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重生之我是汉灵帝:ST协和(60064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00:01
作者:tudanima 提交日期:2009-2-23 21:38:00

科学发展观在天津:协和干细胞的“裂变”
http://www.enorth.com.cn  2004-06-06 10:34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干细胞库,该基地拥有30万份的存储能力。图为干细胞库先进的指纹门禁系统
坐落在天津的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把“干细胞”这个科技概念成功实施为具体产业并进入市场,在激烈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的成功,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高新技术必须产业化才能发挥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抢时间,突出一个“快”字,因为时间就是财富。
调查显示,近年来,血液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包括血液病,心、脑及周围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脊髓损伤、帕金森综合症、老年痴呆症等难治性疾病等在内的各种疾病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干细胞作为具有复制和多向分化功能的机体起源细胞,对人体发育、衰老和疾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今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各国都在投入巨资对干细胞进行深入研究。作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干细胞技术,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被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列为“人类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人们期待着干细胞技术能很快产业化,形成治疗产品,用来重建和修复病变或衰老组织器官。
细胞的分裂 科研成果产业化
如果把科研成果形容成细胞的话,那么,产业化就是这个细胞分裂的开始。
说起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要从韩忠朝这个人说起。
韩忠朝是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也是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天津市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血液病医院院长、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这是一位代表前沿尖端科学和主流经济模式的复合型学者、人才,主要从事血液血管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他发明的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和巨核细胞扩增方法获得国家专利,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了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他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法国科学院ROBERGE等科技成果奖九项,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97年,44岁的韩忠朝毅然放弃在法国已拥有的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满怀报效之情回归祖国。在天津相继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所长、血液病医院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三年前,随着世界各国干细胞科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韩忠朝以科研人员厚重的学识基础和敏锐的思维,预感到了干细胞产品产业化项目巨大的市场潜力。他说,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为了应用,是为了造福人类。科技成果必须产业化才能发挥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于是,他带领一班精英团队进军干细胞产业化市场,率先申请国家干细胞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并获得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计委批准,成立了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的成立,开始了干细胞技术的“分裂”。
从分裂到裂变:速度和时间的魅力
物理学里有个基本的概念:时间乘以速度等于距离。也就是说,在距离一定的情况下,速度越快,时间越短。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细胞是按几何级数分裂的,分裂的速度越快,用的时间越短。
目前,国内外从事干细胞基因工程这一高端技术领域研究的单位越来越多,竞争十分激烈,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换率,才能有效占领市场,创造经济效益。
在韩忠朝看来,时间就是发展的资源,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资源、浪费财富。为此,他们把时间作为科研成果创造效益的尺度,把时间作为竞争的尺度。他们所从事的脐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的采集、处理、储存技术都在较短时间内从科研转入了服务人群;抗体发展暨基因染色体实验诊断转入应用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和细胞治疗产品也都是转化率较快、较高的科研成果。同时他们以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效益作为资本金进行企业化运作。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他们在泰达开发区建立了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干细胞及其相关基因工程产品的研发,同时又在华苑产业园区建立了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建立了储存量达50万份的干细胞库和数条生产线。2002年11月,作为产业化基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正式通过国家卫生部的验收,这标志了我国惟一国家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基地开始正式运行。该库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和严格的标准操作规程,已成为亚洲脐带血组织的首批成员。目前该库共储存新生儿脐带血干细胞15000余份,接收国内外配型查询千余次,为患者查找到HLA(HumanLeukocyte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4个以上位点相合的无关供者脐带血的几率达到93%,提供相合供体并移植成功的病例达数十例。一些白血病濒危患者通过提供干细胞得到了成功救治。
在短短3年时间里,公司作为医、教、研、产合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形成了基础研究——研究开发——产品基地——脐血库的系统的技术产业平台,通过竞争使科技部干细胞工程中心、国家发改委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计委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基地以及卫生部脐血造血干细胞库这四项国家级金牌产业落户天津。
他们用时间和速度,在高尖端科技产业“分裂”出了一个新的需求市场道路。
细胞裂变的营养基:始终保持科技的领先水平
细胞分裂和裂变的过程需要在营养基中进行。高素质的决策者和一大批有创新精神的科技管理人才,始终保持科技的领先水平,是企业发展的“营养基”。
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全方位的医、教、研、产相结合的创新技术团队。目前,他们已组建了一支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博士生导师、20多名博士和5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内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高产出的科技精英团队。
在公司的发展中,他们始终保持了科技的领先水平。
韩忠朝带领他的团队,从胚胎干细胞、胚胎组织、脐血、外周血以及骨髓着手,系统研究了血液血管干细胞和血管干细胞的鉴别、分离、生物学特性、体外扩张和体内应用以及新的血液血管生长因子的鉴别,建立了一些有效的分离、扩张、实验移植和临床移植技术,在干细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抗肿瘤生物治疗新策略、新技术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研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
——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动脉硬化性下肢闭塞症,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近几年,研究证实了血液血管干细胞的存在,但刺激该干细胞生长的特异性因子一直没有发现。以韩忠朝、刘拥军和徐彬为核心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分离、鉴定和基因工程制备出一种新型细胞因子——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HAPO可促进骨髓早期造血干和血管干/祖细胞的增殖)。药效学研究发现HAPO具有成为药物的潜能,其临床适应症将是各种原因包括放化疗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症,以及心、脑及周围血管性疾病等。韩忠朝等目前已完成HAPO的基因工程生产并开始对HAPO进行药物开发。
——近3年来,他们承担国家、天津各类基金项目37项,承担国家攀登计划、“86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973”项目等,申请发明专利23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高产出的科技精英团队,他们的技术具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形成了科研成果转化一批、储存一批、开发一批的科学发展局面。
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正在把更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更快的“分裂”速度冲向和占领国际市场。因为,他们具有的是科技和速度的优势。
#日志日期:2009-2-23 星期一(Monday) 晴复制链接举报


博客推荐【美国政府“可能关门”的意义】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36
干细胞产业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来源:平安健康网 作者: 2009-2-9
摘要: 干细胞的潜在市场商机庞大,根据统计,2001年,全球干细胞应用市场约有3。目前,干细胞治疗的相关产品中以造血干细胞最多,这些具有潜力的产品可应用范围包括:巴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以及肝相关疾病等。造血干细胞治疗市场渐趋成熟,根据统计,2001年,造血干细胞治疗市场占整体干细胞市场的87%
干细胞的潜在市场商机庞大,根据统计,2001年,全球干细胞应用市场约有3.3亿美元,到2004年已有1亿美元;2007年时,已逼进20亿美元,平均每年以34%的成长率增长。
目前,干细胞治疗的相关产品中以造血干细胞最多,这些具有潜力的产品可应用范围包括:巴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以及肝相关疾病等。
造血干细胞治疗市场渐趋成熟,根据统计,2001年,造血干细胞治疗市场占整体干细胞市场的87%,约有2.9亿美元,2007年则增至13亿美元,年成长平均为29.1%。
治疗领域包括:血液干细胞、骨髓移植、脐带血,对象是血液遗传疾病以及癌症治疗等。
干细胞产业潜力无限
过去,干细胞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但这种现象已有大幅改进,近年在研发方面有极大的进展,干细胞研发成果在产业应用上的项目有:
1. 表皮干细胞与抗老化
干细胞很重要用途之一是抗老化,人类表皮干细胞具有再生的能力,但实际上表基底层中蕴含的大量干细胞,但会随着年龄增长或外在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等影响,而使干细胞减少、变薄或是过度耗损或流失,导致老化或产生细纹。
若能巩固干细胞繁殖的环境以保护干细胞的完整功能,使其不受外力影响而受损,达到保护干细胞、让其能不断增殖,就能使肌肤再生更新,防止老化现象。
2007年,科学家研发出“表皮干细胞防护科技”,实验结果证实表皮干细胞的保护能力可以提升104%,有效抵抗老化刺激性微压力的伤害。
2.利用干细胞重建乳房
日本研究人员在2007年第30届“圣安东尼奥乳癌研讨会”提出报告,用抽脂取得的干细胞,使切除乳癌肿块而造成乳房缺陷的女性乳房再重新生长,不但临床成果丰硕,而且没有目前乳房整型的缺点,未来,女性甚至可能用自体干细胞进行隆乳,不再采用各种高风险的人工植入法。
3.杀死“癌干细胞”研发治癌新药
虽然,许多科学家一直假定癌细胞不会死,而会不断分裂、并无限地生长,但大部分癌细胞只会分裂一定次数,然后便凋亡。干细胞假说则认为,癌细胞本身可能不会死,因为它们是靠癌干细胞提供足够的营养。
癌干细胞是一种很小而危险的细胞,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形成肿瘤,同时,藉由分裂进行再生。目前生物医学大部分已知的标准癌症疗法对干细胞根本束手无策。
4.利用子宫羊水干细胞培养肝及神经细胞
美国科学家在2006年,发表一项号称是干细胞医学的重大突破的论文,成功地利用人类子宫羊水干细胞培养出肝及神经细胞。
研究人员也以同样的方法,运用老鼠子宫羊水干细胞培育出的神经细胞,植入脑部受损的老鼠患部,重建其部分受损的脑功能,证实这类细胞能在特定移植中,代替胚胎干细胞,成为取得容易、且没有道德争议的干细胞来源。
5.干细胞疗法让中风病患恢复说话功能
英国医疗科技公司研发出一种革命性的干细胞法,成功让一名中风病患恢复语言能力,如进一步试验证实有效,这种疗法最快可能在5年内开始使用,为众多出血性中风患者带来新希望。
6. 自体干细胞培育气管移植
一位气管受损的妇女,2008年11月,完成全球首例的自体干细胞培育器官移植手术,成功解决免疫系统的排斥问题。科学家声称,未来20年内,病患移植以自体细胞培育出的心脏、肺脏等器官,可望变成普遍的疗法。
7.胚胎干细胞成功培养人造血液
科学家在2008年,首次成功诱使胚胎干细胞转化成大量红血球细胞,这种“人造”血液不但可针对患者血型量身订作,还可达到“零病原”的目标,降低因输血而感染爱滋、C型肝炎或库贾症(CJD)的风险。
一个试盘的干细胞在初步分化后,以蛋白质加以刺激,可产生1000亿个红血球细胞,大概是2~3个试管的血量;不过,以目前的技术只有65%可以成为具红血球外型的细胞。
干细胞研究即使争议不断 依然奋力向前
干细胞的发展受限于许多道德争议、各国法规的规范及技术层面仍未成熟,因此,相较于其它生技产业,干细胞公司的发展较为困难。
投入干细胞研究的公司在研究的领域上,不断有惊人的研究成果发表,随着生物信息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对干细胞分化的预测及了解,但在产品化的过程中,无论是道德争议的问题,或各国法规的限制,仍面临着重重的考验。
干细胞研究一直受到宗教团体和人权团体的质疑与抗议,特别是胚胎干细胞的取得与复制,这使得成体干细胞的发展较为容易,而且,没有道德争议及免疫排斥问题,这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类干细胞研究是新兴的科学领域,加上所涉及的争议横跨宗教、社会、大众心理等多方层面,因此,大部分先进国家的态度大多倾向保守,禁止以任何方式创造人类胚胎、进行研究,当然也包括创造杂交胚胎在内。
而某些亚洲国家,如:中国大陆、韩国对于人类干细胞的研究,相较之下比较开放,无明令禁止创造人与动物的杂交胚胎作为研究之用。目前,除了英国之外,只有澳洲在某些情况下,准许创造人与动物的杂交胚胎作为研究之用。
人与动物杂交胚胎 为干细胞研究带来新希望?
人与动物杂交胚胎的出现,为干细胞研究带来新的希望,但同时,伴随而至的伦理争议却也产生新的束缚,限制了干细胞研究的未来发展。但这场科学研究与道德伦理的拉锯战,应由整个社会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做决定。
干细胞治疗在医学临床上是否可行?如果美国和其它国家撤销对干细胞的法律与经费限制,医师是否就可以开始利用干细胞来治疗病患?目前可能不行,因为还有许多技术障碍有待克服。
干细胞临床试验未来方向-以脑为目标
英国再生神经元公司(ReNeuron)2006年,向美国FDA申请第一个针对慢性中风的干细胞临床试验,若顺利的话将可即刻展开。
这项最新治疗法显示,干细胞疗法不仅越来越多,其治疗范围也日益扩大,而以脑部为目标则是未来的趋势。科学将干细胞注射入脑或血液后,发现干细胞会移动到受损部位,应该是受到损伤细胞释出信号的吸引。
而干细胞之所以能够移动,可能是因为受损细胞所启动的路径和胚胎发育时的路径相似,胚胎发育时,干细胞是关键要角,这些研发方向是黄禹锡干细胞事件发生后,最新的研发目标。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38
脐带血干细胞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吸引资金2008年03月06日18:4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魏小刚
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话题。而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脐带血干细胞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的目光。
“我们的脐带血干细胞库总储存量达30万份,目前自体存储约8万份,公共储存5000多份。
”近日,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和干细胞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完成产值5.12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
协和干细胞公司坐落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由上市公司望春花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共同投资兴建,前者出资控股57%,后者以技术参股占43%,其主营业务为干细胞资源保存,单克隆抗体和基因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等,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干细胞库之一——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该库是首批通过国家卫生部验收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望春花的核心资产。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2007年1~9月份,协和干细胞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07亿元增加了4300万元,同比增长40.19%;实现净利润319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961万元增加了1230万元,同比增长62.72%。
“我们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6%~8%投入研究开发,着力打造干细胞、基因、蛋白等生物技术的产业平台。”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邱禄贵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共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山东省6家脐带血库由卫生部批准设置并且通过了各地方卫生局的验收。北京市脐带血库首席执行官高峰告诉记者,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始建于1996年,由北京佳宸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宸弘”)和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联合设置,目前储存了4万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其中无偿捐赠的公共储存量和个人付费自体储存量的比例为1∶3。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个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新库,存储量可达30万份。估计‘五一’之后就能搬进去。”高峰告诉记者。
据悉,佳宸弘是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金卫医疗的控股子公司。“金卫医疗对北京市脐带血库的总投资已达3亿元左右,目前尚未盈利。但是我们看重的是这项事业的发展前景,脐带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可估量。”高峰告诉记者。脐带血可以用来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淋巴瘤等)、血红蛋白病(如海洋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自身免疫性疾患、某些实体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等),而且它所能治疗的疾病种类还在不断地增加。
专家指出,脐带血储存只是干细胞产业的初级阶段,未来的产业化发展是在干细胞储存库的基础上加以延长,项目主要包括基因药物、基因诊断试剂、干细胞产品以及干细胞移植。据介绍,协和干细胞公司研发的“脐带血干细胞制品及扩增产品”已获天津市重点新产品证书。
有研究表明,到2015年,全球干细胞医疗的潜在市场规模大约为800亿美元。“尽管干细胞产业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但我们十分看好其发展前景。”协和干细胞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39
干细胞研究产业化商机正在中国逐渐显现
--------------------------------------------------------------------------------
作者: 来源:中国医药报 发布者: 亦云 类别:专题4-干细胞研究 日期: 2006-02-09 今日/总浏览: 2/2950
自从美国《科学》杂志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次将干细胞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以来,干细胞(stemcells)领域就持续成为国内外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预测数字显示,未来20年内,干细胞医疗市场的全球规模将迅速增长,2020年将达到4000亿美元。
面对巨大商机,许多高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纷纷介入,短短几年,以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为主体的生物公司纷纷上市或成立,干细胞概念的股票也一路飙升。由于不仅属于基础科学研究,更关系上千亿美元的医疗产业,因此,目前各发达国家均投入大量研究经费,建立各种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专门研究机构。全球范围内上市公司与科研强兵的组合方式在中国同样势头不减,方方面面的信息表明,干细胞研究产业化的中国商机正在逐渐显现。
■中国“蓝图”
自从20世纪末干细胞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全球干细胞研究迅速成为热点;与欧美相比,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研发激情正在释放。
“国内对于干细胞的认识这几年在不断提高。”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创建人、长江奖获得者李凌松教授介绍说,“我们可以把干细胞的‘干’理解为树干的干——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从理论上说,干细胞技术能够治疗各种疾病。”
李凌松进一步指出,这一成就将会给移植治疗、药物发现及筛选、细胞及基因治疗和生物发育的基础研究等带来深远的影响,打开在体外生产所有类型的可供移植治疗的人体细胞、组织乃至器官的大门。也正因如此,业内相当多的人士认为,这种“干什么都行的细胞”将毫无疑问地引发一场医学革命——修复受损的细胞和组织,治疗早老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中风和脊柱损伤等一系列疾病将真正成为可能,而这一点也正是干细胞概念有别于基因概念,快速成为独立概念的原因所在。
其实,干细胞研究的临床应用属性和巨大而广泛的利润空间并非只是科学家的理论推测,目前,干细胞对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老年痴呆症、重症肝炎、角膜病和白血病等多种病症治疗的动物实验已在全球完成,一旦人体临床试验成功,干细胞的潜在效益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据专家预计,全球干细胞医疗近两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大约为800亿美元,如果将药物等有关的产业计算在内,2020年前后其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4000亿美元。
而在这巨大的市场内,迅速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同时还面临着庞大的独生子女人群——独生子女能获得胞间干细胞的可能性很低,而非相关供体间白细胞(HLA)配型相合率只有10万分之一;从国外进口一份用于移植的骨髓或脐带血干细胞制品价格非常昂贵。据此,专家指出,中国将成为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需求最迫切且需求量最大的国家。
至此,问题的焦点似乎集中到了中国干细胞研究的技术和水平上,在迅速成为未来可能的干细胞技术消费国的同时,自身技术提升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当前,业内普遍的观点认为,由于干细胞研究的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仅有十几年时间,而我们本身的研究水平并不差,所以我国和西方国家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一领域,中国最有可能完成科学上的原创性贡献。
事实上,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确实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骨髓移植研究;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临床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病陆续开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除骨髓移植外,外周血和脐血干细胞移植也逐步普及应用于治疗血液病和肿瘤。可以说,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国科学家不亚于西方学者。
■产业化初探
提到中国干细胞研究产业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名字,这个半世纪以来中国血液病医疗的第一招牌,通过“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协和基因)在脐血干细胞产业化道路上的摸索,已成为国内干细胞研究产业化的一种模式。
目前协和基因现在的业务主要是干细胞资源保存,干细胞基础应用研究,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研制,干细胞临床移植等,旨在加速干细胞相关技术及基因工程药物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中,作为产业化基地最重要的部分,脐血保存是其目前最成熟也最重要的产业化项目。该公司脐血库主任邱陆贵告诉记者,“自从2001年我们血液所用无形资产入股至今,产业化的思路一直是合作方很认同的。”据他介绍,目前脐血库的主要存量有4万多份,分为公共库和个人库(自体储存)。自体储存是收费项目,第一年入库检测费是5000元,每年保管费500元,保管费中同时含带有医疗保险。对此,邱主任解释说,个人库主要是父母为儿童保存,但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儿童的合适的医疗保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储存了脐血,但日后万一得病还是没钱医治——从国外进口一份配型相合的骨髓或脐带血干细胞制品以供移植,需要1.5万~2万美元,在国内寻求一份的费用是4万~5万元人民币,这也就失去了脐血保存的意义。“所以我们和‘中国人保’合作建立了医疗保险,覆盖了如意外伤害、门诊医保、入院医保和移植医保险等项目,也是为了今天储存的干细胞明天能够真正用上。” 邱陆贵说。据悉,在协和基因提供的保险里,一般储户可得到20万元的移植医疗保险,5岁以下儿童的干细胞入库还能得到10万元保额的普通医疗保险。
然而,今天运作平稳的“协和基因”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摸清了产业化的道路。邱陆贵表示:“产业化究竟怎么实现,其实一开始同行们也都并不明了。目前国内的几家干细胞公司基本上都是科研单位做不下去了再去找资本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也是这样。”在邱陆贵他们投入没多久后就发现,如果纯粹作为公共库运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建一个脐血库需要四五千万元甚至更多的投资,要维持正常运转每年还要很多花费,如果只是单纯做公共库的话,企业肯定是血本无归。他坦言:“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即便不想从这里面赚多少钱也至少不能因此亏本,而且投资后如果没有产出,就不会再进行投入了。因此,协和基金借鉴了国际上的做法,通过自体脐血库的收费保存,维持公共库的运转。现在脐血库已基本为病人免费提供脐带血。但如果单纯按公共库运转,每份脐带血背负的成本可能就是几十万块钱,没有几个病人能够用得起。”
与此同时,依托北大科研力量的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致力于干细胞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其与北大医学部合作建立5年的“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研究就是应用,应用就是研究”的宗旨。公司总裁董子平在分析产业化道路时坦陈,一项生物医药产品要经过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报批、审批,真正上市至少要十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投资期是很难得到投资者认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开发短线收益项目,用短线补长线。
2006年初,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来消息:他们与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应用干细胞技术在骨科临床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大一院骨科与科宇干细胞公司此次合作将围绕采用先进的干细胞技术,重点进行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剥脱性软骨炎、软骨损伤等病种的临床技术革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发与攻关,致力于提高骨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发展待“求解”
但是,在研究升温的同时,业内专家也对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李凌松教授表示,“前几年,我国的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非常缓慢,原因就是研究和临床机构相分离。胚胎干细胞建系离不开体外生殖技术,而体外生殖的机构都设在医院里。我们先后和五家医院的相关科室开展合作,可是国内的合作研究缺乏合适的机制。按照医院的规定,我们的研究人员不能进入医院的生殖科室。相当一段时间,研究工作毫无进展。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们投入200多万元在某医院的体外辅助生殖科建立了胚胎干细胞实验室。”李凌松指出,面对剧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革除研究-医院-产业相脱离的弊端,建立资源共享和团队合作的管理机制,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抢占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化的制高点。
对于目前出现的投资热,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光琇教授表示了谨慎的乐观:“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缺少技术孵化器,商业化难度大。我们现在做的都属于基础研究,离真正临床应用还很遥远。而企业家都很现实,他们给了你钱就要在一定期限内看到利润,所以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支持基础研究。”
“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企业的思路是很不一样的。”在日本从事多年干细胞产业化研究,现为润东医药研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医学总监的彭春岩博士告诉记者,“由于属于长线投资,国外干细胞投资多数是一些大公司,投资干细胞治疗时他像创立自己品牌一样,是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延伸的宣传。通过雇用研究者的方式进行,完全是投资的一种考虑,有前景最好,没有前景全当做个广告;一些生产肌体材料的医疗器械公司,把干细胞研究和肌体材料结合起来,取材料的成形性和细胞代谢性的双重利点,来走一条改造传统肌体材料弊端的捷径,强化自己的产品线。他们希望利益回收的时候往往会找其他途径,比如说培养出来的细胞不能以医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40
“克隆羊之父”受聘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干细胞产业基地
--------------------------------------------------------------------------------
2008-10-16 7:51:13 简要内容:昨日下午,在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召开的“2008国际干细胞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际著名干细胞研究专家、有“克隆羊之父”之称的伊恩·维尔穆特教授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院士普罗克普教授,从新技术产业园区负责人手中郑重接过聘书,成为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特聘专家。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16日电:昨日下午,在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召开的“2008国际干细胞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际著名干细胞研究专家、有“克隆羊之父”之称的伊恩·维尔穆特教授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院士普罗克普教授,从新技术产业园区负责人手中郑重接过聘书,成为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特聘专家。今后,他们将带领各自科研团队,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产业化方面,展开多方面、多层次合作,将极大促进本市乃至我国干细胞研发水平的提高。
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天津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自2001年2月成立以来,经8年多发展建设,现已成为集生物资源保存、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干细胞和相关基因工程产品研发、干细胞临床移植、单克隆抗体、基因位点研究与基因检测、基因工程药物研制于一体,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干细胞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基地,其干细胞项目被列入本市今年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任勇)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42
深水中挣扎的美国干细胞产业遇救命稻草2007-4-17 11:16:38 信息来源: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
深水中挣扎的美国干细胞产业遇救命稻草 2007年4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63对43票通过了允许联邦基金支持包括胚胎干细胞在内的干细胞研究议案,但此前白宫发言人已经宣布布什总统将再度否决这个议案(详见本栏目4月11日的文章“美国总统布什将再度否决干细胞研究提案”),63/43并没有达到三分之二的优势以超越总统的决定,所以联邦基金实际上仍不能用于胚胎干细胞研究。即便如此,干细胞产业仍然欢庆胜利,如同在深水中挣扎得到救命稻草一样!因为,在2
http://www.bioon.com 生 物 谷 网 站 2007年4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63对43票通过了允许联邦基金支持包括胚胎干细胞在内的干细胞研究议案,但此前白宫发言人已经宣布布什总统将再度否决这个议案(详见本栏目4月11日的文章“美国总统布什将再度否决干细胞研究提案”),63/43并没有达到三分之二的优势以超越总统的决定,所以联邦基金实际上仍不能用于胚胎干细胞研究。即便如此,干细胞产业仍然欢庆胜利,如同在深水中挣扎得到救命稻草一样!因为,在2001年布什总统宣布联邦基金由于伦理道德问题不能用于胚胎干细胞研究后,美国公众一直以为干细胞研究和产业是不受法律保护的(outlaw)。这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极大,使大、小资本远离干细胞公司,所有公司的股票都表现过“自由落体”,并一蹶不振。同时,干细胞也好胚胎干细胞公司也好,其股价都是同涨同落。参院通过该议案对公众接受干细胞的程度意义深远。
美国干细胞研究和相关产业缺乏经费已经几年了,当时仅有的1.3亿美元联邦经费象打水漂一样早已用完。专门开发胚胎干细胞的公司Geron(Nasdaq: GERN)到今年底的投资都将超过这个数额。干细胞公司的CEO们已经放弃了对联邦基金和州政府基金的期盼,因为美国总统是不会批准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2004年加州通过30亿美元的干细胞研究经费官司缠身,即便解冻也不可能用于企业;其他约5个州宣布效仿加州,包括康涅狄格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弗罗里达州和密苏西比州,但投资规模远比不上加州,约1亿美元,只是应应景而已。公司开始埋下头来做科学,预计在2007年底有胚胎干细胞产品进入临床研究,2008年将有干细胞产品上市。不难预料,届时将出现投资热。依我们看,这才是干细胞产业真正的救命稻草。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一般经过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资助基础研究20年后才由企业投资进行成果转化。当然,从单克隆抗体技术发现到单抗药物的出现,这个阶段有10年就够了。无论如何,在新药进入临床前,没有联邦政府资金的资助,这个产业就象冰一样寒冷,没有大基金问津。
受参院通过加强干细胞研究法案消息的影响,并且布什总统表示会批准“不能发育为胎儿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法案,所有上市干细胞研发公司继续增长。2007年4月13日, Neuralstem (Nasdaq: NRLS)大幅上扬0.19美元或5.76%报收3.49美元/股,Aastrom(Nasdaq: ASTM)长3美分收于1.49美元/股,Geron(Nasdaq: GENG)长3美分报收7.45美元/股,STEMCELLS(Nasdaq: STEM)升3美分收盘于2.79美元/股,VIACELL(Nasdaq: VIAC)略降收盘于5.92美元/股,OSIRIS (Nasdaq: OSIR) 上涨0.54美元(3.08%)收盘于18.1美元,Advanced Cell (OTC: ACTC.OB)股价未动为0.79美元/股。
http://www.bioon.com 生物谷网站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43
干细胞研究产业化商机正在中国逐渐显现
--------------------------------------------------------------------------------
作者: 来源:中国医药报 发布者: 亦云 类别:专题4-干细胞研究 日期: 2006-02-09 今日/总浏览: 2/2950
自从美国《科学》杂志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次将干细胞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评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以来,干细胞(stemcells)领域就持续成为国内外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预测数字显示,未来20年内,干细胞医疗市场的全球规模将迅速增长,2020年将达到4000亿美元。
面对巨大商机,许多高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纷纷介入,短短几年,以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为主体的生物公司纷纷上市或成立,干细胞概念的股票也一路飙升。由于不仅属于基础科学研究,更关系上千亿美元的医疗产业,因此,目前各发达国家均投入大量研究经费,建立各种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专门研究机构。全球范围内上市公司与科研强兵的组合方式在中国同样势头不减,方方面面的信息表明,干细胞研究产业化的中国商机正在逐渐显现。
■中国“蓝图”
自从20世纪末干细胞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全球干细胞研究迅速成为热点;与欧美相比,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研发激情正在释放。
“国内对于干细胞的认识这几年在不断提高。”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创建人、长江奖获得者李凌松教授介绍说,“我们可以把干细胞的‘干’理解为树干的干——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从理论上说,干细胞技术能够治疗各种疾病。”
李凌松进一步指出,这一成就将会给移植治疗、药物发现及筛选、细胞及基因治疗和生物发育的基础研究等带来深远的影响,打开在体外生产所有类型的可供移植治疗的人体细胞、组织乃至器官的大门。也正因如此,业内相当多的人士认为,这种“干什么都行的细胞”将毫无疑问地引发一场医学革命——修复受损的细胞和组织,治疗早老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中风和脊柱损伤等一系列疾病将真正成为可能,而这一点也正是干细胞概念有别于基因概念,快速成为独立概念的原因所在。
其实,干细胞研究的临床应用属性和巨大而广泛的利润空间并非只是科学家的理论推测,目前,干细胞对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老年痴呆症、重症肝炎、角膜病和白血病等多种病症治疗的动物实验已在全球完成,一旦人体临床试验成功,干细胞的潜在效益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据专家预计,全球干细胞医疗近两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大约为800亿美元,如果将药物等有关的产业计算在内,2020年前后其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4000亿美元。
而在这巨大的市场内,迅速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同时还面临着庞大的独生子女人群——独生子女能获得胞间干细胞的可能性很低,而非相关供体间白细胞(HLA)配型相合率只有10万分之一;从国外进口一份用于移植的骨髓或脐带血干细胞制品价格非常昂贵。据此,专家指出,中国将成为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需求最迫切且需求量最大的国家。
至此,问题的焦点似乎集中到了中国干细胞研究的技术和水平上,在迅速成为未来可能的干细胞技术消费国的同时,自身技术提升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当前,业内普遍的观点认为,由于干细胞研究的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仅有十几年时间,而我们本身的研究水平并不差,所以我国和西方国家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一领域,中国最有可能完成科学上的原创性贡献。
事实上,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确实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骨髓移植研究;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临床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病陆续开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除骨髓移植外,外周血和脐血干细胞移植也逐步普及应用于治疗血液病和肿瘤。可以说,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国科学家不亚于西方学者。
■产业化初探
提到中国干细胞研究产业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名字,这个半世纪以来中国血液病医疗的第一招牌,通过“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协和基因)在脐血干细胞产业化道路上的摸索,已成为国内干细胞研究产业化的一种模式。
目前协和基因现在的业务主要是干细胞资源保存,干细胞基础应用研究,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研制,干细胞临床移植等,旨在加速干细胞相关技术及基因工程药物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中,作为产业化基地最重要的部分,脐血保存是其目前最成熟也最重要的产业化项目。该公司脐血库主任邱陆贵告诉记者,“自从2001年我们血液所用无形资产入股至今,产业化的思路一直是合作方很认同的。”据他介绍,目前脐血库的主要存量有4万多份,分为公共库和个人库(自体储存)。自体储存是收费项目,第一年入库检测费是5000元,每年保管费500元,保管费中同时含带有医疗保险。对此,邱主任解释说,个人库主要是父母为儿童保存,但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儿童的合适的医疗保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储存了脐血,但日后万一得病还是没钱医治——从国外进口一份配型相合的骨髓或脐带血干细胞制品以供移植,需要1.5万~2万美元,在国内寻求一份的费用是4万~5万元人民币,这也就失去了脐血保存的意义。“所以我们和‘中国人保’合作建立了医疗保险,覆盖了如意外伤害、门诊医保、入院医保和移植医保险等项目,也是为了今天储存的干细胞明天能够真正用上。” 邱陆贵说。据悉,在协和基因提供的保险里,一般储户可得到20万元的移植医疗保险,5岁以下儿童的干细胞入库还能得到10万元保额的普通医疗保险。
然而,今天运作平稳的“协和基因”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摸清了产业化的道路。邱陆贵表示:“产业化究竟怎么实现,其实一开始同行们也都并不明了。目前国内的几家干细胞公司基本上都是科研单位做不下去了再去找资本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也是这样。”在邱陆贵他们投入没多久后就发现,如果纯粹作为公共库运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建一个脐血库需要四五千万元甚至更多的投资,要维持正常运转每年还要很多花费,如果只是单纯做公共库的话,企业肯定是血本无归。他坦言:“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即便不想从这里面赚多少钱也至少不能因此亏本,而且投资后如果没有产出,就不会再进行投入了。因此,协和基金借鉴了国际上的做法,通过自体脐血库的收费保存,维持公共库的运转。现在脐血库已基本为病人免费提供脐带血。但如果单纯按公共库运转,每份脐带血背负的成本可能就是几十万块钱,没有几个病人能够用得起。”
与此同时,依托北大科研力量的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致力于干细胞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其与北大医学部合作建立5年的“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研究就是应用,应用就是研究”的宗旨。公司总裁董子平在分析产业化道路时坦陈,一项生物医药产品要经过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报批、审批,真正上市至少要十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投资期是很难得到投资者认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开发短线收益项目,用短线补长线。
2006年初,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来消息:他们与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应用干细胞技术在骨科临床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大一院骨科与科宇干细胞公司此次合作将围绕采用先进的干细胞技术,重点进行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剥脱性软骨炎、软骨损伤等病种的临床技术革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发与攻关,致力于提高骨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发展待“求解”
但是,在研究升温的同时,业内专家也对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李凌松教授表示,“前几年,我国的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非常缓慢,原因就是研究和临床机构相分离。胚胎干细胞建系离不开体外生殖技术,而体外生殖的机构都设在医院里。我们先后和五家医院的相关科室开展合作,可是国内的合作研究缺乏合适的机制。按照医院的规定,我们的研究人员不能进入医院的生殖科室。相当一段时间,研究工作毫无进展。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们投入200多万元在某医院的体外辅助生殖科建立了胚胎干细胞实验室。”李凌松指出,面对剧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革除研究-医院-产业相脱离的弊端,建立资源共享和团队合作的管理机制,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抢占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化的制高点。
对于目前出现的投资热,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光琇教授表示了谨慎的乐观:“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缺少技术孵化器,商业化难度大。我们现在做的都属于基础研究,离真正临床应用还很遥远。而企业家都很现实,他们给了你钱就要在一定期限内看到利润,所以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支持基础研究。”
“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企业的思路是很不一样的。”在日本从事多年干细胞产业化研究,现为润东医药研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医学总监的彭春岩博士告诉记者,“由于属于长线投资,国外干细胞投资多数是一些大公司,投资干细胞治疗时他像创立自己品牌一样,是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延伸的宣传。通过雇用研究者的方式进行,完全是投资的一种考虑,有前景最好,没有前景全当做个广告;一些生产肌体材料的医疗器械公司,把干细胞研究和肌体材料结合起来,取材料的成形性和细胞代谢性的双重利点,来走一条改造传统肌体材料弊端的捷径,强化自己的产品线。他们希望利益回收的时候往往会找其他途径,比如说培养出来的细胞不能以医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44
奥巴马新政 批准人类干细胞试验创世界纪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4 10:37:12
干细胞治疗脊随损伤
中评社香港1月24日电/奥巴马20日就任美国总统后,“改变”政策持续不断,这两天一方面核准备受争议的干细胞疗法进行人体试验,一方面还重申支持堕胎权,挑战部分宗教人士及捍卫胎儿人权者的抗议声浪。
这是继奥巴马冻结白宫官员年薪10万美元以上的薪资、推翻正副总统得径行将任内文件列为机密、关闭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海外讯问和拘留恐怖分子的“黑地点”后,再度展现和前布什政府截然不同的“改革”新政。
美国政府23日批准干细胞疗法的人体试验,创下世界的首例,缔造干细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生物科技公司Geron的执行长奥卡马博士22日表示,FDA过去不批准试验与布什政府反对干细胞研究的立场无关。但其他人士认为,FDA在奥巴马就职后立即批准这项试验,绝非偶然。
奥巴马22日还发表谈话,重申支持堕胎权,并表示最高法院的裁决代表更广泛的政府原则,显示政府“不应侵犯我们最隐私的家庭事务”。他敦促全国就此寻求共同立场,让“我们的女儿与我们的儿子拥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
不过奥巴马说:“虽然这是敏感和经常造成分歧的问题,不论我们持何种观点,我们大家都决心防止意外怀孕、减少堕胎的必要,以及支持妇女和家庭所做的决定。”
就在奥巴马发表支持堕胎言论的同一天,成千上万反堕胎分子在华府国家大草坪集合,游行到联邦最高法院前示威。
医学界:可促使受损神经重新生长
而美国“基荣”(Geron)生物科技公司获得联邦“食品暨药物管理局”批准,将从二○○九年夏天开始,进行人类胚胎干细胞注入病患脊椎的临床试验。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一大突破,也代表美国官方对干细胞疗法的立场出现重大转变。
“基荣”公司认为干细胞疗法的人体试验的批准将创造“人类医学史上的新篇章”。
基荣公司获准把由人类胚胎组织培育并经特殊处理的脊椎细胞,注射到八至十位患者体内,接受这种实验疗法的病患须为截瘫者,即因脊髓损伤而胸腔以下瘫痪,手臂还能动,但下肢丧失行动力。 奥巴马新政 批准人类干细胞试验创世界纪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4 10:37:12
医学界希望,移植细胞后可促使受损神经重新生长,恢复病患的感觉功能、行动能力,否则患者注定终生瘫痪。官方规定,今年的人体试验中,干细胞疗法限定用于脊髓受伤一至二周的病患。
基荣公司执行长欧卡尔马表示,临床试验时,将把人体胚胎干细胞直接注射在病患脊椎受损处;实验地点则在全美四到七个医学中心。欧卡尔马认为,这项试验可望揭开医疗史新页,亦即藉由注射健康、取代用的细胞来恢复器官与组织的功能。假如研究成功,预计日后每次治疗费将不超过50万美元(约388万港元),“物有所值”。
动物试验显示,一旦注入干细胞,细胞将自行成熟,同时修补受损神经的周遭部分,并产出各种物质,供神经恢复成长,重拾机能。
不过部分研究人员也担心,若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疗法不安全,可能带来反效果,让干细胞研究倒退好几年。其中一个最令人担心的风险就是,干细胞注入体内也可能助长肿瘤发生,即使这类肿瘤不像癌症肿瘤会扩散,但是其存在就可能进一步伤害受损神经。
而动物研究已证明培育出来的干细胞即使注入体内一年也不会发生肿瘤,第一阶段实验目的是了解安全性,若无法显示疗效也无妨,“我们不期待这能让半身完全瘫痪的人六个月后就能站起来跳舞”。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46
科学时报:美国科技迎来奥巴马时代
科学时报 2008-11-11 作者:王丹红 译
编者按:
在11月4日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并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英国《自然》杂志邀请两位总统候选人回答了与科学相关的18个问题。奥巴马书面回答了问题,但麦凯恩的竞选团队拒绝了这一邀请。之后,奥巴马补充回答了《自然》杂志提出的有关与生物安全、核武器实验室和美国参与国际项目等8个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中,奥巴马大致勾勒了他所领导的美国政府在科学、技术、环境和能源等问题上的政策走向。经《自然》杂志特别授权,我们全文翻译了奥巴马对于科学相关问题的回答,标题为编者所加。
基础研究
问: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您最优先的考虑(或当务之急)是什么?
答:我承诺加强美国在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这将成为本届政府的中心要务。我们拥有的创新型人才仍然为世界所羡慕,但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新的措施。比如,美国每年进口530多亿美元的高技术产品,这已经超出我们的出口量。中国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高技术出口国。这种竞争的形势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因为追求以技术为职业的美国学生人数正在减少。从大学中接受科学或工程学专业的学生人数来看,美国位居发达国家的第17位,而30年前我们的排名是第3位。
从宇宙的大小到亚原子粒子,从支持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化学反应到维持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基础研究的目的是认识自然的诸多特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一直是美国生活的本质特征。虽然特定项目的结果永远无法预测,但基础研究是增加新知识的可靠来源,这些知识刺激了远程通信、医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产出了相当可观的经济回报,确保了美国在工业、军事和高等教育中的领导地位。我相信,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是确保我们未来有更健康生活、更好能源、高级军事力量和高收入工作职位的根本所在。
然而,我们今天对科学和工程学中几乎所有学科的投入都明显不足。以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最近数十年中,联邦政府对物质科学和工程学的支持一直在下降;在生命科学的资助持续增加一个时期后,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预算在过去6年中持续丧失其购买力。结果,我们的科学机构常常只能在10个项目中选择支持1个,妨碍了年轻科学家的职业,阻断了我们追求许多新发展的能力。而且,在这种环境下,科学家们不再愿意追求可能导致最重要突破的风险研究。
最后,在许多国家都在增加科研经费的同时,我们正在减少对科学的支持,这种状况已经威胁到我们在许多核心科学领域的领导地位。
这个现状是不可接受的。作为总统,通过在未来10年将基础研究的经费翻一番,我将增强对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数学和工程学领域基础研究的资助,支持科学家并恢复美国科学的领导地位。
问:生物医学的创新昂贵而缓慢,一种新药的发明差不多需要10亿美元的投入和10年的时间。你的政府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研究能够更容易地转化为治疗方法?
答:过去半个世纪中,美国人民都有为生物医学骄傲的诸多理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世界,医学科学在对付疾病中发挥了非凡的作用。由NIH、其他政府机构、制药业和生物技术业资助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疫苗、药物和激素,它们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减少了严重疾病和残疾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也许,“将研究转化为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知道生物医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求更好的机会,用科学研究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我将鼓励研制疾病的生物示踪剂,这会简化新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鼓励利用遗传信息筛选最可能受益于新疗法的病人;鼓励多学科研究,这在许多研究中心业已成为可能。此外,我还将支持并日益关注致力于预防、早期检测和提高疾病管理水平的研究。而且,我相信,在确保新治疗方法被开发并更有效地为公众使用方面,我们还能做更多的事。
我相信,我们必须增加对NIH的资助,以逆转在研究成本攀升的同时,我国研究人员的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我们必须做更好的工作,为食品和药物管理署(FDA)、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其他联邦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源,确保当这些医学进展转化为激动人心的新疗法时,它们被广泛应用的快速性和安全性均被充分考虑。此外,我们必须按轻重缓急去除联邦机构与公众、私人和非营利组织间的障碍,确保创新中有更好和更高效的合作。
问:多年来,联邦政府对科学决策的干涉已让许多科学家深感痛心。您会采取什么措施恢复政府中科学顾问的中立性?
答:在许多领域,科学和技术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我相信,这些信息必须来自内行而且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我将恢复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政府的决策应该基于最可行、具有科学有效性的证据,而不是政府官员或首长的意识形态偏见。更广泛地讲,我承诺创建一个透明和相互链接的民主政治,利用最前沿的技术,在新水平上为美国公民提供透明、负责任的参与机制。政策的制定过程必须基于传统的长时间的公开讨论,这种讨论包含个人带来的新信息或相反观点,反映出科学的进展。我已建立一支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顾问团队,其中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正帮助我绘制政府的强大科学议程。
此外,我还将:
第一,任命拥有坚实科学和技术背景、正直和客观的人出任逐渐增多的高级管理职位,他们的决策必须整合科学和技术建议。这些职位必须由品德高尚、没有政党偏见的高素质人才担任。
第二,建立第一个国家级首席技术官员(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职位,确保我们政府和所有机构都拥有适当的面向21世纪的基础设施、政府和服务。首席技术官将负责整合同类中最好的技术、分享最好的实践并保护我们的网络。
第三,通过任命能够在科学技术的核心事务上提供独立建议的专家,加强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作用。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将再次成为总统的顾问。
第四,恢复政府的科学正直性,通过发布一项清晰指导政府出版物评估和发布的总统令,保证结果能及时发布,而且没有被政府官员的意识形态偏见所扭曲,恢复决策过程的透明性。我将增加对报告滥用这一过程的“告密者”的保护。
能源·环境·核电
问:在您对美国能源供应的愿景中,核电力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您如何处理核废料的问题?
答:核电力是我们目前能源供应综合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非碳电力中,核电占了70%。如果我们选择全部取消核电,那么我们不可能实现气候变化的积极目标。然而,在考虑扩大核电厂之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核燃料安全、废料和垃圾的处理及核扩散。(位于内华达州的)丝兰山核废料处理项目是一个昂贵的错误,应该放弃。我将与工业界和州长共同努力,在追求长远解决办法的同时,开发核废料安全处理的新方法。
问:您支持管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竭制—贸易体制”;但来自欧洲的“排放—贸易体制”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或教训吗?
答:我将执行一套基于市场的“竭制—贸易体制”,将碳排放量减少到科学家们认为的必要水平:在2050年将碳排放量降低至1990年水平的80%。欧洲的体制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但它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错误。与欧洲的系统不一样,我计划的目标是竭制几乎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拍卖掉所有的许可证而不是让它们自由交易,确保市场上许可证和其价格的稳定。我的计划将利用拍卖收益,投资未来的清洁能源、居住地保护、减免家庭税务和其他过度负担。
问:您坚持开采国内石油储藏的立场是否与您减少国家排放和与气候变化作斗争的目标矛盾?您如何在二者间保持平衡?
答:美国拥有3%的世界石油储存量,因此不可能靠开采这种办法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但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在本国国内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防止全球能源价格攀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里有多个关键时机,支持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提高而不必开放目前受保护的区域。
我所提议的增加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方法并不会削弱我抗击气候变化的承诺,这是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承诺执行一套基于市场的“竭制—贸易体制”,在2050年前将碳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通过设立严格的年度减排目标和2020年前的中期减排目标,我将启动一项立即减排措施。
进化论·干细胞研究
问:您相信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足以解释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吗?智慧设计或部分衍生理论应该在学校的科学课堂讲授吗?
答:我相信进化论,我支持科学界的强烈共识,即进化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确认的。我不认为对没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如智慧设计等的讨论有助于我们的学生,智慧设计没有接受过实验验证。
问:您会去除布什总统关于禁止用联邦经费从事采集自2001年8月9日后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命令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您认为创建人类胚胎干细胞是可以接受的?
答:干细胞研究至少在3个方面有望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通过用健康细胞替换受损细胞,治疗糖尿病、帕金森氏症、脊柱损伤、心脏病和其他疾病;通过提供安全方便的疾病模型,帮助科学家从事药物开发;帮助理解正常发育和细胞官能障碍的基础性问题。
因为这些原因,我强烈支持拓展干细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2-25 12:48
因为这些原因,我强烈支持拓展干细胞的研究。我相信,布什总统在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上设置的限制妨碍了我们的科学家,也阻止了我们与其他国家竞争的能力。作为总统,我将通过一项总统令取消目前一项干细胞禁令,即禁止用联邦经费资助利用采集于2001年8月9日后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所进行的研究;我将确保所有干细胞的研究都符合道德规范并受到严格监控。
我知道,有人反对政府支持需要采集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的相关研究。然而,成千上万的胚胎通过试管培育被储存在美国,它们的目的不是用于再繁殖,而且最终将被毁坏。我相信,利用这些胚胎用于拯救生命的研究,而且这些特别胚胎来自于为特定目的的自愿捐赠,这样的做法符合道德规范。
我也知道,有人建议各种类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衍生于组织资源而不是胚胎,因此没有必要利用胚胎干细胞。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虽然取自血液或骨髓的成体干细胞已被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但它们不具备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不会替代它们。最近的发现显示,成体皮肤干细胞能够被程序化处理化,表现出干细胞行为;这些激动人心的发现在未来可成为高度全能性干细胞的替代品。然而,胚胎干细胞保持了“黄金标准”,所有各类干细胞研究在可见的未来均应保持平行发展。
基于最近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报告,我不限制对这类研究的资助,而是支持对它们进行负责任的监督。目前,接受各种资助从事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各个机构,正在遵循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建议。随着研究规模的扩大,联邦政府对干细胞研究项目的资助将鼓励美国天才的科学家们从事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鼓励有效的监督,也将给其他国家一个信号,表明我们愿意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医学研究领域接受竞争。
空间项目·移民政策
问:对美国来说,您认为宇航员重返月球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吗?
答:我相信,美国需要强有力的空间项目,这不仅有助于维持我们在空间领域的优势地位,而且也有助于在教育、科学、技术、环境和国家安全方面的优势地位。从计算机、医学技术到婴儿配方奶粉和汽车,为空间任务而开发的技术已经应用于提高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总统,我将建立一个强大和平衡的民用空间项目。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我将邀请国际合作伙伴、私人和私人企业,共同扩大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触接范围。我相信,NASA的新生有助于美国保持处于创新的前沿,为美国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我将重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委员会,它将协调民用、军事、商业和国家安全相关的太空活动,直接向总统报告。这个委员会将负责监督一个全面、整合的战略和政策,处理与政府相关的空间项目,包括分别由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国防部、国家测绘局、商务部、运输部和其他政府机构执行的项目。它将请求公众参与、融入国际社会,制定出面向21世纪的空间远景,这个远景在推动国家拓展空间探测计划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间平衡的同时,还将持续增强新技术系统的运转能力。
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技术和科学领导地位来说,人类空间飞行至关重要。我将支持超越地球低轨道的复兴型人类探测计划。我赞成在2020年前人类重返月球的计划,这是向火星等更远空间迈进的前哨。
问:许多在美国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留在了美国,他们对这个国家的研究基础和财富都作出了贡献,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支持移民改革吗?
答:我们必须制定全面的移民改革方案,以恢复我们经济的强盛,解除因联邦移民制度的低效而给地方政府造成的不公正负担,确保国家和边界的安全;为1200多万愿意支付罚款、纳税和学习英语的非法移民提供获得公民资格的途径。全面改革移民政策的核心之一是,扭转“9·11”事件后导致世界最优秀人才离开美国的导向错误政策。作为总统,我将提升我们的合法永远居留签证项目和临时项目签证的程序,吸引部分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到美国。
评论人:tudanima 评论日期:2009-3-12 23:21
奥巴马新政“解禁” 干细胞概念股闻声突起
受到隔夜欧美股市暴涨的刺激,周三A股市场一度大幅高开,上证指数短暂突破2200点整数关口后,随着石化双雄以及银行股板块的集体走低,大盘迅速回软,至收盘两市股指收出高开低走的中阴线。值得关注的是,受到奥巴马新政“解禁”干细胞研究消息的刺激,ST协和、苏常柴、长春高新 (000661 )、友好集团 (600778 )等生物医药类股票联袂涨停,并由此带动其它医药类股票跟风上涨。应该说,在目前A股市场上下两难之际,政策驱动下的投资机会渐趋降温的背景下,干细胞概念股的异军突起引人瞩目。
干细胞――生命的诺亚方舟
生物技术是以生科学为基础 , 利用生物体的特征和功能 , 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 , 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并以此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而作为生物技术的一支奇葩,干细胞的发现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方法和手段,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曙光,必将引起一场医学的革命。“二十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细胞治疗的时代”,这个预言并非遥不可及。
据相关资料显示,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潜在功能。人体干细胞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功能干细胞;另一种是多功能干细胞。人类寄希望于利用于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繁育出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来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干细胞具有经培养不定期地分化并产生特化细胞的能力,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增殖和分化。
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也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提供可能。这一成就将会给移植治疗、药物发现及筛选、细胞及基因治疗和生物发育的基础研究等带来深远的影响。显然,作为基因治疗研究的新领域,干细胞研究希望有一天能够让患者体内的多种组织实现再生。也就是说,当面临病变或者坏死的身体组织或者器官时,医生要做的就是像换汽车零件一样,以旧换新即可挽救患者性命。因此,干细胞必将引发一场医学革命――修复受损的细胞和组织,治疗早老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中风和脊柱损伤等一系列疾病将可能真正成为现实。
产业革命再掀投资风暴
以前干细胞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前沿科学与道德伦理问题。事实上,2001年8月,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对胚胎干细胞研究设限,规定联邦政府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资助仅限于研究当时已有的胚胎干细胞,不得资助从新胚胎中提取干细胞进而开展研究。近年来,关于联邦政府是否应进一步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问题曾数次在美国引起激烈争论,取消上述限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于美国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胚胎干细胞是极有前景的研究领域,有望找到攻克人类诸多顽疾的新疗法,并且在美国从事干细胞产业化的生物技术企业有很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9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解除对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解禁”,其研究的进程和产业化速度必然大大加快。据相关机构预计,全球干细胞医疗近两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大约为800亿美元,未来20年内,干细胞医疗市场的全球规模将迅速增长,如果将药物等有关的产业计算在内,2020年前后全球市场规模每年可达4000亿美元。可以预见,干细胞研究将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因此,面对超出想象的市场前景,相关上市公司无疑将面临重大的投资机遇。
典型的如ST协和,公司控股57%的子公司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就是主营脐带血存储业务的企业,业务的发展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利润增长,未来通过干细胞产业的升级,ST协和有望逐步延伸干细胞产业链,最终扩大公司在干细胞产业领域的优势。
友好集团携手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国家队”——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共同组建上海申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申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剔除护骨素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杂合子模型的建立”的研究,完成引物合成和基因测序的工作。
复星医药,用配股资金1500万元建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用于干细胞移植技术的研究以及干细胞库和生物治疗技术的构建。
*ST九发控股的格兰百克生物制药公司 主要产品为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治疗肿瘤、癌症的特效药,并可用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等。
苏常柴持有清华兴业创业投资公司25%的股权,清华兴业是一家著名的创业投资公司,是国内生物技术,尤其是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领域的风险投资先驱,并创造了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一系列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