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我和赵姨:专题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一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6:36:21
第一讲

 

引言 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整体思考:《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也呼唤着有意义的、丰富的学习方式与之相匹配。学生能在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中认识数学,解除困惑,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豁然开朗,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而这种“过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专题五就想以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作为切入点,跟老师们聊一聊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运用上的一些问题,在与大家探讨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更多地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关概念的界定上做文章,也不想在这些教学方式的叫法上过多纠缠,我们还是想把话题直接指向操作层面上的运用问题。因此,在表述上我们是由学习方式谈到教学方式,在下面的交流中难免有混用的现象,这一点也请老师们谅解。头脑风暴:1.多种教学方式包括的类型有哪些?2.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请写出您印象最深刻的教学现象?您还有哪些困惑的问题?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合作,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教师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讲授的方式存在较大的疑惑,这些疑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学习方式的价值究竟在哪里?(2)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和合作?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3)哪些内容适宜探究和合作?(4)新课程背景下是否还提倡讲授?如何有效地通过讲授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一节 案例研讨一、关于学习方式价值的讨论【案例1】“厘米的认识”教学过程对比案例描述在这两节课中,学生认识厘米第一次用了6分钟,第二次用了19分钟。教学过程1:很快就由老师告诉学生什么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拿出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接着就是大量的测量练习。教学过程2:第二次上课时,教师是分两个步骤让学生认识厘米的,第一步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第二步让学生用1厘米去真正做一个尺子。经历了这样几个步骤:  (1)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小棒的两端拿起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横着看、竖着都看;换只手再比比;(2)慢慢把小棒拿掉看1厘米有多长,再换一只手比;(3)闭着眼睛想,然后用手比,与同伴、与老师比,再用小棒验证;(4)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铅笔尖的长度,字的宽度……)(5)用你们的小棒摆2厘米、4厘米。将这些小棒粘在一起,做成一把“尺子”。 讨论问题上述两个教学过程最大的差别是什么?这种差别的意义是什么?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在此方面也有不少的困惑,下面是一些教师的想法:困惑1:只有上公开课才采用自主探索,平时课堂上自主探索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困惑2:经历与不经历自主探索过程的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上有什么不同吗?困惑3:不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差。为什么非要自主探索啊?教师们的这些困惑,实际聚焦在这样两个问题上:为什么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二、有关自主探索的讨论【案例2】哪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案例描述教学片段1:梯形面积 师:梯形的面积和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操作发现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1.研究直角梯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师:布置实验,拿两个能完全重合的直角梯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并填写实验报告:(1)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2)一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 )。(3)梯形的面积等于(       )2.研究等腰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师:布置实验,拿两个能完全重合的等腰梯形,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填写实验报告。(1)2个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2)一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相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3)梯形的面积等于(     )3.研究等腰梯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师:布置实验,拿两个能完全重合的等腰梯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并填写实验报告。(1)2个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2)一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 )。(3)梯形的面积等于(     )4、研究一般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师:布置试验,把梯形沿中位线前开,通过旋转平移,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填写实验报告。(1)一般梯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   )(2)梯形的面积等于(        )教学片段2《圆的周长》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师:你觉得是和直径有关系,说说理由好吗?生:圆的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也就越大,师:(师出示学具圆)这是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猜猜他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生:周长是直径的2倍,生:他们一样长,生:我觉得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4倍)(3.5倍)师:大家再看这个圆,这个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猜测。师:大家猜得可真起劲呀!那到底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知道?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师:说的真好,这可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动手做来验证一下。同学们想试试吗?老师为每组准备了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听好要求: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哪个小组先来!生:实物展台交流。师: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

圆的周长c 直径d c/d(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4.5 7.4 3.31 7.8 2.4 3.25 12.7 4 3.18 10 3 3.33 16 5 3.2 12 3.8 3.16

生:我发现了这三个圆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多师:这个同学真是好眼力。其他小组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吗? 生: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看来大家的发现都一样,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课件直观展示三倍多)看屏幕,注意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这位同学,你说好吗?生: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师:说得真好。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你们的这个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是3.14,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讨论问题上面两个教学过程片段,哪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说明你的理由。对于自主探索的经验与困惑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下面就让我们再听一听教师的心声。师1:在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时,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紧张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师2: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往往优等生和中等生参与的较为积极,而一些学困生则不能受到较好的关注,这样会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这一点是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呢?看来,老师们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时出现了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问题上:问题1:怎样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探索者,而不是一个操作工。问题2:怎样做才能增强自主探索的有效性?三、有关讲授的讨论【案例3】 线段、射线和直线案例描述在进行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之前,教研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老师认为三个概念比较抽象,干脆教师直接讲解就行了,不需要学生探究了。而有的老师却认为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索,应该相办法设计活动鼓励学生去探究。再说,教师讲解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讲解不就是直接介绍吗,会不会剥夺学生思考的空间。讨论问题1.对于这样的内容你愿意怎样做,是采取讲解,还是采取探究呢?2.如何在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真正参与呢?以上案例,实际上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下面的问题: (1)讲解的优势与局限体现在哪?(2)什么样的内容适用于讲解?怎样正确运用讲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