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专科和本科差别:不要盲目夸奖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6:37:22
 陆传文

第一节课:实话实说  主讲人: 孙犁的妈妈

常听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就经常夸奖孩子。

每当孙犁表现好,或者做了一件让我高兴的事,我都会夸他说“你真棒”“真是个好孩子”。孙犁小时候很喜欢我这样夸奖他,每次听到这些话,他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对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小时候,我父母很少夸奖我,不管我多么努力,也很难得到他们的表扬,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表扬而难过、失望,尤其是从自己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当孩子付出努力,却得不到父母的夸奖时,不仅会失望,也会心灰意冷,做事没劲头,做人没信心。所以,我一点儿也不吝啬对孙犁的夸奖和赞美。


记得他小学三年级时,一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为此,孙犁特别高兴。放学时,看到我在学校门口接他,离得大老远他就兴奋地喊了起来:“妈妈,我写了一篇作文,老师让我在班里朗读,还让同学们向我学习呢!”我听了也十分高兴,尤其在那么多接孩子的家长面前,我感到特别骄傲,马上脱口说:“是吗,你太棒了!妈妈说过,你是最优秀的!”


回到家,我看了儿子的作文,写得的确很好,语言很流畅,运用了很多生动准确的词汇。为了鼓励他,我夸他说:“你真是优秀的作家。”孙犁被我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但他很高兴,围着我又蹦又跳的。

还有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只有孙犁得了满分,其他同学都有一道题没做对。那道数学题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但孙犁竟然算对了。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和骄傲,对孙犁说:“你真聪明,这可不是一般孩子能算出来的。”

在我的夸奖下,孙犁一直很开心。我也很欣慰,因为我这么做,就是希望他能自信、快乐。没想到,自从他上小学五年级以后,就不像以前那样渴望我们夸他,有时我夸他,他会变得扭扭捏捏,偶尔还会有点儿不耐烦。


现在,他上小学六年级,似乎更怕我夸他,有什么好的表现也不跟我说。最近,我发现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他害怕我批评他,有时没等我开口他反而先恼了。

更让我担忧的是,面对竞争,他居然畏首畏尾的。老师对我说,孙犁这段时间变了,不爱参加班里的活动,上课也不愿意回答问题。学校经常有一些知识竞赛和体育竞赛,以前孙犁总是很积极地参加,可是现在,不管老师怎么鼓励他,他都闷头不语,只愿意当观众。

现在的孙犁,和以前大不一样。他做事不用心,不能坚持,成绩不断下滑。我想,既然批评会让他不高兴,会打消他学习的积极性,那就继续夸他吧。于是,我又鼓励他说:“儿子,你是最聪明的,只是不太用功。你只要稍微一努力就能赶上来。相信妈妈,你是最优秀的!”

儿子听了我的夸奖,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冲我嚷了起来:“你烦不烦?能不能少挤兑我?”说到最后,他竟然哭了起来。

我很生气,也很委屈,心想这孩子太不懂事,你不好好学习我都没有批评你,还鼓励你,你怎么跟妈妈翻脸,说妈妈挤兑你呢?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好,担心不已。


第二天,我上学校跟老师了解情况,想知道孙犁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老师的话让我又羞又气。原来,孙犁现在不但不好好学习,还老是耍一些小聪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陆老师,请您告诉我,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我一直夸奖他、鼓励他,他却越来越不懂事呢?
  
第二节课:实案分析
  
孙犁的父母用夸奖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初衷是对的,这种意识也值得鼓励,但是他们对表扬孩子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了解得不够,导致弄巧成拙。


1. 评价性的夸奖让孩子产生焦虑和反感


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和认可,这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性的弱点。孙犁反感的不是父母夸奖的意识和态度,而是父母夸奖的方式。父母的称赞、表扬可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的关键便是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夸奖孩子。

孙犁的父母所采用的都是评价性的夸奖,是对孩子的个人品质和品德所下的定义。如“你真棒”“你是最优秀的”“你真聪明”等是针对孩子个人品质的评价;“你是个好孩子”是针对孩子品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否定了人的不完整性,忽略了孩子需要在尝试和错误中学习的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残酷的制约。

因为评价性的夸奖,是对孩子的个人品质和品德所下的定义,这就等于给孩子贴上标签后高高地抬了起来,如果孩子接受了这样的评价就必须凡事做到最好,否则就不是“最优秀的”“最棒的”“最聪明的”,就不是“好孩子”。这常让孙犁做事放不开手脚,战战兢兢,总是担心自己做错事,或者做不好。


有研究表明,针对孩子个人品质取向的表扬,会使孩子的自我评价很低,态度消极,情绪体验糟糕。随着孙犁年龄的增长,对自我统一性有了基本的自觉化认识后,他发现自己也有“不优秀”“不聪明”的时候,自己的某些做法和妈妈的夸奖并不吻合。


他对我说:“我努力像妈妈夸奖的那样去做,但很多时候我做不到,我不能在每件事上都做到最好,我并不是最优秀的。这时,我就开始自责,讨厌自己,觉得自己很笨,很无能,让妈妈失望了。所以我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也怕听到妈妈的夸奖,有时候情绪急躁,就会和妈妈嚷嚷。”

孙犁的父母应该了解到,那些看上去很好学,说起来像口号一样响亮的夸奖,是夸奖中的大忌,有悖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它们像紧箍咒一样,束缚了孩子的心灵。

2.经常夸孩子“聪明”反而会使孩子变“笨”

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当发现自己并不如大人所说的那样聪明后,为了保住自己“聪明”的光环,他便会有以下两个举动:一是耍小聪明,进一步显示自己“聪明”,这会导致他做事不用心,不能脚踏实地;二是不敢尝试和挑战难题和困难,他们担心万一自己做不到,别人便会说他不聪明,有损自己“聪明”的形象。所以面对竞争和挑战,他们会尽可能躲避。

在这两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开始不愿意动脑筋,时间久了思维会变得缓慢、不连续和缺少条理性,孩子就会感觉自己越来越笨,形成不敢面对困难的心理和习惯,并变得很脆弱,一旦失败就很难再振作。
  
第三节课:父母对策
  
1.利用描述夸奖过程


利用描述夸奖过程的方法叫描述性夸奖,也就是如实地描述孩子做事、学习的具体过程,这种夸奖也就是我们批评孩子时所说的“对事不对人”。这样的夸奖不触及孩子的品质和人格,只针对孩子做事的行为、过程和态度,不会让孩子茫然焦虑,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能真正激励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比如,孙犁放学准时回家,并把鞋子摆放整齐。按以前的方法,孙犁妈妈会夸奖说:“真是个好孩子。”现在,可以将夸奖的话语改为:“儿子,这些天你放学后都准时到家,鞋子也放到了鞋架上,你做事越来越有规律了,好样的。”这样的夸奖很具体,针对性很强,不仅能使孩子感到踏实、愉悦,还能使他意识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夸奖孩子的行为,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在付出努力后,不仅需要父母的认可和赞美,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父母开心、快乐,更喜欢自己,所以我们在夸奖孩子做事努力的同时,也要表达自己欣喜的情绪。比如,孙犁在成绩上有进步,妈妈可以说:“这次考试你很努力,成绩提高了,还把试卷给妈妈分析,妈妈非常高兴,谢谢你的信任。”

3.不要过于频繁地夸奖孩子

任何信息过于频繁,都会产生信息疲劳。夸奖太少,孩子会产生欣赏饥渴;过多,则会麻木、不珍惜。这就需要家长掌握好夸奖的火候和频率,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夸奖效果最好。如果孩子和平常不一样,总是缠着你,在你面前表现自己,这就说明孩子需要你的夸奖了。

有时给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在孩子觉得不会得到夸奖时给予适当的夸奖。比如,孩子和同桌吵架了,妈妈可以说:“听说你和同学吵架,但老师制止的时候你很配合,认真接受老师的批评,并主动道歉,妈妈很高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4.利用肢体语言和目光嘉许

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有口头的赞美,会给孩子带来认可和激励,利用肢体语言和目光嘉许,孩子会感到亲情的独特温暖。如用欣赏、鼓励、宽容、爱惜的目光轻柔地注视孩子;用手摸摸孩子的头,拍拍他的肩;给他一个有力的拥抱等等,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理解、尊重和鼓舞。

夸奖后观察孩子的反应。通过孩子的欣喜、满足或平淡、反感,以及做事的积极和消极态度,来观察每次夸奖后的效果,检验方法是否正确。可以拿有效的夸奖和无效的夸奖相对比,最后,筛选出适合孩子的夸奖用语,并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调整表扬的语言模式、时机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