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txt小说下载:论文:比较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在社会学史上贡献 论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39:37
摘要]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他们代表的是不同的流派(分别代表了批判社会学、理解社会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因而他们对社会学作出的贡献是不同的,本文主要是对他们在社会学史上贡献进行比较。[关键词]马克思 韦伯 杜尔凯姆首先,由于他们属于不同的流派,采取的方法论不同——马克思采取的是“整体主义”、韦伯采取的是个体主义、杜尔凯姆采取的是完全意义上的整体主义,因而造成他们对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就有所不同。马克思研究的社会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发展,社会经济形态及其成分的结构与发展,社会各阶级、集团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他的成就主要在社会关系方面,尤其是在阶级关系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比如,在社会关系方面他认为是对立力量的冲突和斗争导致社会变革,因而是斗争而非和平是进步的动力,社会冲突是历史进步的核心。而马克斯 #8226;韦伯则把社会学设想为一门探讨社会行为的综合性学科。他以“社会唯名论”为基础,把分析的中心放在人类个体行为者上面,认为凡是缺乏主观目的的行动都不在社会学研究的视野之内。并且,划分出四种主要的社会行动类型,即目标合理的行为、价值合理的行为、情感行为、传统习惯行为。这样的划分一方面使他可以在分类上达到系统化,另一方面又为他的研究西方历史发展的进程提供了基础。因此雷蒙德 #8226;阿伦把他的理论称为“兼具历史性和系统性的社会学之典范”。杜尔凯姆则把社会学设想为探讨社会事实的学科,注重群体和结构的特征,而不是个别的属性。因此,杜尔凯姆与韦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杜尔凯姆的考察是从社会宏观层次出发的,以“社会唯实论”为基础。他的“社会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当特定的个人去世或被代替时,事实仍永恒地存在,还“具有强制性力量,这力量使它们凌驾于每个社会成员及其独立的个人意志之上”。他的名著《自杀论》就是证明,在该书中他考察的都是存在于群体中的现象,发现不同群体的自杀率与该群体的内聚力的关系。其次,由于他们出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社会学说一定程度上是其社会地位的体现,故他们理论的立场是不同的。马克思一生在奔波动乱和贫穷中度过,深刻地体会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因此他的社会学思想具有革命的批判形态和维护的建设形态。马克思的远见和洞察力都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加深了社会学研究的深度,使之更加深入到社会中。他的“阶级分析方法”等观点,都是他的阶级立场的体现。韦伯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在这个父亲占主导地位的家庭里,家庭的纠纷给韦伯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德意志的愚民政治环境,让韦伯一直有试图摆脱帝制的想法。于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就是通过社会行动理论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存在提供理论的论证,并通过科层制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作具体的探讨。他的全部理论归根结底在回答“是哪些因素导致西方文化的合理化?”,用韦伯的话来说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和独具的合理主义”。韦伯对马克思的态度一方面是赞同他冷静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另一方面批判他对历史进行过于简单的经济学解释。阶级观点上,虽然和马克思很相似,但是层次理论和马克思不同,引进了一个结构范畴――地位群体;在分析社会权力时,引进了一个多元化的概念,指出经济权力可能来自非经济的权力;关于世界的合理化和官僚体制化不可避免的观点,与马克思的异化的思想有明显的相似,都认为现代的组织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对自然的支配能力达到空前的程度,但是马克思认为异化只是人类解放道路的一个过渡阶段,韦伯则对此持异议,他不相信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在宗教社会学说上,在他的《新教伦理于资本主义精神》中明确反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认为按照社会的经济状况解释一切,把宗教的起源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结为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一种错误的经济唯物主义。杜尔凯姆是法国第一位具有正式头衔的专业社会学家,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使当时的学术界承认社会学是一门严密而科学的学科。他在教学和研究中规定了鉴别社会学的标准,还把社会学与社会主义和心理学进行明确详细的区分。他为社会学取得正式合法的地位,加深人们对社会学的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杜尔凯姆是由哲学而转入社会学的,希望“献身于一门能够澄清纷扰时代的主要道德问题、实际指导当代社会发展的科学”,因此他的很多学说对当时的社会统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划分出“机械性团结”和“有机性团结”,并对二者的作用进行比较,得出当社会成员共性较小时,有机性团结要比在机械性团结要强,但是不能忽视共同的信仰和群体意识的作用。他提出“失范”的概念,并且分析失范出现的原因,都有助于指导社会的发展。此外他对自杀进行分类,分为“利己性自杀”、“失范性自杀”和“利他性和宿命性自杀”。他敏锐地意识到打乱社会秩序的危险性,同时他又认为,社会对各个行为者的绝对控制和社会失范一样有害。这些给统治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有利于得到统治阶级对社会学发展的支持。 本文来源于 www.14edu.com(论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14edu.com/qita/042321626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