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点钞机:我来评课(5)寻找语言训练的力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7:06
 我来评课(5)寻找语言训练的力点 发表于2010-11-08 16:33:01  

执教者:葛建华(石港小学)

课  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时  间:9月20日

 

 

和葛建华校长是邻居,更是好兄弟。一直仰慕华校的教育才情,特别是他作为学校负责财务(不只是分管,还得亲自做账)的副校长,一直在语文教学的领域里不断耕耘,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华校是我区为数不多的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他对语文教学有独到的见解,我也时常可以看到华校对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

今天,我是第一次听到华校的课,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课堂留给三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想用三组词语来谈谈我对他这堂课的看法。

一是常式与变式。《装满昆虫的口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大多数教师都会按照课文后面的练习进行教学设计,带领学生重点分析“两件事”,从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的兴趣。刚才华校也已经说了,他在备课的时候,参照了十多个教案,大部分设计得都差不多。应该说,那样的教学设计也未尝不可,可以说是教学的“常式”,大家都可以那样去上,那样的教学设计体现的更多的是阅读教学的“共性”。华校的这节课,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变式”教学,体现的是他的教学个性,给我们年轻教师(他年纪不大,但教学很‘老’道)在教学研究上提供了一个范本。首先,他故意预设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有的同学认为课文写了两件事,有的同学认为写了七件事,那么到底讲了几件事呢”,在这样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再次认真读课文,并和学生得出了两个答案——“说写两件事有道理,因为这两件事是重点讲的;说写七件事也是有道理的,其中五件事是略写的”。表面看似在“忽悠”学生,其实质已经开始将作者写作的“技术”逐渐展示给了学生——接下来,让学生读“略写的五件事”,体会“有与没有”的区别;再细品详写的事件,如何去详写的——很自然地将“读”与“写”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学生的“读”,还是后面的“写”,都是非常有效的。这也使得我对当前全区搞所谓的课堂教学建模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教学需要一种“常式”,这一种“常式”教学的特殊规律,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但我们更需要“变式”,需要我们的教师对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与提升,形成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风格,不断繁荣教育教学的艺术。

二是宽度与深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说“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学生“语文素养”指的又是什么?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素养应该就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当然还包括“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林林总总的“素养目标”,我们总想在一节课上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涉及到教学“面”的问题。其实,是不是每一节阅读教学都必须把所有的素养目标都融进去呢?答案是明确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在不断地讲求教学“面”的同时,一定要抓住一个或者两个教学“点”。也就是说,一节课,我们的训练重点要少,切不可面面俱到。华校在这节课上,以“细读”作者重点写法布尔抓昆虫的第二件事,让学生既从那些“动作”“神情”“语言”中了解到法布尔这个人,也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详写一件事;通过对略写部分的“通读”和“跳读”,知道略写部分同样可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的作用,并以此为点,学会“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找到了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力点”,不仅仅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三是大气与细腻。作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并有着丰厚教研成果的老语文教师(呵呵),华校的课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大气”,什么是“细腻”。我们常常说,阅读教学要“细处摄神”“大处着手”,今天的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境界。“细处摄神”,就是说要能够抓住文本中精彩的语言文字,逐字逐句逐段进行品读;“大处着手”,就是说要能够抓住单一文本的特点,重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现在我们回放一下华校的课堂,这两点是不是都做到了呢?他和学生一起品读“法布尔抓昆虫”的那一段,那是细腻;丢开其他段落,重点将这一段作为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点,那是大气。这对我们在座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是有指导意义的,在课堂教学的研究道路上,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不要盲目地模仿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也不要过分地拘泥于“零打碎敲”式的研究之中。要敢于形成自己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力点”,做一个真正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语老师。

感谢华校提供给我们这样一节有内涵、有思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