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华画家:殖民时代的世界火炮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6:20
殖民时代的世界火炮大全         口径大身管短的一种火炮。臼炮是较为古老的曲射火炮,因外形像石臼而得名。中国1377年制造的一种臼炮,口径达210毫米,全长仅为100厘米,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身管短粗的火炮,炮膛为滑膛,无膛线,采用前装弹,发射一种球形实心石弹。17世纪的臼炮开始发射爆炸弹。线膛炮出现后,臼炮采用线膛身管,改为后膛装填炮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经使用口径为420毫米的臼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臼炮已很少使用,此后逐渐被其他较先进的火炮取代。[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英国1840年5.5英寸臼炮


  图片:5.5英寸臼炮.jpg


    


  描述:多弗尔城堡臼炮


  图片:多佛尔城堡臼炮.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攻城臼炮


  图片:古代攻城臼炮.jpg


  


  描述:拿破仑时期臼炮


  图片:拿破仑时期臼炮.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舰载臼炮


  图片:胜利号舰载臼炮.jpg


  


  描述:洪武10年(1377年)铁炮


  图片:洪武十年(1377)铁炮.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明天启虎蹲炮(1624年)


  图片:明朝虎蹲炮.jpg


  


  描述:清中期威远将军炮


  图片:威远将军炮.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Le_Hussard拉.胡萨德号


  该帆船归法国海军所有,艏、艉各装有一门可旋转的火炮。1848年,这些武器足可使敌人畏惧。


  这条船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前面后面都有一门臼炮,是一端固定,一端放在滑轨上,可以自由转动。


  装备这种炮的帆船吨位较小,速度很快,远超重型战列舰,在海战中通常是远攻快跑,充分发挥游击精神。


  船装上臼炮攻击力足以一炮击沉大部分船只. 曲射炮射程是最远,散射炮打一片(就是加勒比海盗片子里,把叉子、刀子、锤子、钳子,乱七八糟的金属都塞进炮里,不过对炮有伤害。),对人员杀伤较大,加辰距离近对舰体杀伤较大.另外战术等级,炮术对杀伤也有一定关系。


  [ 此贴被lamont2005在2007-12-05 00:01重新编辑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臼炮和石弹


  图片:b4d11b00ac166a906e530fc03649f080.jpg


  


  描述:舰载巨型臼炮,360度直径旋转。


  图片:2005-3-10-77910_3VOjtKGce9mE.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通过4个金属轮与滑轨连接,可随意转向。


  图片:2005-3-10-77951_gk0L2I6jg63F.jpg


  


  描述:这种炮通常由快速帆船装备2门,在舰首和舰艉,同时减少其他火炮装配。


  图片:2005-3-10-77970_58RviMQK5SnI.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这种臼炮口径很大,操作起来很费力,同时期还有一种半径旋转舰载臼炮,如下图“拉.胡萨德号”。


  图片:2005-3-10-77860_i7BOJlkBbd4O.jpg


  


  描述:拉.胡萨德号(法国)


  图片:3.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舰艏炮360度旋转


  图片:2.jpg


  


  描述:舰艉跑180度旋转


  图片:1.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18世纪中期,为步兵团队配属小口径“瑞典式”或者罗斯亭火炮的做法非常流行。从1757年开始,每个团配属了两门野战炮,但是实战中的效果实在是让人大失所望。七年战争后,这个方案被取消了。法国大革命中,这个想法又复苏了。1793年2月21日,官方打算每一个半旅(half-brigade)装备了6门4磅炮,每个营两门,由一个炮兵连组成。结果,一道乐观的,可是肯定无法完成的命令被下达了。这意味着需要198个炮兵连和部署1228门野战炮。同时需要10000名炮兵和大约2300匹军马,此外还要制造相应的炮架车,前车和弹药车。各种小口径火炮被装备到了部队,许多铸造厂也开工铸造。这些火炮包括了各式新的和旧的3磅炮和4磅炮。


  拿破仑时代的炮兵,有飞跃的发展,正式成为兵种. 火炮在十四世纪时已出现.十五世纪时,战场上已出现炮兵,但往往为军队所雇用而不列为军人.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炮兵在大部分国家列为军队正式编队,但仍未成为独立的兵种.菲特烈大帝虽然意识到炮兵的作用,认为炮兵应有迅速运动的必要,使用了马拖的野战炮,但是,他始终不承认炮兵是一个"兵种",而看作是个辅助部队地位应次于步兵和骑兵.法国军事理论家吉贝特伯爵也有类似的看法. 火炮在技术上的进步和改革,显示了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因而日益受到重视.火药性能改善,伽利略和牛顿等的科学研究成就,使炮兵学理论渐趋完善.炮架,炮身,炮弹的改进,使普鲁士出现"骡马炮队",炮可以随着骡马翻山越岭,有了一定的机动性.在1759年又建立了骑炮兵,支援骑兵作战,为各国采用.法国十分重视炮兵学理论的研究.被称为法国"炮兵之父"的琼·巴普蒂斯特·格利包佛尔于1776年任法国炮兵总监时,改革了炮兵,发展了较完整的炮兵系统,其中包括专门训练的炮兵部队和学校,用于野战,攻城,海防和要塞守备的专用炮兵武器;并且改进了炮架,炮结构和编制,采用标准型制,炮架零件可以互用,重炮可以分解,各种运炮工具只需七种车轮和三种车轴就够了.因此,轻型炮(四,六磅核弹炮和六英寸追击炮)普遍装备陆军。


  [ 此贴被lamont2005在2007-12-05 00:51重新编辑 ]


  描述:拿破仑的炮兵装备的最轻的3磅炮,图为小口径瑞典炮。


  图片:TUSCAN%20HOWITZER_H5PZWOF9qsG1.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装药量不过5两,射程也不远,散弹威力也不大,图为罗斯亭火炮。


  图片:PEIDMONTESE%20CANNON_c1QuGqQdYROl.jpg


  


  描述:最大的优势就是轻便,从而产生了著名的“骡马炮队”。图为4磅野炮


  图片:NAPOLEONIC%20CANNON_yC33QmLAhoAI.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4磅炮的用处不大,而8磅炮对于中型野战炮来说又太重了。1800年在意大利,马蒙特将军(General Marmont)开始使用外国的火炮来装备部队。主要是在托里诺(都灵)(Torino)铸造的60门皮


  图片:MTV0aCBDZW50dQ==_WILU26Q1Tei0.jpg


  


  描述:对篷车也进行了改进,加大了尺寸,这样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也可以减少轮子的数目。回到法国后,马蒙特向当时的第一执政拿破伦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根据这些改进后的优点,对格利包佛尔体系进行修改。图为5.5磅臼


  图片:FRENCH%20MORTAR_YsVDiVNliEvv.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他认为,单是6磅炮这一种口径的火炮就足以取代4磅炮--太轻了,和8磅炮--这个又太重了。图为6磅野战炮


  图片:6磅野战炮.jpg


  


  描述:对于6磅炮,他认为在机动性能上,和格利包佛尔式4磅炮基本差不多,而火力则足以和8磅炮相媲美。他同时还建议发展一种5英寸6线式(130mm)(5 inchs 6 lines)口径的榴弹炮。图为第一次鸦片


  图片:20060814212611706.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1801年12月29日,拿破仑任命了一个炮兵军官委员会来对现有的炮兵体系进行评估,并对如何改进提出建议。这一体系后来为大多数欧洲国家接受,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后。


  图片:20060814212625810.jpg


  


  描述:1803年5月2日,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新的体系--“十一年式(Years Ⅺ)(注:因为当时是法国大革命历第12年)”,包括:短管24磅炮,长管12磅炮,短管12磅炮,长管6磅炮,短管6磅炮,3磅山炮,


  图片:12lbBronzeMtn_howitzer.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胜利号(HMS VICTORY)是英国海军历史上一艘名舰。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战役中,是著名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的旗舰。


  这艘名舰于1759年开始建造。1778年开始服役,第一次参战即俘获法国“独立兽角号”巡航舰。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附近爆发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以霍雷肖纳尔逊勋爵指挥的英国舰队一举击败了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确立了英国作为海上强国的霸主地位。


  前后经历了19个年头,是木船顶峰时代的产物。


  “胜利号”是一座堡垒城市,装有104门大炮,舰员850人,船上贮存有35吨火药和120吨炮弹,一次可连续行驶六个月,现仍停泊在英国的朴次茅斯港,成为忠诚、勇敢和恪尽职守的永恒象征。


  [ 此贴被lamont2005在2007-12-05 01:31重新编辑 ]


  描述:自从我国发明了罗盘和火药并应用在舰船上以后促使航海与造船事业向前发展了一大步。罗盘针的发明给航海带来很大的改变,并在造船上也有了很大的影响,人们由靠近沿岸航行而进步到远离海岸的大海洋去航行,因此就要求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片:FRENCH%20MARINE%20CANNON_eVHz7v19tq45.jpg


  


  描述:随着火药的发明,炮被应用在战船上。但那时速度和射程都很小,要增强火力,只有增加炮火的数量,由于炮的增多,安放位置就成问题,因为甲板上有很多索具,不能全部安装在甲板上,这样就促使建造多层甲板的战船。由一


  图片:file_14110_1122396591531_8kSnKMbC3WKZ.jpg


  


  描述:在16-17世纪,军舰与商船之间有了区分。根据甲板和火炮数量的不同,军舰分成各种等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片:English%20Carronade_tKUQcPAEuA4P.jpg


  


  描述:头三级的军舰系指具有2-3层甲板和60-100门炮的舰船。


  图片:DAVINCIS%20FALCONET_fol8it7S9K1r.jpg


  


  描述:这些军舰称为战列舰,因为这是一种以火炮为主的舰船,在海战中,用这种军舰可组成“战斗线”。战列舰的排水量达700-1800吨,而舰上人员有450-750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片:COASTAL%20CANNON_7KECyZc4CRui.jpg


  


  描述:第四级的军舰是轻型的快速舰船,有三根桅杆和二层甲板。舰上装有30-50门火炮,称为巡航舰。巡航舰可用来截取敌人交通线上的商船和进行侦察工作等。


  图片:20071014_7aaf750a729b2422dc71qeB4rKCO91ET.jpg


  


  描述:第五级的舰船,是一种排水量100-500吨的单甲板帆舰,其上武装有35门火炮。此种舰船主要作通信船和侦察之用。图为胜利号第二层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片:2005-3-3-71395[1]_Hx493dyxyszB.jpg


  


  描述:图为胜利号首层炮


  图片:2005-3-3-71410[1]_xcDVdCL6gEbo.jpg


  


  描述:16世纪末,管形火器发展较快,臼炮、榴弹炮开始出现在战舰上。但是当时火炮上没有瞄准装置,加上船体在水中摇摆,影响射击效果,命中率低,射程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片:2005-3-3-71354[1]_SHqLqwY9esqL.jpg


  


  描述:后来,战舰上装备了发射爆炸弹的火炮,提高了战船的作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战舰上广泛使用防护装甲。这样,用球形炸弹对付装甲就很困难了。


  图片:2005-3-3-71368[1]_4VViZFMyNPPk.jpg


  


  描述:有矛就有盾,19世纪中期,舰船上开始装备发射长圆形尖头弹丸的线膛炮,它能有效地对付战舰装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片:2005-3-3-71383[1]_iljncuSNqyK5.jpg


  


  描述: 随着舰船装甲厚度的不断增加,装甲的克星——带风帽的穿甲弹问世了。这种炮弹用膛压高的加农炮发射,能穿透与弹丸直径相同厚度的装甲。穿甲弹的使用,使火炮成为对付装甲行之有效的武器。图为武成永固大將軍砲


  图片:武成永固大將軍砲.jpg


  


  描述:英国在16世纪后期研制成的一种加农炮。1620年,张焘和孙学思去澳门购火炮,葡萄牙人便乘机将这些大炮卖给了明政府。由于这种火炮设计合理,其管身长,管壁厚、射程远,精确度高、威力大,对密集进攻之敌具有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片: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雅克萨).jpg


  


  描述:随着18磅、32磅、36磅重炮弹不断出现,有效射程为1000-2000米。陆军火炮分为6磅,12磅山、野炮;10英寸、13英寸臼炮等不同的型号的火炮。各种火炮的炮弹有实心弹、霰弹、燃烧弹和爆炸弹(开花


  图片: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铜炮.jpg


  


  描述:Thyssenkrupp**口径要塞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图片:600mm Thyssenkrupp**口径要塞炮.jpg


  


  2003年6月,经过十年的精心打造,这艘使用18世纪工艺制造的哥德堡”号新船顺利下水。该船全长58米,排水量1250吨。 瑞典全国从国王到普通国民都对哥德堡”号的中国之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六世在此前表示,当2006年7月哥德堡”号抵达中国时,他将亲自前往广州迎接。


  2005年10月2日清早,天空蔚蓝如洗,新哥德堡号正式远航中国。十多万市民倾城出动,500多艘船跟随欢送,场面极其壮观。 在启航仪式上,瑞典的艺术家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专程从斯德哥尔摩赶来的中国驻瑞典大使吕凤鼎对中外媒体说,他相信哥德堡”号的这次中国之旅将增进中瑞两国间的了解与友谊,中国人民期待着哥德堡”号的到来。 中国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两位记者邓武和沈光华将是仅有的两位随船的中国人。


  2006年7月10日-17日,记录新哥德堡号远航的大型记录片《追逐太阳的航程》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热播。


  2006年7月18日上午,哥德堡号胜利抵达广州港,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06年7月18日中午,哥德堡号顺利停靠广州南沙客运港,全南沙的人们欢庆哥德堡号和瑞典国王王后的到访.


  2006年7月21日下午,驶入广州内河,广州市民在洲头咀江面举行了“龙舟激扬迎古船—海珠日”的欢迎仪式,晚上又举办了名为“哥德堡号—广州之夜”的盛大焰火晚会.


  哥德堡号此次世界航行航程表


  来程


  2005年10月2日:远航开始,离开哥德堡港


  2005年10~11月:访问西班牙加的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05年11月~明年1月:访问巴西累西腓市


  2006年1~3月:访问南非开普敦


  2006年3~5月:访问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


  2006年5~6月:访问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回程


  2006年6~7月:访问中国广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006年8~12月:访问中国上海(广州到上海途中可能经停泉州古港)


  2006年12月~2007年1月:访问中国香港、澳门


  2007年1~9月:继续访问新加坡、毛里求斯、阿森松岛、亚速尔群岛等地


  2007年9月:返回瑞典


  篇尾语:


  终于发完了,整体有些乱,但基本还能看。我整理的火炮主要集中在16世纪末-19世纪初,其中以拿破仑时期为代表,新大陆的发现,火器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都决定着战斗方式从冷兵器相热兵器的过渡。许多著作都提到武器的发展火炮比火枪要重要些。本人基本同意。原因就是,火枪和火炮相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太大,取材、人力、天气、火药威力、清理等等因素都制约着火枪的发展。而且火炮在技术上也比火枪容易取得进步。不过就不知道该发展到哪种程度才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以下是拿破仑时代的火炮性能。希望能让各位大大对近代火炮有个正确的了解。征求些意见啦。


  六磅炮:口径84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6米/秒、有效射程:实弹600米/霰弹400米、弹量:实弹4公斤/霰弹8公斤、射速1发/分、炮车重290公斤。


  八磅炮:口径108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实弹800米/霰弹600米、弹量:实弹8公斤/霰弹8公斤、射速1发/分、炮车重580公斤。


  十二磅炮:口径121毫米、炮长(口径倍数)18、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实弹900米/霰弹900米、弹量:实弹12公斤/霰弹12公斤、射速1.5发/分、炮车重880公斤。


  150毫米臼炮:口径165毫米、炮长(口径倍数)4.5、初速170米/秒、有效射程:实弹600米/霰弹400米、射速1发/分、炮车重330公斤。


  另外拿破仑时期法国炮兵编制一般情况下为:1个步兵师2个炮兵连,1个轻骑兵师/龙骑兵师1个炮兵连,1个甲骑兵师2个炮兵连。通常1个军含4个步兵师,轻骑兵师,龙骑兵师,甲骑兵师各一,军团直辖3个炮兵连,总共15个炮兵连.120门火炮。其中72门6磅炮,18门12磅炮,30门榴弹炮。平均每门炮30匹马,35个人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不排除特殊情况下增加火炮数目的威力加强版。例如拿破仑近卫军的骑兵师。本人认为不管怎样这种编制是通过欧洲百年的战争得出的经验。总比自己在那里瞎掰的要好。


  自1492年C.哥伦布(1451~1506)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西班牙殖民者随即控制了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占领了西印度群岛。此后,1511年攻占古巴,1513年征服佛罗里达半岛,1517年侵吞尤卡坦半岛,1519年深入墨西哥内地,1531年进军秘鲁,接着又掠取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地。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控制了除巴西和圭亚那地区之外的整个中、南美洲。


  英国、荷兰和法国也同西班牙、葡萄牙一样,在殖民地进行残酷的血腥的掠夺,为它们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殖民掠夺无孔不入。掠夺方式各种各样,或是赤裸裸的暴力抢劫,或是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或是进行不等价的交换等等。总之,殖民地人民的膏血养肥了殖民者。


  “七年战争”中,英国殖民头子克莱武在侵占孟加拉时,一人就从孟加拉金库中抢走了23万英镑的金银珠宝。这是典型的暴力抢劫。后来,他不恬不知耻地吹嘘自己如何“节制”:“我出入于只为我自己敞开的金库,两手抓满了黄金和珠宝,……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此后十多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仅从孟加拉金库中就掠夺了526万英镑的财富。 殖民国家在殖民地,除了征收赋税和劳役外,还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荷兰在印度尼西亚推行的政策就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度印西亚以产香料闻名,而香料又是欧洲一向需求的商品。荷兰殖民者垄断了印尼的香料贸易,为保持垄断价格,还规定了几种香料的种植地区,不许别的地方生产那几种香料。在香料之外,荷兰殖民者还强迫印尼农民种植咖啡、甘蔗、蓝靛和烟叶等经济作物,榨取高额利润。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用极低的价格,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或是以物易物,进行不等价交换。例如,法国殖民者在北美掠夺印第安人,主要是用廉价的布匹、铜壶和火器,换取珍贵的兽皮,如海狸、海獭皮等。


  我在这里不是要说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如何血腥残暴,主要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作一个介绍,殖民掠夺、殖民贸易的结果无非就是分赃不均。每完成一个阶段或者是一块殖民地的征服后,大家就开始分赃消化,这就造成了16-18世纪战争爆发是阶段性的。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谁的船更快,谁的炮更大,谁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导权。


  赢了的尝到科技先进的甜头,更努力的发展,失败的除了舔伤口,埋头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争取下次能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说白了就是一切都为了利益,自从蒙古军队东侵开始,给欧洲不只是带去了黑死病,也打开了火器的潘多拉魔盒,同时也让欧洲人变得更暴力、更疯狂,一直到现在也没改利益至上的毛病。


  还是老人家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这段时间与其说是史“火炮科技迅猛发展”,还不如说是“流氓疯狂内功修炼史”,好了,说了好多乱七八糟,也不知道大家爱不爱看,经常交流吧。


  [ 此贴被lamont2005在2007-12-05 20:57重新编辑 ]


  描述:哥德堡号(East Indiaman Gotheborg)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 图中GB图案代表哥德堡号专用炮。


  图片:%B8%E7%B5%C2%B1%A4%BA%C5004.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Ⅰ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当时这批货物如果运到哥德堡市场拍卖的话,估计价值2.5至2.7亿瑞典银币。


  图片:00123f379594066b12b402.jpg


  


  描述:8个月后,“哥德堡Ⅰ号”航行到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离开哥德堡30个月的船员们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自己故乡的陆地,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哥德堡Ⅰ号”船头触礁随即沉没,正在岸上等待“哥德堡Ⅰ号”凯旋


  图片:2007-9-26-44500-267331file1.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人们从沉船上捞起了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在市场上拍卖后竟然足够支付“哥德堡Ⅰ号”这次广州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还能够获利14%.这之后瑞典东印度公司(Swedish East India C


  图片:2007-9-26-44518-250513file1.jpg


  


  描述:时光流逝,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哥德堡Ⅰ号”和船上2/3的货物长眠海底,默默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刻。1984年,瑞典一次民间考古活动发现了沉睡海底的“哥德堡Ⅰ号”残骸。


  图片:3220129076.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1986年开始,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发掘工作持续了近10年,打捞上来400多件完整的瓷器和9吨重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大部分具有中国传统的图案花纹,少量绘有欧洲特色图案,显然是当年“哥德堡号”为特定客


  图片:RB0828-04FC0E.jpg


  


  描述:“哥德堡Ⅰ号”的考古发掘直接导致了东印度公司的新生。“哥德堡号”基金会和新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一群热心人的讨论中酝酿成形,那就是要以“哥德堡Ⅰ号”为原型,建造“哥德堡Ⅲ号”仿古商船,并


  图片:DSCF1287.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描述:瑞典东印度公司耗费巨资建造的“哥德堡Ⅰ号”商船建于1738年,是这家公司38艘远洋商船中第二大船只,船上有140多名船员,并装备有30门大炮(用来驱赶海盗,在印度尼西亚海域海盗较多.)。“哥德堡Ⅰ号”


  图片:20070717123448272.jpg


  


  描述:1993年,瑞典新东印度公司开始筹划仿造“哥德堡号”,实施如此庞大的计划,1995年6月11日,“哥德堡Ⅲ号”安放龙骨开工建造,新地船厂举行了传统风格的盛大典礼,瑞典国王卡尔16世成为这项工程的监护人


  图片:3420131980.jpg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