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直升机游戏:企业家的精神——《读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36:57
                         企业家的精神
    只有企业家能兴国,因为有了企业家,就有了制度创新的组织者,而有了比较进步的制度,知识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科教才可能兴国。
    我们缺的是在市场经济里面赚到钱的企业家,他们的敏感性是对商业机会的敏感性。
     企业家精神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熊皮特所说的“创新精神”,其次是诺斯在新制度经济里提出来的“合作精神”,第三是韦伯所说的“敬业精神”。
关于创新精神
    企业家处理的情况是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崭新的情况,是具有不可重复的那种不确定性,不是可以用概率分布来描述的那种风险不确定性。
    没人知道的事情,你就用你的直觉和嗅觉,依靠你的判断,依靠你的决断力。但这只是一种精神,是创新精神的来源。
    企业家决断力形成的心理构造是个体化的。所有的企业家无一例外都是强烈的个人主义者。他只认可他自己的东西:我就是这么看这个问题,你别跟我说别的。这就是最典型的个人主义精神。
    没有这种个人主义精神,怎么懂得市场经济?
    这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来源,他能够面对那种不确定,他站在那里是为了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个性,一种英雄人物那样的精神,去迎接他的命运。这不是命运是什么?面对未知的领域,他可以把个人的全部勇气投入进去。

    真正有创新精神的人,他就是一个真正的人类的个体,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如果仅仅是个人主义者,那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你必须要有一种合作精神,用这种精神去感召人们跟着你去做这件事。因为你在运做一个组织,你要用组织的力量来完成创新,否则就没有规模经济效益。因为一个人只是小生产,只有大生产才是现代化的生产。
    从个人英雄主义与合作精神这双重意义上讲,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的心灵深处真是日夜都在痛苦中。他一方面有强烈的个人创新精神,一方面必须考虑到与其他人合作。他有一种痛苦,既要照顾这个人,又要顾及那个人,只有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他才能把他的企业运作起来。他要把他与周边世界的关系都磨圆乎了,而且这些事情确实不能让“经理”去干,因为这是“摆平”各方面利益的事情,是人类合作的关键环节,是必须要企业家才能干好的。
    同时,在这么多利益的牵挂中,他还要保持他那种创新的冲动,那种冲动纯属个人的,与美国企业家平日所追求的梦毫无差异。全心全意都是要追求自己的一个理想,一个梦,一个憧憬,你想他怎能不痛苦呢?
关于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社会分工是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把社会上一些很不相同的人组织在一块儿,形成一个小群体,或者把一盘散沙组织成一个社会,那么他就是在履行政治家的职能。凡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从事人类合作的制度创新,或者是合作秩序的扩展,就叫企业家。 
    公平的把大家组织到一起,无私的去组织合作,把所有的利益都“摆平”,把每个人的利益都衡量的一清二楚,让谁也说不出话来,大家同心协力的合作,办成一件事。
    关键是有一种机制,有了一批人,才能把合作关系,把劳动分工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本方式从一小群人不断地扩展到一大批人,最后扩展到全世界。
    能否代表未来,关键看你正在创建的那个企业制度是不是代表着未来的经济关系,是不是有希望成为“人类合作的扩张秩序”。 
关于敬业精神
    韦伯说的企业家的那种“敬业精神”,源于这些人有一种“神召”,也就是在上帝的召唤下,我要去谋取利润以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赚钱不再是身家性命的问题,不再是养家糊口的问题,而是敬不敬上帝的问题。
    你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说明你缺乏追求上帝所必须的理性能力,你肯定不是上帝的好选民。要把利润做为“神召”一样神圣的东西来追逐,这是一种狂热的精神,是一种超越了身家性命追求的对利润的热爱。


     赚钱是一种人人都有的动机,但“神召”不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的。
    “神召”意味着此世的享受是微不足道的,挣利润不是为了此世的生活,而是为了能进入天国,我有我心目中的最高经营境界,就是日本企业家说的“企业禅”的境界,忘我境界。
    有“神召”感觉的企业家,一天要是不工作八小时以上,就会有一种负罪感。他玩了整整一个星期,他就会感觉一种内疚,就会觉得对不起什么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业精神通常叫做兢兢业业,这与“神召”之下所产生的敬业不一样,因为它不是一种对此世的超越冲动,而是一种此世的敬业态度。
   短期行为是对中国社会的企业家精神的最大威胁。社会上多数人的眼光都是短期行为的眼光。现在的满街灯红酒绿,这其实不是盛世的征兆啊!大家急着把钱花完,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才看上去歌舞升平!
    有谁告诉过你他的公司正在经营十年以上的大项目或是投资基础设施或是别的什么长期项目?
    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指望企业家有长远眼光?有“神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