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www.81yk.com:大国智库影响力,路还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35:30

2009-7-9 10:33:00      中国经济导报
王莉丽
思想库,作为重要的社会舆论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源泉,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而今,大国崛起,其思想库的发展和舆论影响力不容滞后。
中国思想库要真正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智库,必须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激发智库创新能力的机制,要形成思想的市场。
近些日子来,“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全球智库峰会”备受瞩目。参会人员级别之高,会议规模之大,让世界智库界叹为观止。但让我担忧的是,在这次峰会上,中国智库的话语权能有多大?这次峰会之后,中国智库要往何处去?
我们必须清醒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所谓智库,它必须要以政策研究为己任,以影响政府决策和舆论为目的。也就是说,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和舆论影响力,而不是其规模和级别。对于中国的最高级别智库而言,由于汇聚了一大批卸任和在任高官,信息上达高层的渠道是一大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如果缺乏高质量的创新思想,其影响力便无从谈起。思想库的创新能力来自于其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有了制度保障,才可能有一流的研究人员和宽松的研究环境,也才可能有思想的创新。而有了思想的创新,也才可能最终产生思想库的影响力。
目前全球共有5465家智库,美国有1777家,中国大陆被美国学者认可的智库仅有74家。而据中国学者研究统计,中国智库目前已近2000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在此,我们姑且不来讨论对中国智库数量统计误差如此之大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否认的是,诞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思想库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最为发达的思想的市场和成熟的运作机制。美国思想库作为一种强大的软力量,已经成为影响美国公共政策和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美国思想库借助发达的网络媒体和频繁的学者交流,拓展全球影响力。如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基金会等美国头号智库都在北京设立了办公室,试图影响中国政府决策和舆论。再反观中国智库,尽管数量很多,但在舆论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方面却与美国智库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多数中国思想库既不为政策制定者所重视,也不为公众所知。这也正是中美学者在对中国思想库的数量统计方面存在巨大误差的原因所在。
诚然,美国思想库的舆论影响力的产生依赖于其生存的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中国智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美国模式。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从而寻找到一条实现中国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现实途径。
美国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产生,有其独特而深厚的土壤。从经济学的视角,美国思想库作为一个在思想的市场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其产品是“思想”,其目标“消费者”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和影响政策制定的群体。美国思想库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主要因为四个因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足的市场需求、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的市场营销。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美国思想库得以生存、发展、繁荣的土壤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美国思想库得以生存、发展、繁荣的土壤,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
政治上,美国联邦政府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这种制度结构必然形成权利的分散和决策机制的公开性和开放性,从而为思想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另外,美国政党权利的虚弱和分散也为思想库开辟了很大的施加影响力的空间。
经济上,一方面,美国的商业繁荣产生了很多富可敌国的财团,美国的企业家传统和慈善家传统以及美国的宗教文化,为思想库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强烈的竞争理念和市场观念有利于促成思想自由市场的形成,各种观点自由辩论、碰撞,各类思想库互相竞争、优胜劣汰,不存在长期垄断的现象。
文化上,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所倡导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普世主义等,使得美国知识分子和社会公众关注、参与政治,希望通过思想库的创新思想提高政府的政策制定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建立在言论自由基础上的发达的美国媒体,为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拓展提供了通道,客观上起到了传播和放大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作用。
思想需求和人才需求造就了美国思想库市场的繁荣
没有市场的需求就不可能有思想库市场的繁荣。美国思想库面临两方面的市场需求,一是思想需求,二是人才需求。
所谓思想需求又分为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指美国政府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需要思想库提供思想支持。现代意义上的思想库在美国创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繁荣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所以繁荣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是因为强大的社会需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需要政府制定出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而这是依靠少数政治领导人及其助手难以实现的。于是,各具特色的思想库大量涌现。据估计,这一时期的思想库占美国现有思想库的一半以上。
第二个层面是指美国媒体需要思想库以舆论领袖和舆论精英的身份提供政策解读和创新观点。媒体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平台,其本身不具备生产思想的功能。所以媒体与思想库的关系是一种互为需求的关系,思想库需要借助媒体传播、放大舆论影响力,媒体需要思想库的观点和声音提高公信力和收视率。
第三个层面是指广大社会公众对思想库的需求。思想库在公众与政府之间开辟了一个政策交流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承担了哈贝马斯所追求的“公共空间”的功能。社会公众和政治精英在这个公共空间可以就政策问题轻松、自由地交流。
所谓人才需求是指4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对政治人才的需求很大,而思想库承担了为下届政府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作用。
思想库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研究者素质、智库的独立性和运行机制
产品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决定思想库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又在于思想库研究人员的素质、思想库本身的独立性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美国思想库研究人员比较多元,
大多数是具有专业背景和博士学位的学者,一部分是前任政府官员,还有一部分是资深媒体从业者。这种多元化的研究人员构成,保证了思想库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的密切结合,也保证了思想研究与政治实践之间转换的可能性。
美国思想库大多是非党派、非政府的研究机构。为了保持研究的独立性,美国思想库的资金结构非常多元,一般来自基金会、企业、个人、政府。不同的思想库在具体的资金模式上又有所不同,比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因为有数额庞大的捐赠基金,不需要依赖外部资金也能维持正常运作,因而在研究选题上有很大的独立性;总部位于纽约的外交关系委员会,除了依靠一些大财团外,会员的会费也是其资金来源渠道。而传统基金会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会员资金。
美国很多大型思想库都有自己成熟的运行机制。在思想库机构和内部人员设置上,一般分为政策研究和行政管理两大块,政策研究为核心,行政管理服务于政策研究。
三种方式造就美国智库高效的的市场营销
没有高效的市场营销,就没有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最大化。美国思想库作为生产舆论和思想的工厂,其目标受众是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近20几年来,随着思想库数量的蓬勃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美国思想库逐渐加强传播其研究成果的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影响舆论和政策。具体而言,美国思想库采取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大多数情况下,三种传播方式都是同时采用,互为补充和促进。人际传播有助于思想库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决策者,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担负着议程设置和制造公共舆论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决策者。
所谓人际传播方式主要是指美国思想库在传播思想的过程中依靠个人关系网。“旋转门”机制使得人际传播方式得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组织传播是美国思想库传播其研究成果的另一个重要方式。他们通常就热点外交政策问题举办大型的公开会议,邀请专家进行讨论,或者宣布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思想库还会举办各种中小型的会议,受众仅限于被邀请的特定人士,会议内容不对公众开放。美国思想库在组织传播中采取的另一个方式就是举办各种短期的培训项目。通过组织传播,美国思想库为社会公众、决策者、专业人士构建意见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接受外交政策教育的基地。
在美国思想库的早期发展阶段,大众传播模式一直是被忽略的,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各大思想库都加强了对大众传播模式的重视。目前,美国思想库在其管理结构中,大都设有专门负责信息传播的部门,所有的思想库都有自己专门的网站。美国思想库借助大众传播模式可以设置政治议程,塑造公共舆论,进而影响到决策者,最终影响到外交政策。大众传播模式又可分为纸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三种渠道,不同的渠道承担不同的作用。
提高中国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现实途径
目前,中国思想库在数量上应该说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创新能力却相差甚远。与美国思想库的强大舆论影响力的国际话语权相比,中国思想库的舆论影响力还很弱小,国际话语权也相对缺失。究其原因,还要在市场环境、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三个层面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具备三个意识:责任意识、全球意识和品牌意识。
在市场环境的层面,中国政府要为思想库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市场环境,逐步改变官方智库垄断资金、信息和渠道的局面,让民间智库也得到适宜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思想自由竞争的市场。
首先,政治决策过程要进一步透明,建立民间政策咨询机制,为思想库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其次,政府在法律、政策和资金上要对思想库给予大力的扶持,鼓励中国基金会的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政策研究的捐助;第三,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社会公众的政治意识和参政能力,提高社会公众对思想库的认识,并且要引导社会公众对思想库所表达的不同观点的宽容度;第四,政府要给媒体的政治信息传播更加宽松的空间,让各种思想库的观点和言论可以充分表达。
就产品质量而言,一个思想库是否能产生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立性、人才和运行机制。因此,中国思想库首先要进行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内部机构设置上,要明确思想库以研究部门为核心,其余各部门围绕研究部门、服务于研究部门,为学者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为了保证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在资金来源上,除了政府资金外,要引进基金会、企业和个人资金,并确保资金来源不影响研究过程和结果;在研究人员设置上,要改变原有的单一学术背景,大胆启用不同年龄、背景的综合型人才。
在市场营销层面,中国思想库要充分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机制,让思想库的研究成果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思想库不仅仅是作为政府智囊而存在的,其存在的很大一部分价值在于引导社会思潮、培养社会公众的政策参与能力。
目前,中国智库大多在拓展公众舆论影响力方面非常薄弱,这一方面源于智库领导者本身没有意识到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源于缺乏与媒体沟通的专业人才和经验。除此之外思想库的市场营销不仅要着眼于本国,还要着眼于世界,要充分意识到网络媒体的国际传播意义和价值。
所谓的责任意识是指从事思想库研究的专家、学者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从国家利益和社会民生角度出发,独立思考、大胆直言;所谓全球意识是指思想库的领导者们要站在全球的视角考虑思想库的发展战略,加强与西方思想库的交流与合作;品牌意识指的是中国思想库要有明确的使命和目标,围绕这样的目标来构建整体的形象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品牌的传播和推广。
思想库,作为重要的社会舆论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源泉,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而今,大国崛起,其思想库的发展和舆论影响力不容滞后。中国思想库要真正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智库,尽管路还很长,但是已经在路上。
(作者系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08年访问研究员)
【出版日期: 2009-07-09 】【期号: 1838 】【版面: A02A03 】【作者: 王莉丽 】 【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曾培炎:全球智库需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合作机制
中国智库的责任与担当
智库峰会传递出世界经济新脉动
编辑部时评:办峰会易,办智库难
智库需要超越部门利益
智库是跨越政治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