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而思地址电话:2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1:49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北倚长城,南临津唐,东通辽沈,西顾京城,毗邻京津承秦地区,属京津唐承秦腹地,西距北京市中心158公里,南距唐山市中心75公里,西南距天津市中心175公里。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

目录

·                                 • 历史沿革

·                                 • 发展

·                                 • 人口区划

·                                 • 地形地貌

·                                 • 气候特点

[显示全部]

遵化市-历史沿革

 

“遵化市”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

“遵化”之名历史悠久。据旧志记载:遵化在夏、商为幽、冀之地,周初为燕地,春秋属无终国,战国燕灭无终,属燕之古北平郡。秦为右北平、渔阳二郡地。汉为徐元、俊靡二县,属右北平郡。三国魏除徐无、俊靡二县外,兼有土垠县地。晋初仍为徐无、俊靡二县,属北平郡,后俊靡并入徐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废北平郡,徐无县改属渔阳郡;北周,徐无并入无终县属渔阳郡。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无终并入渔阳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渔阳复置无终县,贞观初又废,乾封初复置,属幽州;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为玉田县地,属营州;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属蓟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今遵化境地建平州买马监(养马机构)。后唐(923—936年)在平州买马监地置遵化县(建年无考),属蓟州,遵化名称始于此。“遵化”二字据《遵化县志》记载含义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毛泽东 遵化市

遵化西周时期属燕国地;后唐时期(公元923—936年)建遵化县,属蓟州;五代后晋时,遵化属辽国,辽重熙年间(1032—1054年)于县置景州清安军,天庆十年(1120年)遵化已属于金;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国将蓟州等6个州还宋,遵化随之归宋,宋改名滦川郡,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亡于金,属金中都蓟州;元代,遵化隶属大都路蓟州;明代,遵化隶属京师顺天府蓟州;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建清东陵升为遵化州,领丰润县;乾隆八年(1743年)升为直隶州,统领玉田、丰润两县,隶属直隶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辖;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遵化改为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17年(1928年)遵化改为河北省属县;1938年2月,遵化、兴隆划属伪冀东道;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建立起抗日民主县政权。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县境一度被分成几块,分属于丰玉遵、迁遵兴、蓟遵兴等联合县;抗战胜利后,各联合县相继撤销,仍为遵化县;1948年划为冀东区行署直属县;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唐山专署;1983年撤唐山地区,遵化划为唐山市管县;1992年设立遵化市(县级市),唐山市代管;2005年遵化市成为扩权县(省辖县级市)。

遵化市-发展

 

清东陵

遵化古代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下限到1840年鸦片战争。遵化在历史上,尤其是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两朝,在河北省乃至在全国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遵化境内,经文物普查,发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清东陵;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为明长城、洪山口古戏楼和永旺塔;唐山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处,为汤泉流杯亭和六棱石幢;遵化市重点保护单位22处,有官房子、王各庄古桥、杨家庄遗址等。这些文物和文物遗址,从不同的侧面,记录着遵化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研究遵化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先秦时期

遵化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目前所存文化遗址来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些遗址可以称为滦河流域遗址。到1993年以前,唐山地区共发现滦河流域遗址18处。在遵化境内有4处。即丁各庄、汤沟、西峪北、君子口遗址。这些遗址,其年代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从社会形态上来看,当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

娘娘庄乡丁各庄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达25000余平方米,是一座人类生活区遗址。其地势呈东高西低的形势,西面原来是一条河流,目前已成为耕地。在这里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所常用的打制尖状石器、刮削器和玛瑙质尖状器。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旧石器时代特征。这里可以说是目前所知的遵化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

另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在新店子镇西峪村北的取土处。土质为黄粘土,文化层2至3米高。在这里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尖状器和白色、黑色的石英石核,面积不详。
君子口遗址,也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象腿骨化石、马牙化石、刮削器和植物化石等。
这些遗址的发现,表明至迟在1万年以前,遵化地方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在杨庄子遗址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棒等文物,也有红陶等等商代遗存,表明这个遗址所跨越的年代比较长。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仰韶文化特征。
夏朝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朝代,它的遗址,在河北存在都比较少,更不用说在遵化了。但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原在七机部工作的任重远先生,根据《水经注》、《禹贡》、《山海经》等书的记载,以及个人考察,曾经作过大禹在冀东治水,开牛门口为水道的推测。此说目前尚未被考古界认同。

商朝时期,在古蓟州,即今天的北京一带建有箕国,遵化也包括在内。这一时期,遵化境内的遗址有西峪遗址、杨庄子遗址、胡庄子遗址和宏门寺遗址。以西峪村内的遗址最为显著。整个遗址面积达11284平方米,文化层深达1.5米。在这里收集到商代的铜戈、铜鼎和汉铁鼎、铁盘、陶罐等文物。而在杨家庄、杨家庄西、宏门寺等遗址中,均有磨制的石斧、石棒、夹砂红陶、夹砂黑陶片出现,器型残片有豆柄、罐、鱼骨盆等,胡庄子有陶片及陶罐口沿、腹、底等残片出现。

周朝遗址,在该市尚未发现,但据任重远推测,迁安曾为周朝太公古公亶父活动的场所,后来迁都至陕西岐山、丰镐一带。任重远有一本《黄帝古都》,已由迁安市政府出资出版。在其中有关于迁安为黄帝古都的论证。若此事属实,周太公在其迁徙途中,必然经过遵化地区。

春秋时,遵化、玉田一带属于无终国。据古人记载,古无终是春秋时期的偏裨小国,由少数民族山戎所建。无终国的灭亡时间及原因,史无明文。但是无终国国君弃国修仙之事,在明人唐文灿所撰无终子洞《重修碑记略》中有载。这应当是无终国君,在外敌入侵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到战国时期,遵化属燕国所辖,是毫无疑问的了。
春秋战国时期,在遵化遗留下来的遗址,有魏进河遗址、宫里遗址和洪水川南遗址。
魏进河遗址,出土器物为泥质灰陶片、可以分辨出来的器型有侈口尊、罐等。陶片上有绳纹、弦纹。洪水川南遗址,面积约4800平方米,有残损的陶豆、陶托盘、陶盆、绳纹筒瓦等器物。2000年,在刘备寨乡宫里与常各庄交界处发现一处战国遗址,可辨器型多为灰陶豆、盘等残片。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为龙、凤玉佩,被定为二级文物。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到秦都咸阳刺杀秦王嬴政,激怒了秦国。前226年,秦攻破燕都蓟城,即今天的北京。前225年秦设右北平郡于今天津市蓟县,治内辖遵化地方。当时在右北平郡设县的,有无终县,但是其所辖地方与春秋时的无终国已有不同,而在遵化地方是否设县,不可确考。

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宣扬国威,也为了巡视各地,秦始皇曾经有五次出巡。其第四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即是因此而得名。北戴河区还发现了秦始皇东巡的行宫遗址。在碣石逗留了一段时间以后,秦始皇西经右北平、渔阳、上谷等郡,返回咸阳。据此推测,秦始皇的足迹曾经到过今天的遵化地方。

秦末农民起义时,韩王广攻占燕地,自立为燕王。以蓟为都城,遵化又为韩王广所辖。项羽在秦亡后分封诸侯,韩王广被封为辽东王,领有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地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汉时郡国并行,受封燕王、领有燕地的,先后有臧荼、卢绾、刘建、吕通、刘泽、刘旦等人。西汉初年的平叛和中期的推恩制,使得诸侯王的权力与领地日益缩小。西汉时,遵化地方为右北平郡所辖的十六县之一,称徐无县,治所在今遵化镇以西地方。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将各地地名按经义进行改名。改右北平郡为北顺郡,将徐无县改为北顺亭。
东汉时继续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遵化属幽州部右北平郡徐无县。王莽时改名为北顺亭,东汉恢复旧名,治所在今遵化镇东。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遵化先后属公孙瓒、袁绍、曹操等人管辖。

魏晋时期,北方大乱,虽有曹魏后期和西晋初期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但总体上来看是以动乱为主,对社会经济的破坏较大。曹魏时属北平郡,称徐无县,治所在今遵化镇东。

西晋时,遵化地位有所提高,幽州北平郡治所由土垠县(治所在今丰润银城铺)移置到徐无县,即今遵化镇东。郡治的北移,说明遵化地区的军事地位日渐重要。后赵、前燕、前秦、后燕,仍以徐无为县名。北平郡治在遵化镇东,领四县。东魏、北齐置徐无县,北周并入无终县,治所仍在遵化镇东。

秦在历史较短,且其活动地区主要是在陕西一带,所以在遵化目前尚未发现有秦的遗址。汉代的文物遗址较多,在我市共有汉代文物遗址26处,古墓7处。

遗址以教厂遗址为最突出。该遗址于1986年发现,出土有汉“五铢”、“货泉”、“半两”等钱。此前,该村村民在挖菜窖时,还挖出过铜鼎、陶罐、石棺等文物。

汉墓虽有7处,但是以堡子店镇十八里汉墓为最突出。其余各处,均无有地面遗存,但是十八里汉墓目前尚存有较在大型的封土。2003年11月2日,十八里村民在施工中发现在封土东侧有一洞口,经文物部门考查后,确认此处为一汉墓,地下有砖砌拱券。并发现了陶楼、陶狗、陶谷仓以及酒杯等在我市不曾发现过的文物。按其现存的情况来看,应是等级较高的一座墓。并且在大墓的周围,有不少的小墓,还有大量的汉砖出现。可以推测,这里应该是一个汉朝墓葬区。因资金不足,当前未能进行清理与发掘,期望在发掘后应该能够有较重要发现。

田家坟遗址和崔家庄东大坑遗址均有陶器残片出现,还有汉砖遗留于世。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遗址,在遵化有禅林寺。始建年代不详,在辽代重修时,得到一块古碑,知道早在北朝后秦姚苌时就有僧人在此居住。而在后秦时,禅林寺(当时名叫云昌寺)也是重修,则此寺的始建年代当早于南北朝。
禅林寺在辽、金、元,以及清朝时,都有重修碑记。

隋唐宋金元时期
公元581年三月,北周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开始了隋王朝短暂的统治时期。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又改郡、州、县三级政权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置县令。炀帝时改州为郡,为郡、县两级。遵化属渔阳郡无终县。

唐朝初期,遵化改属蓟州无终县。自战国赵武灵王改革服制,实行胡服骑射以来,战马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唐玄宗天宝元年在遵化设平州养马监养马,隶范阳郡。由于在遵化地方设马监和铁冶,遵化地方人口日渐增多,为以后建县打下了基础。安禄山叛唐,河北成为伪燕国的属地,遵化也在其中。

五代时,后唐李存勗统一河北,遵化归于后唐统治之下。“遵化”一名最早见于《辽史.地理志》。书载,遵化是由后唐时的买马监归入辽国后,于公元925年改建为县的。由于遵化地方的铁冶十分重要,且设有买马监,遂设县。因辽国在得到此地以后,为巩固其汉族的统治,所以为该县取了一个封建礼教色彩浓厚的县名:“遵化”,其意为“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辽国在今北京西南设南京析津府,辖6州。在遵化县设景州,治所遵化,领一县。宋朝改名滦川郡。金、元两朝沿袭遵化之名未改。

唐朝的遗址,在遵化主要的有干宝山遗址、栖云寺遗址、捣药口药王庙,
干宝山遗址,位于东陵乡干宝山村南,遗址发现素面青砖、布纹瓦、陶壶、陶罐、瓷碗等残片。面积约有1300平方米。其中瓷器片1片,胎质较为粗糙,内外壁均施青釉,有典型的唐代特征。捣药口药王庙,相传为唐代所建,但是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清初,顺治皇帝到此,捐银助修。这则碑文为研究清史提供了一条线索。栖云寺是我市现存较早的一座古寺遗址。明朝弘治年间所刻的一统碑上,有栖云寺重修于唐代的记载,则栖云寺的创建当是早于唐朝。栖云寺旧有僧人在舍身台飞升成仙的故事,传说此僧人即是禅宗的第六世祖慧能。按照唐人所记的能禅师事迹,说他是范阳人。在唐朝时,遵化属范阳郡管辖,则慧能家乡为遵化确有可能。而慧能在与师兄神秀争法统时,曾有数十年不知踪迹,他也许就曾经潜回故乡,在栖云寺上隐迹藏形。

宋辽时期,遵化虽有短暂的时期归于宋朝,但是不久又沦于金人,所以这一时期的文物,主要为辽金特色。
主要的文物建筑和遗址有保安塔和党峪杨家峪村的宝林寺。保安塔始建辽代。它兴建的原因,是起于一个迷信的说法。塔寺村东山是一块龟头地,村东即山下有一条河,为了防止乌龟翻身造成水灾,所以在山上建成了这座塔。经过实地考察塔下的地形,可知此说不为无据。

保安塔高13米,直径1.5米,八棱锥形,分塔身、塔基、塔刹三部分,实心。它是我市目前所存最早的砖砌古塔。1982年4月,公布为遵化县文物保护单位。在山上塔南面有一铁选矿,长年的震动对塔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此塔塔基已裂成大纹,而与此不同的,在丰润县城、同为辽代建造的天宫寺塔,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列入河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遵化党峪杨家峪村的宝林寺,是金代建筑,也是唐山市境内唯一一座供奉村藏地菩萨的寺院。宝林寺是一座专门供奉地藏王菩萨的寺庙。据佛经记载,地藏王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弥勒佛出生之前,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为此,他常现身于地狱中以救苦难。

因桃花山风致幽雅,所以早在宋金时期,这里就已经成了人们游览之地。宋朝皇家宗室、著名诗人赵师秀唯一一首遗留于世的诗,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诗中写道:“旧有桃花树,人呼寺故名。石幽秋鹭上,滩远夜僧闻。汲井连红叶,登台散白云。烧丹勾漏令,无处不逢君。”赵师秀把桃花山比喻成道人葛洪炼丹药时所居第二十二洞天勾漏山,可见其风景十分秀丽。在桃花山还有一景致,即是“圣水喷珠”,在清乾隆年间,此景被列入“遵化十景”之一,为世人所称道。

元朝统治中原时间较短,且其民族质朴少文,故在遵化境内遗传于世的文物较少。但是在西三里乡出土一个瓷罐,有着较为明显的元代风格。

明朝时期的遵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大明王朝,当年派大将徐达率军北伐。八月,攻入元大都,元顺帝由居庸关退回上都。当时,元朝虽然从中原退出,但是蒙古的势力仍然历史学家强大。为了防御残元蒙古各部势力的入犯,更是在这里设立卫所,多次修筑长城,并在此处进行了多次战斗。

因长城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明朝从建国之初就在长城沿线各隘口设兵戍守。
在遵化长城沿线设军守备,始于明太祖时期。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派大将徐达戍守长城边务,又听从淮安侯华云龙建议,在永平、蓟州、密云以西二千余里长城的一百二十九个关隘处,皆置戍守。其中在遵化境内的关口就有二十余处,如马兰峪、洪山口、马蹄峪、秋科峪等。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在遵化县城以南设遵化卫。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又在遵化境内设宽河守御千户所。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又将原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的东胜右屯卫调防至遵化县城南,并在县城东南又设忠义中屯卫。明中期以后,又派驻边防军。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驻遵边防军隶属于蓟镇总兵。因遵化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明朝时期在兵力的纵深配置上,将遵化县列为第一线。而遵化县的兵力,又主要是放置在长城沿线上。且因遵化地位的日渐重要,巡抚顺天府等地方官员也将衙门安设在遵化。

这一时期,遵化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铁冶上,朱元璋以扰民为理由,对冶铁一事加以限制。后来,因北方的战略地位日益加重,朝廷开始重视冶炼事。遵化铁冶厂兴建,不晚于永乐初年。它的最初厂址是在遵化西北的西下营乡沙坡峪,后迁至小厂乡松棚峪,明英宗即位之初,铁厂关闭,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又加以恢复。正统三年迁到铁厂,旧名白治庄地方。明代的铁冶厂之所以始终建在遵化境内,一是因为此地铁矿资源丰富。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记载,“燕京遵化与山西平阳,则皆砂铁之薮也。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熔化之后,与锭铁无二也。”二是燃料资源较为充足,铁冶所需的燃料基本为木炭,燕山山脉自古就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自雾灵山经喜峰口到山海关,良材良木,无处不在。三是这里的技术力量的劳动力资源也很雄厚。遵化铁冶自唐朝时即有开采。在长期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力量的经验。

在全盛之时,铁厂的夫匠达到2560名,每年炼铁常额为二十万斤,到明宣德年间,最多达到三十万斤。成为明朝时期北方最大的冶铁厂。不但铁矿石数量多,而且遵化还有冶铁的助熔剂_萤石,这些石头产于水门口,为炼铁提供了必备的原材料。

随着情况的变化,到明万历时,遵化铁冶厂终于停工。其中原因,一是机构庞杂,费用过大;二是薪炭逐渐贫乏,燃料难以为继。三是到明朝后期商品经济日渐发达,可以从市场上获得更多的铁料。

至今在铁厂镇东北,还遗留着铁冶厂的遗迹。这里不但有大量的焦炭,还有铁镏子,而且由于铁冶的发展,从明孝宗弘治元年起,这里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集镇,建成了一座石头城,到明万历时,还对城墙进行重修。

明中叶以后,京师用粮的矛盾日益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克服南粮北运带来的困难,当时朝廷中就有人提出建议开发就畿水利,发展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工料给事中徐贞明在其所著的《潞水客谈》中就对京东水利的开发进行了论证。除密云卢龙、抚宁等县外,他还以遵化为例,说明了开垦水田的可行性。遵化西南平安城夹运河而下,及沙河铺地方,又铁厂涌珠湖以下,至韭菜沟、上素河、下素河百余里,夹河皆可成田。水稻的生产和明末玉米引进到北方种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明朝初期,遵化一带森林密布。因铁冶用炭、开荒造田、宫廷建筑等用材,明中期以后,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北方的林果业却得以发展。遵化蔽荫寺的绵梨,“味甘芳诸梨品,风落之则碎”,在当时即被称为上品。

明初以来,在京东的蓟镇、永平、山海关一线修筑长城,从而使之成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一条分界线。同时,由于各族人民之间相互交往的需要,在长城沿线又形成了集贸市场,这里又成为各族人民经济贸易的重要场所。少数民族所需要的铁器、粮食,汉族所需要的皮毛、马匹等都在这里进行交易。遵化做为这条交易线的组成部分,经济贸易也得到了发展。当然这种发展,是受到封建社会政治、军事深刻影响的。如明嘉靖年间,蒙古俺答汗曾屡次要求与明政府互市,却一再遭到拒绝,致使两族之间战争不断,而隆庆年间,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行互市,从而使汉蒙两族的经济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不但为明朝自己赢得了发展的机会,也为清朝与蒙古的和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明朝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就下旨“诏天下郡县立学”。并下诏,令丞相等人会同商议学校管理办法。经皇帝审阅之后,颁行天下,刻于各州县学府碑上,名为《学制碑》。此碑在民国时尚存于县学堂中。由于朝廷的重视,明朝时对于学校的建设还是较为关注的。遵化州志中所载的关于明朝时对学府建设的碑文,就达四篇之多。《学制碑》、《司教南冶夏公去思碑记》、《重修遵化县儒学记》二篇。明朝时,据我所知,遵化中进士的有二人。一为贾应元,直隶遵化县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据旧州志记载,当年一同中进士者,全国共有五人,时人称为“五龙”,贾应元在五人中为第二。一为申维岱,直隶遵化县人,明嘉靖乙丑科(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据旧州志记载,此科中进士者三人,时人称之为“三凤”,申维岱为“三凤”中之一。仅嘉靖一朝,遵化县进士中科举者就有二人,可称科名之盛。

由于遵化地处长城脚下,明朝时与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关系之间,经历过许多次的战争。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二月,蒙古鞑靼兵入境劫掠人畜,马兰谷参将吴钊与右参将王志伏兵于关内,以策应密云等处的军事行动。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闰四月,朵颜卫都督花当,在累次向明廷请求增派贡使、追加封赏未遂之后,派其子把儿孙,率领骑兵一千余人攻破鲇鱼关,进入马兰峪地方大肆抢掠。明参将陈乾、指挥谈茂等人率军拼死抵抗,力战而死。把儿孙肆意掠夺,遂其志而去。

同年七月,鞑靼部的一支进犯罗文峪,明指挥周召率部抵抗,斩首十一级,敌不逞而转攻今迁西境内的潘家口,又被斩首三十级。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五月中,蓟镇边外夷酋猛可等犯马兰谷、鲇鱼石等处,闰六月中,又犯河坊口等处,官军前后斩首一百二十级。”为此,明嘉靖皇帝下旨“褒奖有功官军及优恤死事者。”

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二月,鞑靼部入犯曹家堡,因当时蓟镇总兵戚继光对明军训练有素,鞑靼兵遂为明军所败。

明后期,东北女真族日渐强大,建立了后金政权,构成了对明王朝巨大威胁。清太宗皇太极为了实现对明王朝“削其根以斫大树”的军事战略思想,于明崇祯二年(清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十月,派后金军数万铁骑分三路破长城关口进军明朝腹地。其中一路进至大安口,斩杀明参将周镇,破大安口。皇太极则亲率兵马由喜峰口入关,并连破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等处边城,合兵包围关内重镇遵化。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闻讯,率副将二员,参将、游击九员,领援兵4000人疾驰入关援救,不幸中后金军埋伏,身中箭矢力尽而亡。

明朝时遵化文化遗址与文物,除铁厂外,还有长城、永旺塔、阎家沟太监墓以及明崇祯皇帝敕命、诰命碑。

太监墓位于苏家洼镇阎家沟村北高台上。1991年3月被发现,墓中除精美的石雕外,还有一块瓦券,上面阴刻楷书14行,总计261字,内容是墓主王法兴在建墓之前的祭告文字。从瓦券上的文字我们知道,墓主是明正统年间的太监,茔墓的起造时间是正统十二年八月。

2003年5月,在党峪镇后耍峪村发现两统石碑。上刻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赐给内阁中书张尔志的敕命、诰命十一道。这些文字,对于我们了解明朝工部郎中、文华殿办事中书科中书舍人张尔志的事迹提供了可靠的史料。而刻于石碑上的皇帝亲赐诰命与敕命,在我市乃至在唐山市都是首次发现。因此,这两统碑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

明朝时所建的洪山口戏楼和永旺塔,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泉流杯亭和六棱石幢,是唐山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清朝时期的遵化
从1644年清朝入关,统一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覆亡,清王朝前后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
清初沿袭明制,以遵化为县,属顺天府蓟州管辖。顺治十八年(1661年),遵化县马兰峪建造皇帝陵寝,遵化的地位也因此而得以提高。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以顺天府遵化县昌瑞山建世祖孝陵,改县为州,设知州”,下辖丰润一县。乾隆八年(1743年),为给清东陵的祭祀提供所需物品,清朝仿西陵所在地易县改为直隶州之例,将遵化改为直隶州,下辖玉田、丰润二县。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在遵化地方设官管理。当年四月,吴三桂向清军投降,农民军与吴三桂及清军在山海关交战失利,清军一路进京。1644年四月三十日,清军到达丰润县公罗店,遵化等处官吏纷纷迎降。 五月一日,清军入北京。五月初,旧明朝遵化巡抚宋权、总兵唐钰起兵杀害大顺守将黄锭、马应湖,擒获防御使潘跃龙、同知张耀然,县令李廷瑗。向清朝投降,清多尔衮“命巡抚如故”。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清朝由盛京迁都到北京。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满洲贵族、官员、满蒙汉八旗将士及家小奴仆等源源涌入关内,为了解决这些人生计,也为了满足贵族享受的欲望。从顺治元年到顺治四年,清政府令八旗将士在直隶大规模圈地。顺治二年九月,令将河间、滦州、遵化等地无主田地,给与旗人耕种。四年正月又下令,近畿42府州县丰腴之地,无论有主无主,一律圈入旗下。康熙五年,鳌拜又以换地为名,圈占遵化等地的土地。从而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清朝在马兰峪设陵寝以后,在遵化、玉田、丰润、蓟州等州县圈占土地,做为陵寝的庄园头地。从而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据统计,有清一代,共拨清东陵各陵寝的庄园头地32000余亩。

在清朝统治时期,遵化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时有发生。乾隆二十八年,滦州、玉田、昌黎、三河等地旱灾,遵化州新塞密户朱庄头家人翟某率领本村90余人同行赴县借粮,沿路村庄有二三百人随行。他们在县衙“捶鼓哄闹,将大堂公案摔碎”。衙前栅栏也被挤倒。清朝派兵千余人前往镇压,数人受伤,而农民60余人被捕,弘历命将为首8人斩首。清宣统元年二月,直隶遵化州为筹备警务经费,拟将遵化州内尚店等二十七个村增收果捐税。对此,村民强烈反对,尚店村村民秦二雄竟至以死来抗议。为此,州府不得不俯从民情,减少果捐税数量,二十七个村庄只收果捐税五百两白银。

遵化市小区

清同治年间,还发生过所谓的“骑马贼”过境事件。同治四年七月二十日,热河八沟一带200余骑骑马军由张三、张玉率领,携带枪炮由喜峰口进入边内,入关后由遵化至玉田、宝坻,于二十四日进入蓟州邦均,此地距东陵隆福寺不过三四十里。清室闻讯大惊,急忙派兵追捕。在清军追剿下,骑马军退回边外。

农业:遵化的农业,以种植为主。而以玉米和红薯的引种为最重要的事件。玉米在明朝末年引进到直隶省,经顺康雍乾几代,到乾隆以后得到大规模地推广。是当时遵化的高产作物。而红薯从明万历时引进中国南方,到乾隆年间传入直隶省。从乾隆到道光时,红薯很快在直隶的遵化等地得到推广。玉米和红薯的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亩产,缓解吃粮紧张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雍正和乾隆时期,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为了解决人们的生计问题,雍、乾两帝都曾有过种植果树,以缓和用吃粮紧张的谕旨。直隶地方种植果树的现象,也十分普遍。遵化地方的绵梨,从明朝起就十分有名。

养殖业。清朝时由于陵寝祭祀的需要,在清东陵陵区内还由陵寝礼部进行小规模的养殖。如蜂、鱼、鹿等的养殖,当时都有一定规模。如马兰峪的官房子内所居住的绿营兵,就有一部分人从事鹿的养殖。清东陵所养殖的鹿,大部分在陵寝祭祀中使用,还有一部分运到京师供皇室享用。

清朝时的教育和文化。清初对书院的管理较为严格,雍正以后,书院成为宣传程朱理学,为封建社会开科取士提供人才的场所,为此得到了清朝皇帝的大力提倡。遵化除直隶州治所有一座书院外,在马兰峪还有兰阳书院。乾隆八年在马兰峪、南新城设立八旗官学三处,嘉庆二十三年添设内官学一处,道光十一年,还为绿营兵创办义学一所。由于守陵人学习条件优越,所以清东陵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文人。如南大圈画兰草的训伯文、画梅花的福绍贤、画羽毛花卉的明松泉,都曾闻名全省,艺盖京东。裕陵总管继祺,医术高明,曾多次被请入京师给王府人看病;阿和轩书法精湛,高风亮节,多次拒绝日本人高价索买书画。

清朝时期,对于方志的修纂十分重视。清朝时期,曾先后六次修纂《遵化州志》,仅康熙一朝就三次修纂、乾隆一朝二次修纂。这些志料,分别存放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台湾图书馆、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的图书馆内,对于研究遵化的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社会古代建筑的绝唱。它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成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清东陵,大家所知甚多,在此不赘。其他如马兰峪官房子,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清东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浓郁的满族民族色彩。目前为遵化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马兰峪王府,是清东陵盛衰的一个见证。现存一座银安殿,其建筑有着明显的清代风格。被列入目前此处做为马兰峪民族医院的家属宿舍使用,有严重的火险隐患。而马兰关二村内的马兰关总兵府,在1987年文物普查时,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名单。但据我们考察,此建筑物尚存有正堂,且保存较好,应该列入保护名单,并逐级申报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要开发旅游,建议把马兰峪王府、官房子、马兰关总兵府与清东陵列为一体进行考虑。

文明古国与夏商周断代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被列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号称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这一点并不为世界所公认。
为什么会这样?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有文字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从西周后期的共和元年起,也就是从公元前841年才开始的。可是,我们的国家又的确是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那么,这缺失了的2000多年的历史到底到那里去了呢?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丢失的2000多年的历史寻找回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96年5月16日起,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参与这项工程的,有二百余位科学家。他们是考古学、古文字学、物理学、古天文史学家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断代工程,拟分为10个课题,30几个专题,科学纵横交错。这项工程,由国务委员宋健同志首倡,由李学勤等专家为组长、副组长。恰如李铁映同志所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仅是重大的学术研究课题,而且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概括地说是:西周共和元年以前,也就是武王到厉王,确定比较准确的年代;商代后期,武丁到帝辛(纣),也可确定比较准确的年代。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至于夏代,则只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这样的目标,计划到1999年达到。
经过专家们的多方考证,我国的历史年代,准确的纪年已经到了西周武王伐纣的年间。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夜,是周武王率军向商纣王发起攻击的时间。而此一战,即使得残暴的商纣王被彻底击败,从而也就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西周建立的时间是问题的关键,这一时间的确定,使得夏商周断代中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周以后的各王在位时间准确地确立了,而商的建立时间,也由过去的模糊说法变为了准确的时间。夏的建国时间,由过去简单地说公元前21世纪,确定为约公元前2070年;商的建立,由过去的公元前16世纪,确定为约公元前1600年;周的建立,由过去的公元前11世纪,准确地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可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确定的目标完全达到了。

遵化市-人口区划

 

总人口69.3万元,其中农业人口59.5万。辖25个乡镇、2个街道、648个行政村、22个居委。有少数民族28个,主要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总人口8.4万;有3个民族乡(东陵、西下营和汤泉乡),有2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镇(石门和马兰峪镇)。遵化市辖13个镇、9个乡、3个民族乡,648个行政村:遵化镇、堡子店镇、马兰峪镇、平安城镇、东新庄镇、新店子镇、党峪镇、地北头镇、东旧寨镇、铁厂镇、苏家洼镇、建明镇、石门镇、西留村乡、崔家庄乡、兴旺寨乡、西下营满族乡、汤泉满族乡、东陵满族乡、刘备寨乡、团瓢庄乡、娘娘庄乡、西三里乡、候家寨乡、小厂乡。

遵化市-地形地貌

 

地处半山区,境内地貌呈“三山两川”之势,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面积1521平方公里,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宽约43公里;有大小河流37条,引滦入津工程穿境而过。

遵化市-气候特点

 

遵化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608.2小时,气温10.9℃,最低气温-25.7℃。无霜期182天,降水量724.7毫米。有大小河流37条,中小型水库22座,总库容1亿立方米。

遵化市-交通运输

 

近年来,遵化市突出抓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国省干线、县级公路、乡村道路、市政道路、重点项目配套道路建设齐头并进,公路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遵化市县乡道路为依托,通村油路为脉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截止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268.09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3.37公里,其中国道1条(国道112线)44.581公里,省道2条(邦宽线、遵宝线)74.592公里,县道5条(洪火线、平东线、大玉线、堡东线、彭李线)151.972公里,乡道64条528.402公里,村道232条453.649公里,专用公路3条14.898公里,全市648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

遵化市-矿产资源

 

遵化市

遵化境内已探明的矿藏30多种,主要有铁(矿石储量1.5亿吨)、金(矿石储量140万吨)、锰(矿石储量36.1万吨)、白云石(矿石储量3.9亿吨)、石英石(矿石储量831万吨)等。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初步形成了钢铁、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了以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港陆钢铁有限公司、河北宝钢制罐北方有限公司、河北华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为重点的骨干企业群体。其中,建龙实业有限公司2006年名列全国500强企业第214位;河北宝钢制罐北方有限公司钢制易拉罐生产线是全国第二条、北方第一条生产线;河北华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的HAN阻隔防爆设备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3.6亿元。

遵化市-植物资源

 

农作物

境内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83公顷,林地77771公顷。依托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了特色鲜明的板栗、优质鲜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奶牛养殖、畜禽产品六大产业带。年产粮食260801吨,油料40063吨,蔬菜69.25万吨,果品25.1万吨,食用菌6500万棒,其中享誉海内外的京东板栗年产1500万公斤。年出栏生猪92.08万头,牛存栏15.48万头,羊23.19万只,家禽491.43万只。是全国板栗之乡、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瘦肉型猪基地县、国家级苹果基地县、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京津绿色蔬菜供应基地,省食用菌之乡,全省首个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县。同时,坚持“龙企富民”发展战略,培育壮大了5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2万户,农民增收3.4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3%。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唐山市级以上15家,龙头企业规模和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栗源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板栗深加工企业,省级龙头企业遵化市广野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是我省出口日本成品菜数量最大的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三大儿童饮料生产企业之一。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82个,经纪人3500名。

遵化市-旅游资源

 

遵化市风景

遵化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兼备,是唐山市乃至河北省的旅游龙头。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景区(点)18个,沿古长城形成了绵延百里的黄金旅游线。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共建有15座帝后陵寝560多座单体建筑。清东陵埋葬了清朝帝、后、妃、公主、阿哥161人,文治武功的康熙大帝、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以及两度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均入葬于此,它见证了清王朝300多年的兴衰荣辱,世事变迁,是一部用砖石瓦木写就的清代史。

清东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从“形势交融”、“天人合一”的古代建筑环境学理论,到美仑美奂、精湛绝伦的裕陵地宫,再到富丽堂皇的慈禧三大殿,其精美的艺术、厚重的文化底蕴都吸引着游客驻足体味;香港宣威集团投资近3亿元的国家4A级景区——万佛园是一座佛学与现代园林艺术有机结合的花园式园林,佛家至尊至圣之宝释迦牟尼二弟子阿难尊者的佛舍利、世界罕见的翡翠观音宝像、释迦牟尼善事八塔、耗金近2600两的近万尊贴金佛像、耗费650两黄金,4000两白银铸就的国内最大的三世金佛以及每尊高6米、重5吨多的四大天王铜像等无不展现着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曾沐浴过唐太宗和清朝历代帝后的汤泉御温泉,流淌千年,古韵依旧,至今仍保存着肖太后梳妆台、明代名将戚继光建造的流杯亭等古迹;以“山雄、水秀、石灵、云奇”闻名的2A级景区鹫峰山如今整修一新,奇峰怪石,流泉飞瀑,自然景色秀美壮观;明代古长城在遵化境内绵延百里,巍峨雄壮;国家2A级景区上关湖烟波浩淼、湖深水净,名人别墅度假区、湖心岛、古长城等景观座落期间,游艇、垂钓等娱乐设施完备,2006年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奥运会皮划艇训练基地;2A级景区卧龙山植被茂盛,建筑奇绝,每年吸引大批游客;红色旅游基地鲁家峪,作为抗战时期冀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以震惊全国的“鲁家峪惨案”闻名于世,为纪念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现建有纪念馆、文物室、烈士墓等建筑,并有司令部、望海寺等30多处遗址。此外,距今25亿年的古大洋遗迹,历史逾千年的禅林古寺、千年古银杏树、京东第一猎场——长城狩猎场都是游客踏青休闲的好去处

传承千年的燕赵文化在遵化形成了深厚而浓烈的精神、文化积淀。五十年代,闻名全国的西铺“穷棒子”合作社被毛泽东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王国藩曾先后十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六十年代,沙石峪“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被周总理赞为“当代愚公”和“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如今以西铺、沙石峪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方兴未艾。2005年,沙石峪村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被同时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栗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板栗深加工出口企业。产品有12大系列40多个品种,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蓬勃兴起的朝阳产业,遵化市强力实施“旅游突破”战略,近年来先后投资2亿多元启动了清东陵环陵公路等外通路和景区的步游路,全长119.3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使长城沿线10处景点线状贯穿,以此为纽带,串点成线,联线成面,形成了绵延百里的黄金旅游线,大旅游格局初步显现。面对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这市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目前已建成国际饭店、御苑山庄等星级宾馆11家,旅行社6家、旅游定点购物场所10家、酒吧、歌厅、保龄球馆、游泳馆等娱乐场所50多家,完美的旅游基础设施,能够极大的方便和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推出了清东陵古文化游、民俗风情游、温泉度假游等10多条个性化的特色旅游线路。针对市场特点,还开发出红木雕刻、金银饰品等九个系列近千种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遵化市不断加大旅游软环境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骗客、宰客等不法行为,使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全市接待中外游客1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

昔日的冀东古城遵化如今已成为燕赵大地迅速崛起的经济强市,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2.6亿元,财政收入18.33亿元,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去年名列第55位,位居河北省第二位。

春高日暖,雨润青山,桃花摇曳,泉水汩汩。春的纤手已拂醒了久居钢铁森林中的您,又到了踏青的日子,别忘了到山青水秀、民风纯朴的遵化来做客,70万遵化人民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遵化市-社会事业

 

遵化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24所,在校学生11.26万余人。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职教中心)、省级示范高中2所(第一中学和高级中学)。2001年培养出全省高考理科状元,2003年又培养出全省高考文科状元,高考成绩始终位居唐山市前列。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2006年,实施科研成果3项,其中获得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2项。全市有文艺专业协会8个,专业团体2个,业余团体580个 ,文体活动场所6个,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各1座。全市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5万户,覆盖25个乡镇、167个村,实现了全市农村微波电视信号的全覆盖。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59个,床位2251张,卫生技术人员1933人,市人民医院是全省规模最大、经营效益最好的县级二甲医院,年门诊量41万人次。以大病统筹为重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普遍推行。

遵化市-医疗卫生

 

遵化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490所,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所,一级医院10所;从业人员3684人,其中:高级职称67人,中级职称315人;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621台,救护车55辆,床位1524张。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遵化市委、市政府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下大力气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全市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并实施了市人民医院、马兰峪民族医院新建和整体迁建;构筑了遵化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应急能力体系;组织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极大改善了人民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提高了人民的防病治病能力,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市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体系日渐健全完善,卫生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新局面。