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和巡抚:历史似乎总被善意改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05:57

历史似乎总被善意改写

发表于 2009-09-15 09:31:54

 有一个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孩子,一直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但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了他,他说一句让世人至今仍不敢忘记的话:“维也纳艺术学院没有录取我,世界肯定蒙受重大损失”。也许他当时说的“损失”是指世界美术史上的损失。而实际上他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损失,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人能比得了的。
    1918年9月28日,勇敢的英国士兵享利·坦迪在法国小镇马尔宽渡口发现溃退的德军阵地上爬起来一名受伤的士兵,一瘸一拐地走进了他的火力范围。这位德军伤兵已精疲力竭,他即没举枪投降,也没惊慌失措,只是面无表情地盯着坦迪,似乎是在等待着枪响。但坦迪却不想对一名无力还击的对手开枪,他最终放走了那位德军士兵。当然,世界历史也就从这一刻被坦迪的善意改写了,因为他放走的就是后来成为德国元首的阿道夫·希特勒。
    就在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州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有一天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天天气寒冷,大雪纷飞。途中,艾森豪威尔发现一对法国老夫妇在路边冻得发抖,他让翻译官下车询问,而身边的参谋却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事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可艾森豪威尔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他们可能早就冻死了。”经过询问,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的,但汽车在途中抛锚了。艾森豪威尔当即请他们上车,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然后才赶回总部开会。
    事后,他得到的情报让人震撼不已。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手早已预先埋伏在艾森豪威尔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认为这一次盟军最高统帅是死定了,但这次暗杀却流产了。后来希特勒曾怀疑情报不准确,但他那里知道,是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的善意改改变了自己的行车路线,同时也改写了二战史。
    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情报机关得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要到一个镇上去演讲的消息,于是提前一天派出一股小部队潜伏在小镇对面河边的雪地里。天亮之后,潜伏人员发现有几个儿童在河里滑冰,突然一个孩子不慎掉进了冰窟隆里。一个纳粹士兵竟忍不住跳出潜伏地点,飞奔过去,将那个落水儿童救了出来。但他身上的纳粹服装却暴露出他的身份,于是他和他的队友们立刻就死在英军的乱枪之下。一个纳粹士兵的善意不仅挽救了丘吉尔,同样也改写了二战史。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蒋介石很想找机会杀掉毛泽东,以慰“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但也曾想“将顺其意而慰之,使其能有所感悟而为之悔改”。然而,毛泽东一直是“硬软不定,绵里藏针”。最终,重庆谈判失败,毛泽东居然安全离开了重庆。当然,历史学家们都认为这是因为蒋介石畏于“美国大使赫尔利的保证和美国政府的态度,也想到苏联政府可能的反应。”但我以为这里仍然是当时已信奉基督教的蒋介石善的一面站了上风所致。否则,他就是制造一起事端,差人暗杀了毛泽东,美国人和当时的苏联又能奈他如何?难道他们还会设立国际法庭审判蒋介石或出兵中国帮共产党消灭蒋匪帮不成?其实,当时的斯大林和美国人对中国的局势许多时间都是持观望态度的,并非一味地支持哪一方。当蒋介石真的杀了毛泽东之后,中国的局势又会如何发展?这恐怕不是历史学家们能够作出准确判断的事。
    人类历史上充满着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有时候可能是善成就了恶,但更多的时候是善拯救了自己。就历史的发展趋势看,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主流,历史总是一次次地被人们的善意改写。否则,人类社会就不会从奴隶制人与人之间的严重不平等,一步步地走向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博爱和自由了。
    人啊,还是多做些善事吧,因为历史可能会因为你的善意而改写,后人也会对你的善意有一个公正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