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国际公寓:你懂多少农业知识,就敢说你是做有机农业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09:40
《自然不可改变》里有这么一段话:
但是害虫并不是肆意胡为的敌人。果真如此,那么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命也许早就消亡 了。事实上,也不存在一个物种,没有自己的寄生生物和掠夺者。蚜虫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三亿年了。如果它们把其赖以生存的宿主植物消灭净尽,那么它们自身也 会随之消亡。事实上,蚜虫也有自己的天敌,但是这一点却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与关注。深入观察自然的人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即使在食蚜虫、瓢虫等天敌在场的情况下,蚜虫虫害也依旧会大面积蔓延;有些时候,尽管天敌缺阵,蚜虫虫害却会突然衰退下去。其他诸如真菌、细菌或者病毒类的疾病也会在短时间内,在一种或同类植物上爆发或消亡。
害虫并不总是喜欢恶作剧,或者一味地令人琢磨不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许应该把它们看作是 标示植物生长状况良好与否的指示剂。在这一游戏中还有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生态农业中人们常常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采用有机肥耕作的马铃薯田往往可 以免于马铃薯瓢虫的侵袭,尽管就在不远处,瓢虫正在那些采用通常化学物进行耕作管理的马铃薯田里大逞威风,农民不得不使用杀虫剂来对抗肆虐的虫害。
在法国波尔多农业试验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的法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沙波索,经过多年的观察与试验发现,植物对于害虫抵抗力的强弱,取决于植物自身物质交换是否保持了平衡状态。 植物只有在自身养分失衡时才会遭受虫害。在此基础之上他提出了“取食共生的理论”,即所谓的营养生物学。这一观点及其大量的实验成果,都在他的著作《植物健康和损害》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述。
令人遗憾的是,沙波索的书对于外行人来说太过艰深难懂了。要读懂这本书,读者不仅要具备基本 的化学知识,而且要对化学植物保护的概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这本书很难找到读者,甚至从事有机农业教学的各类学校也没有认识到此书所具有的里程碑式的 意义,而认认真真地去思考与接受它。化学界本身也没有对此书予以应有的关注。它只是被人们轻易地忽略掉了,这比之60年代初期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所遭遇的经历无疑要好得多。它毕竟没有像卡逊当时那样,遭受来自大化学公司的谩骂与攻击。
“取食共生的理论”认为,生长在健康植物上的害虫只会挨饿。为了维持害虫在宿主植物上正常的 生长繁衍,植物的汁液中水解营养物质的供给应该处于相对过量的状态。害虫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因为它们自身不具有水解蛋白的功能,也就是说,害虫体内没有 水解蛋白酶。它们必须在植物的汁液中找到足够的氨基酸,这一成分在水解蛋白的过程中扮演了“基石”的角色。它必须把不溶于水的淀粉转化为糖分,同时提供必 要的矿物质养分。害虫可以由此组合建构自己的蛋白质,同时大量繁衍自己的后代。当然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就是植物中氨基酸、 糖分和矿物质的含量超出常规值,并且能够长时间得以保持,而不会再次降低。
处于冬季休眠期、干旱地带或者夏季休眠期的健康植物,其细胞液内的生物化学作用在此期间也保 持静止;如果植物生长迅速,那么它体内细胞液内的物质交换也会非常活跃。在植物的养分被害虫摄取的同时,植物体内的氨基酸、糖分和矿物质被大量用于组合成 新的蛋白质。此时细胞液内极为缺少这些物质。害虫摄取不到足够的养分,不得不忍饥挨饿,挣扎求生,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蔓延之势。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这种状 态中的植物不会遭遇到严重的虫害,因为此时它们毫无吸引力,对于害虫来说,并非“美味可口”。
那么,什么时候细胞液中的氨基酸、蛋白质或者矿物质会发生淤塞现象呢?
有两种可能:
其一,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受到阻碍,蛋白质合成只能部分地进行。
其二,细胞液中输送了过量的氨基酸,超出了合成新蛋白所需的指标。
那些勤勤恳恳、遵循现代传统模式耕作土地的农民以及农学家们尚没有意识到,在农田中施用越多的农药,所遇到的关于病虫害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虫害不仅仅是来自过去曾经出现过的害虫,同时也不断会有新的虫害爆发。在农业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之前,直到本世纪50年代,螨虫很少对农业构成威胁, 而细菌病和病毒性疾病的爆发也极为鲜见。
沙波索指出,化学杀虫剂,特别是接触杀虫剂,可以直接深入植物体内,影响物质交换的过程。这 仿佛是在传动设备内放入砂子,会导致机器运转不灵。杀虫剂会在一段时间内阻止植物体内正常的蛋白合成,接下来是氨基酸的臃塞。而除草剂的使用常常会引发虫 害,杀真菌剂会导致昆虫入侵或其他病害,杀虫剂和杀螨剂等也会带来诸如此类的不良后果。
矿物肥料的不平衡供给,也会造成植物体内正常的生命循环发生阻塞。在现代农业中,我们总是给 农作物补充浓度极高的水解盐分和化学肥料。在植物种子发芽期间,就已经施过多次肥。植物的幼苗在成长发育的最初阶段吸收了过量的养分,而之后所吸收的养分 又大为减少。在这两种情况中,植物的物质交换都会受到损害。
腐殖质土壤的破坏、土地地力的退化以及经常使用化学农药,都会导致作物缺乏微量元素,尽管相 应的元素供给非常充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葡萄种植园中常见的萎黄病,就是由于缺乏铁元素造成的。虽然土壤中补充了大量的铁元素,但是由于机器作业时对土地 的重压和焙烤,或者土地地力的衰竭,都会影响作物对铁元素的正常吸收。化学的介入导致叶片上形成了一层与铁金属结合而成的螯合物。人们总是先去促成一种疾 病,之后又来兜售解药。缺乏微量元素也会导致植物体内的蛋白合成受阻。
那么,细胞液中过量的氨基酸是怎样形成的呢?如果人们施用强力氮肥,特别是硫酸铵、硝酸铵、 硝酸钙铵、磷酸三铵等铵盐或尿素,或者施用过量的鸡粪,都会导致土壤富含另一种铵化合物和尿酸——强迫植物生成过量的氨基酸。细胞液中存有大量的氨基酸, 而由氨基酸合成蛋白的化合反应尚未完成,这样就会造成氨基酸淤塞在细胞液中。
植物体内的氨基酸臃塞现象很难为人们注意到。正如在一个多车道的交通干线上,由于交通管制造 成交通拥堵,堵塞的车流长达一公里。但是人们通常不会注意到是交通管制造成了拥堵,因为交通堵塞时常发生。有时也会传来一两声出人意料的急刹车,但为什么 这样做,人们也无法考证。一株看上去生长良好的植物,只有通过分析检验其细胞液才能确定植物体内是否发生了淤塞。另一幅类似的画面是在大型足球比赛散场 时。许多汽车同时挤上公路,致使车流行驶缓慢。
沙波索的理论具有惊人的意义。他对化学植物保护的基本前提提出了质疑。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也不再把害虫视作肆意专横的敌人,他们希望通过无害的防治措施,或者施放害虫的天敌来取代化学农药。
我终于看到原著了,明白了这段话。但是在我进入农业的第二个年头,我的微生物实验室来了一个大学毕业生,他负责叶面肥的研发,有天他告诉我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我很震惊,问他是怎么知道了,他说是他的导师教的。到现在我很感谢那个毕业生,也很感谢他的导师!请问,现在在做有机农业的,你懂上面这段话么?或者现在在搞自然农耕的,不论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农业的,只要你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种菜的,你懂上面的话么?
你知道中国的土壤从碱性到酸性是怎么走向的么?你知道上面的颜色都是代表什么土质么?你脚下的土,你能用舌头分辨出它大概的酸碱 么?上面的问题你能回答出,你就是合格的农民,回答不出来,那么,你的钱还是不要挖个坑丢下去吧,尊重下自己的血汗钱,除非你的钱不是自己挣来的,不是良 心钱,那么欢迎你多多益善的丢!
肥料:农家肥,绿肥,复合肥,化肥,矿物肥,微生物菌肥......
上面的这些肥料你懂多少?你能做几种出来?这些的优缺点你知道多少?真实的成本你又知道多少?不要告诉我你是白痴!
最新的报道:印度农民的有机农业技术、组织和制度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这个里面有段话很值得注意:印度的有机农民告诉我们,别在乎那些被公司利用的有机概念,有机应该就是中印两国农民几千年农耕历史所遵循的原则,不要被那些高成本认 证所蒙蔽,那条高成本的路不是农民所应该遵循的,不管是有机还是其他说法,农民不要让某些希望从中获取利益的人得逞。有机农业耕作是非常简单的并且是自然 友好型的。很多人通过创造特殊的技术和如此之多的规则和制度来让有机农业变的复杂,是希望从中获利,但是有机产品并不应该只成为一个出口的产品,而应该是 服务大多数人的公共产品,只有简单的才是大众的,因此有机农业应该尽可能的简单而使之可持续。
看清楚上面的话哦。几千年农耕历史所遵循的原则。我们祖先的农耕书你手上有么?你读了几本?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
其实,有机=保护=简单=可持续=循环的,与自然密切结合。
第一,简单的耕作技术与自然相合为一。不要让有机耕作变得复杂或者单一化,减少外界的生物体和有机体(生物肥料、外国引进的蚯蚓等)、 外部的种子(杂交的、转基因的)以及严格认证的规章制度。有机耕作就是通过理解自然(土壤、水、气候)、理解本地动植物(谷物、动物)、理解本地居民(合 作、共存)的方式来生产。
第二,生产的基础是好的肥料。要准备和施用好的肥料,肥料不仅仅是平衡土壤中的个别元素,更重要的是让土壤中的有机体受益,给它们提供食品和水分,这些有机体是土壤健康的重要元素。健康的植物只能通过健康的土壤来获取。
第三,有机种子。改善种子的质量,从本地的品种着手,通过有机的方式生产并储存种子,有机种子易于抗虫并且对有机肥料反应灵敏。
第四,从开始就收获。有机农业并不等同于不施用农药、化肥的农业,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有机农业的产量低,以及一些研究显示有机农业产量 低,都是因为他们将常规农业与不施用农药化肥的农业相比较,而不是与有机农业相比较。如果在转型期很好地使用了虫粪、绿肥等有机耕作方式,是可以有效的维 持产量的。
第五,防虫。轮作、间作,种植防虫植物,为鸟儿搭建避难所、喷洒牛尿等。
第六,最重要的是多样化。除了生产食品的植物外,农场还要保持很多重要的元素,比如树木、鸟类、藤类、鱼、动物等。比如搭架子种藤类植物,下边可以种喜阴植物,可以得到双重的收益。还可以在树下种姜,在藤下种叶类植物,先挣到叶类菜的钱,后挣到瓜的钱。
第七,反复试验。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通过很多年的不同方式的试验才能够得知哪一种方式最适合自己,也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要通过产量来判断土壤肥力,而不要仅仅根据氮磷钾三种元素含量来判断。
看清楚上面这段话,人家是怎么计算有机投入和产出的,为什么那么穷的人没文化的都会知道合理的计算方式,而你这个白痴却不知道正确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