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在初一、初二年级教师期中质量分析会议上的交流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5:33:16
在初一、初二年级教师期中质量分析会议上的交流讲话 作者:傅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148    更新时间:2008-11-21 [字体: ] 尊敬的各位老师,晚上好:
    在今天的这个会议上我想和大家交流两个话题。一个是关于“理解、合力、和谐”的话题;再一个是关于“追寻‘教学六认真’以外的支撑提升质量因素”。

 

一、理解、合力、和谐
   
我记得在去年的12月份一次交流会上,记得曾经以这样的四个话题和大家做交流:1、咬定目标 寻找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 ; 2、用“爱”架桥 呵护孩子的青春期心理; 3、调适心态 享受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4、常思常写 积淀自己的教育内涵。  关于第三条“调适心态 享受工作的幸福和快乐”从这样的两个角度和大家做了交流:一是“转换视角看问题,桥宽路广心也甜”二是“自己的独到思想和学校理念一致”。就是希望大家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今天这个会议是不是我们焦虑、烦躁就会取消呢?年级部要完成上一级部署的任务,上一级部署召开这样会议的初衷是什么?
    我有一阶段总是很郁闷,那就是在学校前面的纪念馆修南北围墙的时候,总觉得修这样的一个不封闭的围墙是一种浪费,搞得自己总是不开心。直到有一天我步行来学校,走到永怀路的这个纪念馆停车场的东南角,看着南北围墙上的大门,想,要是这个大门开着多好呀,就可以切过去?想一想这样是不安全的,因为越过的是停车场?那可不可以早晨开着呢?似乎可以,感觉早晨没有车,再想一想,也不妥,因为我们经常这样走,难免不形成习惯:即使门关着,也可能这样的走。到了这个时候心中才释然:原来这堵看似多余的墙,从我们的角度看它禁锢了我们的自由;从纪念馆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基于人本关怀的管理。   原来管理是一种策略,它可以修整我们自由的行为、散漫的思维。它可以让个人进步、单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前行。不是吗?人类刚刚出现时是没有管理的,但随着管理的逐步完善、科学,社会越来越……。
    当然管理者也需要研究被管理者的心理。象我们这个几乎一月一次的质量会,我们能不能在形式上再活泼些?在内容上再丰富些?老师们希望听到些什么?……。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当然交流的场合是相互理解的基础。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不理解可以,但在不理解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更好的策略呢?
    我想,当我们有了到位的换位思考,有了彻底的相互沟通。我们就必然能用“理解”形成“合力”。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

二、追寻‘教学六认真’以外支撑提升质量的因素
   
我们谈到质量,一定就会说到“备课、上课、作业、辅导……” 等等教学五认真、教学六认真的什么,是的,这种认真、扎实的作风是需要的,“精心设计的教案,诗意激情的课堂,针对性强的作业纸,实实在在的辅导,……。”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更本保证。当我们将这些都做得很好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一些因素对我们的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呢?
    1、我们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是否被学生接受、认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被迫进行的学习不能在心灵生根,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用做游戏的方法。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编著的《课堂教学新视角》中有一篇文章讲到德育的问题,提出了“让学校的德育对象从‘物化’走向‘人化’的观点”。文中说,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灌输和影响下,教育者形成了“师道尊严”的观念,认为教师必须控制学生,教师是真理代言人,而且这一观念根深蒂固。于是,学生成了被灌输知识和道理的“容器”,教师把学生定位为静止的、被动的、消极的接收容器,即把人“物化”了。面对这一问题,作者认为学生应被定位为活生生的、迅速发展的、具有自我能动性的人,这就是“人化”;还强调“首先要把学生当人看”,其实就是把学生看作是和教师平等的人。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对话,在对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情感交流,而有了良好的情感交流才能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和谐的课堂秩序。试想,哪个人会喜欢别人对你无礼地指手画脚,大声地叫嚷、批评。教师利用自己特有的地位和权力,为了满足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强迫学生服从,即使得到了暂时的“威严”,实际上却在师生之间挖了条鸿沟;相反,只有平等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学生的求知欲望、竞争精神是否被我们激发出来
    卢总曾经总结了这样一段话:‘做学生思想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所取得的成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所取得的成效又远大于‘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盲目补课’所取得的成效。
    (1)做一个学生、家长喜欢的老师: 《课堂教学新视角》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想要学生配合你,就要努力学着“讨学生喜欢”。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这是一种让老师和学生都快乐的方式。学生是不是打心里喜欢我、信任我、崇拜我?可能需要这样的关键词言:①爱②言③行④德。
    (2)有了学生喜欢做基础,我们讲道理可能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了。“亲其师、信其道”。 
    3、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没有较好的养成
    苏格拉底主张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新视角》也指出,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努力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从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从课程知识的施予者转变成教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从学习结果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本学期我们提出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建构优效的课堂模型,让学生做学习、课堂的主人,进而探索帮助学生建构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路。其实我们的学风就是“乐学、勤学、会学”。关于学风,卢总是这样阐述的:“乐学”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就是有没有以苦为乐?“勤学”就是要做到: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会学”就是要做到: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效果显著。
    也许有人会问我:这些你做到了吗?你的学生形成了吗?我的回答是没有。虽然“没有”,在这样的场合我还是要说,因为有了交流,我们的意识就会增强,有了意识我们才可能做积极探索,在积极探索中我们不断的反思、建构、总结、再实践。那个时候我们一定会屏弃传统的习惯上的思维、习惯上的行为,进而形成一整套的思路、方法。
    我相信,有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心协力,我们不仅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把我们自己从繁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还会实现让孩子“今天幸福,明天也幸福”,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一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