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家丁林府风云同人:书法心得汇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24:42
                                          读选                                       
碑帖临摹主要是神似形同,主要抓住起笔、收笔、转折出的细微变化,然后就是整个字体的神气,把握好间架结构
个人认为在临摹碑帖的时候要先读帖,仔细分析自己临摹的碑帖与其他碑帖之间的不同之处,把握住特点,然后就是抓住碑帖中的字的相同之处,加强练习,持之以恒,这样你会有不小的收获!
学篆刻要读印,学书法要读帖,这是常识,是惯例,也是必经之路。读帖,即是通过观察、分析、琢磨和体会碑帖字形的过程,对其中的笔画形态、用笔方法和结构特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欧阳询在《传授诀》中说:“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临书必须“眼高手低”,这样方能有所进步,否则将精华视为糟粕,腐朽视为精神,则本末倒置,无异于南辕北辙,越是勤奋,越是适得其反。碑帖中的习气、不足以及一些失误之处会被当成精华,不断地在临摹操练中得以强化,成为难以抛弃的痼疾,成为学书大碍。
读帖的第一步要选好帖,主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如今的碑帖屡经翻刻印刷,良莠不齐,最好选择精良版本,对失真变形的不宜作为参照物,以免混淆视听;二是有条件的最好还是看一些原碑帖的碑拓或真迹,这样方能体会更深。读帖的根本就是领会其中的精神况味,把握诸多的技巧细节,章法、字法等一系列要素。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几种读帖方法,期望同道师友指谬。
1、分析式。这是对初学者最适宜的方法。“形似”是临帖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尽大可能地追求法帖中或碑中的点画形态和结字体式,即要“入帖”。如学颜真卿书法时,对其中的“横平竖直”和“蚕头燕尾”等特征要进行细心分析体会,掌握要领。选择米芾,则对他欹侧的取势、笔法的精妙之处要倍加关注,这样临摹就可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原碑帖的风神。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谈到了读帖与临帖的辨证关系,只有对碑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下笔得之精髓。
2、欣赏式。书法碑帖琳琅满目,不可胜数,风格各异,殊有雷同,或狂放,或精微,或淡雅,或恣肆、或骇怪、或沉雄,或大气,有气息、格调、韵味和字势的差别。欣赏风格各异的碑帖作品,心旷神怡的同时,也就对碑帖有了更深的体会,对进行创作有一定作用。塑造美首先是要了解美,体会美的存在。只有知其优,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如果对优秀碑帖的精华视而不见,则谈临帖不过是一纸空文。
3、记忆式。有了上述的基础之后,便可进行记忆式读帖。记忆式读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碑帖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时代特色、创作渊源和年代等相关资料,这对理解碑帖有重要作用;二是对碑帖文字内容要有记忆式理解,这于临习亦有很大帮助;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之上,加强对风格特征、笔画和结构形态的记忆,铭记于心中,做到胸有成竹,毕竟读帖最终目的是要背帖,是为了创作,不能当成扔不掉的拐杖。正如刘熙载在《书概》中所说的:“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
4、结合式。这种方式是有选择性地读一些帖,寻找共同点。如临习《爨龙颜碑》,可结合《马鸣寺碑》和《嵩山灵庙碑》,归纳出风格特征,进行有益的借鉴,这对更好地理解所临之碑大有裨益。在临习篆隶的过程中,对相近风格的篆或隶都可以进行结合借鉴尝试。这一方法实质上是在“专攻”的基础“博涉”。
5、比较式。这和上一种方法正好相反,要找出碑帖之间的差异性,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所谓横向,是指将同时代的书家进行对比,如唐楷中的各大家,欧、虞、褚、薛、颜、柳等风格特征各有所不同,通过比较可以弄清相互之间承进和发展的关系,得出一些有益结论;所谓纵向,是指对某一书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如颜真卿一生风格经历三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为此要进行逐次分析,不断提高临帖水平。
6、对照式。读帖是方法,临摹是手段,归根结底,光读不写,纸上谈兵,亦是毫无用处,碑帖中的用笔、结字的优劣,如何痛快,如何夸张等,必须是通过自身临摹实践来体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读帖和读印一样,在对照这一方面还要花一些气力,找出临作和原版碑帖之间的差异,改正这些不足之处,尽量做到真正入帖。
在临摹中,入帖难,出帖更难,读帖是为了更好地入帖,既不能入焉能谈出。笔者所总结罗列的这些读帖方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作用,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佳。
 
                                       临摹
                             

(1)什么是碑、帖?

碑和帖是有区别的。碑是石刻(包括竖在地面上的碑碣和埋藏在墓中的志铭,或就山而凿的摩崖等),碑文内容多是歌功颂德,纪人纪事的文字。碑上的字多是当时优秀书法家所写。用银殊笔写在碑石上,所以又称为书丹。碑额(碑头)多用篆书,碑阴(反面)往往写故吏或出资者姓名,碑阳(正面)写正文。

由于汉字形体和书法发展与演变,以及时代风尚不同,汉碑多隶书,魏碑多魏体,唐碑除隶外,还有楷、行。

帖,是把著名书家的字迹临摹下来,刻在木板和石头上,再用纸和墨槌拓下来,内容多是书札诗文。

碑、帖都是供人欣赏临摹用的,所以称为法帖。学书者当然以学墨迹为上,学碑次之,学帖再次之。

(2)为什么要临碑帖?

道理很简单,接受前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加速自己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以前的成绩,发扬和继承民族的艺术传统,以便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凡是不肯虚心地批判地学习祖先留下来的经验,而随性写来,硬说是“大胆创造”,那除了可以骗自己之外,是谁也骗不了的愚蠢行为。

(3)选择哪些范本?

关于选择范本,历来书家都有专论,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但我觉得今天学习书法和以前有些不同,即时代不同,目的不同,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宣传党的政策而应用于各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认为选择范本应有两个前提:①是否能解决急需问题;②在第一个基础上可以根据爱好去选取。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多列一些碑帖名目,让大家去选择。

①楷书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中楷大字本)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颜真卿  多宝塔(大)、大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  玄秘塔(大)

魏  碑  郑文公碑、张猛龙碑

②隶书

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孔庙碑

③行书

王右军  怀仁集圣教序、兰亭序

褚遂良  枯树赋

苏  轼  寒食诗

虞世南  公主墓志

黄庭坚  松风阁诗

赵孟  心经

④草书

孙过庭  书谱

智  永  千字文

王羲之  十七帖

怀  素  小草千字文

张  旭  长风帖

⑤篆书

对我们解决需要应用问题,此项可暂不学或少学,但仍将列出,供大家参考。至于甲骨文就不列了。

1.大篆  大盂鼎、毛公鼎、石鼓文

2.小篆  泰山石刻(李斯)峄山碑

学篆要先大而后小,先今而后古。

⑥小楷

王献之  十三行

文徵明  千字文、心经

赵孟  灵飞经

王羲之  黄庭经、乐毅论

小楷和大楷是有差别的,魏晋至唐小楷别是一种结构。荐季直表、曹娥碑、十三行、黄庭经、乐毅论、心经等小字的结构是异常俏丽的,只有保持小才合适,如果将它放大,就不如小的美。宋元以来,小楷不是作为一种书体而存在,只是大字的缩小而已。

(3)先从那种书体练起

上面谈了,现在简谈一下

从书法的源流而论,自然应该先学篆隶,篆隶方面有了些根底,写起楷书草字来,确要方便些,因为真草的根源从那里发展、演变而来的。

若从笔法而论,无论先从哪一体学起,都可逐渐旁通到其它。如果以艺术观点和实用观点看,应先以楷书入手。再者楷书基本上横平竖直,点划布置均匀稳当,它比其它书体易于入手,而且实用价值也大,为学其它书体也可打下基础。

(4)怎样临摹碑帖?

中国书法结体是变化无穷尽的,碑帖又是那么多,一碑有一碑特点,一帖有一帖写法,那么我们面对着这许多的碑帖,怎样才能很快地掌握住它的结体特点呢?我认为先从大的方面去抓特点,然后再去熟悉具体特点,或者两者结合。这样会快些,大体特点方面有三个:

①看纵横,即看这个结体是取纵势还是横势。纵势是行笔向上、下伸展,形态修长。如甲骨文、小篆、晋代王羲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宋代米元章、黄山谷等均取纵势。

横势是行笔向左右伸展,体形成宽扁。钟鼎文中之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汉隶中的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华山碑;魏代钟繇、唐代颜真卿、宋代苏东坡等皆以横势为主。
②看搭配

看字的上下截,及左右半。上下结构的字,要砍他配合的疏密关系如何,所占的空间如何。例如欧阳询的书法上多大于下,如茂树垂荫。柳公权的字多是中宫紧凑,而四外舒展的。黄山谷的字是放射性的每个字都有一二长笔划从中宫向外射出。左右结构的字要研究它们是如何相揖相让的。宾主关系如何?如颜柳的字体笔划皆是主要竖粗,而横细的。颜字更为明显。

③看斜正

也就是整个字的倾斜正向布势。例如苏东坡的字稍向右上倾,米元章的字则向左前倾的多。要从动向中领悟其神情,如果学这种结构书法艺术,特别要注意形欲斜而意能正。要斜而不斜,不失重心。唐太宗曾评王羲之书为“似欹反正”,如“释、崇、平”等。今代书法家沈尹默的行书以斜字成行,反觉正向。

初学写字的人,不要忙于追求结体的变化,而要求将楷书写得端正美观。

下面谈谈临碑帖的具体问题

①动笔前

选好要临写的碑帖范本后,先不要忙着写,把它读二三遍,先从大体上抓他的特点,求得熟悉它。

抓具体特点:

1.抓点划的特点,可先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字,进行点、划、横、竖、撇、捺、钩的分析,求得几个字的基本笔划搞通了,其它字的笔划,亦可触类旁通。

2.偏旁的特点,如找单人旁,水口土月的旁,看他们部位之间,比例大小,长短高低,揖让等特点。

3.用笔轻重强弱的特点,从笔划的粗细、刚柔着眼,再揣摩范本是用几分笔,哪种笔写的(是硬性的还是中性软性的)。

4.抓字势的特点,这个范本的字,在笔划伸缩变化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姿态。

5.如果是行书,还要领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的特点,以易于了解书家的风格和精神,便于临写。

②临写时

1.把选好的碑帖放在前面,坡之竖起。

2.先将全部碑帖临写一二遍,从实践中去熟悉临写的准备工作,然后再分段练习,临写倒像为止。

3.写一篇或一字后,随时与碑帖上的字相比较。如果点划相差太远,必须改正重写。一个字写不像时,要耐心多临几遍。

4.校正字的结构正确与否,长了还是短了的方法,除了看字的本身形体,也可看背景,即计白以当黑,看碑的暗处呈现什么形状。

5.要看一字写一字。因为书法艺术点划之间要有生动的气韵和严密的结构,如果看一笔写一笔,写出来的字易于使结构松散和缺乏神采。

6.再进一步看一句写一句,看一行写一行使其布局得当,首尾呼应。

7.背临全帖,融会贯通,参以己意。

8.边学边用,去粗取精,因为古代字体又不是用于今天的,或结构不美的,可以以粗去之。

③临摹碑帖中可能产生和注意的事项

1.三个平时:

平时要读帖  提高欣赏水平,加强记忆,像交朋友一样,见得多了,易知其特点,以便寻求韵味。

平时要多背帖  记忆其形神,我这个朋友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精神是怎样的?眼一闭一切都在面前呈现,这样对字的熟悉,便能胸有成竹地去写,一定会写的满意。

平时要多练  光读光背而不实践是不能写好字的,必须多写才行。要是再边学边应用,那提高就更快,也才能巩固提高。

2.注意逐步提高,不能操之过急。选定了一本字帖,就要练到摸熟此帖用笔、笔划和结构。最忌今天学这个帖,明天换那个帖,结果哪个帖也学无成就,还容易把字写油。不能因一时写不像,就失去了兴趣,信笔练习,任务观点。在练一本帖时,某一阶段,可以有所侧重,如这阶段可以侧重学习结构,下一阶段侧重学习笔法,然后再综合练习,时间上应持之以恒,俗话说:字无百日之功。只要耐心不断学习,一定会有奏效。

3.忌在练习中看写得不像,就描来描去,虽然描像了,再写还是掌握不住规律。要做到意在笔先。王羲之说:“凡书之时贵乎沉静,会意在笔前,笔居心后,未作之始,构思成熟,然后下笔”。写字时不要左顾右盼,思想分散。

4.要有认真严肃的态度,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兵痞写的少,贵在日日练。要像有书法经验的人学,既要听讲也要实践,再能看有经验者书写时动作,细看他怎样用笔、运腕,会有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