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活华庭小区平面图:静坐心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4:53

 

静坐心理学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一个静坐者的故事
第二章 雅肯静坐法的主要原则
第三章 雅肯静坐法的效果
第四章 静坐与健康
第五章 个性发展与行为改变
第六章 当代社会中的雅肯静坐
第七章 走向新目标
第八章 宁静
附录一 如何学习雅肯静坐
附录二 雅肯是什么
 

  中国的静坐传统历史悠久。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对挪威式的静坐法感兴趣呢?原因可能在于雅肯的教学以现代思想和深层心理学为基础,学雅肯静坐的人不需要特别的信仰或形而上学的观念,就可以获得松弛身心、提高精力和个人成长的效果。而且,雅肯静坐能减少日常压力所带来的各种身心的不适。
  我最近去中国访问时,发现中国人是个非常热情、开朗和勤劳的民族。我在那里所看到的社会与挪威和西方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却大致相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带来种种负担,无论是家务、工作、学业和事业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留下烙印;若想取得进步,达到健康,追求快乐,则需要先让这些烙印逐渐淡化或消失。现代家庭遇到重大的考验,丈夫和妻子往往都要上班,在家需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外必须面对社会的要求。人们经常感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处理日常琐事之中,人生的许多珍贵东西都无法顾及。
  雅肯静坐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可以改变人处理事情的出发点,让人更有效地去克服困难。静坐不是逃避问题,而是藉着身心的休息来更积极地去面对问题。这个方法也让人明白个性如何限制自己的表现,进而修正不好的习惯,发挥新的能量。这样,人生可以得到一种往往被日常压力淹没掉的充实。
  本书是雅肯静坐的基本介绍,描述这个方法及其效果。每一章节强调不同的效果,如身心的松弛和精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和行为的改变、健康的改善和与人生安谧的潜流重新接触。
  虽然雅肯静坐法在西方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可是在中国却是个新的事物。希望本书的中文翻译能使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认识雅肯静坐法及其所带来的效果。
              贺伦国际雅肯学会会长 
            1998年8月25日于挪威特隆赫姆
          "和平海盗"进攻中国
  一千年前,挪威猛士航船到世界各角落时,不免有抢劫财宝、强奸妇女等事,使人一听到"北欧海盗"要来,就害怕异常。一千年后的今天,挪威人却以"和平战士"出名,每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的。所以,当五十名来自北欧的雅肯静坐学员和教师最近访华时,有人开玩笑说"'和平海盗'来进攻中国了"雅肯的发源地挪威能从海盗王国改为和平战场,可算是奇迹。本世纪初年,挪威并未开枪就成功地脱离瑞典的统治,以和平的方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几百万难民因为得到了挪威人南森所发明的"南森护照"才重获新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联合国刚成立时,首任秘书长也是挪威人赖伊。最近几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条约也是在挪威的外交人员折冲后在首都奥斯陆签订的。
  雅肯静坐学会或许可称是这个位于北极圈之内,在灿灿烂烂的北极光之下的小国的另外一个奇迹吧一般人认为静坐是东方的产物,没想到在遥远的冰天雪地的挪威却产生了另一种独立的静坐传统。在挪威的四百多万人口当中,有五万人以上学过雅肯静坐。在瑞典、丹麦、荷兰、英国、西班牙、美国、印度、日本和台湾也都各有分会。有位挪威外交人员笑着说:"没想到静坐竟然变成了挪威的出口商品"。
  雅肯静坐学会却并不把静坐当图利的"出口商品"。健全的组织以及好几所漂亮的活动中心都是藉着学员们的热心和义务工作而建立的。几百位静坐教师和讲师也都是义务工作的,微薄的学费归组织不归教师。显然,雅肯存在的目的不在于得利,而在于实现助人成长的理想,推广一种与众不同的修身养性之道。为了发扬挪威对援助难民的人道精神,雅肯甚至屡次把位于奥斯陆郊区的雅肯活动中心打开作为接待难民的地方。
  本书作者,即雅肯创始人贺伦博士,可谓是百年难逢的奇才。他是挪威科技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具备心理学和医学双重博士学位,在压力心理医学方面的研究成就惊人,名闻国际学界。他自己却并不以其研究成就为傲,反而认为他三、四十年来所推展的静坐活动比他的学术成就更加重要。
  贺伦很早就感到人有灵修的需求,十六岁时已开始学静坐,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创办了挪威瑜珈学会和雅肯静坐学会。年轻时虽然到印度研究过各种不同的静坐法,但接下来的发展却与东方的静坐传统不大相同。他的心理学背景和心理治疗的经验,正好提供了具体探讨内心领域的方法,十分有助于静坐发展。他渐渐地带动了雅肯静坐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其说贺伦博士是位成功的医学专家,不如说他是位颇具使命感的静坐推广者。
  挪威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与静坐相似的喜好,即非常爱好和大自然相处。挪威虽然只有四百多万人口,不到浙江省的十分之一,而面积却有浙江省的四倍大,一平方公里平均只有十一个人其余都是麦田、森林、湖泊、峡湾以及把挪威分成东西两边的中部山脉。以东方人的眼光来看,连奥斯陆这种大都市也就是森林中的几栋房子而已,与中国几个大城市相比真是微乎其微。奥斯陆虽然是首都,但人口不到五十万,宽阔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森林。一到星期天,挪威人务必到郊外散步或滑雪,一到假期也很少留在都市中。有一位中国旅客首次到奥斯陆时疑惑地问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出去散步时,挪威人不怕走到没人的地方,也不怕遇到大自然最艰难的挑战。有一位年轻的华人第一次和挪威人一起去滑雪时,被一群学生带到偏僻的山庄过夜,结果晚上要睡觉时才发现室内气温是在零下二十七度这种与大自然的相处,对于心灵的影响和静坐类似,不但让人渐渐平静下来,而且也创造一种思索生命的空间。当你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之中思考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失去创造性。一理离开这种精神压力,许多问题反而可以迎刃而解,豁然海阔天空。
  有一首挪威歌曲说,挪威人是"在山坡间,在海洋边"起居的,并在那里与冰冷的气候和荒芜的土地奋斗,才渐渐建立起牢固的生活基础。挪威幽默家OddBorretzen说,当冰川时期刚过,欧洲大陆的人终于见到了阳光,大部分的人都非常高兴,只有一个奇怪的孤僻鬼并不迎合太阳,反而跟着冰往北跑,就成了第一位挪威人。因此,挪威人非常知道'先苦后乐'的道理。学习雅肯静坐时,虽然平时心理很舒畅,但有时也会产生抗拒感,而且这些抗拒的阶段正包含着突破难关的钥匙。雅肯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帮助学员度过这种难关,以增加静坐的长期效果。
  欧洲的文学和美术往往对人心有十分深切的分析。在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剧本,如《野鸭》和《玩偶之家》等,都在寻求自我实现的门路,其中"培尔·金特"说的话很接近于东方的"忘我"哲理:"要实践自我就得先毁灭自我。"挪威最有名的画家蒙克似乎一直在探讨人生和人心的黑暗面,他的巨作《呐咕》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深奥的内心表现。欧洲的宗教也十分重视内心领域,通过告解来透彻钻研人生大主题。
  现代心理学成为了雅肯静坐教学的最重要的基础。可以说,雅肯已经把静坐心理学发展为一种独立的研究课题。通过心理学的解释和心理辅导的技巧,雅肯认为静坐的过程可以加速,效果也可以增加。本书对雅肯的静坐心理学作了初步的介绍。
                      艾皓德
             1998年8月26日于挪威奥斯陆
  (艾皓德先生现为挪威奥斯陆大学东欧东亚系教授)
 
引言
  "挪威式的静坐"一个初次听说"雅肯"Acem的美国人惊讶地问道。传播到其他国家的静坐组织一般都不是来自这个国度。雅肯静坐学会AcemSchoolofMeditation成立于1966年,是挪威目前最大的静坐组织,活动遍及全国。此外,它在瑞典、丹麦、德国、荷兰、美国和台湾也已展开教学活动。雅肯是个非营利组织,以促进个人成长为目标。
  雅肯在最初的几年里,曾经和一个有东方色彩的静坐组织合作过,但经过一段时间,出现了分歧现象,而在1972年结束了这种合作关系。此后,雅肯独自发展,接着得到多项重要发现。据我们所知,这些发现在东西方静坐组织中堪称独一无二。
  从一开始,我们就观察到不同静坐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人人都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放松,作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明显的不同。有些人表现出持续显著的进步,另外一些人则只在初期效果良好,但经过一段时间,尽管放松效果仍在,却难以继续进展。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是偶然的因素?是信念不坚定或者动机有问题?还是天资不足?
  我们逐渐了解到,有规律的静坐会引发一些特殊的变化过程,也开始掌握哪些因素有助于这些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而渐渐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冲破难关。自1975年始,有关静坐心理学的新见解,在雅肯的静坐普及课程里得到了系统化的阐释,后来又在多次修改和新发现的基础上日臻完善。这样达到的效果十分显著,初学者能够比以前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况,以前学过静坐的人,一旦接触雅肯的新教学法,也能大大提高进展的速度,并学会更佳地运用静坐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对静坐如何释放潜能和打破身心的障碍进行归纳和系统化,依然大有文章可做。虽然我们在静坐心理学方面的新发现,可以使更多的人获得较快的进展,但仍有必要强调: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疗法,个性的根本变化仍须一个长期和全面的发展过程。
  闭目端坐、心里反复默念声音的静坐方式最早起源于印度,但经过雅肯的新发现和改变,这种方式便发生了质变。与其他静坐方式相比较,按照雅肯的原则静坐会引发不同的过程和效果。因此,仍把这一静坐体系看成东方传统就不甚恰当了。雅肯是在挪威这个从未有过静坐传统或专家的国家里发展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和个人因素造就而成。因此,它完全应该拥有自己的名称——雅肯静坐法。
  六十年代末,挪威国内外都曾出现许多声称能够全面改善人类生活的团体,其中大多数都植根于东方传统的哲学、价值和权势观念,与西方文化相抵触。有些人加入崇拜大师的团体,在其精深的人生观中找到归宿。与其他青年运动参加者卷入政治或毒品相似,他们以恋爱式的狂热,忘我地拜倒在大师们及其谆谆教诲面前。然而,人大概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背景,而同时又避免引发危机或破坏性冲突。不久以后,幻象往往归于破灭。
  进入八十年代,美国和欧洲都出现了当代文化的时代变迁,为数众多的各种静坐团体随之销声匿迹,惟独雅肯反而得以明显的发展。早在七十年代初,该组织就已经跟六、七十年代的时代风潮分道扬镳,因此能够以充满活力的姿态迈入未来。
  本书简要介绍说明如何理解雅肯静坐的教学法,概括分为三个部分:故事部分、理论部分,以及富于诗意的叙说部分。下一章就是故事部分,讲述一个人在开始静坐以前和初学静坐的几个月里,热情由高涨到低落的体验和发展过程。故事的主人公一度放弃静坐,但后来又重新开始。故事叙述了他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及静坐中出现的起伏跌宕,数年之后,他终于慢慢地摸索到如何与静坐自然相处。
  故事部分以后的各章节,介绍雅肯静坐的原则和效果,其中一章是关于围绕雅肯静坐所出现的文化论争。最后两个章节用颇富诗意的笔触,描绘了雅肯静坐带来的宁静。
  书后附录讲解如何学习雅肯静坐。
 
第一章 一个静坐者的故事
  我是三年前开始静坐的,在每天的早晨和傍晚,闭目静坐半个小时。说真的,照我现在的体验,我应该再早一点开始,因为那样,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处理得顺利且容易得多——尤其是我的领航员考试。
  我是三年前开始静坐的,那时便养成了每天早晨和傍晚,在卧室的安乐椅里,闭目静坐半个小时的习惯。
  说真的,照我现在的体验,我应该再早一点开始,因为那样,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处理得顺利且容易得多——尤其是我的领航员考试。
  不过这是题外话。我是个领航员,就是常说的海岸领航员,经常随船沿海岸北上南下,两星期当班,一星期休息。这可是个自由自在的职业,时常在外旅行,生活当然有点不规律,但对我挺合适的。
  对了,我该谈静坐才是。我现在已经习惯于回答问题了,周围不断有人发现我在学雅肯静坐,于是便问我是怎么一回事,打听静坐对我有什么好处。
  三年前的5月,我被召到卑尔根,参加一项有关敖勒逊外海触礁事件的调查。出事时并不是我值班,但在这之前我曾经为那条船领航过。
  当时正值卑尔根音乐节的高潮,很难订到旅馆房间,结果我不得不跟一位海运管理局的专家同住一室。头一天法庭工作结束后回到旅馆,他平静地问我可不可以给他半个小时独自在房间里练习静坐。我现在还记得他是个戴着大眼镜的年轻人。
  我有点惊讶,但还是让他独自待在房间里,自己信步走到外面观赏节日风景。晚上,我们在餐桌旁就座之后,我又提起了下午那件事。当时说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我想我提的大概都是自己时常碰到的问题。然而有一点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我忽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应该看准方向,或许今后可以在更加清澈的海水中乘风破浪。
  那时候,我既需要平静的海面,也向往顺风顺水的航行。我在沿海航线做了两年大副之后,又当了一年多领航员,职务的变动大概对家庭生活有些影响。接近领航员考试的那段时间,我苦读不已。要把从瑞典边界到卑尔根的整个海岸线情况背下来已经够头疼了,偏偏我那位雄心勃勃的妻子又把我们的第四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此外,我们还在建造新房子。那一年真是我生命中最辛苦的一年。第二年春天,我去卑尔根的时候,还没有摆脱压在身上的负担。夜里我无法安眠,孩子们一吵闹我就发怒,晚间电视新闻时我便深陷在沙发里不愿起来。无论房子或花园的工作,我几乎什么也没做。那时我感觉生活目标已经达到,再没力气去理会那些偶尔进出的、想要有所作为的愿望,除了日常杂务之外,我极少再做别的。
  所以,现在回想起来,难怪我当时非要那位海运局的静坐朋友解答我的问题不可。那天夜里我一直缠他缠到很晚,他一直强调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回答我,建议我去参加介绍静坐的演讲会。最后他睡着了,等我第二天早晨醒来,他已经开始静坐了。
  入秋以后,我终于去听了介绍静坐的演讲。
  我本来想带妻子一起去,可是她说倘若我一心投入静坐,总得有人保持头脑清醒,至少她想先看看我的静坐效果如何再说。
  我记得演讲厅没有全坐满。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期待着什么,但觉得来的人都很普通,在这种场合里,倒也给人一些安全感。两个讲课的人也很普通要知道,人们往往特别注意,讲放松的人,他本身是否如其所言 。他们两位都让人感到十分可靠,讲课时也显得很投入。其实,我已经决定无论如何要开始静坐,因此满怀信心前来听讲,希望雅肯静坐可以解决一切烦恼。不料,演讲却否定了我的这些想法。他们反而给了我一个新的观点——烦恼可以成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只要我们用精力和勇气去面对它,而不是去逃避它。
  这下可让我大伤脑筋了。
  讲座结束后请大家发问,课堂里一时鸦雀无声。记得当时我觉得没人说话太难堪,于是便大着胆子提出一个最困扰我的问题:是否所有的人都可以静坐?
  回答让我放下心来。接下去发问的人便多了起来。我特别清楚地记得一个长着满脸红络腮胡子的朋友,追根究底地问个没完没了,得到回答以后还是显得充满疑虑,我当时以为他永远也不会下决心开始静坐。
  谁知他还是来了,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他就在座,还是留着那脸红胡子。后来他也跟大家一样填写有关个人状况的表格,以便老师给每个人选静坐声音时参考。要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写出自己的状况很不习惯,可是我还是写上了失眠、烦躁以及没有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
  后来就是预约下周末学习静坐的时间。当时我预约了一个时间较晚的课,这样星期天的白天还可以跟家人一起去郊游。
  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上完静坐课回家时的感受。那是一个秋天的晚上,我们白天出去采蓝莓,当时天气很好,因此去上课时就没有想到带雨具。可是正当我上完课要回家时,却下起了潇潇的寒雨,上了公车已经浑身湿透了。不过,天气正好在这个时候发生变化倒也合情合理,我觉得生命也发生了某种变化。我对自己和老天爷说:不要胡扯,静坐方法很简单,你还是老样子……可是,可是……
  今天我比较相信那时的感觉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静坐毕竟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东西。现在说这些或许太早,还是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讲吧,让有志于静坐的人做好心理准备。
  我第一次学习静坐时,首先注意到的是那悄然的寂静。在柔和的气氛中,人们都压低声音喁喁私语,显然有人正在体验第一次静坐。
  像我这样的人,都兴奋地期待着将要发生的事,而有些人已经做完功课,正纷纷离去。
  我坐在房间一角的沙发里,看着被蓝莓染成黑色的手指,心想会不会有人以为我没洗手。不容我再多想,静坐老师便悄悄来到我身边,打断了我对蓝莓手指的沉思。跟这位老师第一次见面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写字时用无名指和小拇指夹着铅笔的样子。
  我们聊了一会儿,谈到静坐,谈到我们自己,也谈到要在高级静坐老师那里做些什么。使我感到吃惊的是,她居然整个星期六和几乎整个星期天一直都在工作,而现在看来精神仍然很好,对我和我的处境也很感兴趣,这就令我很高兴。至少我觉得这是一次很愉快的会面。
  后来轮到我去见高级静坐老师。这一点自然是人们最关心的。我先细述一下那个小房间里发生的事情吧。
  我舒适地端坐在房间中央那把为我准备好的椅子上,桌上的台灯散发出柔弱的光线,房里有两把椅子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一幅画,我记得画上是一艘航行在风浪中的帆船。此外,房间里别无他物。
  高级静坐老师微微倾靠在椅子的扶手上与我交谈,同时快速地浏览我填好的那份表格,然后直截了当地说:
  "请在椅子上坐好,不要急着叫自己放松。先闭上眼睛安稳地坐好,让身心慢慢地平静下来。"
  我坐在那儿,脑海里不时闪过各种杂念,感觉有点特别……
  不一会儿,他叫我睁开眼睛,然后给了我一个静坐声音。这声音完全不像我所想的那样,有什么歌唱式的旋律,但我还是大声地重复着。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惟一要出声的一次。我发声发得有些结结巴巴,一心要发好发对。渐渐地我感到松弛下来,身心飘然而去,周围的环境、高级静坐老师、街上传来的声音、灯光,一切都历历在侧,但我却渐渐沉入一种松弛的安宁之中,一种踏实而舒适的感觉逐渐扩散到我的全身。
  老师几次叫我睁开眼睛,做进一步的指导。
  这样坐着的确使人感到安稳舒服,回想起来,我根本不知道究竟坐了多久,不过总该有十五分钟吧。当然有可能更长或更短,整个过程好像是超乎时间之上的。
  接着,我被带到旁边的一个房间去做首次独立的静坐。房间里并非只有我一个人,藉着昏暗的光线,我隐约看到还有两个初出茅庐的新手。
  于是,我又合起双眼重新开始。窗外不时有汽车驶过,楼上的流行音乐也不停地传入耳鼓,我还能听见屋里另外两个人的呼吸声。然而,这些声音过一会儿就变得不那么引人注意了,我再一次沉浸在那种美妙的宁静之中,思绪轻轻地划过脑际。整个过程中我都是清醒的,完全明白发生了些什么事。偶尔,我的手或者肩膀会有轻微的抽动,但身心仍处于很奇妙的安宁状态,有一段时间仿佛享有一种睡意朦胧的宁谧。
  当静坐老师来敲门的时候,我不禁浑身一颤,好像被叫醒一般。
  我和这位新认识的静坐女老师又谈了一会儿,我很想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她说没问题,接着又做了一番讲解和说明,最后我带了一本指导手册回家。
  这就是我的初次经历,没有什么更令人兴奋的。
  但天气还是变了。
  我浑身湿淋淋地回到家,太太便笑了起来,说:
  "你啊,不管做什么都要弄得一身湿,不管是从船上回来还是去学静坐,都一样。"
  其实她很好奇。我边洗蓝莓边对她讲上课的情景,不过静坐声音是我自己的,所以我没有告诉她。我想这对我们两个人都有好处。
  您问我初学期间感受如何?
  我只记得静坐给我一种新鲜的体验,令我兴奋。每天都按时进行,但没有再发生什么戏剧性的或者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化。练习静坐主要给我一种从白天到晚上都可以感觉到的宁静。果然,不久以后我便可以很快入睡,睡得也很香。那时候我第一次听太太自言自语:"或许还是有用吧。"
  不过,有几次静坐的时候,也感觉到一种不安的紧张情绪,某种不自在的心理会油然而生,这跟我期望松弛与适意的心情十分不相称。这些我都没有对她说。
  几天之后,我们小组聚会时,我把这些情况都告诉了那位女老师。此时我才知道她对静坐方法造诣很深,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
  还是让我从头讲一下这次聚会吧。
  我们大概有十个人左右,或许更多。开始时,我们先在一起练静坐,这么多人坐在一起这么久,又这么安静,确实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但效果很好。
  接着,老师便带领大家互相做自我介绍,于是得知她是一位小学教师。自我介绍得到了预期的效果,陌生人初在一起时不可避免的拘谨气氛一扫而空,各种问题和见解也随之而来。我想强调一下这种聚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开始阶段,能跟别人分享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经历实在是一大乐事。
  老师不断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一开始,许多人都很关心静坐中的心理状态、如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是否正确等等。然而,正确的静坐并不通过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来体现,而要看方法是否正确。静坐中的心理状态无所谓正确与否,要紧的是让这些状态出现并轻松地流逝。
  因此,静坐者不要刻意期待某种状态,或者以为静坐具有某种特定的形态,这一点很重要。正确的静坐是以开放的心态任其自然发展,这与精神集中、有意引导及急切追求的心情完全相反。
  我记得老师那一次的讲解给我启发很大。另外,聚会还激励我把静坐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自然部分。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经验,以免有人像我当初那样出丑。
  我得承认,刚开始的时候,我进入了一种狂热的陶醉状态。看看周围,到处都是疲于奔命的人们,整天生活在压力之下,为该做而没做的事烦恼;换句话说,到处都是需要静坐的人。于是我开始在领航员值班室、在朋友间或晚会上大讲静坐的好处。我甚至曾试图说服一艘丹麦十万顿巨轮的船长学静坐,因为他抱怨睡不好觉。完全不感兴趣的人倒没有,可是大家都觉得我有些过度热情。等我发现别人有些不以为然、说我不久就会恢复常态时,我才学乖了,再也不提自己在做什么。不过这也不是办法。
  后来我终于学会了,除非自然谈起静坐的话题或者有人提出问题我才讲,否则就把它当做刷牙那样平常的事,不必老挂在嘴边。
  此后,我的静坐就进入平凡的状态了,变得稳定而乏味。我仍然坚持有规律地做下去,因为我感觉到它的好处。晚上静坐没有什么问题,我需要那半个钟头时,太太就去照顾孩子。孩子们居然很快就学会了尊重我的习惯:"嘘,安静点儿,爸爸在静坐"等我静坐完毕,感到精力大振,便去接太太的班。
  早晨静坐比较麻烦。我已经养成晚睡的习惯,清晨总感觉疲倦、烦躁。幸好太太习惯早起,时候一到就催我起床,因为她渐渐感到静坐使我的脾气变得更随和,所以就积极地确保我那半个小时的安宁。果然,我的睡眠逐渐好起来,起床时不再像从前那样半死不活。
  然而,值班和出海是个大问题。我固然可以在家值班——只要守着电话就行,但是船只不会依照正常的工作时间航行,它们时来时往,至少不会考虑领航员事先要静坐。因此,有时候我就得不到那半个小时,这是毫无办法的事,虽然有些令人不快,但我逐渐学会了充分利用其他可以把握的时间。
  咱们还是接着说初级课程的情况吧。在初期阶段,能跟其他静坐者碰面,感觉特别好,可以交换经验,增进对静坐方法的理解。熟练地掌握静坐方法并了解静坐的过程,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这些聚会的价值在于,我发现了理解静坐等于理解人性的重要层面。
  我们的静坐老师每次聚会时都会讲一些新东西,其中有些相当深奥,因为这些心理学解释和人生思想毕竟不是一个领航员会经常拿来玩味的东西。不过,她讲的东西打开了我的新视野,让我比较容易表达新的感受。
  另一个新的体验就是长时间静坐,将近两个小时的静坐。乍听起来好像怪吓人的,可是老师鼓励我们去参加,于是我就去了。
  一间大屋子里聚集了好多人,大家以最舒适的姿势坐好,然后开始静坐。没想到,时间过得真快。我逐渐感到放松,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身体紧绷起来,主要是肩膀和脖颈酸痛,但后来就舒缓了,接着便感到异常的轻快和松弛。
  长时间静坐的另一项好处是,更容易发现静坐中的小错误,也更容易理解应该如何处理,然后边静坐边加以改正。静坐结束后,总有老师在场辅导。
  初级课程大约两个月便结束了。小组里的一些人继续上进阶班,除了深造的目的,我也感觉出他们主要是为了能够继续定期见面,因为需要互相支持和激励。
  我决定从此自己练习,尤其是因为太太已准备参加下一期的初级班,我只得担负起看孩子的工作。另外,我自己也需要加班工作,无法参加更多的活动。于是我加入了"雅肯",这样可以收到会员通讯并得到关于长时间静坐、周末静坐营和其他活动的消息。无论如何,我觉得有必要经常了解"雅肯"的动态。
  半年以后,发生了一件事,我想跟大家说说,主要是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静坐者常有的经验。
  尽管不是出于有意,我的静坐还是变得不那么规律了。静坐虽然很舒服,可是缺乏新鲜感。我的睡眠仍然很不错,相对来说也比较放松,但静坐却变得愈来愈可有可无,甚至有点乏味,有时我干脆不坐了。这时,我竟然有些羡慕太太在静坐初期阶段的热情了,若不是她这种热情,我也许就完全放弃了。我对静坐愈来愈怀疑,对这一切逐渐产生抗拒情绪,停止静坐的间歇也愈来愈长。
  然而,我这个人只要开始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完。复活节外出旅行,我一次都没有静坐。假期一结束,我就打起精神,打电话给我的静坐老师,预约了一次辅导课。坦白地说,那次辅导令我非常失望。整整半个钟头,她一直在询问我静坐的情况,我简直有点生气了,难道这些不正是她应该向我解释的吗?为什么非要对那些我自己也回答不出的难题刨根问底呢?可是我没有说出来,临走时,我觉得这真是在浪费时间。
  她提的那些问题,后来一直在我脑子里反复出现,答案究竟在哪里呢我思索了很久,第二天早上的静坐倒是相当顺利,我发现过去自己在许多方面对静坐方法并不那么清楚。不过,现在总算出现了一线光明,使我又持续了一段时间。
  不久,我的静坐又变得困难起来,只要一想起静坐我就感到浑身难过。瞧,那么多事情都没有做,你却坐在那儿胡思乱想反正一切跟静坐有关的事都让我厌烦。
  我不干了。
  静坐已经解决了那些令我不快的烦恼,现在的自我感觉相当良好。领航工作压力愈来愈大,由于北海油田的开发,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海上交通明显频繁起来,随船北上的任务成了家常便饭,往往一出海就是一个礼拜。
  另外,现在轮到太太忙碌起来了,她需要安静和时间来读书,以准备大学联考。这是在我开始学习领航以前就商量好的。
  实话实说吧,我又落在生活的沉重压力之下。繁忙的工作和做不完的家务,加上两个孩子时常耳朵发炎。倒楣的事又来了,我晚上苦于无法安眠,白天精神紧张,全身不适,世界好像又变得拥挤不堪了。
  最后帮我打破这种局面的竟是一座海上钻井平台。当时,平台在拖往油田的路上遇到恶劣的气候,结果躲进我们那边的一条峡湾里。后来,平台需要送到船厂修理。船长是个美国人,他坚持只用前面的两艘拖轮,虽然我极力解释外海和海湾里的情况不一样,但他还是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后面用一条拖船,以便帮这个庞然大物刹车。他只是一心想省钱而已。果然,这大家伙把一座码头撞坏了,我现在想起来还气得不得了。接踵而来的就是海事调查、法庭聆讯、争吵、烦恼等一大堆不顺心的讨厌事。
  后来,我那位满肚子主意的太太对我说,也许你应该试着静坐一下。
  也许吧于是我坐下来重新回忆拖船和聆讯的过程,重温当时的辩论和感觉,弄得我筋疲力尽,坐在那儿汗流浃背。猛然,我仿佛一下子冲出了暴风雨,顷刻之间心平气和。当时那种不可思议的美妙感觉真是难以描绘。从那以后,我又能够坐下来,再次找回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真是太好啦我的生活又重新开始了。
  那时,我和太太都过得不太顺心,于是我们决定去参加一次周末静坐营,好好静下心来,认真地从头开始。
  那次静坐营安排在一家小旅店,大约有二十来个学生和两位辅导老师。长时间静坐、充足的睡眠和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使我们过了一个很愉快的周末。个别辅导也包括在内,而且这次我对辅导老师发问的重点也比较清楚。我对静坐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回答问题也更加准确。我对静坐的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说实话,我有过好几次豁然开窍的体验。
  回到家里,我感觉好像一艘船刚刚在船厂做了一次彻底维修,浑身轻快而且精力充沛。我又经历了一次新的体验,值得一提:
  学习静坐的人,应该在初级课程以外,多学一点有关静坐的知识。实际上,一个人往往需要多汲取一些静坐的经验,才能更进一步深入发展。虽然雅肯静坐是一个不需使用智力的方法,但一定的理解有助于度过难关,纠正静坐中不可避免的偏差。
  下一步就是一种豁然开窍的体验,是了解静坐跟日常烦恼之间的关系。我已经开始认识到,解决静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改变人生的第一步。
  我是在第一次参加进阶课程时认识到这一点的。生活本身告诉我,静坐是有用的,会给人带来正面的变化。为了在静坐的航行中竖起更多领航的灯塔,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这样的课程。
  上课时有一件很有启发意义的事:一位文静而有点腼腆的家庭主妇告诉我们,从她开始静坐之后,家人都说她变得很糟糕,劝她不要再静坐了,而她自己也决定不了到底要不要为了家庭的安宁而放弃。可是,我们大家对她的看法却跟她的家人不大一样,于是便一起支持她坚持下去。我们认为静坐使她开朗起来,更有自信心,也不那么害羞了。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当一个处于变化之中的人,想要用与从前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时,往往会显得有点不自然,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会有点儿过分。于是周围的人会想把他推回过去大家所熟悉的轨道上去。这也许就是她家人觉得她变得"很糟糕"的原因——对刚刚开始的正面变化表示不满。要找到一种新的、自然的表现方式需要一段时间,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
  后来,这件事总算有了圆满的结局。我再遇到她时,她告诉我现在连她的丈夫也开始静坐了。再后来呢。我对静坐过程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抗拒阶段仍会出现,但已不会再让我偏离航线。
  不过,最使人兴奋的是我感到愈来愈充满力量和意愿,去耕耘我生命中尚未开垦的田地。我感到除了在狭窄的航道上领航,或者在生命的成长中给孩子们引路之外,我还应该在许多方面好好地发挥自己。于是我振作起来,不久前又重新拿起我心爱的横笛——这可是需要勇气的事。现在,我经常参加商人乐队的演出,让我非常开心。另外,……哦,就说这些吧。当然,无论我还是我太太,都有自己的问题,但静坐带给我们充沛的精力和新的观念,对付这些问题就很有意义了,至少烦恼不会再影响我们的身体或睡眠了。
  如今我们渐渐感觉到,静坐已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静坐对我还有什么好处呢?
  让我这么说吧,静坐是很有意义的事,使我更清楚自己的意愿,当某种富有挑战性的处境让我失去平衡时,它会帮助我重新找回自我。
  不仅如此,我显然变得更加独立自主了,偶然的外界压力、别人对我的期盼和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不再给我带来那么多烦恼了。
  最重要的是,我感到内心愈来愈平静,愈来愈自由和敏锐,生命也变得愈来愈有意义了。
 
第二章 雅肯静坐法的主要原则
  雅肯静坐法要求采用坐姿,无论在椅子、沙发或床上都可以,只要有牢固的靠背即可。坐的姿势以舒适为原则。练习的地点最好是在不受近距离噪音干扰的地方。练习的时间可以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十分钟。静坐时须闭上双眼,心里反复默念静坐声音,要念得轻松自如,不急不躁,完全不要刻意集中意念,同时让杂念自由来去,感觉、感受和影像飘然而过,享受一种美好而舒畅的宁静。
  本章的目标是讲解雅肯静坐法的主要特点。但是,只阅读下面几页,或者仅靠翻阅书面资料,是学不会这种静坐方法的。练习者必须参加初级课程的教学、辅导和讨论,通过亲身实践的学习过程,才能学好雅肯静坐见附录一 。
  各种静坐技巧的实践和产生的效果十分不同。一般而言,静坐的效果取决于其技巧特性以及练习者是否能坚持而有规律地去做。此外,雅肯的经验显示,静坐教学的架构和形式,对于练习者能否充分掌握和运用所学技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关于各种静坐技巧的教学体系之间的差别,恕不在此赘述。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看看雅肯静坐的方法。
  雅肯静坐法涉及到心灵的自主活动与自然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其方法主要是以轻松地默念静坐声音来发掘和提升人们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潜力,从而减轻人的心理压力、释放人的潜能。从长远来看,通过有规律的静坐练习,可以使人的基本个性得以明显化。那些平时得不到消化的心理残余、心理障碍和身心的紧张状态都可以得到舒缓。然而,这样的过程往往会引发某种程度的抗拒感,许多人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放弃静坐的。因此,让练习者建立起对静坐过程的正确态度极为重要,这样可以使他学会善用这种静坐法。
  如何练习静坐
  雅肯静坐法要求采用坐姿,无论在椅子、沙发或床上都可以,只要有牢固的靠背即可,坐的姿势以舒适为原则。练习的地点最好是在不太受近距离噪音干扰的地方。雅肯静坐要求一天两次,每次三十分钟,练习的时间可以是早晨一次、晚饭前一次。
  练习静坐时,身体内部的活动会趋于缓慢,而刚吃过饭时,消化器官却需要大量供血,为了防止体内生理过程发生冲突,一般要避免在用餐后的两个小时内练习静坐。
  静坐时须闭上双眼,心里反复默念静坐声音,要念得轻松自如、不急不躁,完全不要刻意集中意念,同时让思维、印象、幻象和身心的感觉等自然地在脑海里活动,对静坐声音产生时强时弱的影响。有时,思维会成为主导的活动,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练习者就要重新开始轻松地默念静坐声音,如此反复直到静坐时间结束。
  自主活动与自然活动
  依据我们的看法,通过静坐而带来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是某些既定的意识状态或者某种"超自然力"的影响所造成的。静坐是否能够获得进展,完全在于练习者自己怎样做。好的静坐活动即所谓自主活动 能够使心理障碍有所突破,不好的静坐活动则不会使心理障碍产生变化。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感觉,对静坐效果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一个人的静坐行为发生变化,通常会使他在应付人生的诸多挑战时也有新的发展。
  尽管有的时候从静坐行为的角度去讲解练习方法显得比较清楚,但是雅肯静坐并不是一种行为疗法。变化是通过自主活动或者内在行为而产生的,不是藉着条件反射式的奖励或惩罚来达到的。
  学会新的行为模式可以借助于规则或尝试,学习雅肯静坐则需要双管齐下。入门课程和以后的教学主要是讲解静坐的原理和练习规则;有规律的实践可以提供经验和尝试的机会;辅导、讨论以及研究有关静坐技巧的文章,则可以帮助练习者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静坐的方法。
  任何行为都有与之相关联的因素,其影响力也不脱离这些因素的范围。静坐活动是在变化不断的自然心理活动环境下进行的,这种环境包括,无论是在静坐还是在平时一直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思想、影像、感觉、感受和情绪等等。自然心理活动反映一个人的潜能,同时也反映出他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环境中未得到消化的心理残余,以及他在社会心理和政治情况等方面的种种关系。雅肯静坐提供了一个用自主活动来改变人们现有心理状况的方法,也使他们更有效地在物质、教育和社会文化方面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雅肯静坐借助于内心活动来达到松弛的效果,亦可在人的外在生活上得到反映。
  本章的其余部分将进一步详述下列几个与雅肯静坐有密切关系的专题:
  一、静坐声音
  二、反复默念静坐声音
  三、轻松的心理态度
  四、如何看待静坐过程
  静坐声音
  静坐声音是由无意义的、但并非无作用的声音所组成,它是进入雅肯静坐过程并使之持续下去的必要工具。在雅肯静坐里,静坐声音既不包含任何语言的意义,也没有任何象征意义,它只是以某些母音或双母音跟几个子音相组合的形式出现,整体上造成一种适合静坐的节奏模式。当练习者轻松地反复默念静坐声音时,会对神经中枢系统产生反射式的放松机制,一位美国生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松弛反射"。
  在雅肯静坐中使用静坐声音,可以产生两个作用:一是调谐,二是刺激。说它调谐,是因为它帮助精神放松和心理平静,并有利于新的潜能的发挥;说它刺激,是因为它能够使紧绷的心理和障碍凸显出来。有的时候,静坐声音也会引起抗拒感、不安感,甚至有强化心理自卫功能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练习者往往会产生一种无意识的倾向,抵制正确使用静坐声音。这既可能影响到静坐习惯,也可能影响到静坐方法本身,或者对两者都产生影响。
  静坐声音不可以由练习者自己来创造,它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不是刻意去寻找一个令人感到舒适的美妙声音,美感方面的特质完全不能帮助我们去寻找适用的声音。
  静坐声音是在上入门课时,由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有时全班同学共同使用一个静坐声音,有时则由经过专门训练的高级静坐老师给每个人指定个别的静坐声音。个别静坐声音的选择,极少以个人性格的衡量为标准,而是看练习者的人生阶段年龄 、性别和感知方式来决定。由于教学上的原因,选择静坐声音的具体标准是不公开的,而老师可以很快给学习静坐的人找到合适的静坐声音。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与别人不同的静坐声音,老师在决定静坐声音的时候有一定的系统,经过归类,有时几个人的静坐声音有可能是相同的。
  如果一个人不小心改变了他的静坐声音,那么或早或晚会影响到有规律的静坐活动的效果。因此,正确的静坐声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静坐声音可以在不同层次上逐渐强化,练习两、三年以后,学生可以在与教师讨论之后,获得一个较强的静坐声音,那么以后每隔两、三年,他就可以获得一个更强的静坐声音。
  加强的静坐声音的放松效果与一般的静坐声音基本上相同,但它可以使个性中未经缓解的部分更显著地表现出来,同时释放出更多的新潜能。如果在初学阶段便使用加强的静坐声音,那么将使整个练习过程较难进行;而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加强的静坐声音,则可以使大多数人感到静坐的内涵明显丰富了。
  静坐声音应该专门用在静坐,练习者不要把它告诉别人,也不要说出来或写下来,否则会降低静坐声音的效果。重要的是,静坐声音不要引起固定的联想,即不要赋予它任何意义,不要将它同某一特定的事件、情感或人际关系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静坐者之间不能互相交换静坐声音,亦不要互相透露各自的静坐声音,这是因为对静坐声音加以保密具有实际的意义。即使是一对夫妇已知共用同一个静坐声音的情况也不例外。
  对于那些不了解雅肯静坐法、不知道其中哪些部分比较微妙的旁观者来说,上述做法或许有些难以理解。但长期的经验证明,我们需要以谨慎的态度把静坐声音看做个人的贴身之物,否则将使它失去不引起任何联想的特质。
  反复默念静坐声音
  静坐中,练习者须在心中反复默念静坐声音,每次反复默念的时间约二到四秒钟,但不必固定。一般不使用人体的发音器官,也不跟随呼吸或者心跳的节奏来默念静坐声音。偶尔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发生,但重要的是,不能把默念静坐声音与人体内部的节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在心里重复某种听觉的、视觉的或动态的刺激因素时,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放松作用。单调的刺激往往会引发生理学所谓的习惯化;在静坐中,这种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界的影响,并提高对心理现象的敏锐度。这正是雅肯静坐法能够舒缓身心紧张的先决条件之一。
  反复默念静坐声音是静坐中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机械性的组成部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能出现的困难是如何默念静坐声音。我们在下面就会具体谈到。
  轻松的心灵态度
  观察一下日常会话所使用的词汇,我们便可以发现行为一般都用动词来表达,描述的是动作或过程,例如:走、想、嗅、拍、重复等。有些词汇可以进一步描述行为的特征,如:快走、慢慢想、用力嗅、友好地拍一下、耐心地重复等,这些加上去的词叫做副词。
  副词主要修饰动词,如果它所表示的不是时间、空间关系或者感官感觉,那么它一般所描述的就是心理学所谓的"心灵态度"。它表示行为是如何进行的,也包含了行为者在此时的情感状况。
  静坐的行为就在心里反复默念静坐声音,默念时的心灵态度则决定是否可产生缓解身心紧张的效果。那么,究竟应该怎样默念静坐声音呢答案是:要轻松自如,不要太专注、不要有压力、不要用力,但也不要过分轻松,也就是不要随便。用静坐的术语来说,就是要以"轻松的心灵态度"默念静坐声音。对于读者而言,强调默念时的轻松或许显得过于简单,因为这好像很容易做到,说它会对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似乎也不能轻易使人理解。如果不使用静坐声音,只保持轻松的心灵态度,难道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
  如果重复静坐声音本身是静坐中的一个简单而又机械的部分,那么轻松的心灵态度则恰恰相反。在静坐声音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获得肌肉、自律神经系统和心理上的松弛,比单纯使用意念来达到放松的效果更为明显。在静坐的过程中,身心的紧张因素被一点一点逐渐释放出来,从隐性状态过渡到显性状态。它们此时即明显化了,对心理活动——也包括重复静坐声音的活动——的影响变得更加显著。这些明显化的紧张因素会把重复静坐声音的活动,从轻松的心灵态度导向过分集中或过于随便的心态。所以,正确的静坐迟早都会产生紧张因素占主导地位的错误,静坐者开始并不明白怎么回事,只是感觉到静坐效果不那么令人满意,或者进展得比较缓慢。
  当练习者渐渐明白他的静坐已受到精神过于集中或过于随便的影响时,他就变得比较清醒自由了,可以做出决定性的选择。在身心紧张状态明显化的当中,个人生活里的一些要素往往会活跃地介入静坐活动,因此,向更大心理自由转化的目标也不再局限于静坐的范围,而可能使部分性格架构向着更全面的自由状态拓展。他在静坐中可以获得开辟自己性格里某些领域的选择,以突破原来被身心紧张所左右的行为倾向。
  在静坐中,个人性格上的障碍往往会导致偏离轻松的心灵态度,而趋向过于专心或随便的心灵态度。在生理上,与专心的倾向相对应的是肌肉收缩和紧绷的状态;随便的心灵态度则表现为过分的松弛。如果在重复静坐声音时过于专心或者过于随便,就会使已明显化的身心紧张持续不散,所以说,静坐就是不断寻找轻松的、既非专心亦非随便的心灵态度,从而吸收日常经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心理障碍化解过程所产生的结果。
  轻松的心灵态度和心理分析学上所说的自由流动的意识属于同一类型的心态,它随时使人产生自由联想。然而,心理分析学主要注意的是思维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如果可能的话,再把其中活跃的内心情感残余反馈到早期曾留下影响的经验中。雅肯静坐也和心理分析学一样,无论出现的思想内容显得多么乏味、愚蠢、不道德、陈腐、有趣或奇异,都可以让它流淌过去;不同的是,在雅肯静坐中,我们对各种思想的内容一视同仁,并不去设法进一步理解它。所以,静坐本身并不直接提供对于童年经验的新理解,关键并不在于出现什么样的思想,而在于让这些思想流逝过去。静坐声音帮助我们创造一种别无他法可达到的轻松的心灵态度,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心中原本不可企及的角落里,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要使静坐活动起作用,仅仅重复静坐声音是不够的,重复静坐声音时的心灵态度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基于这个原因,尽管许多静坐方法都使用静坐声音,但其中仍有很大的差异,最重要的就是应以什么样的心灵态度来默念静坐声音。强调专心心态的静坐技巧如迦帕静坐法的各种形式 ,往往使用有意义的静坐声音,而雅肯静坐法则完全相反,它强调的是心灵态度应开放、自在。为了让轻松的心灵态度较易保持,静坐声音的组合没有任何语言上或象征性的意义。
  至此,我们已经介绍了雅肯静坐法的三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一、可以引起自发的放松,又可使身心紧张得以明显化的静坐声音。
  二、可以防止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同时又可在身心紧张明显化的过程中,提高对内心活动的敏锐性的反复默念。
  三、可以引发心理结构良性变化的轻松的心灵态度。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雅肯静坐法的第四个重点。
  对待静坐过程的态度
  对一件事、一个过程、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态度,往往反映出与它相关的价值观,可以影响到人的行为、知觉以及接纳和适应能力。有规律地练习雅肯静坐能够使人身心松弛、精力充沛,并且促进个人成长,但是,这一过程偶尔也会带来疲劳、烦躁、抗拒感以及不舒适的感觉。雅肯静坐是一种有效的,但也是一种温和的、渐进的成长过程,此一过程通常不会对个人心理产生过分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过程本身即带有自我调适的功能。虽然如此,静坐中的抗拒感有时会影响静坐者的动机、练习的规律性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假如练习者不能理解这一点,并保持一种建设性的积极态度,就很可能会改变自己的练习方法,寻求特殊途径,而结果可能曲解了练习原则,或者导致练习缺乏规律性,甚至完全停滞下来。诚然,这样做可以减少不舒服的感觉,但却无法达到纾解身心紧张的目的。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曾经学过雅肯静坐的人,他们往往这样说:开始的时候,我感觉到很有效,但后来就渐渐失去了效力,最后便收获不大了,于是慢慢地停了下来。诸如此类的说法,反映出未能引起静坐者和其他人应该重视的问题。静坐入门的基本指导确实很简单,许多人可能以为不过如此而已。但对于每天定时静坐的人来说,一直以轻松的心灵态度反复默念静坐声音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由于雅肯静坐所进行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途中总会出现一些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练习的原则便具有新的意义——过去所理解且有效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再对进一步的发展有所助益。因此,静坐活动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静坐者需要不断更新对基本练习原则的实际理解。
  事实上,雅肯静坐的学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入门阶段,主要学习有关静坐的基本技术。第二阶段是从练习者掌握了上述基本技术以后开始,主要学习如何利用练习原则来化解明显化的身心紧张,学习如何把静坐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使之成为指导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过程的利器。
  有鉴于此,初学者应该在入门阶段便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以便将来在练习出现转折时能够坚持下去。雅肯静坐学会提供进阶性的课程,以解答学生的问题,在进一步理解练习原则的基础上,帮助静坐者更顺利地进行日常静坐活动,尤其是在遇到抗拒感的时候。
  此外,静坐辅导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练习中不清楚的地方。辅导老师往往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或早或晚认识自己静坐中的一些阻碍发展的因素。
  雅肯静坐法在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效果便会减弱,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在任何情形下,松弛的效果都会存在,只不过在身心紧张明显化的情况下,使人不易觉察而已。因此,入门之后,静坐方法实际上也会产生其他的效果,恰好在这个从具体的、可感知的效果,过渡到后阶段更加微妙的效果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人在尚未理解这种改变之前便已放弃静坐。明显化的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而且在以后的练习中还会再度出现。最重要的是顺利通过最初的几个明显化的过程,那样就可以明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再有类似情况出现时应如何对付,即:坚持有规律的定时练习,尽量争取在自然心灵活动的不同影响下,保持轻松的心灵态度。
  在身心紧张明显化的阶段里,静坐者要不断尝试、失误和渐渐理解,直到在自己的静坐练习中找到与静坐声音、反复默念和轻松心灵态度有关的质的变化。一般说来,与其他静坐者讨论、参加静坐辅导或课程、阅读有关静坐技巧的报道等,都对自我调整大有裨益,从而更快地度过静坐中的明显化阶段。
 
第三章 雅肯静坐法的效果
  练习雅肯静坐的人究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长期和短期的效果呢当然,这会因个人的出发点和动机以及应变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若观察多数人的效果,就会发现虽有相异之处,亦存在一些共同点。
  为了大致说明雅肯静坐的效果,以及与静坐技巧和身心紧张明显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下面的划分或许会有帮助:
  一、直接效果——产生于雅肯静坐的特殊机制
  1量的效果
  2质的效果
  二、间接效果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上述几点,但首先要讨论一下产生这些效果的几个必要因素:1 正确的静坐方法;2 有规律的定时练习;3 让静坐者在身心紧张明显化的阶段,采取适当对应方法的静坐心理学知识。
  如果静坐者不能正确地进行练习,就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才算正确的静坐呢首先,初学者必须认真学习初级课程,这样才能学好雅肯静坐的基本原则。但即使学会了这些原则,运用起来也并非总是得心应手,因为随着静坐过程的发展还会出现各种变化。这并不表示静坐者不聪明或未能记住静坐的要点。
  经过几个月有规律的静坐,身心紧张和个性中未开拓的领域,就会不知不觉地影响静坐练习,静坐者就会感到静坐的效果不如从前了。在这些阶段,静坐者需要得到指导,否则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放弃练习。假如静坐者希望从中获得理想的效果,而不仅仅把静坐当做一种松弛身心的方法,那么就必须重新探索自己的静坐方法。练习静坐并不只是按照一成不变的规则去做,而是了解自己如何面对个性中限制潜能发挥的因素,并加以改善。
  无论任何静坐方法,要想突破障碍,便应在入门之后继续探讨,所以,仅有他人的指导和劝告是不够的。这也许正是各种静坐教科书,都未能真正使静坐活动普及化的原因吧。
  影响静坐效果的另外一点是,对待静坐的态度和个人对静坐活动的理解,它们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地面对新的内在变化,决定他是按照静坐方法的原则去练,还是误入歧途,以致降低静坐的效果。
  个人对静坐的理解可以是多样化的,从根本不加思索到考虑比较成熟的都有。它可以毫无系统地建筑在偶然的经验和未经证实的认知之上;也可以很有系统性——似乎能解答所有的问题,但仍然显得不成熟。对静坐的理解亦可分为两种类型:注意进展的目标,或把焦点放在进展的手段,即静坐的技巧上。前者是以目标为主,后者则着眼于静坐过程。
  从教学经验看,所有的静坐者都倾向于以目标为主,静坐者经
  常过分地关心是否获得正确的感觉或达到正确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关心静坐方法是否做得正确。这样的情况,往往让静坐者只是寻找静坐时的效果,而忽略了静坐在整个生活中的效果。练习者只是为了静坐而练静坐,却不是为了生活而练静坐。以目标或心理状态为主的静坐看来是行不通的,它像一道无形的障碍,使人无法真正接近眼前的现实生活。
  因此,一个人对静坐的认识需要持久地培养和不断地探讨,才能够防止陷入以目标为主的静坐。由此看来,在哪里学习静坐、下多大工夫去学,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学的方式和课程的安排,也可为静坐的理解打下一定的基础。
  受印度大师们影响的静坐团体,通常有一套明确的教条,阐述有关心理境界的理论,但它往往会诱使静坐者脱离轻松的心态,全神贯注于是否能达到教条所描述的感受,因而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另外,以目标为主的静坐认识还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如:不安全感、缺乏思考、学静坐的环境、个性的倾向、对鼓励的渴望等,终有一天这些会与静坐活动的进展发生冲突。解决之道可能是停止练习并保持原有的认识。但也可能与此相反,亦即继续练下去,直到改变原来偏颇的认识。这样的结果就是成长。
  有了上述背景材料,我们再来看看静坐的效果。
  直接效果:显现在静坐过程中
  这里所指的是,正确使用静坐声音并保持轻松的心灵态度,便可以直接获得的成效,也就是在静坐时间中出现的变化。直接效果可以再分为两类:量的效果和质的效果。
  量的效果在每次静坐时都会出现,无论是第一次,或是偶尔为之,或是有规律的定时静坐。这是静坐特有的效果,随着静坐练习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影响会自行出现,主要表现为:1 一定程度的肌肉放松;2 可使内心有更加平静的轻松的心态。雅肯静坐并不要求刻意放松,只要求按照所学的技巧去做即可,如此自然会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松弛。紧绷的肌肉可获得稳定的放松,日常琐事留下的思虑和感受,也会时而平静、时而有所起伏,雅肯静坐可以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较为迅速地消化日间的一切印记。
  如果直接的、量的效果未能在某种程度上出现,通常是由于静坐者做得还不到家的缘故,此时他需要有人给予辅导。
  我们选择"量"这个字来形容上述静坐效果,是因为静坐者只是在他现有的个性框架之内,达到一定的变化,只是在量的方面有更多的放松并进一步减少不安定感等。质的变化则超出静坐者现有的个性框架之外,使他获得某种新的东西,这是一种飞跃,为个性的发展开发出新的天地。
  还应该说明的是,在短期内,肌肉放松和轻松的心灵态度,可能偶尔造成更大的内心不安定,这就是所谓静坐的矛盾效果。它常常出现在质的变化到来之前,例如当静坐使一向受到压抑的感觉和思维得以明显化的时候。这种不安定感并不危险,它只表明静坐起了重要的化解作用,而且不久就会过去。在这样的阶段,辅导对静坐者会有很大的帮助,使他较易应付这种不安定感。
  度过这些令人不舒服的阶段之后,才有可能获得较为彻底的放松。即使这半个钟头的静坐时间里有些不安定的感觉,静坐者还是会放松并重新感到精力充沛。变化已经发生,放松已站在新的起点上。
  在静坐时做过的一些生理实验,研究的正是量的效果。这些实验证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了变化——可以从心脏的跳动和对氧气的消耗上测量出来。从整体上看,此一研究显示静坐可以产生良好的放松作用。
  质的效果对于练静坐的人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长远意义。这种效果较少出现在初学者身上,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规律练习才会出现,常常需要一年以上。质的效果第一次的到来,往往是悄然而至,而且变化是逐渐发生,不易为静坐者所察觉。尽管如此,这种效果依然存在,只是静坐者难以把握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而已。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怎样生活、思考和处世,甚至于怎样静坐,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静坐的方法和生活方式是同一件事情的两面。生活方式中的质的变化会影响到静坐,静坐方法的质的变化也会传递到我们生活的其他领域。后者的变化,也就是默念静坐声音与保持轻松心灵态度的突破性的变化,正是我们所谓的"质的效果"。
  质的变化并不单单涉及到原有的生活因素,而是开发出我们生活中过去无法触及的新层面,使我们能获得新的体验、新的行为,并由此带来个性上的发展。
  雅肯静坐中产生质的效果的原因,是基本的个性和人格明显化了,进而影响静坐的练习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个性和人格特征反映了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并导致不恰当的行为。质的变化在于通过静坐声音,使人在封闭的精神领域里重新产生轻松的心灵态度。此外,质的效果还可以为雅肯静坐的量的效果和间接的效果打开新的空间。
  个性的明显化往往带来抗拒感、静坐方法的错误或者静坐习惯的改变。许多人不再规律地静坐,也有人就此彻底放弃,认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效果了。可惜的是,这样也就失去了继续藉着静坐来调整个性中不成熟之处的机会。然而,这并不完全是
  前功尽弃,在这个基础上停止静坐的人毕竟更容易通过生活的其他活动来达到自我调整的目的。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继续坚持静坐。对他们来说,质的变化就来自于应付静坐中被明显化的问题,而这种应付将会逐渐影响到日常生活里类似的情况。
  量的效果在每一次正确的静坐时都会出现,而质的效果则只能偶有所得。
  间接效果:表现在日常生活里
  这是练习静坐以后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效果。它不是在静坐过程中表露出来,而是出现在静坐之后。一般来说,它源自于静坐本身所带来的彻底的放松效果,但在某些方面,却是静坐中质的变化的结果。
  间接效果的表现有很多,诸如改善夜间睡眠、感到身轻体健、解除精神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与人相处和谐、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毅力增强,或许还可以增强对他人的了解并促进行为的变化。
  间接效果是藉由每天静坐时的肌肉放松和心灵轻松,然后呈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效果即如同按摩、服药或午睡等方法所能达到的日常松弛和安宁一样。当然,因为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所以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价值。吸食鸦片得到的松弛感和心理平静大概要比练雅肯静坐来得强烈得多,但经常吸食就会有上瘾和摧残身心的严重后果。按摩可以带来舒服的感觉,也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但对心理安宁的效果则较小,这条路不会对个性的发展打下任何基础。在这里谈到这些方法,目的是要说明为什么我们认为间接效果并不是静坐所特有的它不是静坐的特性 ,因为只有与静坐技巧的练习本身紧密结合的直接效果,才是静坐所特有的独到之处。
  间接效果就是静坐对日常生活所起的作用,它包括量和质的直接效果引伸出来的各种效应。
  通过心理的平静和身体的放松,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心理活动的质的变化,雅肯静坐能帮助我们寻找一个更有建设性的生活方式。本章的内容简单总结在第46页表格里。
  有关雅肯静坐的直接和间接效果,还有很多可写,在此只做一个简短明了的概说。
  雅肯静坐能够化解个性中影响感觉、决断和处事的各种基本的身心紧张因素,也能消化滥用毒品之后留下的心理残余。我们下面就简短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雅肯静坐与戒毒
  自从雅肯静坐学会开创以来,老师们便一直采取明确的立场,反对使用大麻或其他更猛烈的毒品,即使使用的量很少或者与朋友们偶尔玩玩都不可以。我们的立场并不是教条式的,而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我们从静坐活动中理解到,大麻会给个性带来较大的局限,阻碍个人的成长。使用毒品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化学影响,使静坐中的个性明显化往往表现为随便的心灵态度。诚然,使用毒品的多少和使用时间的长短都会起一定的作用,但也应该强调,即使是少量的吸毒,也同样会留下难以消除的印记,而其他消除身心紧张的方法则很少使人觉察到这一点。
  无可否认,反对吸毒会影响到人对待毒品的态度和毒品的使用量。静坐的效果使许多人下定决心戒毒,因为身心紧张明显化的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毒品留下的痕迹。有时,雅肯静坐让人感到轻松有力,燃起选择新生活的火焰;组织内的社会关系也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雅肯静坐还帮助不少人减少吸毒的后遗症,例如难以规划自己的生活或追求既定的目标、感觉头脑不清和心不在焉、有时出现轻微偏执狂的迹象等。
  雅肯的经验是从生活基本正常的人中间总结出来的,但要把雅肯静坐当成一种医治长时间滥用毒品及其后果的手段,我们仍然缺乏经验。如果把静坐和政府的卫生单位所采取的治疗吸毒的办法相提并论,似乎并不合适。雅肯静坐的价值主要在于帮助个人成长,而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
  下一章讲的是静坐与健康,主要从医学的角度说明雅肯静坐的量的效果。再下一章将讨论个人成长,即从心理学的观点谈谈雅肯静坐,并在一定的程度上阐述其质的效果产生的过程,及其对行为改变的间接影响。
  雅肯静坐法效果一览表
  静坐时的效果
  直接效果
  静坐的特点 静坐外的效果
  间接效果
  非静坐特点 量的效果:
  1生理上的放松。
  2可带来内心平静的、轻松的心灵态度。
  只要默念静坐声音并保持轻松的心态,量的效果就会自然出现在每一次的静坐中。
  质的效果:
  个性的发展
  初学者不会获得质的效果,通常要学一年以上才会出现。它产生于身心紧张明显化的阶段,通过静坐活动的质的变化来达到。它所引发的变化,可通过行为的改变而表现在静坐者的生活的各方面。
  1提高工作能力、促使精神集中、改善体质、减少睡眠问题和压力。
  2改善社会关系、提高处世能力、待人更轻松随和。
  3改善行为模式。
  间接效果只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既产生量的效果也产生质的效果。
 
第四章 静坐与健康
  静坐对人体健康的价值在于它无论对健康人或病人都具有预防作用。在练习雅肯静坐的时候,人的精神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同时又保持宁静与松弛,肌肉也得到放松,呼吸自然顺畅,身心的紧张因素也不再影响身体的机能。但静坐并不是一种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一种促进身心健康的个人成长、人格发展及感知能力的方法。
  对静坐中的人所做的调查显示,静坐时会产生一些生理变化:肌肉放松、呼吸顺畅、氧气的消耗量降低、心跳相对减慢等等。
  诸如此类的生理变化均属短期效果。那么,如果一个人每天两次、每次三十分钟让自己产生这些生理变化,累积起来将会有什么样的长期效果呢在这一章里,我们就来看一看雅肯静坐有哪些长期的、有益健康的影响。不同的长期效果须经过不同的练习时间才会出现,而且因人而异。这里只就静坐者中普遍具有的经验,从普通医学知识角度出发做一解释。
  身心的互相作用
  众所周知,人的生活环境、心情和精神状态都对身体有影响,例如,在尴尬的时候会脸红、出汗或呼吸急促,甚至出现腹痛和肌肉僵硬的现象。面对不同的情况、责任和挑战,神经系统和荷尔蒙分泌系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全身血液的分配会发生变化,肌肉时紧时松,呼吸和行为也可能改变,肠胃的活动也是如此。不大为人所知的是:身体的反应也用来加强或者排除不同的感受,例如不满或恐惧等等。如果这种自我防卫对经验和感受的排除作用持续下去,就会造成所谓性格上的障碍,它会消耗人的精力,使人无法面对生活的各个层面,并限制应变和接纳新事物的能力。长久下来,就会陷入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束缚的、紧绷的身体就会变得较难有效地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人的身体每天都要参与各种日常经验,不仅包括纯生理的功能,也包括化解心理活动。许多事情可以迅速又顺利地消化掉,但有些事情会在身体里留下"残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消化。因此,需要多样化的活动,包括业余活动、消遣或休息等。
  练习雅肯静坐的时候,人的精神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同时保持宁静与松弛,肌肉也得到放松,呼吸自然顺畅,身心的紧张因素似乎不再影响身体的机能。大量心理和生理的能量得以释放出来,静坐者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更多的舒适感和积极性。或许正因如此,大多数初学者说,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了,精神较易集中,心情愉快,身体也感到更加轻松自如。
  压力
  尽管现在还很难对压力stress 做出严格的医学界定,但多数人同意它是超过身体正常活动的一种偏差。激烈的活动往往是适宜的,可以提高和激励我们的处事能力,但如果我们迫使自己超出一定的限度,身心便将出现承受压力的迹象,长久下来,若不加以改善,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和烟酒一样,压力也可能诱发很多疾病。
  人体对压力的反应可能危害健康。长期处于冲突、困境和时间的压力下,加上缺少自我放松的能力,会使身体一直保持高度的戒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压力。其症状有肌肉酸麻、腹部不适、想吐,以及失眠等等。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各自的敏感处,例如容易产生肌肉紧绷的现象。压力不但会降低我们应付新挑战的能力,也会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遇到压力时,人很容易罹患肠胃炎等病症。
  为了避免长期压力及其不良后果,重要的是不要太执著于所面对的问题,好让身心得到休养。要达到这个目的,途径很多,由于静坐可以带来彻底的放松和自由的心灵活动,因而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法。很多练习静坐的人都体验到它会对肌肉紧绷、头痛、消化不良,以及失眠等症状产生良好的效果。
  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一旦负担过重,我们就会感到有压力。然而,出现压力症状的可能性因人而异。我们可以说,任何职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压力,每个人对压力也有一定的承受力。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即使承担艰巨的工作也不会感到压力,而另外一些人则只有很低的承受能力。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工作动力,即对工作的兴趣究竟有多大。如果有兴趣做一件事,就可以获得惊人的效果。除此以外,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之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与个性有关,由遗传基因与周围的环境所决定。因此,通过某种方式,例如雅肯静坐,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改善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以增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肌肉紧绷
  造成肌肉紧绷的原因有两个:
  1 单方面的长时间给肌肉施加压力,如不正确的工作姿势等,属功能性紧绷;
  2 心理性的肌肉紧绷。这种情况往往是人体对日常压力以及内心未经化解的冲突,或者现实生活所留下的烙印所产生的反应。
  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使肌肉不断处于紧绷状态,但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过渡性的。假如我们的负担大大超过我们应付的能力,往往就会造成身体局部肌肉的周期性紧绷。在遇到身体需要做出反应的危险时刻,肌肉紧绷是有利的,例如在汽车冲过来时跳向路边或者从危险的地方跑开等。此时,紧绷状态便得到充分体现,事后就会出现自然的放松。但是,当一个人受到上司的训斥、因考试而筋疲力尽,或者处于不合理的工作压力之下时,他无法一躲了之。他的肌肉紧绷会使姿势僵化、脖颈发硬、呼吸不畅。奇怪的是我们经常不会意识到这些现象,只是感觉到由此引起的不舒服、背疼、头疼、呼吸困难和肌肉酸麻等。
  如果肌肉长时间紧绷,就会造成难以忍受的肌肉僵硬和疼痛,尤其是肩膀和颈部,久而久之可能出现钙质沉积,那不但会增加痛苦,而且很难治愈。长期的肌肉紧绷还可能造成骨骼错位,形成关节痛。因此,肌肉一定要经常得到放松。我们的经济显示,雅肯静坐最普遍的效果正是良好的肌肉放松,它常常带来体内深沉而温暖的感觉。同时,静坐似乎还可以增强身体的敏感度,使人及时发现紧绷的症状,并通过适当的调整来防止超重的负担,减少肌肉僵硬的现象。此外,增强身体的敏感度还有利于增强日常生活的惬意感。我们不仅生活在话语和思想之中,我们的身体还是情感和经历的共鸣器,是让我们思想成形的工具。对于自然放松而又得到充分休息的身体来说,它的经历和感受就比紧张而拘束的身体更细腻得多。
  头疼的原因很多,除周期性偏头痛之外,以头部或颈部肌肉紧绷所造成的最为普遍。尽管有人声称静坐对偏头痛有舒缓作用,但一般来说,静坐对此病症并无太大的帮助。然而,静坐对压力和肌肉紧绷所引起的头疼,通常会得到较好的效果。在解除头痛的同时,患者可以感觉到紧绷酸麻的颈部肌肉逐渐变得越来越正常,这显示头疼的消除正是每天练习雅肯静坐,使肌肉获得放松后所产生的结果。
  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
  由脾气、情绪和精神状态所引起的某些身体上的疾病,我们称之为心理因素造成的生理疾病。哮喘、湿疹,以及肠胃不适都有可能缘于此因。另外,心理因素似乎还会引起高血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普通心脏血管疾病。即使某些生理疾病并非心理因素造成的,但这种因素仍然会影响大多数病症的发展。
  一般认为,减少以往经历对精神的束缚,并提高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具有防止心理因素引起生理疾病的作用,对于已经产生的生理疾病具有良好的缓和作用。
  在这方面,雅肯静坐看来是一种有利的方法,但仍需要进行更彻底的研究,才能合理地确定这种方法的效果。
  胃溃疡
  在心理因素造成的生理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胃溃疡,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酸过多和胃囊剧烈蠕动。超量的活动持续过久,例如搬家、加班或者家庭纠纷等等,都会导致典型的胃溃疡发作。研究显示,即使是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发生情绪紧张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胃酸过多,甚至胃囊强烈收缩。长期的心理冲突可能引起持续的胃囊和十二指肠的不良变化,出现类似饥饿时的胃疼、喉咙灼痛和胃酸上涌,久而久之就可能转化为胃溃疡。
  治疗胃溃疡的最好办法是到医院治疗。对已经形成的胃溃疡,保持适当且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再辅以药物治疗是至关紧要的。
  心理的和情绪的状况一般会产生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某些病例里,我们发现一些有胃酸过多或胃溃疡倾向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坐之后,症状有所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心脏血管疾病
  至少一半以上的人类大概会死于心脏血管疾病,因此,研究这些病症产生的因素也就备受重视。在导致心肌梗塞、脑溢血和静脉血栓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有食物脂肪含量太多、吸烟、肥胖、高血压和压力等。我们知道,肾上腺素这种荷尔蒙,在人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会高度聚积,把身体里储存的脂肪释放出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物质的含量提高许多。时间久了,这些物质便会在血管内壁积存下来,这是造成心脏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虽然现在还不知道究竟压力和放松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影响,但有规律的静坐确实有可能对某些此类疾病产生正面的预防作用。
  睡眠
  许多睡眠不良的人开始静坐之后都会感到情况有所改善,从非正式的观察结果来看,一半以上学过雅肯静坐的人都是如此。对于严重的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失眠,静坐的帮助并不大,但有时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学静坐后,往往很快就会感到容易入睡,而且睡得安稳。其中部分原因是静坐者较容易放松,较快摆脱日常工作和烦恼所带来的肌肉紧绷,而这些正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另外,雅肯静坐也能有效地提高心理和生理的应变能力。通过静坐,练习者得以提高从活跃状态转移到休息状态的能力。这种快速自我转换的能力在许多场合里都很宝贵,无疑也会对入睡过程产生促进作用。静坐能够改善睡眠,并不是因为它使人精神散漫。情状正好相反:多数人必须在静坐之后几小时再去睡觉,因为静坐后精神比较好,要等一会儿才能自然入眠。这里讲的主要是没有睡眠问题的人;至于有睡眠问题的人,往往喜欢在睡觉前静坐,因为这样可以很舒服地
  放松,也就可以睡得香甜。
  雅肯静坐使人头脑更加清醒——该清醒的时候清醒,就能在该睡觉的时候睡得更好。
  静坐并无危险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医学界人士告诫人们不要学静坐,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西方,对静坐的研究仍然不够。如果一位医生怀疑静坐可能不利于某个病人,尽管这种看法没有根据,他还是会在原则上持保留态度。
  如果学雅肯静坐之后,在身体和生活上感到不舒服,这可能有两个原因:
  1 可能受到所谓静坐的矛盾效果的影响;
  2 恶化的情况可能与静坐根本无关,而是另有原因。由于静坐仍不广为熟知,所以可能被误认为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按照专业人士的判断,异常的心理状态缘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关系,而在这种冲突当中,人们都不愿意看清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静坐就成为代罪羔羊,真正的"祸首"却溜之大吉。"我根本不需要改变。我太太的紧张和失眠当然是因为静坐,怎么会是我?静坐可是个危险的玩艺儿,破坏家庭生活"令人沮丧的是,有些专家也不自学地支持这种掩盖事实真相的说法。
  在刚开始的数星期或数月里,静坐者可能会遇到一些过渡性的些微不适、肌肉僵硬、轻度头疼和疲劳加剧的状况。这种暂时的现象被称为"静坐的矛盾效果",它通常出现在静坐的入门阶段,但是也可能在后来的明显化过程中再度出现。
  矛盾效果与放松作用有关,并不是一种退步,而是在进步中对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敏感,更清楚地感觉到一直潜在的疲乏、紧张和不安。矛盾效果在静坐带来的消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种阶段具有正面的价值,常常为我们提供面对生活的新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模式,从而防止身心紧张因素长期潜伏下去所可能导致的破坏作用。
  静坐的矛盾效果偶尔会增加一个人暂时的紧张、不安或者低潮。此时,静坐者应该跟老师联络并接受辅导,以便较快地调整目前的处境。雅肯的静坐老师都经过这方面的训练,能够鉴别这种紧张、不安或者低潮是否出于精神原因,而非矛盾效果。如果是精神因素,他们就会建议静坐者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学家。
  雅肯静坐的放松效果不会超过常人的承受能力,超过了就会失去轻松的心灵态度,进一步的放松作用也就随之中断。静坐者不会像使用某些药物或者接受生理治疗那样,有时会被浮现出来的感受和心理残余所压倒。
  如果静坐者仍然觉得矛盾效果太强烈,可以在辅导老师的配合下,在几个星期内缩短静坐时间。通常我们不建议静坐者仅仅因为矛盾效果就暂停静坐。
  度过静坐中的矛盾效果阶段十分重要。静坐者在这个时期容易产生疑惑,出现练习上的错误。此时,接受教师的辅导是明智的。出现抗拒感时,重要的是静坐者不该就此放弃,而应该持续下去。其实,在其他调整人格模式的方法里,也存在抗拒感阶段。所以,只要能够按照初级课程、高级课程和辅导老师的指导去做,就可以安全地练习雅肯静坐。
  总结
  在这一章里,我们讨论了静坐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特别是在健康方面的作用。雅肯静坐能够提高心理和生理功能转换的能力,让人更加自然地从高度的心理集中和剧烈的生理活动,转移到身心的轻松状态。从紧张到放松的重要过程并不会在半途中戛然而止,我们会从放松中,重新获得精力来面对新的挑战。这里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促使精神集中和提高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心胸更加开阔和轻松。
  练习雅肯静坐时,我们的精神处于既宁静又清醒的状态。这种静坐方法似乎可以对身心产生积极而正面的作用,在心理活动发生变化的同时,身体也得到放松,于是持续的压力消失了,身心变得更加灵活自如。久而久之,僵化的反应模式所造成的紧张形态得以缓解,从而发挥出新的潜能。这一过程对失眠有正面的影响,对许多其他生理病痛,如肌肉紧绷、压力造成的头疼等等,也有良好的效果,甚至对一些更严重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也可能产生正面的作用。
  静坐并不是一种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对某种由心理因素产生的生理疾病有何疗效,除因人而异外,也要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态产生的原因而定。此外,静坐主要不是根治疾病和精神问题的医疗方法,而是一种促进身心健康的个人成长、人格发展,以及感知能力的方法。有效治疗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生理疾病,最好的办法仍然是一般的医学手段或者心理学疗法。
  静坐对人体健康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无论对健康人还是病人都具有预防作用,因为它是精神更新和个性成长的原动力。
 
第五章 个性发展与行为改变
  雅肯静坐是一种内心活动,通过静坐过程使个性产生发展性的变化,这种发展建立在扩展情感和认知的能力基础上,而这些能力决定人如何分类和解释人生体验并做出行动的选择。必须强调的是,静坐本身并不能提高人的身体技能、工作技术、社交能力或艺术技巧,它只是一种导致行为变化的出发点。
  从心理学各学派的观点出发,我们现在来简单地谈谈
  雅肯静坐促进个性发展的一面。
  我们认识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行为:言谈、笑容、脸红、呼吸、肌肉紧绷或其所专注的事物等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做事情、讲话和回避问题的方式,这种特定的行为模式极少发生变化。一个人的行为是可以看得见的,而他的个性则不是。个性形成一种内心结构,由先天遗传条件和后天生活体验来决定。成年后,个性及其对外界和自身的体验大致不再改变。这里说的体验有两方面,一是接受信息,二是将信息组成意义。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限制,主要不是表现在对信息的感受,而是表现在如何将信息组成意义。"体验"实际上就是一种"选择",如果接收到的信息不符合已经成形的想法,就会被弃置不顾。由大量未经消化的经验所造成的刻板个性,通常都会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不适当的诠释。
  我们所说的个人成长或个性发展,指的就是更自由、更精细地体验外界事物,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适当感受外界事物的能力有所减退,就被认为是精神病理学的变化,轻则出现精神官能症Neurosis,重则导致精神病Psychosis。人的行为就是个性的外在表现。
  但是,个性发展与行为改变仍须区分。雅肯静坐是一种内心活动,通过明显化过程,使个性结构产生发展性的变化,影响到如何组织信息、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除了静坐练习产生的趋向轻松的变化之外,静坐本身很少带来行为的变化。不会有人因为练习雅肯静坐而变得更精于簿记业务,或者更善于同异性打交道。但个性发展可以作为进一步学习和行为改善的良好基础。
  社会中的个人
  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把人视为社会的一分子,现在已十分普遍。这就是说,多数人认为,一个人是成长还是发生精神问题,最重要的因素是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个性是在与人相处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首先是父母和兄弟姐妹,然后是童年伙伴及他们的父母、同学和老师、恋爱对象、同事等等。与人相处的好或不好的经历就组成了一幅"自我"的肖像。当然,生理的因素也产生一定作用,但可看做是外在条件;遗传和本能同样具有可塑性。这些因素在人生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并不单独构成一个人的特性,而必须在与人相处中得到发展。
  所以,个性发展最终走向成熟还是导致精神问题,并非由先天的条件决定,而要看后天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这种认知,主要是由心理治疗学派发展而来的。普遍的心理疗法是改变个性和行为的方法,都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譬如个别治疗时,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或者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时,患者与医生们之间的关系。
  若将人视为社会一分子,会使人联想到个性的发展主要归因于社会因素。正如在任何一个需要阐明立场的场合一样,有些人不免陷入教条主义。有人甚至宣称,社会因素是惟一能够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造成行为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心理学对个性发展和行为变化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传统的理论认为,一个人重新感受或回忆童年的创伤,是发生根本变化的诱因。我们对行为的了解可以从个性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出发,而行为变化是重新感受的结果,也就是把自己无意识的方面加以意识化。这个观点主要来自心理分析理论。
  其他一些心理学派却认为,这种对内心活动的"揣测"毫无意义。行为心理学干脆撇开重新感受的概念,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增强情境上即鼓励和惩罚某种行为 ,或促使行为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上。如果改变增强因子,便会出现新的行为,而未受到鼓励的行为类型也会逐渐消失。
  行为疗法的目标在于找出这些增强因子,并且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尽可能地将其改变。丈夫或妻子为什么生气如何减轻自己的税树林里什么地方有果实这些都是可能影响行为的增强因子,既可能是社会的,也可能是政治或物质的。研究显示,社会性的增强因子对行为的影响最大。
  数学常用不同的面向或度dimensions来描述一个现象,二度表现一个平面的物体,三度表现一个立方的物体。若要描述物体的更多方面,例如时间的变化、色彩的特质等,就要使用更多的"度"。从纯数学的角度讲,有些现象可用少数几个"度"加以描述,也有些须用多个"度"的方法描述才有意义。
  人类的感受和经验都要在意识中进行编码和组织,以产生意义结构。这些意义结构形成我们在某种特定的处境中,如何感受和行动的依据。
  扩大意识的面向,即扩大其认知的先决条件,这便构成所谓"认知发展"一词的内涵。认知心理学把行为变化理解为:可以意识到的面向,发生变化之后产生的结果。
  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认为,认知的发展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随着生理上的成熟,认知的先决条件有所扩展,从而使儿童的行为发生变化。乔治·凯利George Kelly则强调认知的扩展是学习与经验的结果。
  静坐是一种内在行为,根据经验,它可以扩展一个人意识的面向。这主要是在明显化阶段,通过尝试与学习来达到的。新的面向首先出现在静坐练习本身,一旦出现,就会在思想、感觉和行为领域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个性的根本改变在于重新感受,行为心理学则认为在于增强情境的改变,而认知心理学却强调意识面向的扩展。这三种心理学理论大概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来解释雅肯静坐如何带来个性发展的问题。
  静坐并非社会行为
  静坐很少使人回忆和感受童年的创伤,也不会改变行为的增强情境。在人类活动中,静坐几乎是最少涉及社会的闭目而坐,轻松地默念静坐声音,让意识自由流动 ,但对个性发展确有影响,又该如何解释呢
  教条主义者坚称,静坐是一种社会活动,理由大概如下:一个人开始学习静坐,他一定要投入时间、金钱、兴趣和动力,因此必定希望得到收获。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都期望静坐可以改善他的行为,这会让他有意识地去尝试一些新的社交方式,于是产生了个性的发展。按照这个看法,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静坐本身,而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做是一个静坐者。于是,静坐忽然变成一种社会活动,因为行为变化的产生,成了他以某种角色或在某种环境里与别人之间发生关系的结果。
  这种观点并非毫无道理,但又不足以解释长期静坐的人所体会到的广泛的变化。有时会遇到一些静坐的崇拜者,他们狂热地相信某些其实跟静坐毫无关系的静坐效果。因此,旁观者和静坐者都需要分辨什么是静坐的真实效果,什么是人们的附会而已。
  那些坚称静坐本身并无效果,只是由于环境的变化才起作用的人,对静坐方法都知之甚少。我们至今尚未听到有关这方面的明智论断。社会条件对静坐者的确有决定意义,至少在静坐理解获得发展的初级课程和进阶课程时确是如此,这部分决定静坐者能够学到什么程度。若想达到个性发展的程度,则必须学会在实践静坐时,尽量避免追求某一特定目标或寻求某一特定状态。这正是雅肯所有课程的重点所在。
  静坐效果如何产生
  一个人通过雅肯静坐使个性充分发展,究竟会出现哪些变化呢如上所述,对过去的回忆与感受虽偶然出现,但并不常有。静坐时,已经成形的肌肉紧绷通常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放松,而这方面进一步的发展是逐渐出现的。雅肯静坐的主要发展和变化仍然属于认知范畴:通过静坐声音和轻松的心灵态度,意识的面向便可以获得飞跃的扩展。
  我们先来看一看,如果在意识中不使用静坐声音会出现什么情况。首先,身体得到放松,而心理逐渐受到未经消化的心理残余和身心紧张因素的影响,轻松的心灵态度也会相对减少。
  根据不同的人生经历,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命的发挥都有不同的局限性,这就是所谓的身心紧张因素,通常由社会、情感、认知和生理等因素组成。无论是静坐或日常生活里,身心紧张因素都会限制我们的认知能力,减少新理解和新行为的可能性。
  当我们开始默念静坐声音时,其特性在使轻松的心灵态度重新获得增长,静坐过程便前进了一步。心中未经消化的意念从而浮现出来,表现为静坐中的杂念和冲动,这通常与日常生活里发生的事件有关。这样,随着杂念的来来去去,有时包括动作的冲动,未经消化的心理残余就有了缓解的机会。静坐时,杂念和冲动可以自由地来去;不能轻松、自由来去的就僵持不变,得不到缓解。
  有规律地静坐一段时间之后,个性的根本紧张因素会周期性地影响静坐者,在不知不觉中,导致静坐中过于专心或追求特定目标的倾向,静坐感觉就不如从前了。这时,静坐者须坚持度过这一关,不应半途而废。在这种情形之下,静坐者将无法看清如何解决自身的困难而进退两难。
  这种经历有时让人感到不安,或许会引起对静坐的抗拒感,实际上那是对个性发展的抗拒。静坐发展的这些阶段,常常预示着静坐者即将获得新的情感和认知的能力。
  这样的明显化阶段是矛盾的,反映出静坐者自身缺乏开放的心灵——对自己、静坐和世界的理解建立在一种观念、一定的面向之上,而这种观念限制了新的认知和行为。个性中属于人格的身心紧张因素通过静坐练习本身得以明显化,因此,解决静坐问题就等于改变个性中那些有碍成长的根本局限性。所谓质的变化就是指这种改变,它会带来认知和情感上的一次飞跃,个性也因此获得新体验和新行为的能力。
  静坐声音和效果带来更轻松的心灵态度,提供心理自然活动更大的空间。如果说禅宗的静坐主要是发掘呼吸和肌肉运动的自然状态,那么雅肯静坐则开发思维过程的自然性。
  经过长时间的雅肯静坐,个性可以获得发展。这种发展建立在扩展情感和认知的能力上,而这些能力决定我们如何分类和解释人生体验,并做出行动的选择。随着个性发展而产生的行为变化并非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静坐所提供的毋宁说是一种导致变化的出发点。尽管许多人都十分清楚,静坐本身并不能主动提高人的身体技能、工作技术、社交能力或艺术技巧,但这一点有必要经常强调。不过,静坐的确可以带来一个良好的起点。
  雅肯静坐中质的效果全在于:反复默念静坐声音和轻松的心灵态度,即是练习静坐方法的两个重点。这两项原则,须与个性中未经化解的特性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协调。
 
第六章 当代社会中的雅肯静坐
  雅肯静坐学会创立于1966年,由一群学生创建。在七十年代初,雅肯静坐曾经一度接近西方文化中带有冥想传统的天主教体系,但到了七十年代中期,雅肯静坐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心理学分析学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等多方面汲取灵感,形成了独特的一套教学法——将静坐视为一种实践活动,一种内在行为。目前是挪威最大的静坐组织。
  雅肯静坐学会创建于1966年。某些人称六十年代是本世纪反叛欧洲思想主流最激烈的十年,而雅肯静坐组织正是在这十年中开始发展的。由于雅肯的创建者是一群深受六十年代与传统思想搏战影响的学生,所以要确定它在当代社会中的位置,最好先考察一下这些传统思想以及反对这些思想的潮流。
  这场青年运动的形式五花八门:乌托邦式的革命玄想和政治;温情说教和恐怖主义;"敲击的世代"文化和禅宗情趣;以取悦民心应运而生的政客和印度的宗教信仰,以及性解放和吸毒等等。然而,在这一多元化的气氛中,仍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焦点,那就是:意识。
  这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定义,而只是一般人认识世界的方法、辨别好坏的能力、全面地看待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当时,意识被指斥为一种造成心理局限和假象的因素,是一种妨碍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现实的思维结构,往往使人难有突破性的作为。总之,这场运动将其反对的一切对象,即令人感到压迫、不适、反胃和痛苦的人类文明,都看做是由这种局限性的意识所引起的。
  新马克思主义者尤其关注意识的真假问题,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觉悟力,以达到一种新的世界观:工人阶级的意识。人们挑选具有高度政治意识的年轻人为领袖,因为这些人以最新的观点来指导其世界观和行为。
  吸毒者的理论则攻击意识的局限性,并强调开拓意识的重要性。来自东方的大师们又带来了其他的概念:宇宙意识、神的意识等,就是所谓洞悉万物和清净无为的境界。
  这场青年运动中的不同流派,分别找到了不同的改变意识的途径。印度的大师们宣称,只要学会修身养性的技巧,就可以获得新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提摩西·李尔利TimothyLeary在1960年首次应用麦酸胺麻醉剂LSD,并认为这是"获得宇宙意识的钥匙"。寻求新鲜感的文化潮流都崇信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体验,人们相信吸毒、音乐、各种疗法、纵欲、神秘主义、静坐等等都可以突破意识的局限性、改变个人和大众。青年运动中的政治流派则相信辩论、行动、示威和教育可以提高积极分子和民众的意识,使社会有足够的条件构成全面改变整体意识,即:社会大变动——革命
  此外,有关意识可以获得发展的想法还得到一些心理学家如戈德斯坦Goldstein、马斯洛Maslow、荷妮Horney、弗洛姆Fromm等人的支持。马斯洛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除了反应不正常之外,对现实的感觉和认知也有所扭曲。他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是中心问题,他称之为自我实践,因为每个人自身都具有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可以学会更充分地体验现实世界,更少为各种理论和模式所束缚。
  神经物理学上有关意识局限性的发现,对六十年代的青年运动也产生了推动作用。近一百年来,学者们收集了大量神经学方面的证据,证明意识是一种个人的心理结构。我们在生活中学到许多不同的模式,并通过这些模式来认识现实。罗勃特·翁斯坦RobertE.Ornstein 在1972年出版的《意识的心理学》《ThePsychologyofConsciousness》 一书中,列举了许多不同的意识功能。他宣称,左脑主要掌管逻辑、分析、语言和数学的功能,右脑则特别擅长于综合完整的、更直觉的理解,而西方文化所开拓的正是左脑的表现和理解力。这场青年运动,尤其是嬉皮文化和受东方传统启迪的生活观念,正好在这一点上反其道而行:鄙视逻辑与分析,开掘乌托邦式的、感性的、情绪的、理想化的和直觉的心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以意识为中心的现象呢为什么对个人世界观的兴趣,变成了这场青年运动的共同特点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示,这场运动实际上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系列反抗活动的一部分。自然科学家及其客观主义理论可以代表这些反抗行为的对象,他们在西方文化传统里一直处于优越的地位。他们把人类从疾病、贫穷、劳累和恶运中拯救出来,使我们有能力征服自然,这一切成果是因为他们把万物都看做是客观事物,或者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这些客观事物所面对的主观形态,也被他们当做客观的事物,当做一种进行中立的科学研究的中性媒介。这样,他们把意识也物质化了,并建立起一门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关于人内心活动的学科,知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实验研究便被视为一切认知的出发点了。
  上述思想在欧洲传统里根深蒂固。它们源于何处呢?
  伽利略和笛卡儿的遗产
  这一切的缘起都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哲学家伽利略1564~1642对后世的重大影响。伽利略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他首先把自然现象纳入实验室,并在人为的控制之下加以观察。他的座右铭是:测量一切可以测量之物;把一切不可测之物变为可测,然后进行测量。他认为大自然的性质可由数量关系来表示,造物主是用数学语言来书写大自然的。伽利略因此认为,要揭示大自然的真实底蕴,只有通过测量和计算。
  伽利略代表了对中世纪形而上学思想和自然思辩的反抗,他拒绝接受只有神职人员或者熟读最权威的亚里士多德理论才能认识真理的说法,而宣称任何人都有可能一窥上帝手里的牌,只要他掌握了正确的研究方法。
  伽利略留下的遗产告诉我们,想要获得高深的真理,无须在自己的主观条件上下功夫,只需要得到打开大自然奥秘的钥匙:用正确的方法做测量和计量就行了。
  主观形态被降低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意识则成为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的中性媒介。这样,意识作为一种误导因素的可能性即被排除,而这正是后来黑格尔所称的虚假的意识。
  伽利略本人生活在一个弥漫着宗教气氛和刻板思想的时代,他的思想具有极强烈的叛逆性,以致于威胁到他的生命,使他不得不否认自己有这样的想法。于是,他把当时大量出现的自然科学真理,与流行一时的形而上学和宗教信仰相结合的工作留给了后人。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启蒙时期的伟大哲学家之一——法国人笛卡儿1596~1650,他对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
  笛卡儿通过建立一个二元哲学体系,使神学世界和新兴的科学得以并存,简言之,他把灵魂给了神学家,把肉体给了科学家,自此与那些将灵魂和肉体视为一体两面的古代和中世纪哲学家们形成分裂。笛卡儿说:"肉体是被延伸的物质的一部分,这种物质resextensa即散布在空间中的物质 完全由数学自然律所决定,但由于人有灵魂,所以超越了物质之外。人的灵魂可以达到一个不可延伸的、纯精神的真实存在,即:rescogitans,一个更高的永恒理念的世界,也就是意识。"
  笛卡儿用这种二分法成功地使新与旧、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物质与精神统一起来,但灵魂这个既不依赖于物质又无法延伸的神秘东西,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之外。从笛卡儿之后,灵魂、意识和主观形态逐渐变成虚无缥缈的东西。正如著名的挪威女作家西格里德·芸赛特SigridUndset所写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于听到科学新资讯,很少听到有关灵魂的剖析,便渐渐忘记了几千年来祖先们对灵魂的了解。"
  以上所述对现代思想的影响一直是各种争论和解释的焦点。很多人认为笛卡儿的二元论以及严格区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做法,实际上有碍现代思想的发展,与学院派或亚里士多德式的思想相比较,根本不能算是一种进步。挪威哲学家汉斯·夏莱姆HansSkjervheim 即持这种观点。
  转向无条件接受客观主义理性思维的趋势,到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时又进一步被加强了。他完全摒弃通过直觉认识客观世界的可能性,强调一切观念都应该建立在对感觉经验的归纳上。这种脱离主观意识的思潮,在奥古斯特·孔德AugsteComte,1798~1857的实证主义哲学那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孔德把人类的进化描述为一个经历许多不同阶段的前进过程。首先是宗教的阶段,也是最原始的形态;此后,人类便进入了形而上学的阶段,然后到达最高阶段——孔德自己生活的时期——即自然科学惟我独尊的实证主义时代。
  以上简要概括了从伽利略到孔德的人类思想发展过程。随着此一发展,人们愈来愈相信理性、相信客观的逻辑分析思想是体验最深奥内涵的手段。这种信仰逐渐取代了封神的迷信。与此同时,认为人类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过程的思想又衍生出西方文化的一个核心因素,即:对发展的乐观主义态度,相信自然科学与技术终有一天会把我们带到一个黄金时代。到那时,所有物质的以至所有社会和个人的问题都将大大简化,甚至不再成为问题。
  这场青年运动反对盲目相信非主观意识以及彻底理性化的世界观。然而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场运动并没有向黄金时代的梦想本身即乌托邦思想提出任何挑战,反而更是火上加油。
  六十年代的运动,并非第一次尝试打破这个有关完美意识的神话。两百年来,欧洲的哲学家们愈来愈强调意识是具有主动性的认知结构,它可以建立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又可以限制或在一定程度上曲解这种认知。现在人们愈来愈意识到视"人"为中性和理性的观点,相信科学研究绝对客观,其实是错误的。
  这个思想的主要创始人是德国的康德1724~1804 。他强调现实世界基本上是意识的产物,而这一点正是六十年代青年运动的核心思想。康德自己将这个观点视为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大转折,他在哲学上的意义与哥白尼太阳为宇宙中心之学说在天文学上的意义同样重大。然而,康德本人也对意识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说,理性尽管不能无条件地信赖,但只要将其不足之处理清即可。他的后人自认为已完成了这项任务。
  创立认识真理的辩证法的德国人黑格尔1770~1831,比康德更强调意识建立认知的功能,但他认为意识是在一个历史与辩证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且在黑格尔自己的辩证体系形成时,这一过程已经达到了最后的阶段——绝对精神阶段。因此,他认为改正虚假意识的责任应归于历史而非个人。
  马克思1818~1883 深受黑格尔影响,并且坚信自己的理想。但他与黑格尔不同,他认为推动历史进展与实现理想社会的因素并不是精神,而是一种物质的力量,即无产阶级。根据马克思的学说,意识完全是由社会中的物质条件来决定的。后来,这一观点逐渐被青年运动中呼声最高的流派所接受。
  然而,尽管相信纯理性和意识中性的观点遭到各种批评,尽管我们的文化圈对伽利略和笛卡儿留下的遗产进行各种反抗——通过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嬉皮文化等,但对于人类进化的乐观态度其实并非仅仅是思想的产物。自然科学的成果显而易见,使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到达旷古未有的水平。
  佛洛伊德1856~1939 写道:人类已经接近神的理想境界。但是,人类并未完全进入这种境界,在某些方面尚未起步,在另一些方面也仅仅才走了一半而已。人类可说是变成一个装了许多义肢的神,在这些辅助物的扶持下显得十分光彩,但这些辅助物也不时带来许多麻烦,并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整体。不过,可以自我安慰的是,人类发展的步伐不会停在1930年,未来的日子里还将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进步。
  挪威剧作家比昂森BjrnstjerneBjrnson 在他的剧本《人力难及·续篇》《OverAevneandetStykke》1895 中,梦想的人类幸福就是用铁路和电报把人们联系起来,然而这种关于科技黄金时代的美梦,却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血肉狼藉的战场击碎,直到1945年以后才重新出现大的发展。
  青年运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崇信新发明、扩大工业化、社会福利以及更多物质享受的救世疗效。青年反抗者们厌恶以自然科学、理性和资本主义为标榜的文明远甚于他们对其成果的赞叹。
  在寻找解决办法和祛除厌恶感的过程中,青年们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笛卡儿留下的、未经其验证而且被其忽略的课题上:意识。只要有了新的意识,新的时代就会到来,而达到这个新意识的途径有吸毒、静坐、精神刺激或革命。
  但是,与大多数早期反对片面相信技术发展的行动一样,六十年代的反抗运动也未能对有关黄金时代的乌托邦思想本身提出质疑。正好相反的是,这种思想在这一代青年与其父执辈的理念进行搏斗时,正处于核心地位:
  我们正迈向美好的无阶级社会——新马克思主义;迈向一个异化的、被解放的人类——李尔利;TimothyLeary;迈向后代人的终身幸福——马哈利什;Maharishi;迈向永久的世界和平——马哈拉·吉;Maharajji;迈向万事如意的宝瓶座时代——嬉皮与星相学家;迈向个性的完善——成长团体;迈向长生不老——scientologists。一切自然科学所无法做到的,现在都可以由意识的改变来解决。
  这样,青年运动就恰如其分地融入一种欧洲型的反应模式之中,人们总是为了下一个进化的迷梦而放弃前一个新的乌托邦和被认为完美的意识形态取代了过去流行的观念。在西方思想中,人们似乎一直幻想有朝一日痛苦和罪恶不再是人生的核心问题。当青年人正在为初次面对现实世界,而替自己争一席立足之地的时候,黄金时代的迷梦看上去正好可以唤起一种反理性的、非理智的、反文化的,以及对独裁式个性的崇尚。在参与青年运动的这一代人中,由吸毒、静坐或者革命的大师们号召起来的极权主义观念,直到七十年代中仍颇有市场。
  以上简单描述了这场青年运动追求以朴实天真的新意识面对世界所表现出的若干特点,说明了形成六十年代关于意识的局限性和虚假性的那些思想,并非产生于这场运动本身,而是早已存在。
  新马克思主义者紧紧抓住上百年的旧分析方法不放;吸毒的思想家们则勤奋地阅读赫克斯利AldousHuxley 1954年所写的《认识之门》《DoorsofPerception》 ;自由生活方式的传道者杰克·凯卢阿克JackKerouac 在五十年代就已经浪迹天涯;关于个人成长的思想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从罗摩克里什那Ramakrishna 和克里什那穆尔提Krishnamurti 到马哈利什,受东方影响的派别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整整一个世纪。挪威作家斯坦·麦伦SteinMehren 在一篇论文中曾经断言,六十年代没有产生出任何一种新思想。
  如果说有新的东西,那就是战后出现的婴儿出生率激增,加上父母们特别宝贝自己的孩子,使得后来年轻一代的种种思想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思想的发展压抑了其他的灵感。
  在这样一种充满反抗和乌托邦思想、政治斗争和极权观念、反越战情绪、迷幻药和寻求刺激、不成熟的精神寄托、出轨行为和粗暴举动的环境中,在五花八门的思想大杂烩里,一群奥斯陆大学的学生开始发展一种静坐的方法和理论,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雅肯静坐。
  寻找新的答案
  六十年代以前,西方只有极少数人从事有规律的静坐,而且这些人对当时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微乎其微。其中有冥想传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天主教徒;有擅长思考的人智学者anthroposophists,主张以精神修养能认知灵魂界的学者 ;还有对圣经静思的一些路德派信徒。颇具典型意义的是挪威教会里、最杰出的静坐权威图尔德·古达勒主教BishopTordGodal ,他是不同静坐流派的神学和理论专家,但并不是实践家。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沉思或静坐的概念与特殊的技巧并无联系,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无论是在浴缸里还是在安乐椅上,或者在野外的大自然中,只要让思想自由驰骋就可以了。然而,随着青年运动的焦点逐渐聚集到意识这个问题上,突然间对静坐技巧的兴趣也发生了转变。由于西方的静坐传统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而非实践,要么就是少数几个信徒的专利,青年运动中的静坐思潮便转向东方寻求灵感。
  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Ginsburg 1961年的印度之行掀起了一场风波。他在当地居住了两年,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东方大师们讲授的正合乎当时西方人对精神境界、宇宙论、世界观、混元一统和神秘主义的渴望和需求。于是,美国和欧洲的年轻人便蜂拥而至,同时,印度的大师们也在西方大受欢迎。他们受到了坦诚的、但有时是毫无批判的崇拜。最具代表性的是1969年世界最大的伍兹托克Woodstock 流行音乐节,竟由一位印度大师致开幕辞。
  对青年运动的那一代人来说,静坐具有十分清楚的含义:它是一种改善意识认知范畴的心理方法。人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披头士、沙滩少年等重要歌星一度公开拜倒在大师们的脚下之后。1968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有两千多名学生从事某种流派的静坐,每个月都有关于静坐的书籍在美国出版。在挪威,六十年代后期对静坐感兴趣的学生数量剧增,以至于雅肯课程不得不对听课的人数加以限制。直到1974年,雅肯举行有关天主教冥想传统的静坐讨论会时,仍有五百多位听众踊跃出席,以致会场爆满。
  但是,这种对静坐的兴趣就像这场青年运动本身一样复杂、多面化、不易了解。各种灵感和体验的来源五花八门,如伊斯兰教的泛神论神秘主义、苏非派、真言瑜伽Tantra、喇嘛教、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lgnaciodeLoyola、禅宗道统和瑞士心理学家容格C.G.Jung。美国教授克劳迪欧·纳兰久ClaudioNaranjo在《论静坐的心理学》、《Onthe Psy chology of Meditation》1971一书的前言里做了如下的总结:
  "东西方汇合的时代,也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各种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思潮交汇融合的时代。在此之前,这些派别之间不是互相视为草芥,就是互相仇视。然而,更简捷的通讯联络和更开放的文化交流使这一切发生了变化,而变化又和精神上的饥渴密切相关,原因或许在于人们对过去能使心理平衡的文化形式已感到不满和排斥,或在于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成长的问题。它反映了人们对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之后,所产生的结果感到失望。自我满足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探索的时期。我们在寻找新的答案,但同时也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新看待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是陈年旧物的、遥远过去的智慧结晶。"
  试问,这种探索到底有多认真呢?拥有众多追随者的大师们似乎并不能真正代表东方的智慧,他们做出的承诺——从即时的三昧samadhi 和宇宙意识,到诸如霞举飞升之类的神功秘术——无一不是偏激至极点,表现出接近精神病症状的迹象。当这些活动与现实世界的冲突愈来愈明显时,其追随者的数量便迅速下降,只剩下一些类似秘密团体的小圈子。在这场潮流中,一马当先的那些或多或少可以称之为静坐专家的西方人当中,只有极少数的人真正对静坐现象的理解做出了贡献。因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静坐的兴趣只能说是一种"赶时髦"——进来转一圈,又出去寻找更新鲜的体验。
  如果现在来看纳兰久写出前言的十年后,这种探索留下什么结局人们找到了什么新答案那么就可以看出雅肯静坐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很独特。
  1966年1月于奥斯陆创办雅肯的学生们都曾学习过超觉静坐,即六十年代末期所谓的深层静坐。这说明了雅肯的出现是基于一种既有的经验:使用声音来达到静坐效果和个性的发展。这种经验在东方一直保存至今,印度人马哈利什便成为西方最有名的倡导者。他在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布道活动,但影响力只限于一些小圈子而已,直到青年运动将其推崇为带有印度色彩的群众运动的急先锋。1975年以后,这场印度热便急剧消退了。
  这种静坐活动,加上对东方哲学、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以及青年运动的众多灵感,成为雅肯的出发点,在七十年代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新鲜事物。回顾以往,这种发展之所以可能,原因似乎在于雅肯没有从意识形态、哲学或现实分析出发,而是从实践、从势必引起与现实冲突的内在行为出发,使思想模式、理论、局限性,以及观念与现实发生摩擦。许多植根于青年运动中的思想派别,都把自己的活动建立在分析或理论之上,选定出发点之后,便以此为基础,建立对世界的认知。雅肯走的路正好相反,认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分析或理论,而是实践。雅肯注意的焦点和妇女运动一样,在于最重要的不是怎样想,而是实际怎样做。分析和理论并不是首要的,而是建筑在实践之上的。
  这种方式的结果,使雅肯很快有别于青年运动中许多明显的倾向,诸如吸毒文化的被动性、成长团体的自恋心态,以及泛政治论者对心理和人生问题的否定。
  七十年代初,雅肯在静坐推展工作中所使用的概念、思维模式和外在形式仍然带有马哈利什静坐理论的某些色彩,一则是由于它们和青年运动本身的许多说法十分接近,再则西方文化缺乏类似的概念,三则由于发展自己的认识和思想体系的艰辛工作,尚未得到有用的成效。
  然而,早在六十年代结束之前,雅肯在内部认识上已经和东方的影响分道扬镳了。经验告诉我们,印度形式及其玄妙的术语正好阻碍了认真的静坐活动。七十年代初,雅肯曾经一度接近西方文化中带有冥想传统的天主教体系,但到了七十年代中期,雅肯静坐的特点就愈加明显了。1975年,雅肯静坐从心理分析学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等许多方面汲取灵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法。
  雅肯静坐教学法的标志就是将静坐视为一种实践活动、一种内在行为。通常,人们总以为静坐是被动的,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这样的认识在青年运动对意识推展、轻松适意与和谐无争的自恋式追求中有增无减。
  雅肯静坐和这一类的看法彻底决裂,静坐并不等于使人进入一种状态,然后等待着什么事情发生,而是主动进行心理的训练,方可取得成效。个性发展表现在行为上,表现在以更大的自由来面对心理局限和障碍的能力。静坐所开发的是清醒的头脑、真实的存在和积极的参与,是一种具有社会和文化效果的活动。
  任何一种促进个性发展的方法,都会在不同的阶段引发对改变的抗拒感,例如厌烦、坐立不安、难以保持有规律的静坐习惯等。静坐所带来的内心矛盾正是雅肯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正是这一点使雅肯静坐成为突破局限性反应模式的有力工具。
  雅肯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静坐教学法,意味着它与青年运动对西方文化所表达的排斥态度立场相左。同时,雅肯的静坐经验也使西方文化中,阻碍个人成长的因素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能够改变什么
  雅肯对静坐的解释及概念也引来反对的声音。其中一个不必过于认真对待的,是一种失望情绪。有些人仍在怀念青年运动的多彩多姿,同时又多少有点精神病症候的精神境界,以及充满幻觉的形态和映象等。个性变化的到来缓慢而艰辛,既非宏伟壮丽,又非必然发生,这种实事求是的解释较难引起人们的兴趣,不像狂热地相信只要通过信仰、革命、迷幻药物或心理疗法就可以轻易地消除个人和社会的所有不足之处,这是比较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
  另外一处反对意见则需要仔细观察。对一些人来说,雅肯缺乏六十年代的仪式和梦想并未引起失望,而是导致一种怀疑的心态。
  面对青年运动忽然对意识的品质以及宗教和人生问题大感兴趣的现象,挪威国教会一时感到手足无措。他们提不出有力的答案,却发出许多警告。
  挪威神学教授英格·兰宁IngeLnning ,对青年运动的探索表示理解见《教会与文化》1973年第七期 。他指出:"彻底理性化的世界观,在原则上将一切因素都置于人类的计划和控制之下,因而加强了社会是一所大监狱的感觉。"他也认为,那些完全不同的反抗路线所探求的共同目标就是所谓的"意识":"无论是静坐的内在活动,还是颓废音乐beatmusic 极端外露的动作,都是想要冲破已失去宗教信仰的社会所建立的狭隘限制的表现。这个社会的认知模式及其相应的价值尺度并没有为意识带来自由的活动空间,因此,人们不惜以任何方法来得到自由。"
  经过这番分析之后,他便摆出神学家的说教口吻:"福音不能仅被用来贩卖意识的扩展。人类共同的问题并不在于自我是有限的,而在于它不可遏止地向毫无节制的境地发展,也就是圣经所谓的'罪'。'解救的办法'也不在于超越自我所受到的限制,而在于赦罪。"兰宁教授将青年运动在教堂之外、积极探索人类共存的行为视做对教会的警告。
  站出来表达意见的基督徒将注意力集中在批判青年运动从"亚洲热"中汲取灵感,他们认为包括雅肯在内的各种静坐形式都属于印度教。直到七十年代中期,一切带有东方色彩的形式和概念都从雅肯静坐教学中消失之后,神学家们还是认为这个组织不过是以西方的概念来解释同样的生活观,即泛神论对存在的解释。其中有些人宣称,雅肯为了让人更容易接受,不惜掩盖其宗教色彩。另外一些人则从神学的立场出发,认为雅肯代表一种与教会格格不入的人生观。
  尽管基督徒们反对雅肯的论点在七十年代里不断发生变化,但结论大体一致,即:雅肯静坐与"至高无上的基督教信仰"相冲突。某些神学家分析问题和提出观点的标准十分奇特,然而由于教会里对雅肯静坐持赞成态度的人们,并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使整个教会看上去好像是一个充满怀疑的谴责者。
  若非因为挪威的主教们在1979年公开宣布他们支持基督教徒对雅肯的批评,上述情况并不会引起特殊
  兴趣。按主教们的结论,练习雅肯静坐"会带来一种与基督教人生观水火不相容的世界观"。后来,许多主教私下承认,他们对所议论的现象一无所知,只是跟着别人送到他们面前的报告人云亦云,全盘接受其前提和解释罢了。在1980年和1981年相交之际出版的基督教周报《我们的教会》里,当年提呈那份报告的三位神学家中,有两位在辩论中收回了原来的许多观点。这场指责雅肯是印度教、泛神论并掩盖宗教色彩的论战至此就算结束了。
  然而,教会对雅肯静坐的原始态度,使一些有趣的情况愈加明显起来。兰宁教授在阐述这种态度的出发点时,宣称人类的共同问题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改善的局限性,而是只能由仁慈的主来赦免的罪,这也就是说我们自己无能为力。问题在于:人类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改善自己的道德是否只有通过信仰、仁慈和拯救才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挪威的神学似乎极少做细微的分析,也未弄清如何看待诸如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的经验。事实上,这些经验在与奥古斯丁、路德或佛洛伊德对人性的看法之间,大概不存在真正的分歧。
  无论立法、革命、静坐、心理分析还是心理疗法,没有任何一种活动可以使人的道德臻于完善,并解除人类的罪恶。人道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痛苦在原则上都是可以避免的,其现代的代表就是戴耶尔WayneDyer 关于"直达天际"的人类发展观,但是,这只能视为乌托邦式的成长心理学。其实,对建设性成长的意愿并不是人性中最顽强的部分。
  然而,这并不是说人类就不能突破自己所遇到的内心或环境的限制,而改善道德行为。
  雅肯静坐并不能提供人类共同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但它能对个人成长的过程产生极具关键性的辅助作用,使我们的潜能更大限度地影响我们的选择和生活。从人生的观点来看,这是十分重要的。
  继承与反抗
  1966年创立雅肯静坐学会的学生们很快就有了众多的响应者。到七十年代初,该组织已成为挪威各大学里最大、最活跃的团体之一。自1972年起,其活动发展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直到走向国际。
  这一发展过程不太引人注目。现在回想起来,由于挪威的青年运动在1970年以后以政治为主,因此这种不引人注目的状况也有好处。
  当时流行的思想和观念决定了哪些是有意义的问题、哪些是对人类有益处的问题,这些观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了人的体验。可以说,任何尝试都被迫以流行的思想为标准,不是赞成就是反对。
  静坐不属于当时流行的思想范畴,因而被视为误入歧途或逃避现实,甚至是维护旧制度的反动的消极因素。其实,雅肯所针对的是行为和活动,并非思想和观念,因此不存在正面冲突的问题。雅肯并不像六十年代的其他团体那样,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表明与青年运动中大声疾呼的政治派别之间的关系。
  雅肯从独特的角度看待青年运动的各种不同成分、阶段和趋势。在对自身的不成熟和理想化进行检讨时,雅肯所着重的焦点与青年运动中的多数人不同,它主要针对的是马哈利什的团体。这个以大师崇拜为主的团体,代表了这一时代从技术转向意识的趋势,认为后者才是实现人类发展梦想的真正领域,因此在很多方面是当时的典型现象。对很多人来说,与之决裂成为一种觉醒,揭露整个六、七十年代的乌托邦思想,包括对内心体验的迷信和对预言家式人物的浪漫化和理想化。雅肯在其非教条式的、开放的人生尝试中,所遇到的各种反应清楚地表明,当时对政治或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的兴趣,含有强烈的极权主义因素。对赞同青年运动的许多人来说,这种强烈的兴趣源于众所周知的欧洲传统特点,即坚信已经找到终极真理,并以宗教裁判式的权利来打击任何反抗者。
  雅肯静坐是在与伽利略和笛卡儿留下的许多思想遗产相对抗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思想包括毫无批判地相信完美的中性意识、严格区分体验者和被体验的现实世界、低估直觉的认知方式等。但是雅肯与青年运动对上述思想遗产的反抗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不赞成抛弃本身的文化、崇拜非理性因素、感性刺激和放纵的生活方式。此外,雅肯还与这些思想遗产中非但未受到青年运动反对,反而与被其强化的乌托邦主义分道扬镳。
  雅肯的思想发展一向以静坐为基础。用心投入静坐所推动的基本发展过程,对于人在一生中体验和尝试各种人生状况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点在雅肯里已变得越来越清楚了。
 
第七章 走向新目标
  静坐是一种走向身心健康的宁静法门,闭上眼睛之后,精神便在开放的状态下自由飘逸。宁静——一种奇妙的感受,无数思想和情感由此苏醒。在宁静中,我们可以重温那未曾被日前的嘈杂所干扰的境界。它可以带来和平、安谧与清净;但它也可能是吓人的,使我们看清自己的真正面目。
  静坐是一种宁静的活动,闭上眼睛之后,精神便在开放的状态下自由飘逸。此时,不要主动企求达到什么目标,只须任由精神自发地开拓自己的路。在静坐声音——这个精神集中点的
  帮助下,一种安谧的心理变化过程便悄然展开,身体逐渐放松,杂念也随之沉静下来……
  静坐有许多好处,紧张和不适的感觉逐渐消失,安详和清晰的心情慢慢渗入,有时久积不散的疲劳也得到了缓解,使人沉入睡眠。与这些较明显效果的同时,也渐渐出现另外一种现象,在练习的初期几乎感觉不到,经过长时间有规律的静坐之后,这个现象便清晰起来,但仍然是难以掌握的,而且还无法明确地说:瞧它来了。这种几乎感觉不到的现象很容易被忽略。它柔和而不勉强,对心灵敏锐的人却情有独钟。它是无法测量的,用文字或定义也只能有限地描述它,它是人生之中的一股平静的潜在清流。
  对西方文化有各方面的专家,但是对人生这个层面却知之甚少。对宁静的内在过程,我们容易感到不知所措。
  如果一个静坐者试着阐述静坐的这个层面,通常令人听来笨拙而空洞,令发问者不知所云。幸好静坐有较具体的效果,如松弛身心、恢复精力、集中注意力等,都比较容易解释,可以进行检验、调查和研究。潜身于宁静之中,可以充实人生的想法,这在西方文化里仍是令人陌生的。人们习惯于通过思考、计划和辛苦的工作来达到目标,这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是适当的。若要事业有成,就非工作不可;考绩的好坏取决于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但是,人生不仅仅是努力工作、追求成就和完成目标。在某些方面,这些活动反而有破坏作用。人不可能以追求事业的心态来获取爱情和真诚;或换取夜间安然入睡、举办快乐的晚会等。不过,这有其他规则可循。
  静坐与我们所处的追求进取的时代相矛盾。静坐必须守规律,安心坐下来练习,但不能存心达到某种特殊的目标。在雅肯静坐中,主动追求目标只会碍事。不要企盼获得特定的效果,或达到特殊境界,而是要投入到意识的过程中去,然后精神自会觉察到过去很少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方面。静坐是通向未知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倘若为静坐而殚精竭虑,注定要失败。静坐中宁静的心理活动加上精神的自发性便可开辟前进的道路。这一切都那么简单,因而也最容易产生问题。
  我们生活在时间里,我们的智能把世界归纳分类,并加以定义。我们的行为建立在经验、学习和灌输上。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眼前的决定和选择便构成未来。连我们的情感也和时间密不可分。如童年、朋友、财产、社会关系、生活危机等,这就是历史。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极少有静止的可能。
  静坐就从这里开始:杂念自由来去,感觉、感受和影像飘然而过。然后,一切又归于宁静,美好而舒畅的宁静,如同尚未到来的黎明。
 
第八章 宁静
  宁静对你、我都有启示,但我们却常常不以为然。这不仅是因为社会压力和需求压抑了它的声音,连我们自己的杂念和感觉也时常扰乱我们的心境。未经化解的心理症结束缚着我们,仿佛总有什么事情需要完成或改善,才能祈求安宁和思考,才能真正开始生活。我们渴望平静,但就在我们等待的同时,却不断错过宁静向我们敞开的怀抱。
  宁静——一种奇妙的感受,
  无数思想和情感由此得以苏醒。
  宁静变化无穷,
  它憩息于夜的湖水之上,
  在水晶般明澈的秋日之晨带霜的草尖,
  它是深情的凝眸那一点安谧,
  是台风那静止不动的风眼,
  或者在一座古老的教堂里高卧。
  宁静可以是温柔美好的,就像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一样。在宁静中,我们可以重温那未曾被日间的嘈杂所干扰的境界。它可以带来和平、安谧与清净;但它也可能是吓人的,使我们看清自己的真正面目。灵魂会在耳边默默提醒那尚未经历过的人生。
  宁静对你、我都有启示,但我们却常常不以为然。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压力和需求压抑了它的声音,连我们自己的杂念和感觉也时常扰乱我们的心境。未经化解的心理症结束缚着我们,仿佛总有什么事情需要完成或改善,才能祈求安宁和思考,才能真正开始生活。我们渴望平静,但就在我们等待的同时,却不断错过宁静向我们敞开的怀抱。
  山林可以带给我们宁静,使人得到休息,以恢复的精力去面对日常的生活。对大自然的感受可以拨动平时沉寂的心弦。我们终于可以放松,将自己寄托于人生的真正节奏。
  林中树叶间,轻轻掠过的微风并未干扰大自然的宁静,它同样存在于动态中。在人的心里也是这样。尽管灵感、杂念和映像在我们的心灵中汇集而过,宁静仍然可以是人生的核心。
  静坐的宁静并不是空虚,但它究竟是什么,则很难用语言和形象来说明。仅说无声无息仍不足以给它下定义。
  真正深入内心的宁静,不会被任何嘈杂干扰。它存在于人的基本感受之中,不断克服着不安、繁闹以及好动的追求。
  我们都经历过意识中比较宁静的层面贸然来临时,留下的一段安宁的感受。这样的稀有时刻无法抓住或保持。它们只属于现在,既非过去也非将来,当我们的身体和心理能够接受时,就会飘然而至。
  静坐给精神指出通向宁静之路。尽管我们的生活远离大自然的沉静,但在我们的内心永远存在着自然的人性,我们可以重新接近它。在静坐的宁静之中,我们会接触到自己最洁净和最珍贵的部分。
 
附录一 如何学习雅肯静坐
  简单介绍雅肯静坐时,应该强调这个方法的松弛身心和自我成长的效果。它让人心理得到平静,身体得到休息。有规律的静坐习惯可以改善健康状况,祛除日常压力、减少失眠问题。雅肯静坐还可以使人增加精力,更理想地处理在家庭、工作和社会方面遇到的挑战。长期有规律的静坐习惯,可以使人逐渐进入一种开发新的潜力、促进个人成长的过程。
  练习雅肯静坐要采取坐姿,闭上双眼;每日静坐两次,以早晨和傍晚最佳。
  这种方法对所有的人都适用,无论青年还是老年人,也无论他们的兴趣、职业或社会背景如何。练习雅肯静坐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天分或者心理条件。
  人们开始学静坐的动机有很多种:有些人对放松效果最有兴趣,想学会一种比午睡、慢跑或看电视更系统的休息方法;有些人想摆脱肌肉紧绷,改善失眠问题并消除生活中的惰性;有些人想增加精力,更轻松地处理人际关系,应付重大责任或面对长辈等;有些人对个人成长有兴趣;还有些人却纯粹出于好奇心。一般说来,决定参加雅肯静坐课程的人,大都兼有多种不同的动机,但无论目的是什么,对效果的影响都微乎其微,只要自己有兴趣、有意愿即可。因此,要学静坐,一定要有自己的动机,不要只因为同事、朋友或家人已经学过所以才去学。参加初级班的人也应该事先考虑好自己的生活条件,确认自己有时间也有可能建立有规律的静坐习惯,并且完成全部初级课程。
  进阶课程和阅读资料
  这包括各类课程、读物、录音带、静坐辅导、长时间静坐和加强的静坐声音。这些都可以帮助有兴趣的静坐者不断进步。
  雅肯静坐课程的安排以现代的团体动力理论groupdynamics 为原则,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员们除了学习静坐方法和理论以外,还有许多机会发问并与老师和同学对话、交流。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既有利又有趣的学习方法,也是结识新朋友的好机会。
  雅肯的初级课程一般分七次进行,每周一次,参加课程的人数通常是十到十二人,很少超过二十人。静坐老师都受过雅肯的专门训练。
  第一次上课,老师讲解基本的静坐知识,学员填写一些表格。第二次上课教授静坐方法,给初学者一个静坐声音。在第一次静坐实践之后,有简单的静坐辅导。
  此后,学员要每天自己静坐两次,从中获得不同的静坐体验,以便在上课时发问、讨论并进一步加深理解。老师每次不会讲解静坐练习的种种问题,学员们将学会在不断变化的日常情况下运用静坐的原理,从而不断改正错误。这样,静坐的效果渐渐不必依赖静坐者的生活状况或心情,也不必在意是否精神好,是否紧张、烦躁,是否想静坐等等。
  雅肯的进阶课程主要解答经过一段时间的有规律静坐后出现的问题。如果说初级课程使静坐者建立起松弛身心和恢复精力的基础,进阶课程则帮助静坐者逐渐运用雅肯静坐来消化身心紧张因素并达到个性发展。因此,进阶课程在静坐心理学上要比初级课程深入得多。
  阅读有关静坐的资料对学员往往很有启发性。此类文章见于《雅肯通讯》。
  和其他静坐者交换经验并讨论,是有助于进步的。大家可以在各种不同的会议、周末静坐营或者小组活动时见面一叙。此外,每隔一段时间,学员应与有经验的辅导老师谈谈自己的静坐实践。静坐辅导可以在小组里进行,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只须事先约好即可。
  学会静坐方法的人应该参加长时间静坐,这样的活动在雅肯的各个地方中心都会经常举行。
  保持两、三年以上有规律静坐习惯的学员可以换一个加强的静坐声音,其后还可以每隔两年左右再换一次,这会加强和扩展雅肯静坐带来的发展过程。
 
附录二 雅肯是什么
  雅肯原名Acem发音[a kem] 并不是缩略语,而是新造出来的字雅肯组织的目标是:通过雅肯静坐及其他社会和文化活动,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雅肯静坐学会由经过雅肯专门训练的老师组成,开展许多教学活动。雅肯是个义务团体,以非营利目的为宗旨。
  雅肯创始于1966年,目前是挪威最大的静坐团体。雅肯静坐的教学活动以西方的思想和理解为基础,其影响已经波及挪威以外的地区。目前,雅肯在瑞典、丹麦、德国、荷兰、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台湾均设有分会。
  学过雅肯静坐的人都可以成为雅肯的会员,享受参加各种静坐活动的权利,并得到邮寄的文件和《雅肯通讯》。
  雅肯也提供许多不同的团体心理学活动,其中开发最深的是为期十天的沟通课程?雅肯举办的团体心理学活动和文化讲座,没有学过雅肯静坐的人也可以参加。
  位于奥斯陆郊区的雅肯活动中心于1982年开幕,经费大都来自成员的义务劳动。挪威各地还设有许多雅肯的活动场所,包括Oslo Bergen Trondheim Stanvanger Kristiansand Skien等, 在瑞典也有两个活动场地Stocholmand Uppsala,丹麦一个Kbenhavn,荷兰一个Groningen,奥斯陆还设有雅肯总部办公楼和学生活动中心。
  挪威雅肯的出版物包括文化杂志《迪雅德》,一年四期。静坐杂志《雅肯通讯》,一年七期。介绍静坐课程的《雅肯课程报》,一年两期。介绍静坐周末营和团体心理学活动的小册子,一年两期,等等。除了本书之外,雅肯也出版过几本书,包括《挪威的静坐》、《改变日常生活》、《学习的乐趣》、《提高个人效率》等等。肯在许多地方也有自己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台湾地区雅肯的主要出版物《雅肯通讯》,一年四期,内容包括静坐心理学的文章,团体活动的报道,介绍新活动等信息。
  除了中文版以外,本书还有挪威文、瑞典文、丹麦文和荷兰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