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 hot n0553:太极拳十三字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6:34

太极拳十三字决

掤在两臂,履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
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退在转肚,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

有外十三诀,也应有内十三诀。外十三诀是形体动作上的,内十三诀,应该是与内劲和心意的运用有关。

-------------------------------------------------------------------

太极拳十三字秘诀,历代太极明师口传心授,择人而解,是太极拳本体一理的升华,既是体,也是用。这十三字诀贯穿在练拳盘架;推手;散手的始终。这十三字诀是:舍;借;敬;中;和,灵;圆;活;展;顺,粘;俭;空。

-------------------------------------------------------------------

内十三决为: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

对应太极拳七个层次:

第一层次:一圆即太极

“此层从背丝缠丝分出阴阳,其练是缠法,其用是捆法。”

第二层次:上下分两仪

“此层阳升阴降,阳轻阴重,其练是波澜法,其用是就法。”

第三层次:进退呈四象

“此层是半阴半阳,纯阴纯阳,互为来往,其练是虿法,其用是伏贴法。”

虿(chai):蛇、蝎类的毒虫的古称。

第四层次:开合是乾坤

“此层天地相合,阴阳交合,其练是抽扯法,其用是撑法。”

第五层次:出入综坎离

“此层火降水升,水火沸腾,其练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

第六层次:领落错震巽

“此层雷风鼓动,有起有伏,其练是抑扬法,其用是激法。”

第七层次:迎抵推艮兑

“此层为口为耳,能听能问,彼此通气,其练是称法,其用是虚灵法。”

 

     薛圣东老师研拳三十余年,对太极拳十三字秘诀诸多体会,今有幸将师父心得部分披露,望太极拳爱好者能得而悟之!太极剖判阴阳,动生阳,静生阴,动静由开而合,由合而开,使天地永恒地运动,继而在运动中阴阳极化产生阳中阴;阴中阳,阴阳演化相互交感,阳中阴,阴中阳运变生化,聚合,复归于太极中央,归而复始,生生化化,直归于无极混沌之真,即所谓阴阳生万物;万物含阴阳的道理。

     太极拳十三字秘诀,历代太极明师口传心授,择人而解,是太极拳本体一理的升华,既是体,也是用。这十三字诀贯穿在练拳盘架;推手;散手的始终。这十三字诀是:舍;借;敬;中;和,灵;圆;活;展;顺,粘;俭;空。

      太极拳是悟理,入道的门径。古人创拳乃是教后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得益处。太极拳是智慧拳,所以本人写书的目的也是思维立意;智慧开发。希望能通过《太极之光》这本书唤起更多的国人在思想上练拳;在意识上练拳;不拘于身体上有形的初级修为,希望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能在生活中练拳,将太极拳十三字秘诀贯穿到现实生活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品位,起止坐卧均含太极拳修炼之意,而不是世人通常所说一天练了一个小时的拳,两个小时的功那样。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练拳人;才是真正的修道之人,才能真正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及国粹的内涵与意义。

      太极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广泛的,可以说无处不在,处处皆有。如何更好地把太极拳灵活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是传统太极拳在今后重点要研究的内容和发展的方向。十三字秘诀综述


      太极拳十三字秘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共居一太极体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生化化,循环往复,无终无始,周而复始,复归于无极之真。"舍借敬中和"为道之体;"灵圆活展顺"为道之用;"粘俭"为道之术;"空"则为道之归向。能舍才能借,能敬才能忍,能舍才能逆来顺受,曲中求直,才能言圆活顺遂。得了中和之要窍,圆转周匝,阴阳变化,轻灵飘逸,如影随形,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变化无穷。太极拳十三字秘诀涉猎万象,含义万千,决非上述只言片语所能完全涵盖,学者须悟在心内,会在身中,超乎象外,得其环中,反复实践,反复揣摩,才能真正领悟。十三字诀虽不言"刚硬"二字,实乃"刚硬"之大用也,学者宜务必详察深悟焉!

 
 
太极拳十三字行功诀(注解)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掤的姿势要两臂圆撑,高与肩平,作一圆形:分单掤和双掤,单掤是左臂或右臂抬高与肩平,作半圆状,手指与肩头平;双掤是左右臂同时动作如上述。撑的主 要意义是在两肩下腋部好象放有两个弹簧,两臂如在弹簧之上,被弹簧力支撑起来,按之则落,抬之则起,随高则高,随低则低,攻时能发出弹簧性弹力。(即以机 警的动力,向外抖发出去这叫做弹劲)这样的弹劲在静时要含而不露,动的时候就要抖出去,要做到得机即发,不得机即守。这种劲路运用演变得手后,与敌角斗, 随时都有力的反射作用,俗说:劲在不发动时,似棉裹铁,软中有硬,做到软而能刚和刚柔相济。这种弹簧性的支撑活力,能在静动虚实里应用出来。
搭手履开挤撑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此可说明用挤的手法,如和对方互搭右手时,就用右手按住对方的右腕,同时左手也按着对方的肘部,顺着对方的来势向着横侧方履之,叫对方的掤式失去作 用,到这时急反出左手,用左手背向对方的右肩下击去,并且右手按住左手腕,加以辅助之力发击之,也就是用两手之力合力发出,这样叫对方难以还手。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按手用着似倾倒”用双手向外齐推,左太极拳中叫做按,用法是双手向对方的腹上胸下或者在已将对方的掤式封闭后来使用。用的时候双手按去,急进步向对 方的裆中冲进,同时用身子倾扑的式子来倍加推力,也就是用全身的力量加在对方身上。“二把采住不放松”是说明和对方搭手时,如果把对方的手臂抓捋住,就不 可松,不叫对方的手腕脱开,从而好使用自己的手法进取。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来势凶猛挒手用”是讲挒的手法,如果对方进击之势凶猛,我就急用一手找对方的腕,一手找对方的肘,要是得手,就急用力向侧后方猛带之。“肘靠随时任 意行”就是说如果我使用挒法把对方身子捋带过来,可是对方趁着我的捋带力量用肩部向我撞靠而来,我就急用采住对方肘部的手顺对方靠击之势,用屈肘的着法向 外横击,并且转侧身体来增加横肘的力量,叫对方被肘靠跌出。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此可说明采挒肘靠都能运用纯熟了,在和对方交手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对方虽然艺高,自己也所惧了。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拳诀上说:近人先进身,身手齐到才为真。就是说既然不怕敌,就不避敌,如果畏惧迟疑,是技击上最大的缺点,所以在和对方交手时要能上前迫近,能够迫近对方才可以发着进手,先发制人,但是迫近时,必须把自己的三前顾住,把对方使用进攻的七个部位注意到。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如果对方用先发制我,逼近我身打来,我急转身闪开我的正中部分,使对方着法落空,同时我急向对方的侧身进击。也就是取对方的横线,要拿住对方的横线,作为我的正中线进攻。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此名说明太极拳的体用法,有十三个字为他的主体,这十三个字,字字有法,法法使用。必须切磋琢磨下功夫,才可以得到它的妙用。

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在推手时,如遇对方的掤式很严密,两肩腋下的弹簧性知觉很灵敏,随动的功夫也很严密的情况,就只有采用人(入)手的方法,叫对方不得还手为是,如只用粘沾不离(听劲)不易得势。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和对方相接,如遇对方掤式不易攻入,就要采挒的手法,如果已经被我抓捋住,我急向右带或者趁机进用其他手法,因为迟则变,疑则慢,都容易被对方乘机攻入。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四正就是四个正方,四隅就是四个斜角。在和对方交手当中,我一面要主动地把持着四个正方,一面要寻找对方的四个斜角,为的是转移对方的正方,先破他的中心 动,假如对方守住了他的四正,我就设法变动自己的正方,来找对方的四隅进击。总起来说,就是用我的正面来袭击对方的侧面,所以叫做“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 即占先上先”。是说明先发制人的方式,不是以静待动的方式。如果对方距我太远,当然可以以静待动,假若已经临近,或是偶然接上手的时候,即应先发制人。
履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在太极拳中,履和挤归为一法,因为有履必有挤,如将对方的掤式履开,即可以趋势使用挤法进攻。肘靠是说明用肘肩胯来靠击对方时,必须进攻在对方的足跟之前,如在对方的左侧,就进右脚;如果在对方的右侧,就进左脚。
遇机得实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此可说明和对方攻守之间,对于进退要相机运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必须进退有法。怎样才是进呢?进是进身、进步、进手,是先发制人,而不被对方所制的方式;退是闪展腾、挪,要看对方的来势灵活转变,是取守的方式,走(主)要做到展转变化。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周身实力意中定”是说明全身竖力发击(出)的方法。全身大部分可分三节:脚跟是根节,腰胯是中节,头颈是梢节,此三节是发周身实力的重点。俗说:根节 动,梢节发,三节齐到力增加。所谓三节齐动,必定意注于腰,即三节力量的主宰在腰上,如果腰不动,根梢二节虽然动也不能发整力,是是局部之力。所以在技击 中必以腰为主力,才能发出周身之力。“听探顺化神气关”太极拳中的听劲,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来的知觉,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对方接手时,感 觉出对方刚戒柔的出处和部分运动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对方的来势和乘机顺势地向对方发着进击。也就是沾粘连随的进攻方式。听者不是以静待动,而是在动的里 边,沉着应付,随机进取之意,探是在沉着应付中,审知对方的虚实,可攻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击,宜守者,就蓄意待机。顺是不与对方的来势而取其法, 随着对方的来势而取主动的方法,化其来势而进我的着手,遇虚变实,遇实变虚,以柔化刚,而刚紧随其后;以刚运柔,而柔不失其坚(坚是坚定,乃柔的本体,不 是软而无力)“神气关”的意义,是在运用听探顺化的进行当中,要全神贯注,不可怠慢,才不致于失机和错乱,要应付裕(自)如,非将气沉着不可,如紧张恐 慌,气必上浮,气一上浮,动作失措,易被敌乘。太极拳认中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以意行气”“以气贯神”和“神贯顶”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在虚实的运用上,如果得到人手,就是手已得实的时候,就立刻放手来发着,不可错过机会,如果见实(却)没有立即发着,便成落空有体无用了。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练太极拳的人要明白体和用,练拳得到健康的效果和自发性的劲路,就算得到了本拳基本功夫,再能发挥拳义,可以在技击上应用,才算集其大成;俗说:功夫好练劲难得、能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是有道理的。


八字法诀


三换二履一挤按,搭手遇掤莫让先。
三换二履一挤按”是说在推手的过程中,要有二履一挤按的手法,来破对方掤的守式,便于进手发着。如果三次换手还得不到二履一挤按的时候,就知道对方是难以 取胜的对手。下半句,在和对方推手时,如遇对方的掤式难以致胜时,即要另法攻击之,要以先发制人的方式进手,不能让对方占先来制我。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太极拳的柔同,是软中有硬,真柔表现在按之则下,起之则上,可上下相随,才是柔中有刚,外柔内刚,有了这种真柔的功夫,才不易被人攻破。下半句,例如用刚 劲进攻对方的虚式时同,要柔劲紧随刚之后,才叫真刚,如果刚中没有柔劲在后支援的力量,这种刚就容易被折断。所以说刚中无柔不为坚。这里指出了刚柔相济的 道理。
避人攻守要采挒,力在惊弹走螺旋。
例如对方向我接触太近,我要封闭对方的来势或破对方的掤手时,须先用采挒的手法撤解对方的锋锐,使对方失去攻或守的时机。下半句,如果与对方搏斗难分或是劲路纠缠不分的时候,就用惊弹力向外发射,或用转环力缷去来势,以化除对方得手进着之势。
逞势进取贴身肘,肩胯膝打靠为先。
如与对方交手能够进身而拳手来不及进去时,即可屈臂用肘来顶击之。又如对方来势凶猛,我来不及还手闪避时,也可顺来势用肘击之。如与对方贴身不得用肘时, 就用肩靠胯打和膝盖顶撞的方法进击。这都是来不及还手的后备着法,须在靠近对方时使用,如贸然冲用则有被对方所乘的危险。
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动。
在推手时,全凭精神贯注,虚实变化的巧,并要探听对方的虚实劲路如何,以使随机应变,要想晓得对方的虚实,要用手臂动作的感觉力,审慎试(拭)听。
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练太极拳的人,如果不知道虚实的道理和作用,就会脱离太极拳的锻炼原则。虚实,就是一空一实,也就是一攻一守,此理不懂,就得不到体用合(一)的地步。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
此句说明,与对方推手时,要在掌中得到对方的窍要,探听对方的虚实究竟,逢虚则守,遇实则发,如果中实,得着而不知发放,就等于坐失良机。
虚实自有虚实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与对方推手,自己要能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还要掌握对方的虚实情况,虽然应本着遇虚当守,遇实则发的原则,可是得着对方的实,更不能忽略对方的虚尚在,免 得上对方引进落空之当。如我以虚迎对方之实而实紧随在后,若以实破对方的虚,虽然以实当先,但虚守仍不离我身,能掌握虚实变化的原则,才不致有落空或被对 方所制的危险。


乱环诀


乱环术法最难能,上下随合妙无穷。
太极拳的运用,以圈环方式为变化的基础。乱环是表示太极拳没有固定的圈环方式,例如在手法上有高低、进退、出入、攻守都走圈形,而圈是变化的,有大圈、小 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和有形圈与无形圈的区别,并且又分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无形克有形。什么是无形的圈?就是在出手动作中,随时都在螺旋力量的 范围之内,这和螺丝力量要成为动作中的习惯力量,所以虽然用手直入直出,但是只要接触对方的某部,便显示出直进是由螺旋力在推动的。由于这种螺旋力的主导 作用,就能随着对方的来手上下进退,并能在顺随之中相机地发挥螺旋力以入手克敌。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此句说明将对方诱入我的无形圈内,对方失去了主体力量,受我乱环螺旋力量牵制以后,即可随时达到得心应手的机会。而且,这时只要以四两的劲,即可发动对方 的千斤之力。俗语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以小力胜大力之意,并非纯四两来拨真千斤。拳诀说“练成千斤力,只费四两功”。是说要有千斤的收获,只用四两的力量 达到成功。例如对方以全身整力如同千斤之势来袭我时,因我用圈环法,滑走来力,使他失去重心,就可以用四两之力拨动千斤之势,达到制敌之目的。倘若四两的 力量不成功时,尚有似千斤之力在后接应周旋,也并非以纯四两敌真千斤的说法。
手脚齐到横坚找,掌中乱环落不空
此句说明在用乱环时发出整力的方法,按发力可以分全部力与局部力,全部力是把全身整力发出去,局部力是四肢单发的力量。要想发全身整力必定手脚齐到才可 以。拳诀上说:手到脚也到,打人如蒿草。手到脚不到,打上不得妙。就是说要发全力冲击对方,需要手脚齐到,才可奏大效。横竖找:是找对方的横侧方,来进我 的坚正方,就是向对方横侧进击,可以使对方失去重心,而不得守其中心。在我用乱环时,虽然对方陷入我的圈环内,但必须向对方的横线处发击,用我正直线的力 量,再加上手脚齐到的方法,才可以以小力胜大力,着法才不致于落空。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究竟怎样运用乱环的方法,才可以得心应手的运用呢?例如当我向对方横侧身发击时,所进击点为发点,并且要找准对方的跌落之点,由发点用全力直向对方的落点猛击,才可以收获全功。


阴阳诀


在这个诀内,说明太极拳十三法中的后六法半,前六法半已在十三字行功诀内说明,即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后文法半是本诀的:正隅、收放、呑吐、刚柔、虚实、单双、重。(定、重合为一法)前后共十三法。
太极阴阳少人修,呑吐开合问刚柔
阴阳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性质和现象。例如:反正、软硬、刚柔、屈伸、上下、左右和前后等。练太极拳的人很多,但钻研这个道理的人现在还不多。
呑吐和刚柔在太极拳十三法中占两个法。这两个法在开合动作中来运用。例如平推四手,称为合手,即是以吐法为首要,以呑法为次要,以柔当先,刚劲紧随其后, 尽量使用推法,此推法即如同吐出一样要脆、要快、要冷、要急。如由推手分开,出了平推四手的原则,即称为散手,即是以呑法为首要,吐法为次要,以刚劲进 击,尽量施展打法。此呑法职蛇吸食之状,也须要冷、急、快、脆之突击法。此句说明和对方交手后,由开合之分,运用呑吐之法,发挥刚柔的劲,刚和柔就是阴 阳,刚属阳,柔属阴,也就是说开合呑吐之分,合手阴阳虚实之现。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正隅和收放,占太极拳十三法中的两个法。正是四个正方,隅是四个角度,用我的正方向对方的隅方进攻是手法上的必要路径,如果正对正就要犯冲撞(也叫双重)就要互相顶劲,角对角就要犯“轻对轻全落空”的毛病,必须以重击轻,以轻避重,才不失致胜道路。

收放,是先诱对方深入,也就是俗说:欲擒先纵之理。收放先向怀中带进,放是趁势放手向外击出。此句说明,在和对方交手当中,要利用正和隅两方的机会进退,再按收放的方法进击,在动静变化中从容对待,随机应变。
生尅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在用手法时,有生的生法,就是先发制人的手法。有尅的手法,就是防备对方进击的手法,生手与尅手要紧密配合着应用。

如果对方来势凶猛,不 及还着时,必先闪开他的锋锐,虽然是闪,但不可失去还手的余地,要做到:逢闪必进,逢进必闪。拳诀说:何谓打,何谓顾,。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何谓 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这是说明闪进和顾打是一致的行动,不可截然分割使用,这些都要在动中随时注意。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显轻勿稍留。
武术上的摔法,打法的用劲和用力,不出三个劲,即轻劲、重劲和空劲。轻、重、空这三个劲路也就是小力、大力、空力。按说大力可以尅制小力的,可是太极拳?清求以小力制大力的技术,也就是用小力巧制拙力的技术,这里关健问题在于轻重、虚实的变化。

武术中的轻重变化是和虚实分不开的。如和对方交手,发觉重里显轻的时候,就应立即发手,只要遇力不顶,就要顺着力的趋向进攻,这样击无不中。所以说“重里现轻不稍留”达到此地步,必在轻重虚实上运用纯熟才可。

关 于轻重用力方面,有单重和双重的分别。如在练拳时前腿虚后腿实,(即重心在后腿)叫单重,双腿着地力量平均叫双重。按实际运用上说,单重和双重的意义不在 将重心放在前腿或后腿上,而是运用劲的出发点上。所谓随重用轻,随轻使重,才能发挥轻重的效能,拳诀说:“双重行不能同,单重倒成功”就是说:双重是力与 力争,相持不下。我欲去,你欲来,结果是力大制力小。单重是:我用力击出时,使对方处处落空,这在武技上说是最上的高手。

这里所说的轻 重,就是分清单和双,单双和虚实在太极拳十三法中占两个法,另外半法是重(中)字。按重和定合为一法,因为定和重有紧切的关联,定是稳定,重和中不能离开 定,帮常说:逢中必定。太极拳中所讲的力是中心力和重心力。用在技击上,是用我的重心力向对方的中心进击。重心力是在我对准对方可击之点(定)即将全身之 力集中于手掌上或拳上,这掌和拳就是我发力的重心,我手的着落点即是对方的中心点。简单地说:就是以重击中,以定用手。

总结太极拳十三法,全是两个不同的、互相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合乎太极阴阳之理,这是太极拳术运用方面所具有的变化规律。


十八在诀


棚在两臂
    棚劲的功能,发挥在两臂的圆撑力量上.这种支撑力,在任何动作中,都需主动使用.
    捋在掌中
    捋是破棚的手法,左右两捋的知觉力全在两掌,由掌的知觉力,探听对方的轻重虚实,然后可以随着捋式进着.
    挤在手背
    挤是击出的手法,在捋开对方防御的棚式以后,随以挤手进而攻之;搭手要用手和臂加在对方的空隙点上挤按之,如两手合用可增加击力.
    按在腰攻
    按是用两手推出之式,发出进击的力量,全以腰部为主力.
    採在十指
    采是用手抓实,所以十指之力,用力嵌牢.
    挒在两肱
    挒式是取对方的全臂,用我一手抓住对方之肘,一手抓住其腕,用力向下捋带之手法.两肱既两臂.
    肘在屈使
    肘是运用肘力发击对方,不论进攻与反击,在用时要屈回小臂,以肘尖顶撞或横击.
    肩在靠攻
    靠法是要用肩头靠击对方的胸部,或者用膀来靠击对方的腰肋部.
     进在云手
     云手的手法,在太极拳里占一个进字,就是要向对方进入手法,云手是其一.
    退在转肱
    在太极拳里,倒转匑肱走法占一个退字,就是在闪避对方来势和不及还手时使用,是退的方法之一.
    顾在三前
    顾是照顾和防护的意思,就是和对方接手时先要把自己的眼前手前脚前三方面照顾好,以免被对方击中.
    盼在七星
    盼是注意看望,也可说是警惕的意思.七星是指身体上的七个部分所在,就是肩、肘、膝、胯、头、手、足.这七个部位,在与对方接手时,不论在静中或动中,都时时刻刻地小心照顾到.
    定在有隙
    定是找到对方的空子.在和对方交手时不可冒进得到进手的机会,就立刻不停的发手,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中在得横
    中是击中.要想把对方击中,必须得到对方的横.横就是在和对方交手时,我转身找对方的侧面,对方的侧面在我面前叫做横,对这对方的横,立刻发这进击.
    滞在双重
    双重是两方的重心相迂,就是力与力争了,这样不能闪转腾挪的灵活变化,故要避免双重.
    通在单轻
    单轻就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就是进用单重才可以使对方失掉抵抗的能力.
    虚在当收
    虚是在和对方交手时,在不得手或得不到机会进攻的时候,应当取防收之势.
    实在必冲
    实是在和对方交手时,已经得手啦,可以乘虚而入,在这时即立刻冲击,这叫得实.


五字经诀


(这是二十个字冠顶之诀,每五个字一句)
披从侧方入:披是经过对方的侧身进势进着,也就是找对方的横线,以我的竖线(正身)进着攻击。

闪展无全空:闪是闪开的意思;展是转变我的身法手法。闪和展都是不得手而转移的办法,可是在闪展的解手时候,要有后式接应,或者闪展里面藏着手法,这样的闪展应付,才不致于落个“全空”,在技击上是不能有全空现象的。

担化对方力:担是负担的意思。就是用我的臂膀的弹簧力化开对方的来势,使对方失去中心和重心,以便我发手进着。

搓磨试其功:搓磨是和对方交手时,先要不丢不顶,不丢是顺随对方来势,不顶是对方的来势不用力拒阻,在粘沾之中,试出对方的虚实情况。

歉含力蓄使:歉是不足的意思。含是力储在内,含而不露,蓄是积聚的意思。这是和对方交手时,先用一部分力量作试探,保存着大部分的后援力量,等到试探出对方有机会进着的时候,再把蓄积的含力,全力发出,这就是蓄力待发的意思。

粘沾不离宗:粘沾是沾连不离,就是说和对方交手,用粘沾的方式粘着对方,进退周旋,使对方想进不得手,想退也不得脱,以不即不离的方式为宗旨。

随进随退走:随是跟随,就是用粘沾的方法,随着对方的进退而进退,对方如前进我即后退,对方后退这即前进,可以随势之中寻找进势出而击之。

拘意莫放松:拘是抓拿的意思,就是在与对方进退周旋,施展粘沾里面,时时要有抓、捋、采的方法做准备。如果得着用手的机会,就可立即使用抓拿的手法以捋带之。

拿闭敌血脉:拿闭是武术技击上的擒拿手法之一,如果对方来势阴毒时,就可用拿闭的手法,使对方被箝制,或者叫他窒息失去他的活动力。

扳挽顺势封:扳是反转制阻,挽是拘住不放的意思。我如将要遭到对方扳挽手法时,要顺着来势封闭他的来手,不让他得逞。

软非用拙力:软是外似绵软不硬,而刚实蕴于内。太极拳中讲的软,并非是不用力和没有力的软,而是不用拙力的柔。柔在前,可是刚紧随在后,为的是以柔在前便于试探对方的来势,一旦得机,再用刚劲发手。

掤臂要圆撑工:掤是掤手,用时臂膀要圆撑起来。

搂进圆活力:搂进的力量,以圆活为主。圆活力就是横竖皆有力的混元劲,也就是横竖上下左右,各方面都有 含蓄力,否则有横力无竖力,或有竖力无横力,都容易被人所制。俗说:太极拳以球作例,要有混元的沉力,此力如环无端,也就是刚柔不现端倪的意义,在运用上 要不偏不倚,圆整灵活。

摧坚戳敌锋:摧是拒拦,就是要所对方坚锐的来势戳闭,不叫他 攻进来。

掩护敌猛入:掩护是用方法遮避敌锋,先求保护自己,再说寻机进袭。

撮点致命攻:撮点是用手指戳点的意思。此句是说如果对方恶毒进攻我不及掩护时,就可用戳点致命的手法,以避其凶。

坠走牵挽势:坠是由高下落之势。此句说明,如果我的手或臂被对方抓捋住的时候,对方必用牵挽的手法来牵倒我,或是扳折我臂膀,这是不可用撤手还式)击)的手法来解除,要用沉肩坠肘和坠身退走的式子来应付。

继续勿失空:此句接连上句是说在退走的当时,要乘机用手法进击,也就是粘沾不断,式式不空的意思。

挤他虚实现:挤是挤法,这里说明了用挤法的时候,含有引逗的意义。用挤法来迫挤对方,使他现出虚实来,以决定我应付的着法。

摊开即成功:摊是撒开的意思。就是用挤法逼出对方的空隙后,就急速用撒开的着手进击。摊开也就是在舒大展,直发到底的手法,使对方不得还手,一举成功。


练太极拳的主要要求
太极拳在运动上的主要要求是:松、稳、慢、匀以及连绵不断、平气舒展。这里着重谈一谈松、稳、慢、匀四个字。

 

松:是机体内外都要松驰舒服,首先放松大脑,俗称“平心静气”,心者意也,在开始操作的前后,要摒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于静中生动的意义,使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不紧张,在松弛愉快里,得到休息调整,发挥它对机体各系统的支配能力,而达到内壮的效果。

 

稳:是在操作时,招式要稳,要中、要正,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就是把脊椎和颈椎竖直,以中心的活动力来运用重心的支撑力,避免偏重,使周身得到均衡的活动。“神贯项”又叫“顶头悬”,是以神气贯顶的意思,所谓神有所持,意有所思的表现,也就是收敛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分散力,使之集中,而另有一种专一想象的目标。

 


慢:是在操作时,动作要慢,以意的支配,而表现到机体四肢上,由极静中生出来的动是极动,由极慢中生出来的快是极快,所以在运动时,要不急不躁,在这似动 而不急动、似静而不纯静的活动中,完成这一整套的练法,使得周身的关节,得到平常活动范围以外的超然活动;可是外虽动,而不扰于内,这样的操作,非但不伤 气,且可养气,能使全身的筋骨、关节和肌肉,受不到激烈压迫;由于起伏转折的动作,可以逐渐达到体质健康的目的。因此年老体弱的人,进行这种由浅入深的身 体锻炼,是适合的。

 


匀:是在操作的姿势上,应当舒展的尽量使之舒展,应该紧凑的也要适当地紧凑,不可有团聚和气滞的动作,呼吸与姿势都要均匀平和。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血液循环,而且可使肺活量加强。

 

在这松、稳、慢、匀和连续不断的活动中,来完成太极拳的一套练法,久之自可取到改善健康状况的效果。
生火:
练松:养精的火候,必须使心还到虚无的境界,心敬用意,意动形随,内外集中心神专一,呼吸自然,精生旋动,身体如棉,阴阳相生(六窍关闭),动必合法。
武火:
练劲:精生之后,要保持虚无状态,内劲动转时的轻重、刚柔、快慢、虚实要忽隐忽现,灵活运用和细心体会。周身骨节松开,虚虚对准笼住,以意贯气于经络中,自然周身劲整而灵活,做到内外、处处合住。
练用:如果丹田和经络中有了融温暖等,感觉时这就是混元气在丹田中发生了,这时须用立用导气、引精的方法运行。


道法


小架一路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揽擦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 8、搂膝拗步 9、初收 10、上三步 11、斜行拗步 12、再收 13、上三步 14、掩手捶 15、金刚捣碓 16、披身捶 17、背折靠 18、青龙出水 19、三换掌 20、肘底看拳 21、倒卷肱 22、白鹅亮翅 23、搂膝拗步 24、收式 25、闪通背; 26、掩手捶 27、六封四闭 28、单鞭 29、云手 30、高探马 31、左右插脚 32、左蹬跟 33、击地捶 34、二起脚 35、护心拳 36、踢一脚 37、蹬一跟 38、掩手捶 39、小擒拿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后招 44、野马分鬃 45、六封四闭 46、单鞭 47、玉女穿梭 48、揽擦衣 49、六封四闭 50、单鞭 51、云手 52、摆脚下岔 53、金鸡独立 54、倒卷肱 55、白鹅亮翅 56、搂膝拗步 57、闪通背 58、掩手捶 59、六封四闭 60、单鞭 61、云手 62、高探马 63、十字脚 64、指裆捶 65、白猿献果 66、六封四闭 67、单鞭 68、铺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虎 71、摆脚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太极十三杆


第一招          青龙出水
第二招          童子拜观音
第三招          饿虎扑食
第四招          拦路虎
第五招          腰拦枪
第六招          斜披横扫眉
第七招          井拦倒挂
第八招          中心入碓
第九招          俊鸟入巢
第十招          面披背崩
第十一招        拖杆
第十二招        黄龙三搅水
第十三招        收回怀中抱月势


小架二路


1、 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单鞭 4、护心拳
5、斜行 6、金刚捣碓 7、披身捶 8、指裆
9、斩手 10、翻花午袖 11、掩手捶 12、拗鸾肘
13、大红拳 14、小红拳 15、高探马 16、玉女穿梭
17、倒骑龙 18、掩手捶 19、裹鞭炮 20、掩手捶
21、兽头势 22、劈架子 23、左合 24、右合
25、掩手捶 26、伏虎 27、抹眉红 28、黄龙绞水
29、左蹬跟 30、右蹬跟 31、掩手捶 32、扫膛
33、掩手捶 34、左冲 35、右冲 36、倒插
37、夺耳红 38、急三捶 39、变式大佐炮 40、翻身打一炮
41、顺鸾肘 42、窝里炮 43、抽根打一炮 44、连珠炮
45、摆脚 46、当头炮 47、金刚捣碓 48、收势


太极拳十三字行功诀


十三字:“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口诀: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八字法诀:
三换二捋一挤按,搭手遇掤莫让先。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避入攻守要采挒,力在惊弹走螺旋。
逞势进取贴身肘,肩胯膝打靠为先。


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
练拳不谙虚实理,框费功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
虚实自有虚实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乱环诀:
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


       台湾葉金山注解的太極拳十三勢詮真【王宗岳原文】《十三勢》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
【葉金山詮真】《太極拳的十三種體勢》一方面我們從太極拳十三勢的戰鬥,像長江大海一樣,滔滔不絕地連環攻防,稱名它叫「長拳」;另一方面我們從太極拳十三勢,是根據人體的十三種運作原理作戰,稱名它叫「十三勢」。

【王宗岳原文】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
【葉金山詮真】我們說太極拳十三勢叫作長拳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打拳時手腳伸得長長地,而是因為太極拳十三勢的作戰運動,就好像奔騰不歇的長江大和大海一樣,它的攻守波滔,一波接著一波,連綿不絕,彷彿傳到千里之外,完全沒有停息的時候啊!

【王宗岳原文】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
【葉金山詮真】太極拳十三勢這種武術,就是包含「掤、捋、擠、按」四個身法,「採、挒、肘、靠」四個手法,以及「進、退、顧、盼、定」 五種腿步法,合計為三體十三勢啊!

【王宗岳原文】掤、捋、擠、按、即坎、離 震、兌,四正方也。
【葉金山詮真】四身法「掤、捋、擠、按」,就是把身體的「前轉掤、後轉捋、側移擠、前移按」所運用的人體方位,定位為四個端正的方位;它的代表方位為「北坎、南離、東震、西兌」,也就把武者身體方為定為「體後北、體前南、體右東、體左西」四個端正的方位。(金山說明:現代人的地圖觀念和古人不同,王宗岳時代以前為南,後為北;因此現代人練功時,可以調整成現代人的前北,後南,也就是「體後南、體前北、體右東、體左西」才不會混亂,調整後只是名稱改變,並不會影響方位的作戰。)

【王宗岳原文】採、挒、肘、靠,即乾、坤、良、巽,四斜角也。
【葉金山詮真】四手法「採、挒、肘、靠」,就是把雙手「掌拳採、小臂挒、肘尖肘、肩背靠」的環形輪流攻擊武器,定位為四個斜角武器,它的運動方位為「西北乾、西南坤、東北艮、東南巽」,也就是「右手後隅西北、左手前隅西南、左手後隅東北、右手前隅東南」四個斜角。(金山說明:如果按照現代人前北,後南的方位觀念,前後隅的名稱會變成「右手後隅西南、左手前隅西北、左手後隅東南、右手前隅東北」。)
【王宗岳原文】此八卦也。
【葉金山詮真】「掤、捋、擠、按」和「採、挒、肘、靠」所統合而成的戰技就是八卦方位變化的戰技啊!為什麼說它是八卦方位的戰技呢?因為利用身體以「北、南、東、西」的端正方位旋轉,就能夠將身體的正面,轉向四面八方追蹤攻擊敵人。當身體藉著轉動,正面向敵人時,這時候手上的「採、挒、肘、靠」武器,就全部從身體的斜角部位出擊,如此一來四面八方就沒有一個地方是我們攻擊不到的。最重要的是我的攻防,如果根據這個四方正、四斜角的方位技術,就能夠永遠面向敵人,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小的角度,最快的速度用分擊和合擊的方法打擊敵人,而不會形成絲毫敗形。所以四正方、四斜角的技術,能夠形成像八卦形狀的蜘蛛網狀系統,並練成太極拳特有的沾粘後有效出擊的技術,藉控制而打擊敵人,所以才稱為八卦方位變化的戰技啊!
【王宗岳原文】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
【葉金山詮真】向前方邁步或踢擊,叫作「進步」;向後方邁步或踢擊,叫作「退步」;向左方邁步或踢擊,叫作「左顧」;向右方邁步或踢擊,叫作「右盼」;完全不移動步伐,而在原地藉著移身換形而作戰叫作「中定」。這也就是要完全配合四身法四手法而動靜的「金、木、水、火、土」五種腿步法方位。「金、木、水、火、土」五種腿步法方位,包含「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等,動步和不動步的五種腿步動靜變化,這是太極拳的五種腿步行動模式,稱為「五行」。
【王宗岳原文】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葉金山詮真】太極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的八卦五形變化,統合起來就是太極拳十三勢的全部變化 ,這是太極拳的十三種作戰體勢,所以叫作:「十三勢」。

很多人問:「什麼是太極拳?」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凡合於王宗岳祖師《十三勢》所規定的出拳原則,就是太極拳;凡不合於王宗岳祖師《十三勢》所規定的出拳原則,就不是太極拳。按照《十三勢》所規定,當你的身體前後左右定位為「東西南北」之後,你的「掤、捋、擠、按」攻擊,是打在四斜角上的就是太極拳,打在其它方位的都不是太極拳。
如果按照《十三勢》的規定,先不管你主張太極拳要柔要剛,或要剛柔並濟,假使你行拳的方位不合於《十三勢》的規定,你的拳法就不是真的太極拳,是假太極拳;如果你的方位合於《十三勢》的方位規定,就是真的太極拳。
當然這些規定,都是以相信王宗岳祖師為太極拳發明人為準,如果你不相信王宗岳祖師為太極拳發明人,那麼你就不必以《十三勢》作為太極拳的判準,甚至你可以按照自己或別人的說法,直接認定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不是太極拳。
我們學習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不是拿來自命清高,自立門戶用的,而是要用來練成階級神明武學用的。遵照王宗岳祖師的《十三勢》規定來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多到講不完,懂得用的人是有福氣的人;不想用的人,雖有他自己的堅持,我們卻為他們感到可惜。
祖師王宗岳的《十三勢》大致來說有下列殊勝之處,是別的武術和太極拳絕對沒有的:
1.《十三勢》的方位規定,是非常簡明的行拳方位,非常容易了解。全世界的武術,從來沒有一個人曾經這麼明確地將人體戰鬥模式,作這麼清楚而簡明的論述,能夠讓學習者一看就了解。
2.《十三勢》的方位規定,完全合於人體戰鬥工學,能有效發揮人體戰力。四正方、四斜角、五行的規定,是人體戰鬥工學的一大發明,它能有效地讓人體戰力發揮出來。
3.《十三勢》的方位規定,可以作各種摔打擒化踢的運用,是極高明且簡易的統整戰技。太極拳因為有了十三勢的規定,所以能夠用最簡單的身手步模式,有效達成各種攻守戰技的統整運用,而不會各種技術自行其是。
4.《十三勢》的方位規定,尤其是採列肘靠進入斜角的打擊方式,是人類武術技術的偉大發明。如果能夠徹底了解它的精義,就能夠圓潤地施展出其他武術所無法練成的,高級戰鬥形態和技術,包含太極拳獨特殊勝的沾粘連隨,敷蓋對吞等各種特殊戰技。
5.《十三勢》的方位規定,讓雙手攻守角度變得極小而連續,能夠形成高技巧、高速度、高威力的戰技。十三勢的方位,可以形成非常小的攻守方位,前後手的攻擊間隙變得很小,連續攻擊的效益極佳,不會有前後攻守斷裂的現象。
6.《十三勢》的方位規定,由於非常明確,所以練習效果極佳,不會出錯。照著十三勢的方位技術練習太極拳,不但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永遠不會出錯,出了錯自己馬上能夠發現,這對於習武的人來說,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練過的人很難再去接受別的武模式了。
十三勢的好處說不完,過去很多人說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早已完全失傳了,已經完全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了,根本沒有人能夠再繼承和弘揚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技術,包括身法、手法和腿步法,不但沒有消失,而且還清清楚地記在《十三勢》之中,只是在宗岳門之前,根本沒有人完全看懂並且詳解出《十三勢》在寫什麼而已。
如今宗岳門打開了王宗岳祖師太極拳十三勢這扇塵封數百年的大門,雖然其精微處,非入門口授仍難以深入體會,也無法練成其中的精緻技術;但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運作模式,大致已經因為宗岳門《太極拳十三勢詮真》的解說,而清楚地呈現在世人眼前,相信日後將逐漸不會有人再懷疑其真實性了。
宗岳門的所有武學,都立基於十三勢的身手步戰鬥模式而發展,我們是王宗岳祖師太極拳技藝的開啟者及追隨者,在武術百家爭鳴的時代裡,宗岳門除了開啟、追隨之外,更願意擔負起王宗岳祖師太極拳技藝的弘揚責任,作一個王宗岳太極拳的弘揚者。把王宗岳祖師階級神明而精微的太極拳技術,弘揚到全世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對太極拳有興趣的人,都能夠蒙受到王宗岳祖師太極拳的大利益。
 
-------------------------------------------------------------------------------
 
杜元化太极拳十三字精义解2010-03-09 22:50
杜元化的十三式的内容是:
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他说:命名十三式。总而合之,为十三,因各有效用,故不得不列为十三。他又说:其中所包一圆、两仪、四象、八卦,各有秘诀,一丝不乱。一太极图之中而十三式俱现,秘莫秘于此矣。
又结合七步功夫说:
1、一圆即太极,2、上下分两仪、3、进退呈四象,4、开合是乾坤、5出入综坎离、6、领落错震巽、7、迎抵推艮兑
其传人认为这些内容是:太极拳新概念,而不能完全的理解。
首先说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就三项基本内容,即修炼、建体、至用。谈拳论道,不能混同的说,必须要修炼、建体、至用分明,而能一以贯之。古人云:“涵养之以静以蕴其继(体),灵妙之以动以畅其用。体非无以立其大本,用非无以彻其元功”。下面就从修炼、建体、至用三项内容,系列的剖析杜元化的十三式的内容和七步功夫说的内容之精义。


一、圆,一圆即太极:此层从背丝、缠丝分出阴阳,其练是缠法,其用是捆法。

此圆者,从体立论,即自己的法身道体,即太和一气之圆满的体象。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所描述的内容,其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道体无形无象,但确是妙有。后人将此称为“太极”之体。而关于此法身道之体的论说,历来圣贤皆有描述,将我根据拳法精义而整理总结的说法,分别录之于下。

 

就此法身道体之功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法悟后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摘自《传统内功源流论》

这个法身道体能生万法之用,何能十三个字就概括的了的。但是,运用此十三个字是可以概括的论说了。当然,这也是运用融化法融化的说法。


如以境界说: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无一丝杂气搀入其中。言之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合天道。与圣人并立,与太虚同体。


——摘自《孙禄堂武学大全增订本》

如以道体直接说:

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无所不容;卷之退藏于密,其小无内,无所其入;卷放得其时中,丝毫无差,无不切机。

太极的法身道体之说法的来源:源于《易经》的“健顺和之至也,太和一气”。道也,天地人物之通理,名之曰太极。

背丝者,8字运行的劲势方法之法式;缠丝者,内气、外形双曲螺旋的劲势动变方法之法式。故曰:其练是缠法。就是顺逆缠丝法,亦名:阴阳逆从、劲形反蓄法。

其用是捆法,因有内气、外形顺随而用的“内吃外靠、外吃内靠”的两种技法功夫,可造成一点子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拳势,虽不打敌而敌莫敢乱动,足下如站在圆石上一般,不动都欲跌倒。故将此“内吃外靠、外吃内靠”的两种技法功夫名之曰“捆法”。此乃“中气”功夫。前贤有论,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至于中气,能令敌人进不敢进、退不敢退,浑身无力,及其危难。足下如在圆石上站着不敢乱动,几乎足不动即欲跌倒。此时虽不打敌,敌自心服。

《陈谱·中气与浩然之气血气辨》
二、上下分两仪:此层阳升阴降,阳轻阴重,其练是波澜法,其用是就法。此上下者,上天下地之两仪也。自身的内气为自己的天,自身的外形为自己的地。内气者,健之体,外形者顺之体。此正《太极拳经》中所说的“健顺参半、引进精详”之句的精义。此乃天地定位的体现。内气、外形的性质,又是乾坤定位法的结果,即干健坤顺法说。

这就有了内气、外形,柔外刚中的匹配如一的法式,即健顺德之体立;就其所用,柔化刚发,以柔用刚,阴阳迭神其用。
而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皆是出现在两仪法式中的矛盾统一运用的技法问题,即内气、外形对立统一于一体之中的问题。此乃“不知两何能知一”的传统拳术体、用之概念,即“二一一二”之练、体、用的宗旨。
而此乃专以内气、外形之“气升形降、气降形升”的升降法式立论而概括之。“气升形降、气降形升”的升降法式周而复始的运作,以内气论,犹如水之波澜,就是心意六合拳的波浪劲、翻浪劲之法式,故曰:其练是波澜法。因其可以“随屈就伸、随伸就屈;随起就落、随落就起”,本是顺随之起落法式。不言顺随二字,只以“就”字言之,其实就是顺随之法式的论述。而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等诸法式,皆可以是“就”法言之。

三、进退呈四象:此层半阴半阳,纯阴纯阳,互为往来,其练是虿虫法,其用是伏贴法。
承上一句“上下分两仪”而论述四象的法式。因为,子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而有关四象的法式,《太极拳经》中有专段论述,论之如下:
寒往暑来,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
上下相随,不可空谈;循序渐进,仔细究研。
人能受苦,终跻浑然!至疾至迅,缠绕回旋。
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炼至极,极小亦圈。
其中“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一句,就说明的是“四象”法则的。
何止进退呈四象,凡两仪中的一切内容,如以暗劲法式匹配,在攻防中皆呈现的是四象的法式。如果劲形反蓄,阴阳逆从,则一身之中,进中有退,退中有进,此乃暗劲的法式。其根本来源于《易经》的“阳数始于一,阴数始于四”的道理。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动变法则中才见攻防两仪之事实。
以外形虚实法言之,就是“上下相随”的四象动变法则,此其一也。如再以“劲形反蓄”法论之:左攻右守,左攻者形出而劲势返回旋;右守者形回劲势反发出。内气、外形合观之,呈现出攻守两仪动变中见四象的动变法式为根基。右攻左守者亦如是法,凡两仪攻守法式皆如是法。故名曰:“互为往来”。有关此法,《拳经-千金秘要歌诀》中有详细论述,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一、问曰:“势去脚不稳,何也?”
答曰:“在势去意来”。
      势若去时要猛狠,意旋回时身步稳。
      百骸筋骨一齐收,后手便顺何须恐。
此劲形反蓄法的实施自有“触处成圆”的化解攻击之妙用,又有“方正直进”的攻击犀利的趣味!此乃是“蜘蛛游网,荷叶滚珠”的静以制动之挨着何处何出发的法式。故曰:其练是虿虫法。虿虫者,蜈蚣、蚰蜒之类的百足之虫,如制其一处,而其身体其他部位仍能动变之义。而其所用的是“敷法”,故曰:“为伏贴法”。这是在接触点部位采用的“敷法”而说的,即内气、外形的“内吃外靠、外吃内靠”的方法。因为采用这样的法式可具有不撄人之力的不干扰对方,致使对手防不胜防。有关此法历代前贤多有论述,择两段以证之,录之如下:
又与人练打之时,前手如探子,必要理清,就是敌人一动手时,精神必要为之掀开,令彼自露其空处,然后一转进身,便处处是空中投石,所谓乘虚而入好用机是也。                    《拳经?口传百法》                                                      
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要安排的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李亦畬-太极拳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两论中的“精神为之掀开;人一挨我,我不动彼分毫”的说法,就是对“敷法,伏贴法”的描述。
四、开合是乾坤:此层天地相合,阴阳交合,其练是抽扯法,其用是撑法。
《太极拳经》中说:“虚实开合,即是拳经”。传统拳法中内气者,干天之体,故而健运不息,纯粹之精也;外形者,坤地之体,故而镇静厚载,顺从之德。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的暗劲法式,讲的就是“劲形反蓄”的法式,此谓天地相合。如果劲形反蓄的法式再以“开合法式”来论述,就是“形开劲合,形合劲开”着两种法式。也就是劲形反蓄的“外吃内靠、内吃外靠”的两种法式。吃者为抽、为吞、为吸;靠者为撑、为吐、为呼。气形交互相合为用;彼此刚柔互用,故曰:为阴阳交合为用。而其修炼、运用,都是内气、外形各自的“抽扯法配合撑法”而实施的,此法简曰为:“吃靠法”,或曰:“靠吃法”。此法在各家拳谱中多有论述,以资为证,再择优者之论,录之如下:
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变化,不再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摘自《清代李亦畬太极拳谱?五字诀》
胡为真懂(劲)?因视听无由未得其确也,知瞻眇顾盼之视觉,起落缓急之听知,闪还撩了之运觉,转换进退之动知,则为真懂劲!则能接及神明;及神明,自攸往有由矣!有由者,由于懂劲,自得屈伸动静之妙;有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又有由矣!由屈伸动静,见入则开,遇出则合;看来则降,就去则升。夫而后谗为真及神明矣!
                           ——摘自《清代杨氏传钞老谱?懂劲先后论》
所引的第一段中论述的是:内气升者为开,降者为合的法式。第二段论的是:内气、外形,匹配合一的外形见入则开为阳,配以内劲的看来则降为阴;外形遇出则合为阴,配以内劲的就去则升为阳的法式。体现的是“阴阳逆从、劲形反蓄”的暗劲法式。
五、出入综坎离:此层火降水升,水火沸腾,其练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
综者,错综之谓也。语出《太极拳经》:“或收或放,忽弛忽张;错综变化,欲抑先扬”精义中。
传统拳法中有宗离火的轻灵劲势的方法,有宗坎水的松沉劲势的方法。一般是升举的拳势用轻灵,落降的拳势用松沉。如以劲形反蓄法来认识:升举的拳势用轻灵内有松沉的劲势为配合;落降的拳势用松沉内有轻灵的劲势为配合。这样才能保证攻防的动变平衡的拳势。其将此法名曰:“水火沸腾”的法式,其道理在此。至于说:“火降水升”的精义,乃指内功修炼的“气沉丹田”的离火下降,坎水蒸腾上升的景象而说的。
而其练是催法中的“催”字,乃表明的是内功修炼运行内气的方法。为说明这个“催”字的精义,引前贤之论以证之,录之如下:
提催灵闰(音按)妙工。
此乃通天彻地功夫,宜得暇即用,久可却疾,添益精气,培补下元,活涌泉穴。此穴开通,则身中筋骨血络,皆舒展自如,乃千古不宣之妙,宜当时习之即觉也。提者,自涌泉直上泥丸;催字,自天目中少停,绕头三转,自左而右;灵字,至玉枕,归一度喉间;闰字,分入两肩,从臂内降至十指尖,由手背上穿缺盆夹脊,横穿前后心,降脐中少停;妙字,自腰眼小小穴三转,少停至海底(再至丹田)气海多住,降肛前肾后即会阴(海底)少住,至尾闾多住;工字,入环跳穴多住,至膝胫达涌泉,反上胫间,膝后多停,升到肾前九转,至下田停住。九转为满,此坐功完也。
夫行走之间,更有三字诀,乃“清、静、定”也。清字,存神泥丸,如水清月朗,风轻日暖;净字,一气到脐,思看取莲花净之意;定字一气至海底停住,思如泰山之稳,外诱难挠,如松之茂,如秋阳之清暖,如露之含珠,月之浸水。其坚如刚,其柔如絮。再合而为一,自泥丸一想涌泉,浑浑澄澄,无碍无停,久则神光聚也。       《浑元剑茎?剑髓千言》
还有贯气诀的“气随心到,心逐气穿”的法式,皆表明了内功法中的“催”字之妙用,故其曰:“其练是催法”。
而具体攻防运用时,内气在自身内的上下、左右、前后,往来运行;轻灵、松沉相互转化为用,呈现内气外形妙合的往复之运用的特点,故其曰:“其用是回合法”。
六、领落错震巽:此层雷风鼓动,有起有伏,其练是抑扬法,其用是激法。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攻防功夫艺境,有遵从离火的内清虚而外灵动之轻灵功夫,有遵从坎水的外虚空而内凝重之松沉功夫,上句已经论清述明。尚有遵从震雷之鼓响齐鸣的起之轻扬、落之重击的霹雳功夫和遵从巽风之虚其形质,以气势为用的来无影、去无踪,一阵轻风倏忽无形无象无极功夫。震者,雷拳之势,劲起于足下,传于腿,主宰于腰,升于胁,运化于胸中,发于背,过肩肘,达于手指。手法之落从震雷之霹雳之重击;巽者,风拳之势,虚其形质,以气势为用,故手法之升举似巽风轻灵上扬之撩击。上撩下击,顺势领而击之,就如同震雷、巽风的起落之错综变化。落者为下抑法,起者为上扬法。如以四时论,下落者从秋金之气象,上扬者从春木之气象。拳势中的内气、外形,皆可从此法中考虑,不就是“劲形反蓄”法中的暗劲法式之起落法吗!或拳道之太和一气的抑扬法式吗!如果起落法的抑扬法式,运用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法,劲法突然,迅雷不及掩耳,谓之“激法”。故其曰:“其用是激法”。有关起落抑扬的攻防法式,前贤多有论述,录歌诀以证之:
披揭连环破打方
七言八句
任他两手来雄狠,斜行我便抑顺披。
分手进步连披挂。卖回身法钉顿肘。
右进转身总照旧,周围抑顺披挂骤。
披揭连环狠紧手,定教人人翻觔斗。
《张衡秋秘授跌打抓拿?七招破打法》
歌诀中的披法,就是下抑法,而揭法就是上扬法。歌诀中的“披揭连环狠紧手,定教人人翻觔斗”这句言语,就充分说明了“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激法”的制胜之威力了。

七、迎抵推艮兑:此层为口为耳,能听能问,彼此通气,其练是称法,其用是虚灵法。
迎者,迎接之谓也;抵者,抵达之意耳。迎抵者,攻防之事也。推艮兑,推者,推理演化也;艮者,知止止者也。知止于何时何地之义,即止于至善,乃当止之所在。以拳事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当止于“以听探之良知,运用顺化之良能,在顺化中亦随时听探对手的动静虚实,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顺化而取得胜利”;兑者,沟通之谓也。以拳事论,运用听探之良知驾驭顺化之良能,与彼动静虚实的呼吸成一体,故曰:“彼此通气”。此乃“迎抵推艮兑”的精义之所在。
此层功夫是言说“听劲、问劲”的“听探之良知”的功夫,故曰:“为口为耳”。一个拳手在攻防较技过程之始终,能够问劲清楚,听劲明白,就能够与对手的劲势“彼此呼吸成一体”,自能“称量”对手拳势的轻沉动变之虚实精确无差,自能避实击虚,即能运用一点子粘走相生,避向击背的化打合一以胜之。故曰:“其练是称法”,就是听探的称量法。广而论之,就是“驭静以动,动中亦静,静动互为其根;柔化刚发,以柔永刚,阴阳迭神其用”的基本法式。
因为,运用“听探之良知驾驭顺化之良能,顺化中亦听探”的法式进行攻防较技,能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之人”的不撄人之力的不受人力的制约而能制胜之效果。故曰:“是虚灵法”。此虚灵法说,取自《太极拳经》中: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明。
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
岂知我心。祗守一敬!
这段论述。可知,只有功致神明艺境,才能浑然无迹,正是虚灵妙境的大成艺境。而有关“彼此通气”而成一体的虚灵妙境之论述,前贤亦有详细的描写,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凌空劲秘诀”
露禅、班候、梦祥间三世心传凌空难
我今道破其中秘,洞澈全豹反掌间。
只因传功皆口授,未尝公开告世人。
且幸恩师多奇重,教我其中步骤全。
我今说明其中义,节省时间又便传。
先须啄劲练到手,再练荡劲不费难。
离空诸劲都学会,哼哈运气亦练全。
彼此呼吸成一体,牵动往来得自然。
此时再学凌空劲,坚持功夫一二年。
手舞足蹈遂心意,至此方叫工夫完。
从歌诀中“彼此呼吸成一体,牵动往来得自然”的论述中就可以知道“彼此通气”的精义为何了。就知道其是从称量之“懂劲”的粘走相生法中求得的攻防功夫艺境。就可以知道,这是神拳神明的大成攻防功夫的艺境了,就是“虚灵妙境”的功夫艺境。何谓虚灵妙境?就是来无影,去无踪,一阵轻风疏忽的巽风艺境。
全篇文章,从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的十三式说入手。结合在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之七步功夫说的精义中展开论述,所得结论如下:
杜元化论太极拳之十三式及七步(层)功夫的说法,并非是:太极拳新概念,而不能完全的理解。而是完全能够认识的清楚,承继的明白的;其所论的修炼、建体、至用的内容,与《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及各太极拳大家之论述并无什么差异之处。
杜元化论太极拳之十三式及七步(层)功夫的这样之说法,就十三式的提法来说,一字一式,乃体现的是其自己的见解,此乃以“融化法融化”后的见解,这无可非议。但要避免与通用的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的五八十三式之提法相混淆就可以了。
倒是将“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说成是“七步功夫”或“七层功夫”的提法,很值得商榷了。我根据自身修炼之体认,实战的印证,认为杜元化所论的太极拳之十三字,是“七步(层)功夫”说,在这一点结论上的认识上还是有差别的。根据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说法: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此论说明攻防功夫艺境有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神拳神明三步(层)功夫艺境。而以懂劲前为传统拳术攻防功夫,属于有形的拳法;而以懂劲后为拳道攻防功夫,属于无形拳道之拳法。而杜元化先生所论的所谓之“七步功夫”或“七层功夫”说,实际上应该是拳道攻防功夫中的七个功夫技法方面的内容。当然,这里亦含有攻防功夫层次上的差别,但不是七层功夫,亦并非七步功夫。下面分析之:
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法分三修,游历三境,九个阶段,成功一也”的分法内容来看,就是形拳招熟的骨力、筋发、招熟三个阶段;气、意拳懂劲的逆从、粘走、皮打三个阶段;神拳神明的三阳、凌空、神化三个阶段。如以“粘走”为懂劲前后的分界点的话,再含“粘走”这个阶段的计算,亦只是懂劲的粘走、皮大两个阶段,再加神明的三阳、凌空、神化三个阶段,共计为五个攻防功夫阶段,亦不足七步功夫之数,更不用说是七层功夫了。
况且,三层功夫的说法,历代拳家的认识、论述是比较一致的,如王宗岳的着熟、懂劲、神明的三层功夫说;形意拳的的明、暗、化的三层功夫论;《内功四经-神运经》的形、气、神的三层艺境之分法,都是明显的例证。在三层攻防功夫的基础上再细分为每层有三步功夫阶段,也是顺理成章的,亦容易被人接受。
其实,杜元化先生的十三式和七步功法说,就攻防功夫的修炼、建体、至用的内容实质来看,与其他太极拳家们的论述,并没有什么区别之处,要说有区别的话,亦只是认识角度的切入点和语言的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这并不妨碍后学者的继承,就其所论亦不存在密不可解之处。一个修炼到能以文观法,又能以形鉴真的人来说,自然就能清楚杜元化先生所论述的修炼、健体、至用的精旨妙谛之所在,自然也就能得而自如的用之。
杜元化论“太极拳十三式和七步功夫”的精义解析,到此可以顺利的收笔了。
                                                          马国兴
                                                    书录于北京寓所养德斋
                                                      2005、7、5日


---------------------------------------------------------------------------------

杨氏太极拳九诀全解(三)十三字用功诀三、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履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实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注释:

第一句,在推手时,如遇对方的掤式很严密,两肩腋下的弹簧性知觉很灵敏,随动的功夫也很严密的情况,就只有采用人(入)手的方法,叫对方不得还手为是,如只用粘沾不离(听劲)不易得势。

第二句,和对方相接,如遇对方掤式不易攻入,就要采挒的手法,如果已经被我抓捋住,我急向右带或者趁机进用其他手法,因为迟则变,疑则慢,都容易被对方乘机攻入。

第三句,四正就是四个正方,四隅就是四个斜角。在和对方交手当中,我一面要主动地把持着四个正方,一面要寻找对方的四个斜角,为的是转移对方的正方,先破他的中心动,假如对方守住了他的四正,我就设法变动自己的正方,来找对方的四隅进击。总起来说,就是用我的正面来袭击对方的侧面,所以叫做“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是说明先发制人的方式,不是以静待动的方式。如果对方距我太远,当然可以以静待动,假若已经临近,或是偶然接上手的时候,即应先发制人。

第四句,在太极拳中,履和挤归为一法,因为有履必有挤,如将对方的掤式履开,即可以趋势使用挤法进攻。肘靠是说明用肘肩胯来靠击对方时,必须进攻在对方的足跟之前,如在对方的左侧,就进右脚;如果在对方的右侧,就进左脚。

第五句,此可说明和对方攻守之间,对于进退要相机运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必须进退有法。怎样才是进呢?进是进身、进步、进手,是先发制人,而不被对方所制的方式;退是闪展腾、挪,要看对方的来势灵活转变,是取守的方式,走(主)要做到展转变化。

第六句,“周身实力意中定”是说明全身竖力发击(出)的方法。全身大部分可分三节:脚跟是根节,腰胯是中节,头颈是梢节,此三节是发周身实力的重点。俗说:根节动,梢节发,三节齐到力增加。所谓三节齐动,必定意注于腰,即三节力量的主宰在腰上,如果腰不动,根梢二节虽然动也不能发整力,是是局部之力。所以在技击中必以腰为主力,才能发出周身之力。“听探顺化神气关”太极拳中的听劲,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来的知觉,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对方接手时,感觉出对方刚戒柔的出处和部分运动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对方的来势和乘机顺势地向对方发着进击。也就是沾粘连随的进攻方式。听者不是以静待动,而是在动的里边,沉着应付,随机进取之意,探是在沉着应付中,审知对方的虚实,可攻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击,宜守者,就蓄意待机。顺是不与对方的来势而取其法,随着对方的来势而取主动的方法,化其来势而进我的着手,遇虚变实,遇实变虚,以柔化刚,而刚紧随其后;以刚运柔,而柔不失其坚(坚是坚定,乃柔的本体,不是软而无力)“神气关”的意义,是在运用听探顺化的进行当中,要全神贯注,不可怠慢,才不致于失机和错乱,要应付裕(自)如,非将气沉着不可,如紧张恐慌,气必上浮,气一上浮,动作失措,易被敌乘。太极拳认中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以意行气”“以气贯神”和“神贯顶”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七句,在虚实的运用上,如果得到人手,就是手已得实的时候,就立刻放手来发着,不可错过机会,如果见实(却)没有立即发着,便成落空有体无用了。

第八句,练太极拳的人要明白体和用,练拳得到健康的效果和自发性的劲路,就算得到了本拳基本功夫,再能发挥拳义,可以在技击上应用,才算集其大成;俗说:功夫好练劲难得、能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是有道理的。
 
-------------------------------------------------------------------------------

太极拳之---十三字行功诀(注解)
 

太极拳十三字行功诀

十三字:“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口诀: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太极推手之---十三字行功诀(注解)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掤的姿势要两臂圆撑,高与肩平,作一圆形:分单掤和双掤, 单掤是左臂或右臂抬高与肩平,作半圆状,手指与肩头平;双掤是左右臂同时动作如上述。撑的主要意义是在两肩下腋部好象放有两个弹簧,两臂如在弹簧之上,被弹簧力支撑起来,按之则落,抬之则起,随高则高,随低则低,攻时能发出弹簧性弹力。(即以机警的动力,向外抖发出去这叫做弹劲)这样的弹劲在静时要含而不露,动的时候就要抖出去,要做到得机即发,不得机即守。这种劲路运用演变得手后,与敌角斗, 随时都有力的反射作用,俗说:劲在不发动时,似棉裹铁,软中有硬,做到软而能刚和刚柔相济。这种弹簧性的支撑活力,能在静动虚实里应用出来。

搭手履开挤撑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此可说明用挤的手法,如和对方互搭右手时,就用右手按住对方的右腕,同时左手也按着对方的肘部,顺着对方的来势向着横侧方履之,叫对方的掤式失去作用,到这时急反出左手,用左手背向对方的右肩下击去,并且右手按住左手腕,加以辅助之力发击之,也就是用两手之力合力发出,这样叫对方难以还手。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按手用着似倾倒”用双手向外齐推,左太极拳中叫做按,用法是双手向对方的腹上胸下或者在已将对方的掤式封闭后来使用。用的时候双手按去,急进步向对方的裆中冲进,同时用身子倾扑的式子来倍加推力,也就是用全身的力量加在对方身上。“二把采住不放松”是说明和对方搭手时,如果把对方的手臂抓捋住,就不可松,不叫对方的手腕脱开,从而好使用自己的手法进取。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来势凶猛挒手用”是讲挒的手法,如果对方进击之势凶猛,我就急用一手找对方的腕,一手找对方的肘,要是得手,就急用力向侧后方猛带之。“肘靠随时任意行”就是说如果我使用挒法把对方身子捋带过来,可是对方趁着我的捋带力量用肩部向我撞靠而来,我就急用采住对方肘部的手顺对方靠击之势,用屈肘的着法向外横击,并且转侧身体来增加横肘的力量,叫对方被肘靠跌出。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此可说明采挒肘靠都能运用纯熟了,在和对方交手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对方虽然艺高,自己也所惧了。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拳诀上说:近人先进身,身手齐到才为真。就是说既然不怕敌,就不避敌,如果畏惧迟疑,是技击上最大的缺点,所以在和对方交手时要能上前迫近,能够迫近对方才可以发着进手,先发制人,但是迫近时,必须把自己的三前顾住,把对方使用进攻的七个部位注意到。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如果对方用先发制我,逼近我身打来,我急转身闪开我的正中部分,使对方着法落空,同时我急向对方的侧身进击。也就是取对方的横线,要拿住对方的横线,作为我的正中线进攻。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此名说明太极拳的体用法,有十三个字为他的主体,这十三个字,字字有法,法法使用。必须切磋琢磨下功夫,才可以得到它的妙用。

                                     
                                              
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在推手时,如遇对方的掤式很严密,两肩腋下的弹簧性知觉很灵敏,随动的功夫也很严密的情况,就只有采用人(入)手的方法,叫对方不得还手为是,如只用粘沾不离(听劲)不易得势。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和对方相接,如遇对方掤式不易攻入,就要采挒的手法,如果已经被我抓捋住,我急向右带或者趁机进用其他手法,因为迟则变,疑则慢,都容易被对方乘机攻入。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四正就是四个正方,四隅就是四个斜角。在和对方交手当中,我一面要主动地把持着四个正方,一面要寻找对方的四个斜角,为的是转移对方的正方,先破他的中心动,假如对方守住了他的四正,我就设法变动自己的正方,来找对方的四隅进击。总起来说,就是用我的正面来袭击对方的侧面,所以叫做“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是说明先发制人的方式,不是以静待动的方式。如果对方距我太远,当然可以以静待动,假若已经临近,或是偶然接上手的时候,即应先发制人。

履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在太极拳中,履和挤归为一法,因为有履必有挤,如将对方的掤式履开,即可以趋势使用挤法进攻。肘靠是说明用肘肩胯来靠击对方时,必须进攻在对方的足跟之前,如在对方的左侧,就进右脚;如果在对方的右侧,就进左脚。

遇机得实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此可说明和对方攻守之间,对于进退要相机运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必须进退有法。怎样才是进呢?进是进身、进步、进手,是先发制人,而不被对方所制的方式;退是闪展腾、挪,要看对方的来势灵活转变,是取守的方式,走(主)要做到展转变化。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周身实力意中定”是说明全身竖力发击(出)的方法。全身大部分可分三节:脚跟是根节,腰胯是中节,头颈是梢节,此三节是发周身实力的重点。俗说:根节动,梢节发,三节齐到力增加。所谓三节齐动,必定意注于腰,即三节力量的主宰在腰上,如果腰不动,根梢二节虽然动也不能发整力,是是局部之力。所以在技击中必以腰为主力,才能发出周身之力。

“听探顺化神气关”太极拳中的听劲,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来的知觉,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对方接手时,感觉出对方刚戒柔的出处和部分运动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对方的来势和乘机顺势地向对方发着进击。也就是沾粘连随的进攻方式。听者不是以静待动,而是在动的里边,沉着应付,随机进取之意,探是在沉着应付中,审知对方的虚实,可攻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击,宜守者,就蓄意待机。顺是不与对方的来势而取其法, 随着对方的来势而取主动的方法,化其来势而进我的着手,遇虚变实,遇实变虚,以柔化刚,而刚紧随其后;以刚运柔,而柔不失其坚(坚是坚定,乃柔的本体,不是软而无力)“神气关”的意义,是在运用听探顺化的进行当中,要全神贯注,不可怠慢,才不致于失机和错乱,要应付裕(自)如,非将气沉着不可,如紧张恐慌,气必上浮,气一上浮,动作失措,易被敌乘。太极拳认中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以意行气”“以气贯神”和“神贯顶”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在虚实的运用上,如果得到人手,就是手已得实的时候,就立刻放手来发着,不可错过机会,如果见实(却)没有立即发着,便成落空有体无用了。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练太极拳的人要明白体和用,练拳得到健康的效果和自发性的劲路,就算得到了本拳基本功夫,再能发挥拳义,可以在技击上应用,才算集其大成;俗说:功夫好练劲难得、能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