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列费用套取资金:释经讲道大纲第七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47:08

34 讲章大纲

系列:进入天国的钥匙

  

主题:人生正确的事业

经文:太七  15-23

金句:“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太七15、20)

引言

我们的主谈论完了宽门和窄门之后,祂现在要与我们谈论有关自命为教师和披着羊皮的假先知,其实他们都是残暴的狼  (太七15)。今日,许多宗教的牧者,都是假牧者和虚伪者,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晓得如何分辨那个是假先知,那个才是真牧者。

  

一、假先知的迹象  (太七15、20)

1)伪装是专才但却是没有内涵 (太七15-16)

2)伪装忠诚但却不是真的顺服 (太七21)

3)伪装活跃但却没有真实的 (太七22-23)

  

二、真先知的记号  (太七20)

1)他与基督的关系 (太七21)

2)他向基督负责 (太七21)

3)他与基督相似 (太七20)

  

结语

你是真是假?有没有真正的学问?是否真正顺服而忠诚?或者说,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一位真先知?这都完全看你与基督的关系,你对基督爱的回应,和你效仿多少基督?对你来说,这是十分清楚的。

 

34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进入天国的钥匙

  

主题:人生正确的事业

经文:太七  15-23

金句:“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太七15、20)

引言

我 们的主谈论完了宽门和窄门之后,祂现在要与我们谈论有关自命为教师和披着羊皮的假先知,其实他们都是残暴的狼  (太七15)。今日,许多宗教的牧者,都 是假牧者和虚伪者,所以我们必须学习,晓得如何分辨那个是假先知,那个才是真牧者。关于本主题,圣经很少有谈论,本节要谈论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才算真正的 事工’。在今日这个充满假先知,虚伪宗教圈子里,我们需要重新考验什么是假的真理。

  

一、假先知的迹象

“你 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太七15、20)。使徒、门徒和听众都要防避假先知。旧约先知耶利米、以西结和撒迦利亚等都早已有预言(参看耶六14,八11;结廿二27;亚三3-4)。就是保罗,他临离开以弗所时,对长老们的讲道中,警告他们在这些日子“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徒二十29)。耶稣将旧约有关的教训集起来,让今日的信 徒清楚明白假先知的模样。

1)伪装是专才但却是没有内涵

“你 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 (太七15-16)这些假先知的伪装多么狡猾,不易被识破,因为他们都是外面披了羊皮。圣经学者告诉我们,东方牧者是穿着羊皮去牧羊的,但有些顾工,他们穿着类似羊皮的衣服,也出来,他们不是真的牧人。旧约的先知,是穿着传统服装的,例如以利亚,就有一件斗蓬的外衣(参看王上十九13),也有另一 件有毛的大衣(参看王下一8)。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这些假先知穿着的衣服,是他们不应穿的。所以撒迦利亚先知见这样,他提出警告说“那日,凡作先知说预言 的,必因他所论的异象羞愧,不再穿毛衣哄骗人”(亚十三4)。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葡萄与无花果中。“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 (太七16)。在某些果子,例如李子,外表就象葡萄,而另一种远看也象无花果的果子。

所以我们的救主指出这些相关的,类似的假先知,需要认真分辨,一个假先知是假装为专才,但实际却没有内涵的。

钟 马田  (  Dr Martyn Lloyd-Jonse  )说,“一个假先知,他所传讲的福音中没有“窄门”和“窄路”的。”他只懂得取悦他人,他是披上羊皮,多么吸引人,使人喜欢 他,使人爱听他的信息和教训,他从不批评,他面面俱圆,从不开罪别人,他得自由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的喜好,他得任何人的欢喜。因为他里面没有“窄门”,也 没有“窄路”,所以人人都可以“进入”,他里面的十字架是易背的。

钟马田博士继续说,他引用耶和华为例说“他们轻轻忽忽的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 (耶八11)。

马田博士又说“假先知通常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人,他的信息常说你的错没有多大问题,不要紧,他当然不会说你完全错,他不直接反对人,正如说“平安了,平安 了”,劝人不要听耶利米的话,说耶米利心胸不够广阔,说他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不要听他,因为没有什么事要发生,一切都会很好的。”“平安了,平安 了” (耶八11)。旧约圣经提醒我们这些教训存在今日的宗教圈子里,蒙敝人们,因为这些教训从不使人感到难过。还劝人就是这样的了,不要紧,继续现况吧!不要怕,什么“窄门”和“窄路”,没有的,会是“平安了,平安了”的。多么令人感到舒服,多么令人安心,这些都是披羊皮狼,这些都是假先知,常令人感到他是多么的善良,吸引人。  (Studies in the Sermons on the Mount, vol 2, Eerdmans 1960, pp 244-245)

在这些描述之下,我们有何亮光,去分辨何为假先知呢?答案就是“日久知人心”。不久你会发现他们的真面目,尖牙、气喘、发光的眼,以及他的咆哮声。同样,有关葡萄和无花果也是一样,时间可以证明这不是真正的水果,而其树干会被砍下来及被火烧掉  (太七 19),换句话说,这些假先知将永远被毁灭。

1.举例说明

2)伪装忠诚但却不是真的顺服

“凡 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太七21)。耶稣在这里不是说那些异教徒,而是说那些假先知,他们的理论及所说的事是真实的,是正统的,而且是可信的,例如他们喊“主啊,主啊”的,不单充满感情,而富有热情,虽是这样,但一切都是假的,因为他们根本不顺服基督。

今日在我们的教会,成千上万基督教的领袖,他们有专业道德的对主忠诚,但却没有真正的顺服基督。正如保罗在提摩太书这样说“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 (提后三7)。耶稣基督对于人所讲的并不大注重,注重的是这人的表现。假基督徒通常吸引人归向他们自己,而不是引人归主。要试验是否真的基督徒,最好就是看他们所经历的真理,和他们表现,如果他们不能及格,表示他们就是假装对基督顺服,他们将会永远灭亡。

3)伪装活跃但却没有真实的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太七22-23)。现在我们要来揭露假先知或假基督徒的面具。

今 日我们的宗教活动很忙,但却没有实质,没有效益,事实上今日有许多人也可奉主的名驱赶邪灵、恶魔,也可行神迹奇事,但这些人到主再来时,可能不被接纳。华 伦魏斯比  (  Warren Wiersbe )  在他的书《听属灵伟人的声音》( Listening to the Giants )  写道:“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事工!实际上,这些人的工作,只是在绕弯子罢了,因为有些事工,只要求静静的干,不要大大的活动及宣扬。 主日崇拜的程序表,可以编排得很美,象飞机上餐牌一样,但却不代表他们真诚地敬拜神。”

巴兰的预言  (参看民廿四)、扫罗王的预言(撒上 十一6-7)、该亚法的预言(约十一49-50)等,他们全都是反对神的人。哥林多前书十三章2节提醒我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 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林前十三2)。

驱除邪灵恶魔的恩赐是一种权能,不是以此来证明他是 顺服神的人,不要忘记,加略人犹大,也有驱鬼的能力,他与其他门徒奉主的名也能赶出污鬼来,鬼也服了他们。但犹大却出卖主  (参看路十17)。昔日耶稣 向那些教会领袖说“我若靠着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着谁呢?这样,他们就要断定你们的是非”(太十二27)。另一个例子,在使徒行传十九章可以 找到,士基瓦的儿子也有能力赶出邪灵恶魔(参看太十三20)。但上述这些人没有一个可以说是真正的基督徒,这些人的工作全都非常奇异,但却没有实在的益 处。埃及的术士在摩西与亚伦面前也行法术,耶稣又说“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太廿四24)。在 未来的敌基督也同样有这样的能力“这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帖后二9)。撒但在人面前最大的本事,就是装 成“光明的天使”(参看林后十一14)。

考验一个人是否假装,是可以用时间来找出答案,考验一个人是否真正顺服神,就是看他经历的真理,而 考验一个事工只有活动而没有实质的,就是揭露其权能。有一日,这样的活动事工要显露其效益,对基督徒有什么好处,而伪装的信徒就永远被弃  (参看太七 23)。耶稣说“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太七23)

2.补充说明

二、真先知的记号

“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太七20)。虽然这经文初是指假先知,但也同样隐喻了何为真的先知和真正的基督徒。

1)他与基督的关系

“凡 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太七21)。一个真正的先知,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他个人认识耶稣基督,保罗说“然而神坚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这印记说:'主认识谁是他的人’。又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提后二19)。我们与耶稣基督的关系,有 两方面是明显的,首先我们意识到圣灵在我们生命同证我们是属基督的(参看罗八16)。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每日都活在基督里(参看约壹二6;帖前四3、7; 来十二14)。我们可以称我们为福音派的,正统的,和基要的信徒,但如果我们的外在行为,不能与所信的相称,这样,虽然我们很好的事奉神,但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枉然的。

2)他向基督负责

“凡 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太七21)。对基督的回应就是说我们对基督的委身和责任,怜悯和行动,爱心和生活,主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十四15)。顺服是信徒生命与爱心回应基督的最好试金石。然而每日成圣的生活中,我们要常自问:我是否 遵行神的旨意?我们顺服神的每一个命令吗?我愿意回应神对我的期望么?

3)他与基督相似

“所 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太七20)。在我们来到这课题的中心。最终,圣灵所结的果子是没有错的,正如加拉太书五章22至23节中所记 载的“爱心、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等。这些基督的特性,在你生活上显露出来吗?我们的德行,是圣洁的果子(罗六22),我们 也是“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腓一11)。这方面是基督的祝福,在救人灵魂的事上,我们要学习基督,使他们成为主的门徒,让别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能归荣耀给我们在天上的父(约十五16)。这样的果子,没有人会看错的,我们只听见要传扬福音,但很少听见使他们成为门徒。但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太廿八19)。

3.举例说明

结语

你是真是假?有没有真正的学问?是否真正顺服而忠诚?或者说,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一位真先知?这都完全看你与基督的关系,你对基督爱的回应,和你效仿多少基督?对你来说,这是十分清楚的。

让我真诚,主耶稣,让我真诚,

让我真诚,主耶稣,让我真诚,

我必须完成这个比赛,

我必须嬴取这个胜利,

主,赐我力量,让我时时刻刻都真诚。

 内尔美斯( Nell E. Mays )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在  1936 年,英皇玛利号邮轮可以说是昔日横渡海洋最大的邮轮。这首邮轮服役了四十多年,经历世界大战,直到退休。之后,有人把她设计成为海上酒店,停放在美国加州的长滩的港口。在翻新的期间,她的三个大烟窗被拆下来再油上漆。但发觉烟窗已经生锈而烂了,所剩下的是外表漆上了三十层油的钢铁,但内部的钢铁已经烂了。 耶稣称法利赛人为“粉饰的坟墓”,主的意思是说他们没有实质,只有外表的美丽。  (Hypocrisy, Leadership vol iv no 4 Carol Stream, Ill: Christianity Today, Fall 1983, p87 )

2.补充说明

保罗写给提摩太的前书,说明最少有四种危机,危及当时教会的,这些危机包括了邪教与假教师。他劝信徒要逃避他们。

1) 教导“其它的道理”( 太一3)。这些教训与传统基督教的不同,是异教。要防备任何不信三位一体或否定耶稣基督的人。

2) 是“荒妙无凭的话和无穷的家谱”的成见(太一4)。要防避那说有关基督的事,但却没有在任何圣经上有记载的。

3) 禁吃某些食物(太四3)

4)那些自命作教师的人,他们学了外面的神学,科学或其它学问,但却不明白所学的是什么,这样的人正如经上说“想要作教法师,却不明白自己所讲说的,所论定的”(提前一7)。

用 上述四方面作为材料,测试一切宗教的教师,看他们有否传异教的道理,防止我们陷入“魔鬼的教导”里。  (Herbert Vander Lugt, Our Daily Bread, 1979, Radio Bible Class,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55 September 9)

3.举例说明

在亚特兰大的一条名叫'桃树街’的大道上,环绕其周围街的也称什么“桃树 巷”,“桃树径”等。在这大街上有间很大很著名的百货公司,在这公司门口,摆放了五棵桃树,摆放得整齐清洁,有非常美丽而翠绿大树叶,很漂亮,吸引了很多路过的人。但没有一人可以在其上摘取一个果子,因为根本就没有果子,只有叶子而已。要小心我们的生活,不要象这些桃树一样,只有叶子,没有果子。要被神的 灵充满,这样我们的生命才健康成长,使我们成为长出基督徒应有的果子来。  (Paul R Van Gorder, Our Daily Bread, December 11, 1979)

 

进深研究书目

  

Dave   Hunt and T.A.McMahon  , The Seduction of Christianity , (Eugene, Ore.: Harvest House, 1985).

  

Keith   L.Brooks, comp,  The Spirit of Truth and the Spirit of Error,  revised by Irvine Robertson, (Chicago: Moody Press)

 回到最前一页

35 讲章大纲

系列:进入天国的钥匙

主题:人生可靠的根基

经文:太七  24-29

金句:“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太七24)

引言

救主已经强调了有关人生的正确决定和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事业。在结束登山宝训的时候,祂将论题转到人生可靠的根基上,挑战祂的听众,看看他们的人生,是建立在磐石上还者是在沙土上。

  

一、沙土的根基  (太七26)

1)假基督徒的欺骗行为 (太七26)

2)假基督徒的不顺服行为 (太七26)

3)假基督徒的破坏性行为 (太七27)

  

二、磐石的根基  (太七24)

1)委身基督徒感人的行为 (太七24)

2)委身基督徒顺服的行为 (太七24)

3)委身基督徒建立性行为 (太七25)

  

结语

你的人生是建立在沙土上还是建立在耶稣基督这磐石上?你的思想有何怀疑?愿神亲自赐我们平安稳妥的保证,就是我们永恒的救恩必建立在基督这磐石上。

 

35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进入天国的钥匙

主题:人生可靠的根基

经文:太七  24-29

金句:“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太七24)

引言

现在我们来到登山宝训的第三部分,看看主给我们的教训和我们应如何应用。救主已经强调了有关人生的正确决定和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事业。在结束登山宝训的时候,祂将论题转到人生可靠的根基上,挑战祂的听众,看看他们的人生,是建立在磐石上还是在沙土上。

有 许多传道人,当讲解这段经文时,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结论,布崔克博士( Dr George Buttrick )说:“很多人听到这段故事后,心中只充满了被水冲破的屋。”所听到的声音还留在耳边,其实未得其结论。因为这比喻可应用在我们的生活 上。当那听道的人,他们愿意“建基于磐石上”的人,他们回家后心中便得平安,那些把根基建在沙土上的,回家之后他们未得真正的平安,还不时听到水冲,雨打,风吹的声音。

今日,当我们要传讲这登山宝训的两等根基时,我们先问一下自己,我们是建在磐石上,还者是建在沙土上?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等根基:

  

一、沙土的根基

“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太七26)。请记得耶稣清楚介定了什么是假,什么是真。在谈论沙土根基时,耶稣就明显的指出这是假基督徒的根基。

1)假基督徒的欺骗行为

“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 ( 太七26)。我们要知道这是很重要的,假基督徒他们都有听到主所说的话。这些假基督徒并不反对去教会,读圣经,听讲道,甚至是祷告。但我们来看看耶稣在这里所讲的比喻是什么意思。

a)他们的目的似是合理

“好 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太七26)。虽然我们看这些“无知的人”是那么的肤浅和迈不经心,但无疑的,他们要建屋的目的并没有错,因为他们要建的真是一间屋。相样,基督徒真的希望有一间屋,可以在里面得安息,得安全,和有团契等。但要明白,天堂才是我们最后的屋,最后的家。所以信徒期望有一 间屋似乎是合理的。

b)他的图则没有错

“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太七26)。从外型来看,这建在沙土上的 屋和建在磐石上的屋并没有不同,是看不出有什么值得批评的。同样的,在我们教会内,也有许多这样吸引人,外表多属灵的信徒,但他们却与基督无关。多年前有一本书,题目很精采“美善的异教徒”。内容充满了很多外表很美善的原则,是我们基督徒都感到不好意思的,因为我们都不能行出来。

c)他的根基是可能的

“好 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太七26)。有一个工程师来到欧福德牧师处,听了这题目的讲道之后,他说:“我听到你谈及有关建屋在沙土上的事,我想指出这是可能的。”他继续指出今日的科技是可以做到的,有一些较轻软的机器证明可以在沙土的地质上建设,而且可以支持某程度上的压力。

耶稣谈到吹倒这屋的是一种综合灾难,包括风吹,两打,水冲等,集合成了一股强力的狂风巨浪,流进一切山谷平原,把一切都冲走。在夏季这类的沙土根基还可以立住,但在冬天,这些沙土根基就立不住了。所以,在神的“恩典夏季”扮演假基督徒就比“审判冬季”来得易了。

1.举例说明

2)假基督徒的不顺服行为

“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 (太七26)。聆听神的话是一回事,但遵行神的话又是另一回事。假基督的生活是可以被验出的。

a)不接受神的真理

“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 (太七26)。有一类信徒似是非常敬畏他们所追求的,但深入研究,我们会发觉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的悔改。这事我们应常常用来考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相信圣经,我们要用以下问题问一下自己:

我相信全部圣经吗?

我相信神的完全拯救吗

我相信圣经教导神的忿怒,也同时相信圣经教导神的慈爱吗?

我相信神是公义的,也是慈爱的吗?

我相信神是公正和圣洁的吗?也相信神长期受苦和满有怜悯吗?

如果我们不相信圣经所说的,我们也不会相信基督是真的,那么基督的真理与我们就无关。

b)不应用基督的真理

“凡 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太七26)。一个无知的人不会应用神的真理。一个无知的人只专注小事上,而不理会与神之间 的关系,与神的圣洁之事,或天堂之事等。雅作者雅各说,那些听道而不行道的人是欺骗自己。雅各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必有人 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借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 (雅一22,二18-19)。

3)假基督徒的破坏性行为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太七27)。每一间屋在使用之先,必须经过试验,基督徒也一样。

a)目前的试验

雨 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太七27)。我们今日的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大灾难的来到(参看约十六33)。基督徒也不 例外,将来也要接受这方面的考验,而假的基督徒也面对同样的考验,但他们得不到保守。当狂风来时,他们的屋必然倒塌,生命被毁,因为他们的基础不在基督里。

b)将来的试验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太七27)。如果目前的试验是大灾 难,那么将来的试验就是大审判。神已“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徒十七 31)。当这审判的巨浪来冲击你的屋,你如何是好?那日子快再临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我们的根基稳妥吗?否则我们会被神忿怒的怒潮冲走。

2.举例说明

二、磐石的根基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太七24)。在分辨谁是真假信徒之后,主耶稣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真的基督徒上。以下三方面说明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是如何的

1)委身基督徒的感人行为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 (太七24)。在这里可以看见一个聪明人和一个愚拙人的不同。

a)他的动机是属灵的

“好 比一个聪明人” (太七24)。属灵的最要紧之一就是属天的聪明。(参看诗一一一10;雅三17-18)。这个人一样是建立一间屋,但其价值则完全不同, 这是属灵的,不是属物质的,他不单只为今生而建,也为来生而建,他真是聪明,因他明白“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 壹二17)。

b)他的建构是健全的

“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 (太七24)。房屋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信徒所建之屋必须跟据属灵的原则来建。昔日,当摩西建造帐幕时是完全按照神的指引来做(参看来八5)。基督徒也是一样,必须按登山宝训的指引来建。

c)他的根基是稳固的

“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 (太七24)。这间房屋所建造的地理层次是表面泥沙之下的第二石层。而主所说的“磐石“就是指这层的磐石。所以为何路加劝他的读者,聪明人要“掘深”。

无可置疑的,主所指的磐石其实就祂自己。当耶稣向彼得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 (太十六18)。所以很明显,耶稣就是这磐石,是我们的根基,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写得好“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林前三11)。

2)委身基督徒的顺服行为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 (太七24)。路加也说“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象什么人”(路六47)。如果我们把这两节经文合并来看,我们会发觉一个有回应的顺服的意思是什么。

a)在基督里寻找真理

“凡到我这里来” (路六47)。这里的意思是来寻找那磐石,需要从人的沙土表层,挖掘到基督的磐石层,并以真理为基础。挖掘时,要将个人的恐惧除去,也要将没有信心的思想和心中的骄傲除去,直到我们能以信心说:

基督我磐石啊,你是我所立的,

因其它一切的根基都是沙土。

如果任何人都在基督里找到这真理,肯定不会失望。箴言说“恳切寻求我的,必寻得见” (箴八17)。

b)在基督里信靠真理

“听 见我的话就去行的……” (路六47)。这里提议我们将根基立在与主的经历上。“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我们寻到了 基督,也听闻过基督,现在我们要以单纯的心来相信祂。我们找到那磐石之后,也藏身其中,只有个人信靠基督,和顺服祂的话,这样的根基,才能帮助我们面对日后生活上的暴风和未来的审判。

c)在基督里活出真理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 (太七24)。这里说我们建屋时涉 及在基督里的人格和品德。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如果只有口号和所谓正统的 言语,而没有心去顺服,这是没有意思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说建立根基在基督这磐石上,意思就是说他委身给基督,顺服祂的命令和主权。

3.举例说明

3)委身基督徒的建立性行为

“雨 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太七25)。当一个人建基在基督身上,当他遭遇到任何困难时,他都不会害怕和震惊。 他能站立起来面对试探,甚至是大灾难也会胜过(参看太五10-12,十六18)。当来到大审判时,世人都要面对,基督徒也不例外(参看罗八1)。因为雨 淋、风吹等灾难,在主里的信徒,他们靠着主的十字架,就可以免去这大审判所带来的灾害。基督徒也不需要面对神忿怒所发的怒潮。所以藏身主的磐石中的信徒,就不怕因罪受苦了。但末日,信徒仍要受审,却因他们领受了主的吩咐之后,为应该的事奉负责而被审 (参看林后五9-11),所以,今日信徒如何生活,就决定了日后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受审时得到的是奖赏或是受责。

一个委身的基督徒所作的决定,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改变他的永恒地位的,这是何等的奇妙。

4.举例说明

结语

我 们所研究的,带出了一个结论:你的人生是建立在沙土上还是建立在耶稣基督这磐石上?你的思想有何怀疑?愿神亲自赐我们平安稳妥的保证,就是我们永恒的救恩 必须建立在基督这磐石上。那么你的见证就如这首莫特  ( Edward Mote )写于  1834年的圣诗——“一位基督徒的蒙恩经历”一样:

我心所望别无依靠,

只有基督公义宝血,

我无好处堪足自夸,

惟全然靠救主圣名。

立在基督坚固磐石,

其余根基全是沙土,

耶稣基督就是磐石。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在 史丹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的庭园中有一纪念碑,是一扇拱门,看起来建筑得很坚固。但一次大地震中,全部破碎。当他们走近一看,才发觉材料用的都是粗劣石料。相反的,在日本东京的帝国酒店  (  Imperial Hotel)  ,由伟大的建筑家莱特( Frank Lloyd Wright )所建,在有名的地震带上的东京,他把这酒店却建筑在坚固的根基上,而这根基却是“浮”在一层六十尺深的软土上,当地震发生时,这地震却被 这层软土吸收,所以建在上面的酒店就安然无恙。当时有一次大地震,在其周围的建筑物全都倒了,只有这酒店没有事。  (Today in the Word, March 1, 1989 by Moody Bible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by permission)

2.举例说明

在审判之日,有些假信徒会被拒绝进入天国,就例如银行拒收伪钞一样。想象一下,当 你用伪钞买东西时,或你用伪钞去付你的电费,或某些公司用伪钞来付薪金,当他们拿这些伪钞去存入银行户口时,那柜台小姐说“对不起,这些是假钱来的。”当 这些伪钞在其它地方彼此交易时,可能没有人发觉,也不成问题,但当一入到银行,真面目就露出来。同样,一个假信徒在地上可能做了许多事,但当来到要进入天国时,那审判的就拒绝其进入了。  (Illustrations for Biblical Preaching 1982, 985, 1989 by Michael P Green , Grand Rapids : Baker Book House, p 419)

3.举例说明

如 果你住在大城市住过或去过大城市,你可能看见过摩天大厦的建筑。首六个月,建筑工人只在挖掘一个大洞。你有没有想过,建一座高楼,却先往地下深入去工作, 你觉得好笑吗?当你正在怀疑之际,有否想过为什么工人要挖一个大洞呢?要建一座庞大的大厦之先,必须挖洞,直挖到可以为这座大厦打下根基为止。一间狗住的屋,或一间矮小的普通屋,当然不用打好大的根基,但如果一座巨厦则不同,它是需要一个又深又大的根基的。这其实就如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我们在上的外表活 动,是基于我们内在的基础。  (Illustraions for Biblical Preaching p 155)

4.举例说明

几 年前西海岸曾经有过一场很大的狂风暴雨,有人说那“灯塔”也被打下。但三天之后,有人在街上看见在灯塔上工作的老人,他的朋友问他说“不是说你的灯塔被打 下吗?”那老人回答说:“被打下?不会,灯塔是永不会被打下的,它的根基是最稳妥的。”同样,在基督徒的人生之中,常有灾难风浪,但如果我们的根基打得好,我们就可以经得起这些灾难风浪的吹袭。  (  J. Wilbur Chapman,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1947 by Wn B Eerdmans Pusblishing Company used by permission)

 回到最前一页

基督徒的挑战

接着的这个系列在引用旧约及新约经文时,重点讲述对于神和祂的信徒来说都是应作为中心的一个法则。那就是基督徒应时常警觉劝勉,过一个委身、认罪、顺服、能够影响他人的、款待、成长、敬拜和儆的生活。

预备这些讲章,传讲其中的训诫——神会祝福你和你的教会!

 

36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委身

经文:诗卅七  1-7

金句:“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诗卅七5)

引言

有人曾经说旧约隐藏了新约,而新约则显示旧约。而全部圣经,无论是新约旧约,一切的圣经原则,都是我们生活的标准,今日读的经文就是很好的说明。诗人大卫了解得力的秘诀,也是我们今日千千万万信徒都明白的,就是对基督的委身。

  

一、一个坚决的行动  (诗卅七5)

1)向主承认我们的罪(约壹一9)

2)向主委身 (箴三5)

3)向主忠心服事(林前十五58)

  

二、每日的生活态度  (诗卅七5)

1)学习基督的榜样(太1129)

2)在基督里的学习(箴三5)

  

三、神的成就  (卅七5)

1)神的应许不会落空(林后20)

2)神的计划不会失败(罗八28)

  

结语

将你身心灵委身于主。信靠祂,安享祂的供应和计划。请记住,基督徒的委身,涉及我们的坚决的行动,每日的态度和神的成就。

 

36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委身

经文:诗卅七  1-7

金句:“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诗卅七5)

引言

有人曾经说旧约隐藏了新约,而新约则显示旧约。而全部圣经,无论是新约旧约,一切的圣经原则,都是我们生活的标准,今日读的经文就是很好的说明。诗人大卫了解得力的秘诀,也是我们今日千千万万信徒都明白的,就是对基督的委身。

一、一个坚决的行动

“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 诗卅七5)。“事”是代表人的一生,包括思想,言语和行动等态度,请留意诗人说“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诗卅七5)。

“交托”同样重要,字面上的意思是将你的人生堆在主的身上,换句话说,大卫告诉我们,人生的事情太多,我们自己处理不妥,我们要找某人来帮助,这人是可以为我们处理一切的,包括我们人生的问题和目的。

1)向主承认我们的罪

“我 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约壹一9)。如果一个人仍被罪辖制,他根本不能说有什么自由的人生的目的或喜乐,这就是为什么本仁约翰在他的著作“天路历程”中所描述的基督徒一样,最初的时候,这个基督徒常背着罪的重担,后来才晓得来到加略山上,放下他的重担在十字架下,靠十字架的能力才可以胜过。但在此刻之先,基督徒背着罪的重担要走天路,是多么的不自由,没有喜乐,更没有人生的目的。

你有没有向主认罪悔改?你是否己将你的重担御给那位为你牺性的主?

2)向主委身

“你 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箴三5)。当我们愿意向主认罪悔改之后,我们必须向主委身。我们如果已经了解上述的事实,而又不去实行,那我 们的人生根本是没有意义的,对解决罪带给我们的痛苦,是完全没用的,如果神不理会我们,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活出神我们的生活标准。所以我们必须将主权交给神,我们必须自己全然托于祂的全能。保罗面对他人生中最大的困苦时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当我们将我们的一切困难,托于那位能力比我们强大的主,由祂帮助我们去办,只有这个办法我们才真正得到自由,喜乐和内心的平安。

3)向主忠心服事

使 徒保罗说“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林前十五58)。有许多基督徒 想我们的事为主而作,其实这是错的,我们不是为神做工,我们是在神里做神的工。这不是文字的记载游戏,而是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神做工,是由我们作出发权,但在神里作神的工,则由出神作出发权。人子耶稣说“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十四10)。他又说“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约十12)。这就是说明我们 为什么要向主献身事奉,因为只有由神来发出主权的事奉,才承受神的祝福。

1.补充说明

所以我们可见基督徒的委身是个决定性的行动,即将我们的罪,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事奉全然投靠主。这样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这截头截尾的做法,彼得将这真理说得清楚“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 神,因为名顾念你们” (彼前五7)。

2.举例说明

二、每日的生活态度

“并倚靠他……” (诗卅七5)。当我们将一切委身于主之后,我们每日仍然需要坚决定我们的委身。其实我们每日这样的生活态度,就证明我们的委身是真的,是绝无后悔的。基督徒的生活,可以综合起几个字“信而顺服”。

1)学习基督的榜样

“我 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太十一29)。这不是头脑上对主的认识,而是主观经历到基督。所以耶稣为什么要劝祂的门徒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9)。好象老约翰一样,我们要亲近主,贴在主的 胸膛,这就是我们每日的读经祈祷生活。

2)在基督里的学习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箴三5)。当我们停止倚靠自己的聪明时,我们就必会倚靠主。因为我们愈学习基督,我们就必更多的想倚靠祂,愿意在祂里面安息,这就是信心的最其本意义了。信心并不容许有任何的自我倚靠,信心的意义可以用几个英文字母代表:

Forsaking    抛弃

All          一切

I            我

Trust        相信

Him(jesus)   主耶稣

FAITH        我相信主耶稣抛弃一切

这也是一首诗的意思:

“不要倚靠自己,只倚靠祂,

祂的无限慈爱会供应

只要信靠,祂以祂爱来作证

基督是生命,基督就是爱”

 约翰蒙萨尔( John S B Monsell )

3.举例说明

你可知,我们在基督里要倚靠的是什么?让祂在你里面活出祂的生命来。再者,当我们倚靠基督时,我们则可以达成那些我们无法成功的事情。这样,则需要我们每日的信心,正如:

“我每日信靠救主,

因我路上有风雨,

我信心有时不足,

只靠主耶稣看顾。”

薛达  (  Edgar P Stites  )

三、神的成就

“他就必成全……” (诗卅七5)。这是一个何等奇妙的应许,神保证我们能负起神在我们身上的旨意。

4.举例说明

神成就,基于:

1)神的应许不会落空

我 们知道,“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实在”原文作“阿们”),叫神因我们得荣耀” (林后一20)。这个意思就 是所有一切的都必成就。因为神不能说谎,祂的话永不会废,主耶稣明确地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廿四35)。

2)神的计划不会失败

有 谁不会在罗马书八章中得安慰?“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罗八28)。在基督里,神对每个生命都有一个计 划,所以保罗写道“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所以,如果你的生命是委身给祂,时刻 信靠祂,祂将会为你成就一切,有其它的应许,比这更好吗?

结语

将你身心灵委身于主。信靠祂,安享祂的供应和计划。请记住,基督徒的委身,涉及我们的坚决的行动,每日的态度和神的成就。

 

附加评注

  

1.补充说明

戴 德生  ( Hudson Taylor )  有一次认罪时说:“我曾认为基督徒是为主做工,而我却说基督与我同工,但现在我知道,这是错的,基督在我里面做工才是真的。”当我们 明白此道理之后,我们的事奉就不再劳累紧张了。我们的重担不再是我们的,是主在背了,而更重要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投资时间。

2.举例说明

有 一则故事,一个农夫从市场赶着一辆马车回家,在公路上看见一个老妇人,挑着一个重担在背上,很是可怜。农夫立刻停下来,请那妇人坐他的车回去,这妇人犹疑 了一刻,然后爬上车去了。马车走了不久,这个农夫往后看看这个妇人如何,他吃了一惊,他看见这个妇人坐在车上,但却仍然挑着那重担在她背上。

这与我们的情况很相似,我们接受了救主在我们生命里,但却仍然背着自己的罪担,不愿意放在主十字架下。

3.举例说明

当 长老会的宣教士柏尔顿( John G Paton )去新赫布里底( New Hebrides )  群岛宣教时,他正想将圣经翻译成为当地土人看得明白的土语。他用了很长的时间尝试找出用什么字眼来译“信心”而使土人容易明白。 有一日,他的工作伙伴做了一日的工,很觉疲累,他冲入办公室,一下子便坐在椅子上,整个人靠在椅背上放松了。宣教士立刻明白了,他大叫“我知道如何翻译 '信心’了!”

4.举例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皇命令所有儿童要离开伦敦这城市,因为这城市将受战争波及。当一对父母将 他们的孩子送上火车,向他们道别之时,父母才走了几步,就听到那小女儿哭了起来,这小女孩说“我很害怕”,因为她说不知道去哪里。她的哥哥也很害怕,但此 时却对他的妹妹说“不用怕,我们虽然不知道去哪里,我也不知道,但我们的国皇知道,我们只要跟着就是了。” (Herbert Vander Lugt, Our Daily Bread, 1986 Radio Class Bible Class,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55)

 

进深研究书目

 Joseph Addison Alexander, The Psalm Translated and Explained, Reprinted from the edition of 1864, (Grand Rapids: Zondervan).

 Arthur G. Clarke, Analytical Studies in the Psalms,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Kregel, 1949).

Franz Delitzsch, Biblical Commentary on the Psalms, Trans. By Francis Bolton, 3 vol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9).

David Dickson, A Commentary on the Psalms, (Fort Washington, PA: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1959).

Derek Kidner, Psalms: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on Book I and II,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1973).

Alexander F. Kirkpatrick, The Book of Psalms, (Grand Rapids: Baker, 1982).

Alexander Maclaren, The Psalms, (New York: Funk & Wagnalls Co., 1908).

John J. S. Perowne, The Book of Psalms, 2 vol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6).

W. Graham Scroggie, Know Your Bible (The Psalms), vols. 1-4, (Westwood, NJ: Revell, 1948).

Charles Spurgeon, The Treasury of David, 6 vol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Samuel Terrien, The Psalms and Their Meaning for Today, (New York: Bobbs-Merrill, 1952).

H. Rollin Walker, The Modern Message of the Psalms, (Nashville: Abingdon, 1938).

Arthur Weiser, The Psalms: A Commentary,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London: SCM Press, 1962).

 回到最前一页

37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认信

经文:太十  32-39

金句:“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

引言

新约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对基督的信仰和承认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救主向听从祂的人提出一个挑战,就是对主的承认。

  

一、承认基督的先决条件  (太十32)

1)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 (太十32)

2)公开承认基督为个人救主 (太十32)

  

二、承认基督的代价  (太十32)

1)属灵的反对力量 (太十34)

2)个人的诽谤 (太十25)

3)肉身的受苦 (太十23)

  

三、承认基督的结果  (太十32)

1)能来到天父面前 (太十32)

2)天父也承认他 (太廿十23)

  

四、承认基督后的改变  (太十33)

1)不再害怕 (太七23)

2)最后得自由 (太七23)

  

结语

我们是否愿意,以基督徒的信仰、受洗和行动来接受救主,公开承认祂是我们的救主吗?

 

37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承信

经文:太十  32-39

金句:“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

引言

有人说“一个人承认基督,但却不相信祂,就一个伪君子,一个人如果相信耶稣是基督,但不敢承认祂,就是懦夫,如果一个人不承认不相信基督,他根本是一个未信者,但如果一个人相信基督又承认祂,他就是基督徒。”

一、承认基督的先决条件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 ( 太十32)。我们的救主在这节经文中,隐藏了两个条件,我们也可以在罗马书中看见“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十9-10)。第一条件是:

1)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

“凡 认我的” ( 太十32)。传道人或福音使者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引领人归向基督,不是归向自己。主耶稣基督受死,埋葬及复活的事实,是不争之事实,也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证据,是圣经的明证,也是个人的见证。因为耶稣仍然活着,祂是替罪者,是救主。祂的复活实了新约的教导,祂不是一个普通死了的人,祂是替罪人死,救赎人的神 儿子。祂在加略山十字架上受死,为担当我们众人的罪,付上赎价,祂复活是胜过了死亡。有一日,我们再见主耶稣时,祂就是王,当时“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 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二10-11)。因此,我们可以唱:

“他已消灭罪恶权势,解脱罪人捆绑,

惟主宝血能除罪迹,也洗净我罪过。”

 约翰·卫斯理( John Wesley )

1.举例说明

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拦阻,打开心门,让主进入我们的生命中?这就是接受基督为个人的救主了。

2)公开承认基督为个人救主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 (太十32)。我们可以从新约圣经清楚看到这种公开承认耶稣基督是有两种情况的:

a)基督徒的受洗

“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万民”原文作“凡受造的”)。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可十六15-16)。

五旬节的那一天,彼得大有能力地说“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徒二41)。

这 事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精采的记载,就是埃提阿伯太监的受洗故事。这人到耶路撒冷礼拜,但对圣殿的崇拜大感失望,所以回埃及去,在他的车上,他正读 赛,圣灵感动腓利去贴近那车,然后向这太监讲解经上的意思,结果,这人就悔改归主,接受了基督为救主。他明白了信主后必须经历的事,所以他说“这里有水, 我受洗有何困难呢?”所以腓利说,若你真心真意信靠主,你可以受洗,他回答说“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 碍呢?(古卷在此有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 (徒廿八36-37)。

新约圣经告诉我们,每逢人信主,在基督里我们必须遵行一次公开的承认基督,和接受水礼。

b)基督徒的行为

保 罗在以弗所宣讲完之后,我们从圣经上读到“那已经信的,多有人来承认诉说自己所行的事。平素行邪术的,也有许多人把书拿来,堆积在众人面前焚烧。他们算计书价,便知道共合五万块钱” (徒十九18-19)。这样的公开认信,是昔日使徒们不畏强权而作出的行为。基督徒所承认的,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会看得出来,彼得所以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

二、承认基督的代价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承认基督的代价是一个特别的课题,虽然好象这些只向门徒说的,但原则是不变的。

1)属灵的反对力量

“你 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太十34)。这个世界不论是野蛮的或是文明的,都是反对神的,不是只有非基督徒才是反对神,原则上他们都是反对基督的。因此,当一个人接受基督时,他会发现自己站在这个敌对世界的顶端,与世界为仇。

当主耶稣降生之 时,天使宣告说平安降临,直到耶稣的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时,人才可以享有真正的平安,要得着这平安,我们必须接受神所赐的礼物  ----主耶稣基督。虽 然基督的平安已临,但基督徒为了基督的缘故,仍要面对这世界的冲击。昔日,当主耶稣在巴勒斯坦一带宣道的时候,祂与这个世界永不妥协,这世界的人,要不是相信祂,否则就是拿起石头打祂的人(参看约四39,十31)。承认基督是要付上代价的,因为这行动会制造“分裂”与反对。

2.举例说明

2)个人的诽谤

“学 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别西卜”是鬼王的名)?”   (太十25)。在其它地方,救主说“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五11-12)。因此,我们个人会受到别人的诽谤。

3.举例说明

3)肉身的受苦

“有 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 太十23)。不要误会下列耶稣所讲的话“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太廿四9)。耶稣预言说“"我已将 这些事告诉你们,使你们不至于跌倒。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约十六1-2)。

你愿意成为基督徒,为主付上代价吗?齐斯特顿  ( G.K.Chesterton )曾说“基督教不会失败的,因为愈受试炼就愈坚固。”

4.举例说明

我们活在一个舒适,复杂和自我满足的社会里,所以我们不感到要付什么代价,但如果我们去到世界的另一处,例如一些极权的国家,则会不一样,我们会了解承认基督要付上代价的。

三、承认基督的结果

“凡 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有一日,我们必须在审判台前交帐,否则我们的今生和未生的生活就显得无意义了,圣经也是谎言了,我们的见证则不是真的了。对于世界,主必审判,有一日,我们必须要为我们所作所为的负上责任,为反对神的律而负责,为没有努力传福音负责。

1)能来到天父面前

“凡 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这节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当有一日,我们环绕神的宝座时,主耶稣就带我们到神面前,是一个一个的,按照各人的名字叫,这些神也认他的人,就是那些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承认主的人,在学校里,在办公室,在大学里也承认主的众人。

5.举例说明

2)天父也承认他

“耶 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太二十23)。当约翰与雅各的母亲向主要求,给 她的儿子在天国里,一个坐在主的右边一个坐在主的左边。主耶稣向他们说“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太二十23)。后来我们知道有什么发生?就是雅各被斩头,约翰成为殉道者,这就是承认基督的代价了。但不要难过,因为“我们若能 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提后二12)。

四、承认基督后的改变

“凡 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太十33)。这是什么意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任何人如果他的日常生活有否承认神,拒绝耶稣 基督及祂的救恩时,就是在天上否认神了。救主亲自说“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七22-23)

6.举例说明

1)不再害怕

“我 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 (太七23)。换句话说“你不属于我的,你不是从神而生的,你竟然用的的名赶鬼;但你却不我的名去作见证”。 “否认”基督,意思就是对祂说“不”,这是说明了完全的“破裂”,这也就是说耶稣为何宣告说“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太十 33)。

2)最后的分离

“离 开我去吧!” (太七23)。这里说的是与神永远的分离,去了那不能回头之路。“将会”一词是一个过去而不定式的词,罗拔逊  ( A.T. Robertson )  说:“这是一个严格的律法,不单是一个社会性生活上的分离,这是基督亲自把我们与那些在公众场合否认基督的人分开。”这样的一 个律法,今日不再听见,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略它。耶稣以“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太十33)来结束祂的谈话。

结语

我们是否愿意,以基督徒的信仰、受洗和行动来接受救主,公开承认祂是我们的救主吗?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朗 费罗( Longfellow )在一张本来没有价值的白纸上写上一首诗之后,这纸立时就成了无价之宝——这叫做“天才”;洛克斐勒( Rockfeller )只要在一张支票上签下他的名,那它便值百万元——这叫做“富有”;一个商人能使五元价值的商品变成价值五百元——这叫做“技 巧”;一个画家使用一张油布,画出价值千万元的名画——这叫做“艺术”。耶稣可使一个无用,而且满身罪恶的生命,用祂的宝血洗净,放在圣灵的保守之下—— 这叫做“神的宝贝”。  (Sermon Illustrated , Holland Ohio , 9/4/87)

2.举例说明

1972 年,托约瑟( Joseph Tson )从他的国家罗马尼亚逃出来,到牛津研读神学,他毕业之后,他想回国传福音,他的同伴警告他不要回去,否则一定被捕。但他愿意顺服神,神要他回去。当他回到家中,也不理会什么,只向民众讲道。但不久,他真的被捕。官员审问他,恐吓他要杀他,托约瑟提醒那官员说,如果他被杀,他即成为殉道者,他被 录下的谈话,对日后的听众,会影响很大的,所以这官员宁愿把他释放了,托约瑟就是一个为福音而拥有忍耐灵性的人。

3.举例说明

当  艾 恩塞得斯  ( Harry Ironside )仍然是一个小孩时,他母亲常抱他在膝上,然后慢慢地向他讲解相信耶稣基督是非常重要的事。他常回答他的母亲说:“妈,我会做的了,但 我的朋友必定取笑我。”母亲回答说:“艾恩塞得斯  ,请记得,他们会取笑你下地狱,但他们却不能笑你而令你能从地狱上来。”母亲这句话一直藏在这孩子脑 海里。人类因为不明白我们为基督的缘故,而有这样的行为,所以他们取笑我们,但毕竟,最后必证明,我们承认基督是值得的。  (From Addresse on the Gospel of John, by H A Ironside,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sn   for   Christina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 1947 b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p158 used by permission)

4.举例说明

有 一个清晨,约翰·卫斯理( John Wesley )骑单车走在路上,他想,已经过了三天了,为什么仍没有人拿石头或鸡蛋打我呢?莫非我所讲的道不再是神的道吗?莫非我已经冷淡了吗?或我已再犯罪呢?他停下来,向神祷告说他有何不妥。他听到对面有人回应说“宣教士,不用担心,我会对付你的。”说罢拿起了一块石头向卫斯理抛过去,刚好落在卫斯 理的脚旁,没有打中。此时,卫斯理很高兴地说:“感谢神,我没有事了,你仍然我们同在。” (J G Morrison,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 1979 by Paul Lee Tan ,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 p995)

5.举例说明

有一回,慕迪 ( D.L.Moody )说有一个染了头发的挪威年青人,走到讲台前,他不大会说英语,但他鼓起勇气要说话,他的眼泪也流下来,他说:“如果我告诉世人 有关耶稣的事,他们就会告诉我的父亲有关我信耶稣的事。”虽然他只说了这句话,但足够令我们有深入的思想,因为他这句话深印在每个人心里。慕迪说这就是承认基督。” (Knight' 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hgt , @ 1956 by Eerdmans Publishing Co p 99 used by permission)

6.举例说明

有 一个电视剧集,名叫“这是你的人生”( This is your Life )  。讲述一位著名的人,在电视上播放他的人生,特别强调了这人的成就,影响他的人,和一切他为人所做过的事,他被大大赞扬及收到许多礼物,最后出现的是一个大舞会。圣经清楚地记载,有一日,我们也要面对一个人生大电视,就是神的审判之日,神要审判我们的人生,和有些什么我们应该负责的,到时 神对我们说什么呢?  (From the tract Is This Your Life? By Herb Jauchen. Used by permission of American Tract Society , Garland, Texas.)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Gospel of Matthew,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Edinburgh: Saint Andrew Press).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New York: Revell, 1929).

James Morison, A Practical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Minneapolis: Klock & Klock Christian Publishers, 1981).

C. H. Spurgeon, Spurgeon’s Popular Exposition of Matthew, 1893,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2).

R. V. G. Tasker, The Gospel Accotrding to Matthew,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1).

John F. Walvoord, Notes on Matthew, (New York: Loizeaux,  1948).

回到最前一页'

37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认信

经文:太十  32-39

金句:“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

引言

新约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对基督的信仰和承认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救主向听从祂的人提出一个挑战,就是对主的承认。

  

一、承认基督的先决条件  (太十32)

1)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 (太十32)

2)公开承认基督为个人救主 (太十32)

  

二、承认基督的代价  (太十32)

1)属灵的反对力量 (太十34)

2)个人的诽谤 (太十25)

3)肉身的受苦 (太十23)

  

三、承认基督的结果  (太十32)

1)能来到天父面前 (太十32)

2)天父也承认他 (太廿十23)

  

四、承认基督后的改变  (太十33)

1)不再害怕 (太七23)

2)最后得自由 (太七23)

  

结语

我们是否愿意,以基督徒的信仰、受洗和行动来接受救主,公开承认祂是我们的救主吗?

 

37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承信

经文:太十  32-39

金句:“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

引言

有人说“一个人承认基督,但却不相信祂,就一个伪君子,一个人如果相信耶稣是基督,但不敢承认祂,就是懦夫,如果一个人不承认不相信基督,他根本是一个未信者,但如果一个人相信基督又承认祂,他就是基督徒。”

一、承认基督的先决条件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 ( 太十32)。我们的救主在这节经文中,隐藏了两个条件,我们也可以在罗马书中看见“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十9-10)。第一条件是:

1)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

“凡 认我的” ( 太十32)。传道人或福音使者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引领人归向基督,不是归向自己。主耶稣基督受死,埋葬及复活的事实,是不争之事实,也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证据,是圣经的明证,也是个人的见证。因为耶稣仍然活着,祂是替罪者,是救主。祂的复活实了新约的教导,祂不是一个普通死了的人,祂是替罪人死,救赎人的神 儿子。祂在加略山十字架上受死,为担当我们众人的罪,付上赎价,祂复活是胜过了死亡。有一日,我们再见主耶稣时,祂就是王,当时“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 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二10-11)。因此,我们可以唱:

“他已消灭罪恶权势,解脱罪人捆绑,

惟主宝血能除罪迹,也洗净我罪过。”

 约翰·卫斯理( John Wesley )

1.举例说明

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拦阻,打开心门,让主进入我们的生命中?这就是接受基督为个人的救主了。

2)公开承认基督为个人救主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 (太十32)。我们可以从新约圣经清楚看到这种公开承认耶稣基督是有两种情况的:

a)基督徒的受洗

“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万民”原文作“凡受造的”)。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可十六15-16)。

五旬节的那一天,彼得大有能力地说“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徒二41)。

这 事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精采的记载,就是埃提阿伯太监的受洗故事。这人到耶路撒冷礼拜,但对圣殿的崇拜大感失望,所以回埃及去,在他的车上,他正读 赛,圣灵感动腓利去贴近那车,然后向这太监讲解经上的意思,结果,这人就悔改归主,接受了基督为救主。他明白了信主后必须经历的事,所以他说“这里有水, 我受洗有何困难呢?”所以腓利说,若你真心真意信靠主,你可以受洗,他回答说“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 碍呢?(古卷在此有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 (徒廿八36-37)。

新约圣经告诉我们,每逢人信主,在基督里我们必须遵行一次公开的承认基督,和接受水礼。

b)基督徒的行为

保 罗在以弗所宣讲完之后,我们从圣经上读到“那已经信的,多有人来承认诉说自己所行的事。平素行邪术的,也有许多人把书拿来,堆积在众人面前焚烧。他们算计书价,便知道共合五万块钱” (徒十九18-19)。这样的公开认信,是昔日使徒们不畏强权而作出的行为。基督徒所承认的,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会看得出来,彼得所以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

二、承认基督的代价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承认基督的代价是一个特别的课题,虽然好象这些只向门徒说的,但原则是不变的。

1)属灵的反对力量

“你 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太十34)。这个世界不论是野蛮的或是文明的,都是反对神的,不是只有非基督徒才是反对神,原则上他们都是反对基督的。因此,当一个人接受基督时,他会发现自己站在这个敌对世界的顶端,与世界为仇。

当主耶稣降生之 时,天使宣告说平安降临,直到耶稣的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时,人才可以享有真正的平安,要得着这平安,我们必须接受神所赐的礼物  ----主耶稣基督。虽 然基督的平安已临,但基督徒为了基督的缘故,仍要面对这世界的冲击。昔日,当主耶稣在巴勒斯坦一带宣道的时候,祂与这个世界永不妥协,这世界的人,要不是相信祂,否则就是拿起石头打祂的人(参看约四39,十31)。承认基督是要付上代价的,因为这行动会制造“分裂”与反对。

2.举例说明

2)个人的诽谤

“学 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别西卜”是鬼王的名)?”   (太十25)。在其它地方,救主说“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五11-12)。因此,我们个人会受到别人的诽谤。

3.举例说明

3)肉身的受苦

“有 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 太十23)。不要误会下列耶稣所讲的话“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太廿四9)。耶稣预言说“"我已将 这些事告诉你们,使你们不至于跌倒。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约十六1-2)。

你愿意成为基督徒,为主付上代价吗?齐斯特顿  ( G.K.Chesterton )曾说“基督教不会失败的,因为愈受试炼就愈坚固。”

4.举例说明

我们活在一个舒适,复杂和自我满足的社会里,所以我们不感到要付什么代价,但如果我们去到世界的另一处,例如一些极权的国家,则会不一样,我们会了解承认基督要付上代价的。

三、承认基督的结果

“凡 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有一日,我们必须在审判台前交帐,否则我们的今生和未生的生活就显得无意义了,圣经也是谎言了,我们的见证则不是真的了。对于世界,主必审判,有一日,我们必须要为我们所作所为的负上责任,为反对神的律而负责,为没有努力传福音负责。

1)能来到天父面前

“凡 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 太十32)。这节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当有一日,我们环绕神的宝座时,主耶稣就带我们到神面前,是一个一个的,按照各人的名字叫,这些神也认他的人,就是那些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承认主的人,在学校里,在办公室,在大学里也承认主的众人。

5.举例说明

2)天父也承认他

“耶 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太二十23)。当约翰与雅各的母亲向主要求,给 她的儿子在天国里,一个坐在主的右边一个坐在主的左边。主耶稣向他们说“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太二十23)。后来我们知道有什么发生?就是雅各被斩头,约翰成为殉道者,这就是承认基督的代价了。但不要难过,因为“我们若能 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提后二12)。

四、承认基督后的改变

“凡 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太十33)。这是什么意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任何人如果他的日常生活有否承认神,拒绝耶稣 基督及祂的救恩时,就是在天上否认神了。救主亲自说“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七22-23)

6.举例说明

1)不再害怕

“我 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 (太七23)。换句话说“你不属于我的,你不是从神而生的,你竟然用的的名赶鬼;但你却不我的名去作见证”。 “否认”基督,意思就是对祂说“不”,这是说明了完全的“破裂”,这也就是说耶稣为何宣告说“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太十 33)。

2)最后的分离

“离 开我去吧!” (太七23)。这里说的是与神永远的分离,去了那不能回头之路。“将会”一词是一个过去而不定式的词,罗拔逊  ( A.T. Robertson )  说:“这是一个严格的律法,不单是一个社会性生活上的分离,这是基督亲自把我们与那些在公众场合否认基督的人分开。”这样的一 个律法,今日不再听见,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略它。耶稣以“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太十33)来结束祂的谈话。

结语

我们是否愿意,以基督徒的信仰、受洗和行动来接受救主,公开承认祂是我们的救主吗?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朗 费罗( Longfellow )在一张本来没有价值的白纸上写上一首诗之后,这纸立时就成了无价之宝——这叫做“天才”;洛克斐勒( Rockfeller )只要在一张支票上签下他的名,那它便值百万元——这叫做“富有”;一个商人能使五元价值的商品变成价值五百元——这叫做“技 巧”;一个画家使用一张油布,画出价值千万元的名画——这叫做“艺术”。耶稣可使一个无用,而且满身罪恶的生命,用祂的宝血洗净,放在圣灵的保守之下—— 这叫做“神的宝贝”。  (Sermon Illustrated , Holland Ohio , 9/4/87)

2.举例说明

1972 年,托约瑟( Joseph Tson )从他的国家罗马尼亚逃出来,到牛津研读神学,他毕业之后,他想回国传福音,他的同伴警告他不要回去,否则一定被捕。但他愿意顺服神,神要他回去。当他回到家中,也不理会什么,只向民众讲道。但不久,他真的被捕。官员审问他,恐吓他要杀他,托约瑟提醒那官员说,如果他被杀,他即成为殉道者,他被 录下的谈话,对日后的听众,会影响很大的,所以这官员宁愿把他释放了,托约瑟就是一个为福音而拥有忍耐灵性的人。

3.举例说明

当  艾 恩塞得斯  ( Harry Ironside )仍然是一个小孩时,他母亲常抱他在膝上,然后慢慢地向他讲解相信耶稣基督是非常重要的事。他常回答他的母亲说:“妈,我会做的了,但 我的朋友必定取笑我。”母亲回答说:“艾恩塞得斯  ,请记得,他们会取笑你下地狱,但他们却不能笑你而令你能从地狱上来。”母亲这句话一直藏在这孩子脑 海里。人类因为不明白我们为基督的缘故,而有这样的行为,所以他们取笑我们,但毕竟,最后必证明,我们承认基督是值得的。  (From Addresse on the Gospel of John, by H A Ironside,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sn   for   Christina Service, by Walter B Knight, @ 1947 b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p158 used by permission)

4.举例说明

有 一个清晨,约翰·卫斯理( John Wesley )骑单车走在路上,他想,已经过了三天了,为什么仍没有人拿石头或鸡蛋打我呢?莫非我所讲的道不再是神的道吗?莫非我已经冷淡了吗?或我已再犯罪呢?他停下来,向神祷告说他有何不妥。他听到对面有人回应说“宣教士,不用担心,我会对付你的。”说罢拿起了一块石头向卫斯理抛过去,刚好落在卫斯 理的脚旁,没有打中。此时,卫斯理很高兴地说:“感谢神,我没有事了,你仍然我们同在。” (J G Morrison,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 1979 by Paul Lee Tan ,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 p995)

5.举例说明

有一回,慕迪 ( D.L.Moody )说有一个染了头发的挪威年青人,走到讲台前,他不大会说英语,但他鼓起勇气要说话,他的眼泪也流下来,他说:“如果我告诉世人 有关耶稣的事,他们就会告诉我的父亲有关我信耶稣的事。”虽然他只说了这句话,但足够令我们有深入的思想,因为他这句话深印在每个人心里。慕迪说这就是承认基督。” (Knight' 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hgt , @ 1956 by Eerdmans Publishing Co p 99 used by permission)

6.举例说明

有 一个电视剧集,名叫“这是你的人生”( This is your Life )  。讲述一位著名的人,在电视上播放他的人生,特别强调了这人的成就,影响他的人,和一切他为人所做过的事,他被大大赞扬及收到许多礼物,最后出现的是一个大舞会。圣经清楚地记载,有一日,我们也要面对一个人生大电视,就是神的审判之日,神要审判我们的人生,和有些什么我们应该负责的,到时 神对我们说什么呢?  (From the tract Is This Your Life? By Herb Jauchen. Used by permission of American Tract Society , Garland, Texas.)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Gospel of Matthew,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Edinburgh: Saint Andrew Press).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New York: Revell, 1929).

James Morison, A Practical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Minneapolis: Klock & Klock Christian Publishers, 1981).

C. H. Spurgeon, Spurgeon’s Popular Exposition of Matthew, 1893,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2).

R. V. G. Tasker, The Gospel Accotrding to Matthew,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1).

John F. Walvoord, Notes on Matthew, (New York: Loizeaux,  1948).

回到最前一页'

38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顺服

经文:约二  1-11

金句:“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

引言

在 场中没有人知道玛利亚是主耶稣基督的母亲,在这个故事里面讲述一个婚宴中酒用完了,差点儿弄得整个婚宴没趣的结束,但玛利亚知道在人们当中有一位能行神迹 的,所以她满有权威地吩咐仆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这段经文里隐藏了基督福音的中心,就是顺服。

  

一、基督徒的顺服是包括一切的命令  (约二5)

1)基督徒信仰方面 (约二5)

2)基督徒生命方面 (约二5)

3)基督徒工作方面 (约二5)

  

二、基督徒顺服的每一命令都是必须的   (约二5)

1)完全的顺服能揭露人的绝对失败 (约二7)

2)完全的顺服显示出神的绝对丰富 (约二8-10)

  

结语

只有完全的顺服才能显出真我和显出我们真正的失败在哪里。只有完全的顺服才能显出神的真正的丰富和我们救主的荣耀。你希望你的人生能从失败转入主耶稣的丰盛的么?那么,“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

 

38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顺服

经文:约二  1-11

金句:“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

引言

没有任何人比耶稣母亲玛利亚更亲密地了解主耶稣基督了,事实上主出来传道前的三十年内,主所得到的是喜乐的时期,受教育,和理解力的培养等时期,都是最好的时刻。

主 耶稣的降生,带给祂母亲玛利亚一个革命性的经历,是其它女人所没有的。在路加福音二章四  40至52节的记载中,详述了玛利亚养大主,教育主的心身灵, 让主能以天父的事为念,在这样的一段日子中,玛利亚学习许多,而且都藏在心里。当主耶稣由十二岁上圣殿受教至三十岁出来传道的这段时期,祂母亲玛利亚都紧随左右。

在迦拿娶亲的筵席上,主的母亲玛利亚也在场,她看见酒快用完了,那样会使整个婚宴扫兴,她非常清楚,当中有一人可行奇事的,可以解 决问题的主,所以她满有权柄地吩咐仆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 约二5)。她这个吩咐,道出了基督教福音的中心 ----顺服。

  

一、基督徒的顺服是包括一切的命令

“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在我们的生命中,每一件事情都与顺服有关,下面有三点我们要彼此学习。

1)基督徒信仰方面

“他 告诉你们什么” (约二5)。“什么”隐藏了“信仰的中心,就是顺服”。在罗马书,保罗说主耶稣基督“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 他的名信服真道”(罗一5)。圣经说一个人能成为基督徒,就是因为他向神认罪悔改,然后信靠主耶稣基督。所以这在信仰方面的顺服,不单说明我们向主耶稣基督委身。这方面只属我们个人的内在回应,另一方面我们要有外在的表现,就是在众人面前承认主。“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 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8-20)。除了这节命令之外,再加上“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约二5)。

1.补充说明

2)基督徒生命方面

“他 告诉你们什么” (约二5)。我们要“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这样的顺服是基督教最重要的。彼得悔改之后,他这样写道“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一14-15)。在我们整个人生的信仰旅程 中,我们必须时刻活在顺服中。

当我们读圣经时,我们真心愿意顺服圣经上所说的,圣灵的光照就会进入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清楚神的真理。正如 “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在祷告的事上,神说“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太十八1)。我们理应顺服“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 么”(约二5)。我们为什么读圣经呢?因为圣经说“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五39)。 这命令非常清楚要我们“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约二5)。就是在拯救灵魂的事上,耶稣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 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再一次说明“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约二5)。可见如果我们真的希望活出圣洁的 生活,只有顺服他的命令(参看约十四15)。

2.举例说明

3)基督徒工作方面

“他 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约二5)。保罗写道“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或说“我们应当 顺服的”(参看弗二10)。这方面是对称为义的顺服。雅各说“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雅二20)神可能呼召我走不同的道路, 但无论祂呼召我走那路,我们只有“就作什么”,诗人曾宣告说“我急忙遵守你的命令,并不迟延”(诗一一九60)。

二、基督徒顺服的每一命令都是必须的

“他 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主对他们说“把缸放满水”,然后“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 们就送了去”(约二7-8)。在神里的生活,我们对顺服是不可拖延和忽略的,因为延迟的顺服,就是不顺服。仆人如果不立刻照主的吩咐去做,这样的仆人就不是仆人了。二方面的真理需要清楚:

1)完全的顺服能揭露人的绝对失败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约二7)。当我们不完全顺服或只有部分顺服神,这样其实就是说明,在我们内心还有些事情仍是我们的“主”,不能完全顺服神,就是仍然在罪中,因为只有完全顺服神的,才显出人内心的失败。

在 新约中,这里的记载最为清楚,说明人是失败的,除非能完全顺服,否则不能成功。实情是酒没有了,他们所预备的将面临非常扫兴的场面。他们只有六个石缸, “六”是人的数字,这些水缸是昔日婚宴中很重要的,酒没有了,和这些石缸只代表“无奈”,表示人没有基督,只有象征性的外表罢了。这些缸有什么用呢?只为 一些宗教礼仪方面预备的,例如一些有关宗教方面的要求,浩净之用,耶稣对他们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约二7)。

今 日可以见到我们都是外表充满水的水缸,而且满到缸口,所以人以为可以得到满足快乐,也以为可以令神喜悦,其实不然。当我们能完全顺服主耶稣基督之先,我们 必须看见自己的一口石缸,满水,但却不表示有什么可夸,因为水常表示软弱,旧约撒母耳记说“我们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泼在地上,不能收回。 神并不夺取人的 性命,乃设法使逃亡的人不至成为赶出回不来的” (撒下十四14)。这是说明我们的软弱与无助。人们必须明白,他们没有能力将自己救离属灵死亡,他们不能真的顺服神,因为顺服的行动,也是需要倚靠神的。如果我们仍然不断倚靠自己所有的-----即满了水的石缸,去顺服神,是不可能的,我们是不能够完全顺服神的。在邦纳( Horatius Bonar )的诗歌说明我们的态度应有:

人手毫无能力,救我罪恶心灵,

单靠自己肉体活动,无法自我安全。

不能单凭感觉,与神能够和好,

并非哀哭痛泣呼叫,能脱我心烦燥。

只有基督耶稣,能除罪恶后果,

只有赎罪羔羊之血,重立和好之约。

父啊,你爱无穷,主啊,单凭你爱,

能除心中忧虑不安,我灵得以自由。

单凭天父恩典,才能把罪赦免,

只求能有释放口舌,随时呼叫你名。

基督我的恩主,在你爱中安宁,

依靠天父儿子能力,捆锁得以斩断。

3.举例说明

2)完全的顺服显示出神的绝对丰富

“耶 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 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约二8-10)当我们明白了,来到完全顺服神的地步,我们就可以完全得到 神丰富。这丰富是什么?保罗在歌罗西书说“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基督就是神的丰富。神的丰富有什么明证?就是 荣耀。在加利利的迦拿婚宴上,耶稣说“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约二11) 。那些水缸满了水,显出人的无助,那些仆人听了耶稣的吩咐,将水倒出来,耶稣的荣耀就在整个婚宴上显出来了。那酒代表什么?是由水变而来的,是耶稣的神迹。

同样,如果你愿意你的水,变成在天上的酒,过一个喜乐而得胜的生活,那么,你必须完全顺服,正如圣经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

结语

基督徒的顺服是主的命令,是对主一切命令的完全顺从,只有我们完全顺服,才真正显出我们的无奈,只有完全的顺服,神的丰富才荣耀地显示出来,如果你希望你的失败人生变为丰富而得胜的人生,你必须“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约二5)。

 

附加评注

  

1.补充说明

鲁 益师  (C.S.Lewis)  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你问自己是否相信祂之先,请先问自己一下,今日有没有做了一件祂吩咐的事,或 有什么事,因主叫你不要做,而没有做的?”如果你并没有做任何主所吩咐的事,而你就立刻说你相信祂,请思想一下,有意义吗?

2.举例说明

苏 利文( Anne Sullivan )在教导一个六岁的小孩学习时,她学到一个非常宝贵的功课,就如她说:“在我未能教导这小孩顺服我之先,我不能教他学习什么,我对这事 已思想了许久,我愈想就愈发觉顺服是在学习之先,并串在一切知识和爱心中间。” (  Helen Keller, The Story of My Life, Dell 1961, p265)

同样的,我们必须学习顺服,才能称得上去爱神和认识神。

3.举例说明

一 个男孩子在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环境中成长,但却从未接爱基督是他个人的救主,有一日他听到这简单的福音,就接受了救主。他心中充满喜乐,他用一句话综合了 神给他的恩典“我常认为我需要的不止耶稣,但我却不知,原来只有耶稣就满足了。”救恩是属于个人的,并不存在于规条、圣礼和其它功劳之中。我们只要耶稣基督就够了。  (Richard W DeHaan, The Grace of God, @ 1968 Radio Bible Class ,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55, p 8)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John, rev. 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75).

Fredric L. Godet, Commentary on John’s Gospel, (Grand Rapids: Kregel, 1978).

H. A. Ironside, Addresses on the Gospel of John, (New York: Loizeaux, 1942).

J. 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John, (Chicago: Moody, 1978).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Westwood, NJ: Revell).

Leon L. Morri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1).

Arthur W. Pink, Exposition of the Gospel of John, 4 vols., 1923ff., Reprinted – 1 vol.,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5).

 R. V. G. Task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8).

Merrill C. Tenney, John: The Gospel of Belief,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9).

W. H. Griffith Thomas, The Apostle John: Studies in His Life and Writings, 1923,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1953).

 回到最前一页

39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影响力

经文:王上十  1-10、13

金句:“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因耶和华之名所得的名声,就来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 (王上十1)

引言

所罗门王是最有智慧的人,本段经文描述的故事,是说所罗门的能力,因他的名声远传四方,因为他满有智慧,大有能力,影响力甚远,以致远及阿拉伯女王也慕名而来探访他。这位女王是如何听闻所罗门王的,所罗门王有什么个人的影响力?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学习为主耶稣影响他人?

  

一、她是如何发生好奇的  (王上十1)

1)她的好奇是真实的 (王上十1)

2)她的好奇是兴奋的 (王上十1)

3)她的好奇是有行动的 (王上十1)

  

二、她是如何被感动的  (王上十3-5)

1)王的智慧生命 (王上十4)

2)王的卓越生命 (王上十4-5)

3)王的属灵生命 (王上十5)

三、她如何被影响  (王上十7-10)

1)她的心思满足 (王上十7)

2)她的心被搅动 (王上十9)

3)她的意志降服 (王上十10)

结语

基督徒的影响力,可从三方面着手,愿神的灵教导我们这些课程,让我们可为基督的缘故,对拯救人的灵魂问题发生兴趣、感动和有影响力。

 

39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影响力

经文:王上十  1-10、13

金句:“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因耶和华之名所得的名声,就来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 (王上十1)

引言

所 罗门王是最有智慧的人,本段经文描述的故事,是说所罗门的能力,因他的名声远播四方,因为他满有智慧,大有能力,影响力甚远,以致远及阿拉伯女王也慕名而 来探访他。问题是这位女王是如何听闻所罗门王的,所罗门王有什么个人的影响力?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学习为主耶稣影响他人?我们必须学晓这个秘密。

让我们思想有关这故事的三个行为。

  

一、她是如何发生好奇的

“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因耶和华之名所得的名声,就来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 ( 王上十1)。为什么这女皇有这好奇心来见所罗门,圣经只说她“听”以及“来试问”所罗门王。

1)她的好奇是真实的

“示巴女王听见所罗门因耶和华之名所得的名声” (王上十1)。相信所罗门的手下以他们王为荣,所以他们去到哪里,都述说所罗门的聪明来,这样就传到这位女皇的耳中。

同样的,我们的属灵生命和我们的言语,对于我们所信的天上王会影响他人,这就是初期教会使徒们传主耶稣的方法,如圣经记载“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徒八4)。

1.举例说明

2)她的好奇是兴奋的

“她来” (王上十1)。这些到处传所罗门的人,他们的言行引起了这个女皇的兴趣,虽然这个是远方的不信者,但她都愿意长途拔涉的冒险来拜访所罗门王。

这样的事奉是一个外面的见证,要掌握这个秘诀,就必须经历克服任何难阻,如何带领别人,参加一些特别的聚会,认识万王之王。

安得烈是一个好的例子,在新约中他常带领别人到主的面前来。例如,他遇见救主之后,他立刻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来见救主。“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   (约一41)。

3)她的好奇是有行动的

“就来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 (王上十1)。当人有真正兴趣时,他们必会找出一些证据来。“就来要用难解的话试问所罗门”(王上十1)。同样,当我们所传的是真的,那么,这些人必定希望找出满足他们兴趣的答案来。

2.举例说明

上述这一大点,就是首先引起别人对救主的兴趣,是为我们救主抢救灵魂作出的事工,当别人产生真的好奇,他们必感到兴奋,继之必有所行动,当这兴趣成熟时,就产生一个内心的感召,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二、她是如何被感动的

“所 罗门王将她所问的都答上了,没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示巴女王见所罗门大有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宫室,席上的珍馐美味,群臣分列而坐,仆人两旁侍立,以及他们的衣服装饰和酒政的衣服装饰;又见他上耶和华殿的台阶(或作“他在耶和华殿里所献的燔祭”),就诧异得神不守舍” (王上十3-5)。这个女皇听见的, 看见的,和她也试问过的,全都得到满意的答覆,之后,她内心受到感动,因为她在这皇宫所闻所感受的,都是一种超乎平常的生命素质,虽然这女皇本身已习惯了皇室的生活,但从未见过所罗门这样高品质的皇宫,和所罗门的高尚生活情操,只有在所罗门这里才可以找到的。

这里我们要问“你对于你周围的人产生如何的感召力?他们喜悦你么?他们觉得你的生活圣洁高尚吗?他们觉得你对他们友善么?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是真实的,他们不会不知道的?”有三方面感染了这女皇:

1)王的智慧生命

“示巴女王见所罗门大有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宫室” ( 王上十4)。请注意,不是所罗门的知识感召了她,而是王的智慧感动了她。这是大大不同的,智慧是晓得如何使用知识,因为所罗门以智慧运用其知识而感动了女皇,因他有从神而来的智慧。

不用多说,如果我们有同样的智慧,必定感动我们周围的旁人,但今日许多基督徒满有一身知识,吓怕别人,激怒别人,令人感到基督徒好象高人一等,所以他们当然会走开。基督徒应该有智慧,平衡各样的知识,在人生中的作用,就是要感动那些未信主的人,并非唬吓他们。

2)王的卓越生命

“示巴女王见所罗门大有……就诧异得神不守舍”   (王上十4-5)。她见所罗门有不一样的东西,他的皇宫不是普通的建筑物,他的工作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a)所建的皇宫

“示 巴女王见所罗门……所建造的宫室” (王上十4)。无疑女皇住的也是十分豪华的皇宫,但当她亲眼看见所罗门所建造的皇宫时,她就感到这是何等的超然,与她的不一样,这种皇宫则显示了所罗门的财富,地位。其实,你的家也是一样,你的家因为基督住在其中,能使非基督徒感到特别不一样。

b)食物

“席上的珍馐美味” (王上十5)。所罗门的食物,能使到这个女皇感到丰富高雅。你的餐饮使别人感到不一样吗?你的食物能令主祝福你的餐食吗?保罗提醒我们说“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提前四4-5)。

c)服事

“群臣分列而坐,仆人两旁侍立” (王上十5)。效率、爱心、忍耐以及信心,这些服务,都感动了这个南方的女王。你服事神的态度如何?是否有所罗门这里所说的美德?你对神的服事,是太懒或是太一般了么?

d)他们的衣着

“以 及他们的衣服装饰” (王上十5)。王的衣着同样感动了这个女王,让我问你一个问题“有谁因为你的衣着而给你好的评价,且能感动别人觉得你是信主的人呢?你有没有想过,基督徒的衣着会影响非基督徒吗?”在新约有这样的劝导“又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 (提前二9)。

e)其它

“酒政” (王上十5)。这些管家,仆人虽然是另一个人,但他们却代表了所罗门王,从这句经文中可以看见就是酒政,都影响了这女王,可想,这“小事”都能感动别人。

3.举例说明

3)王的属灵生命

“又见他上耶和华殿的台阶” (王上十5)。影响这女王的第三样事情就是所罗门的属灵生命,她看见所罗门的敬拜是那么的真诚,她感到所罗门的生命并非虚伪的人。

不论是宫廷的庄严军队,或是各皇室的超越建筑,令这女王肃然起敬,但最重要的却是所罗门的属灵生命,是那么的有意义和真实,诚心实意,都深深地影响了这女王。

你的友人有没有因为你的属灵生命是那么真诚有爱心而受感吗?当他们来参与我们的崇拜时,他们看出我们是真心诚意地敬拜神吗?

4.举例说明

上述各方面都影响了这女王,圣经记载这女王“就诧异得神不守舍” (王上十5)。这是一个引人灵魂归主的地方吗?救主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五3)。人的灵魂如果不在属灵的地方,是找不到悔改之道的。

三、她如何被影响

“我 先不信那些话,及至我来亲眼见了,才知道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越过我所听见的风声。你的臣子,你的仆人,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耶和华你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喜悦你,使你坐以色列的国位。因为他永远爱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义。于是,示巴女王将一百二 十他连得金子,和宝石,与极多的香料,送给所罗门王。她送给王的香料,以后奉来的不再有这样多” (王上十7-10)。女王的整个人,就是她的思想、心灵 和意志都受了感动。

1)她的心思满足

“我先不信那些话,及至我来亲眼见了,才知道人所告诉我的还不到一半!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越过我所听见的风声”  (王上十7)。她的思想被感动。

2)她的心被搅动

“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喜悦你,使你坐以色列的国位。因为他永远爱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义”  (王上十9)。她的心被感动,她的情感也投入。

3)她的意志降服

“于是,示巴女王将一百二十他连得金子,和宝石,与极多的香料,送给所罗门王。她送给王的香料,以后奉来的不再有这样多” (王上十10)。她所献上的黄金,是十分贵重的,但毕竟不是最宝贵的,最宝贵的是香料,是所罗门所没有的。这句话说出是多么的有意义!

一个灵魂真的被感动,就是说其思想得满足,其心受感动,其意志愿意降服于神的“爱的香料”之中。当人的爱愿意倾倒在救主的脚前,就会毫不保留的。

所罗门在酬谢女王的礼物时说“示巴女王一切所要所求的,所罗门王都送给她,另外照自己的厚意馈送她。于是女王和她臣仆转回本国去了” (王上十13)。所罗门所酬谢女王的,远超过女王所献上的。这就是我们的天父,赐福每一个灵魂的写照。

结语

基督徒的影响力,可从三方面着手,愿神的灵教导我们这些课程,让我们可为基督的缘故,对拯救人的灵魂问题发生兴趣、感动和有影响力。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在 篮球界有“手枪  Pete”之称的马拉维奇( Maravich ),在他四十岁那年,即  1988年1月的一场比赛中离奇死亡。他被喻为在 NCAA(全国大专体育协会)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早在他三十三岁年时,他开始寻找人生的目标,什么占星术,天文学,神秘主义,求生主义,营养学等他都追求过,甚至他在自己屋顶上画上一个符号,等待  UFO  的外星人来捉他。但在  1982年,他寻找到神,他才开始过有意义的人生,他相信了耶稣基 督,他的生命起了革命性的改变,与别人分享耶稣基督时,没有一次少过五分钟的,他是神队伍中的一颗明星。

2.举例说明

在美国 印第安纳波利斯  (  Indianapolis  )有一个青年,他常说自己在基督教上有许多问题,有一位爱主的平信徒去见他,与他读圣经,为他解答难题,最后这平信徒向这青年发出邀请,请他接受主耶稣为救主,他立刻说“我愿意”。不久,平信徒与他的牧师分享了这次的经历,他说这是一次令人震惊的经历。可知,这个与平信徒谈话的青年,日后就是美国第二十三任的总统哈里逊( Benjamin Harrison )。

3.举例说明

英 国一位著名的建筑师雷恩( Sir Christopher Wren )作带领建造一所闻名的教堂。有一日,有一位记者来访问其中三个正在建筑的工人,都问同一个问题,问第一个说“你在负责什么工?”回答说:“我每日为十元做打石的工。”第二个说:“我每日为这工作做足十小时。”第三个则说:“我帮助雷恩建造一间伦敦最大的教堂。”三个人都是同样作重要的工作,但 第三个却有不同见解,因他把自己的工作与崇拜神连上关系。

4.举例说明

当年青的牧师迈尔( F.B.Meyer )第一次见 到伟大的布道家慕迪  (  D L Moody)  时,他声言自己拥有文学士学位,并问慕迪有什么学位。慕迪毫不犹疑回答,他的学位是“O O”。迈尔感到奇怪,因他从未听闻有这样的学位,就问慕迪“O O”是什么学位?慕迪看着这位年青的牧者,说:“就是〖为基督站出来〗( Out and Out for Christ )。”这话感动了迈尔的心。日后,迈尔就以此为他奉献给基督的行动上的动力。迈尔对主的委身,其果效可以从他的果子中印证出来。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D. Crockett, A Harmony of the Books of Samuel, Kings, and Chronicles: The books of the Kings of Judah and Israel, 1897,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Baker 1951).

Alexander Maclaren, The Life of Davis as Reflected in His Psalms, (New York: Macmillan, 1885).

Arthur W. Pink, The Light of David, 2 vol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8).

Alan Redpath, The Making of a Man of God: Studies in the Life of David, (Westwood, NJ: Revell, 1962).

William M. Taylor, Bible Biographies, 8 vols., 1874-1891, Reprinted – 5 vols., (Grand Rapids: Baker, 1961-1962).

 回到最前一页

40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款待

经文:来十三  1-13

金句:“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

引言

关 于如何待客,圣经有许多的教导。圣经最早记载有关如何对待陌生客旅和穷人的律列  (参看利十九33-34;申十五7)。例如旧约的人物:亚伯兰、罗得、 流珥、玛挪亚,他们都热情地款待过客旅。耶稣所讲的好撒玛利亚人也是一样。使徒的书信也非常强调信徒应热情地款待客旅,事实上,这是作领袖的一种气质(参 看罗十二13;提前五10;多一8;彼前四9)。

  

一、基督徒款待的动机是神性的  (来十三1)

1)有血缘关系的弟兄姐妹(徒十七26)

2)有弟兄姐妹的属灵本质(来三1)

  

二、基督徒款待的行为是神性的  (来十三2)

1)尽心地对待我们的客旅(来十三2)

2)友情地款待我们的客人(来十三2)

3)尽可能帮助有需要的客人(来十三2)

  

三、基督徒互相照顾是神性的  (来十三2)

1)互相照顾的行为能加强彼此的关系(来十三2)

2)互相照顾的行为能加强彼此的操练(来十三2)

  

结语

让我们成就我们的神性服事,要知道我们这服事,作在我们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而且必定得蒙报偿。

 

40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款待

经文:来十三  1-13

金句:“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

引言

基督徒待客是神心意的一部分,因为天堂早已被描绘为天父的家,神的心意是要在这世界创造一处充满盛情及友善的地方。

关 于如何待人,圣经有许多的教导。圣经最早记载有关如何对待陌生的客旅和穷人的律列  (参看利十九33-34;申十五7)。例如旧约的人物:亚伯兰,罗 得,流珥,玛挪亚,他们都热情地款待过客旅。耶稣所讲的好撒玛利亚人也是一样。使徒的书信也非常强调信徒应热情地款待客旅,事实上,这是作领袖的一种气质 (参看罗十二13;提前五10;多一8;彼前四9)。

  

一、基督徒款待的动机是神性的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来十三1)。在商业性的社会里,很难有因为出自神的爱而诚心接待客人的行为,因为没有基督的生命在内,使徒保罗对款待客人的事这样说“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 (来十三1)。圣经中有关“弟兄”的意思是有两方面的:

1)有血脉关系的弟兄姐妹

圣 经说神“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徒十七26)。由于每一个被创造的人最终归于同一个源头,所以世人因着环境和各种机遇将有彼此爱顾的存在,保罗告诉我们,我们要“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 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六10)。神知道,血脉手足之爱也可能成就于那些对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不闻不问的人。

1.举例说明

2)属灵关系的弟兄姐妹

希 伯来书的作者这样写“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啊,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 (来三1)。这个关系是属于那些在神里的一切信徒(参看太廿 三8-9)。基督是我们长兄(参看罗八29)。而圣灵内住在各人心里(参看弗四4)。如果我们不爱这些在主内的弟兄,我们根本不是一个基督的门徒,因此,借着这个关系,我们理应爱和款待我们的弟兄姐妹,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曾说我们应视我们为一个泉源,神的爱首先流入我们心中,再由我们流向其他弟兄姐妹。

二、基督徒款待人的行为是神性的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对于基督徒的款客,有三个词句,可综合出神要我们在款待客人方面的要求。这三个词就是“尽心”、“友情”和“帮助”。

1)尽心地对待我们的客旅

“不 可忘记” (来十三2)。这个“尽心”的意义,最好的说明就在下一节“要记念被捆绑的人”(来十三3)。不要只想款待那些对我们好的邻舍,对待那些对我们好的朋友,或同伴,这样的行为没有什么可夸的,不能说是“尽心”,这里的要求是要我们“接待客旅”和“接待那些被捆绑的”。如何尽心款待这些正在水深火热 中的陌生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考验。

在今日缺乏彼此关心的世界里,很难找到关心他人的人,神在此命令我们要敏感世人的需要,特别是爱的需要,愿我们每日都这样祷告说:

“赐我一个怜悯而温柔的心

耶稣啊!就象你一样,

让我怜爱那些在我们周围的人

让我们充满你神性的爱。”

2.举例说明

2)友好地款待我们的客人

“不 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来十三2)。正如以上所说,我们不需特别尽量款待那些对我们好的朋友,但却应尽心用神的爱去款待那些陌生人、困苦人,这就是款 待的精义。查考一下新约圣经,看圣灵如何感动信徒在款待的功课上尽心,然后反省我们自己,是如何完成这神圣的责任的。是否有些惭愧呢?

3.举例说明

3)尽可能帮助有需要的客人

“不 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来十三2)。在希腊文的意思是说“要爱你的陌生人”,英文翻译更清楚“不要忘记用爱心款待那些陌生的人”。在圣经时代,这些款 待包括了为客人洗脚,膏油他们的头,给他们换衣服,供给他们食物和睡眠的地方。无论我们的款待是有赏赐的,或者是免费供应给客人的,都要显出款待的诚意来。

4.举例说明

三、基督徒互相照顾是神性的

“不 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正如圣经所记有亚伯拉罕、流珥、玛挪亚等人,这里所说的,当然不单只 说旧约的人物,耶稣在新约说“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我们不知将来神如何赐福新约时接待客人的信徒,但马太福音这里说得清楚,我们将来都要在审判台前受审(参看林后五10)。

1)互相照顾的行为能加强彼此的关系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款待客人会带给我们回报的,如果有神的仆人来探访我们,我们的日子如何地蒙恩.是永不磨灭的。有学者这样说过“世上再没有比与人交友更为有价值的了”。

2)互相照顾的行为能加强彼此的操练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

有 一个中国的古老故事,说一个衣着破烂的老人进了一个村子,请求一个有钱的妇人收留他一宿,但那富有的妇人却生气地赶走了他。他又来到另一个穷妇人的家,也 请求住宿一夜,这穷妇人好心地收留他,给他吃,用一些稻草做一个地方给他睡觉。第二天早餐后,妇人要去市场做工作,又顺路带这老人出市场,老人与妇人分手时,这老人对妇人说“我要走了,希望你工作顺利平安。”回家之后,这穷妇人发现她家正在织的布好象多了很多,就量一量,发觉真的多了许多,而且愈量愈多,没有停止,这一夜,这妇人多了一屋子的美布,原来那位老人是个神仙。虽然这只是一个神仙故事,但却有其教训。

神不一定答应我们,供应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当我们打开家门和心门来接待客人时,神却不断地赐福我们,例如给我们健康和平安,这两样却是世上难求的。

结语

我们应明白什么叫做基督徒的款待,就是论到属灵动机,神的要求,和神性的照顾。让我成就我们的神性服事,要知道我们这服事,作在我们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而且必定得蒙报偿。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有 一个打雷的晚上,打雷声惊醒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哭了。她的父亲就跑来抱住她,安慰她说不要怕,神会看顾她的,因为神爱她。这小女孩却对父亲说“我知神爱 我,但我更希望现在有人抱住我,就如你现在所做的一样。”其实神爱我们,时刻都“抱着”我们。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12/11/85)

2.举例说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部电影,名叫 “火战车” (  Chariots of Fire  ),故事说主角林德(  Eric Liddell)  ,他不在星期日竞赛,理论上失去了一枚奥林匹克的金牌,但他却蠃得了另一枚“金牌”而使世界惊叹。后来他更从众人的目光中悄悄退下而 成为一位献身中国的宣教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捉入日本军营,成为俘掳  (他于1945年死在那里)。在俘掳军营中他成了传奇人物,都是因为他是 基督徒,以基督的精神去生活,去服务大家。克里夫(  Norman Cliff  )的书( Courtyard of the Happy Way )  记载说,有关在俘掳军营中的生活,林德完全活出了基督的榜样,就视他仍在中国作宣教一样,他为周围的人做苦工,帮助他们。另一体育作家汤姆森  (  A.A.Thomson)  在《  Rugger My Pleasure  》一书说“林德在他最为困苦的战俘生活中,他尽自己的能力去鼓励和安慰其他人。” (Adapted from The Flying Scotsman, by Sally Magnusson, London: Quarter Books , Ltd 1981 pp 163, 180 )

3.举例说明

有一穷小子,被人嘲笑说“如果神爱你,为什么他不给你吃,不看顾你呢?为什么神不叫 其他人给你一双鞋和一些衣服呢?”那穷小子想了一会,泪水要开始滴下,他说:“我相信神已经告诉了某人,那人可能忘了。”神的计划是在各人身上,但实行计 划的就是那些愿意为主关心别人的人。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10/25/85)

4.举例说明

弗 格森  (  Gordon M Ferguson)  在菲律宾的一个循道会主教的会议上说出他的经历,他记得学生时代,他刚到北美时,有一早上,他的室友拿了两把雨伞在等他,要请他去崇拜。他说这个室友的灵命影响了他,所以后来的四年,他都去教会参加崇拜,最后他就进了杜如神学院  (Drew Theological Seminary)  几年之后,他成了循道会的一个主教。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10/19/85)

一个小小的友谊和帮助,能带出永远的影响力。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Letter to the Hebrew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57).

John Brown, The Epistle of the Hebrews, (London: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61).

F. F. Bruce, The Epistle of the Hebrews,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4).

M. R. DeHaan, Hebrew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9).

Philip Edgcumbe Hughes,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s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7).

H. A. Ironside, Studies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nd the Epistle to Titus, (New York: Loizeaux, 1958).

Homer A. Kent J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Baker, 1972).

G. H. Lang,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The Paternoster Press, 1951).

J. 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Hebrews, (Chicago: Moody, 1948).

F. B. Meyer, The Way Into the Holiest: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n.d.).

G. Campbell Morgan, The Triumphs of Faith,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n.d.).

Andrew Murray, The Holiest of All: An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James Nisbet, 1895).

William R. Newell, Hebrew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y, 1947).

John Owen,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Evansville, IN: Sovereign Grace Publishers, 1960).

Charles F. Pfeiffe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Chicago: Moody, 1962).

Arthur W. Pink,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2 vols., (Grand Rapids: Baker, 1963).

Joseph A. Seiss, Popular Lectures on the Epistle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Hebrews, Reprinted – Lectures on Hebrews, (Grand Rapids: Baker, 1954).

W. H. Griffith Thomas, Hebrews: A Devotional Commentary,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2, n.d.).

W. E. Vine, Hebrews, (London: Oliphants, Ltd., 1952).

Arthur S. Way, Letter of St, Paul and Hebrews, (London: Macmillan & Co. Ltd., 1935).

B. F. Westcott,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The Greek Text with Notes and Essays, 3rd ed., 1903,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5).

Kenneth S. Wuest, Hebrews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for the English Reader,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7).]

 回到最前一页

41 讲章大纲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成长

经文:彼后三  1-18

金句:“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 (彼后三18)

引言

生命并非静止的,是不断改变的。这对属灵的长进,圣经中用了许多有关的比喻来描写。彼得就使用生理学方面来描述信徒的成长。

  

一、基督徒成长的动力  (彼后三18)

1)真理是需要彼此沟通的(彼前一23、25)

2)真理的种籽是需要培育的(彼前一23)

3)真理之言是需要公开承认的(彼前二2)

  

二、基督徒成长的方向  (彼后三18)

1)向下札根的成长是接受基督的丰富(彼后三18)

2)向上结果的成长是认识基督的丰富(彼后三18)

  

三、基督徒成长的需求  (彼后三18)

1)我们必须保守在基督里的成长(彼后三17)

2)我们必须促进在基督里的成长(彼后三18)

  
  
  
  
  

结语

你有没有成长?如果没有,可能你根本未得重生。如果是真的,那你一定要向基督求,让其真理进入你心,使真理的种子在你心中,在你生命中成长“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 彼后三18)。

 

41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成长经文:彼后三  1-18

金句:“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 (彼后三18)

引言

我 们从彼得基督徒的生命的成长探讨他的人生。昔日主对彼得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太十六  17称“约拿”),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约一42)。彼得从一个心思不定的人变成一个坚固而实在的人,甚至主也将建立教会的重大事工建立在他身上。因此,我们从彼得的书信,可以发觉基督徒成长的秘诀。

览遍整本圣经,见到基督徒可以有不同类型的成长,有时是与建筑工程有类似,以我们为根基,建造教会,有时又以人心性成长来 类比,例如婴孩期、成年期或父亲时期等形象出现,有时则以植物的成长来比喻,例如结果子与否的树木,这里的经文是以人的心理成长为比喻,来说明基督徒的成长过程。

  
一、基督徒成长的动力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彼后三18)。这里所说的成长,就是属灵生命的成长,我们立刻面对一个问题,在成长之先,生命如何产生。来看下列三方面的讨论:

1)真理是需要彼此沟通的

“你 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 神活泼常存的道……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彼前一23、 25)。属灵的生是必须经过真理的道而来,保罗在罗马书说“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17)。所以,由此可见,讲道是多么的重 要,而讲道的方法许多,例如宣告、谈话或文字等传宣均可。神常赐福他的话,无论何处,只要传讲信仰的圣经之道,神必尊重其话语“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 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发他去成就”或作“所命定”)必然亨通”(赛五五11)。

2)真理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 (彼前一23)。全本圣经的话都与神的灵有沟通,是祂自己的灵在孕育灵命,也使神的道种发芽生长。诗人写道:

“圣灵呼出真理

将真理显露

命令与应许支持了神圣之光”

 高威廉( William Cowper )

保罗提醒我们“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 (林后三6)。道的种子撒在人的心田,信心把持住它,圣灵在孕育它,生在基督里,这就是重生的神迹。约翰说“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壹五12)。

1.举例说明

3)真理之言是需要公开承认的

“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象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 (彼前二2)。彼得要使人明白,他用了一个人为的比喻,就是婴孩需要吃奶,而初生的属灵婴孩也要灵奶的喂养才可以成长,这灵奶就是神的道。

二、基督徒成长的方向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 彼后三18)。基督徒的成长,伸向二个方向:

1)向下札根的成长是接受基督的丰富

请 注意彼得所说的,他不是说“往恩典里去生长”,而是说“在恩典里生长” (彼后三18)。关于这样的属灵生命,意思是对神所不喜悦的,我们也不喜悦,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增加认识神在基督里的丰富。我们如果要灵命更深入,更敏感神所不喜悦的事,我们就必须倒空我们的心,一切神咒诅的事,而且还要献上我们的生 命给神。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死亡会控诉我们自以为是,太依靠自己的信心,和自以为义的判决。这样,其实就是倒空我们内心的一切,预备接受神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的一切丰富。在恩典里成长的意思就是说充满又充满主耶稣,也是应用了在基督里的丰富,使我们能在恩典之中长进。我们的生命成长的一切所需要的, 就是基督在我们里面的生命。

2.举例说明

2)向上结果的成长是认识基督的丰富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 彼后三18)。“知识”不是指初学的事,而是指我们个人的经历。因此,我们对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知识”就有:

a)认识祂是主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知识上有长进” (彼后三18)。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全人格的认识不足,我们的灵命就很难有长进,祂必须是我们“一切的主”,不是“在一切上选择了主”。史云斯达  (E.H.Swinstead  ) 的诗:

一切思想及行动的主

祂是差遣的主,也是命令你停留的主,

祂是一切说话,写作,和付出的主;

祂是我们应顺服的主,

祂是为了我的现在和将来的主。

b)认识祂是救主

“你 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知识上有长进” ( 彼后三18)。救恩是一个重要的关头,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不是只有开始,而且是继续不断的,到最后我们身体得赎的日子为止。保罗宣告说“因为我们作仇敌 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 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罗五10)。

基督拯救我们,为我们的罪付上了赎价,祂内住在我们心里,每时每刻都拯救我们脱离罪的捆绑,祂就是我们得救的生命。

c)认识祂的带领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知识上有长进” (彼后三18)。我们知道“耶稣”的意思是“救主”。彼得在这里不多提,因为犹太人一听就明白,“耶稣”的名字代表“带领”,是旧约约书亚的名字。约书亚是带领以色列人离开旷野进入流奶与蜜的迦南地的人。

为了我们基督徒的生命有长进,我们就必须有主耶稣的带领,是祂领导我们过约但河的死水,进入复活而祝福的迦南地。如果我们未接受祂成为我们的主和救主,我们不能接受祂是我们生命的领导人。

问一下自己:祂为了拯救我们,带领我们进入祂丰盛之处么?

d)认识祂是基督

“你 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知识上有长进” (彼后三18)。耶稣作为弥赛亚的意义与耶稣是先知,祭司和君王相连一起讨论,作为神所命定的一位,祂也有权去命定别人,所以,要了解基督在祂的基督地位上的一切,必须经历圣灵透过基督的充满,这样的生命是一个既有权能,也表现出是谦卑的先知,祭司和君王 的生命。我们不要害怕作先知,我们要宣告神的审判,我们要作祭司的事奉,去为众人祷告,和赞美神,我们更要作君王,我们会统治这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一切的肉身生命和邪魔。

我们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会在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3.举例说明

三、基督徒成长的需求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彼后三18)。彼得提出了二方面:

1)我们必须保守在基督里的成长

“亲 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然预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 (彼后三17)。生命是不会停止的,我们不是前进就必 后退。彼得劝我们小心从目前的地步后退,保罗在加拉太书也是同样说,他说加拉太人从恩典中坠落了。我们得小心,撒但会利用一切人物来引诱我们离弃应有的成长之道。

2)我们必须促进在基督里的成长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彼后三18)。原文的意思是“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上不断长进”。任何能使我们灵命有长进之事,我们都应追求。为使我们肉身成长,我们必须有食物、空气、运动、休息和住所。在属灵的生命上亦然。

a)食物

这是正如“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象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 (彼前二2),或是说“神之道的肉”(参看来五14)。任何人不爱慕灵奶和灵肉,他或她一定未重生,为了每日生命,我们必须以神的话作灵粮。

b) 空气

布易士  (  James Montgomery  ) 写道:“祷告是基督徒生命的呼吸,是基督徒自然的空气。”

耶稣基督命令说“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1)。如果一个人重生了,他必定需要灵奶,就是神的话,而且不会停止祷告,因祷告是信徒的呼吸。

c)运动

当一个人要运动,则表示他  /她有一个肉身的生命。在属灵方面,其中一种运动,就是承认耶稣是主(参看罗十9)。如果我们愿意,在我们的周围,向别人作见证时,我们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外在表现。

d)休息

每 一种生物必须有休息时间,是宇宙的定律,在属灵方面来说亦然,就是在基督的信仰里休息,使基督的生命透过我们外显出来,这就正如保罗所说“我已经与基督同 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加二20)。圣经告诉我们 “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 神歇了他的工一样”(来四10)。哈密尔顿  (Elizabeth H. Hamilton)  写道:

“我的救主,你赐下安息,

赐给我吧!

我内心得不着安息,

我要在你里面享安息。”

e)住所

当没有遮盖,生命就没有保障,基督徒的生命,需要在地方教会中有团契,彼此扶持作保障  (参看来十25)。这样的住处,是需要的,目的可以在使徒的教训上,使我们站立得稳。“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徒二42)。

结语

你有没有成长?如果没有,可能你根本未得重生。如果是真的,那你一定要向基督求,让其真理进入你心,使真理的种子在你心中,在你生命中成长“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彼后三18)。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洛 诗沃  (  Edwin Rushworth)   是一个怀疑主义者,有一回,他得到一本书,他不以为然地读了一下,对他妻子说“太太,如果这书所说的是对的,那我们就错了。”一周之后,他读了一些内容, 又说“太太,如果这本书是对的,我们就失丧了。”他又继续读下去,几晚之后,他忠诚地向妻子说“太太,如果这本书是对的,我们就有救了。”是的,最后,他 们真的得救了,他们有了进入了天国的分儿,他们放下一切的“如果”。  (The Fiery Crags,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p 1233)

2.举例说明

迈 尔  ( F.B.Meyer )有一次祷告聚会完了之后,他希望圣灵再次提醒他,所以他慢步回家。他在路途中祷告说:“我的神啊,我需要你的圣灵在我身 上,但我不晓得如何接纳。我太累了,太疲倦了,也很苦恼。”有一个声音说:“你要紧握受死基督的手,但也要紧握从复活基督而的灵。”他面向基督说:“主 啊,我在今夜呼吸着这和暧的空气,也呼吸着圣灵所赐福的每一部分。”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 1956 by Wm B Eerdmans Pubishing Co., p 287 used by permission)

3.举例说明

班克斯  (Louis Ablert Banks)   在他的书《渔夫与朋友》(  Fisherman and His Friends)  。他说在苏必略湖畔  (  Lake Superior  ),渡其夏天,有一日,他来到一棵挪威松树之下,这松树被狂风吹倒,他对树木有研究,他发觉这树应有二百五十年了,但最令他感到惊奇的,就是他剥下树皮之后,他发觉这树被狂风吹倒之后仍在生长。  (Richard W DeHaan, Our Daily Bread, @ 1979 Radio Bible Class,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55)

 

进深研究书目

 John Calvin, Commentaries on the Catholic Epistles, ed. and trans. John Oen, (Grand Rapids: Eerdmans).

 Charles John Elliott,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vol. 7-8, Acts through Revela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9).

 Joseph Exell, ed. The Biblical Illustrator, 2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1958).

 Michael Green, II Epistle of Peter and the Epistle of Jude,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8).

 John Henry Jowett, The Epistle of St. Peter, The Prac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1906,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Kregel, 1970).

 William MacDonald, The Epistles of St. Peter & Jude, Cornerstone Commentaries, (Wheaton, IL: Shaw, 1972).

 Joseph B. Mayor, The Epistle of St. Jude and the Second Epistle of St.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H. D. M. Spence and Joseph S. Exell, eds., The Pulpit Commentary, the Epistles of Peter, John, Jude, The Revela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0).

 Kenneth S. Wuest, In These Last Day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4).

 回到最前一页

42 讲章大纲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敬拜

经文:彼前二  1-9

金句:“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 (彼前二5)

引言

当人来到永恒者的面前,注目仰望祂时,人的情绪必达最高潮,因为人的灵魂曾被救赎者拯救。人所以被造,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与神同行,除非人能与神有沟通,否则他无法得到满足,因为世人从世俗上得不到满足。

  

一、敬拜的预备  (彼前二1-3)

1)社会性的预备(彼前二1)

2)属灵上的预备(彼前二2)

  

二、敬拜的动机  (彼前二4、6-8)

1)主吸引我们敬拜祂(彼前二4)

2)主是敬拜的中心(彼前二5)

3)主是敬拜的最终者(彼前二7)

  

三、敬拜的合一意义  (彼前二5)

1)在合一的灵里(彼前二5)

2)在圣洁的灵里(彼前二5)

3)在尊严的灵里(彼前二9)

4)在事奉的灵里(彼前二5)

结语

神已寻找那些愿意来到祂面前,以身、心、灵来敬拜赞美祂,且愿意奉献一切包括金钱的人  (参看约四23)。

 

42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敬拜

经文:彼前二  1-9

金句:“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 (彼前二5)

引言

崇拜神是人类最高尚的事奉,我们中间许多人对崇拜神都持随便的态度,不尊不敬的态度,以致我们只忙于事工而不是崇拜神。我们根本没有仰望神,没有尊祂名为圣,没有用我们的心去爱,真诚和感谢的心来敬拜祂。

圣 经的主要教导,就是教导我们崇拜神,神创造人,人敬拜祂,祂赐福人,拯救人。但世人却不然,到处找一些什么像来拜。在有些部族的村落,你会看见人在敬拜未 识之神,例如石头、树木或火。人类如果不晓得崇拜神,人心灵虚空时,就会寻找满足他们心灵的事物来拜。上述这段经文,有三方面属于敬拜时要注意的。

  

一、敬拜的预备

“所 以,你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象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 救。你们若尝过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彼前二1-3)。今日,你预备了些什么去敬拜神呢?你愿意安静在祂面前吗?或是最后一分钟才赶到聚会的地方来呢?彼得提出两方面我们要预备的:

1)社会性的预备

“所以,你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 (彼前二1)。彼得劝导我们,要拒绝一切拦阻我们敬拜神的事。“你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彼前二1)。下列有三方面是关于社会性罪恶的:

我 们必须留意社会性的恶意。人有“一切的恶毒” ( 彼前二1),则不可能敬拜神。神只会赐福那些愿意与人合一的人(参看诗一三三1、3)。你去崇拜时,仍怀有恶意吗?还有心有不甘吗?有那些人你看他们仍是仇人的呢?如果真是这样,你必须先放下你的恶念,才可以去敬拜神,否则你不可能得神的赐福。

第二样是社会性的欺骗。“一切诡诈” (彼前二 1)。因着我们的虚伪和疾妒,我们心中充满了狡猾诡诈,在人与主面前只有欺骗,彼得想起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如何欺骗圣灵,如何立刻被杀身亡,此事令当时教会震惊(参看徒五4-5)。以欺骗的心去崇拜,神必定惩罚,我们必须小心,神是轻慢不得的。

第三样可能是最大危险的,就是社会性的毁灭。“一切毁谤的话” (彼前二1)。希腊文的意思是“使人跌倒”,特别指恶意的批评,令人失脚。如果你想毁灭一个群体或一间教会,你去毁谤他们,咒诅他们就可以了。

2)属灵上的预备

“就 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象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 (彼前二2)。彼得说“一个新生的婴孩,很渴慕灵奶。”一个婴孩所要做的事, 除了小量的活动之外,就是吃奶,我们重生了之后也是一样,多么需要灵奶。当我们预备崇拜神,我们应该放下一切缠虑我们敬拜神的事,而且更要渴望属灵的奶。我们需要来到教会得蒙喂养。

彼得继续说,“你们若尝过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如果我们知道,也相信只有主耶稣才能满足我们属灵,意志,感情,肉身,智慧以及我们事业上的需要,这样,我们必定会来到神面前敬拜祂。如果我们整个教会都同心合意,同有一个渴慕灵奶的心,一起来到神面前让神来充满 我们,是多么的美善。

有一首诗:

救主耶稣爱心之乐,

生命之源,万人之光,

今我撇下世间幸福,转面归向救主君王。

我愿尝你永活饼,在你的里面享受,

我们领你永活的源头,

解我们饥渴的心灵。

 伯尔纳铎( Bernard of Clairvaux )

二、敬拜的动机

“主 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所以,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匠人所弃的石 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又说:'作了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他们既不顺从,就在道理上绊跌(或作“他们绊跌都因不顺从道理”)。他们这样绊跌也是 预定的” (彼前二4-8)。彼得写信给那些因受逼迫而分散四处的犹太人,提醒他们虽然分散各处,但仍要存真心实意的动机来崇拜神。

1)主吸引我们敬拜祂

“主 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 (彼前二4)。彼得这里所描述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主有吸引人去敬拜祂的焦点。耶稣之所以吸引 人,是因祂是活石,祂是使我们生命满足的一位。是的,我们被世界所拒,但我们在神眼里却是宝贵的,反之,祂更是我们的宝贝(7节)。所以我们崇拜祂,因为 从耶稣身上,我们可以得着生命、爱和光。

2)主是敬拜的中心

“也 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 (彼前二5)。我们的主不单吸引人来敬拜祂,祂更是我们信徒合一的召集力,祂是主要的头块房角石,靠着祂,我们各人可以与祂 联合一起,建成神的灵宫。不分种族,不分阶级,我们同等的来到神面前敬拜祂。那么主就是指定我们信徒在上建造的人(参看太十六18)。

3)主是敬拜的最终者

“所以,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彼前二7)。我们虽然被罪所控诉,但靠着祂儿子的宝血,我们被拯救,离开以往不被接受的地步,进入另一境界,就是信徒同心合意敬拜神的地步。

1.举例说明

三、敬拜的合一意义

“你 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 神所悦纳的灵祭” (彼前二5)。“聚集”的意思就是“传召集合一起”。正如希伯来书十章廿五节劝信徒不可停止聚会,要常常在一起。要注意经文的原文意思是“你们成为活石,是要把你们自己建造在上面”(参看二5)。换句话说,来 聚集成一间灵宫,一个神圣的献祭的地方,在此,要合意同心献给神,求神借着基督接纳我们的献祭。

1)在合一的灵里

“你 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 (彼前二5)。再者,这里又是强调合一,是动机的第二点。虽然我们是单独来到教会,但我们却在圣灵里合而为 一,成为一间由活石组成的灵宫,这灵宫是神的居所。“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 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19-22)。既然成 了合一的身体,圣灵接受我们心中向神所献上的一切。

2)在圣洁的灵里

“作 圣洁的祭司” (彼前二5)。我们来到神面前,不能以不洁的手,不洁的生活来到,而必须圣洁。“你们离开吧!离开吧!从巴比伦出来,不要沾不洁净的物,要从其中出来。你们扛抬耶和华器皿的人哪,务要自洁”(赛五二11)。所以我们在领圣餐之前,必须省察自己的行为是否圣洁,手、口是否圣洁?否则我们所吃喝的是我们自己的罪(参看林前十一29)。因为我们要成为圣洁国度,和君尊的祭司。

3)在尊严的灵里

“惟 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前二9)。我们是君尊的祭 司,是圣洁的子民,所以我们来到主的家,我们的行为必须与我们所信的相称(参看林前十四33、40)。我们必须留意我们的衣着与行为,我们来到神的面前,必须以恭敬的态度向神祷告,唱诗和聆听神之道。

2A.举例说明

2B.举例说明

4)在事奉的灵里

“你 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 神所悦纳的灵祭  (彼前二5)。所有学者,特别是属于研究灵修方面的学者,都一致同意,在新约中有三处经文提及属灵的献祭。第一处是罗马书十二章一节,这里说信徒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属智慧及属灵的崇拜)。属灵方面的崇拜 应以身体为先,如果一个人说崇拜神,但却没有以身体行为来到神面前,那不是真正的崇拜。虽然身体属于物质,但却是一项属灵的行动,所以崇拜的首要是应以身体来到神面前,向神敬拜,先是个别来,然后与信徒一起敬拜。

属灵方面崇拜的第二点与第三点,就是希伯来书十三章十五及十六节所说的。十五节鼓励我们降服来献上赞美神的祭,用口称扬祂的圣名。每一次我们唱诗赞美就是一种崇拜,每一次的祷告,或见证,也就是一种崇拜,每一次讲员所讲的道,我们能说“阿们”的,我们是献上赞美的祭。

第 十六节告诉我们,当我们行为与人分享“神”时,我们是进行奉献的祭。“传达”的意思是“付出金钱”,这里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来崇拜神时,我们也要献出金 钱。任何人以为奉献金钱会破坏崇拜,则他  /她就根本不明白崇拜的属灵意义,也忽略神在圣经中说崇拜的真义。“奉献金钱”是崇拜的一项献祭。

当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九章七节说到有关金钱时,他说“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林后九7)。为什么是神 喜悦呢?因为“捐出”代表作工,是创世记第一、二、三章所说神使我们能工作,是神的工,这工的报酬,就是我们崇拜的一部分,是拿来及甘心乐意献给神的,这就是崇拜神,是神所喜悦的。

3.举例说明

结语

我 们明白了预备崇拜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放下一切影响我们崇拜神的事物,让我们渴慕养育我们的灵奶和食物,使我们崇拜的动机就是救主,祂是值得我们敬拜的,也 是我们敬拜的中心,是我们敬拜中的高潮。在崇拜的意义上,信徒应在合一、圣洁、尊严、事奉上同心,使我们以身,以灵来赞美神,以甘心乐意奉献金钱,作为祭来崇拜祂。天父要我们这样的敬拜  (参看约四23)。今日,我们也要我们的崇拜有这真正的意义,以及要我们同心经历这样的崇拜。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许 格尔博士  (  Dr.Frederick Huegel)  在他的书上说,海军上将伯德( Admiral Byrd )在南极研究科学。有一日,他早上起来,走出他的冰屋,要呼吸新鲜空气,未几,他走远了,看不见自己的冰屋,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分不到方向,他开始有点不安,他知道他不能随便走远,如果方向不对,他会愈走愈远,更找不到冰屋。他想到了一个法子,他把手上拿着的手杖插在雪地上,然后以这手杖为中 心,然后去找那冰屋,这样,他最后真的找回冰屋了。

我们何等要定睛在耶稣身上,以耶稣为中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可以找到“成功”之门。

2A.举例说明

有 一群人由西德旅行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他们来到一间小酒店,因为都疲倦饥饿,所以一窝蜂涌入餐厅吃晚饭,但突然他们听到附近的教堂响了 钟声,这宏亮的钟听敲醒了沉寂的乡村的小石路,他们问那餐厅的侍应生说:“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吗?”那侍应生说:“没有,这只是提醒小镇今日要事奉神。”

2B.举例说明

欧 文  (  Maurice R Irvin  )在1986年1月号的《宣道会见证集》   ( Alliance Witness )  上这样写:“我们有没有好好的预备主日早上的崇拜呢?”,因为星期六晚一般都有许多活动,浪费了很多时间,消耗了我们的精力,使我 们主日早上起床,都感到身心疲倦,在崇拜时还在睡觉。所以有人提议,星期六晚上是否适合办青少年团契的活动,青少年的余兴未尽,在主日早上还在想着昨晚的活动。我们都明白,甚至一队球队,他们的教练也不容许他的球员,在比赛前一晚消耗精力,为什么基督徒往往就不好好预备主日崇拜呢?我们可否在星期六晚上与 家人一起看神的话,一起预备心,然后祷告早些休息,等候明日的主日崇拜。我们的散慢、不尊敬和不用心预备参加崇拜,实在毁了我们与神的关系,我们必须改变态度,修正方法,预备心来敬拜神。  (Preparing for the 'Big Game', by Maurice R Irvin, New York: The Alliance Witness, [now Alliance Life], January 1 1986, pp 23-24 used by permission)

3.举例说明

一个纽西兰的商人里 洛  (  Robert A. Laidlaw  ),他写了一本很畅销的书《为什么的原因》“The Reason Why” (已经被翻译成了卅种文字,发行了超过一千六百万册)。他说他从十五岁那年学习十一奉献,二年之后,他与神立约,奉献他入息的百分之十奉献,未几,他的奉献增加到百分之十五,然后是百分之廿,百分之廿五……到他廿五岁那年,他决定奉献百分之五十。四十五年之后,他见证说“无论是属灵的,或是属世 的事,神都赐福我百倍的,是超过我所想所求的。”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pp 475-476)

 

进深研究书目

Louis Albert Barbieri Jr., First and Second Peter, (Chicago: Moody, 1977).

Elvis E. Cochrane, The Epistle of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George H. Cramer, First and Second Peter, (Chicago: Moody).

Joseph S. Exell, ed., The Biblical Illustrator on I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David E. Hiebert, First Peter, (Chicago: Moody, 1984).

Robert Johnstone,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Peter, (Minneapolis: The James Family, 1978).

John H. Jowett, The Epistles of Peter, The Prac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1906,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Kregel, 1970).

Paul S. Rees, Triumphant in Trouble (New York: Revell).

H. D. M. Spence and Joseph Exell, eds., The Pulpit Commentary on 1Peter, (Grand Rapids: Eerdmans).

Alan Stibbs, First Epistle of Peter,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W. Griffith Thomas, The Apostle Peter: Outline Studi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回到最前一页

43 讲章大纲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儆醒

经文:路廿一  34-36

金句:“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4、36)

引言

有关救主再来的最完备先知预言,我们的救主在橄榄山上的训勉中早已说明了。请参阅符类福音  (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耶稣解答昔日门徒的发问时,祂从历史,预言以及比喻等课题来强调救主再来的重要性,与及信徒应在本课题上儆醒等候。

  

一、我们猜想主再来之日  (路廿一34)

1)那日的到来是不为人知的(路廿一34)

2)那日的到来是突然间的(路廿一34-35)

  

二、如果我们逃避就会危险  (路廿一34)

1)浪费的生命(路廿一34)

2)激励的生命(路廿一34)

3)事奉的生命(帖后三10)

  

三、我们要承担的责任  (路廿一36)

1)守望(路廿一36)

2)祷告(路廿一36)

  

结语

请留心,神正向我们说话,让我们对主再来提高警惕,儆醒等候,耶稣随时会再临!

 

43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儆醒

经文:路廿一  34-36

金句:“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4、36)

引言

这一节圣经可以称说是“橄榄山的训勉”,这是主耶稣基督在上十字架前所预言的宣告,这里的记载也同样在符类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耶稣在回答祂的门徒的问题时,非常强调主再来的历史、预言与比喻三方面的重要性。

历史性方面:门徒正在谈论圣殿的高墙,金的圆顶,以及其宏伟,可能是世上七大奇迹之一。但耶稣却说预言它将会被毁,这个历史事实终于在主后七十年实现了。那时,整个耶路撒冷毁坏不堪,全被推倒,没有一块石踏在另一块石上,有十万人被杀,另十万人逃走了,这是一个历史事实。

预 言性方面:一切预言的事必须成就,有某些事且已成为历史。二十至廿八节,耶稣说明当祂第二次再来前的一些事情将会发生。例如“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 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 (路廿一25-26)。虽然这样的“橄榄山 的训勉”所谈及的事是属教会被提时要发生的事,但每件事都相继发生,这就是事实。学者们对这节有不同的解释。有些说到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代表统治、能力和王权。另一些则相信占星术,以此说明主再来的各类天象的变化。现在,我们则已经可以看见这些现象的发生,有些还已经成为事实,成为历史。“使人困惑的”一 词的希腊文,意思是“没有出路”。用这个词来描述今日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比喻方面:由历史到预言,现在来看比喻,第廿九至卅三节,所描述的是今日的以色列,说到无花果树的比方,今日所讲的预言,没有什么比以色列能在  1948年复国这预言的成就使人称奇。这真是世界舞台上一个大预言的成就。

在 廿一章的后部说到我们的救主向信徒发出了最大的儆醒性警告“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4-36)。在今 日,主耶稣提醒我们要留意:

  

一、我们猜想主再来之日

“你们要谨慎,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那日子”要来是无可置疑的,但主说到“那日子”时,有两方面要注意:

1)那日的到来是不为人知的

“你 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这是说及贼如何破门入屋偷东西的情况,是趁着 屋主不醒觉时入屋的,又如那些从背后以狡猾的手法,趁着你不为意的时候,就抢了你的东西。黎明要来之时,不要以吹响号筒来提醒你,相反的,却是偷偷的溜进来。几小时之后,“晚霞就要划过长空”,正如诗人说,为夜幕来临而安排。试想想人生,昨日你还是孩童,不久便来到青少年了,你正在享受中成长时,黄金年华的你已来到了。无论你的人生如何,当你不留意之时,岁月总慢慢地爬入你家。

2)那日的到来是突然间的

“你 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 (路廿一 34-35)。高德(  Goday  ) 和麦格拉奇  (Alexander Maclatch)  同样说,用猎人捕鸟的情形来比喻这节经文最恰当不过了。捕鸟的人,走到森林中,放下网罗,然后躲在树后或大石之后,等候飞鸟来。开始飞鸟下来时,东张西望,看没有危险了,就吃那些谷粒,但此时捕鸟人立刻拉下网罗,盖在飞鸟上,这样飞鸟就被捕了,这说明了“陷阱”是突然之意思。

以前传道人都愿意讲解主再来的信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但时到今日,人只拼命地关心他们所忙碌的事,忘了主再来预言所涉及的危险。今日,已经没有多少传道人再关心这方面的信息了。我们要儆醒“那日子”的随时来临。

二、如果我们逃避就会危险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这里有三方面的危险。第一是“贪食”,第二是“醉酒”,第三是“思虑”。或者说是“饮”、“食”和“工作”。

1)浪费的生命

“你 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  ...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路廿一34)。让我们面对这个危险。吃是我们人类项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正 如圣经腓立比书所说“他们的神就是他们的肚腹”(腓三19)。我们的救主劝我们不要暴食,意思是我们不要浪费我们的生命。你有想过,你一生用了多少时间在食物上呢?每周多少?每月又多少?每年共用了多少?有人曾这样估计,如果人有七十岁,他就是用了六年来吃食物,这是一个人正常的餐食,但相对于我们用在读 神的话,我们的吃食物时间就太多了。东方人花在餐食上的时间是过多的,每餐所食的,其量可以维持一人六个小时或甚至多到三星期。作为基督徒,我们需要儆醒,否则我们的灵命就浪费了。

1.举例说明

2)激励的生命

“你 们要谨慎,恐怕因醉酒……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前教授汤恩比(  Arnold Toynbee)  曾指出,一个国家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其国民太疯狂。为何人会酗酒?因为要找寻刺激,许许多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人开始可能是寻找刺激,但最后却走上了吃镇静剂的地步。经文中“醉酒”之意包括了酒精、毒品、性爱、过量操劳或其它不良的习惯,这就是“醉酒”的意思了。

作为基督徒,需要用什么来维持我们的“刺激”?哪些能持久?我们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们的嗜好,最后会使我们成为其奴仆呢?

2.举例说明

3)事奉的生命

“你 们要谨慎,恐怕因……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思虑”的意思是使你“被引往不同方向”,或者说“令你 产生忧虑”。这包括了你一生所经营的事。神给你的事业是健康的,事实上圣经说“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曾吩咐你们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 三10),圣经教导我们,工作是神给人其中之一种恩典。亚当在伊甸园时,他的工作是看守园子(参创二15)。神赐人本是富有工作的创造力的,但人因过量使 用,致令人类陷于精神崩溃和精力耗尽的地步。神永不会强迫我们对这世界过度思虑,但我们却太多的思虑,以致我们感到困难。有时我们为主工作,会过度热心而不自觉,我们需要“提高警觉”,否则我们只是在忙于工作。又如英国一位伟大的圣经教师这样说“小心你的事奉会毁了你的灵命!”因为信徒的事奉可以变成一种 宗教的活动主义,最后使我们灵命窒息。

所以,让我们保持基督徒的醒觉,这日子已快来了,如果我们不理会其来临,我们会陷入危险,让我们小心留意这些事情会随时发生,让我们留意神在我们生命上的工作,不要太忙,以致我们不醒觉神的心意,这些忙乱的工作会蒙敝了救主的面,使我们看不见“那日子”的来到。

三、我们要承担的责任

“你 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6)。当我们正在等候主再来时,我们可能会期望主给我们一连串的指导,让我们有所遵循,但我们救主只把这些指导,综合起两个字“警醒”和“祈求”。主常用“警醒”,“祈求”和“工作”在末世论的信息中出现,这些信息有 二方面,是基督徒应有的责任。

1)警醒守望

“你们要时时警醒” (路廿一36)。警醒的意义有三方面是需要说明的:

a)盼望

“等 候所盼望的福” (多二13)。每个基督徒都静候主再来临,盼望主今日回来。到审判之日,必须把我们是否真心等候主再来的行为揭露出来。“从此以后,有公 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四8)。如果我们真心等候,我们就会有奖赏(参 看提后四8)

b)纯真

“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象他洁净一样” (约壹三3)。盼望带出我们的真情表露,我们来到神面前的人,必被神的光光照,我们的内心就必表露无遗。

c)活动

“我 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有古卷作“人所看见的何必再盼望呢”)?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罗 八24-25)。诗人密尔顿(  Milton  )说“那些站立及等候的人必得服事”。“警醒”不是无事地等,而是一种服事,有行动的。这在彼得后书三章12节有说明,其中的希腊文,指出等候神的日子的心情是活泼的。如何?是努力服事神,不是为主工作,而是在主内工作。

3.举例说明

2)警醒祷告

“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6)。虽然这经文是对昔日忍耐等候主来的信徒说的,而其原则也适用于今日的信徒。

a)一定要常常祷告

“常 常祈求” (路廿一36)。主强调祈祷,祂说“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要”是没有语气的词字,不是一种感情,或环境的反应,或者理性的 反应。我们欠向神祈祷,我们也欠自己,我们也欠教会,我们对这灭亡的世界是亏欠的。不祷告就没有能力,我们对于祷告的态度,太随便了,许多时我们说“算了 吧,放心吧!”。问题是我们不会放心,除非我们去祷告。当我们想到什么问题时,我们会先作考虑,计划,但我们却不会想到祷告。保罗向我们挑战,他鼓励我们说“不住的祷告”,更有进者,“不住地祷告……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帖前五17;弗六18)。

b)以祷告来得胜

“你 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6)。在未来的日子,除非我们晓得在神面前屈膝,否则我们站立不住,没有祷告的事奉是没有果效的。拯救人灵魂的事工,缺乏祷告就没有果子,只有得胜的祷告才胜过试探、诱惑和这世界上各种情欲的引诱。

4.举例说明

结语

这 里说明基督徒的儆醒,神对我们说,那日子要来,我们要预备,因是什么时候来,无人知道,会突然来到的,象贼一样。如果我们不理会,只是不断在浪费,寻刺 激,和为生活忙乱,这是十分危险的。以纯真和不断等候的心态来取悦救主,以不断而得胜的祷告来到人子面前。让我们留心,让我们警觉和儆醒,等候祂的再来,耶稣好可能今日就回来。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有一匿名作者写出他为了适应这多变的世界,生活了一段时日后,发现自己在虚渡光阴,他说:“我是多么的愚笨,我的生命就这样疯狂地过去了,当太阳仍在光照大地,月亮仍每日运转,星星仍是在闪烁时,我却是在浪费生命,是在捕风和捉影。我要醒过来,活出一个有目标的人生。”

2.举例说明

在 麦格非文摘  (McGuffy’s Readers)  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吝啬的财主,把他的金币与银币收藏在地下室中,有一日,他去地下室数算他的金银币,突然间大风把那扇门关上了,而这门的开关是在外面才可以开的,这人就这样与他的“神”为伍。几年之后,有人下拆这地下室,才发觉这人的骨头躺在金银币准之中,这人使自己成为了这些金银币的奴隶,而这些“神”却毁了他的生命。

在我们的社会,人们有用木石制造他们所拜的偶像,但时到今日,很多人敬拜的是金属性的偶像, 例如汽车、房屋、古董、卅一寸的大彩电等。我们今日的世代已浸入了偶像的洪流中。  (From the article "Modern idolary", by Harold S Martin, Pulpit Helps , published by AMG International , Chattanooga, Tenn. 37422, may, 1982, p10)

3.举例说明

有 一日,如果你到访法属的加拿大城市魁北克( Quebec ),你会看到那里的亚伯拉罕平原,那里曾由英国将军乌尔夫  (Wolfe  )从法国人手中 征服过来的。这城在非常危险的悬崖上,本来不易攻下,但为什么乌尔夫会成功呢?因为这城的守城军队领袖,他认为应该没有人能攀上这座城来攻打的,所以他放松警诫,饮酒作乐,毫不防守,守军又不儆醒,所以最后被人攻下。今日我们作基督徒的也是一样,若不儆醒主耶稣的再来,我们都要“失败”。  (Joseph Harris, in Sunday School Times,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1956 b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p 605, used by permission)

4.举例说明

马丁路德 ( Luther )曾说“我现在很忙,如果我每日不用二、三小时祷告,我不能熬过这日。我不能一日没有祷告,否则我会失去一切信心的火。” (Link and Visitor,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 p489 used by permission)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Luke,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75).

Frederic Godet, A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Luke, Trans. By E. W. Shalders and M.D. Cusin, 2 vols. 1875,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H. A. Ironside, Addresses on Luke, (New York: Loizeaux, 1947).

William Kelly, An Exposition of the Gospel of Luke, (Minneapolis: Klock & Klock, 1981).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New York: Revell, 1931).

Leon Lamb Morri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Luke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4).

J. C. Ryle, Expository Thoughts on the Gospels (Luke), 2 vols. (Fort Washington, PA: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1956).

 回到最前一页

44 讲章大纲

圣餐

  

主题:圣杯

经文:太廿一  26-46

金句:“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 (太廿一27)

引言

福音所到之处,信徒都会聚集,环绕桌子吃圣餐,目的是记念主的受死和肯定我们的救恩,更期主的再临。在主的圣餐中,有三种事必须有的,就是圣经,圣灵,和神圣的记号。这段经文有二种杯。

  

一、罪人之杯  (太廿六27-28)

1)洁净(太廿六28)

2)圣餐(林前十16)

3)奉献(太廿六27-28)

  

二、救主的杯  (加三13)

1)祂谨慎地处理(太廿六38-39)

2)祂专心定意的顺服(太廿六42)

  

结语

当我们拿起救恩的杯时,不要忘记那咒诅之杯,让我们敬拜主,尊崇祂,让我们感谢祂,让我们献身心灵给祂。

 

44 讲章大纲阐释

圣餐

  

主题:圣杯

经文:太廿六  26-46

金句:“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 (太廿一27)

引言

福音所到之处,信徒都会聚集,环绕桌子吃圣餐,目的是记念主的受死和肯定我们的救恩,更期主的再临。在主的圣餐中,有三种事必须有的,就是圣经,圣灵,和神圣的记号。这段经文有二种杯。

第 一,圣经。耶稣在圣餐上,使用神的话来开始,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事工”的进行  (参约十四~十六)。在主复活的第一个晚上,在与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擘饼之前,祂说“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廿四27)。当我们读到使徒行传二十章11节时,我们看见保罗 在特罗亚,他们在“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

第二,圣灵。圣灵将基督的事向我们宣告  (参看约十六15)。

第三,神圣的记号。代表主自己的拣选,饼代表祂的身体,酒代表祂的宝血。

我们在这主餐前预备我们的心,我们要思考二种杯。第一是罪人之杯,这是约之杯,是救恩和祝福的杯。第二是救主的杯,这是审判之杯,是咒诅和惩罚之杯。

  

一、罪人之杯

“又 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太廿六27-28)。无可否认,我们的主回想起昔日 摩西在旧约的情形。“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出廿四8)。当血洒向会众时,有三个 情形:在这里的是一种,亚伦和他儿子的是另二种(参看出廿九20),摩西洁净麻疯,三方面都与洒血有关。所以这三个思想都代表了约。

因此,当我们拿起这杯,就是与神见面,是在祂的圣约之下发生。宝血之约有:

1)洁净

“因 为这是我立约的血” (太廿六28)。这里提醒了我们有关约翰一书一章7节所说“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 们一切的罪”(约壹一7)。如果我们用这杯,饮这杯,则表示我们承认耶稣基督的宝血能洁净我们的罪。现在我们的旧人仍在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这宝血能洁净我们内心的罪恶,和使我们与神和好。

1.举例说明

2)圣餐

“我 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掰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 (林前十16)。当我们拿起杯来,一同饮用时,则表示我们与神,我们与信徒同感一灵,有交通。虽然在圣餐时我们用许多圣餐杯,但却是表示我们同饮于一个杯,同证我们“一主,一信,一洗,一 神,就是众人的父”(弗四 5-6)。“圣餐”(  koinonia  )一词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同领圣餐时,是“同一领受”,即与基督的宝血和基督的身体发生了“功效”(即死 亡)。

3)奉献

“又拿起杯 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太廿六27-28)。当耶稣拿起圣约的杯来,祂正在想到昔 日祭司向周围浇奠时,是代表向神奉献之意。但昔日他们的祭不是真的,因为他们没有与神能发生正常的关系,只有主的宝血才能使人圣洁归向神。希伯来书写道 “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来十10)。我们是分别为圣奉献归主的人。

在圣餐中,有一样非常宝贵的事奉,就是奉献给神,我们不单是回忆救主的死亡,也等候祂再来,但我们必须每日将我们生命献给神,经历十字架带给信徒的奇妙恩典。

2.举例说明

二、救主的杯

“他 拿起杯来” (太廿六27)。圣经说“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受”原文作“成”),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 的’”(加三13)。祂“为每人尝过死味”(来二9)。祂也深入地狱,尝尽死味。祂为我们付了最贵重的代价,祂以有钉痕的手,拿起救恩的杯给我们,当我们拿起昔日救主所喝的救恩之杯时,让我们学习救主的榜样。

1)祂谨慎地处理

“便 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太廿六38-39)。“忧伤”的意思是“远离家庭”,是表达了救主正经历孤单痛苦。你有没有想过救主慢步向十字架 时的心情?当主开始传道时,群众拥挤祂,跟随祂,但当祂步向十字架时,祂的使命愈来愈明显时,群众却开始远离祂,就是祂的门徒也是一样“从此,他门徒中多 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约六66-67)就是那些与耶稣一起来到花园的人,甚至是那三个耶稣亲密的门徒,也令主失望“同我一齐儆醒吧”,他们却睡着了(参看廿六40、43)。

当主拿起那杯要饮之时,祂内心是多么的孤单与痛苦,救主此时人性的反应是自然的,祂不想喝那杯,但祂却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太廿六39)。

3.举例说明

2)祂专心定意的顺服

“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 (太廿六42)。当救主第三次祷告说,祂所说的与先前的一样,这杯对救主有何意义呢?

a)十字架上的受苦

“你 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彼前二21)。谁会明白救主所受的痛苦有多深?无错,许多人都牺性过,但却无一人象救主耶稣一样,人类学家与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当身体不敏感时,那人就迷糊了。宇宙中只有一位没有罪的,祂的整个人对受苦都甚敏感。

祂 肉体上的受苦  ----我们知道“许多人因他(原文作“你”)惊奇,(他的面貌比别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赛五二14)。以赛亚书五十三章描 述了一位为世人背负罪的仆人,先知宣告说“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五三 5)。当主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祂就意识到祂的身体将受到如何的折磨,那钉钉入祂的手和脚是多么的痛楚,祂的身体被举起挂在十字架上时,是多么的难过,这一切的一切,祂都必须尽尝。

祂灵魂的受苦  ----祂不单只受肉身上的痛苦,更受撒但的攻击,耶稣说“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 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约十四30)。而保罗也说“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西二15)。祂借着死 胜过了撒但“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来二14)。在客西马尼园,主与撒但进行了历史性 的激战,事实上撒但对主的攻击,由主出来传道已经开始了。

祂的受苦在圣灵统管之下  ----其实,我们真不知“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耶和华却定意(或作“喜悦”)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赛五三4、10)。

祂为我们忍受了灵性上的受苦,所以祂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 (太廿六39;参看42节)。

b)十字架背负罪的救主

“神使那无罪的(“无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林后五21)。同样这句话我们也不完全明白。

有 一个年青的女士,她忍受向主悔改和顺服所带来的痛苦,当她跪在主前,她不断哭泣,但当她平静下来时,她说“当你把生命交给主之后,是多么不同啊!”就是离 开父母,失去工作,离乡别井,也在所不计。我以前所认同的事,今日我却忍受不了,例如我怕脏,怕蛇,不能忍受昆虫,不喜欢某些味道,也不想也不能碰到病菌,这些常令我感到烦挠不堪。但当我跪在主前,我对主说,为了祂和福音的缘故,我是多么愿意接受我曾憎恶的一切,我可以容忍。

在这里可见主所成就的是何等深入的意景?祂无罪的神儿子,生命是何等光荣,但竟愿意与这些不洁的事为伍,我们称这些为“罪”。

c)十字架上的分离

“约 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太廿七46)。这受苦与担负罪,使救主的内 心多么难过,以致祂在十字架上好象感到神离开祂,使祂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神时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太廿六39)。为什么?因为主神的 同在是最快乐的事,祂从未与神分离过,但现在却要分开,这样的孤单与忍受分离的痛苦,祂必须亲自承担,就在十字架上这一刻,整个地狱的黑暗压在祂的身上。

结语

这 样,救主的杯是受苦的,是担负罪恶的,和忍受分离的杯,就算是这样,救主都愿意面对这样的痛苦。因此,祂拿起了这杯,一饮而尽,接受了十字架所带来的痛 苦,“成了” (约十九30)。当我们拿起圣餐杯时,让我们不要忘记这是一只咒诅的杯,让我们敬拜,遵守,让我们感谢,让我们奉献我们的生命主!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有 一位传道人正讲解“耶稣基督的宝血可以洗净我们的罪”,突然被一位年青人打断,他问:“血怎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那传道人沉思了一会,就问那青年说: “水怎样可以解你的渴?”那年青人说:“我不知道”,那传道人说:“我也不知道血怎样可以洗净罪恶,但是我却知道,血真的可以洗净我们的罪。” (Selected from Pulpit Helps, published by AMG International , Chattanooga, Tenn 37422)

2.举例说明

年青的罗斯  (Rose)   先生在讲道中回忆他父亲年青时的一件事,他说当他父亲罗杰·罗斯  (Roger Rose)  年少时,那是大约四十年前,他的弟弟撞车死了,当时情形是这样,他弟弟开一电单车沿一泥路开上山,另一辆汽车则从另一条路也是上山,因为大家也看不见对方,只有到达山顶才可以看见,但在快到山顶之时,彼此未看见对方时,意外就发生了,他弟弟连人带车混落了山坡,电单车撞到毁坏不堪,人立刻死 了。罗斯先生很伤心,每当他看见这辆撞毁了的电单车时,他总是不能控制,流下泪来。自从这事发生之后,我每次祷告时,求主让我回忆起耶稣为我们的罪,被钉在残忍的十字架上的情形,让我不会忘记,当每次吃圣餐时,让我的心被主的受死的情形所充满,就象在昨日才发生的事一样。朋友,不要让我们的圣餐成了形式代 的聚会。

基督徒,当你参与圣餐时,你有没有想起主死在那残忍的十字架呢?那情形会感动你心吗?你会因此而仅慎渡日吗?不要忘记,耶稣常记念 你!  (Henery G Bosch , Our Daily Bread, @ 1979 Radio Bible Class ,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55)

3.举例说明

加州塔的红杉树,有三百尺之高,这样高大的树,它的根却不深, 但却向四周伸展,纵横交错,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你很少发觉这样的树是独立生长的,因为它们的根生不深,它们要彼此根连根地互相交结一起,用以抵抗强风的吹袭。其实耶稣在面对上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希望祂的门徒,就是彼得、约翰、雅各等与祂同心,彼此支持。因为在十字架上,祂为我们担当罪恶, 忍受神忿怒的审判,这杯是一只苦杯,甚至耶稣也希望神拿开,在这样的环境中,耶稣希望祂的门徒与祂同感受之苦杯,但多么失望,祂的门徒竟然睡着了。

在困难的时候,耶稣尚且要求门徒的彼此支持,何况我们,面对苦难时,岂不应彼此扶持吗?让我们彼此代求,彼此支持,我们要敏感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能彼此关心支持。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9/23/87)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Gospel of Matthew, (Philadelphia:Westminster; Edinburgh: The Saint Andrew Press).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New York: Revell, 1929).

James Morison, A Partical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Minneapolis: Klock & Klock, 1981).

C. H. Spurgeon, The Gospel of the Kingdom, 1893,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R. V. G. Task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1).

Stanley D. Toussaint, Behold the King:A Study in Matthew, (Portland, Ore.: Multnomah, 1980).

John F. Walvoord, Notes on Matthew, (New York:Loizeaux, 1948).

 回到最前一页

从一位平信徒所得的教训

在 那被选去耶路撒冷教会做执事的七个人中,腓利是一个较特别,引人注意的人物。同他的其他六个弟兄一样,腓利也是一个说希腊语的犹太人。他的名字的意思是 “爱马的人”,并且相信他是来自一个健康的家庭。我们不知道腓利是什么时候真正信主的,但明显地,他在同工们中有着尊崇的地位。腓利是唯一在新约中以宣教士的身份被描述的人(参看徒廿一  8)。在初期教会里,他只是一个平信徒。在他简短的传记中,就是路加医生所记述的,分三个不同的领域为你我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与功课。我们看到他在教会中是一位有好名声的工人(徒六1-7),在世上是一位有感召力的讲员(徒八5-8、26-40)和在家中是一个委身给主的 父亲(徒廿一1-9)。

 

45 讲章大纲

系列  : 从一位平信徒所得的教训

主题:教会中有好名声的工人

经文:徒六  1-7

金句:“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歌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 ( 徒六3、5)

引言

腓利是初期教会的七位执事之一,这七位执事本来主要是管理当时的膳食,好让使徒们可以继续“以祈祷传道之事为念” (徒六4)。从以下四点可见腓利是  教会里一位有好名声的工人:

  

一、腓利是一位委身的基督徒  (徒六2-3)

1)一个悔改的思想(徒二38)

2)一个洁净的心(徒二38)

3)一个有节制的意志(徒二38)

  

二、腓利是一位表里一致的基督徒  (徒六3)

  

三、腓利是一位奉献的基督徒  (徒六3)

1)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

2)在圣灵里合一(弗五18)

3)活出有圣灵同在的生活来(弗五18;约七37-38)

  

四、腓利是一位具有“平常心”的基督徒  (徒六3)

1)自我寻找的智慧(徒三15)

2)圣灵恩赐的智慧(徒三17-18)

  

结语

我们是否在受圣灵管理之下来操练,以致我们与世俗分别出来,得从上头来的智慧呢?

 

45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 从一位平信徒所得的教训

主题:教会中有好名声的工人

经文:徒六  1-7

金句:“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歌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 ( 徒六3、5)

引言

初 期教会,有一个问题发生,就是在每日供应的膳食上,忽略了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的寡妇。所以保罗写道“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徒六1)。他们期望使徒处理这件事,使徒觉得放下传福音之事不理,去管理饭食,本来不合理,所以他们就决定选了七个执事来管理饭食,让使徒能专心以祷告和传道之事为念。七位执事之中,其中一位就是腓利,今日我们就集中研究腓利,有什么影响他成为教会有名声的工 人。我们从四方面来看。

 

一、腓利是一位委身的基督徒

“十 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 (徒六2-3)。要知道腓利是由众人选出来的,这已经显示了腓利是一个委身的基督徒,当时要发现人如何成为门徒是不难的,彼得在五旬节那天,就显出了耶稣门徒的表现。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二38)。

1)一个悔改的思想

“彼 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 (徒二38)。悔改是一种内在的行为,是属灵上的革命,最后使生命改变,是涉及思想、心和意志各方面的。悔改包括了认罪懊悔,透过基督归向神。这不是一种忧愁或愁眉不展的痛苦经历,好象犹大和以扫的懊悔(参看太廿七3-5;来十二17)。这是一个人“死了自己”(参看林后七 9-10),真心悔改可以得着救恩,因为没有悔改就没有救恩(林后七10)。

2)一个洁净的心

“彼 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 (徒二38)。受洗是一种外面的表达,也是一种内心的洁净。这样的洁净只有透过信心,在基督里的宝血来洗净我们的罪。福音的中心是“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3)。如果悔改是转向 神,则赦罪表示在基督里的信靠。

3)一个有节制的意志

“彼 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徒二38)。关于悔改之事,是圣灵在每一位信徒身上的神迹恩典。悔改与归向神有关,赦罪与信靠基督有关,而新生与圣灵有关。接受圣灵不单是使生命重新活出来,而是涉及将生命的主权交由基督管理。

这一 切在腓利身上都有。所以他是一个委身的基督门徒,你有没有经历这样的改变呢?一个不委身的基督徒,教会不应用他在任何事奉上,今日,教会对世界的见证为什 么这样无效,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委身的基督徒。如果你希望你的人生为基督而活,那么,你必须彻底改变,成为真正的委身基督徒,这样的事奉,神才得荣耀。

1.举例说明

二、腓利是一位表里一致的基督徒

他 是一个“有好名声”的人  (徒六3),另译为“忠诚的报告”,“报告”一词是“见证”的意思。所以“忠诚的报告”意思是有好的见证。这样的品格,无论昔 日或是今日都不常见,但毕竟这是圣经对教会领袖的要求。许多基督徒有见证,但不忠诚,深入心中自问,这并不是什么为主受苦的见证。殉道者的意思不是因死而得名,而是说当死了,才知道其死因是为了信道。除

46 讲章大纲

系列  : 从一位平信徒所得的教训

主题:世上有感召力的讲员

经文:徒八  5-8、26-40

金句:“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 (徒八5)

引言

上一课我们强调了腓利在教会是一位卓越的工人,在本段经文,我们要介绍腓利是一位满有能力而又满有感召力的的讲员。

当时,耶路撒冷的教会遭受迫逼,七个执事之一的司提反,被人用石头打死,为主殉道,其他基督徒多有被捕入狱的,因此,信徒开始四散“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徒八4)。

腓利就是其中之一,在他传讲神的福音时,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腓利自觉应成为神道的发言人  (徒八4)

1)他把宣道视为主要的事奉(徒八4)

2)他有目的地努力传道(徒八4)

  

二、腓利觉得这是宣讲神道的最好机会  (徒八5、27)

1)腓利为公开宣讲作好准备(徒八5)

2)腓利为个人谈道作好准备(徒八35)

  

结语

布 道家瓦利  (Henry Varley)  (1835-1912)曾对慕迪(  Dwight L Moody  )说:“世人仍然注目神对世界的作为,特别要看祂的仆人如何成为神的手,对待这个世界。”作为神的仆人,没有任何一个说他不为神出口的,无 论公开场合的宣讲,或是个人私下的谈道,都应努力去作。

 

46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 从一位平信徒所得的教训

主题:世上有感召力的讲员

经文:徒八  5-8、26-40

金句:“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 (徒八5)

引言

上一课我们强调了腓利在教会是一位卓越的工人,在本段经文,我们要介绍腓利是一位满有能力而又满有感召力的的讲员。

当时,耶路撒冷的教会遭受迫逼,七个执事之一的司提反,被人用石头打死,为主殉道。扫罗当时逼害教会,“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徒八3),其他基督徒多有被捕入狱的,因此,信徒开始四散“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徒八4)。

腓利就是其中之一,在他传讲神的福音时,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腓利自觉应成为神道的发言人

“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徒八4)。如果路加医生在写使徒行传时,将扫罗逼害教会的情形仔细一些,我们就会白,为何门徒会四散。但对腓利来说,这是一个预备好的福音机会,他不但不以为这是什么大的困难,反而利用这个四散的机会,到处传扬神的福音。

1)他把宣道视为主要的事奉

“那 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徒八4)。腓利在撒玛利亚传道之后,一个人起来走向沙漠的路上,因他觉得任何地方都可以传道。有时,我们常认为某些地区才是 传道的好地方,有些却不是。但如果真有负担的信徒,他应包括一切地方。耶稣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万民”原文作“凡受造的”)”(可十 六15)。约翰卫斯理  ( John Wesley )  说:“我视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是我们教区。”

1.举例说明

2)他有目的地努力传道

“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徒八4)。有人另译此句为“所以那些到处四散的人,就随走随传福音。”他们不召集众人去聚会,而是采取随走随传的方法,把福音传开。这样,圣灵就到处建立教会。

如果今日的教会走出社区,到处传扬福音,成为一种潮流,试想,这情形会是怎样?我们相信这种情形很难出现,除非神容许逼害临到教会,使我们离开舒适的教会生活,跑到街上去传扬神的道。

2.举例说明

二、腓利觉得这是宣讲神道的最好机会

“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腓利就起身去了” (徒八5、27)。无论是在撒玛利亚城宣道,或是在沙漠路上的见证,腓利都是全情投入主的道中。在下述二方面的见证中,让我们看神如何改变人的生命。

圣灵用不同的情形,让我们向别人作见证,有时是在公开场合,有时却在私人约会中谈道。如果神为你安排公开场合,为祂传道,你就为祂宣讲,如果圣灵感动你在私人时间和地点与个别的人谈道,你是无法抗拒的,你必须听从圣灵的引导。因为这都是神所预备的。

1)腓利为公开宣讲作好准备

“腓 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 (徒八5)。腓利这次城中布道会,圣经虽然没有记载他们的筹备工作,例如租用场地、组织诗班及会众、训练工作人员等,但无 可否认,这是一个有计划进行的布道会,在天上早已计划好,今日在地上,就是撒玛利亚城,由一个平信徒带领,他是由神早已预备好的工作,名叫腓利去执行吧了。腓利没有在撒玛利亚城内,组织一群人跪下为布道会祷告,但预备这次聚会的,却是由于逼迫教会的情势所致,由圣灵管理而已!在公开场合的宣道,由腓利身 上可以看见两方面:

a)大有信心的讲道

“腓利……宣讲基督”和“腓利所传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 (徒八5、12)。 在这两节经文中,可以看见新约常强调的二个字,就是“欢呼”和“传道”,特别用在宣讲神福音时出现。这应是人宣道时应有的持征,以圣灵为指引,以基督为宣 讲的中心,以拯救圣灵为最终的目的。

自从主在叙加井旁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这道传遍了撒玛利亚城,城内大得复兴,这些消息,腓利不可能不知道,因为撒玛利亚城的人期望弥赛亚的来临,就是腓利来宣讲的基督,是关于天国的事,是关于耶稣基督的圣名的事  (徒八5、12),神亲自给腓利信心。

3.举例说明

b)满有果效的讲道

“众 人听见了,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就同心合意地听从他的话。因为有许多人被污鬼附着,那些鬼大声呼叫,从他们身上出来;还有许多瘫痪的、瘸腿的,都得了医治。在那城里,就大有欢喜” (徒八6-8)。圣灵在撒玛利亚城内大大动工,全城的人都受感动,人不单悔改,而且还赶出了鬼魔,医好了疾病。腓利满有能力和信心,按主的命令,替男男女女受洗(参看徒八12)。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些人来到街角听见腓利讲道,得了悔改之后,就传给其他的亲人,邻舍,这就是为什么这城大大得到复兴。

今日,神仍然使用平信徒去传道,他正寻找合用的工人,腓利不是神学院的神学毕业生,他只是一位了解圣经和得蒙圣灵的指引的人,这就是神所预备要用的人,你预备好了没有?

2)腓利为个人谈道作好准备

“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 (徒八35)。神有许多仆人,但可惜,象腓利的不多,问题是“没有预备”。

离 开撒玛利亚城数里路的沙漠路上,有一个渴慕真道的灵魂,他是“一个埃塞俄比亚(即“古实”,见以赛亚书十八章  1节)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塞俄比亚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徒八27)。无可否认,他是非洲的其中一个王子,想改信犹太教,但不得要领,他知道耶路撒冷是崇拜真神神的一个地方,所以他来寻找平安,生命和喜乐。但他很失望,没有找到,他不喜乐地回埃及去,他是坐车的,在回去的路程上,他仍不断地读以赛亚书五十三 章,希望明白圣经所讲的,此时,神就用此段经文使这人得救,神借着他的仆人----腓利,这人得蒙神的赐福,因腓利早已预备好自己的心,从四方面可以看见 腓利的预备:

a)腓利属灵的敏感性

“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 野” (徒八26)。腓利对主的呼召非常敏感,虽然从天上来的声音是那么微弱,比较起来大城市的嘈杂声来得小,但腓利都听到。他十分清楚所听到的是什么呼召,使他知道要去旷野见一个陌生人,与他谈道。可想腓利对神的话多么的敏感。

这个挑战,给你也给我,我们有没有象腓利一样,敏感从天上来的声音?回应神的呼召?神正寻找这样的人。

4.举例说明

b)腓利个人的回应

“有 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野。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个埃塞俄比亚(即“古实”,见以赛亚书 十八章一节)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塞俄比亚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 (徒八26-27)。由耶路撒冷往迦萨的路是艰苦 的,迦萨是埃及的一个城堡镇,在主前96年时被毁,虽然有一新的城市建起来,所以留下一条许久都没有人用过的路,这是一条沙漠旷野的路,所以对旅客来说这 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腓利本来在传道的事上,已付出了很多,精神肉体都疲倦了,本可大有道理拒绝神的艰苦工作。但腓利没有,反而仍预备心志, 负起责任“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个埃塞俄比亚(即“古实”,参看赛十八章  1节)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塞俄比亚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徒八27)。

5.举例说明

c)腓利丰富的圣经知识

“腓 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听见他念先知以赛亚的书,便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吗?’他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于是请腓利上车,与他同坐” (徒 八30-31)。腓利的行为并非烦挠他人,这是昔日的一种礼貌,但这个太监的问题更有趣,他对腓利说,他要找一个能解明这经文的人,但在耶路撒冷他找不到,他说“我找不着有任何人可以给我解释这经文的人”。

圣经学者都同意,“指导” (或解释) 是昔日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救主时代指老师的教导,祂曾说“瞎眼领路”(太廿三16)。那太监希望在耶路撒冷找一位能“领路”的人,但找不到。所以神将腓利 带近他,因腓利是一个有“丰富圣经知识”的人,我们看见“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 徒八35)。这段以赛亚书的经文多么丰富地记载我们的主是“担负我们罪人的罪”,“是救主”和“祂的主权”。除了这里,相信圣经中没有其它地方描写得更清楚的了。腓利是一位多么熟识圣经的人,他很自然将这段圣经所指的救主耶稣,向这太监讲解清楚。你可以吗?你试过遇到同样的情形,你的圣经知识如何?圣灵可 以用你去向别人解释有关救主的圣经记载吗?

d)腓利对救恩的执着

“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 稣基督是神的儿子’” (徒八37)。卅七节表示腓利非常注重人的悔改行动。特别是目前这个太监悔改行为。这个太监为了表示他心悔改,所以立刻回应行动, 他要受洗,表示他真心的悔改,而印证了圣灵的工作。这太监一路回去,一路都非常喜乐,相信他也必将这喜乐带回家。腓利只向一位非洲人传福音,但整个非洲就开始被福音“入侵”了。

这个故事的后部,可以见到腓利再次被圣灵召去别处,传扬福音,这一次是北向去该撒利亚  (参看八40;徒廿一8-9)。

结语

这 二课所涉及的,是腓利生平中的片段,持为神所预备和负起的责任。布道家瓦利  (  Henry Varley  )有一次对慕迪  (Dwigh L Moody)  说:“这个世界仍然看神是否能找到一个完全奉献给祂使用的人,以致神可以与这人同工,为此人托付,借此人传达及在这个人身上成就祂的一切美意。”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不是一个传道者,或者说自己与别人谈道没有恩赐,因为每个信徒都是灵魂的抢救者,只要他们愿意全心全意为神预备好心志,有抱负则可以。让神使我们每人都成为“腓利”,让我们也可以祷告说:

“主啊!听我祈祷,我已预备好,

你差我何往必去,

我将自己重新献上

愿照神的美意而行,

我的生命交付你,

我的每时每刻都归你,

耶稣基督,我王,我愿听你!”

 马恩太  (David McIntyne  )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英 国诺域治  (Norwich)  的主教伍得   (  Maurice Wood)   解释说:“我们随时间而逝。”此时他正差派卅六个教区牧师去传神的道,以五百位牧者在诺佛克郡  (Norfolk County  )服事七百六十个教区。这些牧者并非“印上印记的教区绅士,而是神的仆人,要向市民传神之道的人。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Assurance Publishers, p1077 )

  

2.举例说明

在韩国,基督徒受逼害时期,有一年青人被关 进监狱,他被隔离,不能与任何人接触。他是一位基督徒,他很希望向同在监狱中的犯人传福音,但他没有机会,因为他被隔离。所以他可以做的,就是祷告。不久,他被送去一处邻近的海岛做苦工,但他却是可以与别人接触。他日后回忆说,昔日我埋怨没有机会去传福音,所以我只好祷告,现在神竟然为我开路,使我有机 会向别人传讲耶稣,而且是由当局付我费用的,我不用担心住食的问题,这不是神的恩典吗?  (Tom M Loson, in The Sunday School Times.)

3.举例说明

麦卡尼  (Macartney  )有一次这样写道:“因为我在法国的迪 戎  (Dijon  )等候飞机,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去了附近的一间座堂,然后走到讲台前,看见讲台是用大理石做的,讲台下有一幅图画,画了一个天使,天使一手拿笔,一手拿着纸,好象要记录讲员要讲的道。但这天使所记录的却与一般信徒所记录的不同,天使要记录的,是讲员所讲的是否真实的福音,是否真 的可信的内容。  (Ministers' Research Service,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p 1079)

4.举例说明

一日,有一贵格会的牧者经过一个小镇,他有感动要入去一间小教堂讲 道,他入去了,但却没有会众,没有人听他讲道,但他不理会当时情形如何,他在讲台上讲了一段短的信息,便离开了那教堂。几年之后,在伦敦,有一位陌生人向这位牧者打召呼,那陌生人说:“多谢你救了我的命。”那牧者奇怪的说:“什么,我救了你的命?我不认识你。”那人说“是的,你不识我,但几年前,你在一间 小教堂讲道,我本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我那时非常失败,没有希望,但刚好路过那间小教堂,而你却正在讲道,所以我听了,我得救了。” (  The Youth's Companion,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p 1078)

5.举例说明

乔 治怀特菲( George Whitefield )在新和旧英格兰教传过道,当他晚年时,他朋友劝他应多休息,不要太多讲道,但乔治怀特菲却祷告说:“主耶稣啊,我虽然软弱,但你 的工作不能停,如果我仍未尽力完成你的托负,让我继续去作工,释放真理,然后回家,如果你让我回天家,我就听从你的话吧!”就在他祷告完了,他继续去讲这 一场道,然后回家,几小时之后,他安息主怀了。” (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p 1077)

 回到最前一页

47 讲章大纲

系列  : 从一位平信徒所得的教训

主题:家中委身给主的父亲

经文:徒廿一  1-9

金句:“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  .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 (徒廿一8-9)

引言

第 二次思考作为平信徒的腓利,他自己看他不是什么教会的工人,也不是什么世界的讲道家,而只是家中的父亲罢了!不知道他妻子是否已死,或者因腓利的信仰而离 开了腓利,圣经没有清楚的说明。我们所知道的,是他们有四个女儿,都是圣灵充满的人,与父亲同住该撒利亚,在这个家,有两件事值得注意:

  

一、他的家是好客之家  (徒廿一8)

1)与人相交(徒廿一8)

2)实践仆人的事奉(徒廿一8)

  

二、他的家是属灵之家  (徒廿一9)

1)生活圣洁(徒廿一9)

2)生活虔诚(徒廿一9)

3)生活有力(徒廿一9)

  

结语

使腓利成为教会有用的工人,使腓利成为向世人宣讲福音的有力讲员,也使腓利在家中成为委身的父亲,同是那位拯救他的救主。而这位救主今日仍住在我们中间,我们若想成为“今日的腓利”,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以救主为我们的主,顺服祂的带领?

 

47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 从一位平信徒所得的教训

主题:家中委身给主的父亲

经文:徒廿一  1-9

金句:“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  .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 (徒廿一8-9)

引言

第 二次思考作为平信徒的腓利,他自己看他不是什么教会的工人,也不是什么世界的讲道家,而只是家中的父亲罢了!不知道他妻子是否已死,或者因腓利的信仰而离 开了腓利,圣经没有清楚的说明,又或者她是家中最温柔又安静的人,但我们所知道的,是他们有四个女儿,都是圣灵充满的人,与父亲同住该撒利亚,在这个家,有两件事值得注意:

在上一课,腓利与太监传道之后,便向北上作传道的工作,直到该撒利亚,在那里他工作完了之后就回到家中,在家中有两件事是重要的。

  

一、他的家是好客之家

“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  .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徒廿一8)。

关 于圣经有许多地方都有谈论款客之事,例如罗马书,保罗顺服神旨意“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 (罗十二13);又如他指引提摩太作一个教会长老, 保罗强调必须“乐意接待远人”(提前三2),好象彼得一样,他对受苦的信徒说鼓励的话“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彼前四9)。但最有感召力的,可能是出自使徒约翰的笔,他写给该犹,命他要为基督的缘故,应该款待那些传道的人,供应他们的需要,正如经上所记“因他们是为主的名……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 人,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作工”(约叁7-8)。由此可见,为什么腓利的家是如此好客。当保罗来到该撒利亚时,他立刻到腓利的家作客,对于基督徒款待客 人应注意的有两件事:

1)与人相交

“来 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 (徒廿一8)。无何怀疑的,旅客们都被传福音的腓利所吸引,愿意来到他的家作客,他能与人有美好的沟通,这是腓利 的优点。廿年前,腓利是被大数人扫罗逼害,由耶路撒冷出走他乡的人,司提反已经殉道,教会被逼四散,这促成了腓利先是在撒玛利亚城布道,后引领埃及太监埃提亚伯归主,此后,他随走随传,一个城一个城传讲福音,最后他来到该撒利亚,住下来。腓利此时,回想教会遭受这次的逼迫,是在神丰富的恩典之下所容许而临 到的。你愿意去腓利家,在这样的爱心家中作客吗?

1.举例说明

2)实践仆人的事奉

“我们  ...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徒廿一8)。这是一种比表面工作要求更实际的行动,因为要为神的仆人预备食物,要预备睡觉的地方。腓利与四个女儿要如何款待保罗。

希 伯来书作者提醒我们“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当罗马的革利免主教  (Bishop of Clement  )写革利免前书( First Epistle of Clement )  (这书不在正典圣经之内),他提到不知不觉中接待了天使,他提醒读者们,这是因为亚伯拉罕的信心和热情所致,此事使他得到一个儿 子;因为罗得的信心和热情款待,他被拯救脱离灭亡之城所多玛蛾摩拉;喇合因着信心和热情的招呼探子,她蒙拯救脱离将亡城市。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腓利因着信心和热情的款待,他们一家得着属灵的福气,得到永恒的生命。这是真实的情况,当然,他们一定知道谁是保罗,保罗在腓利一家人的眼中,不是一个陌生人, 但我们有权这样说,保罗也是一位非凡的“天使”吧!

2.举例说明

热情地款待客旅是平信徒一种最伟大的事工之一,罪人可以在这样的信徒家中找到救主,初信主的可以在这样的家庭中得造就、得鼓励;心中担负重担者可以在此找到释放之道,也是遇上俗世狂潮者的避难所,更是神与信徒团契的聚会所。你的家是这样吗?

二、他的家是属灵之家

“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 (徒廿一9)。我们可以这样说,圣经中记载这样一个家庭的四个处女,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深一层思想,你会发觉这是圣灵的特别目的,这四个女儿反映了他父亲的属灵生命,所以可见她们和她们的家必定是:

1)生活圣洁

“他 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 (徒廿一9)。昔日,该撒利亚城市与其它周围东方城市一样,都四处充满了奸淫,同性恋等不道德行为,腓利家在这样邪 恶的该撒利亚城,竟然可以出污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特别出众,不是什么,只因主耶稣住在他们的家中,住在腓利和他四个女儿的心中,这个家庭在他们邻舍有这美好的见证,实为我们今日信徒家庭应有的表现。

2)生活虔诚

“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 (徒廿一9)。解经家告诉我们,“处女”一词不单是指她们未出嫁,更是指她们保守为主用的事奉心态。

在教会中,组织起姐妹的事工,有这样的姐妹参与,是很重要的。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中所讨论到的妇女事奉  (参看林前七)。没有出嫁,表示她们花更多时间,而且更专心以神的事祈祷为念。

3)生活有力

“他 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 (徒廿一9)。在五旬节的日子,彼得传道,圣灵浇灌在一切信徒身上,使信徒的儿女成为先知,说预言,见异象(徒二 17-18)。这一个预言,在腓利的四个女儿身上应验了,她们得到借着圣灵的大能为主做培育、劝导及安慰的工作(参看林前十四3)。这四个女儿,在协助父 亲的传道工作上,必然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由此可见,腓利一家的属灵生命,是由女儿实际地表现出来,包括了由神而来的圣 洁,虔诚和能力,这样的印象,对保罗及他的同伴肯定很深刻,永不忘记,所以在圣灵的引导之下,路加医生  (使徒行传作者)记载了下来,成了初期教会历史 的一部分。这家庭有没有令你有意学习,使你的家庭也成为一个属灵的款客之处,完成神的计划?

3.举例说明

结语

我 们从腓利身上,学习到以一个平信徒,借圣灵的引导,让我们预备好自己,成为教会中一位有用的工人,也成为这个世界富有动力的宣讲者,成为家中一个属灵的父 亲,这就是一个应有的榜样。能够令二千年前的腓利富属灵生命力的圣灵,今日同样可以使你成为一位出色的神的佣人,问题是你愿意投入祂所领导的生活中吗?只有我们成为“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 (徒六3)。神才能使用我们去作成祂的工。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克拉克森  (  E.Margaret Clarkson  )写了一首诗,描述一对夫妇如何在家中,透过款待客人而事奉主,这首诗名为“祝福的家园” ( Blessed Be the Homemakers )

  
 寻找安息者心中得福气,
 彼此在心中分享主的爱,
 将喜乐与人分享的人,
 是万福来源的门。
 客旅与过路客,
 可来此得心灵安息,得心中快乐,
 心平气和的灵魂,
 为主建造别人的家园,是爱的家园。
 是心志沮丧者所倚靠的,
 使其有力走人生苦路,
 在夜中可安歇,天路客可得休息。
 (E Margaret Clarkson, Clear Shining After Rain, @ 1962 Wm. B Eerdmans Publisheing Co p70,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by permission )
  

2.举例说明

许 多年前,有一位孤单寂寞的人,某主日路经乔治亚洲的安德森维尔  (  Andersonville   )循道会,他走了进去,参加当日的主日崇拜,崇拜之后,他得到非常热情的招待,使他永不忘记。几年之后,在华盛顿洲的新泽西,一名叫布朗 (  Robert B.Brown  )的人死了,时年九十岁,人说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这个布朗先生将他的全部财产捐赠给上述的循道会,他的财产包括了二千一百股美国电讯公司股权,七百四十股罐头食品公司  ( Continental Can Company )  的股票,在这位老先生死亡之日,时值  178,302.5美元。

我的友人告诉我,就是在昔日某主日早上,这位老先 生路经教会时,他当时是孤单失望的,也参加了主日崇拜之后,得到这样热情的款待,使他得到安慰,他不会忘记昔日信徒们给他的鼓励,这位先生没有参加固定的教会,他说:“我要将我所有的捐给这间小教会。”这教会的牧师史丹福  (  W.J.Stanford   )说:“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十三2)。(  Gospel Herald,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 1979 by Paul Lee Tan ,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p1478)

  

3.举例说明

有 一个报告写道:“有两个人,其中一人住在纽约的竺可斯  (  Max Jukes)  ,是未信主的人,属不长进的人,他与他同伴结了婚,这两人的后裔中,有  1029人,三百个在未成年就夭折了,一百个在十三岁前送入感化院,一百人酗酒,这个家族浪费了政府一千二百万美元,他们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但另有一人,是信主的人,名叫爱德华 兹  (Jonathan Edwards  ),他与信主的姊妹结了婚,他们的后裔中,有七百廿九人是努力读书的人,三百个成了宣教士,六十五个成为学院教授,十三个成了大学校长,六十个作家,三个美国国会议员,一个美国副总统”可见有多大的分别。  (Quoted by Chuck Swindoll from the publication , The Cross and the Flag.)

 回到最前一页

外传的行动

我们已没有时日在愚昧中徘徊!已到了严肃地思考,自信地表达,果断地行动的时侯了。周围的世界被世俗和漠视神的理念包围,人们的思维中已没有了神的位置,忘记了祂审判的权柄。拒绝祂的怜悯,排斥祂的福音,而用空洞的言语来应酬祂。

教 会也终日在炫耀充满雄心的计划,努力争取政治的权力,而似乎忘记了她最重要的责任是向每个人传福音和帮助每人的所需。我们必须记住除非教会想尽一切方法和不计任何代价的将福音的信息传给每个人,否则,她对我们这个时代便毫无贡献。没有东西可以阻挡福音的不断传播。与基督同在的信息一定要超越民族的疆域直到 救赎的真理可以被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听到。

基于这一想法,接下来的这个系列以“外传的行动”为题目。这四篇信息将是对信徒们接触他人的一个挑战。

预备这些讲章,传讲其中的训诫   —— 神会祝福你和你的教会!

48 讲章大纲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的异象

经文:结卅七  1-14

金句:“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耶和华借他的灵带我出去,将我放在平原中,这平原遍满骸骨……你向这些骸骨发预言说:枯干的骸骨啊,要听耶和华的话。” (结卅七1、4)

引言

以西结是一位年青的祭司,被掳到巴比伦去,有廿二年之久,没有停止过向祂的子民传讲由神来的预言,分享异象。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异象,就是“谷中的枯骨。”虽然这是指昔日的以色列人,但也同时针对今日的我们。试来看看这个异象吧。

  

一、一个普通的环境  (结卅七1-2)

1)完全没有属灵的生命(结卅七1)

2)完全没有属灵的用途(结卅七2)

3)完全没有属灵的希望(结卅七11)

  

二、个人的责务  (结卅七4、9)

1)为神急切传道(结卅七4)

2)为神热心祈祷(结卅七9)

  

三、一个属灵的探访  (结卅七10)

1)赋予生命(结卅七10)

2)赋予能力(结卅七10)

3)赋予动力(结卅七10)

4)赋予使用(结卅七14)

结语

一个普遍的世界现状就是人感到自己无用,没有希望,没有生命,这个现状就是神给我们信徒看见的一个异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这异象负上宣讲福音的责任,为他们祷告,使他们得到属灵的生命,能力,动机,而且成为合神使用的人。

 

48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的异象

经文:结卅七  1-14

金句:“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耶和华借他的灵带我出去,将我放在平原中,这平原

49 讲章大纲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的福音

经文:罗一  1-17

金句:“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一16)

引言

当保罗写信给罗马时,说明了一个已经成熟的思想,和经历神的丰富经验,他相信福音是人类一切问题的答案,试看看保罗的劝告:

  

一、基督福音的主权性  (罗一16)

1)是高于人类公义的

2)是高于人类智慧的

3)是高于人类能力的

  

二、基督福音的满足性  (一16)

1)这福音足能顺服人类的思维(罗一16)

2)这福音足能改变人类的心(罗一16)

3)这福音足能改善人类的意志(罗一16)

  

三、基督福音的单纯性  (罗一17)

1)用信心接受(罗一17)

2)用信心实践(罗一17)

3)用信心更新(罗一17)

结语

神透过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的,是一个何等奇妙的福音。是一个以单纯的信心去接受的好消息。

 

49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的福音

经文:罗一  1-17

金句:“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一16)

引言

当 保罗写信给罗马时,说明了一个已经成熟的思想,根据他理论上的学习,他的到处游历,和他所受的苦难,加上他经历神的丰富经验,他相信福音是人类一切问题的 答案,所以我们可以见到保罗在这里的结论,他以罗马书的一章十五和十六节为引言,跟着来的章节就是这主题的发挥,现在我们同样可以由保罗的看见,了解保罗为何有这样的喜乐。

  

一、基督福音的主权性

“我不以福音为耻” (罗一16)。使徒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消极的句子,带出了一个积极的真理。他希望向他的读者所传递的,就是不要以值得骄傲的福音为耻,因为这福音正是这混乱世界所需要的。

 昔日的世界,可以展示出三个中心:
  
 耶路撒冷  ----代表犹太宗教(公义方面)
 雅典  -------代表希腊哲学(智慧方面)
 罗马  -------代表罗马帝国(权力方面)
  
 虽然世界可以列为这样的形式和代表,保罗积极地宣告说“我不以福音为耻” (  罗一16)。因他明白福音是:
  

1)人类公义的最高标准

耶 路撒冷以其仪式、宗教和形态,都不能使人类在神面前获得称义。人类的称义在过去的日子失败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注定是失败的,以赛亚说“我们都象不洁净的 人,所有的义都象污秽的衣服;我们都象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象风把我们吹去” (赛六四6)。几百年之后,保罗也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 的荣耀”(罗三23)。人类的希望就只有在基督福音里,来到神的面前,才有希望。“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罗一17)。

今日也是一样,人的道德破产,只有愈早发现,愈早来到神面前的人,才早得称义,所以向大家挑战:

现在,现在就与神和好,

如何,神会教你如何去做,

来到为我们流血的基督面前,

在十字架前与神和好。

 翰威特  ( E.E.Hewitt )

2)人类智慧的最高标准

雅 典,以其智慧哲学等著名,但智慧不能为人类的救恩创造一条道路,也不会因为哲学,或者是人类的聪明思想,为今日人类的的困境提出任何答案。所以,人如果用 其它方法,不使用信耶稣的方法,去找另一个得救之道,必定无法得到。因为只有基督的福音才是人类最高的智慧   (参看林前一30)。我们得知“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箴一7)。

3)人类权力的最高标准

罗 马,是地上一切能力和权威的所在地,但却没有能力可以抢救一个人的灵魂脱离罪的捆绑。自使徒时代至今,都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得到。人类的能力虽然可以不断增 强,也可使用外界的力量协助,但却仍无法使人脱离罪的奴役。如果我们不接受神的恩赐,继续走自我毁灭的道路,肯定无法得解脱。只有来到主耶稣基督里,才可以找到人类的希望,解决罪所带来的捆绑,因为“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罗一16)。

保罗致哥林多书说“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林前一18)。这就是保罗为什么以基督福音的权威自豪。他肯定地说“我不以福音为耻”(罗一16)。

1.举例说明

二、基督福音的满足性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一16)。

在基督福音的满足性上,我们可以看到三方面的特性:

1)这福音足能顺服人类的思维

这 是“神的大能” (罗一16)。是神亲自做成这得救之工的,使罪人能醒悟悔改,信靠和顺服神,脱离罪的奴役。因为世上只有神的能力,可以毁灭罪的拦阻,击破世上背叛神的假哲学和理学的谎言,赐信徒有能力去活出一个得胜的基督信仰来。神的全能藏于福音里,这福音的中心就是述说至高权能的复活得胜主。

耶稣基督的福音,显示了神的大能,可以改变你的思想,你感受到吗?如果你的生命仍未得到这样的大能,则无话可说了。如果你与神之间仍存在恐惧的拦阻、偏见,或骄傲,你要立刻将这些交在神手中,求他以大能大力帮助你除去这些,赐你平安和顺服的思想。

2)这福音足能改变人类的心

这是神的大能“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罗一16)。新约中这个救赎的福音,在神的救恩计划里,涉及一切所需要的行为和过程,只有救赎的福音,才能改变人类的心灵。

司 可福  (C.I.Scofield)  在其罗马书注释的注脚这样写道“'救恩’的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意思是拯救、安全、保护、医治和好名声:'救恩’ 说明了'福音’的包容性,是包括一切有关救赎所必须的行动和过程,正如:称义、救赎、恩典、和解、责任、赦罪、成圣和荣耀。'救恩’有三方面的时 态:  [1] 基督徒已经从罪中被救出来,而且基督为他们的罪付了代价(路七50;林前一18;林后二15;弗二5、8;提后一9),这样的基督徒已经'安全’ 了。[2] 这类基督徒正处于被拯救的阶段,就是拯救他们脱离他们目前受罪奴役的地步(罗六14,八2;林后三18;加二19-20;腓一19,二12-13;帖后二 13),[3] 这一类的信徒,在主再来时将会被拯救,脱离我们这败坏而且受罪辖制的身体,神要治理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罗八18-23;林前十五42-44),然后把信徒带进基督的国度里(罗十三11;来十36;彼前一5;约壹三2),救恩是因着信而以致于信,是完全不用工作,就可以白白获得的恩典(罗三27-28,四 1-8,六23;弗二8)。神的次序,首先是救恩,然后才是工作(弗二9-10;提前三5-8)。” (From The New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 p 1211 @ 1967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2.举例说明

3)这福音足能改善人类的意志

“这 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一16)。福音对于你是一个犹太的宗教人士也好,或者是一个有良好的希腊知识的人也 好,或者说是一个野蛮人也好,他们都要作出一个选择,就是接受基督福音或者是拒绝基督福音,福音的要求是清楚而明确的,必须作出一个决定。对信徒来说,福音是大能,对非信徒来说,福音是他们的咒诅,因为福音的要求是人意志的完全降服。

你的意志如何,愿意得着福音的好处吗?如果你愿意,你在基督里的满足,就可以在主耶稣身上彰显出来。

三、基督福音的单纯性

“因 为 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罗一17)。我们要清楚的是,福音的单纯性表示什么?在这里,保罗所强调的,不是福音的内涵,而是福音的应用。福音的内涵是超乎人类所能了解的,但其应用却是小孩子也懂得的。

在此,保罗告诉我们, 神给人类的正确生活方式,不是一种道德的注释,也不是一套人生活的规范。而是具体地表现出救主的一种生活来,因救主的生命,俱备了神对称义所要求的一切条件,就如祂的生命,祂的死亡,祂的复活,祂现在正等待,让借着每个愿意来到祂那里的人,也透过他们,在每日的生活里,活出神的公义生活来。很简单的,只要 在基督里,就可以活出神所要求的公义生活来。

1)用信心接受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 ( 罗一17)。当我们接受基督之后,基督一切的美善,就是神的公义,都会赐给我们,只有这样,我们罪人才能站于神的面前。

你是否已经借信接受了基督?祂是“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或作“耶稣是为我们的过犯交付了,是为我们称义复活了”)  (罗四25)。

2)用信心实践

本于信以至于信  (参看罗一17)。这是一个借着信,一步一步地称义的过程,当神公义的基督,慢慢在信徒心中“成长”时,就如有一首伟大的诗歌所言:

基督,耶稣,今天仍然活着,

祂与我谈,祂伴我走,生命窄路同过,

基督,耶稣,救恩临到万邦,

若问我怎知祂活着,祂活在我心中。

(@ 1933 by Homer A Rodebeaver, copyright renewed 1961 by The Rodeheaver Co., [a division of Word,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获准使用  )

当永活的基督住在你心中时,你是否了解如何实践祂的信仰生活呢?

3)用信心更新

“如 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罗一17)。这个意思,是说明了信徒每日所经历的公义生活,是经验基督住在信徒心中的生活。保罗写给加拉太教会的信中,他这样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 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

多么简单的生活,我们不是要,也不需要,完全依基督昔日的生活模样来生活,因为那是二千年前的事。我们今日所活的,其秘诀是单纯地靠着信心,住在复活的基督里,每日经历内心基督的更新,这个个人的经历,就是向外表达了基督的真理。

3.注解

结语

当 我们思想了福音的外传工作,请记住福音的超越性,是我们传扬福音,不要以福音为耻,记住福音的满足性,它能满足人类一切的需要,认识福音的单纯性,是借着 信心来到基督里,接受基督就可以活出公义的生活来。现在就要接受基督,让祂住在你心,然后走到外面,向众人表达出基督在你心中的一切更新,信靠祂,祂必成就你一切所行的,你愿意以基督的福音为生命吗?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芝 加哥曾经有一次宗教会议,在其中一节,来自波士顿的库克博士  (Dr Joseph Cook)  突然站起来说:“各位,我这里有一位经历大困难的妇人,她手上沾满了杀人的血痕,她无法'除去’这罪,因她碓实杀了人,她为她的罪行后悔, 她感到没有希望。各位,我们今日的宗教会议可以帮助她吗?”当场寂静下来,彼此观望,希望有人提出答案来,但没有人回答。

库克博士然后大声叫喊“我问另一个问题,约翰  (一位在场的弟兄),你能告诉这女人如何可以脱离她的罪吗?”等了一会,说:“请听约翰说'他儿子耶稣的宝血,要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一7)。”

东 方的宗教或西方的文化,都没有任何办法解决人的罪,世人所说的没有希望,只有耶稣基督的福音才是解决人类罪恶的根源,有罪的人类需要加略山上的 血。  (The Evangelist,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p1193)

  

2.举例说明

有一位宣教士回忆,当他第一次到斐济群岛宣教时,第一件事他做的,就是埋葬丧生在食人族餐桌下的八个牺性者的手脚,但后来我却与这班食人族一同吃主的圣餐,借此记念主的爱、主的复活和记念以前在此牺性了的宣教士。

  

3.注解

在 罗马圣约翰大教堂的邻旁,有一座著名的'圣梯’,传说是当日主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后,离开时走向十字架时所步下的梯。在四五百年前,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修士,名叫马丁路德  ( Martin Luther )  ,他有机会来到罗马,当他走在这圣梯时,他听到一个声音说'人必因信称义而生’,这是神要马丁路德回家之后,再次研究他所听到的声 音,因信称义是什么意思。几年之后,他接受了三个伟大的信息:

[1] 人必须因信而称义,

[2] 每一个人都能直接来到神面前祈祷,

[3] 圣经就是因信称义的权威来源。因此,在1517年10月31日,他在威丁堡(  Wittenberg  )的教堂门前钉上了著名的九十五条问题,挑战当时的罗马天主教的教义。这行动成了日后改教运动的基石。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to the Romans, rev.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75).

Donald Grey Barnhouse, Expositions of Bible Doctrines, Taking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10 vol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8-1964).

F. F. Bruce,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Roman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8).

Frederic L. Godet, Commentary on Romans, (Grand Rapids: Kregel, 1977).

Robert Haldane,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Evansville, Ind.: The Sovereign Grace Book Club, 1958).

William Hendriksen, Exposition of Paul’s Epistle to the Romans, 2 vols. In 1,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Baker, 1980).

H. A.. Ironside, Lectures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New York: Loizeaux, 1962).

Alan F. Johnson, The Freedom Letter, 2 vols., (Chicago: Moody).

Martin Luther,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of Rom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0).

Handley C. G. Moule, The Epistle of St. Paul to the Romans, (Fort Washington, Pa.: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William R. Newell, Roman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y, 1938).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Romans, (Chicago: Moody).

James M. Stiffer,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Chicago: Moody, 1960).

W. H. Griffith Thomas,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Romans: A Devotional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6).

 回到最前一页

50 讲章大纲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的命令

经文:提后四  1-8

金句:“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 提后四2、5)

引言

保罗在此写给提摩太的吩咐,是仅次于耶稣基督所颁布的大使命。保罗写信给提摩太是提醒他一切的事奉,都离不开将来的审判。在这段经文中,有三点是关于这命令的,需要向任何一代传福音的信徒说明的。

  

一、命令的标准  (提后四2、5)

1)必须宣告(提后四2)

2)必须邀请(提后四5)

  

二、命令的秘诀  (四2)

1)传福音时,我们必须具有敏感性(提后四2)

2)我们需要创造传福音的机会(提后四2)

  

三、命令的精神  (四6-7)

1)必须有牺性的精神(提后四6)

2)必须有坚定的精神(提后四7)

  

结语

向外传福音的命令,是需要有一个标准去跟从的,特别在“宣讲圣经”和“作传福音时”,更应有所依从  (参看提后四2、5)。其秘诀在于“得时不得时”(提后四2),都

51 讲章大纲

圣诞节主日

主题:黄金的礼物

经文:太二  1-12

金句:“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太二11)

引言

这个故事充满诗情画意,也富有属灵的指引。这些东方博士在东方看见了他的星,特别预备了礼物,就是黄金、乳香、没药,从东方特来拜他,恭贺新生婴孩作王。在此我们知道献上黄金敬拜,是尊贵的象征。

  

一、崇拜的庄严  (太二11)

1)他们崇拜的仪式是庄严的(太二11)

2)他们恭敬的态度是庄严的(太二11)

  

二、单纯的崇拜  (太二11)

1)以单纯的心来崇拜主(太二2、11)

2)以单纯的爱来崇拜主(太二10-11)

  

三、崇拜中的献礼  (太二11)

1)呈上“应得”的奉献归主(林后九7)

2)呈上我们的奉献归主(来十三16)

  

结语

当我们想起我们的婴孩基督的王权与尊严是何等的奇妙时,是否也感动我们?我们能不俯伏,拿黄金来敬拜祂吗?祂希望我们以庄严的态度,单纯的心灵,和呈献上我们的礼物来崇拜祂。

 

51 讲章大纲阐释

圣诞节主日

主题:黄金的礼物

经文:太二  1-12

金句:“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太二11)

引言

博士来朝拜基督的故事是充满诗意与属灵意义的,据塔斯卡  (R.V.G.Tasker  ) 所写的,这些博士早在几周前已经来到,他们先到了约瑟与马利亚的家,不是先来到伯利恒,这样的讲法,并不剥夺了圣诞的意义。这些博士看见了那星,特从东方来拜祂,并且带来了黄金,乳香和没药来敬拜新生王,明显的黄金代表了崇拜的几种意义。

一、崇拜中的庄严

“进 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太二11)。许多学者都坚持说这些博士其实是王, 这主要引用诗篇七十二篇和以赛亚书六十章,经文这样记载“他施和海岛的王要进贡,示巴和西巴的王要献礼物。诸王都要叩拜他,万国都要侍奉他。”(诗七二 10-11)以及“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赛六十3)。无论这是真或是假,但都不改变这些博士来敬拜主的神圣行动,我们有没有他们敬拜新生王的心志呢?

  

1)他们崇拜的仪式是庄严的

“就 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献给他” ( 太二11)。他们带来了黄金,献于万王之王,万主之主面前,他们面前的那位是何等的伟大,尊贵,至令他们不能不屈膝在他面前下拜,这种虔诚的敬拜可说就是 “圣洁中的装饰”(代上十六29)。这样就是黄金所代表的敬拜意义。

在诗篇四十五篇描述在天上的新娘和新郎,诗人描述新娘预备整齐等候她的 新郎,崇拜祂,仰慕祂,正如诗篇所记“王就羡慕你的美貌,因为他是你的主,你当敬拜他。推罗的民(“民”原文作“女子”)必来送礼,民中的富足人也必向你 求恩。王女在宫里极其荣华,她的衣服是用金线绣的。她要穿锦绣的衣服,被引到王前;随从她的陪伴童女也要被带到你面前。她们要欢喜快乐被引导,她们要进入王宫” (诗四五11-15)。这里教导我们,作为基督的新妇,来到天上的新郎及天王面前,以尊敬,美好的装饰,和景仰的态度来敬拜祂,这与我们目前世代的不虔诚、不敬、不尊重等的敬拜,相差甚远。纯金的礼物,不能与不虔诚、不尊重的崇拜合在一起来敬拜神。

2)他们恭敬的态度是庄严的

“就 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献给他” (太二11)。“拜”一字,在这里的意思是“顺服”或“尊敬”或“效忠”。由两个希腊文所组成,意思是 “尊吻之行为”,这背后所隐藏的意思是出于一个人真正的爱和委身来效忠,以及顺服的行动。这样的行为,不比献上黄金来得逊色。所要求的行为是尽最好的去尊崇祂。

按照上述之意,今日我们的崇拜态度,真是不可相比。许多时,我们到教会崇拜主,根本就没有好好预备,只是急急忙忙的来到教会,赶紧去 聚会罢了。昔日,在耶稣时代,人们在主日前的一晚,用心地预备自己,明早去敬拜神,借此领受祝福。当我们要去圣殿敬拜主之前,愿神教导我们如何预备我们的 “黄金礼物”去敬拜祂。

约翰蒙萨尔  (  John S B Mensell  ) (1811-1875)曾写道:

当在荣美圣洁中俯伏敬拜上主,

称颂主圣名,传扬祂荣耀,

将谦卑和顺服作你心祭献给主,

屈膝崇拜祂,献歌声祷告。

1.举例说明

二、单纯的崇拜

“进 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为礼物献给他” ( 太二11)。在全本圣经的记载中,黄金被描述为最重,最纯,高密度,最有价值的金属。而诗人用它来形容神的话,是不可测量的(参看诗十九10)。圣经也用 它来形容受磨练的圣徒(参看伯廿三10;彼前一7),也有用它来形容真理和对布道的顺服(参看林前三12),更用它来形容基督的丰富和恩赐(参启三 18),也用它来形容圣灵的圣洁美丽,最后,新耶路撒冷城的街道,也是用黄金做的(参看启廿一18、21)。在本段经文中,黄金代表:

1)以单纯的心来崇拜主

“那 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为礼物献给他” (太二2、11)。今日,我们 知道昔日这些东方博士并没有旧约圣经,他们所知道的,只靠一些传统,借这些及他们自己所有的科学知识,他们有的是关于占星术和天文学的知识,他们寻求天上那星的出现或一个记号,那是神要进入历史中和作出某些新的事情。他们可能知道巴比伦有先知说“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民廿四17)。除此,我们更可以看见这些博士对神的信心和尊敬,促使我们从老远的东方之地,即米所毕大米亚,和亚拉伯之地,路经危险之地方,千辛万苦来到耶路撒冷,只是由于他们凭着单纯的信心。

在彼得前书,彼得说有关单纯的信心“叫你们的信 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著称赞、荣耀、尊贵” (彼前一7)。当我们以这样单纯的心来敬拜神 时,必蒙赐福。彼得写这节经文的背后,他必想到一幅图画,就是说一个金匠,拿了一块金在火炉上烧,直到金溶化,然后那些早在金里的杂质,就浮出来,金匠就拿去这些杂质,直到这些金的溶液表面,亮得如镜子一样,金匠才熄火,待金凝固,然后得到纯金。

这就象我们与神一样,祂磨练我们,直到我们的罪浮现出来,除去我们的不信,以及我们的俗世杂质,然后神透过祂爱子的面,看我们是“纯金”一样,这样神才心满意足,接纳我们。

我们是否以这样的纯金来献上给祂呢?不单只在主日崇拜,而且是在你每日的生活上。

2)以单纯的爱来崇拜主

“他 们看见那星,就大大的欢喜,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太二10-11)。 圣经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五8)以及“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这些博士因为看 见了这么超自然的启示,使他们生命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看见这个伯利恒的婴孩,不单是一个王,而且更是一位神,他们的生命,就如他们所献的黄金一样,全献上归神。

这就是期望你和我对祂的献上,约伯说“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伯廿三10)。救主要求我们所献上的 “黄金”,不单是单纯的信心,而且是圣洁的生命,正如罗马书“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 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在未来圣诞节你将拿什么礼物送给主呢?祂期望是“纯金”的信心和生命。当主见到你的礼物时,祂满意或是失望呢?

2.举例说明

三、崇拜中的献礼

“就 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 (太二11)。“献给”一词常用在希腊文的旧约圣经里,描述昔日在会幕和圣殿中,祭司向神的敬拜献礼。在新约,有许多次用来描述向神的崇拜中,所以博士来向神献上礼物时,他们的行动表示了富有宗教的神圣献祭之意。黄金是崇拜中的一种“奉献”, 当我们带黄金来向神奉献时,我们其实是作出一种信仰的事奉,积存财宝在天上。主在哈该书上说“万军之耶和华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该二8)。 所以,实行这行动,其实说明我们愿意委身给神,实行十一奉献,因为没有遵守的,就是夺取了神的物。

1)呈上“应得”的奉献归主

保 罗提醒我们“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林后九7)。在旧约时代,十一奉献是表示一个人的全部收入的 十分之一,这是摩西的律法,亚伯拉罕向神的仆人麦基洗德的奉献,也是十分之一(参看创十四20)。雅各在伯特利的异象中,如果神保守他一切所需的,他起誓 向神奉献十分之一(参看创廿八20-22)。其实奉献十分之一的用法,常存在于希腊、罗马、迦太基和亚拉伯等地方。这个原则在恩典之下是不会削减的,反而是增加的,如果神在律法上规定要求十分之一的奉献,那么在恩典里岂不更应比十分之一还要多么?(参看林后九7)

3.举例说明

2)呈上我们的奉献归主

“只 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 神所喜悦的” (来十三16)。在玛拉基书记载,当时人“盗取”了神的财物,这是与当纳的十分之一奉献有关 (玛三8)。“十分之一”是一个人收入的十分之一,而奉献是出自甘心的,这个“奉献”一词,是表示多于正常所应纳的数目(参看出卅13;利七14;民十五 19-21)。

4.举例说明

乐意捐出,及甘心献上的,这才算积财宝在天上。约翰在启示录五章肯定了这一点,这是在约翰看见了天上的异象,他看见有许多天使,长老,活物,成千上万的环绕在神的宝座,不停地以敬拜的心唱“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 (启五12)。

如果天上所要求的是这样的崇拜,我们可以少吗?“当然不可以”。伯利恒的婴孩,加略山上的基督,荣耀之主,必收纳我们的能力,我们的财宝,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忠心,我们的荣耀,我们的祝福,我们的“黄金”,因为祂是丰富的神。

5.举例说明

结语

当 我们了解黄金代表了我们对神崇拜的尊严、单纯的敬拜以及在崇拜中的奉献,正如我们记得婴孩基督,祂拥有一切主权、尊严,这是可以令我们在祂面前俯伏敬拜 的,以我们应献上的“黄金”为礼物,因祂期望我们所献的是向主献上的尊严、单纯的心和愿意的奉献。我们在圣诞节是令神失望呢?或是使祂心中喜悦呢?

  
 让我们敬拜基督我们的王,
 以我们献上的礼物取悦祂,
 让我们奉献我们最好的,
 这才使我们心中享平安。
  
 基督是值得我们献上的,
 从信祂的人身上,献出他们的能力,
 财富,智慧,才能,
 忠诚,赞美和荣耀之光。
  
 让我们在祂面前屈膝,
 现在就来敬拜祂,
 让我们献上至爱的“纯金”,
 正如博士们所献的一样。
  欧福德牧师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有 一个非洲的土人,与一些宣教士谈话,从宣教士了解到神爱世人的事,他高兴地拿了一些有关谈论神之爱的书回到他的族人那里,他与族人分享了神的爱的事,他们 都希望敬拜这位神,但不晓得如何去敬拜祂。他们就决定将那些书放在一个大树头上,然后围着而坐,在那里静默,这样的聚会,让我们想起了贵格会的聚会来。他们的聚会,能打动神的心吗?我相信,他们会,因为他们所做的,是出于真心,比起我们今日许多人的敬拜来得真诚。  (Wm. Carle, in Moody Monthly,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 1956 b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p 758, used by permission)

  

2.举例说明

有一群旅客去参观一间制造工厂,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工人用非常 强烈的火,去烧一块钢板,要将这块钢板用火来割成一片一片的,这火非常强烈,以至这块八寸厚的钢板都可以射穿,将它分割。但那位工人对这些旅客说,虽然这火很强烈,但如果这块钢板表面有一些生,这火都无法穿过这钢板。这情形提醒了这些有圣经背景的人,他们想起了,圣灵是不断射进我们心中,只要我们身上有少 许罪,或者冷淡后退,圣灵则无法工作,直到我们儆醒和清理我们身上的不洁,圣灵才继续在我们身上工作。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993, 7/3/86)

  

3.举例说明

当 糖果厂老板黑勒  (John S.Huyler)  开始他的生意时,他引用雅各的话“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 (创廿八22)。他因此去银行开了一个特别的户口,名 为“M.P.”然后将这笔款项,慢慢的存进去。当人问他银行户口的名代表什么?他说是“我的伙伴  ( My     Partner )”。当他有这样的思想时,他的生意因此大大增加,蒸蒸日上。这户口的存款也日日增加,他用这些款项去帮助人,当人要向他谢恩时,他对人说,不要谢我,因为这是神的财物,你要感谢神。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2123, 11/12/85)

  

4.举例说明

哈维加  (  Frances Havergal)   在1874年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名叫“用我一生”( Take My Life )  。此诗直到  1878年才被印出来。当她自己读到第二节时,她突然感到不对,第二节诗是这样“取用我的金我的银,我不留下丝毫。”她说 我没有遵守这样的承诺,因她有收集精美珠宝的习惯,她现在有相当多的珠宝。她想到了一个方法,她包好了这些珠宝立刻拿去教会的宣教部要奉献,但她随后也写了一张支票,目的是购回这些珠宝,好让她可以收藏。  (Christian Index,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pp 249-250)

  

5.举例说明

一 个宣教士回忆说,在印度有一个女人,手中抱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孩,但她身旁却有一个美丽而健康的小孩。这宣教士看见她行去恒河的堤岸,然后将那健康肥胖的 小孩丢给鳄鱼吃,然后一面哭一面走回家。这宣教士问她为什么会这样,那女人骄傲地说“我们常常都以最好的献给我们的神。” (Sermons Illustrated , Holland, Ohio, #3934, 10/3/86)

 回到最前一页 

52 讲章大纲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所需的怜悯

经文:罗九  1-5,十1

金句:“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罗九2-3,十1)

引言

在这段经文中,神如何显出祂在公义中的主权,如何以慈爱爱祂的选民,即犹太人。这也显示了祂对人类灵魂真正的慈爱,特别说明祂的慈爱,如何赐与那些愿意信靠耶稣基督的灵魂。

  

一、怜悯灵魂的真实  (罗九1)

1)经历基督的实在(罗九1)

2)良心的真实悔改(罗九1)

  

二、怜悯灵魂的频率  (罗九2)

1)不断地心伤(罗九2)

2)良心不断受责(罗九2)

  

三、热爱灵魂的救赎  (罗九3)

1)不以福音为耻而发出爱人灵魂的心(罗九3)

2)为拯救那些失丧而发出爱人灵魂的心(罗九3)

3)期望失丧的人得救发出爱人灵魂的心(罗十1)

  

结语

当我们能以基督的心为心,那么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工,使我们爱那些失丧的人的灵魂。让我们了解十字架的道理,感受灵魂的宝贵,明白失望者的命运,在儆醒等候基督的再来之先,拯救他们,免得永远沉沦。

 

52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所需的怜悯

经文:罗九  1-5,十1

金句:“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 罗九2-3,十1)

引言

罗 马书九章谈论拯救人灵魂的热心,是第八章所描述的人,因为他们得蒙圣灵的充满所致。从教义上来看,这段经文,说明神如何显出祂在公义中的主权,如何以慈爱 爱祂的选民,即犹太人。特别也显示了祂对人类灵魂真正的慈爱,说明祂的慈爱,如何赐与那些愿意信靠耶稣基督的灵魂。让我们以祷告的心来思想这些经文,求神将这些感动放在我们心里。

  

一、怜悯灵魂的真实

“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 (罗九1)。在这句金句里,保罗与我们一同追索我们之所以能有爱人灵魂的心:

  

1)经历基督的实在

“我 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 (罗九1)。现代版新约的编者维末斯  (Weymouth  ) 这样译“我作为一个基督徒,我真诚告诉你。”使徒说这句话的背后,告诉我们当你经历过基督的爱后,你必会有一个爱人灵魂的心,换句话说,没有一位说自己是基督徒,但从不为救主拯救失丧灵魂的。所以,我们要自问,我们只是头脑中认知基督?而发出骄傲的心态么?或者是我们有一个热衷于使人认识基督的心,如果是 后者,我们必经历下一点:

2)良心的真实悔改

“有 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 (罗九1)。我们能与基督有亲密的相交,我们的良心必会被感动。圣灵会引导藏在基督里的爱心,感动我们同样有爱那些失丧 人灵魂的心。有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自觉地,以心里的嫉妒,骄傲,偷盗,说谎,起誓和其它罪恶等,对待我们的朋友,邻居呢?原因是我们与基督的关系不够亲密,听不见圣灵对我们的良心说话。

前苏联的革命家、布尔什维克主义领袖托洛斯基  (Leon Trotsky)  ,他在年青及成年时,是在纽约居住,而且常常接触到基督教,但那时,没有任何人跟他谈论过主耶稣救恩之事,否则他的历史会完全改写,世界的历史也可能不一样。

二、怜悯灵魂的频率

“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 (罗九2)。保罗的关心不是断断续续的,也不是偶而为之的,而是不断的,常常的为失丧的灵魂忧伤和难过。

1)不断地心伤

保 罗称之为“大有忧愁” (罗九2)。可见保罗的关心是日积月累的,忧愁不断增加。但我们与保罗相比,恰好相反。起初我们为失丧的灵魂愿意付出热爱,我们为 他们祷告,守望,也找机会传扬福音,为主作见证。但日子久了,我们失去了关心的热诚,整件事情都冷淡下来。但保罗却说“大有忧愁”(罗九2)。所以,这 “大有忧愁”使保罗有下列的反应:

2)良心不断受责

使徒的忧愁把他带入流泪的地步,不是假的眼泪,是圣灵感动所流的。在使徒行传二十章  31节,他提醒他的弟兄们有三年之久,不住地日夜地流泪记念他们。

当 然不单只有保罗一人为失丧的灵魂流泪,而我们的主更是“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 (来五 7),因为他是那位“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象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赛五三3)。

祂为每一个失丧的灵魂流泪。在拉撒路的坟墓,我们读到“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耶稣哭了” (约十一33、35)。

祂为每群失丧的众人流泪。“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可六34)。

祂为全城失丧的人而流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象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 (太廿三37-38)。

1.举例说明

有一日,我们要知道,在天堂里满了为失丧灵魂而流泪的人,他们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他们将经历到他们所流的泪,将那大而可畏的事带走  (参看诗一百廿六5;启廿一4)。当我流泪时,神是看见的,而且还将我们的眼泪收藏在祂的瓶里(参看诗五六8)。

2.举例说明

三、热爱灵魂的救赎

“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罗九3)。要解释保罗在这里的意思,主要就要“救赎”。

1)不以福音为耻而发出爱人灵魂的心

保 罗对着那些他希望挽回他们接受救恩的人,称他们为“我的弟兄”,“骨肉之亲” (罗九3)。犹太人对于自己属于神的,是多么的引以为荣,他们不说他们是 “瞎了眼”,这些神的子民,本来是神荣耀所照射的人,是约和律法的接受者,是事奉神的一群,也是蒙受应许的民族,但到今时今日,他们却是可怜的,他们宁愿追求自己的“称义”,也不要神的“公义”,因为他们自以为义(参看罗十2-3)。保罗说他们以这福音为耻,因他们太骄傲于他们的祖宗的宗教,他们硬了心。 他们更难过的是,他们杀了先知,破坏了祭坛(参看罗十一3)。保罗亲自受到他们的逼害,例如被他们打,被石头打,而且几乎被暗杀。虽他们以这样的行动对付他,保罗仍然希望在犹太人中作犹太人,目的是尽力救些人。

2)为拯救那些失丧而发出爱人灵魂的心

“与 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罗九3)。保罗的意思是,如果他的同胞可以靠着肉身得救,他愿意下到地狱。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从救主手中抢走 祂所拯救的人,保罗是诚实的在圣灵里说话。而且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已经预备在拯救人的灵魂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对于 救主来说,救赎的意思是加略山的十字架,为世人经历了死亡  (参看来二9)。所以这样的死亡,不会再来,感谢主!但请不要误解,在救赎的另一方面,就是 信徒需要尝的,就是与主分享十架的困苦,保罗就是预备与主走上这条受苦的道路。正如保罗说“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 欠”(西一24)。

朱威特博士  (Dr John H.Jowett)   提醒我们“一个破碎的心灵的祝福,始于一个以流血的心为开始的事奉,一但我们这流血的心停止流血,福气就随之而来。”如果我们是真心愿意为救人的宝血事奉,我们必须经历“流血”。

3.举例说明

3)期望失丧的人得救发出爱人灵魂的心

继 续这段经文,接下来保罗告诉我们“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 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罗十1)。我们的救主,祂赐给我们救恩,虽然十字架是羞辱 和受苦的,但我们的主却轻看和忍受了这些苦楚,而且更在其中得了喜乐。祂不单是为了能完成神的旨意而喜乐,而且更是吸引了许多“儿子”同得荣耀。这是荣耀 的冠冕,是为每一个救人灵魂的信徒而设的(参看帖前二19)。救主的复活大能,应许给那些不以福音为耻,而且愿意为这福音付出而牺性,拯救罪人归向神的人。

4.举例说明

结语

这 救赎的真理是多么的奇妙!你是否了解这与你的生命有何关系吗?我有没有与人分享这方面的信息呢?或者说,这些“与主一同受苦”的意义与你毫无关系?朋友, 这些有关失丧灵魂的事,并非只是一种感情上的反应,而是实实在在的圣灵工作,在我们心中做感动的工,让我们能自由接受这因救赎而带来的苦难。当我们能以基督的心为心,那么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工,使我们爱那些失丧的人的灵魂。让我们了解十字架的道理,感受灵魂的宝贵,明白失望者的命运,在儆醒等候基督的再来审 判之先,拯救他们,免得永远沉沦。愿神使我们愿意为拯救失丧的灵魂付出我们的生命。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苏格兰的一间教会的牧者麦肯尼  (  Robert Murray McCheyne  )曾与他的弟兄分享有关我们主耶稣为失丧灵魂忧愁和难过。

救世军创办人及领袖卜维廉将军  (General William Booth  )有一次为了失丧灵魂的事而“流泪”,他曾写给他的同工一封电报说,如果一切方法都不奏效,试用“眼泪”。

  

2.举例说明

陶 雷( R.A.Torrey )是一位著名的布道家,也吸引过不少人归主。有一次,他认识了美国芝加哥的克拉克  (  Clark  )上校,这位上校 事奉神每周最少六天,每天每晚最少与五六百人谈道,这些来听道的人,真可说是“蛇鼠一窝”,有酒鬼、大盗、小偷、睹鬼,完全没有希望的人很多。当陶雷探访 克拉克时,见他讲道,以为他是一位最“闷”的讲员,但他看见这些人,却非常静心听克拉克的讲道。陶雷感到奇怪,后来他发现了秘密,就是克拉克对这些人的爱心。起初Clark用较理性的方法与这些人相交,但没有用。后来克拉克(将感情投入,真的为这些人的灵魂难过,为他们流泪,所以,这些人也感到克拉克真的关心他们。每次克拉克没有力量事奉主时,他总向主祷告说:“神啊!赐给我眼泪吧!” (Adapted form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p 1429)

  

3.举例说明

当英国的一位名声很坏的谋杀犯比斯  (  Charles Peace)  看见明白了基督十字架的意义之后,他说他愿意以赤脚走在打碎的玻璃碎片中,走遍全英国去告诉人有关十字架的故事。

救世军卜维廉将军曾说,他愿意把他热心事主的属下,送入地狱接受廿四小时的训练。

4.举例说明

德 拉蒙德  (  Henry Drummond  ) 常对人提起在爱登堡大学的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但却时常酗酒,浪费人生。有一次,由德拉蒙德带领信主的一个青年,编入与这名酗酒的运动员同室,前六个月,结果很姜,因为彼此都不满对方。后来这位信主的青年,用了基督受苦而忍耐的态度对待与这位酗酒的室友,很奇怪,这位酗酒的室友也慢慢改变过来,成为日后主大 大使用的仆人,而且还去了南非洲,为主用。可见谦卑的事奉能产生大果效。(  Donald S Mackay,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p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