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预留洞套管安装:艾灸肺俞穴现代研究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23:58

艾灸肺俞穴现代研究概况

1.选穴目的

艾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大量临床结果显示,艾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灵枢·官能》曰:“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唐代王焘在其《外台秘要·中风及诸风方》中倍加注意灸疗的应用,提出灸为“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曰:“因与人治哮喘,只缪肺俞,不缪他穴”、“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痛,皆为缪刺肺俞,令灸而愈。”《外台秘要》记载:肺俞治“短气不语”。由此可见,灸法在当时治疗手段中的重要地位,且应用的范围很广,有些疾病用针刺或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灸法,针灸并用。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灸法的种类有很多[1],如温和灸、雀啄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瘢痕灸、无瘢痕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灯草灸、天灸、温灸器灸等等。近来又出现了中国灸、激光灸、微波灸、苇筒灸等各种灸法。

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或称体表与内脏相关,是经络学说对人体表各部位与内脏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用规律的全面揭示和系统总结。经穴与非经穴、经穴之间在功能作用上存在差异,即某些经穴对某脏病或某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疗效[2-3],不同穴位有不同的归经,相应针对不同的病症,对特定穴位艾灸,以期缓解症状或治疗疾病。

2.选穴依据

肺主气、司呼吸,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症候为主。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气以降为顺又为清肃之脏,不容异物—外感和内伤因素都易伤伤损肺脏而引起病变。肺俞属足太阳膀耽穴,是肺脏之气转输、转注之穴。肺俞穴作为肺脏的背俞穴,不仅是邪气侵入肺脏的部位,也是反映病证,接受刺激达到治疗作用的特殊部位,是治疗肺脏疾患的重要脸穴。具有调肺气,补虚损,止咳端,实麟理之作用。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之一,其定位为正坐或俯卧,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采用刺灸法向脊柱方向斜刺1.0~1.2寸为宜。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肺俞穴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通过临床大量的实践证明,其疗效显著[4]。肺俞穴是“肺气输注之所,可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针刺肺俞穴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小气道阻力,从而促进呼吸道及肺泡内的炎性物质的吸收。定喘穴又名喘息穴、治喘穴,为经外奇穴,定喘有止咳平喘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灸此穴可调节植物神经,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过敏反应等:穴注于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定喘穴,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5]

2.调节免疫功能

2.1 IL-2与T细胞的关系

通过艾灸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改善血管和淋巴循环,促进炎症性渗出物的吸收。免疫衰老学说认为[6-8],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下降。IL-2、IL-6分别是辅助性T细胞两个亚群(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二者在衰老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或紊乱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衰老以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细胞) 功能受损最为明显, IL-2可以通过促使某一特定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群体的克隆性扩增,通过TH的细胞数目及功能的提高来增强整体的免疫功能,还能诱导γ干扰素和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细胞)生长因子的生成,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提高。因此,IL-2是重要的免疫增强因子,其水平降低是免疫衰老的重要分子机制。本课题探讨了艾灸对正常大鼠免疫物质含量的影响,实验提示艾灸、中药可通过对肝细胞线粒体DNA、血清IL-2 和IL-6含量的良性调节,发挥其抗氧化、调节免疫的功能,从而对机体起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最终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

2.2艾灸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水平

艾灸能够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水平。研究表明,灸疗能催化、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应答水平, 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艾灸又能恢复和促进淋巴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具有正向的免疫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灸疗能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含量,抑制炎性因子,提示灸疗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9]

2.3艾灸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不仅可以激活免疫系统,而且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抗自由基延缓衰老主要是通过提高酶类抗氧化剂及降低代谢产物如丙二醛的含量以起到延缓衰老的目的[10]。艾灸作为调节免疫功能的有效疗法,一方面催化、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应答水平,从而加强机体的抗炎能力。同时又能恢复和促进淋巴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具有正向的免疫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艾灸能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含量,抑制炎性因子,说明它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艾灸疗法具有消瘀散结、调和气血、补益元气、扶正祛邪的功效,是其抗炎、抗感染、抗病毒的作用基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脏腑经络,平衡阴阳,稳定机体内环境,起到抗炎免疫作用。

3.艾灸与应激反应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3个系统构成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它们彼此间的联系通过神经介质、激素、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该网络对RA 发病的免疫调节主要是通过HPA 轴实现的。包括下丘脑CRH 神经元、垂体ACTH分泌细胞及肾上腺皮质细胞。免疫系统HPA 轴负反馈环路中,细胞因子组成传入支, HPA轴为传出支,环路效应的终点是皮质类固醇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效应[11]。较新的应激定义为机体的不协调状态或内环境稳定受到威胁。其主要特征为机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后发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交感肾上腺髓质活性增强。HPA轴作为神经内分泌网络的枢纽不仅在机体内环境平衡的维持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调节着机体的衰老过程。应激反应的中枢效应主要发生在HPA轴,而下丘脑的室旁核(PVN)是HPA轴活动的直接控制部位。

HPA轴是机体感知内稳态失衡时的反应部位,其功能结构是一个经典的神经内分泌环,其调控伴随着室旁核中间小细胞促垂体神经元的分泌紧张度的调节。各种有关应激的输入信息在脑的最后通路及下丘脑室旁核的中间小细胞性神经元聚集。这些神经元合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应激源刺激使这些促分泌素通过门脉血液释放到垂体前叶,导致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激活了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释放糖皮质激素(GC)。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是抑制性的,应激可以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糖皮质激素轴系统的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阿片肽的释放、IL-l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血清中多种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而针灸对应激性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是通过干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功能实现的[12]。当免疫激活时,体内IL-2的水平上升,IL-2可诱导杏仁核和海马释放CRH和加压素而引起血浆皮质醇的增高[13]。HPA 轴功能低下不仅发生在下丘脑水平,也发生在肾上腺水平。研究结果证实,健康对照组中皮质醇应答能力随ACTH应答能力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但RA 患者中却无此现象。研究还发现,RA 患者皮质醇/ ACTH 比值下降,经CRH刺激后,ACTH反应正常,但皮质醇反应减弱,提示皮质醇分泌异常主要与肾上腺功能受损有关[14]

4.实验后效应

艾灸治疗之后机体是否复发、能否长期有效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这对于明确、全面了解艾灸疗法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能够进一步明确艾灸的治疗效果,研究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我们对正常大鼠进行了免疫物质后效应的实验研究。一则,观察实验大鼠的治疗后作用的持久性,二则,观察实验大鼠艾灸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不适症状。我们选择45天作为实验后效应的观察期限,充分考虑了艾灸治疗后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发生的时限,对整个大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后效应有较完整的考查。

5.小结与展望

自古以来,艾灸疗法就被人们所关注,有着良好的治疗预防作用。而艾灸的治疗效果与灸时、灸量、灸温、灸质等方面息息相关,通过进一步对其产生的作用机制加以研究,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5]。艾灸肺俞穴对调节免疫功能有很大的优势,中医针灸治疗讲究的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而现在多局限于临床疗效的报道,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及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各家所出之方没有明确的试验及临床药理研究,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艾灸治疗机理的研究多侧重于艾灸的药性和温热效应,对艾灸的治疗机制研究则不够深入,理论和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针灸治疗作用在于刺激穴位,激发经气,“气至而有效”。因此探讨灸法的机理,不能离开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不能将经络简单地认为就是神经系统。经络系统另有机制,尚不为人们所认识。经络实质的研究可能是解开穴位局部刺激与机体整体应激之间如何有机联系的关键所在。艾灸治疗效果与选穴密切相关,刺激不同穴位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应。因此,穴位的特异性是影响艾灸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穴有“特性”,灸才有“特效”。对穴位的研究应由共性研究逐渐过渡到特异性研究,以增强艾灸治疗疾病的针对性[16]。现今,发展针灸学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灸法的传承和创新,其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灸法的应用规律、阐释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17]。艾灸作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其广阔的运用前景,多学科方法、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能够为灸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手段,进而真正提升艾灸的临床疗效,造福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周恩华,吴焕淦,谭琳蓥,等.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695-1696.

[2] 沈菁,严洁.经脉(穴)与脏腑相关效应规律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1):76-80.

[3]RONG Pei-jing,LI Liang.RELATIONSHIP BETW EEN INTERNAL ORGAN (VISCERA) AND ACU—POINTS:TOW ARD M ERIDIAN THEoRY[J].World J.Acu-moxi,2008,18(2):44-50.

[4]吴兆利.肺俞穴的古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04-505.

[5] 冯清云,施佳,田晓妮,等. 穴注肺俞、定喘及天突穴止咳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7):31-31.

[6] 李丽红,李丽,赵志恩,等.艾灸、中药对衰老模型大鼠线粒体DNA 、血清IL22 、IL26 含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9):681-684.

[7] 陈英松,卢峻,吴七柱,等.艾灸对疲劳模型大鼠血清IL-6 和IL-10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04-405.

[8]ZHU We.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 ia by Acupuncture and Cupping Method on Back-shu Points[J].Journal of Ac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5,3(1):14-15.

[9] 唐照亮,宋小鸽,夏晓红.“热证可灸与贵灸”机制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1):29-32.

[10] 崔莉,杨奕.针灸抗自由基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综述[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27):52-54.

[11]孙健,邵福灵. 青藤碱对佐剂关节炎大鼠HPA 轴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皮质酮受体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8,37(18):2069-2070.

[12]徐朝霞,张宏.针灸抗应激性损伤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45-47.

[13]李丽萍,华金双,孙忠人,等.艾灸百会和太冲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24(9):1757-1759.

[14] Gudbjornsson B , Skogseid B ,Oberg K,et al. Intact adrenocorticot ropic hormone secretion but impaired cortisol response in patient 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Effect of glucocorticoids[J]. J Reumatol ,1996,23:596.

[15] 李西忠,李忠正,席强,等.影响灸法作用因素的研究进展[J].影响灸法作用因素的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8,24(8):58-63.

[16]张青元, 胡淑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与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47-50.

[17]吴焕淦,严洁,余曙光.灸法研究的若干思考[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35.

实验一:

目的

通过艾灸肺俞穴初步观察不同脏器免疫物质的分布规律,探讨穴脏相关的本质。

方法

通过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1组、艾灸1组、空白2组、艾灸2组。对肺、肝、脾、肾、心、胸腺匀浆上清液及血清中的TNF-α、IL-2、TGF-α、ACTH、COR、HPA、CRH、sCAM-1进行含量检测。从而来说明艾灸肺俞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实验二:

目的

通过对艾灸肺俞穴的正常大鼠45天后的实验后效应观察,探讨艾灸后实验大鼠免疫功能是否具有持续作用。

实验三:

目的

通过对艾灸肺俞穴对大鼠HPA轴的影响,探讨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论文小结:

本实验中,采用艾灸治疗后的大鼠血清中IL-2和TNF-α含量较空白组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艾灸通过下调升高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而调节HPA轴活性,激活免疫应答。艾灸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免疫机制来看,灸似乎是类抗原刺激,温灸刺激机体的免疫机制后,对免疫系统具有催化激活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免疫系统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加强。本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能使升高的细胞因子恢复正常,说明艾灸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