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领导:聚焦"三亚宰客""少林寺摘牌" 解读中国旅游品牌透支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36:21
聚焦"三亚宰客""少林寺摘牌" 解读中国旅游品牌透支危机2012-02-02 20:41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大话公司”,今天谁来说?有情经济之声评论员王思远。

  王思远:这个春节,除了韩寒和方舟子的论战不休,还有关于国内几个旅游胜地“宰客”的负面新闻争论不断。首当其冲的是三亚。头顶国际旅游岛的光环,却被游客接连微薄曝光管理混乱,黑市横行。三个家常菜被收四千块钱;海景房房价一夜间涨几千元;黑出租、黑导游的投诉比比皆是。当地政府从理直气壮地澄清、调查再到认错,态度转变大相径庭。

  同样被关注的还有少林寺景区。之前,媒体报道称全国旅游景点等级评定委员会在对嵩山少林景区的暗访中发现,和尚老道各路神仙在路边天价算命、抽签,无序贩卖商品现象比比皆是,为此下达整改令,景区甚至面临被摘牌5A景区的风险。虽然少林寺方面随后声明,管理混乱是少林寺之外由港中旅承包管理的景区,与少林寺无关。但少林寺的旅游品牌价值,在国内外受到的影响毫无疑问。

  旅游旺季,旅游景点出现投诉本是无可厚非的事。然而,三亚宰客风波中,网上爆料投诉的“苦主”数量之多,行业分布之广,说辞之夸张,足以让三亚被扣上“国际宰客岛”的帽子声名远播。与其说是三亚宰客,曝光后成了客宰三亚,这背后暴露的是中国式旅游品牌开发的弊端和品牌信用的严重透支。

  中国旅游资源中,有不少自然人文景观,论硬件已经跻身一流。无论是少林寺还是海南岛,“原料”本属上乘,过快吸金速度和原始粗糙的管理水平,让人感觉像是小马拉大车,跑的太快,早晚崩盘。海外旅游市场是否承认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姑且不说,至少“宰客岛”的名声真传出去,众多国际旅行社宁可不挣钱,也赔不起这份名声。
导致旅游品牌危机的通常有三种情况:1.天灾人祸。比如地震与核泄漏事故让日本旅游业遭受重创。2.资源开发过度。3.经营战略和品牌管理失策。少林寺景区和三亚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是目前地方政府两种典型的模式:前者是将资源对外承包托管给大财团,由大财团投入人员技术和资金运营,地方政府要税收;后者是政府主导开发,自行设立门槛和管理。但无论哪种,暴露出的问题是中国旅游品牌开发中的通病:管理体制落后,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不够,文化对旅游产业支撑不足,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这样品牌透支的结果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总愿意在一个公司宣传和融资的时候去计算“无形资产”增值的部分,比如“少林寺”这三个字值多少钱?海南加上“国际”二字,身价陡增几何?但是当野蛮生长后,我们却很少计算品牌对消费者、对市场信心和投资人,缩水多少。一个旅游品牌,通常包含四个因素:1.自然资源属性。2.硬件设施配套。3.文化传承价值和包装。4.开发者管理水平。管理的意义在于,维持市场双方的价值平衡,包括信息平衡、资源配置平衡和消费心理的平衡。

  三亚管理部门觉得委屈,说查无对证。靠那种原始对账单和要游客来当面对质的监管方式,显然与“国际”二字不相匹配。我们不如看看丽江。当年,丽江的旅游名片和文化,并不是靠一味简单的歌舞升平打出来的。丽江政府不但开发了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以及火把节、吾昔节等各色特色民族节日和舞蹈等旅游产品,从而把文化作为产业链的支撑;在管理上每每发现问题后,也会做大胆的革新,为了治理诚信问题,推出旅游管理交易结算平台,统一用一卡通来消费,消费的数目最后会有据可查。说到底,旅游品牌是一种商业价值。品牌透支,也是一种真金白银的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