他拥有成功者必需的所有基本素质诚挚的热情,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目标的强烈愿望,并且真心诚意地相信别人的梦想应该得到满足。希尔总是向他所教的商业人员努力灌输自己具有的一种品质——一种强烈的自信。对希尔来说,把他从安德鲁卡耐基那里学来的一条至关重要的准则传授下去是非常必要的,那就是——人们对自己真正的束缚来源于人们本身。希尔正开始创造他自己的成功哲学,尽管很慢,但很坚定。他所教授的很多东西,都来源于他按照卡耐基的提议不知疲倦地工作中的心得。只要有时间,他总是用来写信、发调查表、会见客人和分析成百上千人的生活经历。他将拥有的知识和他进行研究的决心结合在一起,不管现实经常看起来有多么可怕,他都努力坚持干下去。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2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希尔和他拉萨尔分校的雇主之间有什么意见分歧,但不到两年,希尔就决定出去再闯一条新路。他的下一事业看起来是能够满足他赚大钱的许诺的。多年后希尔在文章中解释说自己拥有马歇尔华盛顿糖果公司的一个特许经销部一半的股份。他和另外三个合伙人一起帮助改组了这家公司,将这家公司重新命名为贝琪罗斯糖果公司——贝琪是弗洛伦丝中间的名字——伊丽莎白的昵称——他直接沿用了他妻子厨房里的配方来制造糖果。按照希尔第三个儿子大卫的说法,他妈妈天生就会做最美味的巧克力糖。

   作为总裁,拿破仑觉得公司的成功十拿九稳,而且公司也的确在成长和壮大。他们不仅在芝加哥,而且还在巴尔的摩、密尔沃基、印第安纳利斯和克利夫兰等地都开了贝琪罗斯糖果分店。到目前为止,希尔忽然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我终于找到了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他写道。 1914 年终,希尔打印出一份圣诞节宣言,其中谈到,在他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爱国的美国人,一个谦逊的基督教徒的道路上,他的家庭给了他很大的鼓舞。谈到他所交的好运时,他认为他有幸是一个远离战争的国家的公民,凭借着国家的力量、财富和权利追求和平。在宣言的最后一段,他流露出对他人的善意,我不会去挑剔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如果在 1914 年我做过什么好事,我希望在 1915 年能做上双倍。假如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对谁曾经有所帮助,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还发誓说,如果在年底,没有基本上实现我的梦想——贝琪罗斯糖果公司的全国连锁,我不打算进入 1915

   现在回头想想最后这些话,对于希尔来说简直是讽刺,因为新年带给他的是个苦涩的结局:他在糖果公司的总裁职位和他的梦想都到了尽头。委婉点说,那就是希尔的三位商业合伙人都不太喜欢他,他们的厌烦可能不是没有原因的。正如儿子大卫所描述的那样,希尔是有着鬼脾气的人,很容易发脾气,还很以自我为心,总需要别人给他让步。 40 多年后,曾是希尔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之一的、非常钦佩和尊敬希尔的W.克莱门特斯通也曾这样说:如果人们不按照希尔的方式去看待问题的话,那么希尔就很难与他们相处。

   显然希尔的商业合伙人根本不会什么都顺着他,他们当中的一个人甚至不仅仅要求希尔完全退出公司,还打算不给希尔一分钱就接收他在公司的股权。在这件事上,我比他们想象的态度还要强硬,希尔说,为了想温和地劝我做到庄重而体面地退出,他们指控了我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并提出,如果我不移交我在公司的股权,那么他们就要去法庭告我。那个莫须有的指控是什么,无人知道。希尔坚持要求对簿公堂。可真到了那个时候,又没有人出来起诉他了。据希尔说,当时首席法官一气之下,拒绝受理这个案子,并声称这是我接手过的最明目张胆地诬陷他人的案例

   希尔被证明是无辜的。但为了挽回他的名誉,希尔起诉了前合伙人,要求赔偿 5000 美元——以弥补对他恶意诽谤所造成的损失。五年后,案子上报到芝加哥高级法院,希尔说这次肯定能判他们重刑。但是后来希尔回忆说,在还没有等到那个令人满意的判决正式下达的时候,那个当初想方设法罢免他职务的合人,就已经在几年前因另外一个罪名蹲进了联邦监狱。还有一个合伙人被赶出了公司,丢尽了脸。在证明自己是无辜之余,希尔还从中体会到了他日后所谓补偿法则中的一些东西。它基于《圣经》中希尔非常喜欢的一句预言一个人播种什么,他就会收获什么。对于这句格言,希尔也许从未像当时那样信奉。

   他把这次不幸也看作是对自己信仰的一次考验。我有时在想,他写道,我们是不是都应该经历一下这些事情,这些事情考验了我们的信仰,耗尽了我们的耐心,使我们失去理智,奋起反击。这些经历对我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它让我们白,任何出于敌意、嫉妒、自私和破坏别人幸福的想法,最终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对于金钱上的损失,希尔显得很达观,一切我们积聚起来的所谓的物质财富,终归会像我们的尸骨化作尘埃一样,变得一钱不值。当我们能渐渐领悟到这一点时,就是受到主的祝福了。但现实带给他的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他被解除了在糖果公司的任职,他丢了工作,破产了。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3

  这一系列不幸的事件,使希尔的家庭幸福再次蒙受了打击。尽管弗洛伦丝还是个可爱且忠实的妻子,但丈夫在自己的事业上是沉湎于空想,他又没能力负担自己的家庭——更不用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了——这一切开始深深地伤害了她。她不得不再一次求助于她的娘家以得到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而这么做使她很为难。弗洛伦丝自己也发现,她必须越来越多地在奥纳、胡德两家人之间为她丈夫辩护。两家人已经开始不信任拿破仑希尔,而且这种感觉在以后的几年里,变得越来越强烈。

   弗洛伦丝是不是被自己丈夫了?奥纳家的人开始这样想。当希尔回到兰伯波特探亲时,他们对弗洛伦丝的关心,和对他日益增强的戒备情绪,使得大家彼此感到越来越不自在。不可避免地,在以后的 10 年中,这样的探亲变得很少了。但如果说当时奥纳家的人对弗洛伦丝的丈夫失去了好感,那么实际上他也不再喜欢他们。而且,他极有可能会因为他们对他有看法而厌恶他们,同时他会嫉妒他们所拥有的产业和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但不管怎样,弗洛伦丝对希尔依然痴心不渝。毕竟,拿破仑是个疼爱孩子的父亲,而且在弗洛伦丝身边时,他还是一个深爱妻子的丈夫。结婚 20 年后,希尔在给妻子的信中,还经常写你的爱人这样的话。就算拿破仑什么也不是,他还毫无疑问地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贝琪罗斯糖果公司的台,对希尔来说,是个可怕的打击。他曾经那么热切地相信公司的发展潜力,他以为这个公司能够带给他成功。尽管公司已经垮了,他却依然像从前一样,深深地渴望着体验那种拥有金钱、荣誉以及巨大成就感的快乐,甚至当事业在几年或几个月内注定要遭到悲惨的失败时他也不会随之而沉沦。他把这些当做是暂时的失败,不过是对信心的考验和使他进一步探索的激励而已。

   经历了最近这次打击之后,希尔决定更进一步观察一下,到底哪一行才真正适合他。他在广告及推销方面的天赋依然是他最大的筹码,所以,希尔打算再在这方面试一下,但这次换了个方式。他决定自己单干,这能让他对这项事业以及它的命运有更多的控制权。他从哪儿弄来的资金来投入到这个冒险事业中去依然是个谜,但它的启动资金可能很少,他很可能又是向弗洛伦丝借的钱,才凑足了创办乔治华盛顿学院的费用,开设了有关商品推销技巧方面的函授课程。

   这个课程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希尔上课时,对每个问题,都做充分的讲解,从广告原理自我认识,再到服务的宗旨。他写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自己……我们能得到多大的成功,是和我们对世界做出了多大的奉献成正比的。据他统计,他研究分析了一万多名在成千上万的工作中认真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男士和女士,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信和激情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作为推销员更是如此。但就希尔本身而言,他所研究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推销术和煽动性演讲这些领域,他已经开始探索成功心理学。在他编写的一篇课文中,他说:仔细考虑之后,我强烈地怀疑是否真的有这样的事:居然有人能够永远也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真正的事实是,你在有意无意之中,就得到了你最想要的。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4

  自我建议,他告诉自己的学生们,是约束思想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他写道,它会带给你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因此,个人在确定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时,应该非常慎重。一旦你明确地知道了你想要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把你的这些想法记下来,同时记住它,每天至少向自己再确定 12 次。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向假想出来的某个人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希尔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他的课程,让学生们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从而让他们找到自我。他还希望他们能不断地扩展自身意识,从而依靠它去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在另一次课上,他施展雄辩的口才,论述了对别人满怀爱心和以诚相待的必要性。他说:即使有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冤了别人,我们也应该友善待人,要广播慈善和仁爱的种子。他又写道:那么仁爱将在蓟草生长过的地方生根。这世界是一面大镜子,我们从中看到的不是我们以为别人也同样拥有的缺陷,而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以这些思想和行为创造了我们自己。

   1917 ——乔治华盛顿学院开学一年后——希尔有了不高的收入。他得意地把一周年纪念会记到了他的一篇课文里,昨天晚上,在芝加哥的广告俱乐部里,我们住校的班级举行了毕业典礼。一百多人参加了这个告别晚会,它标志着我最艰辛的一年终于结束了

   但希尔的好心很快就被动荡的历史潮水冲刷殆尽。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波及整个欧洲已有近三年的时间,而美国却保持中立,担惊受怕地看着德国的独裁者和他的大炮轰平了欧洲大陆。但是后来,到了 1917 4 月,在美国舰队被炸沉了几条船之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对德作战宣言。在希尔的第三十课中,他在课文里记下了这忧伤的一天,并用一句名言作为课文的标题——“倚剑为生者,终将死于剑下。接下去他又写道:在我提笔之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男儿正整装待发,亿万美金也将倾囊而出,他们会用真理去教训大洋彼岸的独裁者——?个三年前妄图用武力来统治整个世界的人。对于践踏真理的人,有时只有让他国破家亡,流血千里,才肯接受教训。真理终将是胜利者!

   希尔的爱国行动并没有到此终止,因为他渴望着能够为国家做些事情,他想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去。他给威尔逊总统去了封信,诚恳地要求,只要有能用得上他的地方,他就愿意为战争尽一份力。几年前,当总统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时,希尔就曾带着安德鲁卡耐基的介绍信来拜访过他。显然,总统一直没有忘记这位热情洋溢又积极肯干的年轻记者。他知道,希尔是个出色的撰稿人,于是立即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让他为一些给战争提供军需品的军工企业和工厂创作宣传作品。希尔接受了这项工作——无偿的。他后来写道:威尔逊总统原打算以相当诱人的薪水安排我当个政府雇员,但我今生第一次对美国总统行使了否决权。我就这样走马上任了,虽然我为此要多做很多事,但心里却并没计较个人的得失。

   幸运的是,那场战争还没有给乔治华盛顿学院造成什么危害,希尔非常自豪地吹嘘道:尽管这场战争灾难深重,但是我们的学院仍然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他和威尔逊总统之间的关系,使他在公众之中声名鹊起。也许是从中得了鼓舞,他在学院的一堂课上,发表了自己一个不同寻常的见解。他认为美国当前的公立学校制度,简直是糟糕透顶。对此,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他目前教给成年学生的东西,同样也应当灌输给年幼的学生们。因为这样可以把孩子们在幼年时期,就培养成自信、诚实和积极向上的人,当然,这样做是非常有意义的。他又加了一句,这样的宏伟蓝图,只有在他的手中才能实现。希尔叫他的学生们今天罢课,并鼓动他们给芝加哥的六大主要报社写信,强烈要求他们为希尔竞选国会议员助一臂之力。有了学生们的鼎力相助,希尔渴望着有朝一日,他能够拥立法权,制定一部法律,规定社会必须教会儿童如何掌握思维的原则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5

  但在这热切的呼吁如同石沉大海,从此杳无音信之后,希尔在政治上的雄心大减,而此时,他的乔治华盛顿学院也开始复课。学校依然继续办着——依旧没有什么发达的迹象——就这样一直持续到 1918 年早春,国家颁布了第二次征兵令。这一次,学校可真是要毁了。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应征入伍,让我白付七万五千块钱的授课费不说,连我自己也得为国家奉献呢。

   1918 年秋,对希尔来说本应是充满欢乐的一段日子。弗洛伦丝即将要生下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同时德国人在欧洲战场全线溃败,感谢上帝的仁慈,战争就要结束了。但希尔的情绪却异常低落。学院现在勉强开了课,他在白宫的工作也逐渐减少了,卡耐基交给他的那个课题依然拖着,它年复一年地消耗着尔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丝毫的收获。卡耐基 10 年前说过的那句话就在他耳边回响:这项工作起码需要 20 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就算挨饿受累,你也绝不能放弃。他还记得卡耐基说,若他有幸看到这项工作的结果,那么他的无私奉献的壮举将会造就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个人成就的哲学著作。这些话帮助他度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的日子。那时,希尔几乎已经准备要放弃这个大工程了,而且承认家人的见解毕竟是正确的,他们的预言已经不幸变成了现实:他不能既赚钱养家,同时又竭尽全力地担负起卡耐基交给他的几乎要把他压垮的重任。

   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给数百名卓有成就的名人去了信,并发了调查问卷,同时收到了很多宝贵意见。国内许多功成名就的人士,把他们关于成功的经验和见解告诉了希尔,有些人甚至亲自会见了他。他曾拜见过亨利福特、西雷斯柯蒂斯、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伍德鲁威尔逊总统,从他们那里了解了他们的成功秘诀,知道了他们处理挫折和失败的方式,掌握了他们的思维方法。随着研究和整理的资料日渐增多,他愈发感到成功原理的至关重要,他甚至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值得倾听到这样的原理的。

   然而他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包括现在——既没有稳定的收入来糊口,又根本无法照顾妻子和孩子们,同时还觉得卡耐基交给的工作可能无法完成。但是他一直都不肯放弃——哪怕是停下来一小会儿。他对弗洛伦丝说,他内心总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有好结果的。而弗洛伦丝是他坚持下去的灵感。她从开始就无条件地支持他,她了解他的才智,和他一同分享着那个美好的梦想。

   1918 10 26 日,希尔 35 岁的生日。他得到了一份最甜蜜的生日礼物——他的第三个儿子——大卫,出生了。这个宝宝非常健康,这让他的父母无比感恩。

   大卫出生不久,拿破仑的父亲,詹姆斯蒙罗希尔——现在在弗吉尼亚州怀斯县做牙医——以爷爷那骄傲的口吻,给他的儿媳妇来了一封信。

  亲爱的弗洛伦丝和孩子们,他写道,希望你们一切都好,希望孩子们将来会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或者是总统,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6

  有时,我真希望我能把地面弯过来,让我们两家能离得近一些。这样,每个安息日的下午,都可以逗逗孙子,我可以在有之年,享受到更多的天伦之乐。

   詹姆斯对战争即将结束感恩戴德。他把德国人比为民主巨人鼻子边的臭气,但他也沮丧地认识到胜利的代价太大了,它是用许许多多好男儿的鲜血换来的

   在信中他提到拿破仑的弟弟维维安,他已经成了一名中尉军官,此时正在欧洲的美军中服役。詹姆斯希尔还在为现在已经传到美国的流感而担忧,这种病毒已经横扫欧洲大陆。流感已经传到了咱们这儿,大批大批的人都得了病。在信的末尾,他还怜爱地添了一句,请告诉吉米和布莱尔,圣诞节时我会派圣诞老人去看他们的,还会带上精美的小礼物。

   虽然詹姆斯和玛莎希尔不能按照他们的意愿,经常去看看弗洛伦丝和他们的孙子,但这么多年来,公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亲密了。可他们和儿子的关系却在恶化,当然这部分原因是因为相隔太远,希尔几乎就没回过家。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詹姆斯希尔心里早就认为儿子应该想想办法,给妻儿建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一想到弗洛伦丝大部分时间都被丈夫撇下,独自一人在艰难地抚养着孩子,他就很生气。与他儿子不同,詹姆斯还很喜欢弗洛伦丝一家。他认为儿子可能是在利用这家人的善良和大度打自己的如意算盘,因此父子间还造成了很深的误会。

   不管希尔对他的工作和前程充满了多少疑虑和担忧,但至少和家人——尤其是刚添的三儿子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终于暂时让他得到解脱。两个儿子, 7 岁的詹姆斯和 6 岁的布莱尔,一看到爸爸回家,简直兴奋得要晕过去了。希尔总带着哥俩在树林里到处转悠,教他们学鸟叫,教他们怎么打鸽子,他依然算得上是个神枪手。无论何时,他都忘不了教他们怎样去了解和欣赏大自然。只有那些把童年时代和大自然融在一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这时弗洛伦丝则在家里照料襁褓中的小儿子,并为他们烤制了精美的蛋糕和甜点。她看着丈夫和两个儿子一起玩耍时,心里暗自祈祷,但愿生活能永远是这个样子。但是她知道,为了资金的问题,他还得返回芝加哥,关闭他的函授学院,然后他还要最后再去一次华盛顿,在那逐步完成他的工作。

   11 月上旬的一天,希尔正在白宫,这时德国人要求停战了。当时,我正坐在威尔逊总统的办公室里,拿破仑后来写道,总统看着他们发来的电文,他的脸色变得煞白。看完电文,他把电文交给了我,转身就出去了。过了大约 15 分钟,又转了回来,他交给了我几张纸。纸上写着他给德国人所做的答复,答复的末尾,还提了三个有关停战期的问题。我从头到尾看了一下,他问我有没有要补充的建议。我说:有的,总统先生,我要加上第四个问题,他们到底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提出停战,还是以德皇的名义提出停战呢?’‘当然要加上!总统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要想停战,得先废掉他们的国王。事情的确这么办了。终于 1918 11 11 日这一天成为停战日。希尔写道:无情的屠杀终于结束,理性又一次呼唤文明的回归。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7

  尽管战争的结束让希尔感到欣喜万分,如释重负,但他总觉得那繁重的工作越来越沉重地压在他的肩上。现在,他不仅变得无分文——再一次地——而且又成了一个在寻找自己人生道路的人。在寻找自己一个明确的主要目标(这是成功法则之一)的道路上,他已经付出了很多,这个目标至今仍在躲躲藏藏。希尔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走到窗前,向楼下的街道上望去。街道上挤满了越来越多的人,欢呼着庆祝停战。他看着兴高采烈的游行队伍走过街道,往昔的时光又在他眼前一幕幕地闪现出来。回想起以往所有的酸甜苦辣,他最终想到——自己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些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他自己无法确定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该怎么让他发生。希尔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写东西,这是他唯一未曾失过手的,也是他唯一知道怎么能做得更好的一件事。现在就开始写!坐到打字机旁,此时的他文思泉涌,几乎都超出了打字的速度。他写得非常投入,无须构思,甚至没去仔细想自己在纸上到底打了些什么。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希尔回忆道,但他又承认无意之中,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就这么确定了。在文章的开头,他写下了关于那一天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宣言:

战争结束了!

   我们的孩子们不久就会从法国战场上凯旋。

   残暴的君主,不过是旧日里那逝去的鬼影!

   两千年,人类的子孙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今天,形势发生了逆转,这世上再没有魔鬼的容身之地。

   让我们从他那里汲取战争告诉我们的深刻教训吧,对于所有的人,都要本着一颗公正、仁慈的心——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富人还是穷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只会走向灭亡。

   战争之后,将会产生一个全新的理念,一个基于黄金法则的理念。这个理念教导我们,不要光想着别人能替我们做些什么,更要想想,我们究竟为别人做了什么。这样,当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磕磕绊绊时,我们才能让他们少吃苦头,让他们更快乐。

   还为战争结束的喜讯兴奋不已的时候,又想到要为子孙后代记下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个教训来自于威廉姆霍亨索伦妄图用武力一统天下的荒唐举动,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呢?

   我最好还是从 20 年前说起,和我一起回到那个年代吧,好吗?

   这是11月一个寒冷的早晨,在弗吉尼亚的煤矿区,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就开始了一天一美金的矿工生涯。

   一天一美金不是个小数目,尤其对我这个年纪的小伙子来说。不过,还要从中拿出 50 美分做食宿的开销。

   就在刚上工不久,工友们都非常不满地商量着要罢工。我热切地听着他们的谈话,尤其对那个工会头头的话特别感兴趣,他的讲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他在旧商店的一个角落里给大家开会,站在一个货箱上,他说:

  伙计们,我们现在来谈谈罢工的事。你们想要更多的报酬,我会让你们得到的。我能否告诉你们我们怎样才能拿到更多的报酬,同时又让老板心甘情愿?我们可以举行罢工,这样才可能让他多付给我们一些钱,但不能强迫他们这么做,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才行。所以罢工之前,我们还是再询问一下矿主,看他能否让我们一起公平地分享矿山的利润。

  

第三章 到处碰壁的中年男人(1908—1918)(18

  如果他说声好——也许他真有可能这么说——那么我们可以再问他,上月他赚了多少钱?如果我们都加入矿山,帮他赚取更多的钱,他是否也能公平地将钱分给我们一些?他肯定会说:那当然。小伙子们,干吧,我会跟你们分享利润的。

  我认为,如果能让他相信我们的诚意,他是会答应我们的。那么从今以后,我希望你们在上班的时候,脸上都能洋溢出喜悦之情;在走进煤矿的时候,都能吹着轻快的口哨。我希望你们在工作岗位上,能有一种企业主人的感觉。

  在不伤害自己身体的前提下,这样的活,我们能干上双倍。如果你能干得更多,就能为矿主赚更多的钱,这样他也就会乐意分一点钱给你。他所以这么做,即使不是为了本着公平的原则,也是为了稳定企业的发展。

  如果他不肯签应,只要你们说一句话,我就来负责,帮你们把矿区砸个粉碎。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小伙子们,你们愿意跟我干吗?

   他们立刻加入了他!

   到了下个月领薪水的时候。这次每个人都有了一份奖金,相当于工资的四分之一。从那以后的每个月,每个工人都能收到一个装有额外奖金的信封,信封上都写着这么几个字:这是你额外劳动所得的报酬。

   自那以后的 20 多年来,我度过了一段相当艰辛的日子,但我总是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因为我比别人机敏一些,比别人更乐观,更乐于帮助别人;再有,就是因为我一贯奉行的工作准则是——我所干的工作超出了付给我的薪水。

   我深信,一个人若没有得到别人的完全认可,却拿了别人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即使在他那里,也不会长久;如果他把这东西装进衣兜,那么衣兜也会烧出个洞来的。他一定会不断地受到良心的折磨,最终,会因懊悔而感到痛心。

希尔停了下来,没过一会儿,他又继续敲了起来,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感到吃惊:

为了让需要它的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我的这种哲学,我打算出版一份杂志,刊名就叫做《希尔黄金法则》。

   出版这份全国发行的杂志,需要一大笔钱,我没有那么多钱。但在下个月来临之前,我要凭借着我在此再三强调的处世哲学,去找一个乐于提供基本资金的人,以便能够让我向整个世界介绍我的朴素哲学。它使我脱离了那肮脏的煤矿,给了我能为人类服务的一席之地。我亲爱的读者,不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干什么,这一哲学都会帮助你,使你得到你一生中下定决心想要得到的位置。

   哪怕你学识浅薄,囊中羞涩,但只要你能够把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做到最好,而不在乎自己赚了多少钱,那么,你就可以穿越一切艰难险阻。

希尔完成这篇文章一个星期后,把它交给了芝加哥一个名叫乔治威廉姆斯的出版商,他是希尔战争时期在白宫创作宣传材料时认识的。威廉姆斯对希尔的文章非常熟悉,答应立刻就和他见面。

   坐在威廉姆斯的办公室里,威廉姆斯仔细地翻阅了希尔的文章。看完文章后,他抬起头来,朝希尔露出了微笑,你准备底样吧,我负责这份《希尔黄金法则》的印刷和发售

   听到这句话,希尔欣喜若狂。他几乎是迈着舞步,滑出了威廉姆斯的办公室。文章的发表,不仅成了他献给全家的一份精致的圣诞礼物,而且它使希尔头一次清醒地认识到——他就要开始履行他真正的人生使命。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人生格言赠送给全世界所有的人,成功哲学的种子,将要在广博的大地上播撒。他概括总结出来的法则,在不久的将来,不仅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且最终会改变全世界千百万人的生活。希尔心目中彩虹般的梦想,从来就没像现在这么逼真过,他感觉那个金罐子离他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