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时代2在线观看韩剧:百年风云 张学良一生 – 铁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01:17

百年风云 张学良一生

中文名:张学良别名:字汉卿 号毅庵 乳名双喜、小六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辽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出生日期:1901年6月3日逝世日期:2001年10月14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信仰:基督教主要成就:西安事变促蒋抗日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军衔: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text_dir{z-index:1}.index-box{width:685px;border:1px solid #C6E1F6;padding:1px;font-family:arial;margin-bottom:20px;color:#444;position:relative;zoom:1}.index-box a{text-decoration:none}.index-box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index-box .hd{height:28px;background:#C6E1F6 no-repeat;padding-left:100px;position:relative;zoom:1}.index-box .hd.no-logo{padding-left:10px}.index-box .hd .logo{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index-box .hd h5{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color:#000}.index-box .hd a{color:#000}.index-box .hd a.opt-hide{text-decoration:none;font-size:12px;float:right;width:32px;height:20px;margin-top:5px;margin-right:5px;line-height:20px;color:#0062B4;padding:0 10px 0 4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module/arr.gif) no-repeat 32px -60px;outline:none}.index-box .hd a.opt-hide:visited{color:#0062B4}.index-box .hd a.opt-hide:hover{background-color:#efefef}.index-box .hd.st-hide{margin-bottom:10px}.index-box .hd.st-hide a.opt-hide{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module/arr.gif) no-repeat 32px 7px}.index-box .idx{background-color:#FDF1E2;height:28px;line-height:28px;font-size:12px;color:#666;padding-left:8px;margin-top:3px;zoom:1}.index-box .idx-label{display:block;float:left;width:90px}.index-box .idx a{border:1px solid #FDF1E2;text-decoration:none;margin:4px 2px;display:block;width:16px;_width:15px;height:16px;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6px;overflow:hidden;float:left;outline:none;font-family:arial;font-weight:thin;color:#999;cursor:default}.index-box .idx a.enable{color:#0062B4;cursor:pointer}.index-box .idx a.enable:visited{color:#0062B4}.index-box .idx a.enable:hover{border:1px solid #C6E1F6;background:#F3F9FB}.index-box .idx a.on{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gs3.png) no-repeat -2px -137px;border:1px solid #c6e1f5;font-weight:bold}.index-box .idx a:hover{text-decoration:none}.index-box table{border-collapse:collapse}.index-box .index-item{width:100%;margin-top:2px}.index-box .index-item table{width:100%;height:100%}.index-box .index-item table.first{margin-top:0}.index-item table.first td{border:0}.index-box .feed{list-style:none}.index-box .feed li{float:left;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gs3.png") no-repeat 2px -325px;line-height:20px;padding-left:12px;height:20px;padding-top:2px;margin:1px 4px 0 4px;font-size:12px;white-space:nowrap;overflow:hidden}.index-box .normal-cols3 li{width:206px}.index-box .normal-cols4 li{width:149px}.index-box .normal-cols5 li{width:114px}.index-box .normal-cols6 li{width:92px}.index-box .normal-cols7 li{width:76px}.index-box .normal-cols8 li{width:64px}.index-box .normal-cols9 li{width:54px}.index-box .normal-cols10 li{width:46px}.index-box .l1-cols3 li{width:175px}.index-box .l1-cols4 li{width:126px}.index-box .l1-cols5 li{width:96px}.index-box .l1-cols6 li{width:76px}.index-box .l1-cols7 li{width:62px}.index-box .l1-cols8 li{width:52px}.index-box .l2-cols3 li{width:147px}.index-box .l2-cols4 li{width:104px}.index-box .l2-cols5 li{width:78px}.index-box .l2-cols6 li{width:60px}.index-box .level-1{background-color:#deeefa;width:80px;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padding:0 6px}.index-box td.style-bb2{border-bottom:2px solid #fff}.index-box td.style-br2{border-right:2px solid #fff}.index-box .level-2{background-color:#f3f9fb;width:74px;font-size:12px;font-weight:bold;padding:0 4px}.index-box .feed li.highlight{background-color:#c8e1f2}.index-box td.data-bg{background:#fafafa}.index-box td.no-level2{background-color:#f3f9fb}

经历

  早年 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1928年6月4日,自皇

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总司令。   晚年 在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蒋介石同意。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在台湾,张学良被软禁在台北北投居所,过着软禁下的隐者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是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得“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他于幽禁中信奉基督教,但按基督教教规只能一夫一妻,1964年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8年,蒋经国逝世。   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逝世

  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Straub Clinic & Hospital)医院病逝,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对于张学良虽然活命良久,却从来没有回过大陆这个问题。答案有的归咎于身体原因,有张晚年归信基督教的信仰原因,也有归咎两岸的政治原因。对于两岸政治因素一项,有人认为张学良不想表态偏向两岸中任何一方的政权。

生平大事

  参与战役:中东路事件、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热河战役,直奉一.二战      

少帅 张学良

  东北易帜 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中东路事件 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 九·一八事变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日军为取得更大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策划的伪满州国成立,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   附注:“不抵抗政策”的真相   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近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而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介石日记表明其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自己也在晚年口述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与杨虎城

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5年4月,蒋为削弱张学良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   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时的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蒋介石。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回忆,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曾找张学良商议释放蒋介石的四项条件:一是蒋介石之“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当时考虑由南京政府正式发表声明是办不到的);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应有行动表现;三是东北军、17路军的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内部以亲日派何应钦为首,陈立夫、陈果夫、戴季陶等极力主张武力解决。   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讨逆”决议,由何应钦任“讨逆总司令”,任命刘峙、顾祝同为东西两路集团军总司令,兵发潼关;并派飞机先行轰炸了渭南、富平、三原等地。何还给在意大利养伤的汪精卫打电报让其“速归”。相对于何应钦的武力讨伐,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孙科等人,则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南京奔走游说,为营救蒋介石积极活动。   17日,中国共产党应张学良邀请,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中共党内也出现过“杀蒋”   与“放蒋”的意见分歧,在延安已经搭好准备公审蒋的台子,但后来又转为主张放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根据中共官方资料,中共是出于统战目的,因为即使杀蒋,并不会对共产党有什么实质意义,反而有可能使何应钦等亲日派上台,那样的话,无论对中华民族还是共产党本身都是有害无利的。   22日,宋美龄等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并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   24日,蒋中正口头答应了六项协议。即: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张学良见蒋介石接受了谈判条件,怕夜长梦多发生危及蒋性命的变故,即力排众议,决定无条件放蒋。   25日下午,张学良与杨虎城一道送蒋介石及宋氏兄妹上飞机,同时为了维护领袖威信,自己亦随同护送蒋回南京。飞机抵达南京后,张学良即被军统特务监视。   29日,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法丙字第17087号命令,委派李烈钧为军事法庭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审判。   31日,军法会审判决“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行胁迫,减处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   1937年1月4日下午,张学良又接到国民政府发布的特赦命令:“经国府委员会讨论,一致决议接受蒋委员长请求,张学良准予特赦,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宋子文陪同张学良出席军法会审后曾说:“审判是走个手续,5天后汉卿保证回西安。”然而事实上,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即长期监禁。张学良自此失去自由。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   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   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当局颇不自在,于是在   1942年2月把张学良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   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   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   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中国也由此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

年表

  1901年诞生 1岁   6月3日(农历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张学良生在逃难中的大马车上,养育在辽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因其父张作霖这天打了胜仗故得一小名——双喜   也因其生日与其父张作霖的遇难日是农历的同一天(即1928年的6月4日,也是农历四月十七日),故张学良从不在这一天过生日。   1907年 7岁   从师名儒崔名耀(崔骏声),读四书五经。胞弟学铭出生。   1908年2月,与于文斗长女于凤至订婚。   1911年 11岁   4月,生母赵氏病故,年底随庶母卢夫人进奉天(今沈阳)。   1913年11月,师从金梁(金息侯)学习。   1915年 15岁   步入社会。参加反对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游行示威活动。   1916年 16岁   奉父命和长他3岁的于凤至结婚,生有一女三男。   春,经周大文介绍参加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常有阎宝航陪同参加活动。拜奉天督军署英文科科长为师学习英文,结识了普莱德等一批外国朋友。   1919年 19岁   3月,张学良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炮科,结识进步教官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于第二年4月毕业。当年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   1920年 20岁   6月2日,任奉天暂编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   11月,晋升陆军少将。   12月17日,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是年秋,率军赴吉林剿匪。   1921年 21岁   由本庄繁陪同,与张作相赴日参观秋操。归国后,建议其父改革军制、整顿纪律、严格训练,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   1922年 22岁   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   6月中旬,在山海关一线组织败兵迎击直军主力,阻止了直军进攻。6月17日奉直签约议和,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7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设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进行“整军经武”。   7月薪4日,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9月兼任东三省航空处督办。   1924年 24岁   4月8日,任奉天陆军第27师师长。5月初又兼任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   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军入关,张任津榆驻军司令。   1925年 25岁   4月,授陆军中将军衔。   5月,任东三省陆军训练处副监。   8月,任东北航空学校监督和东北航空处飞鹏队队长。   10月,任镇威军第三集团军军团长,赴秦皇岛收编渤海舰队,扩大了奉军的海军力量。   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表反奉通电。张学良三次要求见郭松龄,被郭拒绝,但郭松龄写信向张学良表白忠心:起兵倒戈,“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末局”。   11月30日,张作霖发布讨郭令,张学良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巨流河与郭松龄展开激战。12月24日,郭松龄反奉失败。翌日,郭氏夫妇被害。   1926年 26岁   3月,张作霖与吴佩孚联合,进攻国民军。   6月,张学良任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   8月,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监督。   12月,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令张学良负责京、津地区的警备任务。   1927年 27岁   3月,率三、四方面军到河南与北伐军对抗。   5月,在河南和北伐军作战失败,率军北撤。   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张学良授陆军上将军衔。   1928年 28岁   4月,劝其父息兵罢战,撤军关外。并致电阎锡山:“实不忍奉晋相见以兵,糜烂北方。”   6月3日,张作霖下令息兵出关。撤兵一事由张学良负责,自己先行返奉。   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   6月18日,张学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开始发丧。   7月2日,东三省议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职。   7月底,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张学良任东北海军总司令。   8月16日,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   11月30日,就任东北航空司令。   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1929年 29岁   1月9日,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改称主席)。   1月10日,“以妨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常荫槐。巩固了统率东北军的地位。   1月,任开拓长途铁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誉监理。   2月,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7月,受蒋介石唆使,挑起“中东路事件”。   11月,苏军向东北军进攻,东北军战败,双方派代表和谈。   12月22日,《伯力议定书》签定,“中东路事件”得到解决。   1930年 30岁   3月,任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委员和东北交通大学校长、复州煤矿股东。   4月,爆发了蒋、冯、阎、李新军阀中原大战。   7月2日,张学良去葫芦岛主挂筑港开工典礼。   9月18日,发表巧电,拥护中央,倡导和平。要求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   9月19日,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   10月9日,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1月7日,赴南京列席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受到隆重欢迎。同月24日,任国民政府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31年 31岁   3月26日,任国民党东北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4月18日,由沈阳移至北平顺承王府办公。19日正式成立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节制冀、晋、察、绥、辽、吉、黑、热八省军务。   5月2日,赴南京参加国民会议,任主席团成员。28日,因患重伤寒住进北平协和医院调养。   7月23日,通电讨石,调东北军主力入关。   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此为“·一八”事变。   9月21日,张学良召集北平名流,讨论对东北问题的对策,决定依赖“国联”,听命中央。   11月16日,国民政府改任张学良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12月27日,张学良电告南京国民政府,日军长驱直入,锦州危急。   1932 32岁

张学良爱国抗日演讲  2月29日,章太炎抵北平劝说张学良武装抗日,张学良有口难言,告之蒋介石不抵抗密令。   8月20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3年 33岁   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3日,山海关失守。   1月,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一集团军司令。   2月,任华北集团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率军进行长城抗战。   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3月4日,承德失守。   3月9日,与蒋介石在保定车站会晤,蒋暗示其下野。   3月11日,发表辞职通电。内称:“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   3月12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何应钦称:“汉兄离平时,代委员长职务准交敬之兄接代,以免职务中断也。”张遵电正式将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职务交给何应钦。是日,偕夫人于凤至及赵一荻、端纳等从北平清河机场离平,当天下午抵达上海。出国前张学良决心戒毒,闭门谢客。并且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难治心作医。”   4月11日,由上海偕眷属乘意大利邮轮起程出国。   4月上旬,致书东北军将领及东北名流,勉励他们要亲如手足,患难与共,准备收复东北为最大责任。“武要保存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   5月4日,到达意大利布林迪西巷。当晚乘特别快车到达罗马,投宿于“古兰特”宾馆。   5月8日,张学良得知马占山、李杜、苏炳文由苏经欧洲回国,便邀其到罗马会晤。马、李、苏于是日抵罗马谒张。   张赞扬马等奋力抗日之精神,鼓励他们回国后不忘国耻,继续抗日斗争。   5月12日,自意大利致书王树翰称:“现虽寄身海外,但有三事尚不敢忘:一曰国难,二曰乡患,三曰家仇。”并附寄张在罗马拍摄的照片一张。   5月26日,由罗马致电万福麟,劝告东北军各将领,宜一致团结,服从蒋介石指挥,坚决抗日。   6月上旬,在罗马期间,专心研究法西斯党运动及组织,曾与意皇及首相墨索里尼晤谈数次。还多次访问意空军司令部,考察其航空事业。   6月20日前后,张学良由罗马经巴黎去伦敦。又飞回罗马。   7月1日,东北军将领电请张学良回国,张于是日复电称:“最近有令张学良回国之风说,但目下余正视察欧洲各地,至少3个月内,绝不能回国。   7月11日,在罗马会见出席国际经济会议后回国途中的中国代表宋子文,交换对国内局势意见。   7月14日,出席墨索里尼欢迎宋子文的宴会。   7月22日,张学良从意大利米兰飞抵巴黎,法国总理达拉迪派代表欢迎。顾维钧亦到机场欢迎。并在巴黎会晤法国航空部长柯特,参观法国航空事业。   7月30日,携家属再次飞抵伦敦,次日赴金斯顿奥克尔飞机制造所参观,还参观了当地的军需品制造工厂。   8月10日,赴朴茨茅斯参观朴茨斯造船厂。海军司令在官舍设宴款待。张还在航空母舰上详细参观海军每周之操演,至晚始返伦敦。   8月下旬,在伦敦对路透社记者谈话:“此行颇有利,现时余重得较离中国时增重28磅,且身体较前健壮。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请张统率东北军移驻新疆。张回电称:移驻新疆,虽无异议,但需查后再作答,于是张电罗文干赴新疆实地考察。此计划后因汪精卫、胡汉民等反对,加之此时张学良回国会对已见好转之中日关系不利,故蒋拒绝其回国。   9月10日,张学良赴德国柏林考察访问。   9月下旬,张学良与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陈策赴德国德尼司登陆军学校参观,并检阅该校学员。   10月1日,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谒见古斯达阿克五世皇帝,并出席阿德无殿下之午宴。   10月2号,考察“二福斯”兵工厂,“芬斯欧克”造约厂,同日飞伦敦。   10月14日,飞芬兰访问,访问芬兰后本拟访问苏联,经联系,因苏不予接待而作罢。在结束对芬兰访问后,仍飞回伦敦。   11月28日,张学良在伦敦对新闻记者谈话:余之归国全因个人私事。原本拟访问苏俄后由西伯利亚归国,现已终止此议,改经由法、意各国直达上海。   11月下旬,在“福建事变”发生后,有人劝告东北军加入反蒋斗争,而蒋介石又想调东北军入闽“平乱”,于是东北军将领致电张学良,报告闽变后的国内形势,“务必立即返回”。   12月1日,张学良由伦敦飞巴黎。他对人说,余此次抵巴黎,只是经过,无访问巴黎以外地方之计划。   12月8日,谒见墨索里尼辞行。墨索里尼亲自授予张学良意皇之大十字勋章。   12月9日,预定15日乘由威尼斯启航之昆特帕尔特号轮船回国。并电告万福麟等东北军将领及在香港的胡汉民。15日偕秘书沈同祖及翻译等起程回国。   12月23日,欢迎张学良委员会在上海成立。高纪毅、荣臻、富双英等人24日经津赴沪。万福麟、王以哲、王树常等东北军将领25日聚议于万家,先谋东北军之团结,向中央请愿,请必命张学良为东北军统帅。   1934年 34岁   1月8日,由海外返回上海。   3月1日,在武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   1935年 35岁   2月5日,赴庐山见蒋介石。蒋限期3个月肃清豫鄂皖三省境内的红军。   3月1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   4月2日,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0月2日,就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设总司令部于西安市。29日,去南京参加国民党六中全会,临行前叮嘱部下,没有他的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11月22日,任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2月,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会后赴上海会见杜重远、李杜,坚定了抗日决心。   1936年 36岁   1月初,在洛川前线指挥所,会见了在洛川战役中被红军俘虏的原东北军107师619团团长高福源。高介绍了共产党的主张。是月6日会见中共人士潘汉年。   6月15日,长安军官训练团成立,张任副团长、代团长。18日张学良出资创办《西京民报》,宣传东北军复土还乡,团结抗日思想。22日,张学良发表《中国的出路唯有抗日》的演讲,表明了他的抗日决心。   9月,任“抗日同志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是由他直接领导的宣传、鼓动抗日的政治性秘密组织)。   10月29日,飞往洛阳,继续劝蒋抗日,遭蒋怒斥。   11月27日,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严词拒绝。   12月2日,去洛阳见蒋,告之西安情势。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   12月4日,蒋介石抵西安。调几十万大军“进剿”红军。张与杨再次向蒋诤谏,又遭训斥。   12月8日,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谏”。西安数千名学生为纪念“一二·九”一周年举行游行示威,前往临潼向蒋请愿。蒋下令“格杀勿论”。张学良亲自追到东郊十里铺劝阻说:“保证一星期内用事实来答复他们。”   12月10日,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12日发布第六次“围剿”红军命令。张、杨决心不再与红军作战,要抢先打乱他的计划。11日晚,张到华清池向蒋苦谏,毫无结果。蒋决定把东北军调到福建,是日晚张、杨决定“兵谏”,并进行具体部署。   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力挽狂澜,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停止一切内战,释放爱国领袖,开展民主爱国运动,保证人民政治自由,遵行总理遗嘱,如开救国会议”等八项爱国主张。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团到西安,商讨抗日救国大计。   12月14日,在西安电台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取消“西北剿总”,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任主任委员。   12月17日,与红军代表周恩来会谈。   12月20日,与端纳会谈,和杨虎城共同发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号召两军将士不惜一切争取中华民族解放。   12月22日,宋美龄到西安,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周恩来一起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   12月23日,会谈达成六项协议。蒋介石口头答应,但不签字,以领袖“人格”作保证。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12月24日,周恩来在张学良的陪同下会见蒋介石。   12月25日,会见杨虎城和东、西北军高级将领,向他们表示释放蒋介石。下午3时亲自送蒋返京。当日,抵洛阳。   12月26日,蒋介石与张学良各乘飞机先后飞抵南京。张学良暂住南京宋子文公馆。   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军法会审。   12月31日,军法会审结果,张学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剥夺公民权5年,他从宋子文公馆移住南京中山门外孔祥熙公馆。   1937年 37岁   元旦,张学良发表《告东北军将士书》,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待命杀适度,收复东北。   1月4日,国民政府发布‘特赦令’,但仍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张从此开始幽居生涯。   1月13日,迁移浙江奉化溪口镇雪窦山中国旅行社。   2月7日,“二二事件”发生后,张学良写信给于学忠称:“话不知从何说,泪不知从何流。”   2月17日,致函于学忠,希望维护东北军团结。   3月30日,于学忠到溪口见张。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实现。   9月秋节,张学良向蒋介石提出参加抗战,蒋要他“好好读书”。   冬,迁移安徽黄山“听涛居”。十天后迁移江西萍乡“绛园”。   1938年 38岁   1月,迁移湖南郴州苏仙岭。   3月,迁移湘西沅陵凤凰山。   9月,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凤凰山看望张学良。张学良写信给蒋介石,请张治中代转,再次提出参加抗战,结果石沉大海。   1939年 39岁   11月下旬,日军进犯湖南,张又迁移贵州修文县阳明洞。   1940年 40岁   2月,于凤至因病赴美就医,赵一荻由香港到阳明洞陪张幽居。   1941年 41岁   5月,张因患盲肠炎到贵州中央医院做手术,出院后移住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1942年 42岁   2月,迁移贵州开阳县刘育乡。   1944年 44岁   春,移居距息蜂县15华里的阳朗坝。   初冬,日军进犯湘南,贵阳告急,张迁移黔北桐梓县天门洞。   1945年 45岁   春,东北籍国民党中央委员莫德惠到桐梓天门洞。   1946年 46岁   11月2日,迁移重庆戴笠公馆。不久被骗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也称清泉)。   1947年 47岁   3月7日,托前往看他的莫德惠给大姐首芳带信,求其买大字《明史》一部。   10月,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张严佛奉命陪张居住数月。   是月,张治中夫妇到井上温泉看望张学良。他托张治中向蒋介石提两点要求:(一)恢复自由;(二)希望刘乙光搬出本该由他居住的房子。张治中的此次控访引起蒋的不快。蒋介石手谕:“以后非经他批准,任何人不得见张学良”。   1954年 54岁   5月下旬,在蒋介石官邸与蒋晤面。   1955年 55岁   蒋介石要写《苏俄在中国》,因对“西安事变”不了解,请张学良写出来。张乃写信给蒋,说此事本至死不写的,今你鞠躬下问,我就鞠躬以告,乃至详述经过。此信长达20万字(蒋介石看后,叹服其文笔,要张学良多写些北洋时代的事)。蒋将此信交给蒋经国,蒋经国又批交军中当教材,因而发表在《希望》杂志上。张学良得知后,写信给蒋介石。提出不同意见。蒋接信后,责怪下来,《希望》杂志就此停刊。   1956年 56岁   张学良在蒋介石的英文老师董显光、东海大学校长曾约农的引领下,皈依基督教,从此不再治史,也不再写文章。   1957年 57岁   9月,蒋介石70寿辰前夕,张学良托人送蒋一块金表,以示祝贺。蒋介石回赠一根拐仗,表示谢意。   1959 59岁   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张学良提出要在台北市郊自己盖房。蒋经国表示赞成,并亲自在台北市北投复兴岗给张学良选择地皮。   1961年 61岁   张学良新居落成后,蒋经国给张送了一套客房用的家具。此房是栋两层小楼,位于北投路70号。张学良自己买了一部二手福特汽车,可以自由进城拜访张群、莫德惠老朋友。在台的亲朋故旧偶尔也去看望他。   8月30日傍晚,张学良在寓所会见了他的长女张闾瑛及丈夫陶鹏飞教授。这是他25年来首闪见到他久别的女儿和他未曾谋面的女婿。   8月,周鲸文应台北“国民政府”之邀,出席阳明山座谈会。经有关方面批准,前去会见分别25年的老朋友张学良。   1964年 64岁   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经过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   1966 66岁   7月,周鲸人又一次到台访问张学良。这时张学良正在参加美国一家神学院的圣经函授学习,并著手翻译一本有关基督教的书。精神更集中宗教了。   1971年 71岁   周鲸文再次访张学良,被警察人员挡驾,说张先生旅游去了。   1975年 75岁   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次日,张群电话告诉张学良。   4月8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前去吊唁,并送去自己题写的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 ,宛若仇雠。”   1976年 76岁   张大千从巴西回台定居,在台北市郊外双溪自建摩耶精舍。张学良与这位老朋友经常会晤。后来在张大千的提议下,张学良、张群、王新衡(监视张学良的特务,后来成为朋友),每月在摩耶精舍欢聚一次,人称“三张一王团团会”。   蒋经国当上台湾“行政院长”后,张学良与蒋经国达成君子协定,每半年两人会面一次。   1978年 78岁   蒋经国被选为台湾的“总统”,第一个打电话祝贺蒋经国的就是张学良。   1979年 79岁   10月5日(中秋节)下午,张学良应邀,到蒋经国官邸参加蒋经国夫妇举行的中秋节茶话会。这时张学良在台北第一次露面。前去参加的还有张群、何应钦和张大千等。10月10日,参加“双十节”庆祝大会,就座中央观礼台上。   1980年 80岁   春,张学良的好友、前东北大学校长冯庸去世,张学良、赵一荻前去参加追思礼拜。   9月,四子闾琳到台北看望父母亲张学良和赵一荻。   10月20日,张学良偕夫人由“总统府”副秘书长张祖诒和副参谋长马安澜陪同,访问金门,眺望大陆。   1981年 81岁   9月18日,到台北荣民总医院看望齐世英。   1983年 83岁   4月2日,任张大千治丧委员会委员。   1984年 84岁   6月,张学良五弟张学林之女张闾蘅从香港到北京谈商务时,受伯父之托特地看望吕正操,并介绍了张学良在台北的情况。   1985年 85岁   12月25日,看西安事变影片时,因心情激动没看完就离去。   1986年 86岁   3月13日,张学良与赵一荻陪同张群游览桃园龙潭小人国。   1987年初,张学良又托张闾蘅带给吕正操诗作。   1988年 88岁   1月14,张学良到台北荣军总医院怀远堂吊唁蒋经国,并向他这位老朋友深鞠躬。   3月4日,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邀张学良赴美参加东北大学建校65周年和张学良兼任校长60周年纪念会,由于台湾当局未予允准,未能成行。会后50多位学者和热心人士联署签名,成立 了“争取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执行委员会,并致函继任“总统”李登辉。要求李作出答复。当局迫于无奈,让有关人士“同张学良进行商讨”,决定以发表公开信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是月26日,台湾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登载了以张学良名义写的公开信。   1989年 89岁   5月31日,张学良复函日本人池宫成晃:“华函奉悉,老配林下寒居,素不见来客,警请原宥。老朽年岁衰迈,目朦手软,又乏记室,对于一般信件素不作复。感先生素昧平生,远邦厚谊,破例勉为动笔,字迹草率,文句粗陋,先生当可见及矣。愿上帝祝福!”   11月26日,张学良给居住上海的杜重远夫人侯御之复信:“御之夫人惠鉴:11月10日来信及照片8张俱已收到,我十分欣慰。你辛苦扶养子女成人,仲(重)远有知,当已含笑地下也。我也为你骄傲。我目力衰退,书写费力,恕不多写,愿上帝祝福你!”   1990年 90岁   1月30日,于凤至在美逝世,享年92岁。   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庆祝张学良90华诞。   6月3日,是张学良90华诞。5月30日,邓颖超特电祝贺。   5月末,张学良书寄吕正操《谒延平祠旧作》。   6月6日,东北大学校友会等在沈阳庆祝张学良将军90华诞。   6月17日和8月3日,日本 NHK电视台采访组三次访问张学良。   1991年 91岁   1月5日,为纽约东北同乡会刊题主导:“读物思乡。”   2月7日,张学良给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和周毅复信:德良、毅二乡弟:来信寄来的《东北军史》和《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已收到,谢谢。余老矣,恕目不佳,不能多写,写字相当困难,请原宥。愿上帝祝福!又为张德良、周毅两位教授亲笔题写:“爱人如己”。   2月16日,张学良复函沈阳张学良陈列馆:“敬启者:兹收到《张学良将军》共五册,十分感谢,专此万事如意。   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   3月14日,张学良夫妇去了儿子张闾琳居住的洛杉矶。   3月29日,原东北学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宁恩承从美国给阎宝航女儿、上海申大集团董事长阎明光传来信息:“汉公亟愿见见你和明复,谈玉衡(阎宝航,字玉衡)基金会和统一问题,请办理来美手续,早日相晤。”   4月10日,张学良单独去到纽约。   4月17日,张学良在纽约公开露面。   5月3日,张学良接受纽约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记者魏碧洲的采访。   5月11日,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美国之音”记者访问。   5月18日,又接受美国之音“新闻广角镜”节目记者采访。   6月25日,张学良结束了在美国105天的控亲访友和旅游,从旧金山返回台北。   6月底,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收到了来自大陆的陌生信件。   这是来自江苏江阴一个叫张静华的17岁的农家少女写给张学良的信:“张爷爷,你一直是我最敬佩的人。从小到现在,哪怕到将来,当我刚懂事的时候,我爸爸便给我讲你的故事。说你是一个真正的东北汉子。想当年,你爱国忧民。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爷爷,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一看,聚一聚,让我们举杯同庆?我想,大概不会太远了吧?”张学良挎不住激动,提笔为张静华复信:“静华小妹妹:你的信和相片全收到了。你很关心我们,谢谢你。随信附上近照一张,以慰情怀。愿上帝祝福您!”   12月21日,张学良为“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题写了院名。   1992年 92岁   7月12日,邓颖超在北京逝世。张学良得知后,委托张闾蘅向设在中南海西花厅的邓颖超灵堂敬献花篮。花篮的缎带上著:“邓大姐颖超千古 张学良、赵一荻敬挽”。   9月11日,张学良在台北北投寓所首次接受大陆记者采访。他说:“只要时机成熟,国家一定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第三次谈判早日实现。”   10月,张学良收到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王盛烈教授题赠的“关东秋爽,故乡明月”字幅和几位著名画家合作的《青松梅鹤图》,赞赏晃已。他接受了担任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聘书并留影。   11月13日,张捷迁教授为东北大学复校奔波于海峡两岸。是日,张捷迁受托将东北大学的聘书送呈张学良。张欣然同意同任刚复校的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名誉董事长。   1993年 93岁   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复校。新的东北大学校名,由张学良题写。   4月19日,《文汇报》记者采访张学良。   4月,张学良去台北中山堂观看北京京剧团的演出。   7月,耿其昌、李维康夫妇等赴台演出,与张学良将军欢聚达八次之多。   1995 95岁   3月26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的周毅、连军、常景兴、赵双城到夏威夷谒见张学良。   6月1日,东北大学党委书记蒋仲乐和校长赫冀成到夏威夷拜见张学良。   6月,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西村成雄到夏威夷拜访了张学良。   1996年 96岁   6月1日,在美国夏威夷异常兴奋地度过95岁寿辰。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于魁智率该院琴师赵建华、鼓师苏广忠、旦角演员马小曼(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之女)飞抵夏威夷,祝贺张学良95岁寿辰,并赠送用中国京剧脸谱精心绘制的大幅“寿字图”。   1997年 97岁   6月6日,在夏威夷会见了率团访美的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 98岁   1月,张学良研究会副会长张友坤教授赴美拜会了张将军,赠送《张学良年谱》,转交了亲属、故旧托带信件和新年贺卡。   6月,《开国领袖毛泽东》作者王朝柱、张学良之侄张鹏举和外甥女王秦等到夏威夷给张学良庆贺98岁华诞。   1999年 99岁   6月,沈阳电视台采访组赵杰等赴美采访张学良。   12月25日,张学良研究会副会长赵双城赴美拜访张学良,并赠送“中华世纪宝鼎”。   2000年 100岁   3月12日,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张德良、副会长王维凡、秘书长周毅到夏威夷谒见张学良并合影留念。   6月,夏威夷时间22日上午11点11分,陪伴张学良将军大半生,人称“赵四小姐”的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因肺炎及并发症,逝世于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享年88岁。张学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伤痛,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泪水缓缓流下来。   2001年 101岁   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岁。   张学良在美期间曾道出了张氏祖上本姓李的内幕,此事发生在永乐4年,因为张家姑娘嫁到了李家但张家无子,于是边从李家抱过一子作为继承人,后来李家却又无子嗣了,于是张学良曾向其父提出要将自己再过继给李家,张作霖口头连连称善,但最后此事还是不了了之。   张学良,一个扭转了中国史,改写了世界史的一代少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让世界知道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决心。望读者看完后,为这位曾加快中国的统一而鞠躬尽瘁的东北少帅祈祷,愿他在天堂享受真自由!

故居

     

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坐落天津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   张氏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该楼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1949年后张寿懿去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width:650px;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zoom:1}.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border:1px solid #CDCDCD;float:left;position:relative;left:0;top:6px}.bacb-window-inner .img .b2{border:1px solid #CDCDCD;position:relative;left:3px;top:-3px}.bacb-window-inner .img .b3{border:1px solid #AAA;position:relative;left:3px;top:-3px;padding:2px}.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clear:both;display:inline-block;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13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
    2011年10月14日是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本图集特别选摘了张学良101年风雨人生中的经典镜头,以此来缅怀张学良先生。



  张学良,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19年时的张学良,十九岁,东北讲武堂第一期学员


  “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堂。作为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奉系军队的高、中级军官基本都经过它的培训。它在提高奉军的战斗力,促进奉系军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军校史上也非常著名,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1924年时张学良任讲武堂监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27年时的张学良戎装照


  1927年3月,张学良率三、四方面军到河南与北伐军对抗。5月,在河南和北伐军作战失败,率军北撤。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张学良授陆军上将军衔。




1928年,张学良带孝检阅部队


  1928年6月4日,张学良父亲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6月18日,张学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开始发丧。7月2日,东三省议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职。7月底,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张学良任东北海军总司令。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8岁时张学良戎装照



东北易帜时的张学良



1929年的张学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



1930年张学良与蒋介石


  1930年,任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委员和东北交通大学校长、复州煤矿股东。11月,赴南京列席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受到隆重欢迎。同月24日,任国民政府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0年11月,张学良、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左起)在南京合影



1930年,(左至右)张学良、宋霭龄、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



1932年,张学良与国联调查团,正中是于凤至,右二是顾维钧的夫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3年,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后的留影


  1933年1月1日。热河抗战首先爆发的是位于榆关的大型战斗。张学良以保存实力为由,退居山海关之内。日本军队驻守长城外,占领热河直取北平态势相当明显,不过就整体而言,日本是想藉由攻击北平行动,换取国民政府对伪满洲国的承认。因为中国国内舆论普遍不愿意承认伪满洲国,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括张学良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装备不良,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结束。热河最后遭日军占领。



  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九一八”事件后被日军占据的张学良官邸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武昌任职期间的张学良


1934年3月1日,在武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


1935年秋,张学良率东北军入驻陕甘。杨虎城希望与张学良联合抗日。图为张学良(前右)入陕时杨虎城(前左)前往机场迎候,一起步出候机室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与杨武城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6年,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2月12日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张学良与杨虎城



图为蒋介石到达西安时,张学良、杨虎城前往迎接。(左起:蒋介石、杨虎城、邵力子(陕西省政府主席)、张学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蒋介石(右)到西安督战(左:张学良 中:杨虎城)



张学良与杨虎城陪同蒋介石在西安视察


《西北文化日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西安事变"中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的南京政府军政大员们,左三为蒋百里



1947年,张学良与赵一荻初到台湾。


  1936年的西安事变影响巨大。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被交高等军法会审,判刑10年。后张学良又被特赦,被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开始了他的幽禁岁月。



  1946年11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和赵一荻被秘密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自此进入了更秘密的幽禁,先是在新竹县井上温泉,后于1949年2月2日凌晨3点,张学良又被突然转移到高雄,秘密藏在寿山要塞的兵舍中。1950年1月,张学良又搬回井上温泉,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井上幽禁岁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张学良(左)和赵四小姐在新竹。



幽禁中的张学良、赵一荻与看守们合影



1990年6月8日,张学良接受日本NHK电视台记者采访


  经历50多年漫长的幽禁生涯后,张学良在1990年6月和8月两次接受了日本NHK电视台记者的公开采访。在访谈中他谈及“九一八”事变时坦承:“(对于日本军队的进攻)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想绝对不会的,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日]臼井胜美:《日本昭和史的最后证人——张学良》,第72页)当日本记者问他是不是接受了蒋的命令才决定不抵抗时,张回答:“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国民政府。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同上,第73页)张的回忆得到现有史料的印证。“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与蒋的往返电报中多次提到他和东北军对日军的进攻“绝对抱不抵抗主义”,但从未提及这种做法是遵奉蒋的命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晚年张学良


  1959年,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1964年,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经过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



张学良俏皮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晚年张学良



1991年,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图为张学良夫妇由旧金山返回台湾

张学良的墓地。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2001年10月14日20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