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诗朗诵我的祖国:舟山党建 ->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基层干部管理工作新局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19:1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基层干部管理工作新局面 文字显示:大  中  小  作者:刘羽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8-7  浏览次数:239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工作,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恩施市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基层组织工作的理念、机制和方法,开创了基层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用人理念,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搭好台”
  组织工作的核心是人的工作,选贤任能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基层组织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把熟悉基层、热爱基层、心系群众、作风扎实、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近几年,恩施市积极适应新时期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自觉转变观念,确立新的用人标准,放宽视野,不拘一格地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基层领导干部,为优秀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拓宽选拔任用干部的视野。基层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具有多变性、挑战性,要求基层领导干部不但要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恩施市在选拔基层领导干部时,破除保守、僵化的用人标准,摒弃唯学历、论资历、看关系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以岗位需求选人,以服务大局选人,以公道之心选人。特别是注意把上级满意和群众满意统一起来,大胆启用观念新、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选拔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能人、贤人从事基层领导工作,一大批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号召力、组织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强化选人用人手段,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恩施市委结合基层工作的用人需求和人才现状,强化选贤主体意识,建立多元化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搭建了好的平台。新的用人机制综合考虑基层工作的性质、基层干部个性特质、外部环境等因素,科学建立竞争上岗评判体系,并把下派锻炼和培养、发现、选拔干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领导工作结合起来,重视对基层直接成长起来的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使之有均等的选任机会和发展空间。2007年,恩施市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为目标,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百分制考核,双向选择方式,并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核定考核结果,共选拔干部55名,其中正科级17人,副科级38人,女干部占总提拔干部的五分之一,产生了良好的激励和示范效应。这些干部到任后,工作认真负责,开拓性强,为基层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增添了活力。
  实行“阳光操作”,健全选人用人监督机制。我们始终把监督制约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环节来抓,先后制定了民主测评、竞争上岗、考察考核、责任审计、公示公开等一系列的监督制约措施,把自下而上的监督与自上而下的监督相结合,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把自觉接受监督与群众自发监督相结合,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有效防止了干部的“带病提拔”。
  创新培养机制,为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铺好路”
  组织工作不仅要发现和用好干部,更要管理和培养干部,促使其有更大的发展。近年来,恩施市以提高基层干部的行政能力为核心,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全方位培训和锻炼干部,探索基层干部成长和发展的新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
  加大“专班”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市委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的总体要求,认真分析全市干部现状,全面总结干部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式、新机制,适应工作需要,大批量、多途径地培训干部,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干部队伍。三年来,依托市委党校共举办各类常规培训班、主题培训班、组织和政工干部培训班、青干班、企干班、村干班87期,培训干部近8000人次;选送146名干部参加省、州以上学习培训,组织10832 名行政事业单位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依托行政学校、农函大、农广校等建立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举办特色培训班和基层干部实用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干部1.5万多人次、农村党员10万余人次。全市村干部中,懂2—3门农村实用技术的达到85%,高中以上文化的占7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全市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领导水平、工作技能、学历水平都有了全面提高,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大挂职锻炼力度,拓宽干部成长渠道。一是有计划地从市直机关选拔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到乡(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和乡(镇)长职务,历练意志,锻炼能力,了解基层,积累经验。近年来,先后有16人走出机关,到乡(镇、办)任职,既改变了基层的领导班子的结构,也锻炼和培养了年轻干部。二是本着“精干高效”原则,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2004年以来,共从市直和乡(镇)机关选派干部722人到村任职,全市村级班子成员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和素质明显增强。三是实施“十百千”干部“充电工程”。即每年选派10名以上乡(镇、办)及市直部门正职到省内外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组织100名以上干部外出培训学习,选派1000名左右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民营企业或发达地区培养锻炼。近两年来,全市先后选派了44名优秀乡(镇、办)党政主职到山东省烟台市,武汉市洪山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等地挂职锻炼。这些挂职干部不仅带回了新观念,还引进了帮助农民增收的实用技术和新项目。
  加强后备干部管理,为培养干部选择重点。市委始终把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干部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了以年终考核推荐为主、其他推荐形式为辅的干部推荐机制,紧密结合实际,将平时公开选拔、干部考察中发现的暂未提拔使用的优秀年轻干部,按规定程序确定为后备干部。截止目前,全市260名后备干部中,35—40岁78人,占30%;35岁以下182人,占70%。坚持选、培、用相结合,制定了《选派机关后备干部到村任职方案》,分期分批选派后备干部到基层、企业挂职锻炼,近三年共选派68名后备干部到村、社区或企业党组织担任村党支部担任第一副书记或党建指导员,通过挂职改变了原来的“三门干部”状况(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提高了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对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及时提拔任用,2007年新提任的55名干部中,后备干部39名,占新提拔干部总数70%。
  创新保障机制,为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支好招”
  就基层组织工作整体而言,选人育人是基础,用人是关键,留人是保障。近年来,恩施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关心人,解决好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释放出了更大的工作潜能。
  村委会工作是基层工作中的基层工作,村干部是农民的主心骨,更是带领村民全面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长期以来,受行政体制和财力的影响,村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得不到很好地保障。“政治上没出路,保障上没靠头”成了绝大多数地方村干部的心理写照,极大地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也使得村干部出现了后备干部匮乏、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为了加强村委会工作,恩施市委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村干部待遇,优先建立健全了生活保障机制。市财政逐年提高村干部工资标准,实行工资“打卡制”。目前,全市村干部的年平均工资达到5100元,比2004年净增了2100元。2007年,市委组织专班深入乡村,对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决定自2008年起,全市全面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问题,从根本上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这一决定,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稳定了村干部队伍,也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村委会工作。
(作者系湖北恩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